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装置和信息再现方法

文档序号:6754160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盘装置和信息再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再现方法、一种信息再现装置以及一种用于具有两个引入区的信息储存介质的信息记录和再现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个常规的只读信息储存介质(此后均指DVD-ROM)中,整个信息储存介质是一个被压印的区域,在最内圆周一侧有用于储存属性信息等的引入区,而在其外圆周一侧有一个数据区。在这两个区域处,信息都是通过不规则处而记录的,这种不规则处被称为坑,是在信息储存介质的记录层提供的。
同样,在一个常规的单次写入信息储存介质中(此后均指DVD-R),在信息储存介质的最内圆周一侧有一个引入区,而在其外圆周一侧有一个数据区。属性信息等是通过引入区上的凸区预刻坑而记录的。有被称为数据区处的槽的引导槽,并且试验写入和缺陷管理数据被记录在内圆周一侧的区上。在一个DVD-R中,只可能记录一次,并且信息被记录在数据区的槽中。
同样,在一个常规的可重写信息储存介质(此后均指DVD-RAM)中,在一个信息储存介质1的最内圆周一侧有一个引入区,而在其外圆周一侧有一个数据区。属性信息等是通过引入区处的凸区预刻坑而记录的。有被称为数据区处的槽的引导槽,并且在其内圆周一侧有一个试验写入区和一个缺陷管理数据记录区。在一个DVD-RAM中,可能重写10000次或更多次,信息既被记录在槽中,也被记录在数据区的凸区中。当记录的数据被再现时,写在槽中的信息和写在凸区中的信息被交替再现。
通过这种方式,对于DVD-ROM、DVD-R和DVD-RAM,要记录的信息的物理版式(物理格式)是彼此不同的。在日本专利申请KOKAI发表63-70984号中,发明了一种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识别/再现两个数据区域的方法,在这两个数据区域上的记录是在彼此不同的调制系统中实现的,并且这两个数据区域具有不同的物理格式。
如上所述,对于不同的DVD,要记录的信息的物理格式是不同的,尤其对于DVD-RAM,有这样的问题除非记录和再现装置具有再现DVD-RAM的特殊因素,否则不能再现DVD-RAM。此外对于DVD-R有这样的问题由于DVD-R的压纹深度比DVD-ROM的浅,因此当DVD-R的引入区处的记录坑长度和坑之间的距离与DVD-ROM的相同时,DVD-RAM的再现可靠性就降低了。
此外最近DVD相关的公司已在开发下一代DVD,其记录能力大于常规DVD盘的记录能力。在下一代DVD中,已提出在一张盘的内圆周一侧提供两个引入区,其信息记录系统是彼此不同的。
在上述日本专利申请KOKAI发表63-70984号中,有这样一种特征记录识别信息的各引入区是在两个数据区被识别之前通过用数据解调而被再现的。因此,缺点是启动操作较慢。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对于只读、单次写入和可重写信息储存介质在短时间内精确地识别各引入区域,这些信息储存介质具有多种类型的引入区,其记录系统是彼此不同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内容,提供了一种光盘装置,它根据一张光盘实现信息再现,该光盘具有一个系统引入区、一个连接区以及一个数据引入区,所述装置包括一个光学读取头,它向光盘发射一束光线,并提供一个对应于所述光线的反射光的再现信号,并且该光学读取头可以在光盘的径向移动;识别装置,用于根据从光学读取头提供的再现信号来识别光学读取头的一个光线发射区是否位于系统引入区和数据引入区之一;以及信息再现装置,用于根据所述识别装置的一个识别结果再现形成再现信号的信息。
对于具有多种类型的引入区的只读、单次写入和可重写信息储存介质,可以在短时间内精确地识别各引入区,其中不同引入区的记录系统是彼此不同的。


在此处被结合进来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它们与以上给出的一般说明和以下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一起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构成一个信息储存介质1的各区的尺寸图。
图2是一个只读信息储存介质中的引入区的数据结构说明图。
图3是一个单次写入信息储存介质中的引入区的数据结构说明图。
图4是一个可重写信息储存介质中的引入区的数据结构说明图。
图5是显示一个使用本发明的信息储存介质1的信息记录和再现装置的一种配置的框图。
图6是显示通过使用一种方法1从一个系统引入区3再现信息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7是显示方法1中使用的一个区域识别电路28的一种配置的图。
图8A和8B是说明符号间的干扰的图。
图9是说明当以一个固定的限制电平二进制化一个由于符号间干扰或其他原因被加上低频成分的再现信号时的一个操作的图。
图10是显示一个二进制化电路31的各节点A至E的波形的图。
图11是显示二进制化电路31的各节点A至E的其他波形的图。
图12是显示二进制化电路31的各节点A至E的其他波形的图。
图13是显示一个计数器43和一个保持电路44的外围处的信号波形的图。
图14是显示通过使用本发明的一种方法2从系统引入区3再现信息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5是显示方法2中使用的区域识别电路28的一种配置的图。
图16是显示通过使用本发明的一种方法3从系统引入区3再现信息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7是显示方法3中使用的区域识别电路28的一种配置的图。
图18是显示图17所示的区域识别电路28的各节点的信号波形的图。
图19是显示通过使用一种方法4从系统引入区3再现信息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20是显示方法4中使用的区域识别电路28的一种配置的图。
图21是显示一种跳过一个连接区5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2是显示一个连接区跳过电路29的一种配置的图。
