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手柄开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0391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的手柄开关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车辆的手柄开关装置的改进,上述车辆的手柄开关装置把开关壳体安装于在端部具有手把的转向用操纵手柄上,上述开关壳体靠近上述手把的内端,包围操纵手柄,并且内部收容开关,在该开关壳体的作为操纵者侧的后壁上,设有操作上述开关的操作钮。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那样,这种车辆的手柄开关装置已经被公开。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96297号公报现有的这种车辆的手柄开关装置把操作钮和由操作钮操作的开关集中配置在操纵手柄的一侧,因此用于收容并支撑这些部件的开关壳体向操作钮侧鼓出较多,这妨碍了装置的小型化。并且在现有的车辆的手柄开关装置中,操作钮一体地连接在开关的可动触点座上,并且操作钮与可动触点座成为一体而进行滑动,因此操作钮和可动触点座的行程比为1,不能把该行程比设定为1以外的数值,从而设计的自由度较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些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所述的上述车辆的手柄开关装置,即该装置不仅操作钮的操作性能好,而且实现了小型化,并且在设计方面能够自由地设定操作钮以及可动触点座的行程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辆的手柄开关装置把开关壳体安装于在端部具有手把的转向用操纵手柄上,上述开关壳靠近上述手把的内端,包围操纵手柄,并且在内部收容开关,在该开关壳体的作为操纵者侧的后壁上,设有操作上述开关的操作钮,该车辆的手柄开关装置的第一特征在于,上述操作钮配置在与操纵手柄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上,并且上述操作钮通过枢轴而可摆动地支撑在上述开关壳体上,另一方面,上述开关具有可动触点座进行滑动的滑动型结构,上述开关配置在上述开关壳体的位于上述操纵手柄上侧或下侧的内部,上述操作钮和上述可动触点座通过运动方向变换装置而连接,该运动方向变换装置把操作钮的摆动变换成直线运动后传递给可动触点座。
并且,在第一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上述运动方向变换装置由销形的动作臂和叉形的从动臂构成,其中,上述动作臂一体地形成在上述操作钮的摆动端上,并配置成与上述枢轴大致平行,上述从动臂一体地形成在上述可动触点座上,并配置在与上述枢轴大致正交的方向上,上述从动臂与上述动作臂滑动自如地卡合。
另外,在第一或第二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于,上述操作钮配置在握持上述手把的操纵者的拇指的可动范围内。
另外,在第一~第三特征中任一项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在于,上述开关是对车辆的危险警报灯的动作进行控制的危险警报开关。
另外,在第四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在于,在上述危险警报开关的固定触点座上,设置有分别单独地与一对第一危险警报电路相连的一对固定触点,上述一对第一危险警报电路分别与左侧的兼作危险警报用的转向灯以及右侧的兼作危险警报用的转向灯相连,另一方面,在可动触点座中设有共用的可动触点,该可动触点连接在与转向灯继电器相连的第二危险警报电路上,该可动触点在该可动触点座的打开位置处与上述固定触点接触,而上述可动触点在关闭位置处离开上述固定触点。
另外,在第一~第五特征中的任一项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在于,上述枢轴一体地形成在上述开关的开关盒上。
另外,在第一~第六特征中的任一项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七特征在于,在上述操作钮与上述开关或上述开关壳体之间,设有始终对操作钮向不动作位置施力的弹簧装置。
