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光盘及其记录/再现光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75013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层光盘及其记录/再现光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非常小的光斑(optical spot)记录或再现数据的记录/再现光盘装置(记录型光盘装置),以及与该记录型光盘装置一起使用的双层光盘。
背景技术
在利用非常小的光斑记录或再现数据的光盘领域,除了在其上预先形成有模压的数据凹坑阵列的只再现光盘ROM(只读存储器)介质外,能够记录数据的光盘如CD-R(可记录致密盘)和DVD-R(可记录数字通用盘)已被广泛使用。另外,可重写记录的数据的CD-RW(可重写CD)和DV D-RW(可重写DVD)也已被使用。此外,已经开发了作为下一代DVD的可以利用蓝光记录的光盘格式,称作HD DVD-R。在本说明书中,可以记录或重写数据的光盘通称为记录型光盘。
在记录型光盘上,用于跟踪的螺旋沟槽轨道(或者说预刻槽)被形成在光盘基板上,并且由包括有机材料的多层薄膜形成的记录层被形成在具有螺旋沟槽轨道的光盘基板上。数据是这样的记录的,即通过将高功率激光束汇聚到记录层上并使记录层部分变形,从而形成记录凹坑。在记录之后,由于利用与ROM介质相同的数据格式可以获得具有与其上形成有模压的数据凹坑阵列的ROM介质类似的特性的伺服信号,所以具有可以利用只再现驱动设备来容易地执行再现的优点。
此外,近来,在这种记录型光盘中,已开发并制造了这样的光盘介质,其通过形成双记录层,并且在同一基板入射表面上记录或从该入射表面再现,从而增大了记录容量。例如,在DVD-R中,已制造出了这种双层介质。
在只再现ROM介质中,同样在DVD-R中,双层光盘已被广泛的制造出。然而,为了使记录光盘能够具有双层,必须要解决它们的特有的问题。
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双层光盘具有两个记录表面,称作第零记录层和第一记录层。利用激光束对这两个记录层的访问是分别从入射表面4执行的。当对相对远离入射表面4的第一记录层执行记录时,汇聚光束总是穿过第零记录层。然后,在第零记录层的未记录部分5和已记录部分6中,一般来说,透射率是不同的。因此,如果通过第零层的未记录部分和已记录部分对第一记录层执行记录操作,则将到达第一记录层的汇聚光束的功率在记录期间会改变,脱离最优状况,并且难以在良好状况下进行记录。
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10-26957中描述了一种方法,该方法在第一记录层的全部都被记录后,才执行对第零记录层的记录,从而使得总是在相同的条件下执行对第一记录层的记录。
此外,对于DVD-R的双层介质,当在第一记录层上执行数据记录时,该记录是通过第零记录层的处于已记录状态的部分执行的。
在在第零记录层上的记录是在全部第一记录层已被记录后才执行的方法中,必须分别向两个记录层中的每一层提供用于记录控制的控制数据记录区域,该控制数据记录区域一般设置在光盘的内周部分,因此处理被复杂化。此外,整个双层光盘的记录状态不能通过仅再现记录层之一的控制数据记录区域来检查。
在数据被记录到第一记录层上时,在记录总是通过第零记录层的已记录部分被执行的格式中,在设置在光盘的内周部分或外周部分的用于优化和检查记录条件的测试区中,因为相应的第零记录层不总是被记录,所以必须利用通过在未记录状态中的测试记录检查得到的最优记录条件来估计已记录部分中的最优记录条件。
此外,如果两个记录层之间的间隔变窄,则可能发生下述其他问题。
即,如图8所示,记录或再现是通过汇聚激光束(用实线示出)而在一个记录层上执行的,来自另一个记录层的反射作为相干光(用虚线示出)返回到用于记录或再现的光头。在图8中,在右侧示出了激光束被汇聚到第零记录层的情形,在基本中间和左侧示出了激光束被汇聚到第一记录层的情形。
在激光束被汇聚到第零记录层时,来自第一记录层的相干光变为与虚汇聚点出现在后侧距离为记录层之间的间隔两倍的位置的情形中相同的反射光,而当激光束被汇聚到第一记录层时,来自第零记录层的相干光变为与虚汇聚点出现在前侧距离为记录层之间的间隔两倍的位置的情形中相同的反射光。
