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碱性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9781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组合碱性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所属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引流柱进行换热引流的碱性蓄电池。
单体电池的构成为,在电池电池壳体内装有正负极板汇流群,隔膜,电解液,上盖设有安全阀密封。引流线构成为从正负极板汇流群的各正极板一侧面的上端边向上引出引流片,其引流片上边连接正电极引流柱。同样,从各负极板一侧面的上端边向上引出引流片,其引流片上边连接负电极引流柱。
密封的各单体电池的正电极引流柱和负电极引流柱由跨极片采用螺母串联,在电池电池壳体宽侧面与所有串联电池窄侧面用金属带夹紧,铝散热翅片在电池电池壳体宽侧面之间形成散热通道,以便上下方向形成换热介质通道,通过冷风来换热各单体电池。
但是,上述电池的结构中,是将各极板汇流群的电化学反应的电子通过各极板汇流群的极板的上端的引流片。引出至极柱。由于该种引流方式从极板汇流群整个面至引流片的距离较长,导致电池内阻增大,并且电流密度分布不均,活性物质利用率差,因而输出功率低下。此外,由于电池内阻增大,导致温升速度提高,极板之间的温差加剧,使电池中某些活性物质提前产生相变、氧化,最终导致电池提前失效。
本实用新型它由各单体电池组合,其各单体电池壳内主要设有电解液、多片正极板、多片负极板和隔膜,隔膜在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其特征是极柱在两侧,极板汇流群上设有换热管孔,换热管孔中设有引流换热管,引流换热管中设有换热介质,其各单体电池引流换热管通过跨接管使其呈连通状态。
正极板、负极板和隔膜呈平行状重叠,其特征是正极板和负极板错开,即一边的正极板侧边伸出,相反边的负极板侧边伸出,形成正极板汇流群和负极板汇流群,正极板和负极板的重叠区域涂覆活性物质,正极板和负极板未涂覆活性物质的区域错开后的空隙为引流通道,未涂覆活性物质的区域错开的的正极板为正极板汇流群,未涂覆活性物质的区域错开的的负极板为负极板汇流群。正负极板的面积不相等,正极板涂覆活性物质的区域表面面积存在关系,ΔS=S负-S正=0--2000mm2或S正=aS负 0<a<1;负极板涂覆活性物质的区域的上下端高于正极板,正极板与负极板涂覆活性物质的区域等宽不等高,正极板与负极板等宽、等高。正极板汇流群和负极板汇流群区域以及汇流板处的换热管孔内、引流换热管外侧设有呈焊接或者铆接方式的铆管,引流换热管穿过电池壳的凸台孔其端头翻边呈扩口,密封件、导流板、极板汇流群、铆管被引流换热管穿过,引流换热管通过机械涨管的方式膨胀管体使密封件、导流板、极板汇流群、铆管和电池壳呈紧密的结合状态,密封件与电池壳的凸台孔壁间设有热弹性O型密封圈。每个单体电池至少含有3对以上正负极柱,正负极柱为正负极板上引流换热管。隔膜为隔膜袋,隔膜袋一面设有开口,正极板涂覆活性物质的部位被隔膜袋包覆,正极板和负极板的未涂覆活性物质的区域面用高分子绝缘材料包裹。
本实用新型在未涂覆活性物质区域的正、负极板汇流群采用穿孔铆接在引流条的方式,使极板汇流群紧凑,不产生变形,通过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子能够迅速到达极柱,电化学反应活性物质反应面积达到较高,增大电池的能量。穿壁管穿过铆管的孔中,机械胀管后,使极板汇流群、引流条、穿壁管、电池壳体形成一体,这样能将4者可靠地紧密固定。正负极涂覆活性物质区域面积不相等,负极涂覆活性物质上端高于正极涂覆活性物质上端,正负极涂覆活性物质区域表面积存在ΔS=S负-S正=0-2000m2或S正=aS负0<a<1,正负极等宽等长,而涂覆活性物质的区域等宽不等长,这样有利于解决电池的内压密封,产生的气体不必通过隔膜和电解液相传递,而可以直接扩散到负极,在负极高于正极的活性物质区域的固相表面直接进行复合,即提供了足够的气体复合空间,又大大增加了气相复合(催化)反应的质点数,从而提高了气体复合能力,加速了气体复合速度,使电池的内压大大降低,避免了因内压升高而导致电池温升加速,电池容量下降,避免了内压过高,造成安全阀的过频开启,析气频繁,电池提前失效的现象,提高了各单体电池寿命一致性。正负极板等宽、等高而涂覆活性物质区域等宽不等高,正极板上部未涂活性物质部分采用高分子绝缘材料包覆可避免正负极板边缘的毛刺相互重叠。不但降低了电池在初始装配时发生短路的几率,并且也减少了电池在充放电循环中因电极膨胀相互挤压造成毛刺穿透隔膜而引起短路几率。穿壁胀管引流结构,通过介质在电池内部的强制换热,带出由于电池充放电时电化学反应热和欧姆热,介质在各单体电池内部快速流动,使各单体电池的温度一致性得到稳定,从而避免了各单体电池温度差异,特别是避免了电池电化学反应热和欧姆热从极片传递至电池壳体的热传导速度差的难题。
