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95654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触摸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摸显示模组,所述触摸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金属背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设置;触控发射电极膜,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朝向所述金属背板的表面上;触控接收电极膜,设置于所述金属背板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上;其中,所述触控发射电极膜与所述触控接收电极膜彼此电绝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触摸显示模组的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压力检测结构放到整个显示模组中,避免了触控接收电极膜受到压力的压破导致整个触控结构发生形变,进而影响触摸效果的情况发生。本实用新型不仅提高了触摸显示模组的整体强度,增强了抗干扰能力,而且有利于触摸显示模组结构薄型化,提高了产品良率。
【专利说明】
触摸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触摸显示模组及具有该 触摸显示模组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触摸屏作为一种智能化的人机交互界面产品,已经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很多领 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领域)中 发展最为迅速。
[0003] 目前的大都数的电容式压力触控方案都是把压力感应膜和显示进行分离,直接把 相关的传感器贴在显示模组的后面。我们知道,电容触控IC的侦测都是PF(皮法)级的,任何 空间的变化都会影响其电容分布的一致性及均匀性。如果直接按照目前市面上的方案,由 于显示模组和手机外框间间距受模组和手机外壳及电池影响的因素比较大,随着按压次数 的增加,很容易导致结构变化,使得发射电极层和接收电极层之间的距离产生比较大的变 化,而让压力触控失效。
[0004]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电容式压力触控方案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压力检 测结构放到整个显示模组中的触摸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000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摸显示模组,所述触摸显示模组包括:显 示面板;金属背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设置;触控发射电极膜,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朝向 所述金属背板的表面上;触控接收电极膜,设置于所述金属背板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 上;其中,所述触控发射电极膜与所述触控接收电极膜彼此电绝缘。
[0007]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沿着远离所述金属背板的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偏光片、阵 列基板、彩色滤光片基板、第二偏光片;其中,所述触控发射电极膜设置于所述第一偏光片 朝向所述金属背板的表面上。
[0008] 进一步地,所述触摸显示模组还包括:保护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偏光片背向所述 彩色滤光片基板的表面上。
[0009] 进一步地,所述触摸显示模组还包括:导光单元,设置于所述金属背板与所述显示 面板之间,以向所述显示面板提供均匀的面光源。
[0010]进一步地,所述触摸显示模组还包括: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金属背板与所述的显 示面板之间,且与所述金属背板的两相对侧端固定,以形成用于容置所述导光单元的容置 空间。
[00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框支架和第二侧框支架,其中, 所述第一侧框支架和所述第二侧框支架均设置于所述金属背板与所述的显示面板之间,所 述第一侧框支架与所述金属背板的一侧端固定,所述第二侧框支架与所述金属背板的另一 侧端固定,从而使所述第一侧框支架与所述第二侧框支架之间的间距空间形成用于容置所 述导光单元的容置空间。
[001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框支架朝向所述第二侧框支架的表面上形成第一支脚和第 二支脚,其中,所述第一支脚插置于所述导光单元与所述触控发射电极膜之间,所述第二支 脚插置于所述金属背板与所述导光单元之间。
[0013]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框支架朝向所述第一侧框支架的表面上形成第三支脚和第 四支脚,其中,所述第三支脚插置于所述导光单元与所述触控发射电极膜之间,所述第四支 脚插置于所述金属背板与所述导光单元之间。
[0014]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触控接收电极膜间隔设置。
[001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上述的触摸显示模 组。
