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带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71481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记录带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带盘可旋转地容纳在壳体的内部的记录带盒,诸如磁带等记录带卷绕在所述带盘上。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已经公知这种一种记录带盒即,诸如磁带等记录带卷绕在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带盘上,并且带盘单独容纳在壳体中,其中所述记录带主要用作用于计算机等的数据记录再现介质(数据备份)。该带盘包括大致呈圆筒形的盘芯,记录带卷绕在所述盘芯上;以及上凸缘和下凸缘,其设置在所述盘芯的两个轴向端部处。当不使用记录带盒时,制动部分使带盘处于旋转锁定状态,并且所述带盘在这样的状态下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即,诸如螺旋弹簧等推压部分向壳体的底板侧挤压带盘。因此,如果例如使用者意外地掉落记录带盒,则由于作用于壳体上的碰撞力而使带盘克服上述推压力而朝向壳体的顶板侧移动。如果带盘相对于壳体倾斜,则上凸缘的外周边缘部分可能会与壳体的顶板的内表面接触并且向其记录带侧变形,并且在记录带的宽度方向端部处可能发生诸如“边缘折叠”等损坏。因此,迄今已经提出了这样一种带盘(例如,参见美国专利No. 5,734,540的说明书)即,在壳体的顶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突出部,并且如果带盘由于掉落等引起的碰撞而相对于壳体倾斜时,则盘芯的上端部与该突出部接触。因此,上凸缘的外周边缘部分不大可能与壳体的顶板的内表面接触。然而,在美国专利No. 5,734,540的说明书中引述的带盘中,未设有用于对带盘沿其径向的位置进行调节的位置调节部分。因此,如果带盘受到由于掉落等引起的碰撞,则盘芯的上端部可能没有按照期望的那样与突出部接触。也就是说,在美国专利No. 5,734,540 的说明书中引述的带盘中,不可能完全排除顶部的上凸缘的外周边缘部分与壳体的顶板的内表面接触的可能性。而且,在美国专利No. 5,734,540的说明书中引述的带盘中,由于未设有对带盘沿径向的位置进行调节的位置调节部分,如果带盘受到由于掉落等引起的碰撞,则上凸缘和下凸缘的外周边缘部分可能与限定带盘的容纳区域的内壁接触。也就是说,在美国专利 No. 5,734,540的说明书中引述的带盘中,上凸缘和下凸缘的外周边缘部分由于与内壁接触而朝向其记录带侧变形,并且可能会对记录带的宽度方向端部造成损坏。

发明内容
因此,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记录带盒即使壳体受到碰撞,所述记录带盒也能够防止带盘的凸缘与壳体的内表面接触。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记录带盒包括带盘,其包括在外周表面上卷绕有记录带的大致圆筒状的盘芯以及设置在所述盘芯的两个端部处的凸缘;壳体,其容纳所述带盘;推压部分,其朝向所述壳体的底板侧推压所述带盘;位置调节部分, 其形成在所述壳体的顶板的内表面上并且插入到所述盘芯中并调节所述带盘的径向位置; 以及防护突出部分,其形成在所述壳体的所述顶板的所述内表面上,其中,当所述带盘相对于所述壳体倾斜时,在所述凸缘抵接所述顶板的所述内表面之前,所述盘芯的一端部抵接所述防护突出部分,从而防止所述凸缘抵接所述顶板的所述内表面,并且所述防护突出部分形成为这样所述防护突出部分的径向外侧端表面处于沿所述径向与所述盘芯的所述外周表面大致相同的位置。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如果由于掉落等导致碰撞力施加到所述壳体上,则由所述位置调节部分来调节所述带盘的径向位置。因此,所述凸缘的外周边缘部分不与限定带盘容纳区域的内壁接触。此外,即使带盘由于碰撞力而相对于所述壳体倾斜,所述盘芯的所述一端部与所述防护突出部分可靠地接触。因此,所述凸缘的外周边缘部分不与壳体的顶板内表面接触。因此,不会出现如下问题凸缘的外周边缘部分朝向记录带侧变形并且损坏记录带的宽度方向端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一种记录带盒包括带盘,其包括在外周表面上卷绕有记录带的大致圆筒状的盘芯以及设置在所述盘芯的两个端部处的凸缘;壳体,其容纳所述带盘;推压部分,其朝向所述壳体的底板侧推压所述带盘;位置调节部分,其形成在所述壳体的顶板的内表面上并且插入到所述盘芯中并调节所述带盘的径向位置;以及防护突出部分,其形成在所述壳体的所述顶板的所述内表面上,其中,当所述带盘相对于所述壳体倾斜时,在所述凸缘抵接所述顶板的所述内表面之前,所述盘芯的一端部抵接所述防护突出部分,从而防止所述凸缘抵接所述顶板的所述内表面,并且所述防护突出部分形成为这样所述防护突出部分的径向外侧端表面处于相对于所述盘芯的所述外周表面更靠近所述径向内侧的位置。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如果由于掉落等导致碰撞力施加到所述壳体上,则由所述位置调节部分来调节所述带盘的径向位置。因此,所述凸缘的外周边缘部分不与限定带盘容纳区域的内壁接触。此外,即使带盘由于碰撞力而相对于所述壳体倾斜,所述盘芯的所述一端部与所述防护突出部分可靠地接触。因此,所述凸缘的外周边缘部分不与壳体的顶板内面接触。因此,不会出现如下问题凸缘的外周边缘部分朝向记录带侧变形并且损坏记录带的宽度方向端部。