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介质装载机构和存储介质驱动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3944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存储介质装载机构和存储介质驱动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存储介质装置机构和一种存储介质驱动单元,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装入板状存储介质的装载机构以及一种具有此装载机构的存储介质驱动单元,其中,板状存储介质具有半导体存储器和多个端电极。
背景技术
通常已知的存储介质驱动单元具有用于插入板状存储介质的槽,板状存储介质包含半导体存储器和多个端电极,其中,当存储介质插入到槽中且安装在设置在槽内的存储介质安装部分时,执行从/向存储介质的数据读和/或写。目前,具有不同尺寸的各种存储介质用作板状存储介质。
一些这样的存储介质具有公共端电极,以便它们可插入到相同存储介质驱动单元的槽中,以进行数据读和/或写。然而,这些具有公共端电极的存储介质具有不同的尺寸,也就是说,它们在长度、宽度和厚度上是不同的。对于使用不同尺寸存储介质通用的槽的装置,在尺寸更小的存储介质上安装适配器,以允许把此存储介质插入到槽中,因而,允许使用具有公共端电极的任何存储介质。
然而,在适配器允许共同使用适于不同尺寸存储介质的槽的情况下,有这样的问题每当尺寸更小的存储介质插入到所述槽中以执行数据读和/或写时,适配器必须安装到此存储介质上,从而减小了可用性。
对于使用不同尺寸存储介质通用的槽的另一装置,考虑到适于连接到所述槽内的每个存储介质的端电极的固定接线端子,在槽内设置与不同尺寸存储介质分别对应的多个导向器,检测插入到所述槽内的存储介质,并根据此检测结果而选择适当的一个导向器。然而,此装置要求复杂的机构,这导致存储介质驱动单元的制造成本增加。
相应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确保机构简化并提高可用性的存储介质装载机构和存储介质驱动单元。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装载机构和一种存储介质驱动单元。所述装载机构由用于板状存储介质的装载器件提供,板状存储介质包含半导体存储器并至少具有多个端子,所述装载器件包括具有多个接线端子的端子部分,接线端子适合连接到存储介质的端子,端子部分在一个方向上是可运动的,使得在装入存储介质时,储存介质的端子与端子部分的接线端子连接;以及用于在所述方向上引导存储介质和端子部分的引导部分,使得在装入存储介质时,存储介质的端子与端子部分的接线端子连接。
在具有上述配置的装载机构和存储介质驱动单元中,端子部分的接线端子在一个方向上被引导,使得当存储介质插入到装载机构的固定器中时接近存储介质的端子。


图1为示出适于装入到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存储介质驱动单元中的第一存储介质的放大透视图。
图2为示出适于装入到所述存储介质驱动单元中的第二存储介质的放大透视图。
图3为示出每个存储介质的电极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示出每个存储介质的内部结构和电极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示出所述存储介质驱动单元与每个存储介质之间的接口配置的示意图。
图6为所述存储介质驱动单元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7为示出所述存储介质驱动单元中的电路配置的框图。
图8为示出与每个存储介质有关的装载机构的放大透视图。
图9为示出导杆和每个存储介质之间的尺寸关系的放大平面图。
图10为装载机构的放大的纵向剖视图。
图11为示出导杆相对于固定器的枢轴运动范围的放大平面图。
图12为放大平面图,它与图13-图21一起示出在装载机构的操作中刚好在第一存储介质插入到固定器中之后的情形。
图13为示出第一存储介质与导杆的斜面滑动接触时的情形的放大平面图。
图14为示出第一存储介质安装在存储介质安装部分中时的情形的放大平面图。
图15为示出第二存储介质在向左偏移的状态下插入到固定器中并随后与导杆的斜面滑动接触时的情形的放大平面图。
图16为示出在图15所示情形之后,导杆在方向R1上枢轴运动时的情形的放大平面图。
图17为示出在图16所示情形之后,第二存储介质的端电极连接到接线端子时的情形的放大平面图。
图18为示出在图17所示情形之后,导杆返回到其中间位置时的情形的放大平面图。
图19为示出第二存储介质在向右偏移的状态下插入到固定器中并随后与导杆的斜面滑动接触时的情形的放大平面图。
图20为示出在图19所示情形之后,导杆在方向R2上枢轴运动时的情形的放大平面图。
图21为示出在图20所示情形之后,第二存储介质的端电极连接到接线端子时的情形的放大平面图。
图22为与图23-图27一起示出根据优选实施例的第一修改例的装载机构的放大平面图。
图23为示出第一存储介质安装在根据第一修改例的存储介质安装部分中时的情形的放大平面图。
图24为示出第二存储介质在向左偏移的状态下插入到固定器中并且导杆随后沿根据第一修改例的方向S1运动时的情形的放大平面图。
图25为示出在图24所示情形之后,第二存储介质安装在存储介质安装部分中时的情形的放大平面图。
图26为示出第二存储介质在向右偏移的状态下插入到固定器中并且导杆随后沿根据第一修改例的方向S2运动时的情形的放大平面图。
图27为示出在图26所示情形之后,第二存储介质安装在存储介质安装部分中时的情形的放大平面图。
图28为与图29-图36一起示出根据优选实施例的第二修改例的装载机构的放大平面图。
图29为示出就在第一存储介质插入到固定器中之后的情形的放大平面图。
图30为示出第一存储介质与导杆的斜面滑动接触时的情形的放大平面图。
图31为示出在图30所示情形之后,导杆在方向R2上逆着拉簧的偏置力而枢轴运动时的情形的放大平面图。
图32为示出在图31所示情形之后,第一存储介质安装在存储介质安装部分中时的情形的放大平面图。
图33为示出第二存储介质在向左偏移的状态下插入到固定器中并随后在导杆的弹性部分的左侧上向后运动时的情形的放大平面图。
图34为示出在图33所示情形之后,第二存储介质安装在存储介质安装部分中时的情形的放大平面图。
图35为示出第二存储介质在向右偏移的状态下插入到固定器中并且导杆随后沿方向S2枢轴运动时的情形的放大平面图。