如果记录层之间的间隔较宽,则由于这些相干光可以被认为是来自远离实际汇聚点的虚汇聚点的反射光,所以到达光头中的光电探测器的相干光的百分比较小,并且基本上不成问题。但是,如果记录层之间的间隔变窄,从而到达光电探测器的相干光量变为相当可观的水平,则会发生问题。一个显著的问题是在反射光是在已记录部分6和未记录部分5之间的边沿部分处产生的情形中(图中右侧示出的)汇聚光束的两个位置。在这种情形中,在相干光中产生了光功率不平衡。在用于记录型光盘的光头中采用了推挽法,在该方法中,从预刻槽产生的反射光的横截面中的不平衡被探测为跟踪误差信号。因此,如果光头接收到不平衡的相干光,则是跟踪误差信号的偏移的可能性较高。如果这种偏移量变显著,则记录操作和再现操作都不能稳定地实现。
相干光的这种不平衡不仅可能在已记录部分和未记录部分之间的边界处产生,而且也可以在通常在用于控制信息记录的光盘内周部分上设置的只再现的凹坑区域3和未记录区域5之间的边界处产生(图中的左侧的汇聚光束位置)。
如上所述,已知的记录型光盘具有以下问题对控制数据记录区域的处理被复杂化,并且为了获知记录状态,必须访问两个记录层的控制数据记录区域。另外,其他已知记录型光盘具有必须估计最优记录条件的问题。此外,已知记录型光盘还有记录层之间的间隔变得越窄,相干光影响越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减少了上述问题的光盘和光盘装置。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两层记录层的双层光盘,在所述记录层上形成有可记录螺旋轨道,并且所述记录层上的记录或再现是从同一入射表面透过透明基板执行的;从每个记录层的内周一侧到外周一侧,轨道被划分成内周控制数据记录区域、用户数据记录区域和外周控制数据记录区域;并且内周控制数据记录区域和外周控制数据记录区域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具有用于检查该区域内的记录条件的测试区。所述双层光盘在与每个测试区所在的记录层不同的记录层上具有保护区,该保护区的内周一端和外周一端的地址设置位置是这样的在内周一侧和外周一侧,所述内周一端和外周一端的地址设置位置与所述测试区的内周一端和外周一端的地址位置分开的间隔大于等于预定间距值。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在该双层光盘中,所述保护区是其上记录有哑数据的区域或者其上未形成记录数据的区域,并且设置在靠近所述入射表面的记录层上的所述保护区是用于记录哑数据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两层记录层的双层光盘,在所述记录层上形成有可记录螺旋轨道,并且所述记录层上的记录或再现是从同一入射表面透过透明基板执行的;从每个记录层的内周一侧到外周一侧,轨道被划分成只再现凹坑区域、未记录区域、内周控制数据记录区域和用户数据记录区域。在每个记录层上的边界A和边界B的两个边界设置地址位置是这样设置的在内周一侧和外周一侧,所述两个边界设置地址位置与不同记录层上的边界A、边界B和边界C的三个边界设置地址位置分开的间隔大于等于预定间距值,其中所述边界A是所述未记录区域和所述内周控制数据记录区域之间的边界,所述边界B是所述内周控制数据记录区域和所述用户数据记录区域之间的边界,而所述边界C是所述只再现凹坑区域和所述未记录区域之间的边界。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在该双层光盘中,所述两层记录层之间的间隔小于40μm,并且用于在所述光盘上记录数据或再现来自所述光盘的数据的光头的NA小于等于0.65。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记录/再现光盘装置,用于对具有两层记录层的光盘执行记录或再现,在所述记录层上形成有可记录螺旋轨道,并且所述记录层上的记录或再现是从同一入射表面透过透明基板执行的。每个记录层上的记录操作或再现操作是这样执行的,即通过区分一个地址相对于形成在不同记录层上的已记录部分和未记录部分之间的边界的地址位置的距离是在预定间距值内还是在预定间距值外。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两层记录层的双层光盘,在所述记录层上设置有用于检查记录条件的测试区。在所述记录层之一上设置有保护区,以便与设置在另一个记录层上的测试区相对应,并且所述保护区的内周一端被布置在比所述测试区的内周一端更内周一侧,两个内周一端之间的间隔大于等于预定间距值,并且所述保护区的外周一端被布置在比所述测试区的外周一端更外周一侧,两个外周一端之间的间隔大于等于所述预定间距值。