根据第三方面的记录带盒为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所述记录带盒,其中,所述防护突出部分由以放射状延伸的多个肋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无论所述带盘相对于所述壳体沿哪个径向倾斜,所述盘芯的所述一端部与所述防护突出部分可靠地接触。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所述凸缘的外周边缘部分与壳体的顶板的内表面接触。根据第四方面的记录带盒为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记录带盒, 其中,所述壳体由树脂材料形成,并且在所述壳体的所述顶板的所述内表面上位于所述位置调节部分的所述径向内侧处形成有抑制部分,所述抑制部分抑制由于在成型时树脂收缩而导致所述位置调节部分的倾斜。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可以精确地形成位置调节部分。因此,所述盘芯的所述一端部可以与所述防护突出部分更可靠地接触,并且可以更加可靠地防止所述凸缘的外周边缘部分与壳体的顶板的内表面和限定带盘容纳区域的内壁接触。根据第五方面的记录带盒为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记录带盒, 其中,在相对于所述防护突出部分的所述径向外侧处,所述壳体的所述顶板的所述内表面形成为剖面呈大致锥形的形状,以使所述壳体内部的空间朝向所述径向外侧扩宽。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可以可靠地防止所述凸缘的外周边缘部分与壳体的顶板的内表面接触。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这样一种记录带盒即使受到碰撞,所述记录带盒也可以防止带盘的凸缘与壳体的内表面接触。


基于下列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图1为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记录带盒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为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记录带盒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图3为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记录带盒的上壳体的示意性仰视图;图4为示出设置在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记录带盒的上壳体处的位置调节部分和防护突出部分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图5为示出在不使用时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记录带盒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图6为示出当受到碰撞时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记录带盒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图7为示出在不使用时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记录带盒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图8为示出当受到碰撞时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记录带盒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以及图9为示出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记录带盒的上壳体的内表面的示意性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附图中所图示的实例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便于描述起见,在图1中将记录带盒10装载到驱动装置(未示出)中的方向由箭头A表示,并且该方向用作记录带盒10的向前方向(前侧)。与箭头A的方向正交的箭头B的方向为向右方向(右侧),并且与箭头A和箭头B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由箭头C表示并且用作记录带盒 10的向上方向(上侧)。首先,说明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记录带盒10。如图1和图2中所示,该记录带盒10被构造为具有可旋转地容纳在壳体12中的单个带盘20。作为信息记录再现介质的诸如磁带等记录带T卷绕在带盘20上。壳体12形成为在俯视图中大致呈矩形形状。下面详细地说明带盘20。壳体12由装配并接合到一起的上壳体14的周壁14B和下壳体16的周壁16B构成。在俯视图中看,上壳体14和下壳体16在右前角部分处被斜向地切除,所述右前角部分为在将壳体装载到驱动装置中的方向上的前端侧上的角部中的一个。因此,容纳带盘20的容纳空间形成在壳体12的内部。上壳体14的周壁14B和下壳体16的周壁16B的切除角部分用作用于抽出记录带 T的孔18。导销22联接至通过孔18而抽出的记录带T的自由端。导销22由驱动装置(未示出)的抽出部分锚固(卡合)并被操作以被拉出。