图36为示出在图35所示情形之后,第二存储介质安装在存储介质安装部分中时的情形的放大平面图。
图37为根据优选实施例的第三修改例的装载机构的放大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存储介质装载机构和存储介质驱动单元的优选实施例。
首先,描述适于插入到在存储介质驱动单元内形成的槽中以用于数据读/写的板状存储介质(参见图1-5)。
两种尺寸不同的存储介质,即第一板状存储介质100和第二板状存储介质200,用于存储介质驱动单元(参见图1和2)。
例如,第一存储介质100基本成矩形,并且长度W11为50mm,宽度W12为21.5mm,厚度W13为2.8mm(参见图1)。
第一存储介质100具有包含半导体存储器如闪存的壳体101。壳体101包括具有最大面积的第一主表面101a和与第一主表面101a相对的第二主表面(未示出)。
在第一主表面101a的纵向上(在沿长度W11的方向上)的一个端部设置电极部分102。电极部分102形成有多个(如10个)连接凹口104,其中,连接凹口104由在第一主表面101a的横向上(在沿宽度W12的方向上)以等间距布置的多个隔断壁103形成。这些连接凹口104在第一主表面101a的纵向上向着第一主表面101a的一端(后端)开口,而且在第一存储介质100的垂直方向上(在沿厚度W13的方向上)向着一侧(上侧)开口。在连接凹口104中分别设置多个端电极105。
在第一主表面101a上与电极部分102相邻的角上形成另一凹口106,使其向上侧开口。凹口106的外缘被倒圆,形成基本成弧形的圆角部分107。
当第一存储介质100适当地插入到后述存储介质驱动单元的槽中时,凹口106和圆角部分107与在槽内设置的不正确插入防止部分形成一种保险,从而使第一存储介质100正确地插入到槽中。在第一存储介质100以上下颠倒或在纵向上反向插入的方式而不正确地插入到所述槽的情况下,壳体101后端上的另一角与不正确插入防止部分接触,以阻止第一存储介质100插入到槽中,从而防止第一存储介质100的不正确插入,其中,在所述另一角上不形成凹口106和圆角部分107。
在第一主表面101a上的电极部分102附近可滑动地设置不正确记录防止块(写保护块)108。不正确记录防止块108具有以下功能当它滑动到一个极限位置时,允许数据写入到半导体存储器中,然而,当滑动到另一个极限位置时,禁止数据写入到半导体存储器中。
在壳体101的第一主表面101a的右侧靠近不正确记录防止块108的位置上形成脱落防止凹口109。在把第一存储介质100插入到槽中时,脱落防止凹口109通过凹口109与设置在槽内的脱落防止部分啮合,而用于防止第一存储介质100从槽中掉出。
在第一主表面101a的与脱落防止凹口109相对的一侧上形成啮合凹口110。啮合凹口110基本上在第一存储介质100纵向上的中心位置上形成。啮合凹口110适于与设置在槽中的啮合突出部啮合,从而检测第一存储介质100正确地插入到槽中。
在壳体101的暴露出啮合凹口110的侧面101b上形成啮合槽111。啮合槽111在电极部分102的旁边形成,以便向壳体101的后端开口。啮合槽111适合与在后述槽中设置的啮合突出部啮合。
例如,第二存储介质200也基本成矩形,并且长度W21为31mm,宽度W22为20mm,厚度W23为1.6mm。因而,第二存储介质200在尺寸上比第一存储介质100更小(参见图2)。
第二存储介质200具有第一主表面201a,第一主表面201a形成有与第一存储介质100的电极部分102相似的电极部分202。电极部分202具有多个以与第一存储介质100的隔断壁103间距相同的间距布置的隔断壁203。
第二存储介质200进一步具有与第一存储介质100相似的部分或部件,以此方式,端电极205分别放置在连接凹口204中,并且壳体202具有凹口206、圆角部分207、不正确记录防止块208、脱落防止凹口209以及啮合凹口210。然而,第二存储介质200没有与第一存储介质100的啮合槽111对应的啮合槽。
电极部分202在第二存储介质200横向上的宽度与电极部分102在第一存储介质100横向上的宽度相同。也就是说,从第二存储介质200中的最右边端电极205的右端到壳体201的右侧表面201b的距离D21稍微小于从第一存储介质100中的最右边端电极105的右端到壳体101的右侧表面101b的距离D11。进而,从第二存储介质200中的最左边端电极205的左端到壳体201的左侧表面201b的距离D22稍微小于从第一存储介质100中的最左边端电极105的左端到壳体101的左侧表面101b的距离D12(参见图1和2)。
现在描述第一存储介质100中的端电极105的电极结构和第二存储介质200中的端电极205的电极结构(参见图3)。端电极105的电极结构与端电极205的结构相同。
通过把10个平面电极(端子T1-T10)排成一行而配置端电极105和端电极205的每个电极结构。
端子T1和T10是用于检测电压VSS的端子。端子T2是用于串行协议总线状态信号BS的输入端子。端子T3和T9是用于存储介质供应电压V的端子。端子T4是用于串行协议数据信号的输入/输出端子。端子T5和T7是保留端子。端子T6是用于检测第一存储介质100和第二存储介质200的检测端子。端子T8是用于串行时钟SCLK的输入端子。
现在描述在端子T1-T10与第一存储介质100和第二存储介质200的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参见图4)。第一存储介质100的内部结构与第二存储介质200的相同。
控制IC 112和212以及半导体存储器113和213被分别包含在壳体101和201中。
控制IC 112和212具有分别从/向半导体存储器113和213执行数据读/写的功能。控制IC 112和212中的每一个都连接到端子T2、T4和T8。从端子T2输入串行协议总线状态信号BS,并且从端子T8输入串行时钟SCLK。
在写过程中,从端子T4输入的数据根据从端子T2输入的串行协议总线状态信号BS和从端子T8输入的串行时钟SCLK,而被写入到半导体存储器113和213中的每一个上。
在读过程中,根据串行协议总线状态信号BS和串行时钟SCLK,从半导体存储器113和213中的每一个读取数据,并且通过端子T4读取的数据输出给存储介质驱动单元。
检测电压VSS输入到端子T6,通过存储介质驱动单元中的电阻R来检测端子T6上的电压,从而检测是第一存储介质100还是第二存储介质200插入到存储介质驱动单元的槽中。
控制IC 112和212分别具有存储器控制器112a和212a、寄存器112b和212b、页面缓冲器112c和212c、以及串行接口112d和212d(参见图5)。
