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工具领域,尤其涉及自动硬币分类、清点机。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硬币用于替代小额纸币流通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但硬币因其体积小质量较大,容易混杂在一起,想把硬币分类清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新闻上也有大量的报道,硬币堆积过多,银行等处工作人员常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处理。目前,公交公司和银行等行业经常会收到大量的硬币,而又缺少高效快捷的硬币分类清点装置,常常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来进行人工分类清点,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因此,市面上亟需一款高效快捷的硬币分类、清点装置,以节约人力物力,提高效率。
申请号为201620729217.0的实用新型专利能分类、清点硬币的小型清分机,其是通过,将硬币导入投币口,减速电机带动传送带匀速转动,硬币分别在三级限高条的限制下,形成一层平铺的硬币,落到漏币槽上,然后沿着漏币槽的一侧下滑,不同直径的硬币在不同的矩形孔中落入接硬币的漏斗,最后落入集币盒,漏斗中每落下一个硬币,光电计数器计一次数,然后在显示器上显示硬币的总金额数,通过切换键可以切换显示各种硬币的金额,各个部件的紧密配合完成了硬币的分类、清点工作。其缺点是,只有一个分类漏币口,只适合硬币数量不多的小型商户,且其分类筛时是从硬币小到大,大硬币容易卡小硬币矩形孔漏币口中,分漏币槽斜的,小硬币滑得过快可能从大硬币的漏币口进去从而清点数目出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自动硬币分类、清点机。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一种自动硬币分类、清点机,包括l型漏斗、机罩、一元筛、老版一角筛、五角收集箱、显量屏、一角收集箱、一元收集箱、一角筛、五角筛、机架和振动电机;所述的l型漏斗,设置出料口为扁长方形,其有益效果是,这样能控制硬币不要瞬间堆积在一元筛上。
优选的,所述的一元筛,设置水平,其底面设置均布20-25个直径为23.5-24mm孔,出币口处设置均布4个直径为23.5-24mm孔,其有益效果是,设置水平和均布20-25个直径为23.5-24mm孔能更彻底快速筛选出一元硬币,出币口处设置均布4个直径为23.5-24mm孔能再一次筛选,从而防止筛选错漏,保证清点更准确。
优选的,所述的一元筛,出币口斜度设置8-12度,其有益效果是,一元硬币能自己轻慢滑进一元收集箱。
优选的,所述的锯老版一角筛,设置水平,其底面均布25-30个直径为21.3-21.8mm的孔,出币口处均布4个直径为21.3-21.8mm孔,其有益效果是,设置水平和均布25-30个直径为21.3-21.8mm孔能更彻底快速筛选出老版一角,出币口处设置均布4个直径为21.3-21.8mm孔能再一次筛选,从而防止筛选错漏,保证清点更准确。
优选的,所述其底面设置均布25-30个直径为19.5-20.0mm的孔,出币口处设置均布4个直径为19.5-20.0mm孔,其有益效果是,设置水平和均布25-30个直径为19.5-20.0mm孔能更彻底快速筛选出五角,出币口处设置均布4个直径为219.5-20.0mm孔能再一次筛选,从而防止筛选错漏,保证清点更准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筛选筛是水平放置,硬币经过两次由大从小筛选,能大量、快速、准确、高效分类、清点硬币,且设置的结构比较简单,操作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自动硬币分类、清点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自动硬币分类、清点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自动硬币分类、清点机的一元筛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自动硬币分类、清点机的老版一角筛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4所示,一种自动硬币分类、清点机,包括l型漏斗1、机罩2、一元筛3、老版一角筛4、五角收集箱5、显量屏6、一角收集箱7、一元收集箱8、新版一角筛9、五角筛10、机架11和振动电机12。
如图1-4所示,一元筛3、老版一角筛4、五角筛10和新版一角筛9设置水平从下往下依次排序,振动12电机能带动它们一起振动;一元筛3、老版一角筛4、五角筛10和新版一角筛9设置合页铰链连接,且带锁扣位,在停机后检查筛内是否还有硬币;设置一角收集箱分为两格分别收集老版一角和新版一角,内设两个计量称;五角收集箱5、一角收集箱7和一元收集箱8底下设置有计量称通过显量屏6显示收集箱相应硬币数量;五角收集箱5、一角收集箱7和一元收集箱8底下设置有门能打开五角收集箱5、一角收集箱7和一元收集箱8;
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打开振动电机12,把硬币放进括l型漏斗1,振动电机12带动一元筛3、老版一角筛4、五角筛10和新版一角筛9一起振动,硬币分类滑进五角收集箱5、一角收集箱7和一元收集箱8内,利用等重原理计量称通过显量屏6显示收集数量,工作完成关停振动电机12,打开五角收集箱5、一角收集箱7和一元收集箱8的门取出硬币,再分别打开一元筛3、老版一角筛4、五角筛10和新版一角筛9检查筛内是否还有硬币。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