一种复合二维码及其识别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35723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二维码及其识别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二维码及其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0002]二维码具有信息容量大、编码范围广、容错能力强、译码可靠性高、可引入加密措施、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等优点。在现今各个方面均有应用,如信息获取、网站跳转、广告推送、手机电商、防伪溯源、优惠促销、会员管理、手机支付等方面已经通过二维码得到实现,二维码技术已经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工具。
[0003]目前,二维码技术均是采用无差别扫码技术,任意对象均可通过手机等其他工具对二维码进行扫码识别其中的信息。但是该种二维码技术作为信息传播媒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对于涉及用户信息安全的领域,如财产安全、个人私密信息等。此外,目前传统的二维码技术自身虽然具有一定的保密防伪性能,但所采用的方式仅是利用简单的位异或方法,并不能算得上是严格的安全防伪技术。对于二维码自身的安全防伪技术也是当前二维码研宄的重点之一。

【发明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二维码。该复合二维码包括:
[0005]载体二维码,用于承载信息;
[0006]水印二维码,嵌入所述载体二维码中,用于承载与所述载体二维码不同的信息。
[0007]本发明提供的复合二维码,还可以具有下面特征:
[0008]其中,载体二维码承载的信息为一般信息,水印二维码承载的信息为用户的私密信息或者二维码的防伪验证。
[0009]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生成复合二维码的方法,具有下面特征:
[0010]其中,利用水印嵌入方式将水印二维码嵌入载体二维码中,形成复合二维码。
[0011]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生成复合二维码的方法,具有下面特征:
[0012]其中,水印嵌入方式为LSB、DCT、DWT、全息水印方法中任意一种。
[001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认证系统,包含:
[0014]用户端,用于发送请求和接收复合二维码;
[0015]复合二维码生成端,用于生成复合二维码;以及
[0016]二维码识读端,用于验证并读取复合二维码承载的信息。
[0017]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复合二维码识别系统的方法:
[0018]步骤一,用户端向复合二维码生成端发送请求;
[0019]步骤二,复合二维码生成端生成一组随机序列号,并将其生成为二维码作为载体二维码,而后与私密信息生成的水印二维码嵌合,生成所述复合二维码;将所述复合二维码和所述序列号信息分别发送至用户端和二维码识读端;
[0020]步骤三,所述二维码识读端验证读取所述复合二维码的承载信息。
[0021]发明作用与效果
[00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3](a)特定用户能够得到水印二维码信息,而其他用户只能得到载体二维码信息,保证信息安全和用户隐私,继而实现二维码技术针对特定人群的读取和识别;
[0024](b)复合二维码由于内部存在水印二维码,可以作为对传统二维码的保密防伪信息,提高现有二维码的安全性、可靠性;
[0025](C)由于将两个二维码通过水印的方式复合形成了一个新型的复合二维码,将现有的二维码可存储的信息扩展一倍,进一步提高了二维码的信息存储量;
[0026](d)水印算法的鲁棒性较之普通算法的鲁棒性增强,使得复合二维码的抗剪切、抗旋转、抗噪声等抗攻击能力随着增强,即提高了二维码的抗攻击能力。
[0027](e)本发明提供的复合二维码是构建新型用户认证系统的基础,通过使用二维码识读端绑定身份信息,得到授权的用户可以对复合二维码提取水印二维码,读取水印二维码实现特定用户读取识别的复合二维码的认证,可在用户安全防护、隐私保护、身份筛选、二维码真伪认证方面具备良好的应用基础。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发明的复合二维码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发明的复合二维码的生成流程图;
[0030]图3是本发明的复合二维码识别系统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复合二维码进行具体说明。
[0032]图1是本实施例的复合二维码的示意图。
[0033]如图1所示,复合二维码100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二维码。该复合二维码包括:
[0034]载体二维码,用于承载一般信息;
[0035]水印二维码,通过水印嵌入方式嵌入所述载体二维码中,用于承载与所述载体二维码不同的信息。
[0036]复合二维码中的水印嵌入方式可以为LSB、DCT、DWT、全息水印方法以及其他水印嵌入方法(水印嵌入方法很多研宄都是基于以上经典算法进行组合和深入研宄)。这里以LSB水印嵌入方法为例,进行阐述。
[0037]图2是本实施例的复合二维码的生成流程图。
[0038]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里的复合二维码100是基于LSB水印技术生成。