存储器控制器112a和212a根据设置在寄存器112b和212b中的参数而分别执行在半导体存储器113和213与页面缓冲器112c和212c之间的数据传输。在页面缓冲器112c和212c中缓冲的数据通过串行接口112d和212d而分别传送到存储介质驱动单元。从存储介质驱动单元传送的数据分别通过串行接口112d和212d而被缓冲到页面缓冲器112c和212c中。
现在描述用于执行从/向第一存储介质100和第二存储介质200执行数据读/写的存储介质驱动单元(参见图5-7)。
存储介质驱动单元1能从/向第一存储介质100和第二存储介质200执行各类数据的读/写,这些数据例如为运动图象数据、静止图象数据、声音数据、HiFi数据(音频数据)、计算机数据和控制数据,并且所需的部件包含在壳体2中。
壳体2具有设置显示部分3的前表面2a,其中,显示部分3由液晶显示面板形成(参见图6)。显示部分3用于显示再现的图象和字符、与将要再现的声音和音乐有关的信息、操作引导消息、等等。
前表面2a形成有槽4,槽4用于插入第一存储介质100或第二存储介质200。
前表面2a设置有多个操作键5。对操作键5的操作实现各种操作,如接通和关断电源、记录和再现数据、停止记录操作和再现操作等、在再现时的快进和快退操作、改变音量、数据编辑、菜单选择、以及设置操作模式。
在前表面2a的下端部设置将要连接到各种设备的多个接线端子。例如,接线端子为耳机端子6a、线路输出端子6b、麦克风输入端子6c、线路输入端子6d、数字输入端子6e、和USB(通用串行总线)端子6f。
例如,通过电源线插头7而从商业电源出口向存储介质驱动单元1提供电力。
存储介质驱动单元1包括文件管理器8、传输协议接口9、和串行接口10(参见图5),其中,串行接口10作为用于第一存储介质100和第二存储介质200的接口结构。
文件管理器8用于管理第一存储介质100和第二存储介质200。也就是说,根据文件管理器8的命令而执行对第一存储介质100或第二存储介质200的存取。
传输协议接口9执行对第一存储介质100或第二存储介质200的寄存器112b或212b和页面缓冲器112c或212c的存取。
串行接口10规定对串行时钟(SCLK)、总线状态(BS)、和当把第一存储介质100或第二存储介质200插入到槽4中时的串行数据(SDIO)实现任意数据传输的协议,从而在串行接口10与第一存储介质100或第二存储介质200的串行接口112d或212d之间进行数据交换。
下面描述存储介质驱动单元1中的电路配置(参见图7)。
参考号11表示CPU(中央处理单元),CPU作为存储介质驱动单元1的中央控制部分,并对以下部件执行操作控制。
例如,CPU 11具有预先储存操作程序和各种常数的ROM(只读存储器)11a和作为工作区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11b。CPU11根据对操作键5的操作所输入的命令信号而执行由储存的操作程序所规定的控制操作。
CPU 11使闪存12储存与各种模式的设置操作有关的系统设置信息,所述模式例如为音乐记录模式和显示模式。进而,在向第一存储介质100或第二存储介质200进行读/写时,CPU 11使缓冲存储器13如DRAM临时性地储存数据。
实时时钟14具有对当前日期和时间进行计数的功能。CPU 11通过从实时时钟14输入日期和时间数据而检查当前日期和时间。
USB接口15是用于在存储介质驱动单元1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接口,所述外部设备例如为连接到设置在壳体2上的USB端子6f的个人计算机。CPU 11通过USB接口15而实现存储介质驱动单元1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例如,在存储介质驱动单元1和外部设备之间传送和接收各种数据,如控制数据、计算机数据、图象数据和音频数据。
调压器16和DC/DC转换器17用作电源部分。在接通存储介质驱动单元1的电源时,CPU 11向调压器16提供接通电源命令信号。调压器16根据CPU 11的命令信号而对通过电源线插头7提供的AC电压执行整流/平滑。从调压器16提供的电压由DC/DC转换器17转换成所需的电压值,并且此转换后电压作为存储介质的操作供应电压V而提供给各个部分。
CPU 11通过存储器接口18可以访问第一存储介质100或第二存储介质200,从而允许对各种数据执行记录、再现和编辑等。
CPU 11控制显示驱动器19,由此使设置在壳体2上的显示部分3显示所需的图象。
对于用于设置在壳体2上的多个接线端子的音频信号处理系统,提供SAM(安全应用模块、或编码/扩展处理部分)20、DSP(数字信号处理器)21、模拟数字转换部分22、功率放大器23、麦克风放大器24、光学输入模块25、以及数字输入部分26,其中,所述多个接线端子即为耳机端子6a、线路输出端子6b、麦克风输入端子6c、线路输入端子6d和数字输入端子6e。
SAM 20对CPU 11和DSP 21之间的数据执行编码和解码,并且在SAM 20和CPU 11之间交换编码密钥。例如,编码密钥预先储存在闪存12中。SAM 20通过使用编码密钥而执行编码和解码。例如,在通过USB接口15向外部设备如个人计算机传送数据时或在从外部设备接收数据时,SAM 20根据CPU 11的命令而执行编码和解码。
DSP 21根据CPU 11的命令而执行音频数据的压缩和扩展。
模拟数字转换部分22对音频信号执行A/D转换和D/A转换。
数字输入部分26对通过光学输入模块25输入的数字音频数据执行输入接口处理。
按以下方式在存储介质驱动单元1中执行音频信号的输入和输出操作。
光学信号作为数字音频数据从外部设备如盘播放器通过光缆而输入到数字输入端子6e,并通过光学输入模块25而转换为电信号,并且此电信号由数字输入部分26根据传输格式而进行接收处理。因此由数字输入部分26处理的数字音频数据被DSP 21压缩,随后提供给CPU 11,以储存为用于第一存储介质100或第二存储介质200的记录数据。
在麦克风连接到麦克风输入端子6c的情况下,从麦克风输入的声音信号由麦克风放大器24放大,接着由模拟数字转换部分22转换为数字信号,随后作为数字音频数据而提供给DSP 21。提供给DSP21的数据由DSP 21压缩,并随后提供给CPU 11,以存储为用于第一存储介质100或第二存储介质200的记录数据。
从连接到线路输入端子6d的外部设备输入的声音信号由模拟数字转换部分22转换成数字信号,接着作为数字音频数据而提供给DSP 21。提供给DSP 21的数据由DSP 21压缩,并随后提供给CPU11,以储存为用于第一存储介质100或第二存储介质200的记录数据。
