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用于接地的连接板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8064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用于接地的连接板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于容纳诸如IC卡的薄卡的电连接器,薄卡插入将被连接至此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此类型电连接器包括多个导电触点、保持触点的绝缘器、连接到绝缘器的导电盖件和多个由绝缘器保持的导电连接板。
绝缘器适于安装到印刷电路板上。绝缘器具有基部部分和一对自基部部分竖立的侧壁部分。绝缘器的每个基部部分和侧壁部分具有薄平板形状。
盖件具有盖主板部分,其具有平板状并朝向绝缘器的基部部分;一对盖侧板,其分别自盖主板部分的相对侧延展以朝向绝缘器的侧壁部分的外部表面;和多个分别形成在盖侧板部分上的挤压弹簧部分。所述挤压弹簧部分形成在盖侧板部分上并和连接板一一对应。
每个连接板具有由绝缘器的每个侧壁部分所保持的保持部分和将通过焊接连接到形成在印刷电路板上的接地导体的连接部分。
盖件和印刷电路板的接地导体部分通过将挤压弹簧部分压到连接板而连接。每个触点具有接线端部分,用于通过焊接连接到印刷电路板的信号导体部分。
如上所述,连接板通过盖件的挤压弹簧部分而受压。因此,整个包括基部部分和侧壁部分的绝缘器可能在通过挤压力所施加的载荷的作用下而变形,每个侧壁部分具有薄平板形状。
特别地,如果焊接的回流温度较高,由树脂材料所制造并具有薄平板形状的绝缘器的硬度显著降低。
在绝缘器被挤压弹簧部分挤压并变形很大的情况下,触点的接线端部分布置的平面度受到损害。在此情况下,接线端部分不能被焊接到形成在印刷电路板上的信号导体部分。这样,当电连接器被安装到印刷电路板时连接不成功。
日本专利申请出版物(JP-A)No.H8-171971公开了一种IC插槽,其中形成在插槽体上的盖制动器的插座部分被焊接到印刷线路板的导电图案上。
日本专利申请出版物(JP-A)No.H09-289061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中用于将外壳固定到电路板上的连接板被连接到电路板的接地图案上。
日本专利申请出版物(JP-A)No.H11-31556公开了一种PC卡连接器,其中盖被连接到安装基片的接地图案。
但是,上述出版物都没有说明防止基部部分和薄平板形状的侧壁部分在通过挤压弹簧部分的挤压力的载荷作用下而变形的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中触点被可靠地焊接到印刷电路板的接地导体部分,而绝缘器不会变形,也不会损害触点阵列的平面度。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导电触点、保持触点并适于安装到基片上的绝缘器、由绝缘器保持的导电盖件和由绝缘器保持以连接盖件和基片的接地导体部分的导电连接板,其中绝缘器具有保持触点的基部部分和自基部部分延展的侧壁部分;盖,其具有朝向基部部分的盖主板、自盖主板部分的一侧延展以朝向侧壁部分的外部表面的盖侧板部分、形成在与盖侧板部分相靠近的盖主板部分上的第一盖接触部分和形成在盖侧板部分上的第二盖接触部分;至少第一和第二盖接触部分之一具有弹性回复力;连接板具有连接板接触部分,该接触部分延展过侧壁部分至侧壁部分的外部以朝向侧壁部分的外表面;连接板接触部分位于第一和第二盖接触部分之间并由第一和第二盖接触部分在沿着侧壁部分的外部表面的方向中所夹紧。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透视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线2-2所取的放大透视和截面图;图3是图1中所示不带盖件的电连接器的放大透视图;图4是图1中所示带有盖件的放大透视图;图5是图2和图3中所示的连接板的放大透视图;图6是连接板自后侧所视的放大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说明电连接器。
参照图1至图3,电连接器包括彼此以间隙彼此平行放置的多个导电触点1、保持触点1的绝缘器3、一体连接到绝缘器3的盖件5和由绝缘器3所保持的多个导电连接板7。
每个触点1具有触点尖部分1a以与卡(未示出)的卡接触尖部分相接触、自绝缘器3往外延展的接线端部分1b。接线端部分1b通过焊接被连接到基片21的信号导体部分(未示出)。