[001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通过将压力检 测结构放到整个显示模组中,将触控发射电极膜设置在第一偏光片上和将发射电极层触控 接收电极膜设置在金属背板上,又由于触控接收电极膜有金属背板和支撑组件的支撑作 用,避免了触控接收电极膜受到压力的压破导致整个触控结构发生形变,进而影响触摸效 果的情况发生。本实用新型不仅提高了触摸显示模组的整体强度,增强了抗干扰能力,而 且,该结构组装方便、结构简单,有利于触摸显示模组结构薄型化,提高了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0017] 通过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特点和 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中:
[0018]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触摸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然而,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 来实施本实用新型,并且本实用新型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于这里阐述的具体实施例。相反, 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 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
[0020] 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相同的标号在整个说明书和附 图中可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
[0021] 将理解的是,尽管在这里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 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开来。另外,本 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触摸显示模组可应用于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中,本实施例以应用 在手机上的触摸显示模组为例,对该触摸显示模组的结构进行说明。
[0022]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触摸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触摸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面板10、触控发 射电极膜21、触控接收电极膜22、导光单元30、金属背板41、保护盖板51。
[0024]其中,金属背板41与所述显示面板10相对设置,触控发射电极膜21设置于所述显 示面板10朝向所述金属背板41的表面上,触控接收电极膜22设置于所述金属背板41朝向所 述显示面板10的表面上,所述触控发射电极膜21与所述触控接收电极膜22彼此电绝缘。导 光单元30设置于所述金属背板41与所述显示面板10之间,以向所述显示面板10提供均匀的 面光源。
[0025]具体地,所述显示面板10沿着远离所述金属背板41的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偏光片 11、阵列基板12、彩色滤光片基板13、第二偏光片14;其中,所述触控发射电极膜21设置于所 述第一偏光片11朝向所述金属背板41的表面上。在这里,阵列基板12具体为TFT玻璃。
[0026] 所述触控发射电极膜21具体为氧化铟锡(ITO)导光膜,所述触控发射电极膜21包 括发射电极层,所述触控接收电极膜22包括接收电极层。也就是说,触控发射电极膜21和触 控接收电极膜22的电极层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实现压力检测的结构。触控接收电极膜22具 体为柔性电路板(FPC)膜。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此。
[0027] 具体地,所述发射电极层通过所述触控发射电极膜21印刷在所述第一偏光片11 上。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对触控发射电极膜21与第一偏光片11的连接方式作限制,这仅是本 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0028]需要说明的是,发射电极层一整面的发射电极直接接地,或者接到集成电路板的 发射信号端;接收电极层上有相应的接受判断电极。其中,假设发射电极层和接收电极层之 间的间距为d。由电容公式C = IoI1AALUq为真空介电常数;I1为介质介电常数;A为发射电 极层和接收电极层的相对面积,d为发射电极层和接收电极层之间的距离)。由上述电容公 式可知,发射电极层和接收电极层之间的电容电量很容易受到两者间距离d的变化干扰。如 果直接按照目前市面上的方案,由于触摸显示模组100和手机外框间距受模组和手机外壳 及电池影响的因素比较大,随着按压次数的增加,很容易导致触摸显示模组100的结构变 化,使得发射电极层和接收电极层之间的距离产生比较大的变化,而让压力触控失效。
[0029]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将实现压力检测的结构(具体包括发射电极层、接 收电极层)放到整个显示模组中,接收电极层与发射电极层之间设置一定的距离,且承载发 射电极层的触控接收电极膜22还具有金属背板41、支撑组件(下文对所述"支撑组件"将有 详细的说明)的支撑及缓冲作用,避免由于压力的作用导致接收电极层所在的结构与发射 电极层所在的结构之间产生变形进而影响触摸显示模组的效果的情况。
[0030] 具体而言,所述导光单元30设置于所述金属背板41与所述显示面板10之间,或者 说所述导光单元30设置于所述触控发射电极膜21和触控接收电极膜22之间,以向所述显示 面板10提供均匀的面光源。具体地,所述导光单元30与所述触控接收电极膜22间隔设置。在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避免压力传到触控接收电极膜22上,导光单元30与所述触控发射 电极膜21、触控接收电极膜22都间隔设置,互不接触。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此,这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优实施例,例如,所述导光单元30可以与触控发射电极膜21接触连 接,而与触控接收电极膜22间隔设置,也同样能避免压力直接传到触控接收电极膜22上。