另一方面,在输出从第一存储介质100或第二存储介质200读取的音频数据时,音频数据由DSP 21根据CPU 11的命令而扩展。因此扩展的数字音频数据被模拟数字转换部分22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随后提供给功率放大器23。用于耳机和用于线路输出的模拟音频信号均由功率放大器23放大,得到的放大信号分别提供给耳机端子6a和线路输出端子6b。
现在描述在壳体2内形成的槽4的内部结构(参见图8-11)。
存储介质驱动单元1的槽4的内部结构被形成为用于安装第一存储介质100或第二存储介质200的存储介质安装部分27(参见图8)。存储介质安装部分27设置有啮合突出部27a,啮合突出部27a适于与第一存储介质100的啮合槽111啮合。
在存储介质安装部分27中设置固定器28。固定器28整体形成有纵向延伸的板状基座部分29和从基座部分29的前端沿着其相对的侧缘纵向延伸的一对引导部分30(参见图8和9)。每个引导部分30由垂直壁30a和水平壁30b组成,其中,垂直壁30a从基座部分29向上垂直突出,而水平壁30b从垂直壁30a的上端向内水平突出。也就是说,左、右引导部分30的水平壁30b从垂直壁30a的上端相向突出。
在基座部分29上靠近其后端的位置形成一对限制突出部29a,以便在基座部分29的横向上相互分隔开。
引导部分30的垂直壁30a之间的间距与第一存储介质100的宽度W12基本相等或比它稍微大一些(参见图9),并且,每个水平壁30b和基座部分29之间的间距比第一存储介质100的厚度稍微大一些。
在固定器28的基座部分29的后端部分上枢轴支撑导杆31(参见图8-10)。导杆31整体形成有基座部分32和一对弹性部分33,其中,弹性部分33从基座部分32的左、右端基本向前突出。
在基座部分32横向中间位置上设置枢轴32a,从而,导杆31通过枢轴32a而被枢轴支撑在固定器28的基座部分29上。
每个弹性部分33在其前端形成有横向向内突出部33a。突出部33a形成有斜面33b。左、右弹性部分33的突出部33a相向突出,并且突出部33a的斜面33b倾斜得使它们之间的间距在朝着固定器28后端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弹性部分33在后述方向上相对于基座部分32是可弹性位移的,此方向为使得突出部33a在固定器28的大致成横向的方向上运动的方向,例如,弹性部分33在突出部33a之间间距增加的方向上弹性位移。
导杆31的突出部33a之间的最小距离La基本上与第二存储介质200的宽度W23相等(参见图9)。相应地,当第二存储介质200插入到固定器28中时,第二存储介质200的相对侧面201b与左、右弹性部分33的突出部33a接触或接近。
在导杆31的基座部分32的前侧上设置端子部分34。端子部分34由10个接线端子35组成。接线端子35在基座部分32的横向上以等距排列,并且,接线端子35的间距与第一存储介质100的端电极105的间距和第二存储介质200的端电极205的间距相等。每个接线端子35在横向上的宽度比每个端电极105的宽度和每个端电极205的宽度更小。
每个接线端子35由具有导电性的板状金属部件形成,并且它相对基座部分32是可弹性位移的。每个接线端子35具有从基座部分32突出的引线部分35a和从引线部分35a的前端弯曲的弹性接触部分35b,以便从侧视图观察接线端子35具有V形配置(参见图10)。在每个接线端子35中,弹性接触部分35b相对于引线部分35a是可弹性位移的。
由10个接线端子35构成的端子部分34连接到存储器接口18(参见图7)。
在没有外力作用到导杆31的情形下,导杆31由平衡弹簧36保持在相对于固定器28的中间位置上,即在导杆31的枢轴运动范围内的中间位置上(参见图9)。
导杆31的不适当枢轴运动由在固定器28的基座部分29上形成的限制突出部29a以后述方式加以限制,此方式使得导杆31的基座部分32与任一个限制突出部29a邻接。相应地,在导杆31的枢轴运动范围内,左、右突出部33a的斜面33b的前端P在横向上不落在固定器28的左、右引导部分30的垂直壁30a的内表面Q内部(参见图11)。
如上所述的固定器28、导杆31、和端子部分34构成用于把第一存储介质100或第二存储介质200装入到存储介质安装部分27中的装载机构37。
现在描述装载机构37的操作(参见图12-21)。第一存储介质100或第二存储介质200从其电极部分102或202插入到壳体2的槽4中。
首先描述在把第一存储介质100插入到槽4中的情形下的操作(参见图12-14)。
当第一存储介质100插入到槽4中时,第一存储介质100的相对侧面101b在向存储介质驱动单元1后部运动的过程中,由固定器28的引导部分30的垂直壁30a引导(参见图12)。
在向后运动过程中,第一存储介质100与导杆31的弹性部分33的斜面33b滑动接触(参见图13)。由于第一存储介质100的宽度W12比突出部33a之间的最小距离La更大,因此,弹性部分33在相对的方向上弹性位移,以便在第一存储介质100向后运动的过程中弹性部分33相互远离(参见图14)。
此时,第一存储介质100插入到弹性部分33之间,并且,第一存储介质100的端电极105与各个接线端子35连接(参见图14)。由于接线端子35是可弹性位移的,因此,接线端子35的弹性接触部分35b与各个端电极105弹性接触,从而确保接线端子35和端电极105之间的可靠连接。在端电极105与各个接线端子35连接的情形下,啮合突出部27a与第一存储介质100的啮合槽111啮合(参见图14)。
通过操作设置在壳体2上的弹出按钮(未示出)以操作设置在槽4中的弹出机构(未示出)而从槽4移出第一存储介质100,由此从槽4弹出第一存储介质100。当从槽4移出第一存储介质100时,被移位的弹性部分33弹性回复到它们的初始位置,即第一存储介质100未插入槽4中时的位置。
现在描述在把第二存储介质200插入到槽4中的情形下的操作(参见图15-21)。
当第二存储介质200在相对槽4向左偏移的状态下插入到槽4中时,第二存储介质200与导杆31的左弹性部分33的斜面33b滑动接触(参见图15)。
在第二存储介质200与左弹性部分33的斜面33b滑动接触的同时向后运动的过程中,即,在第二存储介质200插入到存储介质驱动单元1中的过程中,导杆31因第二存储介质200对左弹性部分33的斜面33b的压力而沿方向R1枢轴运动(参见图16)。相应地,接线端子35向左位移。
第二存储介质200在弹性部分33之间进一步插入,并且第二存储介质200的端电极205与各个接线端子35连接,其中,所述接线端子35因导杆31在方向R1上的枢轴运动而向左位移(参见图17)。由于接线端子35是可弹性位移的,因此,接线端子35的弹性接触部分35b与端电极205弹性接触,从而确保接线端子35和端电极205之间的可靠连接。