图23是显示跳过连接区5之后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显示根据本实施例应用到一个信息记录和再现装置的一个只读/单次写入/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1的机械尺寸的图。信息记录介质1具有两个记录层,是所谓的下一代DVD盘,其中各记录层的信息记录密度高于现有DVD盘。如图1所示,在信息记录介质1中,不论是只读、单次写入或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1,机械尺寸均与常规的现有DVD盘的一致。因此,可能出现这样的危险用户错误地将信息记录介质1放在一台DVD播放机或一台DVD刻录机上,或者将一张常规的现有DVD盘放在本实施例的信息记录和再现装置上。
在那样的情况下,由于压印的坑轨道之间的轨道间距和系统引入区的最短压印坑长度被设为与常规的现有DVD盘的值接近,因此即使在上述情况下,新介质和旧介质也可彼此区别开来,并且可能根据介质的类型来计算。
图2是说明应用到本实施例的一个只读信息储存介质中的一个引入区的数据结构的图。此引入区包括一个系统引入区、一个连接区和一个数据引入区。所述引入区包括一个初始带、一个缓冲带、一个控制数据带和一个缓冲带。信息不记录在连接区中。
一个参考代码带被安排在数据引入区。参考代码用于一个再现电路中的自动电路调整(调整各支线系数值等)。即,自动电路调整是在预先再现上述参考代码时被实现的,以便稳定地再现/检测记录在数据区中的信息。因此,由于参考代码被安排在数据引入区内,因此参考代码处的轨道间距和最短坑长度被设置为与数据区内的值一致,从而可提高再现电路中的自动电路调整精度。
图3是显示应用到本实施例的一个单次写入信息储存介质中的一个引入区的数据结构的图。在单次写入信息储存介质中,在记录压纹形式的坑的系统引入区中提供了一个控制数据带,该控制数据带对各种介质而言是相同的,而在记录单次写入记录标记的一个数据引入区中,有一个用于试验写入的盘测试带、一个驱动测试带、一个记录了用于再现电路调整的一个参考信号的参考代码带、一个盘ID带以及一个R-物理格式信息带。
图4是说明应用到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重写信息储存介质的一个引入区的数据结构的图。压纹形式的坑形成在图4的系统引入区,而数据引入区是根据可重写记录标记形成的。
在图4中,初始带包括一个压印数据区。记录在作为一个记录数据区的初始带的一个数据帧中的主要数据被设置为“00h”。缓冲带包括32个DCC块(1024个扇区)。记录在作为一个物理扇区的初始带的一个数据帧中的主要数据被设置为“00h”。一个控制数据带包括了压印数据区。数据区包括压印控制数据。
由于物理扇区号或物理地址没有被分配给连接区,因此连接区不包括物理扇区号或物理地址。保护轨道带处的数据段不包括数据。盘测试带是用于盘制造商进行质量测试的。驱动测试带是用于驱动器进行测试的。信息记录和再现装置向驱动测试带上进行试验写入,并且尝试优化记录条件。此外,数据引入区包括一个盘ID带和DMA1 &DMA2。
涉及本发明的只读信息储存介质、单次写入信息储存介质和可重写信息储存介质的引入区被分成一个系统引入区3和一个数据引入区4,以便在二者之间放一个连接区5。系统引入区3处的初始带/缓冲带/控制数据带/缓冲带的数据版式内容和数据版式顺序被配置为对于所有信息储存介质1都是相同的,所有信息储存介质1是指只读信息储存介质、单次写入信息储存介质和可重写信息储存介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单次写入信息储存介质可具有与只读信息储存介质和可重写信息储存介质的再现兼容性。此外,通过使用本发明的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记录和再现装置,可以高速访问根据本发明的各信息储存介质1,并且可提高再现操作的可靠性。
如上所述,应用到本实施例的记录型信息储存介质被配置为连接带被安排在通过使用压印的坑记录的系统引入区和通过使用单次写入或可重写记录标记记录的数据引入区之间,并且连接带被安排为在系统引入区和数据引入区之间一定距离处。在记录型信息储存介质1处提供了两个记录层,在其上可以只从一面记录/再现。有一种现象被称为层间串扰,在这种现象中,当一个记录层在被再现时,从另一记录层反射的光进入光检测器,从而再现信息特征恶化。尤其地,根据从另一记录层反射的光是照射到系统引入区上还是数据引入区上,反射光的量有很大不同。因此,在沿着作为再现对象的记录层跟踪一周的过程中,当在其他记录层反射的光交替进入系统引入区和数据引入区时,由于两个记录层的相对偏心量不同,层间串扰造成了影响。为了避免此问题,在记录介质1中,进行了如下配置连接带被安排在通过使用压印的坑记录的系统引入区和通过使用单次写入或可重写记录标记记录的数据引入区之间,并且系统引入区和数据引入区之间的距离被设置为远离,则可以通过减小由于层间串扰引起的影响来获得稳定的再现信号。
由于在连接带5上没有坑和引导槽(槽),因此不生成轨道误差信号。因此,当进行一个常规再现操作时,用于沿着槽移动物镜的轨道伺服控制失控,则此后不能继续正常的再现操作。在本发明中,从系统引入区3到数据引入区4的再现操作能够稳定地进行。
图5是显示使用本发明的信息储存介质1的信息记录和再现装置(光盘装置)的配置的框图。
信息储存介质1被安放在一个旋转台6上,它由一个主轴电动机的驱动力旋转。一个光学读取头8是由一个半导体激光设备、一个光检测器和一面物镜组成的。从半导体激光设备发出的一束激光被物镜聚集在信息储存介质1上。在信息储存介质1的一层光反射膜或光反射记录膜处反射的激光被光检测器光电转换。
在光检测器处获得的一个检测到的电流被一个放大器9电流-电压转换,成为一个检测信号。在一个焦点-轨道误差检测电路10处对此检测信号进行加减,并输出一个焦点误差信号和一个轨道误差信号。焦点误差信号是一个聚集斑的焦点控制所需的信号,并且焦点-轨道误差检测电路10检测和输出聚集斑相对于信息储存介质1在垂直方向的一个偏移量(一个焦点误差信号)。在信息储存介质1上有同心圆或螺旋轨道,信息是通过使得聚集斑跟踪轨道来再现的。轨道误差信号是使得一个聚集斑稳定地跟踪轨道所需的信号,并且焦点-轨道误检测电路10检测和输出轨道和聚集斑之间的一个相对偏移量(一个轨道误差信号)。
