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体释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82757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载体释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载体释放装置(Note dispensing appraratus),更具体地涉及从收纳载体的载体盒取出载体而装载并排列,通过加压维持排列状态并引导给客户,安装成可从便于维修的任何方向拆卸的载体释放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载体释放装置是主要安装于自动提供载体的载体自动提供机的装置,从装载载体的载体盒取出单个或者多个载体并将载体排成一列移送,并将载体释放引导给在载体自动提供机外侧的客户。载体自动提供机根据客户输入的载体提供请求而提供载体。因此,相比于提供载 体的负责人与客户直接面对面处理的情况,载体自动提供机能够更快速方便地提供载体,其使用用途正逐渐扩大。这种载体提供机按照每个国家、货币种类,载体的长度或者宽度各不相同,其尺寸也不统一,因此,从载体盒取出载体,在释放装置中将载体进行排列后再引导给客户为佳。在此,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载体”是指,例如纸币、支票、票据、证明文件等,有相比于宽度和长度其厚度相对非常薄的多种类型。但是,如上所述,即使载体从载体盒取出并排列,在将载体引导给客户的过程中也会散乱,因此,在实际引导给客户时,载体并未整齐排列。例如,在执行纸币和支票以及转账用纸的收纳以及出纳的金融自助机,如果在载 体未整齐排列的状态下,为释放载体而开启闸门,则在载体未排列而散乱的状态下,向外侧突出设置的载体会掉落到机器外部的地面上。并且,取出载体而释放到闸口引导给客户,但是客户未取走或落下部分载体在释放口时,载体自动提供机有可能停止运行。为此,要回收残留在闸口的未取走载体,在回收未取走载体的回收过程中不易维持排列的状态,如果未取走载体在回收过程中散乱,就会使整个载体释放装置发生故障而使装置停止运行。另外,这种载体释放装置还具在排列、传送、释放的各个单元都单独具备驱动部,使得整体载体释放装置的尺寸变大,其结构变得复杂的缺点。此外,现有的载体自动提供机根据规定的载体尺寸来提供载体,如欲使用新尺寸的载体时,要按照新尺寸更换载体提供机或者其内部模块。例如,在执行纸币和支票以及转账用纸收纳、出纳的载体自动机中,因纸币更换为新的尺寸而需要使用比以往更大或更小的纸币,或者需要从与现有方向不同的方向存取载体时,前述的载体自动机要适应纸币新尺寸而要更换客户接入模块(Customer AccessModule),即,需更换载体释放装置,因此,会产生更换所需的费用以及工程。尤其,载体被引导至客户时,根据安装载体提供装置的空间或用途,可以将载体盒与载体释放装置以相同方向安装,或者以相反的方向安装。
此时,根据载体释放装置的安装方向,另行制造载体提供装置。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体释放装置,将从载体盒取出的载体传送、装载、排列,并且通过一个主驱动部驱动释放载体的载体释放装置。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 在取出载体的过程中,判断有无不良载体,并将不良载体分离出。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装载载体并对装载的载体进行加压,从而一次能够装载较多的载体。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装载载体的同时进行排列。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按照载体尺寸来安装用于排列载体的排列部件。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排列装载的载体并对载体进行加压。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释放载体时,为了维持排列状态而对载体进行加压。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回收未取走的载体。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模块化装载单元和客户引导单元。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回收不良载体和未取走载体。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防止回收的载体逆旋转。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通过一个驱动部联动载体取出单元、客户引导单元以及回收单元进行驱动。技术方案为达到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载体释放装置,其特点在于,包括载体取出单元,用于从载体盒取出载体;装载单元,用于装载从所述载体取出单元取出的所述载体的同时进行排列;客户引导单元,用于将装载于所述装载单元的所述载体弓I导给客户,同时维持所述载体的排列状态;回收单元,用于从所述载体取出单元取出的所述载体为不良载体或者向所述客户引导单元释放的所述载体未被取走时进行回收;以及,主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载体取出单元、所述装载单元以及所述客户引导单元。所述载体取出单元,包括载体传送部,其包括多个传送滚轴,所述多个传送滚轴将从所述载体盒取出的载体传送至所述装载单元;载体分配部,其设置于所述载体传送部,分配所述载体,将所述载体传送至所述装载单元或者所述回收单元;不良载体感测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载体传送部,用于检测从所述载体盒取出的载体是否为不良;以及,载体分配驱动部,其接收所述不良载体感测传感器所感测的载体不良与否信息,从而驱动所述载体分配器。所述载体分配部,包括回收引入滚轴以及装载引入滚轴,用于如过所述不良载体感测传感器所感测的载体为不良,则将所述载体引入至所述回收单元,如果所述载体为正常,则引入至所述装载单元;分配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回收引入滚轴以及装载引入滚轴之间,与所述载体接触的部分凹陷弯曲,当所述载体接触于一侧时,通过所述载体分配驱动部向所述回收引入滚轴或者所述装载滚轴侧旋转。
