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机动车测速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78647阅读:815来源:国知局
基于物联网的机动车测速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测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物联网的机动车测速装置,包括测速抓拍装置、补光装置、车牌识别仪、通信适配器、光纤收发器、光纤通信、智能HUB、web云端、控制终端、数据交换装置和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测速抓拍装置和补光装置配合,进行测速,补光装置设有红外感应器和光度传感器,可智能的补光,通过光纤通信传输速率更快,智能HUB自行选择最佳路径,更好的管理了网络分配问题,提高传输效率,控制终端可远程智能控制测速抓拍装置和补光装置以及数据管理并处理,测量到异常车速车辆时,通过车牌识别仪进行记录,控制报警器工作;本实用新型基于物联网,可智能化控制,传输效率高,数据测量更精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专利说明】
基于物联网的机动车测速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测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物联网的机动车测速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机动车测速装置是测量机动车的行车速度的道路设施,其用于通过监控方式管制约束机动车的行车速度。测速仪是用来测量车辆的行驶速度的仪器。常用的测速仪有雷达测速仪和激光测速仪两种。其中,雷达测速仪的测速原理为多普勒效应;激光测速仪的测速原理为激光测距。雷达测速仪的主要原理是多普勒效应,即当目标向雷达天线靠近时,反射信号频率将高于发射机频率;反之,当目标远离天线而去时,反射信号频率将低于发射机频率。雷达测速仪发射电磁波,碰触到物体的时候会反射回来。当触碰到的物体有朝向或者背向的位移运动时,测速仪发射与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有个频率差,通过这个频率差从而求得物体运动的速度,实现速度测量的目的。现已经广泛用于警察超速测试等行业。雷达测速仪有固定式和便携式两种。激光测速仪采用的是激光测距的原理。激光测距(即电磁波,其速度为30万公里/秒),是通过对被测物体发射激光光束,并接收该激光光束的反射波,记录该时间差,来确定被测物体与测试点的距离。激光测速仪对被测物体进行两次有特定时间间隔的激光测距,取得在该一时段内被测物体的移动距离,从而得到该被测物体的移动速度。在专利号为CN201420818766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机动车测速装置,包括有:支撑杆,沿道路延伸方向平行设置于路面上方;距离传感器,设有两个,分别固定安装于支撑杆两端;控制元件,固定安装在位于两距离传感器之间的所述支撑杆上;所述距离传感器与控制元件之间还设有用于反馈电平信号的电平信号反馈线、共地线以及控制信号线。其中,所述距离传感器采集其与路面之间的对地距离信息,所述控制元件根据两个距离传感器发送的距离数据信号计算出机动车的速度值。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机动车测速装置,通过距离传感器和控制元件实现机动车的车速测量,避免了使用雷达装置,能够避免被驾驶员提前检测发现,利于其发挥管控机动车车速的效果。
[0003]上述专利文件过距离传感器和控制元件实现机动车的车速测量,避免了使用雷达装置,能够避免被驾驶员提前检测发现,利于其发挥管控机动车车速的效果,但是对于如何提供一个基于物联网,可智能化控制,结构简单的测速装置,缺少技术性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机动车测速装置,用于解决如何提供一个基于物联网,可智能化控制,安全性高,数据精准,结构简单的测速装置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基于物联网的机动车测速装置,包括支架、测速抓拍装置、补光装置、车牌识别仪、通信适配器、光纤收发器、光纤通信、智能HUB、web云端、控制终端、数据交换装置和显示装置;所述支架包括补光支架和抓拍支架,所述补光装置设置在所述补光支架上,所述测速抓拍装置设置在所述抓拍支架上,所述测速抓拍装置、补光装置、车牌识别仪分别与所述通信适配器相连,所述通信适配器与所述光纤收发器相连,所述光纤收发器与所述光纤通信相连,所述智能HUB与所述光纤收发器相连,所述web云端、控制终端、数据交换装置、显示装置分别与所述智能HUB相连。
[0007]优选的,所述补光装置还设有红外感应器、光度传感器和继电器开关。
[0008]优选的,所述继电器开关与所述补光装置相连,所述红外感应器、光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继电器开关相连。
[0009]优选的,所述测速抓拍装置和补光装置均设有一层防水防晒外壳。