一个物镜致动器驱动电路11是用于移动光学读取头8中的物镜的驱动电路,它根据来自焦点-轨道误差检测电路10的一个轨道误差信号和来自一个控制单元14的一条指令生成一个驱动电流。物镜的移动方向是与信息储存介质1垂直的方向(用于校正一个焦点误差信号)以及信息储存介质1的径向(用于校正一个轨道误差信号)。一个光学读取头移动机制(馈送电动机)12是用于将光学读取头8在信息储存介质1上沿径向移动到信息储存介质的任意位置的驱动电路。向光学读取头移动机制(馈送电动机)12提供一个驱动电流的电路是一个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13,并且根据来自焦点-轨道误差检测电路10的一个轨道误差信号和来自控制单元14的一条指令生成一个驱动电流。
<焦点伺服和轨道伺服控制>
物镜致动器驱动电路11向光学读取头8提供一个驱动电流,以便一个焦点误差信号和一个轨道误差信号在再现过程中被设置为最小值。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13向光学读取头移动机制(馈送电路机)12提供一个驱动电流,以便一个轨道误差信号在再现过程中被设置为最小值。控制焦点以使得一个焦点误差信号为最小值被称为焦点伺服控制,并且进行控制的时间段被称为焦点伺服“打开”,而停止控制的时间段被称为焦点伺服“关闭”。控制轨道跟踪以使得一个轨道误差信号为最小值被称为轨道伺服控制,并且进行控制的时间段被称为轨道伺服“打开”,而停止控制的时间段被称为轨道伺服“关闭”。这些伺服控制的开始指令和停止指令是从控制单元14发送到物镜致动器驱动电路11和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13的。
信息储存介质1的安放方式使得其中心位置位于一个偏心位置,该位置与旋转台21的中心位置略微偏移开。当信息储存介质1在长时间内连续被再现时,一个聚集斑的位置逐渐在外圆周方向或内圆周方向移动。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13的轨道伺服控制对于消除由信息储存介质1的偏心性引起的影响有效,并且光学读取头8以大于物镜的可移动距离的单位移动。物镜致动器驱动电路11的轨道伺服控制是用于控制物镜的,并且以轨道单位高速移动物镜。
<对移动光学读取头8到目标位置的控制>
在移动光学读取头8之前,控制单元14指示物镜致动器驱动电路11和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13关闭轨道伺服。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13计算从焦点-轨道误差检测电路10获得的聚集斑处的光盘旋转速度与来自控制单元14的目标速度信息之间的差,并且向光学读取头移动机制(馈送电动机)12提供一个驱动电流,其中已经考虑了计算结果。从而光学读取头移动机制(馈送电动机)12将光学读取头8移动到目标位置。
在光学读取头8被移动到目标位置后,物镜致动器驱动电路11更精确地调整再现位置。控制单元14指示物镜致动器驱动电路11和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13打开轨道伺服,并且获得聚集斑的当前地址和轨道号。控制单元14计算再现位置和当前位置之间的轨道误差,并且通知物镜致动器驱动电路11所需移动的轨道数目。物镜致动器驱动电路11关闭轨道伺服,并且根据从控制单元14输入的轨道数目将物镜从当前位置移动,并且在移动后打开轨道伺服。最后,控制单元14再现聚集斑的当前地址或轨道号,并且确认目标轨道正在被访问。
<参考时钟生成电路>
从放大器9输出的一个模拟信号在一个二进制化电路15处被转换成一个数字信号。在二进制化电路15处,一个输入信号被转换为二进制信息,该信息与一个特定的电势相比较高或较低。作为比较原点的电势被称为限制电平,限制电平与输入信号彼此一致的点被称为零交叉。二进制信号被输入到一个PLL电路16,并且从PLL电路16输出一个恒定周期信号,其中该恒定的周期与二进制化电路15的输出信号的一致。来自PLL电路16的恒定周期信号被用作一个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的参考时钟,该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处理再现后的一个解调电路21的二进制信号等。包括二进制化电路15和解调电路21的一个再现电路50是根据一个PRML系统从一个再现信号提取信号的信息提取装置。
<主轴电动机7的旋转控制>
一个信息储存介质旋转速度检测电路17对来自PLL电路16的参考时钟32计数,以便检测信息储存介质1的旋转速度。在再现或记录/擦除时,控制单元14参考一个半导体存储器14a(其中有信息储存介质1的旋转速度表,且信息储存介质1的旋转速度对应于其径向位置),并且通知一个主轴电动机驱动电路18从表中获得的信息储存介质1的目标旋转速度。主轴电动机驱动电路18计算目标旋转速度与来自信息储存介质旋转速度检测电路17的信息储存介质的旋转速度之间的差,并且向主轴电动机7提供一个驱动电流,其中已经考虑了计算结果,并且控制主轴电动机7的数值恒定。
<激光量控制>
信息储存介质1上再现、记录和擦除信息的切换是通过改变照射到信息储存介质1上的一个聚集斑的光量来实现的。
当信息被再现时,恒定量的光被连续照射到信息储存介质1上。
当信息被记录时,脉冲形式的间歇的光量被添加到再现时的光量上。当半导体激光设备以大光量发出一个脉冲时,信息储存介质1的光反射记录膜在本地产生一个光变化或形状改变,记录标记在其上形成。在覆盖一个已经被记录的区域的情况下,半导体激光设备以相同的方式发出一个脉冲。
当已被记录的信息被擦除时,大于再现时光量的恒定量的光被连续照射。当信息被连续擦除时,在各特定时间段(例如扇区单元等)照射光的量返回到再现时的光量,信息再现被间歇地实现,与擦除过程并行进行,并且根据轨道号或地址确认要擦除的轨道中没有误差。
一个用于检测半导体激光设备发出的光量的光检测电路被固定在光学读取头8中。半导体激光驱动电路19根据一个结果向光学读取头8提供一个用于半导体激光的驱动电流,该结果是由计算来自光检测电路的输出与从一个记录/再现/擦除控制波形生成电路20提供的一个光发射参考信号之间的差得到的。
<来自信息储存介质1的再现信号和到信息储存介质1的记录信号>
在记录时,当要记录在信息储存介质1上的信息在一个数据输入输出接口单元25处被初步处理过后,信息被输入到一个记录数据缓冲26。一个ECC编码电路24向从记录数据缓冲26读出的数据添加一个ECC(误差校正码)。ECC是一个冗余码,它被添加来检测和校正数据中的误差。添加了ECC的数据被输入到一个调制电路23。在调制电路23中,进行信号调制以便在再现时消除信号中的DC分量,并且以相对信息储存介质1较高的密度记录信息。调制电路23根据调制系统在每个特定比特处划分从ECC编码电路24输入的数据,然后这些数据根据转换表被转换成其他数据。在记录/再现/擦除控制波形生成电路20中,记录波形是根据从调制电路23输入的数据生成的,并且输入到半导体激光驱动电路19。
