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高操作臂抗振型指针式SF<sub>6</sub>气体密度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9968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高操作臂抗振型指针式SF<sub>6</sub>气体密度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继电器,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在SF6电气设备上的加高 操作臂抗振型指针式SF6气体密度继电器。
背景技术
SF6电气产品已广泛应用在电力部门,工矿企业,促进了电力行业的快速发 展。保证SF6电气产品的可靠安全运行已成为电力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SF6 电气产品的灭弧介质和绝缘介质是SF6气体,不能发生漏气,若发生漏气,就 不能保证SFe电气产品可靠安全运行。所以监测SF6电气产品的SF6密度值是 十分必要的。现在用来监测SF6密度普遍采用一种机械的指针式密度继电器, 具有当SF6电气产品发生漏气时能够报警及闭锁功能,还有现场显示密度值的 性能。目前使用的密度继电器接点主要采用电接点型和微动开关型,电接点型 密度继电器一般要充抗振用的硅油,因此常会发生漏油现象,给用户带来损失。 微动开关型的无油型密度继电器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所采用的微动开关的操作 臂的宽度只有4.1mm,操作臂的前端两侧各设有一块挡板,其高度只有2.2mm, 这种结构在开关分合闸操作强烈振动时,很容易造成开关操作臂与调节杆移 位,而使调节杆发生卡住或脱离微动开关操作臂的现象,不能保证系统可靠工 作。 -旦发生这种情况,只有重新更换继电器,给用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所 以,开发一种性能好,特别其抗振性能很好的指针式SF6气体密度继电器是非 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加高操 作臂抗振型指针式SF6气体密度继电器,用于控制和监视密封容器中SF6气体 的密度,针对SF6电气设备中出现的气体泄漏情况,及时发出报警信号,闭锁
信号,为保障电力安全起到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加高操作臂抗振型指针式SF6气体 密度继电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基座、机芯、C形管、温度补偿片、 横梁、连接杆、 一个或多个各自对应设置的调节杆和微动开关、印制电路板和 固定板,在各个微动开关上分别连接有一个操作臂,其特点是,所述的各操作
臂前端两侧挡板的高度为2.5—18mm。
所述的各操作臂的前端还分别可以设有一块端板,该端板与两侧挡板一起 在操作臂的前端共同构成一个可限制调节杆脱离操作臂的半封闭区。 所述的微动开关有一到四个,对应的调节杆也有一到四个。 本实用新型加高操作臂抗振型指针式SF6气体密度继电器由于增加了操作 臂的高度,并可以在操作臂的前端增设了一块端板,由该端板与两侧挡板一起 在操作臂的前端共同构成一个可限制调节杆脱离操作臂的半封闭区,可在开关 分合闸产生振动时,避免造成开关操作臂与调节杆移位,而使调节杆不会发生 卡住或脱离微动开关的现象,保证系统可靠工作。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高操作臂抗振型指针式SF6气体密度继电器的结构示 意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局部侧视图; 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加高操作臂抗振型指针式SF6气体密度 继电器包括SF6气体接头1、机芯2,壳体3、刻度盘4、指针5、 C形管6、温 度补偿片7、接线座8、印制电路板10、定位板11、固定板12、电线13、连 接杆15、横梁16、表玻璃17、罩圈18、基座19、 SF6气体输送管20和一个到
四个各自对应设置的微动开关和调节杆,本实施例为三个,即图中的微动开关 91、 92、 93和调节杆14K 142、 143。其中,SFe气体接头1、接线座8、表玻 璃17、罩圈18和基座19分别固定在壳体3上。机芯2固定在基座19上,指
针5和刻度盘4分别固定在机芯2上。C型管6的一端焊接在基座19上并与之 连通,另一端与温度补偿片7的一端相连接,温度补偿片7的另一端与横梁16 相连接,横梁16又与连接杆15相连接,连接杆15与机芯2相连接。横梁16 上固定有调节杆141、 142、 143。微动开关91、 92、 93分别焊接在印制电路板 10上,印制电路板IO安装在固定板12上,固定板12又安装在基座19上。微 动开关91固定在调节杆141的下方,微动开关92固定在调节杆142的下方, 微动幵关93固定在调节杆143的下方。各微动开关上分别设有操作臂911、921、 931。定位板11固定在机芯2上,其前端延伸到C形管6与温度补偿片7相连 的一端的下方,它的功能是当SF6气体密度下降到一定值时,限位C形管6 向下移动,保护微动开关,进而保护横梁16不被压坏而变形,使整个系统保 持可靠工作。微动开关的接点,通过电线13,从印制电路板IO连接到接线座 8上,接线座8固定在表壳3上。表玻璃17、罩圈18分别固定在表壳3上, 能保护其内部机构免受机械损伤和污物、雨水侵入。SF6气体输送管20的一端 与基座19相连接,且可靠密封,SF6气体输送管20的另一端与接头l相连接, 且可靠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增加了操作臂的高度,将操作臂前端两侧挡板的高度 由原来的2.2mm增加至2.5—18mm,另外还可进一步在各操作臂的前端分别设 置一块端板A,由该端板与两侧挡板一起在操作臂的前端共同构成一个可限制 调节杆脱离操作臂的半封闭区。这样一来,在开关分合闸产生振动时,即使横 梁在轴向或径向发生移位,也可避免造成开关操作臂与调节杆移位,而使调节 杆不会发生卡住或脱离微动开关的现象,保证系统可靠工作。大大提高了产品 的抗振性能。