所述装载单元,包括上部装载滚轴部,用于引入通过所述载体装载取出单元取出的所述载体,加压所述载体的上部面,设置于一侧与另一侧的上部装载旋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上部装载旋转滚轴,还包括连接一侧与另一侧的所述上部装载旋转滚轴的上部装载传送带;下部装载滚轴部,其设置于所述上部装载滚轴部的下侧,放置通过所述上部装载滚轴部引入的所述载体,设置于一侧和另一侧的下部装载旋转轴上分别设置有多个下部装载旋转滚轴,使得引入所述载体的相反侧旋转,下部装载滚轴部还包括连接一侧和另一侧的所述多个下部装载旋转滚轴的下部装载传送带;以及,升降旋转部,用于驱动所述下部装载滚轴部上升或者下降。所述下部装载滚轴的下侧设置有排列部件,所述排列部件的一端向上突出弯曲形成,用于排列上升至所述下部装载滚轴部的上侧并放置于所述下部装载滚轴部的载体的一面,所述排列部件的另一端设置有旋转所述排列部件的排列旋转部件,所述排列旋转部件的一侧设置有排列凸轮,所述排列凸轮与所述排列旋转部件相接触,并旋转所述排列旋转部件,从而使得所述排列部件上升或者下降。所述排列部件可拆装地设置,其位置可以根据所述排列部件的尺寸进行调节。
所述装载滚轴升降旋转部,包括加压突起,其突出设置于所述下部装载滚轴部的一侧;加压部件,其一端形成有卡止槽以卡止于所述加压突起,其另一端可旋转地设置于装载单元的侧面;加压弹性部件,其一侧设置于所述加压突起,另一侧设置于形成于所述上部装载滚轴部一侧的固定突起上,从而维持所述加压部件的上升状态;加压凸轮,其偏心地设置并旋转,用于加压所述加压部件或者通过所述加压弹性部件恢复其位置。所述上部装载滚轴部的一侧设置有加压阻尼器,所述加压阻尼器向所述上部装载滚轴部的下侧突出并加压所述载体,所述加压阻尼器上设置有可上下游动的上部加压弹性部件。所述客户引导单元,包括放置传送滚轴部,包括设置有多个放置传送滚轴的放置传送轴,用于放置从所述装载单元引入的所述载体,所述防止传送轴分别设置于客户取出载体的前方和所述载体从所述载体取出单元取出的后方;及,连接所述前后方放置传送轴的放置传送带;加压传送滚轴部,其包括设置有多个加压传送滚轴的加压传送轴,其分别设置于前方和后方,用于加压放置于所述放置传送滚轴部的所述载体;载体加压轴,其设置于所述后方的加压传送轴的下方,在所述装载单元引入所述载体时被加压而暂时上升,并恢复;加压传送带,用于连接所述前后方加压传送轴以及所述载体加压轴。所述加压传送滚轴部的下侧设置有接触传感器,用于当所述载体向所述放置传送滚轴部以及加压传送滚轴部的前方传送时,与所述载体接触并被加压而下降,从而感测所述载体的有无情况。所述装载单元和所述客户引导单元连接且能够组装,并且可拆装地设置于所述载体取出单元。所述回收单元,包括回收主体,用于收纳不良载体以及所述未取走载体,其后侧形成有不良载体弓I入口,其上部面形成有所述未取走载体弓IA 口 ;回收驱动齿轮,其设置于所述不良载体引入口的下侧,被所述主驱动部所驱动;不良载体引入旋转轴,其在所述不良载体引入口侧设置有可旋转的不良载体被动齿轮,并设置有引入所述不良载体的不良载体弓I入堆轮,所述不良载体弓I入旋转轴通过所述不良载体被动堆轮进行旋转;回收被动齿轮,其设置于所述回收驱动齿轮的一侧,其一侧与所述回收驱动齿轮相啮合,另一侧与所述不良载体被动齿轮相哨合;未取走载体弓I入旋转轴,其设置于所述未取走载体弓IA 口的一侧,设置有通过所述回收皮带轮连接而旋转的未取走载体被动齿轮,并设置有引入所述未取走载体的未取走载体弓I入堆轮而旋转。所述不良载体被动齿轮以及未取走载体被动齿轮分别设置有逆旋转防止部件,用于防止向反方向旋转。所述主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载体取出单元的载体传送部、所述客户引导单元的放置传送滚轴部及加压传送滚轴部、以及所述回收单元的回收驱动齿轮。发明效果如上所述,本发明通过一个驱动部取出装载并排列释放载体,回收不良载体或未取走载体,从而具有整体上简化载体释放装置结构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在取出载体的载体取出单元具有不良载体感测传感器,可以防止不良载体弓I导至客户,从而提高载体提供的信誉度。另外,本发明还具有可升降的、用于设置载体的下部装载滚轴部,从而能够加压载体而一次取出多个载体。另外,本发明在用于装载载体的下部装载滚轴部之下设置有排列部件,从而在装载载体的同时对载体进行排列,无需另外排列载体的空间,具有能够减少整体体积的效果。另外,本发明可以按照载体大小来拆卸安装排列部件,即使载体具有多种尺寸,也可以使用一个装置进行释放。另外,本发明中的用于设置载体的下部装载传送滚轴部上升,具有对载体顶面进行加压的加压阻尼器,从而可以在装载的同时维持载体的排列状态并进行传送,省略了重新排列的过程,具有以简单的结构迅速释放载体的效果。另外,本发明还具备载体接触时即可感测载体的接触传感器,从而能够判断客户是否收取了载体,进而防止由未取走载体引发的装置故障。另外,本发明中装载单元和客户引导单元可组装连接地设置,从而可向方便维修的方向自由安装。