绝缘器3被安装到基片21上,例如印刷电路板。绝缘器3具有保持触点1的薄板基部部分3a和一对自基部部分3a的相对侧延展并彼此平行的薄板侧壁部分3b。侧壁部分3b在基部部分3a的内表面上彼此相对。
基部部分3a设有第一基部开口3c以允许接线端部分1b被焊接到基片21上。
尽管图中没有显示,绝缘器3具有形成在图1的后侧上的另外一侧壁部分并在侧壁部分3b之间连接。上述提及的另外的侧壁部分为了说明方便可以被称为后壁部分。
盖件5覆盖绝缘器3。绝缘器3和盖件5一体连接以整体形成外壳。盖件5通过压力冲孔和弯曲导电金属板来形成。
如图4中所示,盖件5具有在预定空间中朝向基部部分3a的内部表面的平板盖主板部分5a、自盖主板部分5a的相对侧弯曲到分别朝向侧壁部分3b的外部表面的一对盖侧板部分5b和自盖主板部分5a的后端弯曲以朝向上述绝缘器3的后壁部分的盖后板部分5c。
盖件5具有多个悬臂状的第一盖接触部分5d和多个悬臂状的第二盖接触部分5e。每个第一盖接触部分5d自盖主板部分5a朝盖侧壁部分5b延展。
每个第一盖接触部分5d通过切割盖主板部分5a的一部分和盖侧板部分5b的一部分而形成。每个第二盖接触部分5e通过切割第一盖接触部分5d附近的盖侧板部分5b的一部分而形成。
在绝缘器3的基部部分3a的内表面与朝向其的盖件5的盖主板部分5a之间的间隙中,卡如图1中的箭头A所说明的方向插入。当卡插入绝缘器3的基部部分3a的内表面与朝向其的盖件5的盖主板部分5a之间的间隙中时,卡的卡接触尖部分和形成在触点1的一端的接触尖部分1a相接触。
盖件5的盖侧板部分5b朝向绝缘器3的侧壁部分3b的外表面。每个第一盖接触部分5d具有连接到盖主板部分5a的基部并具有弹性回复力。每个第二盖接触部分5e具有连接到盖侧板部分5b的基部并具有弹性回复力。
如图1中所示,在此实施例中的盖件5设有形成在四个位置的第一和第二盖接触部分5d和5e。连接板7形成在分别对应第一和第二盖接触部分5d和5e的四个位置的四个位置上。
每个连接板7连接形成到基片21上的接地导体部分和盖件5。每个连接板7通过压力冲压金属板来产生条状导电金属板并弯曲条状导电金属板。
如图5和图6所示,连接板7具有安置在绝缘器3的基部部分3a上的保持部分7a、连接板接触部分7b和将连接到基片21的接地导体部分(未示出)的连接部分7c,绝缘器3置于侧壁部分3b中,连接板接触部分7b自保持部分7a延展过绝缘器3的侧壁部分3b以面对侧壁部分3b的外表面。连接部分7c延展到形成在基部部分3a中的第二基部开口3d中。
连接板7的保持部分7a通过在绝缘器3被模制的同时插入模具中而形成,并被绝缘器3所保持。当绝缘器3的基部部分3a被安装到基片21上时,连接器7的连接部分7c通过焊接被连接基片21的接地导体部分。
连接板接触部分7b具有与第一盖接触部分5d相接触的第一接触尖部分7d和与第二盖接触部分5e相接触的第二接触尖部分7e。
这样,连接器接触部分7b位于第一和第二盖接触部分5d和5e之间并被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5d和5e夹紧。第一盖接触部分5d具有自由端,此自由端具有用弹性力压连接板接触部分7b的上部端面的第一接触尖部分7d的板面,如图2所示。第二盖接触部分具有末端面,所述末端面(沿着板厚度方向)与连接板接触部分7b的下端面上的第二接触尖部分7e保持相接触。
这样,第一接触尖部分7d朝向并在与自由端的板表面相交的方向中与第一盖接触部分5d的自由端保持相接触。第二接触尖部分7e朝向并与第二盖接触部分5e的端面保持相接触。
如上所述,连接板接触部分7b被夹紧在第一和第二盖接触部分5d和5e之间,接触部分5d和5e通常在彼此垂直的方向中延展。连接板接触部分7b分别在第一和第二接触尖部分7d和7e与第一、第二接触部分5d和5e保持相接触。
使用上述结构,第一和第二盖接触部分5d和5e不是将压力载荷局部地施加在绝缘器3的侧壁部分3b上。因此,总体上没有施加使得绝缘器3变形的压力载荷。
侧壁部分3b设置有形成在外表面上的阶梯部分3g并保持与第二盖接触部分5e的端面的一部分相接触。
电连接器以下述方式组装。首先,绝缘器3通过模制树脂材料形成。此时,连接板7的保持部分7a通过插入模制和绝缘器3一起形成,这样保持部分7a被保持在绝缘器3上。在模制中,形成许多用于将盖5固定到侧壁部分3b和第一、第二基部开口3c和3d的连接突起3f。
许多将连接到连接突起3f的连接孔5f形成在盖件5中。盖件5通过绝缘器3通过一一对应的方式固定和连接连接突起3f和连接孔5f而得以保持。同时,第一盖接触部分5d的自由端与连接板接触部分7b的第一接触尖部分7d相接触。第二盖接触部分5e的端面与连接板接触部分7b的第二接触尖部分7e相接触。然后,连接板接触部分7b被第一和第二盖接触部分5d和5e在沿着侧壁部分3b的外表面的方向中夹紧。