另外,在第一~第七特征中的任一项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八特征在于,在左右一对操纵手柄安装有上述开关壳体,上述左右一对操纵手柄分别固定在转向用前叉的上部桥形件的左右两端部,并且上述左右一对操纵手柄的前面由前罩板覆盖。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由于操作钮配置在操纵手柄的后面侧,开关分别分开配置在手把的上侧或下侧,因此很容易就能够把操作钮和开关收容于绕着操纵手柄的开关壳体内部的狭小空间内,从而不仅能够实现开关壳体的小型化,而且能够获得足够的操作钮的按压行程,同时能够确保对于操作钮的良好的操作性能。而且操作钮为由枢轴而支撑的摆动型结构,因此能够轻便地对操作钮进行按压操作,而没有滑动阻力。
并且,虽然可动触点座为滑动式,但该可动触点座经由运动方向变换装置而与操作钮连接,因此,配置在操纵手柄的上侧或下侧的开关通过操作钮的摆动而能够使可动触点座顺畅地滑动。
由于操作钮为摆动式,因此通过选定从其枢轴到操作钮以及可动触点座之间的连接点的距离,就能够在设计方面自由地设定操作钮和可动触点座的行程比,从而能够应对各种开关的各种要求。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当操作钮绕上述枢轴进行摆动时,动作臂一边在上述从动臂的叉形部内进行滑动一边经由该从动臂而可靠地对可动触点座施以直线运动,而且该结构极其简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操纵者能够在握持手把的状态下容易且准确地利用手的拇指对操作钮进行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特征,由于危险警报开关具有较多的触点,由此当可动触点座为滑动型结构时,开关整体必然变长,但是这种危险警报开关在开关壳体内能够被紧凑地收容,而不会干涉操作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特征,由于分别与左侧的兼作危险警报用的转向灯和右侧的兼作危险警报用的转向灯相连的一对危险警报电路是彼此独立的,因此,在危险警报开关处于关闭状态下,即使当左右任一方的转向灯工作时,也能够防止从转向灯继电器向第一危险警报电路通电,而不使用价格昂贵的二极管等反流防止装置,从而能够构成廉价的危险警报电路。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特征,通过使枢轴与开关盒形成一体化,不仅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实现枢轴防脱等支撑结构的简单化,而且能够构成操作钮和开关的组合体,从而可以有助于提高组装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特征,操作钮通过弹簧装置而被保持在不动作位置上,因此即使在运动方向变换装置上存在游隙,也能够控制操作钮的振动,而且能够预先避免由于振动产生的噪音。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特征,左右一对操纵手柄分别固定于转向用前叉的上部桥形件的左右两端部,而且上述左右一对操纵手柄的前面由前罩板覆盖,即使在具有上面所述的左右一对操纵手柄且在操纵手柄的周围具有宽裕的空间的车辆中,通过上述的开关壳体的小型化,能够提高操纵手柄以及该开关的操作性。


图1为具有本发明的手柄开关装置的自动两轮车的转向部周围的俯视图。
图2为沿图1的2的向视图。
图3为沿图2的3-3线的剖面图。
图4为沿图3的4-4线的剖面图。
图5为上述手柄开关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沿图4的6-6线的剖面图。
图7为沿图6的7-7线的剖面图。
图8为沿图6的8-8线的剖面图。
图9为沿图8的9-9线的剖面图。
图10表示危险警报开关的打开状态,是与图8相对应的图。
图11为由上述危险警报开关装置控制的方向指示及危险警报用的电路图。
图12表示现有的方向指示及危险警报用的电路图,是与图11对应的图。