本实用新型加高操作臂抗振型指针式SF6气体密度继电器的作用原理是基 于弹性元件C形管6,利用温度补偿片7对变化的压力和温度进行修正,反应 SF/气体密度的变化。即在被测介质SF6气体的压力作用下,由于有了温度补偿 片7的作用,其密度值的变化,压力值也相应的变化,迫使C形管6之末端产 生相应的弹性变形一位移,借助于温度补偿片7和连接杆15,传递给机芯2, 机芯2又传递给指针5,遂将被测的SF6气体密度值在刻度盘上指示出来。这 样密度继电器就能把SF6密度值显示出来了。如果漏气了,其密度值下降到一
定程度(达到报警或闭锁值),C形管6产生相应的向下位移,通过温度补偿 片7,使横梁16向下位移,横梁16上的调节杆141、 142、 143就推动相应的 微动开关91、 92、 93接点接通,发出相应的信号(报警或闭锁),达到监视 和控制电气开关等设备中的SF6气体密度,使电气设备安全工作。如果其密度 值升高了,压力值也相应的升高,升高到一定程度,C形管6也产生相应的向 上位移,通过温度补偿片7,使横梁16向上位移,横梁16上的调节杆141、 142、 143就向上位移,调节杆141、 142、 143就远离微动开关91、 92、 93, 其接点就断开,信号(报警或闭锁)就解除。这样就完成密度继电器的功能。
由于本实用新型加高操作臂抗振型指针式SF6气体密度继电器的信号接点 采用微动开关形式,况且微动开关接点的控制全部由调节杆来控制,而调节杆 的控制由补偿片7和C形管6来执行,补偿片7—般是不怕振动的,它仅随温 度的变化而变化,而C形管的力较大,抗振性能较好,不易因振动而变形或产 生位移。最重要的是,为了增加抗振性能,本实用新型增加了操作臂的高度, 并可在操作臂的前端增设了一块挡板,由该挡板与两侧板一起在操作臂的前端 共同构成一个可限制调节杆脱离操作臂的封闭区。这样一来,在开关分合闸产 生振动时,即使横梁在轴向或径向发生移位,也可防止调节杆发生卡住或脱离 微动幵关的现象,保证系统可靠工作,大大提高了该产品的抗振性能。另外, SF6气体的密度值下降后,C形管6就下移,直至信号(报警或闭锁)接点动 作,即微动开关接点接通。密度值越下降,微动开关就接通越牢靠,再下降, C形管6就被定位板11定位在其个刻度值上,此时,C形管6以较大的力作用 在微动开关上,微动开关处于很好的压力下和良好的接通中,不怕振动。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 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 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 围内。如微动开关也可以固定在调节杆的上方(即另一方向)。
权利要求1、一种加高操作臂抗振型指针式SF6气体密度继电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基座、机芯、C形管、温度补偿片、横梁、连接杆、一个或多个各自对应设置的调节杆和微动开关、印制电路板和固定板,在每个微动开关上分别连接有一个操作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操作臂前端两侧挡板的高度为2.5-18mm。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高操作臂抗振型指针式SF6气体密度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操作臂的前端还分别可以设有一块端板,该端板与两侧挡 板一起在操作臂的前端共同构成一个可限制调节杆脱离操作臂的半封闭区。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高操作臂抗振型指针式SF6气体密度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动开关有一到四个,对应设置的调节杆也有一到四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高操作臂抗振型指针式SF<sub>6</sub>气体密度继电器,它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基座、机芯、C形管、温度补偿片、横梁、连接杆、一个或多个各自对应设置的调节杆和微动开关、印制电路板和固定板,在三个微动开关上分别连接有三个操作臂,其特点是,各操作臂前端两侧挡板的高度为2.5-18mm,各操作臂的前端还可分别设有一块端板,该端板与两侧挡板一起在操作臂的前端共同构成一个可限制调节杆脱离操作臂的半封闭区。本实用新型加高操作臂抗振型指针式SF<sub>6</sub>气体密度继电器可在开关分合闸产生振动时,避免造成开关操作臂与调节杆移位,而使调节杆不会发生卡住或脱离微动开关的现象,保证系统可靠工作。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抗振性能。
文档编号H01H35/36GK201004432SQ20062014945
公开日2008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7日
发明者苏丽芳, 袁海文 申请人:苏丽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