在比较第一存储介质100插入到固定器28中的状态和第二存储介质200插入到固定器28中的状态时,端电极105和端电极205在固定器28中的垂直位置互不相同,这是因为厚度W13和W23之间存在差异。相应地,端电极205相对于接线端子35的水平面比端电极105的更低。然而,此差异可被接线端子35的弹性位移吸收,由此确保接线端子35与端电极105和205之间的可靠连接。
在第二存储介质200安装在存储介质安装部分27中且第二存储介质200的端电极205连接到各个接线端子35的情形下,导杆31因平衡弹簧36而保持在其中间位置(参见图18)。在端电极205连接到各个接线端子35的状态下,第二存储介质200的左侧表面201b与啮合突出部27a接触。
通过操作所述弹出机构而从槽4移出第二存储介质200,以便与第一存储介质100的情况相似地从槽4弹出第二存储介质200。
相反,当第二存储介质200在相对槽4向右偏移的状态下插入到槽4中时,第二存储介质200与导杆31的右弹性部分33的斜面33b滑动接触(参见图19)。
在第二存储介质200与右弹性部分33的斜面33b滑动接触的同时向后运动的过程中,固定器28因第二存储介质200对右弹性部分33的斜面33b的压力而沿方向R2枢轴运动(参见图20)。相应地,接线端子35向右位移。
第二存储介质200在弹性部分33之间进一步插入,并且端电极105与各个接线端子35连接,其中,所述接线端子35因导杆31在方向R2上的枢轴运动而向右位移(参见图21)。由于接线端子35是可弹性位移的,因此,接线端子35的弹性接触部分35b与端电极205弹性接触,从而确保接线端子35和端电极205之间的可靠连接。
在第二存储介质200安装在存储介质安装部分27中且第二存储介质200的端电极205连接到各个接线端子35的情形下,导杆31因平衡弹簧36而保持在其中间位置。在端电极205连接到各个接线端子35的情形下,第二存储介质200的左侧表面201b与啮合突出部27a接触。
通过操作所述弹出机构而从槽4移出第二存储介质200,以便与第一存储介质100的情况相似地从槽4弹出第二存储介质200。
如上所述,当第二存储介质200插入到存储介质驱动单元1的固定器28中时,端子部分34和第二存储介质200分别由导杆31在使得接线端子35和端电极205相互接触的方向上进行引导。相应地,第一存储介质100和第二存储介质200无需使用任何适配器就可有选择地安装到存储介质安装部分27中。也就是说,槽4可为第一存储介质100和第二存储介质200所共用,由此提高可用性。
不需提供任何用于检测插入到槽4中的第一存储介质100和第二存储介质200之间的尺寸差异的检测装置,也不需为第一存储介质100和第二存储介质200提供任何单独的导向器。相应地,存储介质驱动单元1中的机构得以简化,由此减少存储介质驱动单元1的制造成本。
在存储介质驱动单元1中,端子部分34固定到导杆31上,从而端子部分34可与导杆31一起运动。相应地,不需提供任何用于关联操作端子部分34和导杆31的链接机构。结果,可减少部件数量,并提高操作的可靠性。
由于导杆31具有因第一存储介质100插入到槽4中而弹性位移的弹性部分33,因此,第一存储介质100可在使得端电极105与接线端子35连接的方向上被可靠地引导。
进而,由于只通过在固定器28上枢轴安装导杆31而使槽4为第一存储介质100和第二存储介质200所共用,因此,可使机构简化。
第一存储介质100在被固定器28引导时,安装在存储介质安装部分27中,并且第二存储介质200在被导杆31引导时,安装在存储介质安装部分27中。相应地,第一存储介质100和第二存储介质200适当和可靠地且有选择性地安装在存储介质安装部分27中。
另外,甚至当第二存储介质200在向左或向右偏移的状态下插入到槽4中时,第二存储介质200总是由左、右弹性部分33中的任一个引导。相应地,端电极205 靠地连接到接线端子35。
虽然设置平衡弹簧36来使导杆31保持在中间位置,但在本发明中,平衡弹簧36不是根本的,因为在导杆31的枢轴运动范围内,左、右斜面33b的前端P在横向上都不落在固定器28的左、右垂直壁30a的内表面Q内部(参见图11),并且,第一存储介质100和第二存储介质200总是插入到导杆31的弹性部分33之间。
现在描述固定器28A和导杆31A,它们作为固定器28和导杆31的第一修改例(参见图22-27)。与固定器28和导杆31相比,第一修改例的不同之处只是导杆31A可横向运动地支撑在固定器28A上。相应地,以下只详细描述此不同配置,在这省略其它配置的描述,并且,与上述装载机构37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分配相同的参考号。
在固定器28A靠近其后端的位置上设置在横向上相互间隔开的一对支撑销28a(参见图22)。固定器28A不设置与在上述固定器28上形成的限制突出部29a对应的限制突出部。
导杆31A整体形成有基座部分32A和一对弹性突出部33,其中,弹性突出部33从基座部分32A的左、右端基本向前地突出。基座部分32A形成有一对横向拉长的孔32b,所述孔32b在横向上相互间隔开。固定器28A的支撑销28a插入到导杆31A的拉长孔32b中,从而使导杆31A可横向运动地支撑在固定器28A上,即,沿双向箭头S1-S2所示的横向方向运动地支撑在固定器28A上(参见图22)。在基座部分32A的前表面上设置包括十个接线端子35的端子部分34。
固定器28A、导杆31A和端子部分34构成用于把第一存储介质100或第二存储介质200插入到槽4中的装载机构38。
现在描述装载机构38的操作(参见图23-27)。
当第一存储介质100插入到壳体2的槽4中时,第一存储介质100插入到弹性部分33之间,弹性部分33与装载机构37情形相似地弹性位移,并且,端电极105最终连接到各个接线端子35(参见图23)。
当第二存储介质200在相对槽4向左偏移的状态下插入到壳体2的槽4中时,第二存储介质200与导杆31的左弹性部分33的斜面33b滑动接触,并进一步向后运动。此时,固定器28A因第二存储介质200对左弹性部分33的斜面33b的压力而沿方向S1运动(参见图24)。相应地,接线端子35向左,即沿方向S1位移。
第二存储介质200在弹性部分33之间进一步插入,并且端电极205最终与接线端子35连接,其中,所述接线端子35因固定器28A在方向S1上的横向运动而向左位移(参见图25)。
相反,当第二存储介质200在相对槽4向右偏移的状态下插入到壳体2的槽4中时,第二存储介质200与导杆31的右弹性部分33的斜面33b滑动接触,并进一步向后运动。此时,固定器28A因第二存储介质200对右弹性部分33的斜面33b的压力而沿方向S2向右运动(参见图26)。相应地,接线端子35向右,即沿方向S2位移。
第二存储介质200在弹性部分33之间进一步插入,并且端电极205最终与接线端子35连接,其中,所述接线端子35因固定器28A在方向S2上的横向运动而向右位移(参见图27)。
