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连接器端子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连接器端子组合结构,其是为一种供电脑设备运用的连接器,该连接器的座体中组装有两排端子,而在端子与座体之间形成有适切的扣合结构。
为了解决传统式连接器加工上的困难,乃有人开发出了如第87202203号″电连接器″的结构,其是将端子的接触部以板材宽度冲压折成线性针体,而其结构是如
图18-20所示,其是将端子60,70的接触部61以板材宽度冲压折成方形线性针体,其延伸部62和接脚部63并未冲折,仍为薄板片,且连同料带成等间距的连续端子,接着将延伸部62打弯,使接触部61和接脚部63成90度(如图19所示),然后依序先将短端子70装入座体80,接着将长端子60装入座体80中,而形成图20中所示的电连接器,其确实提供了一种较佳的连接器端子结构,而可提升端子组装的方便性。
惟由前述专利案的结构作进一步分析可知,其仅虑及端子60,70组装入座体80的方便性,而未虑及端子60,70与座体80间的结合稳固性,由图20中观之,其端子60,70插设于座体80穿孔82中时,仅依靠半圆弧形的凸点64与座体80迫紧,其所能够提供的迫紧力量相当有限,当使用者插拔插头时,施予端子60,70的力量均是沿接触部61,71的轴向受力,此即使得该案的端子60,70接触部61,71易由座体80穿孔82中脱出而损坏,一旦发生端子60,70接触部61,71由座体80穿孔82中脱出或退缩移位,即会令连接器接触不良而发生故障,此种故障检修困难,连接器的更换更是必须大费周折,显然该种结构仍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端子组合结构,其将端子的接触部设置成具弧角的方管状,其可提供部份的撑张力量,而可在使用时提供更佳的接触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端子组合结构,其是为一种电脑设备用连接器,在其座体中组装设置有二排平行排列的端子,于下方一排有28个短端子,上方一排有23个长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座体内侧面各穿孔穿出的位置形成有嵌槽及卡槽,另在座体内侧面对应各穿孔的位置设有夹槽;该长、短端子是分别由带料制成,该带料一侧为长条状的料带,在该料带的一侧延伸出多根相互平行的加工片,而长、短端子即是由在各加工片上冲压出制成,该长、短端子远离带料的一端为可穿入座体穿孔中的管状接触部,由接触部向料带方向依序为可组装于座体嵌槽中的定位部、可夹设于座体夹槽中的延伸部及接脚部;该定位部的两侧缘分别设有向外凸出而可嵌设于座体嵌槽中的嵌角,同时在定位部中央设有一向侧面凸出而可卡制于座体卡槽中的倒刺;在延伸部近接脚部处的两侧分别有向两侧凸出而可卡设于座体夹槽中的卡制角,并在该延伸部上设有弯折段;接脚部的宽度较延伸部窄,在其中央部位设有纵向延伸的浮凸加强肋,在接脚部两侧裁切出与料带连接的连接边,该连接边的一端与料带连接,而另端则连接在接脚部与延伸部交界处的肩部位置。
其中该长、短端子接触部的断形成具弧角的方管状。
其中该长、短端子弯折段是打弯成90度。
其中该长、短端子的接触部与倒刺是在定位部平面不同的侧面上。
其中该长端子的定位部及延伸部较短端子定位部及延伸部的长度稍长。
其中该长端子延伸部与弯折段的表面上形成有加强肋。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制作短端子的带料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带料经冲压后制成成排短端子半成品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在料带上的短端子制作成半成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端子接触部的加工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短端子打弯后的侧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短端子接触部穿入座体穿孔中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7中的短端子被压迫入座体中定位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图8中的短端子被压迫人座体中定位后,将料带折断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仅组装短端子部份的内侧面平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长端子打弯后的侧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长端子接触部穿入座体穿孔中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图12中的长端子被压迫入座体中定位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图13中的长端子被压迫人座体中定位后,将料带折断的剖面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装有长、短端子部份的内侧面平面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料带与端子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长、短端子组装于座体中定位的组合剖面侧视示意图。