根据本发明,在记录层之间具有狭窄间隔的双层记录型光盘中,可以实现稳定的记录和再现操作。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被应用到的记录型光盘的平面图;图2是用于解释本发明原理的图示;图3是示出了记录层间隔和相干光量之间的关系的测量结果的曲线图;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盘的格式示例的图示;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盘的格式示例的图示;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记录/再现光盘装置的配置的图示;图7是用于解释已知双层光盘的问题的图示;以及图8是用于解释已知双层光盘的其他问题的图示。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参考下面的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光盘和光盘装置。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被应用到的光盘的示例的图示。在光盘1上,形成有螺旋记录轨道2。在记录轨道2的内周区域中,可以形成只再现凹坑区域3。具有这种记录轨道的两个记录层形成在与图中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并且其表面按从离入射表面较近一侧开始的顺序被称作第零记录层和第一记录层。在双层记录型光盘中,通常使用这样的记录格式从第零记录层的内周一侧向外周一侧执行记录,并且在第一记录层中从外周一侧向内周一侧执行记录。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格式,并且记录方向也可以与这种格式不同。
本发明最大的特征在于在一个记录层上记录或者一个记录层的再现是通过避开另一层的已记录部分和未记录部分之间的边界(下文简称为边界)来执行的。因此,需要计算两个记录层的地址位置的相对精度,并且确定防止受一个记录层的边界影响所必须的某一间距值。
每个记录层上的记录轨道都被划分成预定长度的单元,并且特定的地址被赋予每个单元。根据该设计,第零记录层的记录轨道的中心和第一记录层的记录轨道的中心彼此对应,并且在两个记录层中相同的地址被赋予到中心距离相等的轨道区域。因此,首先,根据设计应当有相同地址的第零记录层的轨道位置和第一记录层的轨道位置之间的相对差值被估计出,以发现在实际光盘上该相对差值是多少度。
图2是示出了根据设计应当有相同地址(相同半径)的第零记录层的轨道和第一记录层的轨道之间的关系的示例的图示。用于确定预定间距值的第一因素是轨道半径的相对位移量|R0-R1|=Rr,该量被假设相同。相对位移量Rr是根据制造精度计算出的,例如该值为约40μm。
用于确定预定间距值的第二因素是偏心率。在双层光盘中,通常为每个记录层设置不同的偏心量容许上限。例如,第零记录层的上限为40μmp-p,第一记录层的上限为60μmp-p。在这种情形中,两个记录层的轨道之间的最大相对偏心位移量Re为(40+60)/2=50μm。因此,在上面的数值示例中,径向方向上两个轨道之间的最大位移量为90μm。
然后,估计出在光线被汇聚到一个记录层上的情形中在另一个记录层的表面处(在图8中,如果激光束被汇聚到第零记录层上,则是第一记录层的下表面,而如果激光束被汇聚到第一记录层上,则是第零记录层的下表面)的反射光(相干光)的半径Rb。例如,如果假设记录层之间的间隔为30μm,并且汇聚光束的数值孔径NA为0.65,记录层之间的材料的折射系数为1.5,则Rb=约15μm。然而,实际上,在具有圆形横截面的汇聚光束的外围部分照射在另一个记录层的边界部分上时,对检测信号的影响比较小,并且试验证实考虑理论半径的约三分之二就足够了。因此,在这种子数值示例中,半径Rb为10μm。