根据装载机构38,当第一存储介质100或第二存储介质200插入到槽4中时,导杆31A在第一存储介质100的端电极105或第二存储介质200的端电极205的排列方向上是可运动的。相应地,导杆31A的接线端子35可靠地连接到端电极105或205。
进而,即使当第二存储介质200以向左或向右偏移的状态而插入到槽4中时,第二存储介质200也总是由左、右弹性部分33中的任一个引导,由此确保接线端子35和端电极205之间的可靠连接。
尽管未示出,但在装载机构38中设置用于使导杆31A保持在中间位置的平衡弹簧。
现在描述作为导杆31第二修改例的导杆31B(参见图28-36)。导杆31B与导杆31的不同之处只是导杆31B只具有一个枢轴支撑在固定器28上的弹性部分33,所以,以下只详细描述此不同配置,在这省略其它配置的描述,并且,与上述装载机构37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分配相同的参考号。
导杆31B整体形成有基座部分32和弹性部分33,其中,弹性部分33从基座部分32的左、右端中的任一端,如图中所示的右端(参见图28),基本向前地突出。
基座部分32通过枢轴32a而枢轴支撑在固定器28的基座部分29上。
导杆31B因拉簧39而在方向R1上偏置,其中,拉簧39连接在基座部分32和弹簧支撑部分(未示出)之间,弹簧支撑部分设置在存储介质安装部分27中(参见图28)。相应地,在没有外力作用到导杆31B的情形下,导杆31B的基座部分29与在固定器28的基座部分29上形成的左限制突出部29b邻接,从而,导杆31B在方向R1上的枢轴运动受到左限制突出部29b的限制。在导杆31B在方向R1上的枢轴运动受到限制时,弹性部分33的斜面33b的前端落在固定器28的引导部分30的垂直壁30a的内表面右侧上或就在它之后的位置上(参见图28)。
固定器28、导杆31B和端子部分34构成用于把第一存储介质100或第二存储介质200装入到存储介质安装部分27中的装载机构40。
现在描述装载机构40的操作(参见图29-36)。
当第一存储介质100插入到槽4中时,第一存储介质100在向后运动到存储介质驱动单元1中的过程中,其相对侧面101b由固定器28的引导部分30的垂直壁30a引导(参见图29)。
在向后运动过程中,第一存储介质100与导杆31B的弹性部分33的斜面33b滑动接触(参见图30)。此时,导杆31B因第一存储介质100对斜面33b的压力逆着拉簧39的偏置力而沿方向R2枢轴运动(参见图31)。相应地,接线端子35向右位移。
在导杆31B沿方向R2的枢轴运动结束时,端子部分34横向上的中心线Pm从第一存储介质100的电极部分102横向上的中心线P1稍微向右偏移(参见图31)。
当第一存储介质100进一步向后运动时,端电极105与向右位移的各个接线端子35连接(参见图32)。此时,端子部分34横向上的中心线Pm从第一存储介质100的电极部分102的中心线P1稍微向右偏移。然而,由于每个接线端子35在横向上的宽度小于每个端电极105在横向上的宽度,因此,中心线Pm与中心线P1之间的偏差可由每个接线端子35和每个端电极105之间的宽度差异来吸收。相应地,端电极105可适当地连接到各个接线端子35。
在端电极105与各个接线端子35连接的状态下,啮合突出部27a与第一存储介质100的啮合槽111啮合(参见图32)。
当第二存储介质200以相对槽4向左偏移的状态而插入到槽4中时,第二存储介质200首先在弹性部分33的斜面33b的左侧上向后运动,进入到存储介质驱动单元1中(参见图33)。
当第二存储介质200进一步向后运动时,第二存储介质200与啮合突出部27a滑动接触,因为第二存储介质200没形成适合与啮合突出部27a啮合的啮合槽111,从而,第二存储介质200稍微向右偏移,并且端电极205与各个接线端子35连接(参见图34)。此时,端子部分34横向上的中心线Pm从第二存储介质200的电极部分202横向上的中心线P2稍微向左偏移。然而,由于每个接线端子35在横向上的宽度小于每个端电极205在横向上的宽度,中心线Pm与中心线P2之间的偏差可由每个接线端子35和每个端电极205之间的宽度差异来吸收。相应地,端电极205可适当地连接到各个接线端子35。
相反,当第二存储介质200以相对槽4向右偏移的状态而插入到槽4中时,第二存储介质200与导杆31B的弹性部分33的斜面33b滑动接触。
第二存储介质200在与斜面33b滑动接触的同时向后运动到存储介质驱动单元1中。此时,导杆31B因第二存储介质200对斜面33b的压力而沿方向R2枢轴运动(参见图35)。相应地,接线端子35向右位移。
当第二存储介质200进一步向后运动时,端电极205与向右位移的各个接线端子35连接(参见图36)。此时,端子部分34横向上的中心线Pm从第二存储介质200的电极部分202横向上的中心线P2稍微向左偏移。然而,由于每个接线端子35在横向上的宽度小于每个端电极205在横向上的宽度,中心线Pm与中心线P2之间的偏差可由每个接线端子35和每个端电极205之间的宽度差异来吸收。相应地,端电极205可适当地连接到各个接线端子35。
根据装载机构40,导杆31B由基座部分32和单个弹性部分33组成,从而,该机构得到进一步简化。
虽然导杆31B的弹性部分33相对基座部分32可弹性位移,但弹性部分33也可由不能相对基座部分32位移的非弹性部分取代。
虽然已经描述枢轴支撑到固定器28上的导杆31B作为导杆31的第二修改例,但是,导杆31B也可由象前述导杆31A那样可横向运动地支撑在固定器28上的导杆31C取代,作为第三修改例(参见图37)。
导杆31C整体形成有基座部分32C和弹性部分33,其中,弹性部分33从基座部分32C的左、右端中的任一端,如图中所示右端,基本向前地突出。基座部分32C形成有一对在横上相互间隔开的拉长孔32c。固定器28A的一对支撑销28a插入到导杆31C的拉长孔32c中,从而导杆31C被横向可运动地支撑在固定器28上。在导杆31C的基座部分32C的前表面上设置端子部分34。
导杆31C因连接在基座部分32C和弹簧支撑部分(未示出)的拉簧41 在方向S1上偏置,其中,弹簧支撑部分设置在存储介质安装部分27中。相应地,在没有外力作用到导杆31C上的情形下,基座部分32C保持在其左侧位置。
固定器28A、导杆31C和端子部分34构成用于把第一存储介质100或第二存储介质200装入到存储介质安装部分27中的装载机构42。
装载机构42的操作方式与装载机构40的相似,导杆31B在相反方向R1-R2上的枢轴运动由导杆31C在相反方向S1-S2上的横向运动取代,因此,在此省略所述操作的详细描述。
