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5756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旋转连接器。在实现装配时间及成本的减少的同时,确保扁平线缆稳定的卷绕状态,并确保电可靠性。构成在内筒部件(330)配置有线缆折返部分(FCa)的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557),所述线缆折返部分(FCa)弯折成能够在扁平线缆(FC)的长度方向上的、卷绕于收纳空间(S)的线缆卷绕部分(FCs)与从连接器主体伸出的线缆伸出部分(FCc)之间转换布线方向,在转子侧连接器(340)的内部的与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557)连通的连通部(556Aa)形成有限制构件(370),所述限制构件(370)将线缆折返部分(FCa)限制在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557)。
【专利说明】旋转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旋转连接器,其由定子和相对于该定子与转向轴同心状地旋转的转子构成,在所述旋转连接器的内部具备卷绕收纳扁平线缆的收纳空间,所述扁平线缆将所述定子侧和所述转子侧电连接起来。

【背景技术】
[0002]在上述的旋转连接器中,在所述转子上具备转子侧连接器,所述转子侧连接器允许连接在外部线缆的末端具有的对方侧端子,该外部线缆与方向盘侧的喇叭或气囊系统等电器设备连接。
[0003]此外,上述的旋转连接器具备的扁平线缆以卷绕的状态被收纳在由构成转子的内筒及顶板、和构成定子的外筒及底板构成的内部收纳空间中,卷绕于该收纳空间中的线缆卷绕部分的内端形成以方向转换成90度的方式折返的线缆折返部分,线缆折返部分配置在形成于内筒部的缝隙状的折返部分配置空间中。
[0004]扁平线缆的长度方向上的比线缆折返部分靠末端侧、即利用线缆折返部分进行方向转换的一端侧,以使在该一端侧露出的导体与连接器主体具备的端子片连接的状态连同连接器主体一起被插入于转子侧的连接器。
[0005]提出有具备与上述的旋转连接器同样结构的各种旋转连接器。例如,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旋转连接器”也是其一。
[0006]专利文献I所述的“旋转连接器”具备第一外壳(转子),所述第一外壳由顶板2和从该顶板2垂下的内筒部3构成,在内筒部3上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缝隙3c。
[0007]并且,对于扁平线缆,将长度方向的内端部的被分割成两部分的折返部分配置在缝隙3c上,并且将比折返部分靠末端侧的露出导体连接于从顶板向上方突出设置的连接体11 (参照专利文献I中的图1)。
[0008]但是,在旋转连接器的装配作业中,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例如,由于折返部分相对于缝隙3c在轴的轴向上发生错位等、扁平线缆意外地活动,从而无法将扁平线缆装配到规定的位置。
[0009]特别是,线缆折返部分上的仅将扁平线缆折返的部分的厚度变厚,因此,在从缝隙状的折返部分配置空间错位的情况下,有可能在该错位的状态下发生钩挂,当在这样的状态下进行旋转连接器的装配作业时,有可能线缆折返部分与旋转连接器的构成部件发生干扰而使扁平线缆的一部分变形等发生破损。
[0010]在扁平线缆发生破损的情况下,有可能在旋转连接器内扁平线缆摩擦而产生噪声,此外,在最差的情况下,还有可能由于扁平线缆的破损部分与周围的部件摩擦而断线,还有时不得已而更换部件。
[0011]此外,作为针对于上述课题的对策,可以考虑通过将线缆折返部分的折返次数增加到例如两次以上来确保线缆折返部分的厚度,从而使线缆折返部分不易发生错位而紧贴配置于缝隙状的线缆折返部分配置空间。
[0012]但是,当在现场对旋转连接器进行装配时,为了确保线缆折返部分的厚度,在增加折返扁平线缆的次数的情况下,产生这样的新的课题:需要在用于折返扁平线缆的作业上花费时间、或采用用于折返的特殊的工具,成本增加。
[0013]现有技术文献
[0014]专利文献
[001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96913号公报实用新型内容
[0016]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连接器,能够在实现装配时间及成本的减少的同时确保扁平线缆的稳定的卷绕状态,并且能够确保电可靠性。