[0031] 所述导光单元30与所述触控发射电极膜21和触控接收电极膜22之间的间隔缝隙 里,可以是空气填充,也可以是泡棉胶填充,泡棉胶填充具有良好的缓冲和固定支撑作用, 更好地保护触控接收电极膜22不受到压迫。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此作限制。
[0032]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触控发射电极膜21和触控接收电极膜22之间的电极能正 常发挥作用,触控发射电极膜21和触控接收电极膜22之间的距离需保持在2毫米或者2毫米 以上。优选地,在本实施例,触控发射电极膜21和触控接收电极膜22之间的垂直距离优选为 2毫米。
[0033]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背板41设置于所述触控接收电极膜22背对所述 导光单元30的表面,用于固定所述触控接收电极膜22。具体而言,触控接收电极膜22直接贴 在金属背板41上。
[0034]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防止触控发射电极膜21和触控接收电极膜22之间的电容变化 的误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所述金属背板41的平整度有一定的要求。具体地,所述金属 背板41的平整度需小于或等于0.2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背板41的平整度优选为 0.1mm 〇
[003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触摸显示模组100,还包括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金属 背板41与所述的显示面板10之间,且与所述金属背板41的两相对侧端固定,以形成用于容 置所述导光单元30的容置空间。
[0036]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框支架421和第二侧框支架422,其中,所述 第一侧框支架421和所述第二侧框支架422均设置于所述金属背板41与所述显示面板10之 间,所述第一侧框支架421与所述金属背板41的一侧端固定,所述第二侧框支架422与所述 金属背板41的另一侧端固定,从而使所述第一侧框支架421与所述第二侧框支架422之间的 间距空间形成用于容置所述导光单元30的容置空间。
[0037]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支架421和第二侧框支架422呈镜面对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 限制于此。
[0038]所述第一侧框支架421朝向所述第二侧框支架422的表面上形成第一支脚423和第 二支脚424,其中,所述第一支脚423插置于所述导光单元30与所述触控发射电极膜21之间, 所述第二支脚424插置于所述金属背板41与所述导光单元30之间。
[0039]所述第二侧框支架422朝向所述第一侧框支架421的表面上形成第三支脚425和第 四支脚426,其中,所述第三支脚425插置于所述导光单元30与所述触控发射电极膜21之间, 所述第四支脚426插置于所述金属背板41与所述导光单元30之间。
[0040] 具体地,所述第一支脚423、第二支脚424、第三支脚425和第四支脚426呈方块状。 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此。
[0041] 由于触摸显示模组100的整个结构为一个整体,当手指在盖板上按压的时候,ITO 导电膜有一个纵向弯曲变形。触控接收电极膜22由于支撑组件和金属背板41的支撑不会发 生任何形变。且由于整个触摸显示模组100受外界的干扰较小,触控接收电极膜22也就不会 因为受手机外界的挤压变形而导致整个压力触控结构的变形而失效。
[0042]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单元30与第一支脚423、第二支脚424之间的的侧壁有一定 的间隔缝隙。同样地,该缝隙可以是空气填充,也可以是胶水填充,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此 作限制。
[004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接收电极膜22与所述支撑组件间隔设置。这样的设计也 是为了避免施加在显示面板10上的压力作用于所述触控接收电极膜22上导致触控接收电 极膜22变形,影响触摸效果。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此。
[0044]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组件的结构也不限制于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 例,支撑组件也可以是环绕所述导光单元30、金属背板41、触控接收电极膜22设计的且两端 开放的容置腔体结构,所述导光单元30、金属背板41、触控接收电极膜22收容于所述侧框 内。并且,所述容置腔体的内壁开设有环形的支脚,所述导光单元30的插置于所述支脚之 间,起到固定卡合的作用。
[004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触摸显示模组100,还包括保护盖板51,所述保护盖板 51设置于所述第二偏光片14背向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13的表面上。更具体地,所述保护盖 板51通过OCA胶水511与所述第二偏光片14贴合设置。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此。