图I是整体上示出本发明中载体释放装置的示意图;图2a、2b是本发明中载体释放装置的载体分配部的运行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中载体释放装置的装载单元以及客户引导单元的立体图;图4是本发明中载体释放装置的装载单元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中载体释放装置的装载单元的侧面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中载体释放装置的排列部件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中载体释放装置的加压阻尼器示意图;图8a、8b、8c是本发明中载体释放装置的装载单元运行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中载体释放装置的客户引导装置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中载体释放装置的客户引导单元的侧面示意图;图lla、llb、llc是本发明中载体释放装置的客户引导单元的运行示意图12是本发明中载体释放装置的回收单元示意图;图13是本发明中载体释放装置的回收单元的一侧面示意图;图14是本发明中载体释放装置的回收单元的另一侧面示意图;图15是本发明中载体释放装置可从另一侧取出地安装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载体盒11:载体取出口20 :载体取出单元21 :载体传送部23:载体分配部25:不良载体感测传感器 30 :装载单元33 :上部装载滚轴部35 :下部装载滚轴部37 :升降旋转部40:客户引导单元42 :加压传送滚轴部43 :放置传送滚轴部44 :接触传感器50:回收单元533:不良载体引入口537:未取走载体引入口 60 :主驱动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I是整体上示出本发明中载体释放装置的示意图,图2a、2b是本发明中载体释放装置的载体分配部的运行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中的载体自动取出装置是将设置在载体盒(10)中的载体取出并引导给客户的装置,其包括载体取出单元(20),用于从载体盒(10)取出载体;装载单元(30),用于装载从载体取出单元(20)取出的载体(M)的同时进行排列;客户引导单元
(40),用于将装载于装载单元(30)的载体(M)引导给客户;回收单元(50),用于回收从客户引导单元(40)释放的载体;以及,主驱动部(60),用于驱动载体取出单元(20)、客户引导单元(30)以及回收单元(50)。载体盒(10)收纳有多个载体(M),载体(M)全部被取出后操作者能够更换该载体盒,该载体盒可以由多个叠层设置,其一侧形成有取出载体的载体取出口(11)。载体取出单元(20),包括载体传送部(21),用于取出收纳于载体盒(10)的载体(M)并传送至装载单元(30),该载体传送部包括多个传送滚轴;载体分配部(23),安装于载体传送部(21),用于分配载体(M)的传送路径,使得载体传送至装载单元(30)或回收单元
(50);不良载体感测传感器(25),其安装于载体传送部(21),检测从载体盒(10)取出的载体(M)有无不良;载体分配驱动部(27),其接收不良载体感测传感器(25)感测的载体(M)的不良状态信息,从而驱动载体分配器(23)。载体传送部(21)成为从载体盒(10)取出的载体(M)引入到装载单元(30)的载体取出路径(21a)。此时,载体传送部(21)还包括回收路径(21b),如果后述的不良载体感测传感器(25)感测出不良载体,则该不良载体回收路径将不良载体引入至后述的回收单元(50)。另外,载体传送部(21)的传送滚轴连接于主驱动部(60),由多个联动而驱动。不良载体感测传感器(25)是用于检测从载体盒(10)取出的载体(M)是否为不良,用于感测载体(M)的长度、厚度以及褶皱或有误损坏情况。另外,不良载体感测传感器(25)安装于载体传送部(21),优选的是安装于设置在最上部的载体盒(10)之上,以检测所有从叠层的多个载体盒(10)取出的载体。载体分配部(23)安装于载体传送部(21),且安装于载体取出路径(21a)和不良载体回收路径(21b)的分歧点,将从载体盒(10)取出的载体(M)通过载体取出路径(21a)引入到装载单元(30),或者通过不良载体回收路径(21b)引入到回收单元(50),从而引导载体(M)的传送。S卩,如图2a所示,以分歧点 为中心,载体取出路径(21a)上安装有装载引入滚轴(23a),在不良载体回收路径(21b)上安装有回收引入滚轴(23b),各个滚轴之间安装有与载体(M)接触的部分凹陷弯曲的分歧部件(23c),分歧部件(23c)的一侧被分配旋转轴(23d)固定而能够旋转。此时,如果不良载体感测传感器(25)感测到不良载体,则载体分配驱动部(27)就驱动载体分配部(23),使分配部件(23c)旋转。具体地,如不良载体感测传感器(25)检测到的载体为正常,则载体分配驱动部
(27)不接收另外的驱动信号,从而维持载体分配部(23)最初安装时的状态,如图2a。因此,正常的载体(M)通过弯折形成的分配部件(23c)进入载体取出路径(21a),并引入至装载单元(30)。相反,如果不良载体检测传感器(25)感测的载体为不良载体,则载体分配器驱动部(27)向载体分配部(23)传送驱动信号,如图2b所示,旋转分配部件(23c)。S卩,当不良载体的一端引入到分配部件(23c) —侧时,使分配部件(23c)旋转,从而实现引入到分配部件(23c) —侧的载体沿弯曲形成的分配部件(23c)的底面引入至不良载体回收路径(21b)。图3是本发明中载体释放装置的装载单元以及客户引导单元的立体图。如图所示,装载单元(30)和客户引导单元(40)相互连接设置,载体在装载单元(30)被装载排列,通过客户引导单元(40)引导至客户。具体地,装载单元(30)和客户引导单元(40)在装载主体(31a)和释放主体(41a)的内部依次连接安装,覆盖各主体上部的装载盖(31b)和释放盖(41b)可向一侧旋转而开放,方便开放以便于维修。图4是本发明中载体释放装置的装载单元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中载体释放装置的装载单元的侧面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中载体释放装置的排列部件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中载体释放装置的加压阻尼器的示意图。如图4至图5所示,装载单元30装载沿着前述的载体取出路径(21a)引入的载体(M)的同时进行排列,其包括上部装载滚轴部(33),用于将载体(M)引入到装载单元(30);下部装载单元(35),安装于上部装载滚轴部(33)的下方,用于设置通过上部装载滚轴部(33)引入的载体(M),并将其传送至后述的客户引导单元(40);以及,升降旋转部