最后,三个值的和Rr+Re+Rb就是预定的间距,并且在上述数值示例中,该值为100μm。即,当一个记录层的边界在地址处时,如果在内圆周或外圆周的方向上地址被分开大于或等于间距值=100μm,则来自另一个记录层上的边界的影响可以被忽略。
在汇聚光束被形成在一个记录层上的情形中,来自另一个记录层的相干光的影响随着记录层之间的间隔变窄而变得更显著。这是因为汇聚光束的焦点和相干光的明显汇聚点彼此趋近。此外,因为即使记录层之间的间隔相同,如果汇聚光束的发散角较小,即,要被汇聚的透镜的数值孔径NA变小,由光头接收到的相干光量也会增加,因此影响增大。
在图3中,利用一般条件下的光头实际测量要被探测的相干光量,在该一般条件中,光头中的接收来自光盘的反射光的光电探测器的光接收部件的尺寸对应于10×10μm,该尺寸被换算为光盘上的汇聚光束的会聚点。汇聚透镜的NA为0.65。如果层间隔变为小于40μm,则要被探测的相干光量超过允许的相干光量。该允许的相干光量表示可以发现跟踪误差信号没有显著改变的状况。产生相干光的层的反射系数是焦点在其上的层的反射系数的两倍。反射系数差值是在双层光盘的一般格式中所允许的最大值。
结果,在记录层间隔小于等于40μm的光盘中,不能忽略来自边界的相干光。在本发明中,通过采用上述间距值,可以减小记录层间隔的大小的影响。此外,如果汇聚透镜的数值孔径NA变更小,则相干光量总体上趋向增加。然而,由于同样的原因,可以减小汇聚透镜的数值孔径NA的大小的影响。因此,本发明对于具有小于等于40μm的记录层间隔的光盘是有效的。对于NA小于等于0.65的系统本发明也是有效的。
参考图4,该图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盘的格式布置的示例。在图4中,左侧是光盘的内周一侧,右侧是光盘的外周一侧。
在每个记录层中,从内周一侧开始,其被划分成内周控制数据记录区域、用户数据记录区域和外周控制数据记录区域。
第零记录层的内周控制数据记录区域具有空白区13、保护区10、测试区11和其他记录区12。其他记录区12具有用于适当地记录关于正被记录的地址位置的控制信息等的部分。第一记录层的内周控制数据记录区域具有空白区13、测试区11和保护区10。
第零记录层的外周控制数据记录区域具有保护区10、测试区11和空白区13。第一记录层的外周控制数据记录区域具有保护区10、测试区11和空白区13。保护区10是用于记录哑数据(dummy data)的区域,空白区13是不执行记录的区域。保护区10和空白区13共同之处在于保护区10和空白区13都不具有已记录部分和未记录部分之间的边界。因此,空白区13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保护区。
在上面的布置中,在一个记录层的与另一个记录层的设置了测试区11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总是设置比测试区11更宽的保护区10或空白区13。即,与每个测试区11相对应的保护区10或空白区13的内周一端被布置在内侧,其位置与相应测试区的内周一端的位置相比大于或等于上述预定间距值。此外,与每个测试区11相对应的保护区10或空白区13的外周一端被布置在外侧,其位置与相应测试区的外周一端的位置相比大于或等于上述预定间距值。图中所示的两个记录层之间的双向箭头表示与测试区11相比大于预定间距值的距离。
根据图4所示的记录格式,即使第零记录层和第一记录层中的任何测试区被使用,都可以在不受另一个记录层的已记录部分和未记录部分之间的边界的影响的情况下工作。
此外,在第一记录层的测试区11被使用之前,如果完成了第零记录层的保护区10上的记录,则可以优化通过已记录的第零记录层的记录条件。即,当在用户数据记录区域上执行记录时,如果在第零记录层上的记录完成后执行第一记录层上的记录,则可以利用测试区11在与第一记录层的用户记录区域上的记录情形中相同的条件下执行测试。
测试区11可以具有用于由盘制造商执行产品检验的记录区。在该记录区上的记录之后,光盘具有了部分已记录部分。如果记录区较大,与现有技术中相同,会发生由于已记录部分和未记录部分之间的边界导致的问题。然而,如果记录区块的宽度被设置为例如小于等于汇聚光束直径的10%,则可以基本上忽略另一个记录表面上的相干光的改变。因此,即使在用户使用光盘之前仅该记录区已被记录也不会有问题。在上述数值示例中,径向方向上记录区的宽度可以被限制为小于等于3μm。