标号说明H操纵手柄,Hg手把(handle grip),1开关壳体,2操作钮,3开关(危险警报开关),9枢轴,10开关盒,12固定触点座,13可动触点座,15L、15R固定触点,17可动触点,19运动方向变换装置,25弹簧装置,32转向灯继电器,35L、35R兼作危险警报灯的转向灯,38L、38R第一危险警报电路,39第二危险警报电路。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为具有本发明的手柄开关装置的自动两轮车的转向部周围的俯视图,图2为沿图1的2的向视图,图3为沿图2的3-3线的剖面图,图4为沿图3的4-4线的剖面图,图5为上述手柄开关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6为沿图4的6-6线的剖面图,图7为沿图6的7-7线的剖面图,图8为沿图6的8-8线的剖面图,图9为沿图8的9-9线的剖面图,图10表示危险警报开关的打开状态,是与图8相对应的图,图11为由上述危险警报开关装置控制的方向指示及危险警报用的电路图,图12为表示现有的方向指示及危险警报用的电路图,是与图11对应的图。
首先,在图1中,在运动型自动两轮车的车架的前端部,转向用前叉F的上部桥形件Fa以及下部桥形件(未图示)借助于立管(steering stem)S可转动地连接。上部桥形件Fa俯视时呈“く”字形,而且上部桥形件Fa的左右两端部比被立管S支撑的中央部向前方变位,在上部桥形件Fa的两端部分别单独地固定着左右一对操纵手柄H、H的内端部,在一对操纵手柄H、H的外端部,嵌合保持有供操纵者握持的手把Hg。
并且在车架上,安装有前罩C,该前罩C从前方覆盖包含有上部桥形件Fa以及下部桥形件的前叉F,并且在该前罩C的上端连设有防护罩Ca,该防护罩Ca从前方覆盖在上部桥形件Fa正前方配置的仪表单元M。另外,一对后视镜R、R安装于前罩板C的左右外侧部上。
如图2所示,在操纵手柄H的至少一方上,以包围操纵手柄H的方式安装有与手把Hg的内端邻接的开关壳体1。在该开关壳体1的、操纵者侧的后壁上,配设有各种开关的操作钮,特别是在开关壳体1的上下方向中央部安装有危险警报用操作钮2,该操作钮2配置在握持手把Hg的操纵者的手的拇指T的可动范围内。
如图3及图4所示,开关壳体1被分割成前部壳半体1f和后部壳半体1r,并且从前后夹住操纵手柄H,在该后部壳半体1r上,安装有危险警报用操作钮2、其他各种操作钮、危险警报开关3以及其他各种开关。并且前部壳半体1f借助于连接件4而固定在操纵手柄H上,后部壳半体1r通过多个螺钉5而与前部壳半体1f接合。
另外,详细说明上述操作钮2以及由该操作钮2操作的危险警报开关3。
在图3以及图4中,在后部壳半体1r上,设有与操纵手柄H的后面(操纵者侧)相对的按钮安装口8,并且该按钮安装口8的靠近手把Hg侧端部沿上下方向配置枢轴9,该枢轴9保持在后部壳半体1r的内壁上,自由摆动地支撑于上述枢轴9上的操作钮2,从后部壳半体1r的内侧安装于按钮安装口8上。于是,操作钮2以与操纵手柄H大致相等的高度配置在操纵手柄H的后侧。该操作钮2的一部分向按钮安装口8的外方突出,其突出量以形成于操作钮2周围的凸缘部2a与后部壳半体1r的内表面抵接而被限制,从而限制操作钮2的不动作位置。
另一方面,如图4~图9所示,在操纵手柄H下侧,在后部壳半体1r的内壁上,安装有危险警报开关3。该危险警报开关3由长方体形状的开关盒10、可动触点座13以及固定触点座12构成,其中,开关盒10配置成在操纵手柄H的下侧沿着操纵手柄H的前后方向延伸,可动触点座13收容于上述开关盒10中,并且能够沿着开关盒10的长度方向在打开位置N(参照图10)以及关闭位置F(参照图8)之间滑动,固定触点座12以覆盖上述可动触点座13的方式固定于开关盒10的开口部。开关盒10具有与其一体地形成的撑条10a,并且通过螺钉11将撑条10a固定在后部壳半体1r上。
上述枢轴9与上述开关盒10的撑条10a形成为一体,而且枢轴9的端部嵌合于在后部壳半体1r上形成的支撑孔14(参照图9)中而被保持。从而,如果枢轴9与开关盒10成为一体,则不仅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而且能够简化枢轴9的防脱等支撑结构,而且能够构成操作钮2和危险警报开关3的组合体,也有助于提高组装性。
如图5及图6所示,固定触点座12保持有配置在三角形顶点上的三个为一组的第一固定触点15L、15R、15B,和两个为一组的第二固定触点16B、16P,而可动触点座13保持有通过弹簧23的作用力而能够与所有的第一固定触点15L、15R、15B接触的共用的一个可动触点17,在可动触点座13的打开位置N处,可动触点17只接触第一固定触点15L、15R、15B,从而能够使自动两轮车的转向灯作为危险警报灯来进行点亮或熄灭动作,在可动触点座13的关闭位置F处,可动触点17只与第二固定触点16B、16P接触,从而能够点亮位置指示灯。关于其电路,将在后面叙述。
从图5~图8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在开关盒10中收容有向关闭位置F对可动触点座13施力的复位弹簧22,公知的间歇锁定机构18设置在可动触点座13与开关盒10之间,当按压可动触点座13以使其抵抗上述复位弹簧22的作用力而向打开位置N移动时,即使解除该推力,只要不再向可动触点座13施加推力,则间歇锁定机构18把该可动触点座13保持在打开位置N处。