(37),用于上升或下降下部装载滚轴部(35),使的设置于下部装载滚轴部(35)的载体(M)传送至客户引导单元(40)。上部装载滚轴部(33)与载体(M)的上部面接触而引入载体(M),其包括前后方上部装载旋转轴(33a、33b),安装于装载单元(30)的前方和后方,即,分别安装于客户引导单元(40)侧和载体取出路径(21a)侧;前后方上部装载旋转滚轴(34a、34b),分别安装于前后方上部装载旋转轴(33a、33b);上部装载传送带(33c),用于连接前后方上部装载旋转滚轴(34a、34b)。下部装载滚轴部(35),安装于上部装载滚轴部(33)的下方,与上部装载滚轴部
(33)同样地,包括下部装载旋转轴(35a、35b),分别设置在该下部装载滚轴的前后方;旋转滚轴(36a、36b),分别安装于下部装载旋转轴(35a、35b)的前后方;下部装载传送带(35c),用于连接前后方下部装载旋转滚轴(36a、36b)。此时,下部装载滚轴部(35)可以前方下部装载旋转轴(35a)为中心旋转,其下部装载旋转轴(35b)朝下倾斜设置。升降旋转部(37)用于升降下部装载滚轴部(35)的后侧,其包括加压突起 (371a),突出安装于下部装载滚轴部(35)的一侧;加压部件(372),形成有可卡止于加压突起(371a)的卡止槽(372a),该加压部件的一端可旋转地安装在装载主体(371a)的侧面;加压弹性部件(371c),其一端安装于加压突起(371a),另一端安装于设置于上部装载滚轴部(33) —侧的固定突起(371b);加压凸轮(373),偏重心设置,旋转的同时加压加压部件(372),或者解除加压,通过加压弹性部件(371c)上升下部装载滚轴部(35)的前方。旋转加压凸轮(373)在旋转时,按照加压凸轮(373)的旋转半径对加压部件(372)进行加压,从而下降下部装载滚轴部(35),或者解除对加压部件(372)的压力,从而通过加压弹性部件(371c)恢复其位置,使得下部装载滚轴(35)的前方部分上升。另外,下部装载滚轴部(35)的下方装载有通过上部装载滚轴部(33)引入的载体(M),同时设置有排列部件(381),所述排列部件(381)同时与载体(M)的一面接触并使载体(M)排列。排列部件(381)的一端向上部突出弯曲,另一端设置有排列旋转部件(382),所述排列旋转部件(382)用于可旋转地设置排列部件(381)。在此,排列旋转部件(382)与用于旋转排列旋转部件(382)的排列凸轮(383)接触。具体地,排列凸轮(383)连接于旋转加压凸轮部件(373)的加压凸轮旋转轴(373a)和凸轮传送带(373b),插入于在加压凸轮旋转轴(373a)旋转时联动旋转的排列凸轮旋转轴(383a)而旋转。如图6所示,排列部件(381)的一侧形成有拆装部件(381a),其位置可以根据载体(M)的长度来调整为佳。S卩,如果载体(M)的长度短,排列部件(381)的弯曲的凸出部设置在邻近引入载体(M)的一侧;如果载体(M)的长度长,则将排列部件的弯曲的突出部设置在与载体M引入一侧相隔相当于载体(M)的长度的位置。另外,上部装载滚轴部(33)具有加压阻尼器(331),用于当载体(M)引入时加压载体(M)的上部面。加压阻尼器(331)向下侧突出形成,并设置有上部加压弹性部件(332),可使得加压阻尼器上下游动。当载体(M)被引入而装载时,加压阻尼器(331)对其上部面进行加压,使得载体(M)通过排列部件(381)维持排列状态,并传送至后述的客户引导单元(40)。此时,上部加压弹性部件(332)对装载的载体进行弹性加压,无论载体的量多少都能够以一定的加压力对载体进行加压。图8a、8b、8c是本发明中载体释放装置的装载单元的运行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装载单元的运行进行详细说明。如图所示,上部装载滚轴部(33)驱动,则载体(M)的上部面接触上部装置滚轴部
(33)的上部装载传送带(33c),使得载体(M)与排列部件(381)接触并被排列装载。此时,装载单元(30)的加压凸轮(373)对加压部件(372)进行加压而下降下部装载滚轴部(35),与此联动旋转排列凸轮(383),从而上升排列旋转部件(382)。此后,要释放的载体(M)全部被装载后,如图Sb所示,加压凸轮(373)旋转而解除加压部件(372)对下部装载滚轴部(35)的加压突起(371a)施加的压力,下部装载滚轴部
(35)通过加压弹性部件(371c)恢复其位置,从而使得前方下部装载旋转轴(35a)旋转的同时,下部装置滚轴部(35)的后侧向上上升。如图8c所示,随着下部装载滚轴部(35)上升,载体(M)的上部面接触上部装载滚轴部(33),以加压的状态传送至客户引导单元(40)。图9是本发明中载体释放装置的客户引导装置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中载体释放装置的客户引导单元的侧面示意图,图lla、llb、llc是本发明中载体释放装置的客户引导单元的运行示意图。如图所示,客户引导单元(40)连接安装于装载单元(30),用于将装载于装载单元