[0017]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旋转连接器,其由定子和转子构成,所述转子相对于该定子与转向轴同心状地旋转,所述旋转连接器的内部具备卷绕收纳扁平线缆的收纳空间,所述扁平线缆将定子侧与转子侧电连接起来,并且,在所述转子上具备转子侧连接器,所述转子侧连接器允许连接外部的连接对方侧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由顶板和内筒部件构成,所述转子侧连接器从所述顶板的周向上的一部分突出配设,并且由连接器外壳和能够贯插于该连接器外壳的连接器主体构成,所述旋转连接器构成有在所述内筒部件上配置线缆折返部分的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所述线缆折返部分弯折成能够在扁平线缆的长度方向上的、卷绕于所述收纳空间的线缆卷绕部分与从所述连接器主体伸出的线缆伸出部分之间转换布线方向,在所述连接器内部的与所述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连通的连通部上形成有限制构件,所述限制构件将所述线缆折返部分限制在所述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
[0018]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所述连接器内部的与所述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连通的连通部上形成有所述限制构件,因此能够利用所述限制构件限制所述线缆折返部分,以避免配置于所述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的所述线缆折返部分在所述转子的轴向上发生错位。
[0019]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实现装配时间及成本的减少的同时,确保扁平线缆稳定的卷绕状态,并确保电可靠性。
[0020]具体而言,在旋转连接器的装配作业中,即使在例如所述线缆折返部分相对于所述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在所述转子的轴向上发生错位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装配旋转连接器时利用限制构件进行引导,使得错位的所述线缆折返部分适当地配置在所述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
[0021]由此,在装配旋转连接器时,不会由于错位的扁平线缆与所述转子或所述定子等构成部件发生干扰而使所述线缆折返部分以外变形而发生破损,无需进行将扁平线缆向所述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压入的压入作业、或对是否相对于所述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发生了错位进行确认的作业,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旋转连接器的装配作业。
[0022]并且,由于在装配旋转连接器时不会发生扁平线缆例如在定子与转子之间被压乱而变形、或在被夹入而发生破损的状态下被装配的情况,因此也不存在在旋转连接器内扁平线缆摩擦而产生噪声的担心。此外,由于也不存在扁平线缆摩擦而断线的担心,因此能够确保电可靠性。
[0023]除此以外,即使在所述线缆折返部分折返扁平线缆的次数为一次,也能够利用限制构件来引导成线缆折返部分可靠地配置在折返部分配置空间中的状态,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扁平线缆的折返作业,此外,与能够减少折返次数相应地,能够实现扁平线缆的使用量的减少,结果是能够实现旋转连接器的轻量化及成本的降低。
[00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可以构成为,在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基部延伸设置有引导舌片部,所述引导舌片部对所述线缆伸出部分和对线缆折返部分进行引导,在所述引导舌片部和所述内筒部件上形成有卡合构件,所述卡合构件使所述引导舌片部与所述内筒部件卡合。
[0025]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利用所述卡合构件将所述引导舌片部和所述内筒部件彼此卡合,从而能够将所述连接器主体保持成插接于连接器外壳的状态。
[0026]并且,通过利用所述卡合构件将所述引导舌片部和所述内筒部件彼此卡合,从而卡合构件能够以在厚度方向上横跨被配置于所述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的所述线缆折返部分的方式进行卡合。
[0027]因此,通过使所述卡合构件这样地以在厚度方向上横跨所述线缆折返部分这样的卡合状态卡合,从而能够使所述卡合构件作为为了避免所述线缆折返部分在转子的轴向上发生错位而覆盖所述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的盖而发挥作用,所述线缆折返部分能够与所述限制构件一同利用所述卡合构件可靠地进行限制,避免在转子的轴向上发生错位。
[0028]此外,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内筒部件上具备从该内筒部件突出的筒状突出体,在相对于所述内筒部件安装所述筒状突出体的安装部位配置有所述卡合构件。
