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提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56691阅读:553来源:国知局
地震提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震提示装置,包括底座、立设于底座上的第一撑杆、横向设于第一撑杆上端的第二撑杆、横向设于第一撑杆上且位于第一撑杆下方的环形件、间隔的凸设于环形件内侧的多个触碰式开关、吊线、吊锤、报警器及电源模块,所述吊线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撑杆连接,下端与所述吊锤连接,当所述底座位于水平状态时,所述吊锤位于所述环形件的中心位置,并与各个触碰式开关之间具有预定间隙,该预定间隙用于当地震提示装置处于静止水平状态时吊锤不与每一个触碰式开关接触,当地震时吊锤能够与至少一个触碰式开关接触;所述报警器、电源模块与所述多个触碰式开关中的一个触碰式开关串联形成报警回路,剩余的触碰式开关与该触碰式开关并联连接。
【专利说明】
地震提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震警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震提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地震是自然界10大灾害之一,也是损失最为严重的自然灾难,带给社会和人们的是破坏和毁灭。我国是一个地震活动频发的国度,国家对地震预报工作历来极为重视,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和努力,我国的地震预报工作已经取得可喜的成绩,但从世界范围说,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完全掌握地震孕育发展的规律,预报主要是根据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和震例,进行经验性预报,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我国防震减灾贯彻的是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主要是通过气象局进行监测和预报工作,但是,难免有未监测到而又实际发生的地震,又或者实际监测到了地震但没有获得人们的重视或者关注的情况,例如从“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大地震”等等。由于监测地震的仪器设备昂贵并且需要专业的人员监测,因此,监测地震的仪器不可能普及到各家各户中。如何能够在地震来临时在第一时间内尽快传达给室内的人,让他(她)们在第一时间内尽快找到躲避方式、尽早逃生,尽量减少地震所带来的伤亡,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尽早的检测到地震的震动,同时进行报警提示的地震提示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地震提示装置,包括底座、立设于底座上的第一撑杆、横向设于第一撑杆上端的第二撑杆、横向设于第一撑杆上且位于第一撑杆下方的环形件、间隔的凸设于环形件内侧的多个触碰式开关、吊线、吊锤、报警器以及电源模块,所述吊线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撑杆连接,下端与所述吊锤连接,当所述底座位于水平状态时,所述吊锤位于所述环形件的中心位置,并与各个触碰式开关之间具有预定间隙,该预定间隙用于当地震提示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时吊锤不与每一个触碰式开关接触,当地震时吊锤能够与至少一个触碰式开关接触;所述报警器、电源模块与一个触碰式开关串联形成报警回路,剩余的其它触碰式开关分别与该触碰式开关并联连接。
[0005]作为优化,所述底座的下底面上设置有三个高度调节件,三个高度调节件连线后呈二角形。
[0006]作为优化,所述底座具有一中空的容置空间,所述电源模块以及报警器均置于容置空间内。
[0007]作为优化,所述第一撑杆为中空杆,中空空间用于供电连接线缆过线。
[0008]作为优化,所述环形件能够沿所述第一撑杆的轴向移动并能够固定于第一撑杆的任意段位置。
[0009]作为优化,在所述环形件的外侧设置有一抱箍,所述环形件通过所述抱箍能够固定于所述第一撑杆的任意段位置;抱箍由长块或长带状物向相对的方向弯曲成形,抱箍的外凸弧面与环形件的外侧固定,抱箍的两端通过螺栓锁紧。
[0010]作为优化,所述第一撑杆为中空杆,在所述第一撑杆相对于所述环形件的一面沿该第一撑杆的轴向方向开设有一开口,电连接线缆的一端与所述触碰式开关电连接,电连接线缆的另一端由所述开口进入中空空间后向下与位于底座内的报警器及电源模块相连。
[0011]作为优化,所述报警器为蜂鸣器。
[0012 ]作为优化,所述环形件为钢环,所述吊锤为一钢球。
[0013]作为优化,还包括一罩于环形件外的防风壳体,所述环形件横向设于所述防风壳体的一内侧壁上,所述防风壳体的一外侧壁设于所述第一撑杆上并位于第二撑杆的下方,在所述防风壳体的顶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吊锤穿过的穿孔。