(30)的载体(M)引导给请求提供的客户,客户未取走时将其回收,该客户引导单元包括放置传送滚轴部(43),在释放主体(41a)的内部放置有载体;加压传送滚轴部(42),对放置于放置传送滚轴部(43)的载体(M)的上部进行加压。在此,客户引导单元(40)和装载单元(30)可以如图5所示地连接组装或者安装,将整个形成为一个模块,可拆装地安装于载体取出单元(20)。S卩,客户引导单元(40)和装 载单元(30)以模块形成,可向便于使用者维修的方向安装。放置传送滚轴部(43),包括前方放置传送轴(431a),设置在暴露于客户一侧的释放主体(41a)的前方;后方放置传送轴(431b),安装于释放主体(41a)的后侧;放置传送带(432),用于连接前方放置传送轴(431a)和后方放置传送轴(431b)。在此,各个放置传送轴(431a、431b)分别插入安装有放置传送滚轴(433a、433b),各个放置传送滚轴和放置传送滚轴之间还安装有滚轮(437),所述滚轮(437)的外径大于放置传送滚轴和安装于放置传送滚轴的传送带相加的外径。具体地,放置传送带(432)用于连接分别插入于前后方放置传送轴(431a、431b)的前后方放置传送滚轴(433a、433b),尤其在暴露于客户的前方放置滚轴(433a) —侧,因客户反复收取载体的动作所带来的摩擦,放置传送带(432)可能受到污染或者损毁。此时,滚轮(437)的外径大于放置传送滚轴(433a)的外径,因此,为了将载体引导给客户而向前方暴露时,可以避免放置传送带(432)或者前方放置传送滚轴(433a)与载体直接接触。S卩,滚轮(427)在将载体引导至客户时,起到与载体直接接触并直接把持(holding)载体的作用。因此,滚轮(427)可以抑制产生于放置传送带(432)或者放置传送滚轴(433a)与载体之间的摩擦力,最小化放置传送带(432)或载体受损,并将载体引导给客户或回收。
与放置传送滚轴部(43)同样,加压传送滚轴部(42)也分别在前后方设置有加压传送轴(421a、421b),各个加压传送轴(421a、421b)分别插设有加压传送滚轴(423a、423b),前后方加压传送滚轴(423a、423b)设置有将其分别连接的加压传送带(422)。另外,如同 放置传送滚轴部(43),安装于前方的加压传送滚轴和加压传送滚轴之间还安装有滚轮(427),所述滚轮(427)具有相比加压传送滚轮的外径更大的外径。由此,客户引导部的前方,S卩,暴露于客户的部分,放置传送滚轴部(43)的滚轮(427)和加压传送滚轴部(42)的滚轮(427)之间相啮合而将载体引导给客户。在此,加压传送滚轴部(42)的前方加压传送轴421a和后方加压传送轴421b之间还安装有载体加压轴(425)。载体加压轴(425)是用于调节加压传送带(422)的张力,载体加压轴(425)设置于后方加压传送轴(421b)的一侧下方,以在载体传送至客户引导部的前方或者向后方回收时对载体加压。S卩,载体加压轴(425)位于前方加压传送轴(421a)和后方加压传送轴(421b)之间的下方,使得各个轴在整体上形成倒三角形。此时,如图10所示,旋转弹性部件(426)安装于客户引导部,即,释放主体(41a)的侧面,该旋转弹性部件的一端安装于主体(I)的前侧上部,另一端设置于载体加压轴(425),其中心位于载体加压轴(425)的上部一侧,使得载体加压轴(425)调节加压传送带(422)的张力。S卩,旋转弹性部件(426)的中心部设置于旋转弹性安装部件(426a)上,并设置于释放主体(41a)的侧面,其一端固定于释放主体(41a)的侧面上部,另一端固定于载体加压轴(425),载体加压轴(425)被载体(M)加压而移动,并待载体(M)的压力解除后,即可恢复其位置。另外,载体加压轴(425)沿着形成于释放主体(41a)的侧面的引导槽(41b)而上升或者下降。因此,当载体(M)引入到客户引导部时,载体(M)对载体加压轴(425)进行加压而使其暂时上升后,可引入到放置传送滚轴(43),上升的载体加压轴(425)在旋转弹性部件(426)的作用下恢复其位置,加压传送滚轴(42)加压引入到放置传送滚轴(43)的载体(M),以排列的状态传送给客户。在此,客户引导单元(40)的放置传送滚轴(43)和加压传送滚轴(42)连接于主驱动部¢0)而驱动。再次参考图9,后侧加压传送轴(421b)的一侧设置有具有驱动齿轮(451a)的驱动齿轮轴(451),加压传送轴(421b)设置有与驱动齿轮(451a)啮合而旋转的被动齿轮(452a),驱动齿轮轴(451)和放置传送滚轴部(43)后侧的放置传送轴(431b)连接于主驱动部¢0)和释放传送带(453),与主驱动部¢0)联动。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中载体释放装置的客户引导单元的运行情况。首先,客户请求提供载体,则如图Ila所示,载体从装载单元(30)的载体盒(10)取出放置于传送滚轴部(35)并被装载。此后,完成载体装载后,下部装载传送滚轴部(35)上升,载体(M)以被上部装载传送滚轴部(33)加压的状态引入到放置传送滚轴部(43)并被放置。此后,载体(M)被放置传送滚轴部(43)传送的同时,如图Ilb所示,将载体加压轴(425)向上侧加压而使其上升,并引入到放置传送滚轴部(43)。载体(M)完全引入到放置传送滚轴部(43),则如图Ilc所示,上升的载体加压轴(425)在旋转弹性部件(426)的作用下恢复其位置而下降,因此,加压传送滚轴部(42)对载体(M)上部进行加压,避免载体(M)的散乱,向前方传送的载体(M)向外取出,位于放置传送滚轴部(43)和加压传送滚轴部(42)的滚轮(427、437)之间。此时,安装于客户引导单元(40)前侧的接触传感器(44)的上升的接触部件(441)被载体加压而下降,传感器(444)感测载体并传送停止运行信号,从而使主驱动部¢0)停止运行。此后,客户收取载体后,被载体加压的接触部件(41)在接触弹性部件(43a)的作用下恢复其位置而上升。相反,客户未取走载体的状态持续一定时间时,传感器(444)传送信号使主驱动 部(60)以与取出载体时相反的方式驱动,从而回收未取走的载体,此时,载体(M)以整齐的状态加压并被回收。由此,本发明中载体自动提供装置的客户引导部,通过放置载体的放置传送滚轴部和从上部加压载体的加压传送滚轴部,使载体以整齐排列的状态被传送。图12是本发明中载体释放装置的回收单元示意图,图13是本发明中载体释放装置的回收单元的一侧面示意图,图14是本发明中载体释放装置的回收单元的另一侧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具有回收不良载体以及未取走载体的回收功能的载体取出机用载体回收盒,从收纳载体(M)的载体盒(10)取出载体(M),通过载体取出单元(20)取出所述载体,如果从载体盒(10)取出的载体(M)为不良载体或者通过载体取出单元(20)取出的载体(M)未被取走时,通过回收主体(531)将其回收。