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型叠层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3667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贯通型叠层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贯通型叠层电容器。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贯通型叠层电容器,已知一种贯通型叠层电容器,其具 备绝缘体层和信号用内部电极以及接地用内部电极交替层叠而成的 电容器素体;和在该电容器素体上形成的信号用端子电极和接地用端 子电极(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01-206615号公报)。
另外,在向数字电器中搭载的中央处理器(CPU)供给电力的电 源,在趋向低压化的另一方面其负荷电流逐渐增大。因此,由于对应 负荷电流的急剧变化而将电源电压的变动抑制在允许值内是非常困难 的,因此在电源上连接称作去耦电容器的叠层电容器。由此,在负荷 电流发生过渡性的变动时,从该叠层电容器向CPU供给电流,从而可 以抑制电源电压的变动。
近年来,伴随着CPU的动作频率进一步高频率化,负荷电流迅速 变得更大,因此,对去耦电容器中使用的叠层电容器提出了大电容化 和增大等效串联电阻(ESR)的要求。
但是,在日本特开平01-206615号公报所记载的贯通型叠层电容器 中,没有对增大等效串联电阻的方面进行研究。而且,在特开平 01-206615号公报中所记载的贯通型叠层电容器中,全部的内部电极与 端子电极直接连接。因此,在该贯通型叠层电容器中,为了应对大电 容化而增加叠层数以提高电容的话,则会使得等效串联电阻变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 一种可以增大等效串联电阻的贯通型叠层电容器。
在一般的贯通型叠层电容器中,全部内部电极经由引出部分与对 应的端子电极连接。因此,连接于端子电极的引出部分的数量仅仅是
多个内部电极的数量,等效串联电阻变小。如果为了实现贯通型叠层 电容器的大电容化的目的而增加绝缘体层和内部电极的叠层数,则引 出部分的数量也增多。为了连接于端子电极的引出部分的电阻成分相 对于端子电极是并联连接的,因此随着连接于端子电极的引出部分的 数量变多,贯通型叠层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阻将会进一步变小。由此, 贯通型叠层电容器的大电容化和增大等效串联电阻,是相反的要求。
因此,本发明者们对可以满足大电容化和增大等效串联电阻的要 求的贯通型叠层电容器进行了潜心的研究。其结果,本发明者们发现 了以下新的事实即使绝缘体层和内部电极的层叠数相同,如果通过 通孔导体连接内部电极并改变引出部分的数量,则可以将等效串联电 阻调节至所希望的值。并且,本发明者们还发现了以下新的事实如 果通过通孔导体连接内部电极并改变电容器素体的叠层方向上的引出 部分的位置,则可以将等效串联电阻调节至所希望的值。特别是,如 果引出部分的数量比内部电极的数量少,就可以在增大等效串联电阻 的方向上进行调整。
基于这样的研究结果,本发明的贯通型叠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电容器素体;配置在电容器素体的外表面上的至少2个信号用 端子电极;和配置在电容器素体的所述外表面上的至少1个接地用端 子电极,电容器素体具有层叠的多个绝缘体层;夹着上述多个绝缘 体层中的至少1个绝缘体层而相对地配置的信号用内部电极和第1接 地用内部电极;和夹着所述多个绝缘体层中的至少1个绝缘体层而与 信号用内部电极或所述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相对地配置的第2接地用 内部电极,信号用内部电极与所述至少2个信号用端子电极连接,第2 接地用内部电极与所述至少1个接地用端子电极连接,第1接地用内 部电极通过通孔导体仅仅与所述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连接。
根据上述贯通型叠层电容器,接地用内部电极中包括,连接于接 地用端子电极的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和不直接连接于接地用端子电 极的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因此,在该贯通型叠层电容器中,与全部 的接地用内部电极与接地用端子电极连接的情况相比,可以增大等效 串联电阻。
本发明的贯通型叠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绝缘体层 和多个内部电极相互层叠的电容器素体;和配置在该电容器素体的外 表面上的多个端子电极的贯通型电容器,所述多个内部电极含有至少1 个信号用内部电极和多个接地用内部电极,多个端子电极含有至少2 个信号用端子电极和至少1个接地用端子电极,至少1个信号用内部 电极被配置为,夹着所述多个绝缘体层中的至少1个绝缘体层与所述 多个接地用内部电极中的至少1个接地用内部电极相对,多个接地用 内部电极经由通孔导体相互连接,信号用内部电极与所述至少2个信 号用端子电极连接,多个接地用内部电极中、l个以上且比该接地用内 部电极的总数少1个数量以下的接地用内部电极,与所述至少1个接 地用端子电极连接。
根据上述贯通型叠层电容器,仅仅一部分接地用内部电极与接地 用端子电极连接。因此,在贯通型叠层电容器中,与全部的接地用内 部电极与接地用端子电极连接的情况相比,可以使等效串联电阻增大。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增大等效串联电阻的贯通型叠层电 容器。
从以下给出的详细说明和仅以示例方式给出而不能认为是限定本 发明的附图,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
根据以下给出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应用范围会更加清楚。然而, 应当理解的是,这些详细说明和具体实例,虽然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 施方式,但只是以示例的方式给出的,根据这些详细说明,在本发明 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变化和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都是显而 易见的。


