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utodeskRevit的电力电缆工程可视化模型的建立方法

文档序号:9417589阅读:2820来源:国知局
基于Autodesk Revit的电力电缆工程可视化模型的建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的是电力系统的输变电工程设计领域,具体涉及基于Autodesk Revit建立电力电缆工程可视化模型。
【背景技术】
[0002]Autodesk Revit软件常被用于建筑行业三维可视化模型的设计,其最大的特点是可实现多专业协同操作。其概念非常超前,不仅是绘图的工具,而是综合型设计软件,是协同工作、精细化设计、高效设计的体现。同一项目人员可以在权限以内实现实时共享,促进整个设计团队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
[0003]在电力系统的输变电工程设计中,一方面很少进行三维可视化建模设计,另一方面极少有变电部分和线路部分在同一平台下实现协同可视化建模设计。
[0004]基于此,设id种基于Autodesk Revit的电力电缆工程可视化模型的建立方法还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基于Autodesk Revit的电力电缆工程可视化模型的建立方法,可以利用Autodesk Revit多专业协同操作的特点,实现变电部分和线路部分在同一平台下三维可视化建模设计。有利于对工程设计进行总体的把握调度,同时提高整体效率。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AutodeskRevit的电力电缆工程可视化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I)各专业平面图准备;
[0008]2)设置工作集;
[0009]3)各专业协同步骤;
[0010]4)电力隧道内电力电缆可视化模型的建立。
[0011]第一步:各专业平面图准备
[0012]平面图是进行可视化建模的基础。平面图准备的内容包括:平面图、断面图、主要部分的标高、输变电设备的位置。
[0013]第二步:设置工作集
[0014]工作集是实现各专业协同作业的平台。根据专业分类,在Revit中预先设置按专业分类的工作集,不同专业可以修改本专业工作集中的内容,而其他专业仅能在软件中看到其他专业的内容,但不能修改。
[0015]第三步:各专业协同步骤
[0016]确定合理的协同步骤是在实现输变电工程可视化模型建立的关键部分。一方面可以大大缩短协同周期减少工作量,另一方面可以实时进行冲突检查,便于修改完善。
[0017]I)变电站内电缆可视化建模协同步骤:
[0018](I)变电建筑专业在Revit中绘制各层建筑平面图并发布,照明、暖通、给排水等专业在建筑专业协同后布置照明、暖通、给排水等设备和管道等;
[0019](2)变电一次专业在图中布置一次设备位置,变电站与线路部分接口等;
[0020](3)送电结构完成电缆支架设计,电缆支架必须为独立族;
[0021 ] (4)送电电气将电缆支架布置于电缆层内,并根据电缆层内电缆敷设高度、交叉跨越等修改支架形式;
[0022](5)进行碰撞检查,将检查结果反馈至其他专业,并协同修改。
[0023]第四步:电力隧道内电力电缆可视化模型的建立
[0024](I)隧道本体的建模:圆形盾构隧道本体的建模采用样条放样形式,根据隧道不同区段的标高设置放样曲线的高度和半径,矩形隧道本体的建模采用方形拉伸方式建立空心隧道本体模型。
[0025](2)隧道内支架和夹具等的建模:根据实际尺寸建立模型,并放置于隧道本体内,调节支架位置和支架间距。
[0026](3)隧道内电力电缆建模:电力电缆采用软管模型,根据支架位置设置电缆节点,两节点间增加一个顶点,作为电力电缆蛇形敷设形式的拉伸点。
[002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8]本发明可以利用Autodesk Revit多专业协同操作的特点,实现变电部分和线路部分在同一平台下三维可视化建模设计。
[0029]本发明有利于对工程设计进行总体的把握调度,同时提高整体效率。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32]参照图1,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Autodesk Revit的电力电缆工程可视化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3]I)各专业平面图准备;
[0034]2)设置工作集;
[0035]3)各专业协同步骤;
[0036]4)电力隧道内电力电缆可视化模型的建立。
[0037]第一步:各专业平面图准备
[0038]平面图是进行可视化建模的基础。平面图准备的内容包括:平面图、断面图、主要部分的标高、输变电设备的位置。
[0039]第二步:设置工作集
[0040]工作集是实现各专业协同作业的平台。根据专业分类,在Revit中预先设置按专业分类的工作集,不同专业可以修改本专业工作集中的内容,而其他专业仅能在软件中看到其他专业的内容,但不能修改。