如上所述组装的电连接器被安装在基片21上。此时,连接器7的连接部分7c被焊接并被连接到基片21的接地导体部分上。然后,盖件5和基片21的接地导体部分通过第一盖接触部分5d、连接板接触部分7b、保持部分7a和连接部分7c连接。
第一和第二盖接触部分5d和5e也形成在图1中的后端上。在电连接器的后端上,每个第一盖接触部分5d自盖主板部分5a朝盖后板部分5c延展。每个第二盖接触部分5e通过切割第一盖接触部分5d附近的盖后板部分5c的一部分而形成。与上述提及的方式相似,第一和第二盖接触部分5d和5e与安置在后端的各连接板7的连接板接触部分7b的第一和第二接触尖部分7d和7e保持相接触。
至少第一和第二盖接触部分5d和5e之一具有弹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电连接器中,连接器接触部分7b位于第一和第二盖接触部分5d和5e之间并通过第一和第二盖接触部分5d和5e夹紧。因此,即使盖件5和基片21的接地导体部分通过充分的接触力相互连接时,可以防止绝缘器3变形。因此,触点1相对基片21的信号导体部分的平面布置不会受到损害,触点1可以可靠地被焊接到信号导体部分。
尽管目前已经接触优选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以不同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发明。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导电触点、保持所述触点并适于安装到基片上的绝缘器、由所述绝缘器保持的导电盖件以及由绝缘器保持以连接所述盖件和所述基片的接地导体部分的导电连接板,其中绝缘器具有保持触点的基部部分和自所述基部部分延展的侧壁部分;盖,其具有朝向所述基部部分的盖主板、自所述盖主板部分的一侧延展以朝向侧壁部分的外部表面的盖侧板部分、形成在所述盖主板部分上与盖侧板部分相靠近的第一盖接触部分以及形成在所述盖侧板部分上的第二盖接触部分;至少第一和第二盖接触部分之一具有弹性回复力;所述连接板具有连接板接触部分,所述连接板接触部分延展过侧壁部分至侧壁部分的外部以朝向侧壁部分的外表面;所述连接板接触部分位于第一和第二盖接触部分之间并由第一和第二盖接触部分在沿着侧壁部分的外部表面的方向中所夹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接触部分具有悬臂形状并通过切割盖主板部分的一部分和盖侧板部分的一部分而形成,同时所述第二盖接触部分具有悬臂形状并通过切割盖侧板部分的一部分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还具有由绝缘器保持的保持部分和自所述保持部分延展并位于形成在基部部分中的基部开口的连接部分,所述基部部分将被连接到接地导体部分;连接板接触部分具有与第一盖接触部分保持相接触的第一接触尖部分和与第二盖接触部分保持相接触的第二接触尖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器由树脂材料制造,所述连接板的保持部分在绝缘器模制的同时通过嵌物模压而形成,这样所述保持部分被绝缘器保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具有条状板形,所述第一接触尖部分与第一盖接触部分保持接触并在与第一盖接触部分的自由端的板表面相交的方向上朝向第一盖接触部分,所述第二接触尖部分与第二盖接触部分保持相接触并朝向第二盖接触部分的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接触部分沿着侧壁部分延展,所述连接部分延展到形成在基部部分中的基部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部分设有阶梯部分,所述阶梯部分与第二盖接触部分的端面的一部分保持相接触。
全文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用于安装到基片的绝缘器、连接到所述绝缘器的导电盖件和由绝缘器保持以连接盖件和形成在基片上的接地导体部分的导电连接板。盖件具有第一和第二盖接触部分。连接板具有延展以朝向绝缘器的侧壁部分的外表面的连接板接触部分。连接板接触部分沿侧壁部分的外表面的方向被夹紧在第一和第二盖接触部分之间。
文档编号H01R13/648GK1525606SQ20041000668
公开日2004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26日
发明者小寺真史, 一郎, 本岛让, 名取章, 铃木敬一郎 申请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