[0046] 在本实施例的触摸显示模组100的实际应用中,当施加压力于保护盖板51上时,保 护盖板51发生形变,第二偏光片14、彩色滤光片基板13、阵列基板12、第一偏光片11、触控发 射电极膜21随着盖板的形变也发生形变,此时触控发射电极膜21与触控接收电极膜22之间 的距离发生变化,但是,所述触控接收电极膜22在金属背框41、支撑组件(包括第一侧支架 421和第二侧框支架422)的固定支撑下不会发生任何的形变。由于触控发射电极膜21和触 控接收电极膜22上分别具有电极层,两者之间形成一电容结构,由电容公式C= ξ cL(| D真空介电常数;ξ?介质介电常数;A为发射电极层和接收电极层的相对面积,d为发 射电极层和接收电极层之间的距离),可以得到触控发射电极膜21与触控接收电极膜22之 间电容以及电量的变化,触控接收电极膜22上的接收电极层将接收到的变化信息反馈给手 机,手机根据反馈信息做出相应的反应,实现相应的功能控制。
[0047]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触控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通过将压力检 测结构放到整个显示模组中,将触控发射电极膜设置在第一偏光片上和将发射电极层触控 接收电极膜设置在金属背板上,又由于触控接收电极膜有金属背板和支撑组件的支撑作 用,避免了触控接收电极膜受到压力的压破导致整个触控结构发生形变,进而影响触摸效 果的情况发生。本实用新型不仅提高了触摸显示模组的整体强度,增强了抗干扰能力,而 且,该结构组装方便、结构简单,有利于触摸显示模组结构薄型化,提高了产品良率。
[0048]虽然已经参照特定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 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在此进 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
【主权项】
1. 一种触摸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显示模组包括: 显示面板; 金属背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设置; 触控发射电极膜,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朝向所述金属背板的表面上; 触控接收电极膜,设置于所述金属背板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上; 其中,所述触控发射电极膜与所述触控接收电极膜彼此电绝缘。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沿着远离所述金属 背板的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偏光片、阵列基板、彩色滤光片基板、第二偏光片;其中,所述触 控发射电极膜设置于所述第一偏光片朝向所述金属背板的表面上。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显示模组还包括:保护 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偏光片背向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的表面上。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显示模组还包括: 导光单元,设置于所述金属背板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以向所述显示面板提供均匀的 面光源。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摸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显示模组还包括: 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金属背板与所述的显示面板之间,且与所述金属背板的两相对 侧端固定,以形成用于容置所述导光单元的容置空间。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摸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 第一侧框支架和第二侧框支架,其中,所述第一侧框支架和所述第二侧框支架均设置于所 述金属背板与所述的显示面板之间,所述第一侧框支架与所述金属背板的一侧端固定,所 述第二侧框支架与所述金属背板的另一侧端固定,从而使所述第一侧框支架与所述第二侧 框支架之间的间距空间形成用于容置所述导光单元的容置空间。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摸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框支架朝向所述第二 侧框支架的表面上形成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其中,所述第一支脚插置于所述导光单元与 所述触控发射电极膜之间,所述第二支脚插置于所述金属背板与所述导光单元之间。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摸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框支架朝向所述第一 侧框支架的表面上形成第三支脚和第四支脚,其中,所述第三支脚插置于所述导光单元与 所述触控发射电极膜之间,所述第四支脚插置于所述金属背板与所述导光单元之间。9. 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触摸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 触控接收电极膜间隔设置。10. -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触摸显示模组。
【文档编号】G06F3/044GK205581828SQ201620251520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8日
【发明人】朱建锋, 王锐, 王晓青
【申请人】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