在导销22的两个端部处形成环状凹槽22A,导销22的两个端部从记录带T的宽度方向端部伸出。环状凹槽22A形成为使得抽出部分的钩形件等可以与环状凹槽22A卡合。 因此,当抽出记录带T时,钩形件等不碰触到记录带T并且不损坏记录带T。在壳体12的孔18的内侧上,一对上下销保持部分M设置在壳体12的内部。销保持部分M定位并保持导销22。销保持部分M形成为大致半圆形形状并且将导销22的两个端部以竖立状态保持在凹部24A中。销保持部分M的供记录带T抽出的一侧是敞开的并且用作供导销22进入和离开的入口 /出口孔。板簧25固定地布置在销保持部分M的附近,并且板簧25的基部装配到设置在前壁12A(该前壁为周壁14B和16B的外表面朝向箭头A的方向的部分)的内表面上的弹簧保持部分27和凹槽部分23中。板簧25的分叉远端部与导销22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中的每一个卡合,以便将导销22保持在销保持部分M中。当导销22进入或离开销保持部分M 时,板簧25的远端部适当地弹性变形并且允许导销22移动。齿轮孔沈大致形成在下壳体16的中部,用于将带盘20的带盘齿轮77暴露到外部(参见图4)。带盘齿轮77与驱动装置(未示出)的驱动齿轮啮合,并且带盘20被驱动而在壳体12的内部旋转。环状肋26A设置为在齿轮孔沈的周缘部分处向壳体12中(向上)突出。环状肋26A用于在不使用记录带盒10时定位带盘20。容纳带盘20的区域由游动限制壁28限定,游动限制壁28设置为从上壳体14的顶板14A的内表面和下壳体16的底板16A的内表面部分地突出,并且游动限制壁28用作沿着与齿轮孔26同心的圆形路径(圆周)的内壁。带盘20容纳在游动限制壁观的内侧处并且被保持以防止松动。袋状部分28A设置在下壳体16上,与游动限制壁观的在孔18附近的端部连接。 在袋状部分28A中形成有位置调节孔。在下壳体16的左前角部分的内部,在距游动限制壁观一定距离处设置有袋状部分四。在袋状部分四中形成呈长孔的位置调节孔。袋状部分 28A和四布置在沿箭头B的方向的一条直线上。在壳体12的下表面侧处的位置调节孔的周围(其为与袋状部分28A和四具有相同板厚度或者略厚的区域)用作相对于驱动装置在高度(上下)方向上实现定位的基准面。除了与袋状部分28A连接的端部之外,下壳体16的游动限制壁观与周壁16B连接。因此,游动限制壁观将带盘20的容纳区域(容纳空间)与带盘20的外部分隔开。上壳体14的游动限制壁观类似地(上下对称地)与周壁14B连接,并且将带盘20的容纳区域(容纳空间)与带盘20的外部分隔开。通过这种结构,可以提高壳体12的强度,并且可以提高带盘20的容纳区域的防尘性能。下壳体16的游动限制壁观的位于壳体12的后侧处的外周表面通过连接肋66和 68与后部内表面16C —体连接。连接肋66和68形成为以壳体12的前后方向为纵向的平板形状。连接肋66和连接肋68形成为在左右方向(左右对称地)以预定间隔而隔开。连接肋66和68以相同的方式形成在上壳体14上(上下对称)。下螺丝凸起部60在设置有袋状部分四的一侧设置在前壁12A和游动限制壁28 之间的预定位置处,并且下螺丝凸起部60在上壳体14侧形成一对上下螺丝凸起部。上螺丝凸起部62和下螺丝凸起部64设置在下壳体16的后部内表面16C的两个左右端部与左壁12C和右壁12B之间的角部分处的预定位置处,并且在上壳体14侧形成几对下螺丝凸起部和上螺丝凸起部。这几对上下螺丝凸起部60、62和64穿透下壳体16,但是不穿透上壳体 14。一对上下短的倾斜壁部30设置在壳体12的前壁12A的右端部处。倾斜壁部30限定孔18的前边缘部分。倾斜壁部30形成为沿着孔18的开口表面弯曲。当孔18闭合时,后面要说明的在俯视图中呈大致圆弧形状的门50的远端插入到倾斜壁部30的内侧。因此, 倾斜壁部30形成防尘壁,从而不形成灰尘等可通过其侵入的间隙。一对上下螺丝凸起部32 在倾斜壁部30的左方附近设置在前壁12A的内部。在壳体12的右壁12B (其为周壁14B和16B的外表面朝向箭头B的方向的部分) 的前端部的内侧上,在俯视图中,一对上下倾斜壁部34大致沿着下面说明的门50的外周表面设置。倾斜壁部34的前端表面限定了孔18的后边缘部分,并且一对上下螺丝凸起部36 设置在倾斜壁部34的前端部处。用作使壳体12的内部和外部之间连通的窗口部分的狭缝40具有预定长度,并且设置在壳体12的右壁12B中。狭缝40用于暴露下面说明的门50的操作突起部52。狭缝 40是通过切除上壳体14的周壁14B的构成右壁12B的前侧下部而形成的并且也朝向孔18 侧敞开。因此,当以周壁14B的一部分残留在上侧的方式来形成狭缝40时,可以优选地保持壳体12的刚度。在下壳体16的后侧处形成有凹部48,在各个凹部48处,除去周壁16B的上端之外的部分以大致为Π形状的剖面朝向壳体12的内部凹进,并且从壳体12的下表面向上凹进(底板16Α被切除)。这些凹部48用作与驱动装置的拉入部分(未示出)卡合的卡合部分。凹部48的底面(面朝下方的表面)用作在驱动装置中沿高度(上下)方向定位的基准面。在凹部48的后侧还形成有凹部46,在各个凹部46处,除去周壁16Β的上端之外的部分以大致为Π形状的剖面朝向壳体12的内部凹进并且从壳体12的下表面向上凹进(底板16Α被切除)。凹部46用作与储存装置(未示出)的夹持部分(未示出)卡合的卡合部分。通过设置这些凹部46和48来提高壳体12 (下壳体16)的抗扭强度。在俯视图中具有梯形形状的凹部44形成在上壳体14的左壁12C的上表面部分中。凹部44用作与设置在驱动装置中的保持部分(未示出)卡合的卡合部分,以便抵消当孔18打开时与门50沿打开方向移动相关的转矩。导壁部分42被设置为在上壳体14和下壳体16中从孔18的附近到游动限制壁28 最靠近右壁12Β的区域的附近(下文中称作前半部)以及从狭缝40的后端的附近到后壁的附近(下文中称作后半部)直立。导壁部分42直立至预定高度(例如,约1. Omm至1. 5mm 的高度),以便从内表面侧和外表面侧夹持并支撑门50的突出部分51。在上壳体14和下壳体16处的导壁部分42具有不同的长度,并且在上壳体14上的导壁部分42形成为在后半部侧比下壳体16的导壁部分42长。