[0010]优选的,所述基于物联网的机动车测速装置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控制终端相连。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测速抓拍装置和补光装置配合,进行测速,补光装置设有红外感应器和光度传感器,可智能的补光,通过光纤通信传输速率更快,智能HUB自行选择最佳路径,更好的管理了网络分配问题,提高传输效率,控制终端可远程智能控制测速抓拍装置和补光装置以及数据管理并处理,测量到异常车速车辆时,通过车牌识别仪进行记录,控制报警器工作;本实用新型基于物联网,可智能化控制,传输效率高,数据测量更精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5]基于物联网的机动车测速装置,包括支架、测速抓拍装置7、补光装置2、车牌识别仪1、通信适配器4、光纤收发器6、光纤通信8、智能HUB9、web云端10、控制终端12、数据交换装置13和显示装置14;支架包括补光支架3和抓拍支架5,补光装置2设置在补光支架3上,测速抓拍装置7设置在抓拍支架5上,测速抓拍装置7、补光装置2、车牌识别仪I分别与通信适配器4相连,通信适配器4与光纤收发器6相连,光纤收发器与光纤通信8相连,智能HUB9与光纤收发器11相连,web云端10、控制终端12、数据交换装置13、显示装置14分别与智能HUB9相连。
[0016]具体的,补光装置2还设有红外感应器、光度传感器和继电器开关,继电器开关与补光装置2相连,红外感应器、光度传感器分别与继电器开关相连,测速抓拍装置7和补光装置2均设有一层防水防晒外壳,基于物联网的机动车测速装置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控制终端12相连。
[0017]在测速的过程中,首先红外感应器进行判定有无车辆通过,当车辆通过时,此时光度传感器自动感应光度情况,光度低于阈值时,此时控制继电器开关打开补光装置2,此时测速抓拍装置7开始工作进行抓拍,于此同时,若所测车速超过安全范围,此时车牌识别仪I开始工作,进行车牌识别记录,并通过通信适配器4,传输到光纤通信8,再通过智能HUBWf输到控制终端12和web云端10备份,同时进行数据存储,显示装置14用于显示实景和测得的具体数据。
[0018]本实用新型通过测速抓拍装置7和补光装置2配合,进行测速,补光装置2设有红外感应器和光度传感器,可智能的补光,通过光纤通信8传输速率更快,智能HUB9自行选择最佳路径,更好的管理了网络分配问题,提高传输效率,控制终端12可远程智能控制测速抓拍装置7和补光装置2以及数据管理并处理,测量到异常车速车辆时,通过车牌识别仪I进行记录,控制报警器工作;本实用新型基于物联网,可智能化控制,传输效率高,安全性能更高,数据测量更精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0019]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基于物联网的机动车测速装置,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速抓拍装置、补光装置、车牌识别仪、通信适配器、光纤收发器、光纤通信、智能HUB、web云端、控制终端、数据交换装置和显示装置;所述支架包括补光支架和抓拍支架,所述补光装置设置在所述补光支架上,所述测速抓拍装置设置在所述抓拍支架上,所述测速抓拍装置、补光装置、车牌识别仪分别与所述通信适配器相连,所述通信适配器与所述光纤收发器相连,所述光纤收发器与所述光纤通信相连,所述智能HUB与所述光纤收发器相连,所述web云端、控制终端、数据交换装置、显示装置分别与所述智能HUB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机动车测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装置还设有红外感应器、光度传感器和继电器开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机动车测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开关与所述补光装置相连,所述红外感应器、光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继电器开关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机动车测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速抓拍装置和补光装置均设有一层防水防晒外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机动车测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物联网的机动车测速装置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控制终端相连。
【文档编号】G08G1/054GK205670384SQ201620553348
【公开日】2016年11月2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2日
【发明人】康志亮, 李瑶
【申请人】四川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