[0029]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在相对于所述内筒部件安装所述筒状突出体的安装部位配置有所述卡合构件,因此能够在相对于所述内筒部件安装有所述筒状突出体的状态下利用筒状突出部来覆盖所述卡合构件。
[0030]由此,能够防止由所述引导舌片部与所述内筒部件的卡合构件的卡合部位意外地被解除,能够利用卡合构件将所述引导舌片部和所述内筒部件保持成牢固地卡合的状态。
[0031]此外,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可以构成为,在所述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的与所述收纳空间连通的连通部侧的端部配置有所述卡合构件。
[0032]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在所述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的与所述收纳空间连通的连通部侧的端部配置有所述卡合构件,因此能够利用所述卡合构件进行引导,以避免被配置于所述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的所述线缆折返部分的与所述线缆卷绕部分连通的连通部分在转子的轴向上错位,因而能够可靠地防止与所述线缆折返部分的错位相伴随的线缆卷绕部分的卷乱,能够将线缆卷绕部分配置成在收纳空间可靠地卷绕的状态。
[0033]此外,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可以构成为,所述限制构件朝向所述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突出,并且由限制突出片形成,所述限制突出片突出成能够与所述引导舌片部一同对配置于所述连通部的所述线缆伸出部分进行引导。
[0034]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将所述线缆折返部分可靠地限制成处于配置于所述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的状态,并且能够将所述线缆伸出部分限制成夹入在所述限制突出片与所述引导舌片部之间而可靠地不发生错位。
[0035]因此,由于所述线缆伸出部分发生错位,因此不对扁平线缆的一端侧的导体与连接器端子连接的连接部位施加负载,因而能够将扁平线缆的一端侧的导体保持成可靠地与连接器端子连接的状态。
[0036](实用新型的效果)
[0037]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如下这样的旋转连接器:在实现装配时间及成本的减少的同时,能够确保扁平线缆的稳定的卷绕状态,并能够确保电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38]图1是从上方观察旋转连接器的外观图。
[0039]图2是从下方观察旋转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0040]图3A和图3B是旋转连接器的结构说明图。
[0041 ]图4A和图4B是旋转连接器的结构说明图。
[0042]图5是连接器插接部件的外观图。
[0043]图6是从下方观察转子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0044]图7是从下方观察转子的分解立体图。
[0045]图8是从下方观察转子的分解立体图。
[0046]图9是从下方观察转子的分解立体图。
[0047]图10是以往的旋转连接器的说明图。
[0048]图11是以往的旋转连接器的说明图。
[0049]标号说明
[0050]I旋转连接器
[0051]200 定子
[0052]300 转子
[0053]320顶板部
[0054]330内筒部件
[0055]335筒状突出体
[0056]340转子侧的连接器部
[0057]341连接器外壳
[0058]370限制突起
[0059]372伸出部分限制部
[0060]371折返部分限制部
[0061]451连接器主体部
[0062]455引导舌片部
[0063]460引导舌片卡合部
[0064]461卡合突片
[0065]462按压突片
[0066]556Aa 连通部
[0067]557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
[0068]557a连通部侧的端部
[0069]S收纳空间
[0070]FC扁平线缆
[0071]FCs线缆卷绕部分
[0072]FCc线缆伸出部分
[0073]FCa线缆折返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74]下面,根据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0075]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I (转向辊连接器)具备:作为固定侧部件的定子200,其固定于组合开关侧(下方侧);转子300,其位于方向盘侧(上方侧),并且能够相对于定子200相对旋转;和扁平线缆FC,所述旋转连接器I形成为圆筒状,并且在中心部具有能够供转向轴贯通的贯通孔H。