在再现时,从光反射膜或光反射记录膜反射的光量的改变在光学读取头8处被记录,并且在放大器9和二进制化电路15处被处理,并且被转换为二进制信号。解调电路21根据从PLL电路16处获得的参考时钟32和所述转换表解调信号。解调电路21的转换表对应于调制电路23。解调后的信号被记录在一个再现数据缓冲27中。一个误差校正电路22从再现数据缓冲27读出数据,并且进行误差校正和ECC解码。
<信息记录和再现装置的开始控制>
1)控制单元14通知主轴电动机驱动电路18所述目标旋转速度。一个驱动电流从主轴电动机驱动电路18提供给主轴电动机7,主轴电动7的旋转开始。
2)控制单元14通知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13一条指令,一个驱动电流从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13提供给光学读取头移动机制(馈送电动机)12,并且光学读取头移动机制(馈送电动机)12将光学读取头8移动到信息储存介质1的最内圆周位置。确认在记录了信息储存介质1的信息的区域上的一个脉冲串截止区2处有光学读取头8。
3)当主轴电动7以目标旋转速度旋转时,该状态被通知给控制单元14。
4)根据控制单元14通知记录/再现/擦除控制波形生成电路20的再现光量中的信号量,从半导体激光驱动电路19向光学读取头8中的半导体激光设备提供一个电流,并且半导体激光设备开始发出激光。但是,再现时的最佳照射光量根据信息储存介质1的类型不同而不同。因此,照射光量的初始值处于最低水平。
5)控制单元14通知物镜致动器驱动电路11一条指令,物镜致动器驱动电路11将光学读取头8中的物镜移动到在垂直方向上离信息储存介质1最远的位置,接下来,物镜致动器驱动电路11控制物镜慢速接近信息储存介质1。
6)在焦点-轨道误差检测电路10处观察一个焦点偏量,并且当物镜到达焦点位置时,该状态被通知给控制单元14。当控制单元14接收到此通知时,控制单元14通知物镜致动器驱动电路11一条打开焦点伺服的指令。
7)控制单元14通知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13一条指令,并且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13在信息储存介质1的外圆周方向移动光学读取头8。
8)再现的信号被监控,并且当光学读取头8从信息储存介质1上的所述脉冲串截止区2到达外圆周方向上的一个位置时,光学读取头8的移动停止。
9)轨道伺服被打开。
10)信息储存介质1的系统引入区3和数据引入区4被再现。例如,已记录在信息储存介质1中的关于“再现时的最佳光量”的信息和关于“记录/擦除时的最佳光量”的信息通过控制单元14被写入到半导体存储器14a中。控制单元14通知记录/再现/擦除控制波形生成电路20关于“再现时的最佳光量”的信息,并且重新设置再现时半导体激光设备发出的光量。
<信息记录和再现装置的终止控制>
1)控制单元14通知物镜致动器驱动电路11和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13一条关闭轨道伺服的指条,从而轨道伺服被关闭。
2)控制单元14通知物镜致动器驱动电路14一条关闭焦点伺服的指令,从而焦点伺服被关闭。
3)控制单元14通知记录/再现/擦除控制波形生成电路20一条停止半导体激光设备发光的指令,从而发导体激光设备停止发光。
4)控制单元14通知主轴发动机驱动电路18目标旋转速度为0。
在控制信息记录和再现装置的开始过程中,在系统引入区3和数据引入区4的再现过程中,需要各区的识别以及稳定跳过连接区5。以下将说明从系统引入区3和数据引入区4再现信息所需的一个区域识别电路28和一个连接区5跳过电路29。
现将说明通过使用识别电路28从系统引入区3再现信息的一种方法输入到图5的识别电路28的一个信号是一个再现信号30,它被光学读取头8检测,并且其中其幅度被放大器9调整,噪声被放大器9消除。作为通过使用识别电路28的区域识别方法,以下显示了四种方法。
1)根据再现信号30二进制化后得到的一个信号的零交叉的数目进行识别的方法。
2)根据通过一个参考电势将再现信号30二进制化后得到的一个信号的零交叉的数目以及通过不同限制电平将再现信号30二进制化后得到的一个信号的零交叉的数目进行识别的一种方法。
3)根据一个记录标记长度进行识别的一种方法。
4)根据被具有滞后特性的限制电平二进制化的一个信号和被没有滞后特性的限制电平二进制化的一个信号的零交叉的数目进行识别的一种方法。
图6是说明通过使用一种方法(以下称为方法1)从系统引入区3再现信息时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该方法通过从一个信号获得的零交叉的数目来识别区域的,该信号是二进制化再现信号30得到的。以下将说明方法1。
开始区域识别和系统引入区读出(ST1)的处理过程显示了在焦点伺服打开的状态下,控制单元14将光学读取头8从脉冲串截止区2移动到系统引入区3附近。接下来,控制单元14打开焦点伺服控制(ST2),并且将主轴电动机7的旋转速度设置为对应于信息储存介质1的径向位置的旋转速度(ST3)。接下来,在区域识别电路28处确定再现信号30的零交叉的数目(ST4)。
图7是显示方法1中使用的区域识别电路28的配置的电路图。此处,再现信号30被一个与方法1相关的二进制化电路31转换成一个二进制信号,并且信息储存介质1的每个预定旋转角内的零交叉的数目被一个计数器43确定。信息储存介质1的预定旋转角是任意确定的。为了获得关于旋转的信息,旋转脉冲33从主轴电动机7输入到区域识别电路28。对于旋转脉冲33,一个脉冲被输出,例如在主轴电动7的每个预定的旋转角处输出一个脉冲。
此处将说明来自系统引入区和数据引入区的再现信号之间的差异。如上所述,系统引入区处的压印坑之间的轨道间距和最短压印坑长度被设置为接近现有DVD盘的引入区处的压印坑尺寸,因此信息记录密度处于相同的方式。另一方面,数据引入区处的信息记录密度比系统引入区处的记录密度高。因此,记录在数据引入区上的信息的再现信号频率高于记录在系统引入区上的信息的再现信号频率,例如,前者是后者的几倍。
此外,在来自系统引入区的再现信号中没有符号间串扰。但是,来自数据引入区的再现信号受到了符号间串扰的影响。
图8A和图8B说明了符号间串扰、指示信号强度的纵坐标,以及指示距离或时间的横坐标。如图8A所示,来自一个单个记录标记的再现信号在聚集斑强度分布的影响下变宽了。图8B显示了当记录标记之间的距离小于聚集斑大小时的再现波形。在这种方式下,当记录标记之间的距离较窄时,再现信号的波形受到符号间串扰的影响。在数据引入区,由于记录标记之间的距离较短,再现信号受到符号间串扰的影响。
