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插件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5486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接插件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插件端子。
背景技术
接插件藉由端子连接电子元件及/或主机板间作结合与电连接是相当普遍之技术,为了使接插件端子插入主机板插孔中后具有良好之接触,目前较常见接插件端子结构即如图5中所示,其系将金属制之杆状端子本体(70)插设固定在电子元件(80)(或连接器)的穿孔(82)中,而插入端(72)则露出于外侧,在该插入端(72)上设有向两侧撑张的外张部(74),配合图6观之,该插入端(72)上形成有一中孔(740),在该中孔(740)两侧分别形成一弯弧状的外张部(74),当将该端子本体(70)之插入端(72)插入主机板或相应电子元件之插孔中时,即如图7中所示,该两外张部(74)的外侧面会贴靠在插孔(90)之内壁面上,藉以提供适切的电导通功效。
如图5~7中所示之端子本体(70)结构在运用时虽可达到基本之功能性需求,但在研究中发现其尚未达尽善尽美之程度,其仍存在以下之缺失有待改善1.其接触面积不足,以一般现有之主机板观之,其插孔(90)之孔径从0.9~1.2mm都有,虽然现有之端子本体(70)企图藉由其外张部(74)之设计来适用各种不同孔径之插孔(90),但实际上在插入不同孔径之插孔(90)中时,其外张部(74)与插孔(90)间之接触面积均不相同,虽然现有之端子本体(70)已将其外张部(74)之外侧面制作成圆弧形,但在搭配不同孔径之插孔(90)时,其间之接触面积仍极为有限,导通效果不够良好。
2.易于产生疲劳,由于外张部(74)在插入插孔(90)中时,系利用其材质本身之弹性来提供外张之撑张力,但由于其结构设计上未能提供外张部(74)适切的支撑力量,故而在使用一段时间後其外张部(74)即会因为金属疲劳而失去撑张力量。
3.结构强度不足而易于变形,现有端子本体(70)之外张部(74)在插入插孔(90)中时,易因受到压迫而变形,倘使用者欲将之更换插设到较大孔径之插孔(90)中时,往往会因为外张部(74)之变形而形成导通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现有接插件端子本体在外张部部分的结构设计未尽理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插件端子,在该端子插入插孔中时,能够与插孔内壁面增加接触面,提高该端子弹性及强化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接插件端子,包括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插入端,其特征在于于该插入端两侧设置有外张部,及该二外张部之间夹设有中凸部,该中凸部与两外张部间形成有撕开面。
藉此,可由该两外张部与一中凸部提供适当的变形弹性,在该端子插入插孔中时,能够让外张部与中凸部之外表面分别贴靠插孔内壁面,以达到增加接触面及强化结构之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接插件端子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该中凸部可由插入端的一侧凸出。
该中凸部与两外张部间所形成的撕开面相互略呈平行。
该外张部与中凸部的外表面均为圆弧面。
本实用新型的接插件端子在该插入端插入插孔中时,能够让外张部与中凸部之外表面分别贴靠插孔内壁面,而可达到增加接触面、提升弹性空间及强化结构等功效。
为了进一步了解前述目的及本实用新型之结构特征,兹附以图式详细说明如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端子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较隹实施例之端子插设于插孔中之沿图1的2-2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较隹实施例之端子插设于插孔中之沿图1的2-2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较隹实施例之端子插设于插孔中之沿图1的2-2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现有之端子设置在电子元件上之结构配置示意图。
图6为现有之端子平面示意图。
图7为现有之端子插设于插孔中之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接插件端子(10)基本结构与现有之端子相同,包括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插入端(12),但在插入端(12)上设置有两侧之外张部(14)及夹设在外张部(14)之间之中凸部(16)。
配合图2、3、4之较隹实施例示意图观之,该中凸部(16,16′,16")系由两外张部(14,14′,14")间之材料撕开构成,亦即在中凸部(16,16′,16")与两外张部(14,14′,14")间形成有略呈平行之撕开面(18,18′,18"),同时该中凸部(16,16′,16")由插入端(12,12′,12")的一侧凸出,藉由此一结构配置,在插入端(12,12′,12")插设于插孔(20)中时,中凸部(16,16′,16")会因为受到插孔(20)之内径压迫而缩入两外张部(14,14′,14")之间,又两外张部(14,14′,14")亦会因为插孔(20)之内径压迫而向设置有中凸部(16,16′,16")之另侧产生偏转,而能够形成适当的变形,以提高本实用新型之弹性空间而可适用于孔径大小不同之插孔(20)。
另由图2、3、4中所示可知,在本实用新型之端子插入端(12,12′,12")外张部(14,14′,14")与中凸部(16,16 ′,16")之外表面均形成圆弧面,藉此在该插入端(12,12′,12")插入插孔(20)中时,能够让(14,14′,14")与中凸部(16,16′,16")之外表面分别贴靠插孔(20)内壁面,而可达到增加接触面之功效。
本实用新型以(14,14′,14")与中凸部(16,16′,16")之结构配置,在插入端(12,12′,12")插入插孔(20)中时,其变形方式与习知两外张部(74)向中央压迫而令中孔(740)缩小之变形方式截然不同,依本实用新型之结构配置,能够提升插入端(12,12′,12")之结构强度,并达到减低弹性疲劳之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接插件端子,包括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插入端,其特征在于于该插入端两侧设置有外张部,及该二外张部之间夹设有中凸部,在该中凸部与两外张部间形成有撕开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插件端子,其特征在于该中凸部由插入端的一侧凸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插件端子,其特征在于该中凸部与两外张部间所形成的撕开面相互呈平行。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接插件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外张部与中凸部的外表面均为圆弧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接插件端子,包括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插入端,其特征在于于该插入端两侧设置有外张部,及该二外张部之间夹设有中凸部,该中凸部是由两外张部间之材料撕开构成,在中凸部与两外张部间形成有撕开面,且该外张部与中凸部之外表面均为圆弧面,藉此在该端子插入插孔中时,能够让外张部与中凸部之外表面分别贴靠插孔内壁面,而可达到增加接触面、提升弹性空间及强化结构等功效。
文档编号H01R13/04GK2566487SQ0224758
公开日2003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28日
发明者蔡汉仪 申请人:蔡汉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