上述操作钮2和可动触点座13经由运动方向变换装置19而连接,该运动方向变换装置19把操作钮2的摆动变换成直线运动之后传递给可动触点座13。该运动方向变换装置19由销形的动作臂20和叉形的从动臂21构成,上述动作臂20一体地形成于操作钮2的摆动端上,并且与上述枢轴9大致平行地配置在后部壳半体1r内,上述从动臂21一体地形成在可动触点座13的一端,并且配置成贯穿固定触点座12而向开关盒10外突出,并与上述枢轴9大致正交,动作臂20滑动自如地卡合于从动臂21的叉形部21a的内侧。从而,如果操作钮2绕枢轴9摆动,则动作臂20一边在叉形部21a内滑动一边经由从动臂21对可动触点座13施以滑动,即施以直线运动,使可动触点座13能够在打开位置N和关闭位置F之间移动。
在图4、图5和图8中,操作钮2形成为向后部壳半体1r的内部敞开的箱形,在该操作钮2的内侧设有对操作钮2向使其不动作位置施力的弹簧装置25。该弹簧装置25由如下部分构成圆筒形的导向筒26,其与开关盒10一体地形成并配置在操作钮2的内侧;按压销27,其滑动自如地嵌合插入于上述导向筒26内;按压弹簧28,其对上述按压销27向导向筒26外方突出的方向施力;和斜面29,其形成于操作钮2的要与按压销27的半球形端部抵接的摆动端部内侧。上述斜面29以下面的方式进行倾斜沿着操作钮2的摆动方向,随着远离操纵手柄H而越靠近枢轴9。
而且,当按压销27利用按压弹簧28的弹力按压斜面29时,则在按压销27与斜面29抵接的抵接部上,产生对操作钮2向使其不动作位置施力的分力,从而操作钮2以没有游隙的状态而保持在不动作位置上。并且,在从外侧按压操作钮2的情况下,由于斜面29把按压销27推入导向筒26内,因此随之而增加的按压弹簧28的反作用力,便决定操作钮2的操作负荷(实际上,上述开关盒10内的复位弹簧22的反作用力也施加到上述操作负荷)。由此,通过选定斜面29的角度或按压弹簧28的设定负荷、弹簧系数,就能够调整操作钮2的操作感。
说明具有这种结构的危险警报开关装置的作用。
如果自动两轮车的操纵者利用握持手把Hg的手的拇指T,按压操作钮2,则操作钮2绕枢轴9向前方摆动,通过运动方向变换装置19,即通过动作臂20和从动臂21将该摆动变换成直线运动后,传递给危险警报开关3的可动触点座13,因此可动触点座13抵抗复位弹簧22的弹力,从关闭位置F向打开位置N(参照图10)移动,能够把自动两轮车的转向灯作为危险警报灯而点亮或熄灭。一旦可动触点座13来到打开位置N,则可动触点座13通过间歇锁定机构18的动作而被保持在打开位置N处。
利用拇指T再次按压操作钮2,则可动触点座13再次被按压,因此间隙锁定机构18被解除,因此,接着如果解除对操作钮2施加的按压,可动触点座13通过复位弹簧22的弹力而恢复到关闭位置F,操作钮2通过复位弹簧22和按压弹簧28的作用力而恢复到不动作位置,通过可动触点座13回到关闭位置F,从而能够使自动两轮车的危险警报灯熄灭。在该状态下,操作钮2通过包含有按压弹簧28的弹簧装置25而被保持在不动作位置上,因此,即使运动方向变换装置19在动作臂20和从动臂21的叉形部21a卡合的卡合部上存在游隙,也能够抑制操作钮2的振动,能够预先避免由该振动产生引起的噪音。
而且,上述操作钮2安装在包围操纵手柄H而配置的开关壳体1的、与操纵手柄H的后面所相对的后壁上,而且配置在握持手把Hg的操纵者的手的拇指T的可动范围内,因此操纵者能够利用握持手把Hg的手的拇指T,容易且可靠地操作操作钮2。
而且,由于该操作钮2为被上下方向的枢轴9所支撑的摆动型结构,因此不存在滑动阻力,从而能够对其轻便地进行按压操作。
另外,通过选定从操作钮2的摆动中心、即从枢轴9,到操作钮2和可动触点座13间的连接点的距离,就能够在设计方面自由地设定操作钮2与可动触点座13的行程比,从而能够应对各种开关的各种要求。
一方面,危险警报开关3远离操作钮2,在前后方向上较长地配置在开关壳体1的位于操纵手柄H下侧的内部,因此危险警报开关3能够容易地收容在开关壳体1的位于操纵手柄H下侧的内部的狭小的空间中,而不会与操作钮2相干涉,由此能够实现包围操纵手柄H的开关壳体1的小型化,并且既能够使操作钮2的按压行程又能够使可动触点座13的滑动行程取得足够大。
并且危险警报开关3的可动触点座13滑动自如地支撑于开关盒10上而构成滑动式结构,而在该可动触点座13上通过运动方向变换装置19而连接着操作钮2,因此通过操作钮2的摆动就能够使可动触点座13轻便地滑动。
并且,在运动型自动两轮车中,如上所述,左右一对操纵手柄H、H分别固定在前面被前罩C覆盖的上部桥形件Fa上,因此在操纵手柄H的周围的多余空间较少,但是由于本发明的手柄开关装置安装在该操纵手柄H上,因此通过开关壳体1的小型化,能够提高操纵手柄H和操作钮2的操作性。