图9是说明以一个固定限制电平二进制化一个再现信号时的操作的图,其中该再现信号中生成了上述符号间串扰或者被加上了低频分量。
当被加上低频分量的再现信号被一个特定电势固定的限制电平二进制化时,占空比(在此例中约为2∶1)被偏置,从而不能进行稳定的二进制化。图7所示的二进制化电路31包括一个比较器40、一个积分器41和一个差分放大器42,适用于二进制化图9所示的被加上了低频分量的再现信号。
差分放大器42被提供来用于消除公共模式分量中的噪声。积分器41对直到一个时刻之前的输入信号进行平均。二进制化电路31通过消除包括在再现信号30中的DC分量(低频分量)的影响来实现二进制化,其中DC分量是由于再现信号30是根据来自积分器的输出信号(输入信号的平均值)被二进制化的而引起的。
图10至图12显示了不同条件下二进制化电路31的各节点A至E的波形。为了简化说明,在图10和图11中,假定低频分量中的噪声没有被加到再现信号上。
图10是显示当初始限制电平(节点D来自积分器41的输出的阈值电压)高于需要的电平(占空比为1∶1的电平)时的操作的图。当初始限制电平为VTH1时,节点C的波形大于或等于限制电平的时间段较短。在积分器41中,放电期间长于充电期间,节点D的电压逐渐降低。因此,限制电平从VTH1降到VTH2,并被设置为需要的值。
图11是显示当初始限制电平低于需要的电平(占空比为1∶1的电平)时的操作的图。当初始限制电平为VTH3时,节点C的波形大于或等于限制电平的时间段较长,在积分器41中,放电期间短于充电期间,从而节点D的的电压逐渐长高。因此,限制电平从VTH3升到VTH4,并被设置为需要的值。当限制电平被设置为需要的值时,占空比被设为1∶1,并且积分器41中的充电期间和放电期间被设为处于平衡状态。
图12是说明二进制化被加上低频分量的再现信号时的操作的图。当同样在低频分量的影响下再现信号的电平(VTHS)高于需要的限制电平时,限制电平由于上述积分电路平均求和信号的效果降到VTH6和VTH7。因此,总能设置一个适当的限制电平。
接下来将说明图7的区域识别电路28的计数器43和保持电路44的外围的操作。图13是显示计数器43和保持电路44的外围处的信号波形的图。一个二进制信号(节点A处的一个信号)作为时钟被输入到计数器43。二进制信号的升降显示了限制电平(节点D电压)和输入信号(再现信号30)电平彼此一致的点,就是上述的零交叉点。因此,零交叉的数目等于主轴电动机(即信息储存介质1)的每预定数目个旋转中二进制信号的脉冲数目。换句话说,零交叉的数目等于当记录介质旋转一个预定的角的过程中生成的二进制信号的脉冲数目。
当指示旋转的主轴电动机旋转脉冲33(节点H处的一个信号)输入时,保持电路44在其内部生成一个保持信号,并且计数器43在其内部生成一个计数器重置信号。然后,保持电路44保持一个计数值,并且计数器43以与来自主轴电动机的旋转脉冲同步的时序被重置。
控制单元14从半导体存储器14a读出零交叉数目的一个预定阈值,并且将该阈值与保持电路44所保持的零交叉数目相比较(ST5)。方法1中使用的预定阈值(零交叉数目)被设为,例如,系统引入区3处的零交叉数目和数据引入区4处的零交叉数目的中间值,其中这两个零交叉数目是预先测量的。在此方式中,本实施例和以后将说明的各实施例中参考的阈值是储存在一个半导体存储器14a中,从而半导体存储器14a用作一个阈值储存单元。
当零交叉的数目小于预定阈值时,确定光学读取头8的位置(光线照射到盘上的位置)位于系统引入区3处(ST6),并且控制单元14在以下阶段中执行再现电路50(二进制化电路15和解调电路21)中的处理过程切换,并且从系统引入区3读出信息(ST7),从而区域识别和系统引入区3的读出完成。
当零交叉的数目大于阈值时,确定光学读取头8的位置位于数据引入区处(ST8)。控制单元14关闭轨道伺服,并且将光学读取头8上移到盘的最内圆周一侧的脉冲串截止区2(ST9)。
此处将说明上述再现电路50。如上所述,再现电路50包括图5的二进制化电路15和解调电路21,并且通过进行PRML(局部响应和最大相似性)信号处理过程从再现信号30中提取信息。此外,正如参考图8所说明的,数据引入区处的再现信号受到符号间串扰的严重影响,需要进行PRML信号处理过程以便将再现信号读为数据。另一方面,在系统引入区,数据可由如上所述的常规二进制化电路读出。但是,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系统引入区处的再现信号是根据PRML处理过程读出的。在此情况下,系统引入区和数据引入区需要被设为不同的处理过程参数。因此,控制单元14在读出数据前进行区域识别,并且在以下阶段中切换再现电路50中的处理过程。此“处理过程切换”表示设置(或更改)再现电路50的处理过程参数。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使用再现电路50分析数据内容之前,要识别光学读取头8的光线的照射位置是在系统引入区3还是数据引入区4,并且切换再现电路50的处理过程参数以使其对各区域最佳。因此,易于提高解码各引入区的精度。因此,可减少从开始信息再现装置和信息记录和再现装置直到读出数据区的时间。
接下来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第二实施例。图14是显示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区域识别方法中的一种方法(以下称为方法2)从系统引入区3再现信息时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该方法根据通过一个参考电势二进制化再现信号30得到的信号的零交叉的数目,以及通过与所述参考电势不同的一个限制电平二进制化再现信号30得到的信号的零交叉的数目来识别。以下将说明方法2。
开始区域识别和系统引入区读出(ST1)的处理过程显示了在焦点伺服打开的状态下,控制单元14将光学读取头8从脉冲串截止区2移动到系统引入区3附近。接下来,控制电路14打开轨道伺服(ST2),并且将主轴电动机7的旋转速度设置为对应于信息储存介质1的径向位置的旋转速度(ST3)。接下来,观察再现信号30的零交叉的数目(ST4)。然后通过与步骤ST4不同限制电平观察零交叉数目(ST10)。
图15是方法2中使用的区域识别电路28。再现信号30被一个二进制化电路37通过一个参考电势V1转换成一个二进制信号。此外,再现信号30被一个二进制化电路38转换成一个二进制信号,该二进制化电路38参考一个限制电平(V’+V1),该限制电平与参考电势V1不同,并且信息储存介质1的每个预定的旋转角的零交叉的数目分别被计数器确定。信息储存介质1的预定的旋转角是任意确定的。为了获得关于旋转的信息,旋转脉冲33从主轴电动机7输入到区域识别电路28。例如通过一个实验确定两个限制电平之间的有效差V’,以便当比较两个计数器处的零交叉数目的有效差量时,系统引入区3和数据引入区4之间有较大的差。