[0041]第二步:各专业协同步骤
[0042]确定合理的协同步骤是在实现输变电工程可视化模型建立的关键部分。一方面可以大大缩短协同周期减少工作量,另一方面可以实时进行冲突检查,便于修改完善。
[0043]I)变电站内电缆可视化建模协同步骤:
[0044](I)变电建筑专业在Revit中绘制各层建筑平面图并发布,照明、暖通、给排水等专业在建筑专业协同后布置照明、暖通、给排水等设备和管道等;
[0045](2)变电一次专业在图中布置一次设备位置,变电站与线路部分接口等;
[0046](3)送电结构完成电缆支架设计,电缆支架必须为独立族;
[0047](4)送电电气将电缆支架布置于电缆层内,并根据电缆层内电缆敷设高度、交叉跨越等修改支架形式;
[0048](5)进行碰撞检查,将检查结果反馈至其他专业,并协同修改。
[0049]第四步:电力隧道内电力电缆可视化模型的建立
[0050](I)隧道本体的建模:圆形盾构隧道本体的建模采用样条放样形式,根据隧道不同区段的标高设置放样曲线的高度和半径,矩形隧道本体的建模采用方形拉伸方式建立空心隧道本体模型。
[0051](2)隧道内支架和夹具等的建模:根据实际尺寸建立模型,并放置于隧道本体内,调节支架位置和支架间距。
[0052](3)隧道内电力电缆建模:电力电缆采用软管模型,根据支架位置设置电缆节点,两节点间增加一个顶点,作为电力电缆蛇形敷设形式的拉伸点。
[005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基于Autodesk Revit的电力电缆工程可视化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各专业平面图准备; 2)设置工作集; 3)各专业协同步骤; 4)电力隧道内电力电缆可视化模型的建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AutodeskRevit的电力电缆工程可视化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专业平面图准备步骤包括:平面图、断面图、主要部分的标高、输变电设备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AutodeskRevit的电力电缆工程可视化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专业分类,在Revit中预先设置按专业分类的工作集,不同专业可以修改本专业工作集中的内容,而其他专业仅能在软件中看到其他专业的内容,但不能修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AutodeskRevit的电力电缆工程可视化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专业协同步骤包括: (1)变电建筑专业在Revit中绘制各层建筑平面图并发布,照明、暖通、给排水等专业在建筑专业协同后布置照明、暖通、给排水等设备和管道等; (2)变电一次专业在图中布置一次设备位置,变电站与线路部分接口等; (3)送电结构完成电缆支架设计,电缆支架必须为独立族; (4)送电电气将电缆支架布置于电缆层内,并根据电缆层内电缆敷设高度、交叉跨越等修改支架形式; (5)进行碰撞检查,将检查结果反馈至其他专业,并协同修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AutodeskRevit的电力电缆工程可视化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隧道内电力电缆可视化模型的建立步骤包括: (1)隧道本体的建模:圆形盾构隧道本体的建模采用样条放样形式,根据隧道不同区段的标高设置放样曲线的高度和半径,矩形隧道本体的建模采用方形拉伸方式建立空心隧道本体模型; (2)隧道内支架和夹具等的建模:根据实际尺寸建立模型,并放置于隧道本体内,调节支架位置和支架间距; (3)隧道内电力电缆建模:电力电缆采用软管模型,根据支架位置设置电缆节点,两节点间增加一个顶点,作为电力电缆蛇形敷设形式的拉伸点。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utodesk?Revit的电力电缆工程可视化模型的建立方法,它涉及电力系统的输变电工程设计领域。Autodesk?Revit软件常被用于建筑行业三维可视化模型的设计,其最大的特点是可实现多专业协同操作。在电力系统的输变电工程设计中,一方面很少进行三维可视化建模设计,另一方面极少有变电部分和线路部分在同一平台下实现协同可视化建模设计。本发明通过专业平面图准备、设置工作集、专业协同、电力隧道内电力电缆可视化模型的建立等步骤实现了用Autodesk?Revit建立电力电缆工程可视化模型。
【IPC分类】G06F17/50
【公开号】CN105138757
【申请号】CN201510502575
【发明人】李艳, 杜志航, 鲁斌
【申请人】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