根据装载机构42,导杆31C由基座部分32C和单个弹性部分33组成,从而可进一步简化所述机构。进而,固定到导杆31C上的端子部分34在端电极105或205的排列方向上是可运动的,从而,端电极105或205可靠地连接到各个接线端子35。
应该指出,在以上优选实施例和每个修改例中描述的每个部件的形状和结构仅仅是示例性的,它们的描述不应推断成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
工业应用性本发明的装载机构可以有选择性地装入多个尺寸不同的存储介质,而不需使用任何适配器,并通过共同使用用于插入这些存储介质的槽而提高可用性。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装载机构不需要任何用于检测有选择性地插入到槽中的存储介质之间的尺寸差异的检测装置,也不需要任何用于存储介质的各个导向器。相应地,所述机构可得到简化,由此减少装载机构的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存储介质驱动单元可以有选择性地装入多个尺寸不同的存储介质,而不需使用任何适配器,并通过共同使用用于插入这些存储介质的槽而提高可用性。
本发明的存储介质驱动单元不需要任何用于检测有选择性地插入到槽中的存储介质的之间尺寸差异的检测装置,也不需要任何用于存储介质的各个导向器。相应地,所述机构可得到简化,由此减少存储介质驱动单元的制造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板状存储介质的装载器件,所述存储介质包含半导体存储器并至少有多个端子,所述装载器件包括具有多个接线端子的端子部分,所述接线端子适合连接到所述存储介质的所述端子,所述端子部分在一个方向上是可运动的,使得在装入所述存储介质时,所述储存介质的所述端子与所述端子部分的所述接线端子连接;以及用于在所述方向上引导所述存储介质和所述端子部分的引导部分,使得在装入所述存储介质时,所述储存介质的所述端子与所述端子部分的所述接线端子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器件,包括具有所述端子部分和所述引导部分的引导部件;以及,用于可运动地支撑所述引导部件的固定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载器件,其中,所述引导部件具有基座部分,所述端子部分从所述基座部分突出,并且,所述引导部分包括至少一个弹性位移部分,所述弹性位移部分从所述基座部分突出并适合与所述存储介质的相对侧面中的至少一个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载器件,其中,所述端子部分的每一个所述接线端子都由具有导电性的弹性位移部件形成,并且,每个接线端子的宽度比所述存储介质的每一个所述端子的宽度更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载器件,其中,所述引导部件被枢轴支撑在所述固定器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载器件,其中,所述固定器具有用于限制所述引导部件的枢轴运动的限制部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载器件,进一步包括用于使所述引导部件在枢轴方向上偏置的拉簧,以使所述弹性位移部分与所述存储介质的一个相对侧面接触;所述引导部件在所述枢轴方向上的枢轴运动受到所述限制部分的限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载器件,其中,所述固定器进一步具有用于与所述存储介质的另一侧面啮合的啮合部分。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载器件,其中,所述引导部件具有基座部分,所述端子部分从所述基座部分突出,并且,所述引导部分包括一对弹性位移部分,所述弹性位移部分从所述基座部分突出并适合与所述存储介质的相对侧面接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载器件,其中,从第一存储器介质和第二存储器介质中选择所述存储介质,第一存储器介质包含半导体存储器并具有多个端子,第二存储器介质包含半导体存储器并具有多个端子,所述第二存储器介质的尺寸比所述第一存储器介质的更小;以及所述弹性位移部分之间的间距比所述第一存储器介质的宽度更小并基本与所述第二存储器介质的宽度相等。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载器件,其中,所述端子部分的每一个所述接线端子都由具有导电性的弹性位移部件形成,并且,每个接线端子的宽度比所述存储介质的每一个所述端子的宽度更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载器件,其中,所述引导部件被枢轴支撑在所述固定器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载器件,其中,所述固定器具有用于限制所述引导部件的枢轴运动的限制部分。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载器件,进一步包括用于使所述引导部件保持在其中间位置的弹簧。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载器件,其中,所述引导部件被支撑在所述固定器上,使其可在与所述存储介质的装入方向基本正交的方向上运动。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载器件,其中,所述弹性位移部分整体形成有所述基座部分,使其从所述基座部分的相对端突出,并且,所述端子部分位于所述弹性位移部分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载器件,其中,所述固定器进一步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存储介质的一个相对侧面啮合的啮合部分。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器件,其中,所述固定器进一步具有在装入所述存储介质时用于引导所述存储介质的引导部分。