其次,通过图11,对使用本发明的上述危险警报开关3的自动两轮车的方向指示及危险警报用电路进行说明。
标号30是电池,31是点火开关,32是转向灯继电器,33是转向灯开关(winker switch),34是切换开关,35L是左侧前后的兼作危险警报用的转向灯,36L是左侧的转向指示灯,37L是左侧位置指示灯,35R是右侧前后的兼作危险警报用的转向灯,36R是右侧的转向指示灯,37R是右侧的位置指示灯。上述切换开关34与转向开关33联动,因此,上述切换开关34用于当方向指示开关33选择左侧的转向灯35L或右侧的转向灯35R的工作位置时,使其选择侧的位置灯37L或37R自动熄灭。
与左右转向灯35L、35R相连的第一危险警报电路38L、38R,连接在上述危险警报开关3中的三个第一固定触点15L、15R、15B中的两个触点15L、15R上,剩余的一个第一可动触点15B连接在从转向灯继电器32和转向开关33之间延伸出的第二危险警报电路39上。
此外,从转向灯继电器32的(+)侧延伸出的电路40,和从切换开关34的(+)侧延伸出的电路41,分别连接在两个上述第二固定触点16B、16P上。
并且,标号17相当于上述危险警报开关3的可动触点,如果由于上述可动触点座13向打开位置N移动,该可动触点17只与上述共三个第一固定触点15L、15R、15B接触,则从电池30通过转向灯继电器32和可动触点17间断地向左右所有的转向灯35L、35R通电,可以把这些转向灯35L、35R作为危险警报灯而使他们点亮或熄灭。
此外,由于上述可动触点座13向关闭位置F恢复,从而可动触点17只与上述第二固定触点16B、16P接触,则从电池30通过可动触点17向左右位置指示灯37L、37R通电,使这些位置灯37L、37R点亮。这样,当危险警报开关3处于关闭状态时,如果向左侧或右侧操作转向开关33,则从转向灯继电器32间断地向左侧的转向灯35L或右侧的转向灯35R通电,而此时,如上所述与左右的转向灯35L、35R相连的一对第一危险警报电路38L、38R上,彼此独立地连接有危险警报开关3的两个第一固定触点15L、15R,因此当向一侧的转向灯35L或35R通电时,能够简单地阻止通过第一危险警报电路38L、38R向另一侧的转向灯35L或35R通电。与此相对,如图12所示,在现有的电路中,第一危险警报电路38L、38R连接在共用的一个第一固定触点15C上,因此当向一侧的转向灯35L或35R通电时,为了防止通过第一危险警报电路38L、38R向另一侧转向灯35R或35L通电,将反流防止用二极管43L、43R分别插入第一危险警报电路38L、38R。
由此清楚地了解到,在使用本发明的危险警报开关3的电路中,只是用三个第一固定触点15L、15R、15B就能够阻止向上述另一侧的转向灯通电,而不用使用价格昂贵的二极管43L、43R,因此能够简化电路结构,进而有助于降低成本。
并且在上述危险警报开关3中设置有三个第一固定触点15L、15R、15B,随之,与现有的危险警报开关相比,虽然需要加大可动触点座13的滑动行程,但是如上所述,由于危险警报开关3从操作钮2分离并且在前后方向上较长地配置在开关壳体1的位于操纵手柄H下侧的内部,从而开关壳体1不需要特别大型化,就能够确保可动触点座13的滑动行程足够长。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多种设计。例如,把危险警报开关3配置在开关壳体1的位于操纵手柄H上侧的内部,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并且不限定于危险警报开关3,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具有其他用途的开关。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的手柄开关装置,该车辆的手柄开关装置把开关壳体(1)安装于在端部具有手把(Hg)的转向用操纵手柄(H)上,上述开关壳体(1)靠近上述手把(Hg)的内端,包围操纵手柄(H),并且在内部收容开关(3),在该开关壳体(1)的作为操纵者侧的后壁上,设有操作上述开关(3)的操作钮(2),该车辆的手柄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操作钮(2)配置在与操纵手柄(H)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上,并且上述操作钮(2)通过枢轴(9)而可摆动地支撑在上述开关壳体(1)上,另一方面,上述开关(3)具有可动触点座(13)进行滑动的滑动型结构,上述开关(3)配置在上述开关壳体(1)的位于上述操纵手柄(H)上侧或下侧的内部,上述操作钮(2)和上述可动触点座(13)通过运动方向变换装置(19)而连接,该运动