[0014]本实用新型的地震提示装置,当地震来临时,震动使得吊锤摆动,从而撞击钢环内则任意一个方向的触碰式开关,该触碰式开关闭合,扬声器发出警示,地震报警装置可在地动如十秒左右提醒人们地在动,让人迅速反应,赶快逃生,其时间有七秒钟左右,可减少人员伤亡。本实用新型的地震提示装置的结构简单、构思巧妙、制造成本较低,通过该地震提示装置能够起到地震预警作用,当地震真正来临时,在第一时间检测到地动,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反映和逃生时间,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员的伤亡。由于本地震提示装置的成本较低,结构小巧,因此可适用于各个家庭、各种室内环境中。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地震提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地震提示装置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见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地震提示装置,包括底座101、立设于底座101上的第一撑杆102、横向设于第一撑杆102上端的第二撑杆103、横向设于第一撑杆102上且位于第一撑杆102下方的环形件104、间隔的凸设于环形件104内侧的多个触碰式开关105、吊线106、吊锤107、录音IC(integrated circuit)模块、电池以及报警器108,所述吊线106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撑杆103连接,下端与所述吊锤107连接,当所述底座101位于水平状态时,所述吊锤107位于所述环形件104的中心位置,并与各个触碰式开关之间具有预定间隙,该预定间隙用于当地震提示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时吊锤107不与每一个触碰式开关105接触,当地震时吊锤107能够与至少一个触碰式开关105接触;所述报警器108、电源模块与一个触碰式开关105串联形成报警回路,剩余的其它触碰式开关与分别该触碰式开关(上述形成串联回路的一个触碰式形状)并联连接。
[0019]所述报警器可以是一蜂鸣器。而本实施例中,报警器包括一扬声器和一录音IC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为电池。所述录音IC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录音IC模块与所述电池的正极之间的节点与每一触碰式开关105的第一端均相连,所述每一触碰式开关105的第二端均与所述扬声器109的第一端相连,所述扬声器109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的负极连接。
[0020]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底座101呈扁平的四方体状,其具有内部容置空间,用于容置上述录音IC模块、报警器108、电池,在底座101的顶面相应于录音IC模块的位置处开设有拾音孔,用于供用户或厂家相关人员录入报警音频,所述报警器108为扬声器,当任意一个触碰式开关接通时,扬声器开始播报录入的音频,例如“地震了,赶快逃生!”等等。在底座101上相应于电池的位置处,设置有一便于取放电池的取放口,在取放口上设置有可打开和关闭的电池盖。在底座101的顶面上相应于扬声器的位置处设置有喇叭口,扬声器的声音播放端嵌设于该喇叭口中,以保证声音能够更好的传出。本方案中,将底座101设计为中空结构是为了便于放置电气元件,使地震报警提示装置的整体性更好,结构更紧凑。
[0021]在底座101的下底面上设置有三个高度调节件(图未示出),三个高度调节件连线后呈三角形。所述高度调节件可以是与所述下底面螺纹配合的高度调节螺丝,拧紧螺丝时调低底座101,拧松时抬高底座101,该三个高度调节件呈三角形布置,其作用是可以调节底座101的水平度,即使将底座101置于非水平的承载面上,也能够将底座101调节在水平状态,保证了第一撑杆102与水平的垂直度,保证了吊线106与水平的垂直度,保证了在静止状态下吊锤107位于环形件104的中心。
[0022]所述第一撑杆102为中空杆,中空空间用于供电连接线缆过线。
[0023]所述环形件104能够沿所述第一撑杆102的轴向移动并能够固定于第一撑杆102的任意段位置。当在环形件104能够沿第一撑杆102的轴向移动的方案中,可以在所述第一撑杆102相对于所述环形件104的一面沿该第一撑杆102的轴向方向开设有一开口,电连接线缆的一端与所述触碰式开关电连接,电连接线缆的另一端由所述开口进入中空空间后向下与位于底座101内的录音IC模块、报警器108相连。如此,当环形件104向上移动至第一撑杆102的上段时,电连接线缆则从开口的上段穿出与触碰式开关电连接,当环形件104移动至第一撑杆102的中段时,电连接线缆则从开口的中段穿出,当环形件104移动至第一撑杆102的下段时,电连接线缆则从开口的下段穿出。
[0024]环形件104可以利用现有的任何一种固定结构固定于第一撑杆102的任意段位置,例如抱箍、例如螺栓固定等等。当采用抱箍固定时,抱箍由长块或长带状物向相对的方向弯曲成形,以形成具有开口的圆弧状,抱箍的外凸弧面与环形件104的外侧固定,抱箍的两端通过螺栓锁紧。在将环形件104固定于第一撑杆102上时,将抱箍套在第一撑杆102上,然后将螺丝穿过将抱箍的两端锁紧以收紧抱箍,从而达到将环形件104固紧于第一撑杆102上的作用。作为一种优先的方式,为了防止抱箍向下滑,可在第一撑杆102上沿轴均匀间隔的开设有抱紧槽,每一个抱紧槽为绕第一撑杆102的周向开设环形槽,环形槽的外径小于第一撑杆102的外径。
[0025]当采用螺栓固定时,可在第一撑杆102上相应于环形件104的一面沿轴向均匀间隔的开设若干螺纹孔,在环形杆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杆,采用外螺纹杆与螺纹孔的配合,可以将环形件104固定于第一撑杆102的任意段位置。
[0026]使环形件104能够安装于第一撑杆102的任意段位置,其作用是在安装调试时,能够调节环形件104的高度,使环形件104与吊锤107能够更好的配合,使吊锤107的高度与环形件104相应。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件104为钢环,环形件104的径向方向与第一撑杆102的轴向方向垂直,所述吊锤107为钢球。所述触碰式开关为八个,在所述环形件104的内侧壁上均匀间隔的开设有八个通孔,触碰式开关105嵌入该穿孔中并向外延伸,以凸设于所述环形件104的内侧面。每一个触碰式开关的外凸端与所述钢球的间隔距离相等,它们之间的间隔距离可通过多次地震模拟实验后得到一个合适的距离,如此才能够在地震来临时,钢球能够触碰到任意一个触碰式开关。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风力影响而导致的误报警的情况,地震提示装置还可包括一罩于环形件外的防风壳体,所述环形件横向设于所述防风壳体的一内侧壁上,所述防风壳体的一外侧壁设于所述第一撑杆上并位于第二撑杆的下方,在所述防风壳体的顶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吊锤穿过的穿孔。如此,可以防止误报警的情况,只有在震动时,环形球触碰到触碰式开关才进行报警。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设置一误报警开关,该开关为常闭开关,设置于录音IC模块与报警器108之间,误报警开关的按钮可嵌设于壳体的上顶面。