回收主体(531)是收纳回收的不良载体以及未取走载体的空间,回收主体(531)的一侧设置有回收载体的载体回收部(532)。回收主体(531)的一侧安装有手把部(531a),所述手把部(531a)用于安装或者拆卸载体自动化取出装置时握住回收主体(531),形成有回收主体(531)的手把部(531a)的前方收纳有载体,并被上部或者侧面盖(531a、531c)覆盖而形成一个盒子状。载体回收部(532)位于回收主体(531)的后侧,在回收主体(531)的后方形成有不良载体引入口(533),用于引入不良载体,通过回收主体(531)的上部面形成有未取走载体引入口(537),用于引入在取出单元(20)中未取走的载体。因此,从载体盒(10)取出的载体(M)引入到载体取出路径(21a)时,如在不良载体感测传感器(25)感测为不良载体,则通过位于载体取出路径(21a)内部的不良载体引入口(533)引入至回收主体(531)。不良载体引入口(533)的下侧设置有不良载体引入旋转轴(543),不良载体引入旋转轴(543)上设置有多个不良载体引入堆轮(stackwheel) (543a)以及不良载体引入滚轴(543b),所述不良载体引入堆轮以及不良载体引入滚轴用于将引入至不良载体引入口(533)的不良载体引导引入至不良载体回收主体(531)内部。并且,在不良载体引入滚轴(543b)的上侧还设置有不良载体辅助引入轴(544)和不良载体辅助引入滚轴(544a),所述不良载体辅助引入轴和不良载体辅助引入滚轴与不良载体引入滚轴(543b)相间隔安装,用于引导不良载体的引入。不良载体辅助引入滚轴(544a)在回收主体(531)的上侧形成有辅助引入滚轴安装槽(544b),不良载体辅助引入滚轴的两端卡止于辅助引入滚轴安装槽(544b),并且下部插入安装,与辅助引入旋转轴(543)的旋转联动的同时,与通过不良载体引入堆轮(543a)引入的不良载体的上部面接触,从而引导不良载体的引入。 未取走载体引入口(537)在载体回收部(532)的上部面倾斜形成,其下方设置有未取走载体引入轴(546)。未取走载体引入轴(546)上设置有多个未取走载体引入堆轮(546a)以及未取走载体引入滚轴(546b),用于引导引入至未取走载体引入口(537)的未取走载体引入至未取走载体回收主体(531)。另外,未取走载体引入旋转轴(546)的上部还设置有未取走载体辅助引入轴
(547)和未取走载体辅助引入滚轴(547a),该未取走载体辅助引入轴和未取走载体辅助引入滚轴与未取走载体引入旋转轴546相间隔设置,未取走载体辅助引入轴(547)和未取走载体引入旋转轴(546)之间还倾斜设置有引导部件(547b),用于引导未取走载体引入。如此形成的不良载体引入旋转轴(43)和未取走载体引入旋转轴(46)由一个驱动机,即,主驱动部(60)驱动。不良载体引入口(533)的下侧安装有与主驱动部(60)以驱动皮轮带(未图示)连接的回收驱动齿轮(541),如果主驱动部¢0)驱动,则回收驱动齿轮(541)沿着驱动方向旋转。回收驱动此轮(541)的一侧安装有与回收驱动齿轮(541)啮合旋转的回收被动齿轮(542)。不良载体引入旋转轴(543)的端部设置有与回收被动齿轮(541)啮合而与回收被动齿轮(541)联动旋转的不良载体被动齿轮(545)。另外,未取走载体引入旋转轴(546)的端部设置有与回收被动齿轮(541)和回收皮轮带(548a)连接的未取走载体被动齿轮(548),其随着回收驱动齿轮(541)的旋转联动旋转。具体地,回收被动齿轮(542) —侧与回收驱动齿轮(541)卩齿合,另一侧与不良载体被动齿轮(545)啮合,如图13所示,向不良载体引入口(533)引入不良载体时,与不良载体被动齿轮(545)啮合来旋转不良载体被动齿轮(545),从而引入不良载体,向未取走载体引入口(537)引入未取走载体时,通过回收皮轮带(548a)与未取走载体被动齿轮(548)联动旋转,从而引入未取走载体。由此,不良载体引入至回收主体(531)时,未取走被动齿轮(548)停止,引入未取走载体时,不良载体被动齿轮(545)停止。另外,回收被动齿轮(541)、不良载体被动齿轮(545)以及未取走载体被动齿轮
(548)分别设置有防止逆旋转的逆旋转防止部件(省略图示)。防止逆旋转部件可以使用公知的单向离合器轴承,防止在回收不良载体或者回收未取走载体时各个引入旋转轴逆旋转。如图14所示,不良载体引入旋转轴(543)和未取走载体引入轴(546)分别设置有偏心设置的停止旋转固定部件(549a、549b),该停止旋转固定部件用于调节不良载体引入旋转轴(543)和不良载体辅助引入轴(544)以及未取走载体引入旋转轴(546)和未取走载体辅助引入轴(547)之间的间隔。以下,对本发明中将载体回收至具有回收载体以及未取走载体的功能的载体取出用载体回收盒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如上所示,载体回收部(532)从客户接收提供请求后,载体从载体盒(10)取出,载体取出时经过安装于载体取出路径(21a)上的不良载体感测传感器(25),则不良载体感测传感器(25)感测传送的载体的不良与否。载体感测为正常时,正常通过载体取出单元(20)引入至装载单元(30),载体感测为非正常时,通过形成于回收主体(531)后方的不良载体引入口(533)引入至回收主体(531)的内部。此时,主驱动部(60)相反于引入不良载体的不良载体引入旋转轴(543)旋转的方向驱动,驱动主驱动部(60),则与主驱动部以皮连带连接的回收驱动齿轮(541)就旋转,一侧与回收驱动齿轮(541)哨合,另一侧与不良载体被动齿轮(545)哨合的回收被动齿轮 (542)旋转,并联动选择不良载体被动齿轮(545),使得不良载体引入旋转轴543旋转。此时,不良载体引入旋转轴(543)与回收驱动齿轮(541)啮合而向与回收驱动齿轮(541)相反的方向旋转,因此,向引入不良载体的方向旋转,在逆旋转防止部件的作用下使不良载体引入旋转轴(543)向相反方向旋转,从而防止引入到不良载体引入口(33)的不良载体再次排出等操作错误。