图1是实施方式的贯通型叠层电容器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贯通型叠层电容器所包括的电容器素体的分解 立体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i所示的贯通型叠层电容器的n-n箭头截面的 构成的图。
图4是是用于说明图i所示的贯通型叠层电容器的in-ni箭头截面 的构成的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贯通型叠层电容器的等效电路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并且, 在说明中对同一要素或具有相同功能的要素使用相同符号,省略重复 说明。
参照图1 图4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贯通型叠层电容器C1的构成进 行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贯通型叠层电容器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 方式的贯通型叠层电容器所包括的电容器素体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
用于说明图i所示的贯通型叠层电容器的n-n箭头截面的构成的图。
图4是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贯通型叠层电容器的III-III箭头截面的构
成的图。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贯通型叠层电容器C1具备电容器素体 Ll;配置在电容器素体L1的外表面上的信号用端子电极1、 2;和配
置在电容器素体L1的外表面上的接地用端子电极3、4。信号用端子电 极l、 2和接地用端子电极3、 4,是通过例如将含有导电性金属粉末和 玻璃粉的导电膏附着在电容器素体的外表面上,并将其烧结来形成的。 有时根据需要在烧结的端子电极上形成电镀层。这些信号用端子电极 1、 2和接地用端子电极3、 4被形成为在电容器素体L1的表面上相互 电绝缘。
如图1所示,电容器素体L1为长方体形状,具有互相相对的长 方形形状的第1和第2主面Lle、 Llf;以连接第1和第2主面Lle、 Llf之间的方式在第1和第2主面的短边方向上延伸,并且互相相对的 第1和第2侧面Lla、 Lib;和以连接第1和第2主面Lle、 Llf之间 的方式在第l和第2主面Lle、 Llf的长边方向上延伸,并且互相相对 的第3和第4侧面Llc、 Lld。
信号用端子电极1配置在电容器素体L1的第1侧面Lla上。信号 用端子电极导体2配置在与电容器素体L1的第1侧面Lla相对的第2 侧面Llb上。配置在第1侧面Lla上的信号用端子电极1和配置在第
2侧面Lib上的信号用端子电极2,在第1侧面Lla和第2侧面Lib 相对的方向上相对。
信号用端子电极1覆盖叠层电容器L1的第1侧面Lla的全面和与 该第1侧面Lla相邻的其它面(第1和第2主面Lle、 Llf和第3和第 4侧面Llc、 Lid)的各自一部分。此外,信号用端子电极2覆盖叠层 电容器Ll的第2侧面Llb的全面和与该第2侧面Llb相邻的其它面(第 l和第2主面Lle、 Llf和第3和第4侧面Llc、 Lid)的各自一部分。
接地用端子电极3配置在电容器素体Ll的第3侧面Lie上。接地 用端子电极4配置在电容器素体Ll的第4侧面Lid上。配置在第3侧 面Lie上的接地用端子电极3和配置在第4侧面Lid上的接地用端子 电极4,在第3侧面Lie和第4侧面Lid相对的方向上相对。
如图2所示,电容器素体L1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0层) 的绝缘体层11 20,和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9层)的内部电极21 24、 31、 32、 41 43。各绝缘体层11 20是由例如含有绝缘体陶瓷的 陶瓷生片的烧结体来构成的。而且,在实际的贯通型叠层电容器C1中, 绝缘体层11 20之间的边界被一体化为无法辨认的程度。
多个内部电极21 24、 31、 32、 41 43含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 中为4层)的信号用内部电极21 24和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层) 接地用内部电极31、 32、 41 43。接地用内部电极31、 32、 41 43 含有第l接地用内部电极31、 32和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41 43。各内 部电极21 24、 31、 32、 41 43是由例如导电膏的烧结体来构成的。
信号用内部电极21 24和第l接地用内部电极31、 32配置成为, 彼此之间夹着一个绝缘体层13、 14、 17、 18而相对。S卩,信号用内部 电极21和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31夹着绝缘体层13而相对。信号用内 部电极22和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31夹着绝缘体层14而相对。信号用 内部电极23和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32夹着绝缘体层17而相对。信号 用内部电极24和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32夹着绝缘体层18而相对。
信号用内部电极21 24和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41 43配置成为, 彼此之间夹着一个绝缘体层12、 15、 16、 19而相对。gp,信号用内部 电极21和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41夹着绝缘体层12而相对。信号用内 部电极22和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42夹着绝缘体层15而相对。信号用