[0076]扁平线缆由多个平角导体和绝缘包覆部一体地构成,所述多个平角导体隔开规定的间隔地沿着宽度方向配置成一列,所述绝缘包覆部包覆这多个平角导体。此外,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扁平线缆构成为将在厚度方向上彼此重叠的两根作为一组。
[0077]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转向轴的轴向的下方Dd示出了转向轴的轴向上的组合开关侧,转向轴的轴向的上方Du示出了转向轴的轴向上的方向盘侧。
[0078]此外,图1是从上方观察旋转连接器I的外观图,图2是从下方观察旋转连接器I的分解立体图。图3A是旋转连接器I的单侧一半的俯视图,图3B是图3A中的A-A线剖视图。图4A是省略了扁平线缆FC的图3A中的B-B线剖视图,图4B是图3B中的C-C线剖视图。图5是连接器插接部件442的外观图。图6是从下方观察转子300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具体而言,图6是从下方观察即将插接于顶板部320、内筒部件330以及连接器外壳341之前的连接器插接部件442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从下方观察转子300的分解立体图,是从与图6不同的方向观察的转子300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从下方观察转子300的分解立体图,是从下方观察在相对于内筒部件330安装筒状突出体335之前的转子300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从下方观察转子300的分解立体图,是从与图8不同的方向观察的转子300的分解立体图。
[0079]定子200固定于组合开关,所述组合开关安装于转向柱,如图1至图3A、图3B所示,定子200由固定侧环板部件220和外筒部件230构成为一体。
[0080]固定侧环板部件220形成为中央具有圆形的孔的大致圆环状,构成旋转连接器I的底面部。另外,在固定侧环板部件220的下部安装有舵角传感器,所述舵角传感器未图示,其对转向轴的旋转角度进行检测。
[0081]外筒部件230构成为在转向轴的轴向的上下方向上开口的筒状,其构成旋转连接器I的圆筒状的外周面。
[0082]外筒部件230和固定侧环板部件220以利用固定侧环板部件220将外筒部件230上的向转向轴的轴向的下方Dd开口的定子底面开口部A(参照图2)封闭的方式使定子底面开口部A的外周缘部与固定侧环板部件220卡合而成为一体。
[0083]此外,在定子200上的比固定外筒部件230的位置靠外周侧的规定的部位,经由向径向外侧突出的连接器凸缘部250以向下方突出的形状形成定子侧连接器部240。
[0084]定子侧连接器部240与卷绕于后述的收纳空间S处的状态的扁平线缆FC的外周侧的端部FCo连接,并形成为能够与从组合开关侧布线的未图示的线缆具备的外部连接器连接。
[0085]如图1所示,转子300由如下部件构成为一体:作为顶板的顶板部320,其俯视观察时呈环状;内筒部件330,其从该顶板部320的内周缘向转向轴的轴向的下方Dd突出设置;筒状突出体335,其从定子200的底面中央处的贯通孔H的外周侧向下方突出成圆筒状;和连接器插接部件442,其被插接于后述的转子侧连接器340上的连接器外壳341的内部。
[0086]在圆筒状的旋转连接器I的转向轴的轴向的中央侧上部,由内筒部件330和凹底部338构成能够供方向盘的凸台部610嵌插的凹形的凸台嵌插允许部Hb。
[0087]如图3B、图4A、图4B所示,顶板部320和内筒部件330与定子200上的上述的作为底板的固定侧环板部件220和外筒部件230 —同构成用于将扁平线缆FC收纳到内部的呈环状的收纳空间S。
[0088]在筒状突出体335的突出方向的末端侧具备解除凸轮337,所述解除凸轮337通过方向盘的转动而使指示机动车的转弯方向的转向杆从左转指示转动位置或右转指示转动位置转动复位到中立位置。
[0089]筒状突出体335安装于内筒部件330,从而与该内筒部件330—同构成为能够一体地旋转自如。
[0090]具体而言,在筒状突出体335上的与内筒部件330对置的对置部位形成有筒状突出体被卡合突片480,所述筒状突出体被卡合突片480以能够与内筒部件330卡合的方式突出成门形。另一方面,在内筒部件330上的与筒状突出体335对置的对置部位形成有能够与筒状突出体被卡合突片480卡合的筒状突出体卡合爪380。
[0091]在该筒状突出体335的上端外周与内筒部件330的下端330u抵接的状态下,通过使筒状突出体被卡合突片480与筒状突出体卡合爪380彼此卡合,从而筒状突出体335相对于内筒部件330安装成一体。
[0092]顶板部320覆盖于外筒部件230的上表面开口上,但却配置成不与该外筒部件230接触。此外,在顶板部320的外周侧的规定的部位,朝向转向轴的轴向的上方Du突出地设置有转子侧连接器340,转子侧连接器340在收纳空间S侧与扁平线缆FC的内周侧端部FCi上的相对于绝缘包覆部露出的露出导体连接,并且在收纳空间S的外侧与方向盘侧的喇叭及气囊系统等电路连接。
