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线片式共模扼流线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2615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绕线片式共模扼流线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用于各种电路的小型且能够表面安装的绕线片式共模扼流线圈。
背景技术
片式共模扼流线圈,其构成为,例如,图9(a)所示的鼓形磁心(ドラムコア)的卷芯部91上被缠绕图9(b)所示的2根绕线92a、92b,这两个末端与设置在卷芯部91的两端侧的锷部上的脚状电极部93a~93d通过热压合等方法电路连接。
然而,将绕线92a、92b的末端(除去覆膜露出导体的部分)连接到各脚状电极部93a~93d上时,例如一方的绕线92a的末端接触邻接于应该被连接的脚状电极部93a的脚状电极部93b,发生短路(参考图9(b)),或不能确保足够的绝缘距离而产生耐压的恶化或绝缘不良的问题。并且,如图9(c)所示,由于脚状电极部93b的侧面与卷芯部的轴方向垂直峭立,所以绕线92b曲折形成大致直角,也存在像容易断线之类的问题。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例如特许文献1中,如图10所示,将脚状电极部93a~93d的外周的一部分作为设定的倾斜平面101形成。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预见防止绕线92a的末端与邻接于应该被连接的脚状电极部93a的脚状电极部93b接触发生短路、产生耐压恶化或绝缘不良的效果或、绕线曲折角度变缓而在该曲折部分的绕线断线的效果。
特开平11-204346号公报公开发明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可是,为了防止因外部应力等的绕线断线,将空中布线最小限化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如图10所示的结构中图11中涂黑所示的空中布线部分102变长,存在容易产生断线之类的问题。
并且,如图10的结构中,绕线的末端沿倾斜平面101的上边移动,存在布线位置偏移的危险性,存在例如绕线92a因在脚状电极部93a上位置偏移末端接触到脚状电极部93b的电极发生短路、或引发耐压的恶化或绝缘不良的情况。另外,绕线92a发生移动时,相反由于设计了倾斜平面101、布线沿脚状电极部93b的倾斜平面101向上方移动变得容易,即使在末端未与倾斜平面部分的电极接触期间,也容易导致耐压-恶化或绝缘不良。再加上如果末端在脚状电极部上移动,则存在连接脚状电极部上的末端时的压合可靠性变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解决所涉及的问题,目的是提供减少空中布线且避免发生断线的可靠性高的绕线片式共模扼流线圈。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具有卷芯部;锷部,多个脚状电极部相互间设置预定的间隔而形成于前述卷芯部的两端侧;多根绕线,缠绕在前述卷芯部且末端与前述脚状电极部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前述脚状电极部在连接上述末端的电极形成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上具有凸状曲面部。
并且,作为本发明的绕线片式共模扼流线圈更好的特征包含前述的脚状电极部具有在前述凸状曲面部的下侧没有被形成电极的垂直面部;前述的脚状电极部具有邻接于前述凸状曲面部且对前述末端定位用的台阶部;前述卷芯部具有截面形状为五边以上的多边形或椭圆或圆的绕线部和位于该绕线部的两侧且截面形状为四边形的比前述绕线部截面大的非绕线部。
发明效果如果根据本发明的绕线片式共模扼流线圈,脚状电极部,由于在触接绕线的末端(除去覆膜露出导体的部分)的电极形成区域具有凸状曲面部,所以能够将空中布线最小化、缓和末端的曲折以减少施加给末端的应力,有效防止断线不良或覆膜剥离所带来的绝缘不良,能够实现可靠性高的绕线片式共模扼流线圈。
并且,对于脚状电极部具有在凸状曲面部的下侧没有形成电极的垂直面部,假设绕线的末端在电极部上移动了的时候,也能够有效防止与应该连接末端的电极以外的电极短路,引起的耐压恶化或绝缘不良,能够实现可靠性更高的绕线片式共模扼流线圈。
并且,对于脚状电极部具有邻接于凸状曲面部且对绕线末端定位用的台阶部,能够防止在脚状电极部上的末端的移动并使末端稳定。因此,可以将末端高精度的热压连接于电极部上,并且能够回避因末端移动引起的耐压恶化或绝缘不良,能够实现可靠性极高的绕线片式共模扼流线圈。
并且,对于卷芯部具有截面形状为五边以上的多边形或椭圆形或圆形的绕线部和位于该绕线部两侧截面形状为四边形比前述绕线部截面大的非绕线部,可以实现施加于绕线上的张力(テンシヨン)的均一化和向绕线施加的压力的低减,并且,能够更进一步缩短与设置在脚状电极部上的凸状曲面部相互结合的空中布线。因此,能够更加有效的防止由外部应力等引起的断线不良,并且,将绕线的位置固定能够抑制特性偏差,且能够实现极高品质和极高可靠性的绕线片式共模扼流线圈。