这是由于下述缘故下面要说明的存储器板M布置在下壳体16的后部内表面16C的右壁12B侧。在俯视图中,各个导壁部分42的后半部的后端部以大致圆弧形状闭合,并且对布置在最后侧的上下突出部分51的移动进行限制,以使门50不可移动越过上下突出部分51。前端部敞开的导壁部分42的前半部延伸到下述位置当导销22被取出或放入时, 导销22的进入或退出不受阻碍(即,如图3所示,相对于销保持部分M在壳体12的后侧沿着孔18的开口宽度的大致中间)。后端部敞开的导壁部分41设置为直立在倾斜壁部30 的附近以布置在导壁部分42的延长线上。各个导壁部分41不延伸到相对于销保持部分M 的前端而言的后侧,以使各个导壁部分41的后端部不阻碍导销22的进入和退出。在门50 的远端插入到导壁部分41中的状态下,门50将孔18闭合。导壁部分41和导壁部分42的前半部形成为稍低于导壁部分42的后半部。例如, 导壁部分41和导壁部分42的前半部的高度形成为约1mm,并且导壁部分42的后半部的高度形成为约1. 5mm。这是为了确保空间以使设置在驱动装置中的抽出部分进入孔18。因此, 如下面要说明的,门50在其前半部分(至少闭合孔18的部分)处的板宽度(高度)形成为较大(较高)的量与导壁部分41和导壁部分42的前半部降低的量对应。与导壁部分42 —体的且形成俯视图中的大致梯形形状的加强肋38设置为从上壳体14的顶板14A的内表面和下壳体16的底板16A的内表面直立到与导壁部分42相等的高度,其中导壁部分42的外侧通过孔18暴露。由加强肋38来确保上壳体14和下壳体16 在孔18的区域中的强度。导壁部分42的内侧与销保持部分M—体地连接。销保持部分 24的高度大致等于与其一体连接的导壁部分42的高度,但是优选地形成为稍高。在这种构造中,未图示的螺丝从下侧螺纹接合到上述上壳体14和下壳体16中,进入布置在孔18的边缘部分附近的螺丝凸起部32和36中以及上文提到的螺丝凸起部60、 62和64中,并且将所述部件固定(接合到一起)。因此,特别地,在孔18的两端处的角部分牢固地接合到一起,所述角部分由倾斜壁部30(前壁12A)和倾斜壁部34(右壁12B)的各自由端所限定,并且易于由于强度方面的缺点意外掉落而碰撞到地板等。因此,即使壳体 12掉落,这种结构也不会由于记录带盒10的整体重量而变形并且不会弯曲和移位。孔18由用作遮蔽部件的门50打开和闭合。门50形成为至少闭合孔18的部分的板宽度(高度)与孔18的开口高度基本相同,后侧稍小(较低),并且板长度远大于孔 18的开口宽度。门50形成为沿板厚度方向弯曲的在俯视图中的大致圆弧形状,以便沿着预定的圆周移动。当门50的远端部插入到导壁部分41中时,门50将孔18闭合,并且通过沿着上面所提到的预定圆周大致向后滑动(转动)而打开孔18。当门50的远端附近的外周表面到达螺丝凸起部36的附近时,孔18完全打开。门50通过沿着与当打开孔18时相反的方向滑动(转动)来将孔18闭合。因此,门50弯曲地形成为与作为门50的移动轨迹的预定圆周对应的圆弧形状。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门50转动的中心被设定为具有沿左右方向在壳体12的左端附近的位置和沿前后方向在狭缝40的后端附近的位置。因此,门50的移动轨迹在狭缝40的后端附近最靠近壳体12的右壁12B。门50的转动中心和半径可以根据孔18的前后边缘部分(倾斜壁部30和螺丝凸起部36)的位置和孔18的开口表面的角度等来适当地确定,所述位置由驱动装置的要求来确定,所述开口表面的角度由储存装置的要求等来确定。
门50的弯曲纵向尺寸确定为当孔18闭合时,门50的后端部相对于壳体12的凹部48向后(在凹部46的附近)布置在右后角部分的内部。门50的下后部以一定角度切除以避开存储器板M,下面要说明的位置调节肋17以预定角度θ来布置存储器板Μ。门 50的前端部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优选地形成为锥形表面以平滑地进入导壁部分41之间。突出部分51设置为从门5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突出。突出部分51分别抵靠导壁部分42的引导表面(导壁部分42的彼此相对的内表面)、上壳体14的顶板14Α和下壳体 16的底板16Α各自位于导壁部分42之间的内表面而滑动。突出部分51沿着打开和闭合孔 18的方向引导门50。突出部分51形成为俯视图中的大致椭圆形状,突出部分51的长度沿着门50的纵向。四个突出部分51中的每个从上表面和下表面突出,并且四个突出部分51中除最靠后的突出部分51之外的突出部分在上下之间对称,并且突出部分51具有与导壁部分42的高度基本相同的高度(例如,在相对于门50的板宽度变化的边界区域的前侧约为0. 5mm并且在相对于门50的板宽度变化的边界区域的后侧约为1. 5mm)。由于门50的下后部被以一定角度切除,因此最靠后的突出部分51在上下之间不对称。因为突出部分51这样设置,可减少抵靠上壳体14的顶板14A和下壳体16的底板 16A各自位于导壁部分41和导壁部分42之间的内表面以及导壁部分41和导壁部分42的引导表面的滑动阻力(摩擦力),并且门50可以几乎不受阻力而平滑地滑动。而且,由于突出部分51形成为俯视图中的大致椭圆形状,因此,与突出部分51形成为例如俯视图中的大致圆形形状相比,对碰撞的抵抗力更加优良。因此,即使由于掉落等引起的碰撞力而从与打开和闭合方向不同的方向向门50施力,也不存在突出部分51断裂的危险。用作操作部分的操作突起52在相对于门50的纵向中部稍微位于前方的位置沿着门50的径向(在门50的板宽度变化的边界区域的附近)从门50的外周表面突出。操作突起52通过狭缝40暴露到壳体12的外部,布置为在孔18闭合的状态下稍微远离螺丝凸起部36的后端,并且可通过狭缝40的朝前方敞开的部分而进行操作。在孔18打开的状态下,操作突起52布置为稍微远离狭缝40的后端部。此时,最靠后的突出部分51抵接导壁部分42的闭合的后端部。暴露操作突起52的狭缝40在壳体 12的内部和外部之间连通。