在图4所示的情形中,光盘具有从内周到外周的区域布置,并且利用下面的记录过程,数据在第零记录层上是从内周向外周顺序记录在用户数据记录区域上的,而在第一记录层上是从外周向内周顺序记录在用户数据记录区域上的,从而可以在不受边界影响的情况下执行稳定的记录。
首先,在第零记录层的内周控制数据记录区域的测试区11中执行对记录条件的优化。然后,必要的控制信息被记录到其他记录区12中。然后,哑数据被记录到内周控制数据记录区域的保护区10上。最后,沿朝向外周的方向在用户数据记录区域上顺序执行记录。在记录期间,如果必要的话,在内周或外周的测试区11中执行记录条件测试,或者在其他记录区12上执行控制数据的额外记录。
在第零记录层的用户数据记录区域上的所有记录都完成后,哑数据被记录到第零记录层的外周控制数据记录区域的保护区10上。在该状态中,第一次开始在第一记录层进行记录。然后,因为第一记录层的内周或外周的测试区已是可通过第零记录层的已记录部分进行记录的,所以可以在任意时刻执行第一记录层的记录条件测试。此外,在第一记录层的用户数据记录区域上,类似地,可以执行通过第零记录层的已记录部分的记录。
在上述过程之后,哑数据被记录到第一记录层的外周的保护区上,然后沿朝向内周的方向顺序执行用户数据记录区域上的记录。在记录期间,如果必要的话,可以在其他记录区12上记录额外的控制信息。
在第一记录层上的所有用户数据记录区域都被记录后,执行记录后处理。
首先,使第零记录层的内周控制数据记录区域中的测试区11的剩余部分和其他记录区12的全部(或者几乎全部)未记录部分成为已记录状态。然后,哑数据被记录到第一记录层的内周控制数据记录区域的保护区10上,此后,过程结束。
在上述记录过程中,一个记录层上的记录总是在确保距离另一个记录层的已记录部分和未记录部分之间的边界预定间距值的情况下被执行的,并且可以实现稳定的记录。
在其他记录区12中,一部分可以留作未记录状态。在这种情形中,如果在径向方向上未记录区域的宽度足够窄,并且在设置了用于光盘制造商的记录区的情形中,则对另一个记录层的记录操作没有影响。
参考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盘的格式布置。如同图4所示一样,在图5中,左侧是光盘的内周一侧,右侧是外周一侧。
在图5中,每个记录层从内周一侧开始具有只再现凹坑区域、未记录区域、内周控制数据记录区域和用户数据记录区域。
一个记录层的两个边界,即,未记录区域和内周控制数据记录区域之间的边界A、内周控制数据记录区域和用户数据记录区域之间的边界B,被布置为具有距另一个记录层的三个边界大于等于预定间距值的余量,这三个边界值即边界A、边界B和只再现凹坑区域和未记录区域之间的边界C。只再现凹坑区域和未记录区域之间的边界C与已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之间的边界一样,对另一个记录层上的记录或另一个记录层的再现产生负面影响。
图中所示的记录层之间的双向箭头表示在考虑间距值的情况下的距离。通过如此考虑,并且利用图5所示记录格式,可以在不受相干光对跟踪误差的影响的情况下执行记录或再现。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记录/再现光盘装置的结构示例的视图。
该光盘装置具有驱动机构60、信号检测电路61、地址确定电路62和光头位置控制电路63。驱动机构60具有用于驱动光盘1旋转的主轴20,以及用于将信息写到光盘上和读取记录的信息的光头21。
光盘装置利用光头21将信号记录到安置到主轴20的双层光盘1上,或者再现信号。来自光头21的再现信号通过信号检测电路61被发送到地址确定电路62,然后汇聚光束的当前地址位置被检测出。利用这种操作,确定出汇聚光束是在间距值内还是间距值外,其中在间距值外,汇聚光束受到来自与当前正在访问的记录层不同的记录层的汇聚光束的相干光的影响,从而确定出必要的操作,然后光头位置控制电路63对光头21执行位置控制。
如果将被访问的区域对应于另一个记录层的已记录部分和未记录部分之间的边界并且该区域跨越该边界,则在该边界附近,通过利用无需以推挽信号使用跟踪伺服的方法执行访问,可以实现稳定的操作。