如上所述,加到来自数据引入区4的再现信号的低频分量大于系统引入区3的。因此,当通过不同限制电平二进制化再现信号30时,数据引入区4处的零交叉的数目之间的差大于系统引入区3的。
控制单元14通过保持电路44a和44b从方法2中使用的区域识别电路28的计数器43a和43b读出零交叉的数目,并且计算差量。接下来,控制单元14从半导体存储器14a读出零交叉数目的差量的阈值,并且将该阈值与计算结果的差量相比较。方法2中的阈值被设为预先确定的系统引入区3和数据引入区4处的零交叉数目的差量的中间值。
当差量较小时,确定是系统引入区3(ST6),信息从系统引入区3读出(ST7),并且区域识别和系统引入区3的读出完成。当差量较大时,确定是数据引入区4(ST8)。控制单元14关闭轨道伺服,并且将光学读取头8上移到盘的最内圆周一侧的脉冲串截止区域2。
图16是显示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区域识别方法中的一种方法(以下称为方法3)从系统引入区3再现信息时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该方法通过一个记录标记长度识别。以下将说明方法3。
开始区域识别和系统引入区读出(ST1)的处理过程显示了在焦点伺服打开的状态下,控制单元14将光学读取头8从脉冲串截止区2移动到系统引入区3附近(ST2)的处理过程。接下来,控制单元14打开轨道伺服(ST2),并且将主轴电动机7的旋转速度设置为对应于信息储存介质1的径向位置的旋转速度(ST3)。接下来,确定记录标记之间的间隔(S21)。
图17是方法3中使用的区域识别电路28。此电路包括一个积分电路39,用于确定一个最大值以作为记录标记间隔,一个电路35,在其中再现信号30被二进制化并进行边沿检测,以及一个A/D转换电路36。方法3中的积分电路39在再现信号30的下降沿短路一个SW,并且在上升沿开路SW,因此,一个与记录标记长度成正比的电压从一个第一级电路45输出。由于一个第二级电路46起保持第一级电路45的最大电势的作用,因此Vo正比于记录标记的最大值。
图18显示了图17所示的区域识别电路28的各节点的信号波形。根据记录标记获得诸如图18的再现信号30这样的再现信号,并且生成节点M的一个二进制信号。在边沿确定电路35检测下降沿和上升沿。一个控制信号从边沿检测电路35输出到开关SW,以便在下降沿关闭开关SW,而在上升沿打开SW。
由于SW被打开和关闭,因此在节点L处生成了一个锯齿充电电压(虚线)。由于积分电路39的第一级电路45是一个电压跟随器电路,因此在输出侧也生成与节点L处相同的电势。通过输出电流在一个电容C1中积累电荷,并且生成它的一个峰电势,作为输出信号Vo。C1通过一个R1进行放电,则例如当连接区没有记录标记的状态持续一段长时间时,此峰电势被设为0V。由于R1和C1的积正比于放电时间,因此通过调整R1的电阻值或类似物来调整峰电势保持时间。
Vo被A/D转换器36模数转换,并且被参考单元14参考。参考单元14从半导体存储器14a读出一个阈值,并且将该阈值与Vo相比较(ST22)。方法3中的阈值被设置为系统引入区3和数据引入区4处的Vo的中间值,这些Vo预先被确定。当Vo大于阈值时,确定为系统引入区3(ST6),信息从系统引入区3读出(ST7),并且区域识别和系统引入区3的读出完成。当Vo小于阈值时,确定为数据引入区4(ST8)。控制单元14关闭轨道伺服,并且将光学读取头8上移到盘的最内圆周一侧的脉冲串截止区2(ST9)。
图19是显示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区域识别方法中的一种方法(以下称为方法4)从系统引入区3再现信息时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该方法根据以具有滞后特性的限制电平二进制化再现信号得到的一个信号的零交叉数目和以没有滞后特性的限制电平二进制化再现信号得到的一个信号的零交叉数目来识别的。以下将说明方法4。
开始区域识别和系统引入区读出(ST1)的处理过程显示了在焦点伺服打开的状态下,控制单元14将光学读取头8从脉冲串截止区2移动到系统引入区3附近(ST2)的处理过程。接下来,控制单元14打开轨道伺服(ST2),并且将主轴电动机7的旋转速度设置为对应于信息储存介质1的径向位置的旋转速度(ST3)。接下来,以有滞后的限制电平二进制化再现信号,并且确定零交叉的数目(S31)。用同样的方式,以没有滞后的限制电平二进制化再现信号,并且确定零交叉的数目(S32)。
图20是方法4中使用的区域识别电路28。一个滞后二进制化电路34具有两个限制电平,并且在再现信号的电势上升和再现信号30的电势下降时使用两个不同的限制电平。有这样的特性,即通过使用滞后二进制化电路34,信号幅度不稳定的再现信号30的零交叉的数目减少了。如上所述,加到来自数据引入区4的再现信号上的低频分量比系统引入区3的大。因此,在数据引入区4,通过使用一个没有滞后的二进制化电路47二进制化再现信号时的零交叉数目与通过使用滞后二进制化电路34二进制化再现信号时的零交叉数目之间的有效差相对较大。另一方面,在系统引入区,通过使用一个没有滞后的二进制化电路47二进制化再现信号时的零交叉数目与通过使用滞后二进制化电路34二进制化再现信号时的零交叉数目之间的有效差相对较小。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这些有效差之间的差进行区域识别。
再现信号30被滞后二进制化信号34转换成一个二进制信号,此外,再现信号30被无滞后的二进制化电路47转换成一个二进制信号,并且通过各计数器43a和43b确定信息储存介质1的每个预定的旋转角的零交叉数目。
信息储存介质1的预定的旋转角是任意确定的。为了获得关于旋转的信息,旋转脉冲33从主轴电动机7输入到区域识别电路28。确定滞后二进制电路34处的两个限制电平之间的有效差,以便两个区域之间的差较大。即确定限制电平之间的差,以便方法4中的区域识别电路28中的两个计数器43a和43b计数的零交叉的数目的差量分别在系统引入区3和数据引入区4处被比较时,具有明显的差别。