内部电极23和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42夹着绝缘体层16而相对。信号 用内部电极24和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43夹着绝缘体层19而相对。
各信号用内部电极21 24含有以电容器素体Ll的第1和第2 主面Lle、 Llf的长边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的矩形状的主电极部分21a 24a;和从主电极部分21a 24a开始向第1侧面Lla延伸的引出部分 21b 24b;以及,从主电极部分21a 24a开始向第2侧面Llb延伸的 引出部分21c 24c。在各信号用内部电极21 24的主电极部分21a 24a上,以露出绝缘体层13、 15、 17、 19的方式形成有开口 21d 24d。
任意引出部分21b 24b、 21c 24c均被形成为,在第3侧面Llc 与第4侧面Lld相对方向上,与主电极部分21a 24a的宽度相同。
如图3所示,以面向电容器素体Ll的第1侧面Lla的方式延伸的 各引出部分21b 24b与信号用端子电极1连接。同样如图3所示,以 面向电容器素体Ll的第2侧面Lib的方式延伸的各引出部分21c 24c 与信号用端子电极2连接。
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31、 32为矩形形状,以电容器素体L1的第1 和第2主面Lle、Llf的长边方向作为长边方向,以第1和第2主面Lle、 Llf的短边方向作为短边方向。各个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31、 32形成 在,分别距离各个叠层体L1的第1 第4侧面具有规定间隔的位置处。
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41 43含有以电容器素体Ll的第1和第2 主面Lle、Llf的长边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的矩形形状的主电极部分41a 43a;从主电极部分41a 43a开始向第3侧面Llc延伸的引出部分41b 43b;以及,从主电极部分41a 43a开始向第4侧面Lld延伸的引出 部分41c 43c。
如图4所示,以面向电容器素体L1的第3侧面Llc的方式延伸的 各引出部分41b 43b与接地用端子电极3连接。同样如图4所示,以 面向电容器素体L1的第4侧面Lld的方式延伸的各引出部分41c 43c 与接地用端子电极4连接。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贯通型叠层电容器C1中,多个接地用内部 电极31、 32、 41 43中的,l个以上、且比接地用内部电极31、 32、 41 43的总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层)少1个数量以下的数量的接地用内部电极,即3层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41 43与接地用端子电极 3、 4连接。
在绝缘体层12的对应于信号用内部电极21的开口 21d的大致中 心的位置处,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绝缘体层12的通孔导体61。通 孔导体61与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41电连接。
在绝缘体层13的对应于信号用内部电极21的开口 21d的大致中 心的位置处,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绝缘体层13的通孔导体62。通 孔导体62与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31电连接。
在绝缘体层14的对应于信号用内部电极22的开口 22d的大致中 心的位置处,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绝缘体层14的通孔导体63。通 孔导体63与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31电连接。
在绝缘体层15的对应于信号用内部电极22的开口 22d的大致中 心的位置处,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绝缘体层15的通孔导体64。通 孔导体64与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42电连接。
在绝缘体层16的对应于信号用内部电极23的开口 23d的大致中 心的位置处,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绝缘体层16的通孔导体65。通 孔导体65与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42电连接。
在绝缘体层17的对应于信号用内部电极23的开口 23d的大致中 心的位置处,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绝缘体层17的通孔导体66。通 孔导体66与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32电连接。
在绝缘体层18的对应于信号用内部电极24的开口 24d的大致中 心的位置处,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绝缘体层18的通孔导体67。通 孔导体67与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32电连接。
在绝缘体层19的对应于信号用内部电极24的开口 24d的大致中 心的位置处,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绝缘体层19的通孔导体68。通 孔导体68与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43电连接。
