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跷板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墙壁式电源开关,尤指一种墙壁式跷板开关以及带有电源三插插座的跷板开关。
背景技术:
电源开关是控制用电设备供电回路通断的常用电器元件,其应用非常广泛。电源开关的种类繁多,如具有漏电保护功能的电源开关、普通的电源开关、常见的墙壁式跷板开关、手柄开关等,其结构各不相同,各有其优缺点,其应用的领域也各不相同。
目前,常见的墙壁式电源开关的结构和功能都比较单一,通常一个开关只能控制一个用电设备供电回路的通断;而且,大多数电源开关只具有开关功能。在人们追求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下,这种功能单一的电源开关越来越不适应人们的生活需要。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原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同时控制两路或两路以上用电设备工作的跷板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电源插座、同时具有开关和插座两种功能的跷板开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跷板开关,它是由两个或多个单相跷板开关组合而成;每个单相跷板开关由上盖、底座、设置在上盖和底座之间的小型金属接地架、内嵌在上盖内的跷板和内嵌在底座内的、受控于跷板的一组导电组件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的表面开有相对独立的方槽,每个方槽内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对凸出的小圆柱;上盖的外边缘设有钩脚和圆柱丁;上盖的前后边缘压塑成型接地架结构,其上开有多个安装孔;跷板内嵌在上盖的方槽内,其底部外侧设有一对圆孔和一对“U”形槽;安装时,将上盖内侧凸出的小圆柱卡入跷板底部的圆孔内;在跷板的下面分别设置有一个限制跷板转角并减小转动时发出声响的消音簧和一个触头弹簧;在上盖和底座之间设置有一小型的金属接地架,其上设有接地螺钉和若干个安装孔;在底座内,每个跷板的下面设置有一组结构相同的导电组件;在底座的外边缘,与上盖外边缘的钩脚和圆柱丁相对应处设有定位连接上盖用的内钩和空心圆柱。
所述导电组件由一个长静触头、一个短静触头和一个动触头构成;构成导电组件的长静触头为一安装有接线螺钉的接线螺钉面;该接线螺钉面的下端延展向内弯曲形成的快速接线用的卡线底座;该接线螺钉面的左侧延展向内弯曲形成导线面;该接线螺钉面的上端延展向内弯曲形成用于限位和放置动触头的具有封闭结构的支伸臂,支伸臂的前端设有一个下陷的弧形臂弯;构成导电组件的短静触头为一安装有接线螺钉的接线螺钉面;该接线螺钉面的下端延展向内弯曲形成快速接线用的卡线底座;该接线螺钉面的左侧向内弯曲形成导线面;该接线螺钉面的上端延展向内弯曲形成用于限位的限位面;该接线螺钉面的右端延展向内弯曲形成与接线螺钉面相对的用于安装电触头的触头面,在触头面上安装有电触头,电触头的触头朝外;构成导电组件的动触头为“V”字形结构,在其下端设有一个电触头,“V”字形两边各设有一个凸出臂,“V”字形中心设有一个三角凸台。
所述长静触头和短静触头相向置于底座中;动触头凸出臂的下边缘置于长静触头的弧形臂弯中,其上边缘嵌入所述跷板底部的“U”形槽内,动触头的电触头与静触头的电触头相对;动触头的三角凸台嵌入所述跷板下面的触头弹簧内。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跷板开关还包括一三插插座部分;在所述上盖的表面还开有一组三插插座孔,在底座内、与上盖表面的三插插座火线孔、零线孔相对应处分别设有用于输出电源的左插套和右插套;所述左插套和右插套结构相同,每个插套均是由安装有接线螺钉的接线螺钉面、由接线螺钉面下端延展向内弯曲形成的快速接线用卡线底座、由接线螺钉面右侧延展向内弯曲形成的导线面、导线面边缘设有一个夹紧电源输出插头的套头,套头与上盖表面的三插插座火线孔或零线孔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由于本实用新型是一个开关本体上集成有多个单相跷板开关,每个单相跷板开关分别控制一个被控用电设备,所以,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控制多个被控用电设备。
2、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开关本体上还集成有电源插座,所以,本实用新型功能强劲,不仅具有开关的功能,还同时具有插座的功能,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功能。
3、由于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上盖外边缘的钩脚和圆柱丁,以及底座外边缘的内钩和空心圆柱将跷板开关的上盖与底座铆接在一起的,实现无螺钉连接,所以,本实用新型外表美观、大方。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两位单相跷板开关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三位单相跷板开关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位跷板开关加一位三插插座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同时控制两路或两路以上用电设备是否工作的跷板开关是在一个开关本体上同时集成有两个或多个单相跷板开关,每一个单相跷板开关分别控制一个用电设备。如图1所示,该跷板开关是在一个开关本体上集成有两个(两位)单相跷板开关;如图2所示,该跷板开关是在一个开关本体上集成有三个(三位)单相跷板开关;每一个单相跷板开关分别控制一个用电设备,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跷板开关可以同时控制两路或多路用电设备。