而且,不良载体引入旋转轴(543)与回收被动齿轮(541)啮合旋转,因此,未取走载体引入旋转轴(546)不旋转。如此,不良载体通过设置于不良载体引入轴(543)的不良载体引入堆轮(543a)以及不良载体引入滚轴(543b)引入到回收主体(531)并被保管。另外,正常载体按照客户所请求提供的数量向载体取出部(20)取出,但客户未取走时,取出的载体通过客户引导单元(40)以及装载单元(30)再次引入至载体取出路径(21a),是从形成于回收主体(531)上部面的未取走载体引入口(537)侧再次引入。此后,如上所述,主驱动部¢0)向反方向驱动,连接于主驱动部¢0)的回收驱动齿轮(541)以及回收被动齿轮(542)也如上所述地向反方向旋转,通过回收皮带轮(548a)与回收被动齿轮(542)连接的未取走载体被动齿轮(548)旋转并使未取走载体引入旋转轴(546)旋转,从而通过未取走载体堆轮(546a)以及未取走载体引入滚轴(546b)回收未取走载体。此时,不良载体被动齿轮(545)停止,未取走载体被动齿轮(548)与不良载体被动齿轮(545)相同,设置有逆旋转防止部件,从而防止逆旋转。图15是本发明中载体释放装置可从另一侧取出地安装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载体释放装置的回收单元(50’ )的位置与前述的载体释放装置相反,收纳有载体的载体盒(10)的方向与回收单元(50’ )的位置相同,载体取出单元(20’)、装载单元(30’)、客户引导单元(40’ )以及主驱动部出0’ )的位置发生变化,分配回收载体的移动路径的载体分配部(23’ )的位置也发生变化,从而使得载体取出路径(21a’ )以及载体回收路径(21b’ )也会不同,但是整体的结构和运行与前述相同,因此在此省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由此,本发明的载体释放装置由主驱动部来驱动载体取出单元、客户引导单元以及回收单元,从而整体上能够减小其尺寸,防止主驱动部向外部暴露安装,可以向便于维修的方向组装并安装装载单元以及客户引导单元,因此具有可有效使用载体释放装置的安装空间的 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载体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体取出单元,用于从载体盒取出载体; 装载单元,用于装载从所述载体取出单元取出的所述载体的同时进行排列; 客户引导单元,用于将装载于所述装载单元的所述载体引导给客户,同时维持所述载体的排列状态; 回收单元,用于从所述载体取出单元取出的所述载体为不良载体或者向所述客户弓I导单元释放的所述载体未被取走时进行回收;以及, 主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载体取出单元、所述装载单元以及所述客户引导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载体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取出单元,包括 载体传送部,其包括多个传送滚轴,所述多个传送滚轴将从所述载体盒取出的载体传送至所述装载单元; 载体分配部,其设置于所述载体传送部,分配所述载体,将所述载体传送至所述装载单元或者所述回收单元; 不良载体感测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载体传送部,用于检测从所述载体盒取出的载体是否为不良;以及, 载体分配驱动部,其接收所述不良载体感测传感器所感测的载体不良与否信息,从而驱动所述载体分配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体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分配部,包括回收引入滚轴以及装载引入滚轴,用于如过所述不良载体感测传感器所感测的载体为不良,则将所述载体引入至所述回收单元,如果所述载体为正常,则引入至所述装载单元;分配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回收引入滚轴以及装载引入滚轴之间,与所述载体接触的部分凹陷弯曲,当所述载体接触于一侧时,通过所述载体分配驱动部向所述回收引入滚轴或者所述装载滚轴侧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载体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单元,包括 上部装载滚轴部,用于引入通过所述载体装载取出单元取出的所述载体,加压所述载体的上部面,设置于一侧与另一侧的上部装载旋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上部装载旋转滚轴,还包括连接一侧与另一侧的所述上部装载旋转滚轴的上部装载传送带; 下部装载滚轴部,其设置于所述上部装载滚轴部的下侧,放置通过所述上部装载滚轴部引入的所述载体,设置于一侧和另一侧的下部装载旋转轴上分别设置有多个下部装载旋转滚轴,使得引入所述载体的相反侧旋转,下部装载滚轴部还包括连接一侧和另一侧的所述多个下部装载旋转滚轴的下部装载传送带;以及, 升降旋转部,用于驱动所述下部装载滚轴部上升或者下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体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装载滚轴的下侧设置有排列部件,所述排列部件的一端向上突出弯曲形成,用于排列上升至所述下部装载滚轴部的上侧并放置于所述下部装载滚轴部的载体的一面,所述排列部件的另一端设置有旋转所述排列部件的排列旋转部件, 所述排列旋转部件的一侧设置有排列凸轮,所述排列凸轮与所述排列旋转部件相接触,并旋转所述排列旋转部件,从而使得所述排列部件上升或者下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载体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列部件可拆装地设置,其位置可以根据所述排列部件的尺寸进行调节。