然而,由于狭缝40总是由螺丝凸起部36和大致横跨壳体12的内部的整个高度的门50基本闭合,并且由于用作内壁的游动限制壁观设置在壳体12的内部,因此防止灰尘等粘附到卷绕到带盘20上的记录带T上。止挡件58设置为从门50的前端部的内表面突出。当孔18闭合时,止挡件58抵接导销22的上端部侧表面和下端部侧表面。因此,止挡件58可以进一步防止导销22由于掉落等引起的碰撞而与销保持部分M脱开。用作沿着将孔18闭合的方向推压门50的推压部件的螺旋弹簧56具有这样的长度在门50将孔18闭合的状态下到达壳体12的右后角部分。因此,螺旋弹簧56被布置为有效地利用右后角部分中位于游动限制壁28和右壁12B(周壁14B和16B)之间的空间。也就是说,板形支撑部分53沿着径向与门50的后端附近的内周表面一体地连接, 并且弹簧支撑部分M—体地设置为从支撑部分53的上表面向上突出。圆形杆状弹簧锚固部分55设置为在凹部48的附近从下壳体16的内表面向上突出。环形联接部分56A和56B形成在螺旋弹簧56的两端处。因此,通过从弹簧锚固部分55的上方绕弹簧锚固部分55装配一个联接部分56B和从弹簧支撑部分M的上方绕弹簧支撑部分M装配另一联接部分 56A,螺旋弹簧56可简单地安装在上述空间中。引导肋57设置为以俯视图中的大致圆弧形状从上壳体14的顶板14A的内表面上直立。当门50打开和闭合时,弹簧支撑部分M的上端抵靠引导肋57而滑动。该引导肋57 的位置和长度设置为这样至少当门50开始移动(打开)时,弹簧支撑部分M的上端可抵靠引导肋57而滑动,并且该引导肋57引导克服螺旋弹簧56的推压力而移动的弹簧支撑部分W。因此,更加稳定地打开门50 (门50不会由于螺旋弹簧56的推压力而摇晃)。因为设置了引导肋57,所以即使由于掉落等引起的碰撞力施加到壳体12上并且如上所述安装的螺旋弹簧56的联接部分56A沿着弹簧支撑部分M升起,也可以防止联接部分56A与弹簧支撑部分M脱开。而且,在弹簧锚固部分55处,由于弹簧锚固部分55的上端插入到上壳体14的游动限制壁观和导壁部分42之间,可类似地防止联接部分56B与弹簧锚固部分55脱开。存储器板M布置在下壳体16的右后部分处。存储器板M存储诸如记录容量、记录格式等各种信息,存储器板M可以通过未示出的读写装置而无接触地存取,并且倾斜成预定角度θ(例如,θ =45° )。具体地,下壳体16的后部内表面16C以预定角度倾斜,并且在壳体12中相对于后部内表面16C的前侧处、而在壳体12中相对于游动限制壁观的后侧处设置有从下壳体16的底板16Α的内表面突出的多个(例如,两个)位置调节肋17。位置调节肋17沿左右方向隔开预定间隔。因此,存储器板M布置在后部内表面16C中,并且存储器板M的由位置调节肋17 支撑(以便不向下滑动)的下端部保持为以预定角度θ倾斜的姿势。后部内表面16C的倾斜角度θ优选地设定为45°,从而使得从壳体12的下表面侧和后表面侧均能接近存储器板Μ。接下来,说明带盘20和制动部分。如图2和图4所示,带盘20包括大致圆筒状的盘芯70、上凸缘72和下凸缘74。上凸缘72—体地设置为从盘芯70的上端部(沿轴向的一端部)沿径向向外延伸。下凸缘74设有底壁76,所述底壁76闭合盘芯70的下端部(沿轴向的另一端部)。带盘20由下凸缘74的被焊接至盘芯70的下端部的底壁76组装而成。如图4所示,用作制动部分的制动部件80设置在带盘20的盘芯70的内部。该制动部件80形成为大致圆形板的形状。制动壁部分82包括在俯视图中具有十字形的凹槽部分82Α,并且设置为从制动部件80的上表面突出。制动齿轮84在制动部件80的下表面处形成为环形,并且能与在带盘20的底壁76的上表面处形成为环形的卡合齿轮78啮合。如图2至图4所示,环状肋92设置为在与齿轮孔沈(环状肋^A)相对的位置处从上壳体14的顶板14Α的内表面在壳体12中向内(向下)突出。在仰视图中具有十字形形状的制动肋88设置为在环状肋92的径向内侧处在壳体12中向内(向下)突出。制动肋88装配到制动壁部分82的凹槽部分82Α中。因此,该结构禁止制动部件80旋转。而且,如图4所示,螺旋弹簧90设置在壳体12的内部。螺旋弹簧90用作经由制动部件80向下(朝向下壳体16的底板16Α)推压带盘20的推压部分。螺旋弹簧90的一端部(上端部)在环状肋92的径向内侧处布置在制动肋88的径向外侧处,并且该螺旋弹簧90的另一端部(下端部)布置在制动部件80的制动壁部分82的径向外侧处。
制动部件80的使得不能旋转的制动齿轮84由于螺旋弹簧90的推压力而与卡合齿轮78啮合,防止当不使用记录带盒10时(当不装载到驱动装置中时)带盘20不必要地旋转.当使用记录带盒10时,在形成于底壁76的中部的穿透孔中设置成用于掉落防护的释放部件86被驱动装置的释放突起(未示出)向上提升。因此,制动部件80经由释放部件86克服螺旋弹簧90的推压力而被提升起,并且制动齿轮84和卡合齿轮78之间的啮合脱开。因此,该结构使得带盘20能在壳体12中旋转。同样,如图2至图4中所示,在环状肋92的径向外侧上,在上壳体14的顶板14A 的内表面处形成多个支撑肋94。支撑肋94为远离带盘20的中部延伸到径向外侧的细长板状的抑制部分。也就是说,支撑肋94以与环状肋92 (带盘20)同心的放射状按均勻的间隔布置。在图示的情况下,十八个环状肋92以20°的中心角间隔开。更具体地,支撑肋94的基端(径向内侧端表面)与环状肋92的外周表面一体地形成,并且支撑肋94的末端(径向外侧端表面)与下面要说明的位置调节肋96的内周表面一体地形成。支撑肋94的高度倾斜为从径向内侧到外侧逐渐地变高。因此,当形成为环状的位置调节肋96被成型时,由于支撑肋94的抑制而不会发生因树脂收缩(由板厚度差引起)而引起的位置调节肋96向径向内侧的倾斜。如图4所示,用作位置调节部分的位置调节肋96突出到这样的高度S卩,当不使用记录带盒10时,可以保持位置调节肋96插入到盘芯70中,以便对容纳在壳体12中的带盘 20的径向位置进行调节(以使带盘20居中)。也就是说,使得位置调节肋96的外径稍小于盘芯70的内径,以使位置调节肋96在接近于盘芯70的内周表面的状态下插入到带盘20 中。在位置调节肋96的径向外侧处形成多个用作防护突出部分的防护肋98。