电池壳体(1)长与宽成一定比例,电池壳(1)内主要设有电解液、多片正极板、多片负极板和隔膜,最外层的极板为负极板,即负极板数比干杯芨板当选多一片。正极板活性物质涂覆区域被公一侧设有出口的隔膜袋包覆,这样与在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夹装连续弯折状的隔膜相比,更有利于电池工艺装配。正极板、负极板呈平行状重叠并部分错开,即一边的正极板侧边伸出,相反边的负极板侧边伸出,正极板伸出部分为正极板引流部(7)形成正极板汇流群,负极板伸出部分为负极板引流部(8)未涂覆活性物质的区域形成负极板汇流群,正极板汇流群和负极板汇流群上各设有四个被三个换热管孔分别隔开的能将极片定位的定位孔,导流板上相应位置也设有定位孔,定位孔用铆管将汇流群铆紧。正极板和负极板未涂覆活性物质的区域错开后的空隙为引流通道。电池壳(1)左右侧含有一个凸台(9),在凸台(9)上各含有3个均分的梯形圆凸台(10),梯形圆凸台(10)的通孔中塞有密封件(4),通孔与密封件(4)之间设有三个橡胶O型橡胶密封圈(6),压缩减薄并使其叠合的正极板汇流群和负极板汇流群区域分别打换热管孔,换热管孔中设有引流换热管(2),将引流换热管(2)两穿过两端头密封件(4)、两侧的导流板(3)、极板汇流群、铆管(6),引流换热管(2)端头在密封件(4)通孔口翻边成扩口,引流换热管(2)通过机械涨管的方式膨胀管体造成密封件(4)向电池内挤压变形和O型橡胶密封圈(9)变形,使密封件(4)、导流板(3)、极板汇流群、铆管(6)和电池壳体(1)紧密结合,达到多重密封的状态。电池壳(1)上面焊有与电池壳(1)截面相应的盖体(11)。上盖体(11)上焊有安全阀(12),当达到析气压力时,安全阀开启以保护电池。引流换热管(2)中设有换热介质,其各单体电池引流换热管通过跨接管使其呈连通状态。引流换热管(2)中设有换热介质,其各单体电池引流换热管通过跨接管使其呈连通状态。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碱性蓄电池,它由各单体电池组合,其各单体电池壳内主要设有电解液、多片正极板、多片负极板和隔膜,隔膜在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其特征是极柱在两侧,极板汇流群上设有换热管孔,换热管孔中设有引流换热管(2),引流换热管(2)中设有换热介质,其各单体电池引流换热管通过跨接管使其呈连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碱性蓄电池,其特征是正极板、负极板和隔膜呈平行状重叠,其特征是正极板和负极板错开,即一边的正极板侧边伸出,相反边的负极板侧边伸出,形成正极板汇流群和负极板汇流群,正极板和负极板的重叠区域涂覆活性物质,正极板和负极板未涂覆活性物质的区域错开后的空隙为引流通道,未涂覆活性物质的区域错开的的正极板为正极板汇流群,未涂覆活性物质的区域错开的的负极板为负极板汇流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碱性蓄电池,其特征是正负极板的面积不相等,正极板涂覆活性物质的区域表面面积存在关系,ΔS=S负-S正=0--2000mm2或S正=aS负 0<a<1;负极板涂覆活性物质的区域的上下端高于正极板,正极板与负极板涂覆活性物质的区域等宽不等高,正极板与负极板等宽、等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碱性蓄电池,其特征是正极板汇流群和负极板汇流群区域以及汇流板(3)处的换热管孔内、引流换热管(2)外侧设有呈焊接或者铆接方式的铆管(6),引流换热管(2)穿过电池壳(1)的凸台孔其端头翻边呈扩口,密封件(4)、导流板(3)、极板汇流群、铆管(6)被引流换热管(2)穿过,引流换热管(2)通过机械涨管的方式膨胀管体使密封件(4)、导流板(3)、极板汇流群、铆管(6)和电池壳(1)呈紧密的结合状态,密封件(4)与电池壳(1)的凸台孔壁间设有热弹性O型密封圈(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碱性蓄电池,其特征是每个单体电池至少含有3对以上正负极柱,正负极柱为正负极板上引流换热管(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碱性蓄电池,其特征是隔膜为隔膜袋,隔膜袋一面设有开口,正极板涂覆活性物质的部位被隔膜袋包覆,正极板和负极板的未涂覆活性物质的区域面用高分子绝缘材料包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引流柱进行换热引流的碱性蓄电池,它由各单体电池组合,其各单体电池壳内主要设有电解液、多片正极板、多片负极板和隔膜,隔膜在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其特征是极柱在两侧,极板汇流群上设有换热管孔,换热管孔中设有引流换热管,引流换热管中设有换热介质,其各单体电池引流换热管通过跨接管使其呈连通状态。
文档编号H01M10/24GK2548267SQ0222088
公开日2003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31日
发明者沈建, 宋翔, 葛建生, 冯夏至, 邢志勇, 丁干 申请人:春兰(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