控制单元14从方法4中使用的区域识别电路28读取两个零交叉数目,并且计算差量。接下来,控制单元14从半导体存储器14a读取零交叉数目的差量的阈值,并且将该阈值与作为计算结果的差量相比较(ST33)。对于方法4中使用的阈值,分别在系统引入区3和数据引入区4处确定通过滞后的二进制化电路34的零交叉数目和通过无滞后的二进制化电路47的零交叉数目的差量,并且阈值被设为其中间值。当差量小于阈值时,确定是系统引入区3(ST6),信息从系统引入区3读出(ST7),并且区域识别和系统引入区3的读出完成。当差量大于阈值时,确定是数据引入区4(ST8)。控制单元14关闭轨道伺服,并且将光学读取头8上移到盘的最内圆周一侧的脉冲串截止区域2(ST9)。
接下来,说明一个通过使用连接区跳过电路29从数据引入区4再现信息的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轨道伺服关闭,依次识别来自系统引入区3、连接区5和数据引入区4的轨道误差信号的零交叉的数目,并且光学读取头8跳过连接区5(高速移动)。
从焦点-轨道误差检测电路10输出的一个轨道误差信号输入到图5的连接区跳过电路29。图21是显示根据本实施例跳过连接区5的一种方法的流程图,而图22是显示连接区跳过电路29的配置的电路图。
正如上文所述的步骤ST7那样,在区域识别和系统引入区3的读出之后,控制单元实现跳过连接区5的处理过程。首先,控制单元14关闭轨道伺服(ST41)。在跳过电路29中,轨道误差信号被一个比较器51二进制化,被一个计数器52计数,并且信息储存介质1的每个预定的旋转角的零交差数目被一个保持电路53保持(ST42)。信息储存介质1的预定的旋转角是任意确定的。为了获得关于旋转的信息,旋转脉冲33从主轴电动机7输入到连接区跳过电路29。
控制单元14将光学读取头8移动到信息储存介质1的外圆周方向(ST43),并且参考由连接区跳过电路29的保持电路53保持的轨道误差信息的零交叉数目(ST44)。作为参考结果,当零交叉数目为1或更多时,因为了解到光学读取头8的光斑位于系统引入区3处,因此控制单元14通知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13一条移动指令,以便进一步将光学读取头8向信息储存介质1的外圆周方向(ST43)移动。当零交叉的数目为0时,了解到光学读取头8位于连接区5处(ST46)。
当光学读取头8到达连接区5时,使光学读取头8进一步向信息储存介质1(ST47)的外圆周方向移动。接下来,控制单元14参考连接区跳过电路29具有的轨道误差信号的零交叉的数目(ST48)。作为参考的结果,当零交叉的数目为0时,因为了解到光学读取头8位于连接区5,因此控制单元14通知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13一条移动指令,以便进一步将光学读取头8向信息储存介质1的外圆周方向(ST47)移动。当零交叉的数目为1或更多时,有可能光学读取头8位于数据引入区4处(ST49)。
接下来,控制单元14参考步骤ST42中获得的零交叉的数目和步骤ST48中获得的零交叉的数目,并且确定步骤48中获得的零交叉的数目是不是大于或等于步骤ST42中获得的零交叉的数目的1.5倍(ST50)。这个“1.5倍”是根据来自系统引入区3和数据引入区4的再现信号的平均频率之间的差来确定的值。在小于或等于1.5倍的情况下,确定光学读取头8位于系统引入区,或处于异常条件,例程返回步骤ST1,并且重新开始区域识别和系统引入区3读操作。在大于1.5倍的情况下,确定光学读取头8位于数据引入区4(ST51),跳过连接5的处理过程完成,例程继续进行诸如处理数据引入区4上的再现信息之类的处理过程。一个不等于1.5倍的值应该被当作数据引入区4处获得的零交叉数目与系统引入区3处获得的零交叉数目的比率的阈值。
图23是显示跳过连接区5之后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首先,控制单元14打开轨道伺服(ST61),并且根据上述方法1至4中的一种或多种方法通过使用区域识别电路28确认光线照射区是否位于数据引入区(ST62)。当光线照射区位于数据引入区时(ST63中的“是”情况),控制单元14执行诸如切换再现电路50的参数等的处理过程,读出记录在数据引入区上的信息(ST64),并且当必要信息被读出时,数据引入区的读出完成。当在ST63中确定光线照射区不位于数据引入区时,控制单元14确定光学读取头8是位于系统引入区3,或者是处于异常条件,返回到步骤ST1,并且开始区域识别和系统引入区3读操作。此处,控制单元14关闭轨道伺服,将光学读取头从最内圆周向最外圆周移动,并且正如步骤ST45中那样,根据轨道误差信号的零交叉数目搜索一个轨道,当轨道被检测到时,控制单元14可通过上述方法1至4重新执行区域识别。
通过这种方式,根据本发明,由于光学读取头8是在轨道伺服关闭的状态下移动,即使当光学读取头8到达连接区5并且轨道误差信号不能被检测到时,也可在稳定的控制下跳过连接区5。
此外,由于记录在各区域上的数据被读出,并且可在不分析数据内容的情况下跳过连接区5,因此可减少从信息再现装置和信息记录和再现装置开始启动到数据区开始读出的时间。
本领域技术熟练者易发现其他优点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在其较宽的方面中并不限于此处显示和说明的特定细节和代表性实施例。因此,可以在不背离附录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要求的一般发明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盘装置,它从一张光盘执行信息再现,所述光盘具有一个系统引入区、一个连接区和一个数据引入区,所述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光学读取头,它将一束光线照射到所述光盘上,并且提供一个对应于所述光线的反射光的再现信号,并且所述光学读取头可在所述光盘的径向移动;一个识别单元,它根据从所述光学读取头提供的所述再现信号识别所述光学读取头的一个光线照射区是否处于所述的系统引入区和所述的数据引入区之一;以及一个信息再现单元,它根据由所述识别单元提供的识别结果从所述再现信号再现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单元包括一个二进制化单元,它根据一个限制电平二进制化所述再现信号;一个计数单元,它根据从所述二进制化单元获得的一个二进制化信号对光盘的每个预定的旋转角的零交叉的数目进行计数;一个储存单元,它储存一个阈值,该阈值是根据预先对所述系统引入区和所述数据引入区这两个区域确定的所述二进制化信号的零交叉数目计算的;一个比较单元,它将由所述计数单元计数的零交叉的数目与所述阈值相比较;以及一个确定单元,它根据由所述比较单元提供的一个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光学读取头的光线照射区。