防护肋 98为远离带盘20的中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细长平板形状。也就是说,防护肋98以与位置调节肋96(带盘20)同心的放射状按均勻的间隔布置。防护肋98的空间和数量确定为这样无论带盘20沿哪个径向相对于壳体12倾斜,作为盘芯70的一端部的上端部70B都抵接防护肋98。在图示的情况下,防护肋98形成在支撑肋94的延长线上。也就是说,防护肋 98形成为与支撑肋94具有相同的间隔和相同的数量。如图4所示,防护肋98的径向内侧端表面与位置调节肋96的外周表面一体地形成,并且防护肋98的径向外侧端表面98A的位置布置在沿径向与盘芯70的外周表面70A 大致相同的位置处,或者比盘芯70的外周表面70A更靠近径向内侧的位置处(例如,在盘芯70的厚度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由于位置调节肋96布置为靠近盘芯70的内周表面, 因此防护肋98沿径向的长度L与盘芯70的板厚度D基本相同(L D)或者不大于板厚度 D (L < D)。防护肋98的高度H在径向上恒定,并形成为低于位置调节肋96的高度的预定高度以使得当正在使用记录带盒10时(当带盘20克服螺旋弹簧90的推压力而被支撑到提升位置上时),盘芯70的上端部70B不与防护肋98接触,而如果带盘20相对于壳体12倾斜,则在上凸缘72的外周边缘部分72A与上壳体14的顶板14A的内表面接触之前,盘芯70 的上端部70B与防护肋98接触(抵接)。具有上述构造的记录带盒10如下所述工作。当不使用具有上述构造的记录带盒10时(当记录带盒10没有装载到驱动装置中而是储存、搬运等时),由门50将孔18闭合。 具体地,门50由于螺旋弹簧56的推压力而沿使孔18闭合的方向被推压并且在门50的远端部(前端部)在倾斜壁部30的附近插入到导壁部分41中的状态下闭合孔18。通过螺旋弹簧90的推压力经由制动部件80朝向下壳体16的底板16A推压带盘 20。也就是说,形成在制动部件80的下表面处的制动齿轮84由于螺旋弹簧90的推压力而与形成在带盘20的底壁76的上表面处的卡合齿轮78啮合,并且通过将设置成从上壳体14 的顶板14A的内表面突出的制动肋88插入到形成在制动部件80的上表面处的制动壁部分 82的凹槽部分82A中来禁止制动部件80的旋转。因此,防止带盘20的不必要旋转。在这种状态下,多个记录带盒10储存在储存装置中。设置在未示出的机械手处的读写装置从各个记录带盒10的后表面(后壁)侧对存储器板M进行存取,读取存储在存储器板M中的诸如记录容量等各种信息,并且将该信息发送到控制装置(未示出)。因此,通过控制装置来预先识别用于各个记录带盒10的最佳驱动装置(能够对记录带盒10进行读写)。当要使用记录带T时,通过机械手从储存装置中取出记录带盒10中的一个,并且将该记录带盒10沿箭头A的方向装载到驱动装置中。基于读取存储在存储器板M中的信息的结果来选择该驱动装置,并且通过机械手将记录带盒10平滑且高效地装载到该驱动装置中。与这种装载相关联,驱动装置(未示出)的开闭部件前进到朝前方敞开的狭缝40 中并且与门50的操作突起52卡合。在这种状态下,当进一步沿着箭头A的方向推进记录带盒10(壳体1 时,由于该推动力,开闭部件克服螺旋弹簧56的推压力而使操作突起52向后移动(即,相对于沿箭头 A的方向正在被装载的壳体12向后而相对地移动操作突起5 。因此,操作突起52从其突出的门50沿着门50弯曲的方向在俯视图中的顺时针方向上转动,并且门50的突出部分51 由导壁部分42来引导。也就是说,门50大致向后移动以便沿着门50的弯曲形状绕着销保持部分M和带盘20的外侧转动而不脱离移动路径,并且打开孔18。然后,当壳体12 (记录带盒10)已经被装载到驱动装置中的预定深度时,孔18完全打开并且定位。设置在驱动装置中的读写装置从记录带盒10的下表面侧对存储器板M进行存取,以读取存储在存储器板M中的各种信息,并且根据需要写入特定的信息。在孔18这样打开的状态下,当记录带盒10定位在驱动装置中时,门50的进一步旋转(大致向后移动)受到限制。驱动装置的抽出部分通过孔18前进到壳体12中,将定位且保持在销保持部分M处的导销22取出,并且将导销22容纳到未示出的卷绕盘中。同时,驱动装置的旋转轴(未示出)通过齿轮孔沈进入,并且设置在该旋转轴处的释放突起向上相对地推动释放部件86。也就是说,经由释放部件86克服螺旋弹簧90的推压力而向上推动制动部件80,并且释放了制动齿轮84与卡合齿轮78的啮合。然后,设置在旋转轴处的驱动齿轮与带盘20的带盘齿轮77啮合。因此,使得带盘20能够与取出导销 22的操作相关联地旋转。当导销22容纳在卷绕盘中时,卷绕盘和带盘20被驱动而同步地旋转。因此,记录带T卷绕到卷绕盘上并且从壳体12中连续地抽出。通过布置在预定带路径上的记录再现头(未示出)来读写信息。当完成信息的记录和再现时,通过沿相反方向旋转卷绕盘和带盘20而将记录带T卷绕回带盘20上,并且导销22定位且保持在销保持部分M处。然后,当记录带盒10从驱动装置中排出时,旋转轴通过齿轮孔沈相对地移出。因此,制动部件80由于螺旋弹簧90的推压力而向下(朝向下壳体16的底板16A)移动,并且制动齿轮84与卡合齿轮78啮合。然后,释放部件86通过穿透孔76A向下突出,并且记录带盒10相对于驱动装置定位的状态被释放。之后,记录带盒10由于螺旋弹簧56的推压力和/或未示出的排出机构而沿着与箭头A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因此,在门50的突出部分51由导壁部分42引导的情况下, 门50由于螺旋弹簧56的推压力而沿着使孔18闭合的方向往回转动。门50的远端部进入导壁部分41中,并且因此孔18完全闭合,返回到初始状态。这里,即使记录带盒10掉落等并且有碰撞力施加到壳体12上,由于位置调节肋96 在靠近带盘20的盘芯70的内周表面的状态下插入到盘芯70中,如图5所示,因此带盘20 的径向位置被调节到预定位置(带盘20居中),并且不存在上凸缘72的外周边缘部分72A 和下凸缘74的外周边缘部分74A与游动限制壁28接触的危险。