[0093]如图3B、图4A、图4B所示,在转子300的周向上的与转子侧连接器340相应的部位构成有线缆引导配置部55,所述线缆引导配置部55将扁平线缆FC的内端FCi从收纳空间S引导到连接器外壳341的内部。
[0094]线缆引导配置部55由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557和线缆伸出部分配置部556构成。
[0095]如图3B中的局部放大图和图4B中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在内筒部件330的周向上的与转子侧连接器340相应的部位,由转子侧折返部分引导部357和连接器侧折返部分引导部457构成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557,所述转子侧折返部分引导部357在转子300的一侧对线缆折返部分FCa进行引导,所述连接器侧折返部分引导部457在后述的连接器插接部件442的一侧对线缆折返部分FCa进行引导,使这些转子侧折返部分引导部357和连接器侧折返部分引导部457配置成彼此对置。
[0096]在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557的内部具备能够配置线缆折返部分FCa的缝隙状的线缆折返部分配置空间557A。
[0097]另一方面,如图3B中的局部放大图和图4A所示,在顶板部320的周向上的与转子侧连接器340相应的部位,由转子侧伸出部分引导部356和连接器侧伸出部分引导部456构成线缆伸出部分配置部556,所述转子侧伸出部分引导部356在转子300的一侧对线缆伸出部分FCc进行引导,所述连接器侧伸出部分引导部456在后述的连接器插接部件442的一侧对线缆伸出部分FCc进行引导,使这些转子侧伸出部分引导部356和连接器侧伸出部分引导部456配置成彼此对置。
[0098]在线缆伸出部分配置部556的内部具备能够配置线缆伸出部分FCc的线缆伸出部分配置空间部556A。
[0099]在转子侧伸出部分引导部356处,在配置于线缆伸出部分配置空间部556A的扁平线缆FC的宽度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在各侧形成一对限制突起370。
[0100]限制突起370突出成末端逐渐变得宽度小的从侧面观察为大致三角形状,构成末端所成的角的一对端边部中的一个端边部如图3B中的局部放大图所示那样地沿着突出方向而与线缆折返部分配置空间557A和连接器侧伸出部分引导部456对置。
[0101]限制突起370的一个端边部的突出方向上的基部侧形成为折返部分限制部371,以能够对配置于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557的线缆折返部分FCa进行限制(参照图3B中的局部放大图)。换言之,限制突起370的特别是折返部分限制部371,形成于线缆伸出部分配置空间556A中的与线缆折返部分配置空间557A连通的连通部556Aa(参照图3B中的局部放大图)。
[0102]另一方面,限制突起370的一个端边部的比在基部侧具有的折返部分限制部371靠末端侧、即与连接器侧伸出部分引导部456对置的部分形成为伸出部分限制部372,以能够与连接器侧伸出部分引导部456—同对配置于线缆伸出部分配置部556的线缆伸出部分FCc进行限制(参照图3B中的局部放大图)。
[0103]接下来,采用图2、图3B、图5、图6和图7来对上述的连接器插接部件442进行说明。
[0104]连接器插接部件442由插接于转子侧连接器外壳341的连接器主体部451和从该连接器主体部451的插接方向的基端侧延伸设置的引导舌片部455构成。
[0105]如图3A和图5所示,连接器主体部451是端子片配置部451A在厚度方向上并排配置成两列而构成的,所述端子片配置部451A将多根端子片452配置成一列,所述多根端子片452的末端具备与未图示的外部端子电连接的连接端子452a。
[0106]在端子片配置部451A上具备的各个端子片452与扁平线缆FC的内端侧FCi上的将绝缘包覆剥离的露出导体连接。
[0107]具体而言,在扁平线缆FC的内端侧FCi上,将两根为一组中的一个扁平线缆FC连接于并排配置的端子片配置部451A中的、在图5中配置在厚度方向的近前侧的一个端子片配置部451A,并且将另一个扁平线缆FC连接于并排配置的端子片配置部451A中的、在图5中配置在厚度方向的里侧的另一方的端子片配置部451A。
[0108]由此,扁平线缆FC的内端侧FCi与连接器主体部451连接,在扁平线缆FC的内端侧FCi上构成有从转子侧连接器外壳341的内部伸出的形态的线缆伸出部分FCc。
[0109]另外,转子侧连接器340由转子侧连接器外壳341和连接器主体部451构成。
[0110]引导舌片部455由连接器侧伸出部分引导部456、与该连接器侧伸出部分引导部456相连设置的连接器侧折返部分引导部457、和引导舌片卡合部460构成。
[0111]如图3B中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在将连接器主体部451插接于转子侧连接器外壳341的状态下,连接器侧伸出部分引导部456相对于连接器主体部451弯曲地形成为,能够在与转子侧伸出部分引导部356对置的状态下与该转子侧伸出部分引导部356—同对线缆伸出部分FCc进行引导。