下面以可以同时控制两个用电设备的两位单相跷板开关为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同时控制多个用电设备的跷板开关的结构。
图1为由两个(两位)结构相同的单相跷板开关构成的两位单相跷板开关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每个单相跷板开关由上盖1、底座2、设置在上盖1和底座2之间的小型金属接地架3、内嵌在上盖1内的跷板4和内嵌在底座2内的导电组件构成。
如图所示,上盖1的表面开有两个相对独立的方槽11,每个方槽11内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对凸出的小圆柱12。上盖1的左右外边缘设有非对称结构的钩脚13和圆柱丁14。上盖1的前后边缘压塑成型接地架结构15,其上开有多个安装孔16,利用安装孔16可以直接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墙壁接线盒内。
跷板4内嵌在上盖1的方槽11内,其底部外侧设有一对圆孔41和一对“U”形槽42。安装时,将上盖1内侧凸出的小圆柱12卡入跷板4底部的圆孔41内,使跷板4内嵌在上盖1的方槽11中;同时,使跷板4可以绕凸出的小圆柱12转动。
在跷板4的下面分别设置有一个限制跷板4转角并减小转动时发出声响的消音簧43和一个触头弹簧44。
在上盖1和底座2之间设置有一小型的金属接地架3,其上设有接地螺钉31和若干个安装孔32。通过接地螺钉31可以使本实用新型外壳与地线相连接。
在底座2内,每个跷板4的下面设置有一组结构相同的导电组件。每组导电组件由一个长静触头5、一个短静触头6和一个动触头7构成。在底座2的外边缘,与上盖1外边缘的钩脚13和圆柱丁14相对应处设有定位连接上盖1用的内钩21和空心圆柱22。
构成导电组件的长静触头5为一安装有接线螺钉的接线螺钉面51;该接线螺钉面51的下端延展向内弯曲形成的快速接线用的卡线底座52;该接线螺钉面51的左侧延展向内弯曲形成导线面53;该接线螺钉面51的上端延展向内弯曲形成用于限位和放置动触头的具有封闭结构的支伸臂54,支伸臂54的前端设有一个下陷的弧形臂弯55。
构成导电组件的短静触头6为一安装有接线螺钉的接线螺钉面61;该接线螺钉面61的下端延展向内弯曲形成快速接线用的卡线底座62;该接线螺钉面61的左侧向内弯曲形成导线面63;该接线螺钉面61的上端延展向内弯曲形成用于限位的限位面64;该接线螺钉面61的右端延展向内弯曲形成与接线螺钉面61相对的用于安装电触头的触头面65,在触头面65上安装有电触头66,电触头66的触头朝外。
构成导电组件的动触头7为“V”字形结构,在其下端设有一个电触头71,“V”字形两边各设有一个凸出臂72,“V”字形中心设有一个三角凸台73。
在装配时,将长静触头5和短静触头6相向置于底座2中,将动触头7凸出臂72的下边缘置于长静触头5的弧形臂弯55中,将动触头7凸出臂72的上边缘嵌入跷板4底部的“U”形槽42内,使动触头7的电触头71与静触头6的电触头66相对,将动触头7的三角凸台73嵌入跷板4下面的触头弹簧44内。
在装配完成后,使上盖1上的钩脚13钩住底座2的内钩21,使上盖1的圆柱丁14穿过底座2的空心圆柱22,并使上盖1的圆柱丁14的底部与热源接触,将上盖1与底座2铆接在一起,实现无螺钉连接。
在组装完成后,按动跷板4,在跷板4绕上盖1方槽11内侧凸出的小圆柱12转动的同时拨动动触头7,使动触头7绕长静触头5支伸臂54的臂弯55摆动,利用置于跷板4与动触头7之间的触头弹簧44限制、固定动触头7,使动触头7的电触头71与短静触头6的电触头66相接触或分离,从而实现电力的连接/或断开。
在使用时,只需将两组导电组件中的每对长静触头5和短静触头6分别串联在被控用电设备供电回路中即可,就可以实现分别控制两个用电设备工作的目的。
图1所示为两位单相跷板开关,它是由两个结构相同的单相跷板开关组合而成。当然,还可以由三位或四位结构相同的单相跷板开关组合而成。如图2所示的三位单相跷板开关,它是由三位(三个)结构相同的单相跷板开关组合而成,可同时控制三个用电设备的工作;同理,还可以由四位、五位结构相同的单相跷板开关组合而成。
图3为一位单相跷板开关和一位三插插座组成的跷板开关,它同时具有开关和插座功能,可以控制一个用电设备的工作,并同时提供电力输出。如图所示,该跷板开关的开关部分与图1~图3所示的单相跷板开关的结构完全相同,其区别在于它还包括有一个三插插座。
如图所示,在上盖1的表面还开有一个三插插座孔17,在底座2内、与上盖1表面的三插插座火线孔、零线孔相对应处分别设有用于输出电源的左插套8和右插套9。
左插套8和右插套9结构相同,每个插套均是由安装有接线螺钉的接线螺钉面81、由接线螺钉面81下端延展向内弯曲形成的快速接线用卡线底座82、由接线螺钉面81右侧延展向内弯曲形成的导线面83、导线面边缘设有一个夹紧电源输出插头的套头84,套头84与上盖1表面的三插插座火线孔或零线孔相对应。