因此,不存在如下缺陷即,由于远离盘芯70的外周表面70A而易于变形的上凸缘 72的外周边缘部分72A和下凸缘74的外周边缘部分74A与游动限制壁28接触并且朝向记录带T弯曲,并且导致记录带T的宽度方向端部(边缘)损坏。即使碰撞力施加到壳体12上并且带盘20如图6所示相对于壳体12沿上下方向倾斜,在上凸缘72的易于变形的外周边缘部分72A与上壳体14的顶板14A的内表面接触之前,盘芯70的具有高刚度且不具有变形危险的上端部70B与防护肋98接触。因此,上凸缘72的外周边缘部分72A不与上壳体14的顶板14A的内表面接触。也就是说,螺旋弹簧90向下(朝向下壳体16的底板16A)推压带盘20,并且在上凸缘72的上表面和上壳体14的顶板14A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间隙(缝隙)。因此,当由于掉落等碰撞力施加壳体12上时,带盘20易于相对于壳体12沿上下方向倾斜。然而,由于具有如上所述的形状和长度L的防护肋98设置在上壳体14的顶板14A 的内表面的预定位置处,因此当带盘20沿上下方向倾斜时,盘芯70的上端部70B与防护肋 98可靠地接触。因此,上凸缘72的外周边缘部分72A不与上壳体14的顶板14A的内表面接触并且不朝向记录带T弯曲(缩窄上凸缘72和下凸缘74之间的间隙),并且记录带T的宽度方向端部(边缘)不受到破坏。如上所述限定防护肋98的长度L。这是由于下述缘故如果防护肋98的径向长度L大于盘芯70的板厚度D (L > D),则上凸缘72的上表面可能在相对于盘芯70的外周表面70A的径向外侧与防护肋98接触,并且上凸缘72可能由于防护肋98而朝向记录带T变形。因此,通过如上所述限定防护肋98的长度,可以可靠地防止对记录带T的宽度方向端部(边缘)的破坏。另外,由于防护肋98以放射状各自延伸远离带盘20的中部并且形成在相邻防护肋98之间的角度相等,因此无论带盘20沿哪个径向(遍及上凸缘72的整个圆周)在上下方向上倾斜,都能可靠地防止对记录带T的宽度方向端部(边缘)的破坏。此外,由于防护肋98形成为放射状,因此与像位置调节肋96那样形成为环状相比,可以减小板厚度差。因此,有利之处在于,使得不大可能发生由于在成型过程中树脂收缩导致的倾斜。因此,可以更加精确地形成防护肋98。
接下来,说明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记录带盒11。与关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记录带盒10相同的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不对这些部分进行详细说明。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记录带盒11的操作与关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记录带盒10的操作相同,因此不进行说明。如图7和图8所示,容纳在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记录带盒11中的带盘21 具有这样的构造即,下凸缘75和盘芯71 —体地形成,并且上凸缘73的内周边缘部分7 的下表面通过焊接组装到盘芯71的上端部71B上。如图9中详细所示,在记录带盒11的上壳体15的顶板15A的内表面处从径向内侧依次形成用作与位置调节肋96类似的位置调节部分的位置调节肋97和用作与防护肋98 类似的防护突出部分的环状防护突出部分99。图9中所示的位置调节肋97具有这样的构造即,在仰视图中具有大致圆弧形状的多个(例如,六个)小肋97A设置为非连续地(以相等的间隔)突出。然而,与位置调节肋96类似,位置调节肋97可以形成为连续环状形状。相反地,位置调节肋96可以具有与位置调节肋97类似的下述结构即,在仰视图中具有大致圆弧形状的多个小肋(未示出) 设置为非连续地(以相等的间隔)突出。而且,图9中所示的防护突出部分99形成为环状形状,但是与防护肋98类似,可以由放射状的肋构成。相反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记录带盒10可具有这样的构造即,替代防护肋98,与防护突出部分99类似的环状形状的防护突出部分(未示出)形成为与防护肋98具有相同的高度。如图7所示,类似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防护突出部分99的径向外侧端表面99A 的位置被设定为沿径向与盘芯71的外周表面71A处于相同的位置处的位置、或者比外周表面71A更靠近径向内侧的位置。防护突出部分99的高度J沿径向恒定。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记录带盒11具有这样的构造即,当不使用记录带盒 11时,带盘21的上凸缘73与上壳体15的顶板15A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即沿上下方向的缝隙S)比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记录带盒10中的间隙小。因此,当记录带盒11装载到驱动装置中并且被使用时,在壳体12的内部,上凸缘 73布置为靠近上壳体15的顶板15A的内表面。因此,防护突出部分99的高度J设定为小于防护肋98的高度H(J < H),使得在使用时上凸缘73的内周边缘部分7 不与防护突出部分99接触。在该记录带盒11中,如图7所示,在相对于防护突出部分99的径向外侧处上壳体 15的顶板15A的内表面形成为剖面图中的大致锥形形状,使得壳体12内部的空间朝向径向外侧逐步地扩宽。因此,如图8所示,如果带盘21由于掉落等产生的碰撞力而沿上下方向倾斜,则在上凸缘73的外周边缘部分73A与上壳体15的顶板15A的内表面接触之前,上凸缘73的布置在盘芯71的上端部71B的正上方的内周边缘部分7 可与防护突出部分99接触。