方向变换装置(19)把操作钮(2)的摆动变换成直线运动后传递给可动触点座(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手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运动方向变换装置(19)由销形的动作臂(20)和叉形的从动臂(21)构成,其中,上述动作臂(20)一体地形成在上述操作钮(2)的摆动端上,并配置成与上述枢轴(9)大致平行,上述从动臂(21)一体地形成在上述可动触点座(13)上,并配置在与上述枢轴(9)大致正交的方向上,上述从动臂(21)与上述动作臂(20)滑动自如地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手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钮(2)配置在握持上述手把(Hg)的操纵者的拇指的可动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手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开关是对车辆的危险警报灯(35L、35R)的动作进行控制的危险警报开关(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手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危险警报开关(3)的固定触点座(12)上,设置有分别单独地与一对第一危险警报电路(38L、38R)相连的一对固定触点(15L、15R),上述一对第一危险警报电路(38L、38R)分别与左侧的兼作危险警报用的转向灯(35L)以及右侧的兼作危险警报用的转向灯(35R)相连,另一方面,在可动触点座(13)中设有共用的可动触点(17),该可动触点(17)连接在与转向灯继电器(32)相连的第二危险警报电路(39)上,该可动触点(17)在该可动触点座(13)的打开位置(N)处与上述固定触点(15L、15R)接触,而上述可动触点(17)在关闭位置(F)处离开上述固定触点(15L、15R)。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手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枢轴(9)一体地形成在上述开关(3)的开关盒(1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手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操作钮(2)与上述开关(3)或上述开关壳体(1)之间,设有始终对操作钮(2)向不动作位置施力的弹簧装置(25)。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手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左右一对操纵手柄(H)安装有上述开关壳体(1),上述左右一对操纵手柄(H)分别固定在转向用前叉(F)的上部桥形件(Fa)的左右两端部,并且上述左右一对操纵手柄(H)的前面由前罩板(C)覆盖。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操作钮的操作性良好且小型的车辆的手柄开关装置。在操纵手柄(H)上安装有包围操纵手柄(H)且内部收容开关(3)的开关壳体(1),在该开关壳体(1)的后壁上设有操作上述开关(3)的操作钮(2),在具有上述结构的车辆的手柄开关装置中,上述操作钮(2)配置在与操纵手柄(H)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上,并且经由枢轴(9)可摆动地支撑在上述开关壳体(1)上,而上述开关(3)具有可动触点座(13)进行滑动的滑动型结构,并配置在上述开关壳体(1)的位于上述操纵手柄(H)上侧或下侧的内部,上述操作钮(2)和上述可动触点座(13)通过将操作钮(2)的摆动变换成直线运动后传递给可动触点座(13)的运动方向变换装置(19)而连接。
文档编号H01H21/36GK101049841SQ20071009228
公开日2007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3日
发明者户塚力, 中村隆, 中田裕和, 引地晃一, 小平茂, 中山大 申请人:东洋电装株式会社,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