[0112]在将连接器主体部451插接于转子侧连接器外壳341的状态下,连接器侧折返部分引导部457相对于连接器侧伸出部分引导部456弯曲大致90度地形成为,能够在与转子侧折返部分引导部357对置的状态下与该转子侧折返部分引导部357 —同对线缆折返部分FCa进行引导。
[0113]引导舌片卡合部460由突出成能够与内筒部件330的下端330u卡合的卡合突片461和按压突片462形成。
[0114]按压突片462形成为能够从转向轴的轴向的下侧Dd对与折返部分限制部371相反的一侧、即线缆折返部分FCa进行引导,所述折返部分限制部371的转向轴的轴向的上方Du侧具有被配置于线缆折返部分配置空间557A的内部的线缆折返部分FCa。
[0115]并且,如图6和图8所示,在内筒部件330的下端部的周向上的与转子侧连接器340相应的部位、即转子侧折返部分引导部357的下端部上形成有允许卡合突片461卡合的被卡合部361,并且形成有允许按压突片462抵接的按压突片支承部362。
[0116]卡合突片461和被卡合部361形成于引导舌片卡合部460的宽度方向上的与中间部分相应的部位,并且按压突片462和突片支承部362形成于引导舌片卡合部46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中的对应于与收纳空间S连通的连通部557Aa侧的端部557a的部位(参照图4B中的局部放大图、图6和图8)。
[0117]上述结构的旋转连接器I能够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0118]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1,由于如上述那样地在转子侧伸出部分引导部356处形成有将线缆折返部分FCa限制于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557上的限制突起370,因此,如图3B中的局部放大图所示,能够利用限制突起370中的特别是折返部分限制部371限制线缆折返部分FCa,以避免被配置于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557上的线缆折返部分FCa在转向轴的轴向上发生错位。
[0119]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I在实现装配时间及成本的减少的同时,能够将扁平线缆FC的特别是内端FCi保持成稳定的卷绕状态,并且能够确保电可靠性。
[0120]具体而言,在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I的装配作业中,即使在例如线缆折返部分FCa相对于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557在转向轴的轴向上发生错位的情况下,在装配旋转连接器I时也能够利用限制突起370中的特别是折返部分限制部371来进行引导,使得错位的线缆折返部分FCa适当地配置于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557。
[0121]由此,在装配旋转连接器I时,不会由于转子300、定子200或连接器插接部件442与错位的扁平线缆FC与发生干扰而使线缆折返部分FCa、以至于扁平线缆FC意外变形而发生破损,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旋转连接器I的装配作业。
[0122]并且,由于扁平线缆FC不会在破损的状态下被装配到旋转连接器I的内部,因此也不存在在旋转连接器I内扁平线缆FC摩擦而产生噪声的担心,此外,也不存在摩擦而断线的担心,因此能够确保电可靠性。
[0123]此外,如图10中的特别是局部放大图所示,在以往的旋转连接器1000中,由于在转子侧伸出部分引导部3560处未形成有限制突起370,因此无法从上方对配置于线缆折返部分配置空间557A的线缆折返部分FCa进行引导。
[0124]这样,线缆折返部分FCa在线缆折返部分配置空间557A上在转向轴的轴向上晃动或发生错位,该晃动或错位传到线缆卷绕部分FCs上,从而有可能变成该线缆卷绕部分FCs卷乱的因素。
[0125]另外,图10是说明与图6对应的以往的旋转连接器1000的结构的说明图。
[0126]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I中,例如即使车辆发生振动等,也能够如图3B中的局部放大图所示那样地利用限制突起370的特别是折返部分限制部371来进行限制,避免配置于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557上的线缆折返部分FCa在转子300的轴向上晃动等而发生错位,因此能够在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557上将线缆折返部分FCa保持成所希望的弯折形状。
[0127]因此,能够在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557利用限制突起370进行限制以避免线缆折返部分FCa发生变形,因此能够阻止扁平线缆FC的内端FCi发生错位,能够使线缆卷绕部分FCs在卷绕收纳空间S中不发生卷乱而可靠地收纳成卷绕状态。
