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装置的记录数据消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92934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硬盘装置的记录数据消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消去被硬盘装置记录的数据的硬盘装置的记录数据消去装置。
背景技术
在废弃硬盘装置或者进行再利用时,从保护秘密的观点出发,一般是消去记录在作为硬盘装置内的记录媒体的硬盘中的数据。
这种硬盘装置记录数据的消去作业,目前是通过对硬盘上的数据,重复写入特定的数据、例如“00”来进行的。但是,通过数据的改写进行的消去处理,存在所需作业负担大和时间多的问题。举例来讲,要消去20G字节记忆容量的硬盘数据,需花费12小时以上。
另一方面,与硬盘相同,作为用于消去记录媒体的软盘或磁带等上数据的消去装置,已知将沿圆环状芯的外周面、缠绕导电性线材的螺旋管形的线圈配置于消去装置本体的盒内,同时,将交流电源连接到该线圈上。在该消去装置中,将软盘或磁带等配置于装置本体的外面部,从交流电源给上述线圈通交流电流,交替产生磁场,通过该磁场消去记录于软盘或磁带上的数据。
但是,即使要采用该消去装置进行硬盘装置的数据消去作业,由于硬盘装置中,内部的硬盘用铁或铝等金属制盒收纳,将硬盘装置设置于消去装置的外面部,仅通过产生消去装置的磁场,磁力不会达到硬盘装置内部的硬盘,不能消去记录于硬盘上的数据。另外,在产生较大磁场时,会存在线圈重量增大,进而消去装置整体重量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简单且可靠地消去记录于硬盘上数据的硬盘装置的记录数据消去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于一种硬盘装置的记录数据消去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插入配置硬盘装置的凹部;产生磁场用的线圈,在上述凹部插入配置硬盘装置的状态下,缠绕上述凹部并设置成环状,以形成缠绕上述硬盘装置外侧的状态;和用于使上述线圈产生磁场的直流电源电路。
在该数据消去装置中,由于缠绕插入配置硬盘装置的凹部,将产生磁场用的线圈设置为环状,所以能够将在线圈内部产生的较大磁场用于数据的消去,硬盘装置露出内部硬盘的情况不用说,就是在用金属制盒原样包裹住的状态下,也能够消去硬盘中的数据。
而且,因为能够有效地利用线圈内部产生的磁场,所以与现有的、将硬盘装置配置在线圈的外方相比,线圈变得简洁,能够达到线圈的轻量化乃至数据消去装置整体的轻量化。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于一种硬盘装置的记录数据消去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插入配置硬盘装置的凹部;产生磁场用的线圈,在上述凹部插入配置硬盘装置的状态下,缠绕上述凹部并设置成环状,以形成缠绕上述硬盘装置外侧的状态;用于使上述线圈产生磁场的直流电源电路;和在插入配置于上述凹部的硬盘装置受到磁力的位置设置的永久磁铁。上述数据消去时的凹部的磁通密度为6000高斯~15000高斯,上述直流电源电路具有充放电用的电容器和使充电至电容器的电荷放电给上述线圈的开关元件,上述电容器的放电引起的线圈产生磁场的时间为10ms以内。
在该硬盘装置中,除了第一方面的发明的优点以外,由于在插入配置于上述数据消去装置上述凹部的硬盘装置受到磁力的位置,设置永久磁铁,所以能够进一步实现轻量化。另外,由于凹部产生的磁场,磁通密度设定为6000高斯~15000高斯,所以能够可靠地进行数据消去。另外,上述直流电源回路,由于具有充放电用的电容器和使充电到电容器的电荷放电至上述线圈的开关元件,所以能够通过用开关元件使电容器的电荷放电至线圈,使线圈产生磁场。另外,由于通过将电容器放电引起的线圈磁场产生时间设定在10ms以内,所以能够以短时间高效率地消去数据。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通过下面的说明会更为明了。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数据消去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表示分离内置于数据消去装置的线圈放置用盒部的构成部件的立体图。
图3为图1中III-III线截面图。
图4为内置于图1的数据消去装置的直流电源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图4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硬盘装置的数据消去装置。
这些图中,1为数据消去装置,具有在一端侧面开口、水平方向延伸的截面为长圆形状的硬盘装置插入用凹部2。
在上述数据消去装置1的内部,内置图2所示的箱形的线圈放置用盒部3。该线圈放置用盒部3由树脂制的第一盒半体31和同样的树脂制的第二盒半体32构成。上述第一盒半体31具有包含长圆形状开口部311的长方形状的凸缘部312;从该凸缘部312上的上述开口部311的边缘,向凸缘部312的后方延伸出去的筒状的线圈保持部313。然后,由上述开口部311及上述线圈保持部312的构成的内部空间形成了上述硬盘装置插入用的凹部2。
在上述线圈保持部313上,以沿其外周形状的形态,跨线圈保持部313的长度方向,多圈缠绕导电线材。由此形成线圈4。
另一方面,线圈放置用盒部3的第二盒半体32,一端由开口的方筒体构成,一端开口部321与上述第一盒半体31的凸缘部312的形状几乎一致。另外,在该第二盒半体321的上部内面,固定了多个永久磁铁5,其上部镶嵌在第二盒半体32的上壁部内。
设置于上述第一盒半体31的线圈保持部313上的线圈4,通过通电,在线圈4的内部空间(线圈保持部313的内部空间)产生磁场,而且,如后所述,通过该磁场消去硬盘的记录数据。