如果必须在一个记录部分的边界上方探测来自相应区域中的另一已记录部分的信号,则利用与推挽法不同的方法执行跟踪,例如,相位差探测方法是有利的,在该方法中,反射光的不平衡的影响也较小。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光盘装置能够通过以下方式来执行每个记录层上的记录或再现操作,从而能够执行稳定的记录或再现操作通过限定一个地址相对于形成在另一记录层上的已记录部分和未记录部分之间的边界的地址位置是否在预定间距值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两层记录层的双层光盘,在所述记录层上形成有可记录螺旋轨道,并且所述记录层上的记录或再现是从同一入射表面透过透明基板执行的;从每个记录层的内周一侧到外周一侧,轨道被划分成内周控制数据记录区域、用户数据记录区域和外周控制数据记录区域;并且内周控制数据记录区域和外周控制数据记录区域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具有用于检查所述区域内的记录条件的测试区;其中,所述双层光盘在与每个测试区所在的记录层不同的记录层上具有保护区,该保护区的内周一端和外周一端的地址设置位置是这样的在内周一侧和外周一侧,所述内周一端和外周一端的地址设置位置与所述测试区的内周一端和外周一端的地址位置分开的间隔大于等于预定间距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光盘,其中,所述保护区是其上记录有哑数据的区域或者其上未形成记录数据的区域,并且设置在靠近所述入射表面的记录层上的所述保护区是用于记录哑数据的区域。
3.一种具有两层记录层的双层光盘,在所述记录层上形成有可记录螺旋轨道,并且所述记录层上的记录或再现是从同一入射表面透过透明基板执行的;从每个记录层的内周一侧到外周一侧,轨道被划分成只再现凹坑区域、未记录区域、内周控制数据记录区域和用户数据记录区域;其中,在每个记录层上的边界A和边界B的两个边界设置地址位置是这样设置的在内周一侧和外周一侧,所述两个边界设置地址位置与不同记录层上的边界A、边界B和边界C的三个边界设置地址位置分开的间隔大于等于预定间距值,其中所述边界A是所述未记录区域和所述内周控制数据记录区域之间的边界,所述边界B是所述内周控制数据记录区域和所述用户数据记录区域之间的边界,而所述边界C是所述只再现凹坑区域和所述未记录区域之间的边界。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双层光盘,其中,所述两层记录层之间的间隔小于40μm,并且用于在所述光盘上记录数据或再现来自所述光盘的数据的光头的NA小于等于0.65。
5.一种记录/再现光盘装置,用于对具有两层记录层的光盘执行记录或再现,在所述记录层上形成有可记录螺旋轨道,并且所述记录层上的记录或再现是从同一入射表面透过透明基板执行的;其中每个记录层上的记录操作或再现操作是这样执行的,即通过区分一个地址相对于形成在不同记录层上的已记录部分和未记录部分之间的边界的地址位置的距离是在预定间距值内还是在预定间距值外。
6.一种具有两层记录层的双层光盘,在所述记录层上设置有用于检查记录条件的测试区;其中,在所述记录层之一上设置有保护区,以便与设置在另一个记录层上的所述测试区相对应;并且其中,所述保护区的内周一端被布置在比所述测试区的内周一端更内周一侧,两个内周一端之间的间隔大于等于预定间距值,并且所述保护区的外周一端被布置在比所述测试区的外周一端更外周一侧,两个外周一端之间的间隔大于等于所述预定间距值。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在不受另一个记录层影响的情况下实现稳定的记录和再现的双层记录型光盘,以及用于该双层记录型光盘的光盘装置。在该光盘的各个区域的布局中,形成在一个记录层上的已记录部分和未记录部分之间的边界的位置是这样设置的,即使得该位置相对于形成在另一记录层上的已记录部分和未记录部分之间的边界的位置总是相距某个预定间距量。此外,到远离入射表面的记录层的测试记录或数据记录总是通过较近记录层上的已记录部分执行的。
文档编号G11B20/12GK1941102SQ20061012756
公开日2007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12日
发明者山中丰, 大久保修一, 渡部一雄, 柏原裕, 小川昭人 申请人: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