通孔导体61与通孔导体62在绝缘体层12、 13层叠的状态下电连 接。通孔导体62与通孔导体63在绝缘体层13、 14层叠的状态下电连 接。通孔导体63与通孔导体64在绝缘体层14、 15层叠的状态下电连 接。通孔导体64与通孔导体65在绝缘体层15、 16层叠的状态下电连 接。通孔导体65与通孔导体66在绝缘体层16、 17层叠的状态下电连接。通孔导体66与通孔导体67在绝缘体层17、 18层叠的状态下电连 接。通孔导体67与通孔导体68在绝缘体层18、 19层叠的状态下电连 接。
艮P,通过绝缘体层11 20的层叠,通孔导体61 68在层叠方向 上被设置成大致直线状,并且通过相互电连接构成了通电电路。此外, 如图3和图4所示,多个接地用内部电极31、 32、 41 43经由通孔导 体61 68相互连接。此外,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31、 32通过通孔导 体61 68仅仅与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41 43连接。
因此,在贯通型叠层电容器C1中,不是接地用内部电极3K 32、 41 43的全部与端子电极直接连接,而是其仅仅一部分(第2接地用 内部电极41 43)与接地用端子电极3、 4直接连接,其余部分(第l 接地用内部电极31、 32)经由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41 43以及通孔导 体61 68与接地用端子电极3、 4电连接。
图5是贯通型叠层电容器Cl的等效电路图。图5的等效电路图表 示信号用端子电极1、 2与信号导线连接,接地用端子电极3、 4接地 的情况。
在贯通型叠层电容器C1上得到的等效串联电阻R,串联连接于在 接地用端子电极3、 4侧上贯通型叠层电容器Cl所具有的电容C。
在贯通型叠层电容器C1中,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31、 32通过通 孔导体61 68仅仅与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41 43连接,不与接地用 端子电极3、 4直接连接。g口,经由引出部分41b 43b、 41c 43c与 接地用端子电极3、 4直接连接的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41 43的数量 为3个,比第1和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31、 32、 41 43的总数少。因 此,相比于所有的接地用内部电极经由引出部分连接于对应的接地用 端子电极的现有的贯通型叠层电容器,贯通型叠层电容器C1的等效串 联电阻增大。并且,由于等效串联电阻增大,能够防止共振频率下的 阻抗的急速降低,可以实现宽带化。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调整经由引出部41b 43b、 41c 43c 而与接地用端子电极3、 4连接的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41 43的数量 和/或位置,可以将贯通型叠层电容器Cl的等效串联电阻设定在所希 望的值,因此可以容易并且精度良好地进行等效串联电阻的控制。
此外,在贯通型叠层电容器C1中,即使为了应对大电容而增加信 号用内部电极和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的层叠数以增大静电电容,也可 以抑制等效串联电阻变小。
此外,以其等效电路成为图5所示等效电路的方式,将贯通型叠
层电容器Cl与电路基板等连接的情况下,静电电容c和与静电电容c
串联连接的等效串联电阻R与接地用端子电极3、 4侧连接。因此,该 贯通型叠层电容器C1适合用作电源用电容器。
此外,在贯通型叠层电容器C1中,信号用端子电极l、 2在电容 器素体U的第1和第2侧面Lla、 Llb的相对方向上相对。此外,接 地用端子电极3、 4在电容器素体L1的第3和第4侧面Llc、 Lld的相 对方向上相对。因此,在贯通型叠层电容器C1上,例如,相对于直线 状的信号导线容易连接信号用端子电极1、 2,相对于直线状的接地连 接导线而容易连接接地用端子电极3、 4,并且其实施容易。
以上尽管对本发明优选的事实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 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与信号用内部电极21 24连接的信号用 端子电极的数量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数量,例如可以为3 个以上。与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41 43相连接的接地用端子电极的数 量,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数量,例如可以为1个或3个以 上。
此外,通过调整通孔导体61 68的数量,可以将贯通型叠层电容 器C1的等效串联电阻设定在所希望的值。在该情况下,可以更进一步 精度良好地进行贯通型叠层电容器C1的等效串联电阻的控制。即,例 如可以将实施方式的贯通型叠层电容器Cl的通孔导体61 68的数量 设定在2个以上。在该情况下,接地用内部电极31、 32、 41 43彼此 之间通过通孔导体61 68的数为2个以上的通电电路电连接。
此外,形成各通孔导体61 68的位置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 的位置。因此,例如也可以位于,形成有各通孔导体61 68的位于各 个绝缘体层13、 15、 17、 19上的信号用内部电极的21 24的外轮廓 的外侧。
此外,信号用端子电极1、 2和接地用端子电极3、 4的配置,不 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配置,可以配置在电容器素体的外表面
上。因此,例如,信号用端子电极也可以不在电容器素体的第1和第2
侧面的相对方向上相对。此外,例如,接地用端子电子也可以不在电