在使用时,将跷板开关部分的长静触头5和短静触头6串联在被控用电设备供电回路中,控制被控用电设备供电回路的通或断,从而,实现控制被控用电设备的目的。同时,将插座部分的左插套8的接线螺钉与电源火线相连,将右插套9的接线螺钉与电源零线相连,从而,使插座有电力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以同时控制多个被控用电设备;不仅具有开关的功能,还同时具有插座的功能,提供了产品的使用功能;实现无螺钉连接,外表美观、大方。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跷板开关,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两个或多个单相跷板开关组合而成;每个单相跷板开关由上盖(1)、底座(2)、设置在上盖(1)和底座(2)之间的小型金属接地架(3)、内嵌在上盖(1)内的跷板(4)和内嵌在底座(2)内的、受控于跷板(4)的一组导电组件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跷板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的表面开有相对独立的方槽(11),每个方槽(11)内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对凸出的小圆柱(12);上盖(1)的外边缘设有钩脚(13)和圆柱丁(14);上盖(1)的前后边缘压塑成型接地架结构(15),其上开有多个安装孔(16);跷板(4)内嵌在上盖(1)的方槽(11)内,其底部外侧设有一对圆孔(41)和一对“U”形槽(42);安装时,将上盖(1)内侧凸出的小圆柱(12)卡入跷板(4)底部的圆孔(41)内;在跷板(4)的下面分别设置有一个限制跷板(4)转角并减小转动时发出声响的消音簧(43)和一个触头弹簧(44);在上盖(1)和底座(2)之间设置有一小型的金属接地架(3),其上设有接地螺钉(31)和若干个安装孔(32);在底座(2)内,每个跷板(4)的下面设置有一组结构相同的导电组件;在底座(2)的外边缘,与上盖(1)外边缘的钩脚(13)和圆柱丁(14)相对应处设有定位连接上盖(1)用的内钩(21)和空心圆柱(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跷板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组件由一个长静触头(5)、一个短静触头(6)和一个动触头(7)构成;构成导电组件的长静触头(5)为一安装有接线螺钉的接线螺钉面(51);该接线螺钉面(51)的下端延展向内弯曲形成的快速接线用的卡线底座(52);该接线螺钉面(51)的左侧延展向内弯曲形成导线面(53);该接线螺钉面(51)的上端延展向内弯曲形成用于限位和放置动触头的具有封闭结构的支伸臂(54),支伸臂(54)的前端设有一个下陷的弧形臂弯(55);构成导电组件的短静触头(6)为一安装有接线螺钉的接线螺钉面(61);该接线螺钉面(61)的下端延展向内弯曲形成快速接线用的卡线底座(62);该接线螺钉面(61)的左侧向内弯曲形成导线面(63);该接线螺钉面(61)的上端延展向内弯曲形成用于限位的限位面(64);该接线螺钉面(61)的右端延展向内弯曲形成与接线螺钉面(61)相对的用于安装电触头的触头面(65),在触头面(65)上安装有电触头(66),电触头(66)的触头朝外;构成导电组件的动触头(7)为“V”字形结构,在其下端设有一个电触头(71),“V”字形两边各设有一个凸出臂(72),“V”字形中心设有一个三角凸台(7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跷板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长静触头(5)和短静触头(6)相向置于底座(2)中;动触头(7)凸出臂(72)的下边缘置于长静触头(5)的弧形臂弯(55)中,其上边缘嵌入所述跷板(4)底部的“U”形槽(42)内,动触头(7)的电触头(71)与静触头(6)的电触头(66)相对;动触头(7)的三角凸台(73)嵌入所述跷板(4)下面的触头弹簧(44)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跷板开关,其特征在于该跷板开关还包括一三插插座部分;在所述上盖(1)的表面还开有一组三插插座孔(17),在底座(2)内、与上盖(1)表面的三插插座火线孔、零线孔相对应处分别设有用于输出电源的左插套(8)和右插套(9);所述左插套(8)和右插套(9)结构相同,每个插套均是由安装有接线螺钉的接线螺钉面(81)、由接线螺钉面(81)下端延展向内弯曲形成的快速接线用卡线底座(82)、由接线螺钉面(81)右侧延展向内弯曲形成的导线面(83)、导线面边缘设有一个夹紧电源输出插头的套头(84),套头(84)与上盖(1)表面的三插插座火线孔或零线孔相对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跷板开关,该跷板开关由两个或多个单相跷板开关组合而成,它可以同时控制两路或两路以上用电设备。构成跷板开关的每个单相跷板开关由上盖、底座、设置在上盖和底座之间的小型金属接地架、内嵌在上盖内的跷板和内嵌在底座内的、受控于跷板的一组导电组件构成。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带有电源插座的跷板开关,该跷板开关不仅具有开关的功能,而且还具有电源插座的功能。
文档编号H01H19/00GK2867558SQ20062000475
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日
发明者黄华道 申请人:黄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