[0039]步骤SI通过算法将一般信息生成生成二维码作为载体二维码,该二维码可以实现所有用户无差别扫码;
[0040]步骤S2通过算法将私密信息生成另一二维码作为水印二维码;
[0041]步骤S3将载体二维码的8位图像(如果载体二维码是2位图像,先将其转换为8位图像)最低位平面置零;
[0042]步骤S4把水印二维码与随机置乱模板结合进行水印置乱得到置乱后的水印二维码;
[0043]步骤S5将置乱后的水印二维码嵌入载体二维码的最低位平面,实现水印的嵌入,得到复合二维码100。
[0044]水印二维码的提取是上述过程的逆过程。
[0045]图3是本发明的复合二维码识别系统200的流程图。
[0046]步骤SI用户端向复合二维码生成端发送请求;
[0047]步骤S2复合二维码生成端生成一组随机序列号,并将其生成为二维码作为载体二维码,而后与私密信息生成的水印二维码嵌合,生成复合二维码100 ;
[0048]步骤S3复合二维码生成端将复合二维码100和序列号信息分别发送至用户端和二维码识读端;
[0049]步骤S4验证时,二维码识读端对复合二维码100进行扫码操作,匹配二维码识读端接收到的序列号和复合二维码载体二维码信息的一致性;
[0050]步骤S5匹配一致则进行解密操作,提取置乱后的水印二维码,读取水印二维码信息,完成相应操作。
[0051]另外,复合二维码是将两个二维码通过水印的方式复合形成了一个,将现有的二维码可存储的信息扩展一倍,进一步提高了二维码的信息存储量。此外,复合二维码由于内部存在水印二维码,可以作为对传统二维码的保密防伪信息,提高现有二维码的安全性、可靠性。实施例作用与效果
[005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53](a)特定用户能够得到水印二维码信息,而其他用户只能得到载体二维码信息,保证信息安全和用户隐私,继而实现二维码技术针对特定人群的读取和识别;
[0054](b)复合二维码由于内部存在水印二维码,可以作为对传统二维码的保密防伪信息,提高现有二维码的安全性、可靠性;
[0055](C)由于将两个二维码通过水印的方式复合形成了一个新型的复合二维码,将现有的二维码可存储的信息扩展一倍,进一步提高了二维码的信息存储量;
[0056](d)水印算法的鲁棒性较之普通算法的鲁棒性增强,使得复合二维码的抗剪切、抗旋转、抗噪声等抗攻击能力随着增强,即提高了二维码的抗攻击能力。
[0057](e)本发明提供的复合二维码是构建新型用户认证系统的基础,通过使用二维码识读端绑定身份信息,得到授权的用户可以对复合二维码提取水印二维码,读取水印二维码实现特定用户读取识别的复合二维码的认证,可在用户安全防护、隐私保护、身份筛选、二维码真伪认证方面具备良好的应用基础。
[0058]当然,本发明所涉及的复合二维码及复合二维码安全防护系统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凡是采用本发明的相似结构及变化,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复合二维码,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体二维码,用于承载信息; 水印二维码,嵌入所述载体二维码中,用于承载与所述载体二维码不同的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二维码,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载体二维码承载的信息为一般信息,所述水印二维码承载的信息为用户的私密信息或者二维码的防伪验证信息。3.—种生成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二维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水印嵌入方式将所述水印二维码嵌入所述载体二维码中,形成复合二维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成复合二维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水印嵌入方式为LSB、DCT、DffT、全息水印方法中任意一种。5.一种复合二维码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端,用于发送请求和接收所述复合二维码; 复合二维码生成端,用于生成所述复合二维码;以及 二维码识读端,用于验证并读取复合二维码承载的信息。6.一种复合二维码识别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用户端向复合二维码生成端发送请求; 步骤二,复合二维码生成端生成一组随机序列号,并将其生成为二维码作为载体二维码,而后与私密信息生成的水印二维码嵌合,生成所述复合二维码;将所述复合二维码和所述序列号信息分别发送至用户端和二维码识读端; 步骤三,所述二维码识读端验证读取所述复合二维码的承载信息。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二维码及其识别系统。通过将二维码作为水印二维码嵌入传统二维码载体之中,形成一种新型的复合二维码。相比传统二维码技术,该复合二维码可实现二维码技术针对特定人群的读取和识别;另外,由于内部存在水印二维码,可作为对传统二维码的保密防伪信息,提高现有二维码的安全性、可靠性;此外,本发明将现有的二维码可存储的信息扩展一倍,进一步提高了二维码的信息存储量;另外,本发明提高了二维码的抗攻击能力。
【IPC分类】G06K7/10, G06K19/06
【公开号】CN104951827
【申请号】CN201510309784
【发明人】汪祖辉, 邵雪, 刘劲阳, 包观笑, 李毓彬, 于海娇, 孙刘杰, 郭少东, 邹亿, 何柳
【申请人】上海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6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