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体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滚轴升降旋转部,包括 加压突起,其突出设置于所述下部装载滚轴部的一侧; 加压部件,其一端形成有卡止槽以卡止于所述加压突起,其另一端可旋转地设置于装载单元的侧面; 加压弹性部件,其一侧设置于所述加压突起,另一侧设置于形成于所述上部装载滚轴部一侧的固定突起上,从而维持所述加压部件的上升状态; 加压凸轮,其偏心地设置并旋转,用于加压所述加压部件或者通过所述加压弹性部件恢复其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体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装载滚轴部的一侧设置有加压阻尼器,所述加压阻尼器向所述上部装载滚轴部的下侧突出并加压所述载体, 所述加压阻尼器上设置有可上下游动的上部加压弹性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载体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引导单元,包括 放置传送滚轴部,包括设置有多个放置传送滚轴的放置传送轴,用于放置从所述装载单元引入的所述载体,所述防止传送轴分别设置于客户取出载体的前方和所述载体从所述载体取出单元取出的后方;及,连接所述前后方放置传送轴的放置传送带; 加压传送滚轴部,其包括设置有多个加压传送滚轴的加压传送轴,其分别设置于前方和后方,用于加压放置于所述放置传送滚轴部的所述载体;载体加压轴,其设置于所述后方的加压传送轴的下方,在所述装载单元引入所述载体时被加压而暂时上升,并恢复;加压传送带,用于连接所述前后方加压传送轴以及所述载体加压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载体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传送滚轴部的下侧设置有接触传感器,用于当所述载体向所述放置传送滚轴部以及加压传送滚轴部的前方传送时,与所述载体接触并被加压而下降,从而感测所述载体的有无情况。
11.根据权利要求I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载体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载单元和所述客户引导单元连接且能够组装,并且可拆装地设置于所述载体取出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载体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单元,包括 回收主体,用于收纳不良载体以及所述未取走载体,其后侧形成有不良载体引入口,其上部面形成有所述未取走载体引入口; 回收驱动齿轮,其设置于所述不良载体引入口的下侧,被所述主驱动部所驱动; 不良载体引入旋转轴,其在所述不良载体引入口侧设置有课旋转的不良载体被动齿轮,并设置有引入所述不良载体的不良载体引入堆轮,所述不良载体引入旋转轴通过所述不良载体被动堆轮进行旋转; 回收被动齿轮,其设置于所述回收驱动齿轮的一侧,其一侧与所述回收驱动齿轮相啮合,另一侧与所述不良载体被动齿轮相哨合; 未取走载体引入旋转轴,其设置于所述未取走载体引入口的一侧,设置有通过所述回收皮带轮连接而旋转的未取走载体被动齿轮,并设置有引入所述未取走载体的未取走载体引入堆轮而旋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载体释放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不良载体被动齿轮以及未取走载体被动齿轮分别设置有逆旋转防止部件,用于防止向反方向旋转。
14.根据权利要求I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载体释放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主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载体取出単元的载体传送部、所述客户引导单元的放置传送滚轴部及加压传送滚轴部、以及所述回收単元的回收驱动齿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体释放装置,包括载体取出单元,用于从载体盒取出载体;装载单元,用于装载从所述载体取出单元取出的所述载体的同时进行排列;客户引导单元,用于将装载于所述装载单元的所述载体引导给客户,同时维持所述载体的排列状态;回收单元,用于从所述载体取出单元取出的所述载体为不良载体或者向所述客户引导单元释放的所述载体未被取走时进行回收;以及,主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载体取出单元、所述装载单元以及所述客户引导单元。由此,本发明由一个驱动部取出、装载、排列、释放载体,且回收不良载体或未取走载体,使得载体释放装置的整体尺寸简化,可连接组装装载单元和客户引导单元,从而具有可向便于维修的方向自由安装的效果。
文档编号G07F19/00GK102750784SQ20111028130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2日
发明者金亨俊 申请人:普龙技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