容器素体的第3和第4侧面的相对方向上相对。
绝缘体层的层叠数11 20和内部电极21 24、 31、 32、 41 43 的层叠数,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数量。内部电极21 24、 31、 32、 41 43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形状。例如, 信号用内部电极21 24的引出部分21b 24b、 21c 24c,在第3侧面 Llc和第4侧面Lld的相对方向上,可以与主电极部分21a 24a的宽 度不同。
此外,经由引出部分与接地用端子电极连接的第2接地用内部电 极41 43的数量和在层叠方向上的位置,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记 载的数量和位置。即,多个接地用内部电极含有至少1个第1接地用 内部电极和至少1个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可以 为多个接地用内部电极中的、1个以上且比该接地用内部电极的总数少 l个的数量以下。
此外,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41 43可以被配置为夹着绝缘体层不 与信号用内部电极相对,也可以夹着绝缘体层与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 相对。
此外,信号用内部电极21 24和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31、 32之
间夹着的绝缘体层的数量,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数量,例 如也可以为2个以上。此外,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41 43和信号用内 部电极21 24之间夹着的绝缘体层的数量,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 记载的数量,例如也可以为2个以上。
从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可以显而易见地看出,本发明可以作多种方 式的变化。这些变化不能被认为超出了本发明的要意和范围,并且所 有这些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修改都包括在本发明权利 要求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贯通型叠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备电容器素体;配置在所述电容器素体的外表面上的至少2个信号用端子电极;和配置在所述电容器素体的所述外表面上的至少1个接地用端子电极,所述电容器素体具有层叠的多个绝缘体层;夹着所述多个绝缘体层中的至少1个绝缘体层而相对地配置的信号用内部电极和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夹着所述多个绝缘体层中的至少1个绝缘体层而与信号用内部电极或所述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相对地配置的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所述信号用内部电极与所述至少2个信号用端子电极连接,所述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与所述至少1个接地用端子电极连接,所述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通过通孔导体仅仅与所述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连接。
2. —种贯通型叠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绝缘体层和多个内部电极相互层叠的电容器素体;和 配置在该电容器素体的外表面上的多个端子电极,所述多个内部电极含有至少1个信号用内部电极和多个接地用内 部电极,所述多个端子电极含有至少2个信号用端子电极和至少1个接地 用端子电极,所述至少1个信号用内部电极被配置为,夹着所述多个绝缘体层 中的至少1个绝缘体层与所述多个接地用内部电极中的至少1个接地 用内部电极相对,所述多个接地用内部电极经由通孔导体相互连接, 所述信号用内部电极与所述至少2个信号用端子电极连接, 所述多个接地用内部电极中、1个以上且比该接地用内部电极的总 数少1个的数量以下的接地用内部电极,与所述至少1个接地用端子 电极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贯通型叠层电容器,其具备电容器素体;至少2个信号用端子电极;至少1个接地用端子电极。电容器素体具有层叠的多个绝缘体层;夹着至少1个绝缘体层而相对配置的信号用内部电极和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夹着至少1个绝缘体层而与信号用内部电极或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相对地配置的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信号用内部电极与2个信号用端子电极连接,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与1个接地用端子电极连接。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通过通孔导体仅仅与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连接。
文档编号H01G4/35GK101110295SQ20071013619
公开日2008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21日
发明者富樫正明 申请人:Td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