图18为第87202203号″电连接器″的端子连同料带且延伸部未压弯的平面示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的端子连同料带且延伸部压弯的侧视示意图。
图20为第87202203号″电连接器″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由图2观之,其为本实用新型制作短端子20的带料40平面示意图,其一侧为长条状的料带42,在该料带42的一侧延伸出多根相互平行的加工片44,在本实用新型的带料40进行冲压加工时,是如图3中所示般在各加工片44上冲压出短端子20。该加工完成的短端子20即如图4中所示,该短端子20远离带料42的一端为管状的接触部22,由接触部22向料带42方向依序为定位部24、延伸部26及接脚部28;在该定位部24的两侧缘分别设有向外凸出的嵌角240,同时在定位部24中央设有一向侧面凸出的倒刺242;在延伸部26近接脚部28处的两侧分别有向两侧凸出的卡制角260,并在该延伸部26上设有弯折段262;接脚部28的宽度较延伸部26窄,在其中央部位设有纵向延伸的浮凸加强肋280,在其两侧裁切出与料带42连接的连接边46,该连接边46的一端与料带42连接,而另端则连接在短端子20接脚部28与延伸部26交界处的肩部282位置。
由图5观之,其是为本实用新型端子20,30接触部22,32的加工流程示意图,其中可以见到本实用新型的端子20,30接触部22,32的断面由加工片44的平面经一次加工形成U字形,二次加工形成圆管状,而三次加工形成具弧角的方管状,由此结构,可以提供本实用新型的端子20,30接触部22,32极佳的刚性与结构强度,且可方便进行选镀,同时在插头插入连接器中时,能够提供极佳的导电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短端子20加工至图4中所示的状态后,即可进行打弯加工,而制成图6中所示的态样,其打弯加工是令短端子20的弯折段262弯折成90度,于图6的侧视示意图中可以清晰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部22与倒刺242是在不同侧面上,且料带42及连接边46亦与接脚部28在不同平面上。
在打弯加工后短端子20即完成整个加工制程,接着即可进行与座体10间的组装作业,于图7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在座体10内侧面各穿孔12穿出的位置形成有嵌槽14及卡槽16,另在座体10内侧面对应短端子20延伸部26的位置设有夹槽18;短端子20进行组装时是由料带42带著成排的短端子20将接触部22如图7中所示般穿入座体10下方穿孔12中,在接触部22插入座体10穿孔12中时会因倒刺242触及卡槽16外缘而被阻挡,接着即可施加压力而将短端子20压至图8中所示组装定位,令倒刺242卡入卡槽16中而不会脱出,最后即将料带42折断,令连接边46末端与肩部282分离,即形成图9中所示的态样,完成短端子20的组装作业;实际上图7、图8中所示短端子20压入座体10中的作业仅在单一施压过程中完成,分成两个图是用以清晰表明本实用新型的特色。
于图10中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仅组装短端子20部份的内侧面平面图,其中可以看出具弧角的方形接触部22穿设于座体10穿孔12中,定位部24穿设于嵌槽14中,倒刺242则卡设于卡槽16中,另配合图7、图8中所示可知,在短端子20组装至定位时,其延伸部26是夹设于座体10内侧面的夹槽18中,同时设置在延伸部26两侧缘的卡制角260是卡制于夹槽18两侧壁的中,而可藉以提供稳固、精确的组装效果。
于图11至图14中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的长端子30组装过程的示意图,其与图6至图9中所示短端子20的组装过程完成相同,将图11中所示的长端子30与图6中所示的短端子20相较其整体结构配置雷同,仅是定位部34及延伸部26的长度稍长;长端子30进行组装时是由料带42带着成排的长端子30将接触部32般穿入座体10上方穿孔12中,在接触部32插入座体10穿孔12中而在倒刺342触及卡槽16外缘时即如图12中所示,然后即由组装压力将长端子30压至图13中所示组装定位,令倒刺342卡入卡槽16中而不会脱出,最后即将料带42折断,令连接边46末端与肩部382分离,即形成图14中所示的态样,以完成长端子30的组装作业。