另外,安装在上述第二盒半体32上的上述永久磁铁5,通过将该永久磁铁5产生的磁场附加给由上述线圈4产生的磁场,更大的数据消去用磁场附加给硬盘装置。换言之,永久磁铁5是对通过线圈4的磁场而消去数据进行辅助。
然后,将上述第一盒半体31的线圈保持部313从第二盒半体32的一端开口部321装入第二盒半体32,并且将第一盒半体31的凸缘部312镶嵌在开口部321,以这样的状态,将第一盒半体31与第二盒半体32组装在一起,构成线圈放置用盒部3。
如图3所示,除了上述第一盒半体31的凸缘部开口部311,上述线圈放置用盒部3的外周面,以由铝等非磁性材料构成的磁力遮蔽板6包裹,尽可能地抑制住线圈4及永久磁铁5产生的磁场向装置外部泄露。而且,上述磁力遮蔽板6的外周面被树脂制的外包装材料7包裹。
上述线圈4是由内置于数据消去装置的如图4所示的直流电源电路8供应电力的。图1所示9为用于将上述直流电源电路8连接到商用交流电源的插头,10为从数据消去装置1引出的导线。
图4所示上述直流电源电路8具有如下部分将通过上述插头9输入的商用交流电,变换为规定电压的直流电的直流变换部81;由来自直流变换部81提供的电力充电,同时,与上述线圈4并联的电容器82;插入在从直流变换部81到电容器82的输入线路之间的电抗线圈83;插入在电容器82和线圈4之间的开关元件84。通过关闭上述开关元件84,充入到电容器82的电荷向线圈4放电,通过该放电,线圈4成为产生磁场的装置。
下面,说明图1~图4所示硬盘装置的数据消去装置1的使用方法。
在原样打开直流电源电路8的开关元件84、将数据消去装置1的插头9连接到商用电源之后,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不使内部的硬盘露出而用金属制盒原样包裹的状态下,以厚度方向作为高度方向,将应消去数据的硬盘装置20插入数据消去装置1的凹部2。直流电源电路8的电容器82接收从直流变换部81提供的电力而被充电。
在该状态下,如果关闭开关元件84,那么电容器82的充电电荷就会向线圈4放电,通过该放电,在配置有线圈4的内部空间、即硬盘装置20的凹部2产生磁场。另一方面,设置在线圈4上方的永久磁铁5产生的磁场也作用到凹部2,所以,对于硬盘装置20,线圈4产生的磁场和永久磁铁5产生的磁场两者共同发生作用。
通过这些磁场产生的磁力,贯通硬盘装置20的铝制或者铁制的金属制盒作用于内部硬盘,记录于该硬盘的、包括簇(cylinder)信息等的数据就会被消去。经过规定时间后,关闭开关元件84,使线圈4停止产生磁场,准备下一次的数据消去作业。
但是,在硬盘装置20中,要消去包括簇信息的写入数据,需要作用的磁力要大于写入时的磁力。从该观点出发,作用于凹部2的线圈4及永久磁铁5产生的磁场越大越好。
可是,硬盘装置20中,除了写入数据的圆盘状的上述硬盘外,还内装了用于控制硬盘装置的控制部,如果将数据消去用的磁场过分增大,那么不仅是数据的消去,还会破坏控制部,再利用硬盘装置20就很困难。
因此,作用于硬盘装置20的磁场的大小,最好是磁通密度设定在6000高斯~15000高斯的范围内。如果磁通密度未满6000高斯,数据消去就会不充分。另一方面,如果超过15000高斯,则不仅是数据,控制部也会被破坏。特别优选8000~13000高斯。
另外,线圈4产生的磁场的强度,可以通过线圈的圈数或者流入线圈的电流值的变更进行调整。
上述硬盘装置20因为被插入配置在产生较大磁场的线圈4的内部,所以能够以较小的线圈重量获得较大的数据消去效果。这意味着可以减轻数据消去装置1的整体重量。不过,与不设置永久磁铁5相比,仅仅以线圈4来实现上述6000高斯~15000高斯的磁通密度,不如本实施方式,通过并用线圈4和永久磁铁5,能够达到更为轻量的重量。具体地说,如果仅采用永久磁铁5实现上述6000高斯~15000高斯的磁通密度,那么整体重量会超过40kg,与此相对,如果仅采用线圈4的情况下,则为4kg左右,可实现轻量化,成为可以携带的数据消去装置1。
另外,通过并用线圈4和永久磁铁5,重量能够减到上述一半的2kg左右。在该情况下,当然也能够成为可以携带的数据消去装置1。
另外,利用上述线圈4产生磁场的时间,换言之,关闭开关元件84的时间,虽然没有特别地限定,但最好设定在10ms以内。即便超过10ms,数据消去效果也是相同的,反倒会导致能源效率的降低和时间的浪费。
根据上述方法被消去数据的硬盘装置20,从数据消去装置1的凹部2取出,根据需要被废弃或者被再利用。
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缠绕插入配置硬盘装置的凹部,将产生磁场用的线圈设置成环状,所以能够将在线圈内部产生的较大磁场用于数据的消去,硬盘装置露出内部硬盘的情况不用说,就是在用金属制盒原样包裹住的状态下,也能够消去硬盘中的数据。
而且,因为能够有效地利用线圈内部产生的磁场,所以与现有的、将硬盘装置配置在线圈的外方相比,线圈变得简洁,能够达到线圈的轻量化乃至数据消去装置整体的轻量化。
另外,在插入配置于上述凹部的硬盘装置受到磁力的位置,设置永久磁铁,就能够进一步实现轻量化。
另外,凹部产生的磁场,磁通密度设定为6000高斯~15000高斯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进行数据消去。
另外,上述直流电源回路,如果具有充放电用的电容器和使充电到电容器的电荷放电至上述线圈的开关元件,通过用开关元件使电容器的电荷放电至线圈,就能够使线圈产生磁场。