也就是说,因此,即使带盘21由于掉落等产生的碰撞力而沿上下方向倾斜,也可防止带盘21的上凸缘73的外周边缘部分73A与上壳体15的顶板15A的内表面接触。因此,通过被构造为具有比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记录带盒10中小的上述缝隙S的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记录带盒11,通过以上述方式形成上壳体15的顶板15A的内表面,也可以获得与关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记录带盒10相同的操作效果。在上文中,基于图中所示的实例来说明与本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记录带盒10,但是与本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记录带盒10不限于示例的实例,并且在不偏离本发明的构思的技术范围之内可适当地修改记录带盒10的设计。例如,与本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防护突出部分不限于像图3中所示的防护肋98那样从位置调节肋96以放射状延伸的肋的形状。例如,可以具有如下构造从位置调节肋96 以螺旋模式延伸的肋的形状,在位置调节肋96的径向外侧以环状按相等的间隔排列的多个半球形突起等。然而,如果防护突出部分形成为大于或等于特定高度的高度的环状形状,则存在可能发生如上所述由于树脂收缩引起倾斜的危险。因此,如果防护突出部分形成为比防护突出部分99高,则优选的是防护突出部分不形成环状形状。位置调节肋96和97具有能够使带盘20居中的形状就足够,而不限于所示的肋。 然而,期望的是,只要可以抑制如上所述因树脂收缩导致发生的倾斜,位置调节部分可以不像位置调节肋97那样形成环状形状。门50形成为俯视图中的大致圆弧形状并且沿着预定的圆周滑动,但并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使用沿着预定直线滑动的平板形状的门。本发明可以类似地应用于将两个带盘可旋转地容纳在壳体中的所谓的双带盘记录带盒。足够的是,记录带T被理解为能够记录信息和再现记录的信息的呈细长带形式的信息记录再现介质。显然,记录带盒10可应用于任何记录/再现类型的记录带T。
权利要求
1.一种记录带盒,包括带盘,其包括在外周表面上卷绕有记录带的大致圆筒状的盘芯以及设置在所述盘芯的两个端部处的凸缘;壳体,其容纳所述带盘;推压部分,其朝向所述壳体的底板侧推压所述带盘;位置调节部分,其形成在所述壳体的顶板的内表面上并且插入到所述盘芯中并调节所述带盘的径向位置;以及防护突出部分,其形成在所述壳体的所述顶板的所述内表面上, 其中,当所述带盘相对于所述壳体倾斜时,在所述凸缘抵接所述顶板的所述内表面之前,所述盘芯的一端部抵接所述防护突出部分,从而防止所述凸缘抵接所述顶板的所述内表面,并且所述防护突出部分形成为这样所述防护突出部分的径向外侧端表面处于沿所述径向与所述盘芯的所述外周表面大致相同的位置。
2.一种记录带盒,包括带盘,其包括在外周表面上卷绕有记录带的大致圆筒状的盘芯以及设置在所述盘芯的两个端部处的凸缘;壳体,其容纳所述带盘;推压部分,其朝向所述壳体的底板侧推压所述带盘;位置调节部分,其形成在所述壳体的顶板的内表面上并且插入到所述盘芯中并调节所述带盘的径向位置;以及防护突出部分,其形成在所述壳体的所述顶板的所述内表面上, 其中,当所述带盘相对于所述壳体倾斜时,在所述凸缘抵接所述顶板的所述内表面之前,所述盘芯的一端部抵接所述防护突出部分,从而防止所述凸缘抵接所述顶板的所述内表面,并且所述防护突出部分形成为这样所述防护突出部分的径向外侧端表面处于相对于所述盘芯的所述外周表面更靠近所述径向内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带盒,其中,所述防护突出部分由以放射状延伸的多个肋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带盒,其中,所述壳体由树脂材料形成,并且在所述壳体的所述顶板的所述内表面上位于所述位置调节部分的所述径向内侧处形成有抑制部分,所述抑制部分抑制由于在成型时树脂收缩而导致所述位置调节部分的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带盒,其中,在相对于所述防护突出部分的所述径向外侧处,所述壳体的所述顶板的所述内表面形成为剖面呈大致锥形的形状,以使所述壳体内部的空间朝向所述径向外侧扩宽。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带盒,其中,所述位置调节部分具有这样的结构 即,在仰视图中具有大致圆弧形状的多个小肋被设置为非连续地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带盒,其中,所述防护突出部分被构造为环状形状, 并且所述防护突出部分的高度沿所述径向恒定。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记录带盒,其包括带盘,其包括在外周表面上卷绕有记录带的大致圆筒状的盘芯以及设置在所述盘芯的两个端部处的凸缘;壳体,其容纳所述带盘;推压部分,其朝向壳体的底板侧推压所述带盘;位置调节部分,其形成在壳体的顶板的内表面上并且插入到所述盘芯中;以及防护突出部分,其形成在壳体的顶板的内表面上,其中,所述防护突出部分形成为这样所述防护突出部分的径向外侧端表面处于沿径向与所述盘芯的外周表面大致相同的位置。
文档编号G11B23/037GK102237116SQ20111010406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3日
发明者森康裕, 竹之下贤二 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