于图15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装有长、短端子部份的内侧面平面图,其中显示长端子30具弧角的方形接触部32穿设于座体10上排穿孔12中,定位部34穿设于嵌槽14中,倒刺342则卡设于卡槽16中,另配合图13、图14中所示可知,在长端子30组装至定位时,其延伸部36是夹设于座体10内侧面的夹槽18中,同时设置在延伸部36两侧缘的卡制角360是卡制于夹槽18两侧壁之中,以提供稳固、精确的组装效果;另在本实用新型的长端子30延伸部36与弯折段362的表面上形成有加强肋364,以提升其纵长方向的结构强度。
再由图16观之,其为本实用新型料带42与长端子30分离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可以看出在该长端子30组装至座体10中定位后,即可将料带42连接边46末端与肩部382间折断分离,该料带42在整个组装过程中提供了整排长端子30与短端子20整合的作用,而能够让本实用新型的端子能够以成排的结构方便的进行选镀、打弯及组装至座体10穿孔12中的组装作业,在组装完成后更可轻松的将的折断分离,以完成其所需的功能。
另在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长、短端子30,20组装于座体10中定位的组合剖面侧视示意图,在此图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长、短端子30,20组装至座体10穿孔12中定位后,即呈现出与现有端子相同的结构配置,其接触部32,22穿设于座体10中,接脚部38,28则可与电路板50相结合。
由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藉由板材弯折制成具弧角的方管状端子接触部22,32能够提供优异的结构强度,又由端子定位部24,34两侧的嵌角240,340及中央的倒刺242,342嵌设卡合在座体10嵌槽14与卡槽16中,能够提供接触部22,32极佳的定位效果,再配合端子延伸部26,36夹设于座体10相应夹槽18中的设计,以及端子卡制角260,360的卡制,更提供端子接脚部28,38适切的定位效果,令整体结构配置能够符合精确而强化的需求,而能够解决现有此类端子结构配置未臻完善的缺失;又本实用新型利用带料40进行端子的加工,可让端子的制作更为方便,而能够适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利用料带42的连接效果,可在组装加工时更为精确而迅速,其确为一相当优异的设计,其未见于刊物或公开使用,合于新专利的申请条件,故依法具文提出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端子组合结构,其是为一种电脑设备用连接器,在其座体中组装设置有二排平行排列的端子,于下方一排有28个短端子,上方一排有23个长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座体内侧面各穿孔穿出的位置形成有嵌槽及卡槽,另在座体内侧面对应各穿孔的位置设有夹槽;该长、短端子是分别由带料制成,该带料一侧为长条状的料带,在该料带的一侧延伸出多根相互平行的加工片,而长、短端子即是由在各加工片上冲压出制成,该长、短端子远离带料的一端为可穿入座体穿孔中的管状接触部,由接触部向料带方向依序为可组装于座体嵌槽中的定位部、可夹设于座体夹槽中的延伸部及接脚部;该定位部的两侧缘分别设有向外凸出而可嵌设于座体嵌槽中的嵌角,同时在定位部中央设有一向侧面凸出而可卡制于座体卡槽中的倒刺;在延伸部近接脚部处的两侧分别有向两侧凸出而可卡设于座体夹槽中的卡制角,并在该延伸部上设有弯折段;接脚部的宽度较延伸部窄,在其中央部位设有纵向延伸的浮凸加强肋,在接脚部两侧裁切出与料带连接的连接边,该连接边的一端与料带连接,而另端则连接在接脚部与延伸部交界处的肩部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长、短端子接触部的断形成具弧角的方管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长、短端子弯折段是打弯成90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长、短端子的接触部与倒刺是在定位部平面不同的侧面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长端子的定位部及延伸部较短端子定位部及延伸部的长度稍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长端子延伸部与弯折段的表面上形成有加强肋。
专利摘要一种连接器端子组合结构,其是于座体上设置有二排互呈平行的穿孔,在座体内侧面各穿孔穿出的位置形成有卡槽;在座体穿孔中组装有二排由板材加工制成的端子,端子穿入穿孔中的一端为接触部,另端为接脚部,在两端之间设有定位部与延伸部,接触部是由板材弯折制成具弧角的方管状,在邻接接触部的定位部边缘具嵌角、中央具倒刺,其可扣持在嵌槽与卡槽中,延伸部上设有加强肋,并在该处弯折成九十度,接脚部与延伸部间形成有与料带连接的肩部,由此可提供端子与座体方便组装与稳固结合,且提供端子极佳的结构强度。
文档编号H01R43/16GK2567835SQ0225462
公开日2003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17日
发明者古月珠 申请人:佶鸿电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