[0128]此外,在例如图11所示的以往的旋转连接器1000中,为了增加线缆折返部分FCa与对该线缆折返部分FCa从转向轴的轴向的下方Dd进行引导的引导舌片卡合部460接触的接触面积,需要在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5570将扁平线缆FCa2折返两次的结构等将扁平线缆FC折返多次的结构。
[0129]另外,图11是说明与图5对应的以往的旋转连接器1000的结构的说明图。
[0130]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I除了在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557利用引导舌片卡合部460从转向轴的轴向的下方Dd对线缆折返部分FCa进行引导以外,还能够如图3B和图5所示那样地利用限制突起370的特别是折返部分限制部371从转向轴的轴向的上方Du也进行引导,因此,即使不将扁平线缆FC折返多次而构成线缆折返部分FCa,也能够将线缆折返部分FCa限于用于方向转换的最低限度的次数即一次折返次数。
[0131]因此,在装配旋转连接器时,无需在扁平线缆FC的折返作业上花费时间、或准备用于折返的特殊的工具,因此能够实现旋转连接器I的装配时间及装配成本的减少。
[0132]并且,通过将扁平线缆FC的折返次数从多次减少到一次,从而能够减少扁平线缆FC的使用量,因此能够实现轻量化和成本的降低。
[0133]此外,由于以往的旋转连接器1000如上述那样在转子侧伸出部分引导部3560未形成限制突起370(参照图10),因此无法对配置于线缆伸出部分配置空间部556A的线缆伸出部分FCc进行引导。
[0134]这样,还存在这样的可能性:车辆发生振动等而使线缆伸出部分FCc在线缆伸出部分配置空间部556A错位,对将线缆伸出部分FCc的末端的露出导体和端子片452连接起来的连接部位施加张力,无法确保稳定的电可靠性。
[0135]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I,如上所述,在限制突起370不仅具备上述的折返部分限制部371,还具备伸出部分限制部372,所述伸出部分限制部372与线缆伸出部分FCc抵接来限制该线缆伸出部分FCc。
[0136]能够利用伸出部分限制部372与连接器侧伸出部分引导部456 —同地可靠地限制线缆伸出部分FCc不发生错位。
[0137]由此,由于线缆伸出部分FCc错位,因此不对扁平线缆FC的内端侧FCi的露出导体与端子片452连接的连接部位施加负载,因而能够将扁平线缆FC的一端侧的导体保持成可靠地与连接器端子连接的状态。
[0138]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1,如上所述,从连接器主体451的基部延伸设置有引导舌片部455,在引导舌片部455上具备与内筒部件330卡合的引导舌片卡合部460,因此,如图8所示,能够将引导舌片卡合部460上的卡合突片461与形成于内筒部件330的被卡合部361卡合。由此,能够将连接器主体451保持成可靠地插接于连接器外壳341的状态。
[0139]并且,在使卡合突片461与被卡合部361卡合、并且使按压突片462与按压突片支承部362抵接的状态下,卡合突片461和按压突片462能够均以在厚度方向上横跨线缆折返部分配置空间557A的方式与转子侧折返部分引导部357的下端部卡合。由此,能够从下侧可靠地对配置于线缆折返部分配置空间557A的线缆折返部分FCa进行引导(参照图3B和图8) ο
[0140]因此,分别使卡合突片461与被卡合部361、以及按压突片462与按压突片支承部362能够以在厚度方向上横跨线缆折返部分FCa那样的卡合形态卡合,因此,能够与限制突起370 —同可靠地将配置于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557的线缆折返部分FCa限制为在转向轴的轴向上不错位。
[0141]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I,如图7和图9所示,在内筒部件330具备从该内筒部件330突出的筒状突出体335,在相对于内筒部件330安装筒状突出体335的安装部位330u配置有引导舌片卡合部460的相对于内筒部件330的卡合部位361、362。
[0142]具体而言,在将筒状突出体卡合爪380和筒状突出体被卡合突片480卡合而将筒状突出体335安装于内筒部件330的状态下,筒状突出体335的上表面与内筒部件330的下端部330u抵接。
[0143]并且,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I构成为:处于卡合突片461的卡合部位的被卡合部361和处于按压突片462的抵接部位的按压突片支承部362位于这样的内筒部件330的下端部330u。因此,在将筒状突出体335安装于内筒部件330的状态下,能够利用筒状突出体335覆盖卡合突片461与被卡合部361的卡合部位、以及按压突片462与按压突片支承部362的抵接部位(参照图9中的假想线所示的筒状突出体335)。
[0144]因此,为了避免卡合突片461与被卡合部361的卡合状态、以及按压突片462与按压突片支承部362的抵接状态意外地被解除,能够将引导舌片卡合部460保持成与内筒部件330牢固地卡合的状态,因此能够将连接器插接部件442保持成可靠地插接于连接器外壳341的状态。
