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传、散热的灭弧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59065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效传、散热的灭弧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灭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提供了一种高效传、散热的灭弧室,适用于大电流的真空灭弧。
背景技术
传统的灭弧室如图1所示,由外壳2,静导电杆5,静触头4,动触头3,动导电杆1和静导电发兰6及灭弧介质等组成。当动触头3在操动机构的作用下与静触头4接触后,电流便沿着静导电杆5、静触头4、动触头3、动导电杆1等部件流向负载,表示电路接通。在电路接通后,静导电杆5,静触头4,动触头3,动导电杆1流过电流同时,将伴随着大量热能的产生,使这些部件的温度升高,尤其是在动、静触头接触处,产生的热量更大,造成这些部件的温度更高。过大的热量,过高的温度不仅消耗了不必要的电能,使电损增加,而且降低了相关部件的机械性能,降低了产品的使用寿命。过大的热量,过高的温度甚至影响灭弧室的灭弧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特别是提供了一种高效传、散热的灭弧室,克服现有灭弧室因过热高温带来的不利影响,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图2所示在外壳2中静导电杆7、静触头4、动触头3、动导电杆1构成一个回路,在静导电杆7或动导电杆1内放置1~10个热管,使热管8与静导电杆7良好接触,热管的一端接触静触头4,热管另一端与散热器(或大气相通)相连。
灭弧室的动导电杆1端可加装热阻元件,则灭弧室的热量就可以绝大部分从静端传出。
当动导电杆1与静导电杆5和动触头3与静触头4发热时,热管8是利用其装有的工质相变的物理过程把热量传出,再通过装于静导电发兰6上的散热器有效的散掉,静导电杆7内装热管的同时,亦可在动导电杆1内加装热阻元件9,以促使更多的热量从静端经由热管传走,从而保持动导电杆1,静导电杆7和动触头3,静触头4温度不致过高,避免过热和高温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个过程也可将热管8放于动杆1,热阻元件9放于静导电杆5内,使热量流向动杆,从而人为有效控制热量的流向。
热管8可以是单独部件,也可以是静导电杆本身。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不仅能完成现有灭弧室接通送电,隔断停电和熄灭电弧的任务,而且避免了因过热(高温)带来的不利影响。在灭弧室流通大电流时,动导电杆1,静导电杆5和动触头3,静触头4产生的大量热迅速而高效地传散出去。并其构造简单,易于制造。


图1为现有灭弧室的示意图。其中,动导电杆1、外壳2、动触头3、静触头4、静导电杆5、静导电发兰6。
图2本发明的一种示意图。其中,动导电杆1、外壳2、动触头3、静触头4、静导电杆5、静导电发兰6、静导电杆7、热管8。
图3a为本发明的热管原理图。
图3b为本发明的热管结构图。热管由管体13,汽态工质10,液态工质11,吸液芯12所组成。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如图2、图3所示。其中图3a为本发明的热管原理图。当热管两端产生温差时,蒸发端的液态工质会迅速汽化,将热量快速带向冷凝端,两端温差越大,蒸发速度越快,在冷凝端凝结液化后,通过毛细作用流回蒸发端,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将热量带向低温端,其速度在理想情况下可达到音速,是良导体铜的103倍。这样就可以以很快的速度将热量从这一端传导至另一端,不会在发热部位堆积,再加动导电杆内的热阻配合使灭弧室的热量集中于静端,有效传散出去,大大提高了导热性能。
图3b为本发明的热管结构图。当热管8与静导电杆7良好接触时,管体13将热量传到热管内,液态介质11吸收热量而迅速汽化,汽态工质10将热量带到冷凝端,冷凝端将汽态工质10迅速凝结液化,通过吸液芯12,流回到蒸发端,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将热量传向低温端,避免了热量堆积在发热端,大大提高了导热性。
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传、散热的灭弧室,由动导电杆、外壳、动触头、静触头、静导电杆、静导电发兰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外壳(2)中静导电杆(7),静触头(4),动触头(3),动导电杆(1)构成一个回路,在静导电杆(7)内放置1~10个热管,使热管(8)与静导电杆(7)良好接触,热管的一端接触静触头(4),热管另一端与散热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室,特征在于热管另一端与大气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灭弧室,特征在于在动导电杆(1)端加装热阻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灭弧室,特征在于在动导电杆(1)中放置热管,或将其作成热管形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灭弧室,特征在于静导电杆(7)或动导电杆(1)中放置热阻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灭弧室,特征在于热管(8)静导电杆本身。
专利摘要本实用提供了一种高效传、散热的灭弧室,由动导电杆、外壳、动触头、静触头、静导电杆、静导电发兰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外壳(2)中静导电杆(7),静触头(4),动触头(3),动导电杆(1)构成一个回路,在静导电杆(7)内放置1~10个热管,使热管(8)与静导电杆(7)良好接触,热管的一端接触静触头(4),热管另一端与散热器相连。本实用的优点在于不仅能完成现有灭弧室接通送电,隔断停电和熄灭电弧的任务,而且避免了因过热带来的不利影响。
文档编号H01H9/30GK2773886SQ200520022730
公开日2006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14日
发明者张子民, 宋国权, 贾林耀, 王承玉, 孙岗 申请人:北京思威驰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