图1是表示构成涉及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例的绕线片式共模扼流线圈的芯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将电极膜赋在图1的芯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例的绕线片式共模扼流线圈的平面图。
图4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例的绕线片式共模扼流线圈的重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图3中A-A的剖面图。
图6是将涉及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例的绕线片式共模扼流线圈设置到顶板上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构成涉及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例的绕线片式共模扼流线圈的芯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将绕线缠绕到图7的芯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9是以往一般的片式共模扼流线圈的说明图,(a)是鼓形磁心的立体图,(b)及(c)是表示绕线和电极部连接的状态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及一部分的侧面图。
图10是以往例的片式共模扼流线圈的说明图,(a)是鼓形磁心的立体图、(b)表示绕线和电极部连接状态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11是说明以往例的片式共模扼流线圈中的空中布线的图10(b)中B-B的剖面图。
最佳实施例本发明的绕线片式共模扼流线圈用于为了除去从电源线或信号线传来的高频的共模的噪声,其具备卷芯部;锷部,配置在该卷芯部的两端侧,且多个脚状电极部相互间设置预定的间隔而被形成的;多根绕线缠绕前述卷芯部且末端连接在前述脚状电极部。
并且,特别是本发明的绕线片式共模扼流线圈,通过在连接绕线末端的脚状电极部的电极形成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有凸状曲面部,一边将空中布线最小限化一边将末端的曲折缓和,实现降低施加于末端的应力,且防止由断线不良或覆膜剥离引起来的绝缘不良。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用图加以说明。
(第1实施方式例)图1是表示构成本例的绕线片式共模扼流线圈的芯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铁心上提供给了电极膜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本例的绕线片式共模扼流线圈的平面图,图4是表示图3的重要部分的立体图,图5是图3中A-A的剖面图。且图4及图5中省略电极膜。
如图1所示,构成本例的片式共模扼流线圈的铁心10由铁氧体(フエライト)形成,且在卷芯部11的两端侧设置锷部12。并且,在锷部12上设置槽13、然后由浸渍法等将电极膜14分别供给到已形成的4个脚部上,形成4个脚状电极部15a~15d。(参考图2)。
脚状电极部15a和脚状电极部15d,从与卷芯部11的轴方向平行的上升面(邻接于卷芯部11侧的上升面)到上表面分别形成凸状曲面部16a和凸状曲面部16d。并且,脚状电极部15b和脚状电极部15c中,从与卷芯部11的轴方向正交的上升面(邻接于卷芯部11侧的上升面)到上表面分别形成凸状曲面部16b和凸状曲面部16c。
另外,脚状电极部15a和脚状电极部15d,邻接于凸状曲面部16a和凸状曲面部16d,且其上分别形成垂直于卷芯部11的轴方向的台阶部17a和台阶部17d。
并且,4个脚状电极部15a~15d,在前述凸状曲面部的下侧分别形成没有被形成电极膜14的垂直面部18。(参考图2)。
并且,卷芯部11由截面为八边形的绕线部11a和位于该绕线部11a的两侧的截面为四边形的非绕线部11b构成。绕线部11a具有倒掉非绕线部11b的角的形态,且在绕线部11a和非绕线部11b的边界部分上具有台阶状的边界部11c。
并且,在如图3所示的铁心10的绕线部11a上缠绕两根绕线31a、31b,在一根绕线31a的两个末端15a、15d上和另一根绕线31b的两个末端15b、15c上,分别通过热压合等方法电路连接。由此,形成4端子、2回路型的绕线片式共模扼流线圈。
本例中,脚状电极部15a~15d,由于在触接绕线末端的电极形成区域具有凸状曲面部16a~16d,如图4及图5所示的能够缓和末端曲折并减少施加于末端的应力。特别是本例,对于脚状电极部15a、15d与卷芯部11的轴方向平行的上升面开始到上表面,设置有弯曲的凸状曲面部16a、16d,对于脚状电极部15b、15c从与卷芯部11的轴方向正交的上升面开始到上表面,设置有弯曲的凸状曲面部16b、16c,所以凸状曲面部的弯曲方向和与其连接的各绕线的末端的引出方向大致平行,能够有效的使施加于末端的应力减少。