[0145]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1,由于如上述那样在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557上的与收纳空间S连通的连通部557Aa侧的端部557a上配置有按压突片462和按压突片支承部362(参照图4B中的局部放大图和图8),因此能够引导成使配置在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557的线缆折返部分FCa的与线缆卷绕部分FCs连通的连通部分FCas在即将导出到收纳空间S之前在转向轴的轴向上不错位。
[0146]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与线缆折返部分FCa的错位相伴随的线缆卷绕部分FCs的卷乱,能够将线缆卷绕部分FCs配置成在收纳空间S中卷绕的状态。
[0147]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与实施方式的对应中,本实用新型的顶板对应于实施方式的顶板部320,下面同样地,连接器主体对应于连接器主体部451,限制构件(限制突出片)对应于限制突起370,卡合构件对应于引导舌片卡合部460、即卡合突片461和被卡合部361、以及按压突片462和按压突片支承部362中的至少一方,连接器内部的与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连通的连通部对应于线缆伸出部分配置空间556A的与线缆折返部分配置空间557A连通的连通部556Aa,所述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的与所述收纳空间连通的连通部侧的端部对应于连通部557Aa侧的端部557a,相对于所述内筒部件安装所述筒状突出体的安装部位对应于内筒部件330的下端330u。
[0148]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结构,还能够根据权利要求中所示的技术思想来进行应用,能够得到许多实施方式。
[0149]例如,旋转连接器I不限于具备这样的两根为一组的扁平线缆FC,也可以具备使三根以上的多根彼此重合而成的一组扁平线缆FC,此外,也可以具备一片扁平线缆FC。
[0150]另外,连接器主体部451能够配置与旋转连接器I所具备的扁平线缆FC的根数相应的数量的端子片配置部451A。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连接器,其由定子和转子构成,所述转子相对于该定子与转向轴同心状地旋转,所述旋转连接器的内部具备卷绕收纳扁平线缆的收纳空间,所述扁平线缆将定子侧与转子侧电连接起来,并且,在所述转子上具备转子侧连接器,所述转子侧连接器允许连接外部的连接对方侧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由顶板和内筒部件构成, 所述转子侧连接器从所述顶板的周向的一部分突出配设,并且由连接器外壳和能够贯插于该连接器外壳的连接器主体构成, 所述旋转连接器构成有在所述内筒部件上配置线缆折返部分的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所述线缆折返部分弯折成能够在扁平线缆的长度方向上的、卷绕于所述收纳空间的线缆卷绕部分与从所述连接器主体伸出的线缆伸出部分之间转换布线方向, 在所述连接器内部的与所述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连通的连通部上形成有限制构件,所述限制构件将所述线缆折返部分限制在所述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基部延伸设置有引导舌片部,所述引导舌片部对所述线缆伸出部分和线缆折返部分进行引导, 在所述引导舌片部和所述内筒部件上形成有卡合构件,所述卡合构件使所述引导舌片部与所述内筒部件卡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筒部件上具备从该内筒部件突出的筒状突出体, 在相对于所述内筒部件安装所述筒状突出体的安装部位配置有所述卡合构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的与所述收纳空间连通的连通部侧的端部配置有所述卡合构件。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构件朝向所述线缆折返部分配置部突出,并且由限制突出片形成,所述限制突出片突出成能够与所述引导舌片部一同对配置于所述连通部的所述线缆伸出部分进行引导。
【文档编号】H01R35-04GK204304183SQ201420750147
【发明者】金泽政志, 广木健二 [申请人]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古河As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