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进制化单元的限制电平根据所述再现信号中的一个DC分量而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单元包括一个第一二进制化单元,它通过使用一个第一限制电平二进制化所述再现信号;一个第一计数单元,它对从所述第一二进制化单元获得的一个二进制化信号的零交叉的数目进行计数;一个第二二进制化单元,它通过使用一个第二限制电平二进制化所述再现信号,其中所述第二限制电平与所述第一限制电平相差一个预定的电平;一个第二计数单元,它对从所述第二二进制化单元获得的一个二进制化信号的零交叉的数目进行计数;一个比较单元,它比较由所述第一计数单元和所述第二计数单元计数的所述的二进制化信号的零交叉的数目,以及所述识别单元,它根据由所述比较单元提供的一个比较结果识别所述光学读取头的光线照射区。
5.根据权利要求3的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限制电平根据所述再现信号中的一个DC分量而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单元包括一个测量单元,它根据所述再现信号测量记录在所述盘上的记录标记的长度的一个最大值;以及一个比较单元,它将预先对所述系统引入区和所述数据引入区这两个区域确定的最大记录标记长度的一个阈值与由所述测量单元测量的所述记录标记长度的最大值相比较,以及所述识别单元,它根据由所述比较单元提供的一个比较结果识别所述光学读取头的光线照射区。
7.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单元包括一个第一二进制化单元,它通过使用一个具有滞后的二进制化电路二进制化所述再现信号;一个第一计数单元,它对从所述第一二进制化单元获得的一个二进制化信号的零交叉的数目进行计数;一个第二二进制化单元,它通过使用一个没有滞后的二进制化电路二进制化所述再现信号;一个第二计数单元,它对从所述第二二进制化单元获得的一个二进制化信号的零交叉的数目进行计数;一个比较单元,它比较由所述第一计数单元和所述第二计数单元计数的所述二进制化信号的零交叉的数目,以及所述识别单元,它根据由所述比较单元提供的一个比较结果识别所述光学读取头的光线照射区。
8.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生成单元,它根据从所述光学读取头提供的所述再现信号生成一个轨道误差信号;一个轨道伺服单元,它根据所述轨道误差信号执行轨道伺服以便所述光线跟踪所述盘上的轨道,它还控制所述光学读取头的移动;一个二进制化单元,它二进制化所述轨道误差信号;一个移动单元,它在关闭轨道伺服后将所述光学读取头从所述盘的内圆周一侧向外圆周一侧移动;一个计数单元,它在所述光学读取头被所述移动单元移动时,对所述轨道误差信号的每个所述预定单位旋转的零交叉的数目进行计数;以及一个识别单元,它根据所述计数单元的一个计数结果识别所述光线照射区。
9.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生成单元,它根据从所述光学读取头提供的所述再现信号生成一个轨道误差信号;一个轨道伺服单元,它根据所述轨道误差信号执行轨道伺服以便所述光线跟踪所述盘上的轨道,它还控制所述光学读取头的移动;一个移动单元,它在关闭轨道伺服后将所述光学读取头从由所述识别单元识别的所述系统引入区向外圆周一侧移动;一个计数单元,它在所述光学读取头被所述移动单元移动时,对所述轨道误差信号的每个单位时间内的零交叉的数目进行计数;以及一个控制单元,它在所述零交叉数目为0时确定所述光线照射区是所述连接区,而且它将所述光学读取头向外圆周一侧移动,以及在所述零交叉的数目为1或更多时打开伺服控制,并且通过使用所述区域识别电路进行区域识别。
10.一种从一张光盘再现信息的方法,所述光盘具有一个系统引入区、一个连接区和一个数据引入区,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将一束光线照射到所述光盘上,并且根据对应于所述光线的反射光的一个再现信号识别所述光学读取头的一个光线照射区是位于所述的系统引入区还是位于所述的数据引入区;以及根据一个识别结果从所述再现信号再现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一种再现信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包括根据一个限制电平二进制化所述再现信号;根据由所述二进制化获得的一个二进制信号对所述光盘的每个预定的旋转角的零交叉的数目进行计数;将由所述计数计数的零交叉的数目与一个阈值相比较,所述阈值是根据预先对所述系统引入区和所述数据引入区这两个区域确定的所述二进制化信号的零交叉的数目计算的,以及所述识别根据所述比较的比较结果识别所述光学读取头的光线照射区。
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一种再现信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从所述光学读取头提供的所述再现信号生成一个轨道误差信号;根据所述轨道误差信息进行轨道伺服以便所述光线跟踪所述盘上的轨道,并且控制所述光学读取头的移动;二进制化所述轨道误差信号;在关闭轨道伺服后将所述光学读取头从内圆周一侧向所述盘的外圆周一侧移动;当所述光学读取头在被所述移动移动时,对所述轨道误差信号的每个所述预定单位旋转的零交叉的数目进行计数;以及根据所述计数的一个计数结果识别所述光线照射区。
全文摘要
一种信息储存介质(1)具有一个系统引入区(3)和一个数据引入区(4),以及一个区域识别电路(28),根据从一个光学读取头(8)提供的一个再现信号(30)识别所述光学读取头(8)的一个光线照射区是位于系统引入区(3)还是位于数据引入区(4)。所述区域识别电路(28)通过从一个信号获得的零交叉的数目识别各区域,所述信号可能是由二进制化所述再现信号(30)得到的。一个信息再现电路(50)根据由所述区域识别电路(28)提供的识别结果从所述再现信号再现信息。
文档编号G11B7/00GK1627374SQ20041009584
公开日2005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8日
发明者丸山惠美, 黑田和人, 兼重敏彦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