并且,由于设置前述那样的凸状曲面部16a~16d,且将绕线部11a的截面形状作成八边形接近于圆(或椭圆),能够使空中布线格外短,且能够极其有效的防止由断线不良或覆膜剥离造成的绝缘不良。
加之,本例中,缠绕后的布线部分,连接长绕线31a的末端的脚状电极部15a、15d,因为设有邻接于凸状曲面部16a、16d的台阶部17a、17d,所以如图4所示,卡合于台阶部17a(17d)以定位绕线31a的末端,能够防止在脚状电极部上的末端移动而使末端稳定。由此,能够将末端高精度地热压合在脚状电极上,并且能够确实回避由末端移动所引起的耐压恶化或绝缘不良。
另外,卷芯部11在绕线部11a的两侧具有比绕线部11a截面大的非绕线部11b,由于在绕线部11a和非绕线部11b之间形成台阶状的边界部11c,所以通过缠绕绕线部11a,能够自动的将绕线位置固定,并且通过将绕线部11a的截面形状作成八边形,使从铁心内部的角度为钝角而接近于圆形(或椭圆形),能够实现施加于绕线的张力的均一化和施加于绕线的应力降低,能够抑制特性偏差。
并且,脚状电极部15a~15d,在凸状曲面部16a~16d的下侧具有没有形成电极的垂直面部18a~18d,即使假定绕线的末端在脚状电极部上移动时,也能够有效防止特别是缠绕后的布线部分与长绕线31a的末端应接触的电极以外的电极发生短路、或引起耐压的恶化或绝缘不良。
另外,虽然本例的片式共模扼流线圈为不设置顶板的结构,如图6所示,也可以是设置顶板61的结构。
第2实施方式例。
图7是表示构成本例的绕线片式共模扼流线圈的铁心的结构的立体图,图8是本例的绕线片式共模扼流线圈的平面图。并且,图7和图8中,和图1及图3标以相同符号的部分表示同一部分或相当的部分。并且,在图7及图8中省略脚状电极部的电极膜。
本例的绕线片式共模扼流线圈的基本结构和第1实施方式例的相同,下面说明不同点。
在第1实施方式中卷绕后的布线部分仅在连接长绕线31a的末端的脚状电极部15a、15d上形成了台阶部17a、17d,但是本例中脚状电极部15b、15c同样也分别形成了邻接于凸状曲面部16b和凸状曲面部16c且与卷芯部11的轴方向平行的台阶部17b和台阶部17c。
由于绕线31b缠绕后的布线部分短,虽然能够相对简单的对脚状电极部上的末端进行定位,但是由于本例的脚状电极部15b、15c上也形成台阶部17b、17c,所以能够对全部的末端进行极为精确且简单的定位,能够简单准确很好地将末端热压合于电极部。
如以上的说明,本发明的绕线片式共模扼流线圈是,使空中布线最小化且缓和末端的曲折,并能够降低施加于末端的应力,能够稳定批量生产没有因断线不良或覆膜剥离所引起的绝缘不良的可靠性高的共模扼流线圈。
并且,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前述的实施方式例,关于例如卷芯部、锷部、脚状电极部、凸状曲面部、台阶部等形式、绕线的缠绕方式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当然可以变换。
权利要求
1.一种绕线片式共模扼流线圈,其具有卷芯部;锷部,多个脚状电极部相互间设置预定的间隔而形成于前述卷芯部的两端侧;多根绕线,缠绕在前述卷芯部且末端与前述脚状电极部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前述脚状电极部在连接上述末端的电极形成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上具有凸状曲面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片式共模扼流线圈,其特征在于前述的脚状电极部具有在前述凸状曲面部的下侧没有被形成电极的垂直面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片式共模扼流线圈,其特征在于前述的脚状电极部具有邻接于前述凸状曲面部且对前述末端定位用的台阶部。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绕线片式共模扼流线圈,其特征在于前述卷芯部具有截面形状为五边以上的多边形或椭圆或圆的绕线部、和位于该绕线部的两侧且截面形状为四边形的比前述绕线部截面大的非绕线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空中布线最小化且缓和末端的曲折并能够减小施加于末端的应力、很难由断线不良或覆膜剥离引起的绝缘不良的可靠性高的绕线片式共模扼流线圈,其具有卷芯部(11);锷部(12),多个脚状电极部(15a~15d)相互间设置预定的间隔被形成于前述卷芯部(11)的两端侧上;多根绕线(21a、21b),缠绕前述卷芯部(11)且末端与前述脚状电极部(15a~15d)相连,其特征在于前述脚状电极部(15a~15d)的连接绕线(31a、31b)末端的电极形成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上具有凸状曲面部(16a~16d)。
文档编号H01F27/28GK1949415SQ20061014152
公开日2007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3日
发明者松本和博 申请人:东京零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