另外,在该情况下,通过将电容器放电引起的线圈磁场产生时间设定在10ms以内,能够以短时间高效率地消去数据。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概念范围内可以进行种种变形。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本发明可以作为消去记录于硬盘装置中数据的装置得到利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硬盘装置的记录数据消去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插入配置硬盘装置的凹部;产生磁场用的线圈,在所述凹部插入配置硬盘装置的状态下,缠绕所述凹部并设置成环状,以形成缠绕所述硬盘装置外侧的状态;和用于使所述线圈产生磁场的直流电源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装置的记录数据消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插入配置于所述凹部的硬盘装置受到磁力的位置上,设置永久磁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装置的记录数据消去装置,其特征在于,硬盘装置,以用金属制盒原样包裹住的状态,插入配置在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盘装置的记录数据消去装置,其特征在于,硬盘装置,以用金属制盒原样包裹住的状态,插入配置在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装置的记录数据消去装置,其特征在于,数据消去时的凹部的磁通密度为6000高斯~15000高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盘装置的记录数据消去装置,其特征在于,数据消去时的凹部的磁通密度为6000高斯~15000高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装置的记录数据消去装置,其特征在于,数据消去时的凹部的磁通密度为8000高斯~13000高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盘装置的记录数据消去装置,其特征在于,数据消去时的凹部的磁通密度为8000高斯~13000高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装置的记录数据消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源电路具有充放电用的电容器和使充电至电容器的电荷放电给所述线圈的开关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盘装置的记录数据消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源电路具有充放电用的电容器和使充电至电容器的电荷放电给所述线圈的开关元件。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硬盘装置的记录数据消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源电路具有充放电用的电容器和使充电至电容器的电荷放电给所述线圈的开关元件。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硬盘装置的记录数据消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源电路具有充放电用的电容器和使充电至电容器的电荷放电给所述线圈的开关元件。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硬盘装置的记录数据消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的放电引起的线圈产生磁场的时间为10ms以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硬盘装置的记录数据消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的放电引起的线圈产生磁场的时间为10ms以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硬盘装置的记录数据消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的放电引起的线圈产生磁场的时间为10ms以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硬盘装置的记录数据消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的放电引起的线圈产生磁场的时间为10ms以内。
17.一种硬盘装置的记录数据消去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插入配置硬盘装置的凹部;产生磁场用的线圈,在所述凹部插入配置硬盘装置的状态下,缠绕所述凹部并设置成环状,以形成缠绕所述硬盘装置外侧的状态;用于使所述线圈产生磁场的直流电源电路;和在插入配置于所述凹部的硬盘装置受到磁力的位置,设置的永久磁铁,所述数据消去时的凹部的磁通密度为6000高斯~15000高斯,所述直流电源电路具有充放电用的电容器和使充电至电容器的电荷放电给所述线圈的开关元件,所述电容器的放电引起的线圈产生磁场的时间为10ms以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硬盘装置的记录数据消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插入配置于所述凹部的硬盘装置受到磁力的位置,设置永久磁铁。
全文摘要
记录数据消去装置1具有插入配置硬盘装置20的凹部2;产生磁场用的线圈4,在该凹部2插入配置硬盘装置20的状态下,缠绕上述凹部2并设置成环状,以形成缠绕硬盘装置20外侧的状态;和用于使上述线圈4产生磁场的直流电源电路8。
文档编号H01F13/00GK1623187SQ0282854
公开日2005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14日
发明者伊藤智章 申请人:东洋测器电脑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