19.一种用于板状存储介质的读和/或写器件,所述存储介质包含半导体存储器并至少有多个端子,所述读和/或写器件包括具有多个接线端子的端子部分,所述接线端子适合连接到所述存储介质的所述端子,所述端子部分在一个方向上是可运动的,使得在装入所述存储介质时,所述储存介质的所述端子与所述存储介质的所述接线端子连接;用于在所述方向上引导所述存储介质和所述端子部分的引导部分,使得在装入所述存储介质时,所述储存介质的所述端子与所述端子部分的所述接线端子连接;以及通过连接到所述储存介质的所述端子部分而从/向所述存储介质的所述半导体存储器读或写数据的处理部分。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读和/或写器件,包括具有所述端子部分和所述引导部分的引导部件;以及,用于可运动地支撑所述引导部件的固定器。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读和/或写器件,其中,所述引导部件具有基座部分,所述端子部分从所述基座部分突出,并且,所述引导部分包括至少一个弹性位移部分,所述弹性位移部分从所述基座部分突出并适合与所述存储介质的相对侧面中的至少一个接触。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读和/或写器件,其中,所述端子部分的每一个所述接线端子都由具有导电性的弹性位移部件形成,并且,每个接线端子的宽度比所述存储介质的每一个所述端子的宽度更小。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读和/或写器件,其中,所述引导部件被枢轴支撑在所述固定器上。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读和/或写器件,其中,所述固定器具有用于限制所述引导部件的枢轴运动的限制部分。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读和/或写器件,进一步包括用于使所述引导部件在枢轴方向上偏置的拉簧,使得所述弹性位移部分与所述存储介质的一个相对侧面接触;所述引导部件在所述枢轴方向上的枢轴运动受到所述限制部分的限制。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读和/或写器件,其中,所述固定器进一步具有用于与所述存储介质的另一侧面啮合的啮合部分。
27.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读和/或写器件,其中,所述引导部件具有基座部分,所述端子部分从所述基座部分突出,并且,所述引导部分包括一对弹性位移部分,所述弹性位移部分从所述基座部分突出并适合与所述存储介质的相对侧面接触。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读和/或写器件,其中,从第一存储器介质和第二存储器介质中选择所述存储介质,第一存储器介质包含半导体存储器并具有多个端子,第二存储器介质包含半导体存储器并具有多个端子,所述第二存储器介质的尺寸比所述第一存储器介质的更小;以及所述弹性位移部分之间的间距比所述第一存储器介质的宽度更小并与所述第二存储器介质的宽度基本相等。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读和/或写器件,其中,所述端子部分的每一个所述接线端子都由具有导电性的弹性位移部件形成,并且,每个接线端子的宽度比所述存储介质的每一个所述端子的宽度更小。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读和/或写器件,其中,所述引导部件被枢轴支撑在所述固定器上。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读和/或写器件,其中,所述固定器具有用于限制所述引导部件的枢轴运动的限制部分。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读和/或写器件,其中,所述装载器件进一步包括用于使所述引导部件保持在其中间位置的弹簧。
33.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读和/或写器件,其中,所述引导部件被支撑在所述固定器上,使其可在与所述存储介质的装入方向基本正交的方向上运动。
34.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读和/或写器件,其中,所述弹性位移部分整体形成有所述基座部分,使其从所述基座部分的相对端突出,并且,所述端子部分位于所述弹性位移部分之间。
35.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读和/或写器件,其中,所述固定器进一步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存储介质的一个相对侧面啮合的啮合部分。
36.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读和/或写器件,其中,所述处理部分确定在所述存储介质的所述端子与所述端子部分的所述接线端子连接的情形下装入的所述存储介质是所述第一存储介质还是所述第二存储介质。
37.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读和/或写器件,其中,所述固定器进一步具有在装入所述存储介质时用于引导所述存储介质的引导部分。
38.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读和/或写器件,其中,所述装载器件进一步包括用于弹出所述存储介质的弹出机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存储介质装载机构和存储介质驱动单元,其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板状存储介质的装载器件,其中所述存储介质包含半导体存储器并至少有多个端子,所述装载器件包括具有多个接线端子的端子部分,接线端子适合连接到存储介质的端子,端子部分在一个方向上是可运动的,使得在装入存储介质时,储存介质的端子与端子部分的接线端子连接;以及,用于在方向上引导存储介质和端子部分的引导部分,使得在装入存储介质时,储存介质的端子与端子部分的接线端子连接。
文档编号H01R13/631GK1494699SQ02805710
公开日2004年5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28日
发明者栗田和仁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