[00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当地震时,震动使得吊锤107摆动,从而撞击钢环内则任意一个方向的触碰式开关,该触碰式开关闭合,扬声器发出警示“地震了,赶快逃生!”,录音IC模块为二十秒录音模块。如此,地震报警装置可在地动前十秒左右提醒人们地在动,让人迅速反应,赶快逃生,其时间有七秒钟左右,可减少人员伤亡。本实用新型的地震提示装置的结构简单、构思巧妙、制造成本较低,通过该地震提示装置能够起到地震预警作用,当地震真正来临时,在第一时间检测到地动,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反映和逃生时间,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员的伤亡。由于本地震提示装置的成本较低,结构小巧,因此可适用于各个家庭、各种室内环境中。
[003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地震提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立设于底座上的第一撑杆、横向设于第一撑杆上端的第二撑杆、横向设于第一撑杆上且位于第一撑杆下方的环形件、间隔的凸设于环形件内侧的多个触碰式开关、吊线、吊锤、报警器以及电源模块,所述吊线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撑杆连接,下端与所述吊锤连接,当所述底座位于水平状态时,所述吊锤位于所述环形件的中心位置,并与各个触碰式开关之间具有预定间隙,该预定间隙用于当地震提示装置处于静止水平状态时吊锤不与每一个触碰式开关接触,当地震时吊锤能够与至少一个触碰式开关接触;所述报警器、电源模块与所述多个触碰式开关中的一个触碰式开关串联形成报警回路,剩余的触碰式开关分别与该触碰式开关并联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提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下底面上设置有三个高度调节件,三个高度调节件连线后呈三角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提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一中空的容置空间,所述电源模块以及报警器均置于容置空间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震提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撑杆为中空杆,中空空间用于供电连接线缆过线。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震提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件能够沿所述第一撑杆的轴向移动并能够固定于第一撑杆的任意段位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震提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形件的外侧设置有一抱箍,所述环形件通过所述抱箍能够固定于所述第一撑杆的任意段位置;抱箍由长块或长带状物向相对的方向弯曲成形,抱箍的外凸弧面与环形件的外侧固定,抱箍的两端通过螺栓锁紧。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震提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撑杆为中空杆,在所述第一撑杆相对于所述环形件的一面沿该第一撑杆的轴向方向开设有一开口,电连接线缆的一端与所述触碰式开关电连接,电连接线缆的另一端由所述开口进入中空空间后向下与位于底座内的报警器及电源模块相连。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提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器为蜂鸣器。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提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件为钢环,所述吊锤为一钢球。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提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罩于环形件外的防风壳体,所述环形件横向设于所述防风壳体的一内侧壁上,所述防风壳体的一外侧壁设于所述第一撑杆上并位于第二撑杆的下方,在所述防风壳体的顶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吊锤穿过的穿孔。
【文档编号】G08B21/10GK205541305SQ201620366260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7日
【发明人】黎方军, 欧阳紫滕, 李江渝
【申请人】长江师范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