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导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线端子,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固定设置在导线端部、实现导线之间或导 线与其它电器件之间电连接的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市场拓展,人们对汽车消费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器设备的使用性能是消费者购
车考虑的重要性能之一。
大多数汽车电气设备都是靠整车线束传输电源而工作的,导线端子的压接在整车线束中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图1所示,目前所采用的导线端子是在带有固定孔1的导电头2的 尾部设有一只芯线压线环3,被接导线4是以其端部裸露的金属线芯5压接在芯线压线环3 中,这种连接结构在芯线压线环与带胶皮的导线之间形成一小段裸露的线颈。所存在的问题 是
1、 压线环与金属线芯都是金属材质,如果相互之是的压紧程度不够,则由于行车过程 中的振动,在金属线芯与压线环的压接部位容易松脱;如果相互之间的过于硬性压紧,则在 线颈部容易被切断。这些情况都将导致使电气设备无法工作。特别是较粗的搭铁线被切断后, 整车搭铁回路集中在某一搭铁点上,会引起烧车现象。
2、 对于线颈被切断的情况,解决的办法是更换整根导线或整车线束,显然既造成浪费 又加大维修量。
3、 由于线颈的存在,该部位比较柔软,使得端子不容易直接插入在护套中,通常都需 要用尖嘴钳夹着导线送入护套中,这使线束生产预装工序复杂化。
目前,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是将导线线芯加粗,但这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并增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保证可靠连接、简化 线束生产预装工序、不增加线粗,不增加导线材料成本的的导线端子。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导线端子的结构特点是在带有固定孔的导电头的尾部以串联的形式固定连 接两段压线环, 一段是压接在裸露的金属线芯上形成电连接的线芯压接环,另一段是压接在 带胶皮的导线上的胶皮线压接环。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所述线芯压接环和胶皮压线环为开口环。 在所述线芯压接环与胶皮线压接环之间有间隔'。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 本实用新型增加设置胶皮线压接环,有效地提高了导线端子的强度和硬度。由于胶 皮线有一定的弹性,使线端对于行车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松脱现象大为减 少;
2、 本实用新型增加设置的胶皮线压接环,很好地消除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易于被切 断的"线颈",有效地避免了由于存在"线颈"造成断线而带来的连接可靠性、维修、耗用 材料等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整车电气设备的工作可靠性、安全性。
3、 本实用新型消除"线颈"端子与导线连接部位不再柔软,并且具有一定的硬度,在 装配时能够更好地克服端子的插拔力,比较顺畅的插入护套中。
4、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捷,制造工艺简单,可根据端子和导线的需要设置胶皮线压接环 的宽度,经久耐用。
图l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标号l固定孔、2导电头、3线芯压接环、4带胶皮的导线、5金属线芯、6胶皮 线压接环。
参见图2,在带有固定孔1的导电头2的尾部以串联的形式固定连接两段压线环, 一段 是压接在裸露的金属线芯5上形成电连接的线芯压接环3,另一段是压接在带胶皮的导线4 上的胶皮线压接环6。
具体实施中,为了更于实施和可靠压紧,线芯压接环3和胶皮压线环6采用开口环的形 式,并且在线芯压接环3与胶皮线压接环6之间有间隔。
胶皮线压接环6的宽度根据导线的粗细程度,以及使用环境来确定,对于较粗的导线以 及使用环境较为振动,胶皮线压接环6可以适当加宽。
具体实施中,两只压接环的压紧程度是以胶皮线压接环6能可靠压紧带胶皮的导线4为 准,而线芯压接环3保证金属线芯5与导电头的可靠电连接即可。
此外,对于较粗的导线,可以将胶皮线压接环6间隔设置为多道,在保证连接强度的同 时,适当提高连接部位的柔性。
本实用新型尤其适于应用在整车线束中。
权利要求1、导线端子,其持征是在带有固定孔(1)的导电头(2)的尾部以串联的形式固定连接两段压线环,一段是压接在裸露的金属线芯(5)上形成电连接的线芯压接环(3),另一段是压接在带胶皮的导线(4)上的胶皮线压接环(6)。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端子,其特征是所述线芯压接环(3)和胶皮压线环(6) 为开口环。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端子,其特征是在所述线芯压接环(3)与胶皮线压接环 (6)之间有间隔。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端子,其特征是所述胶皮线压接环(6)为间隔设置的多道。
专利摘要导线端子,其持征是在带有固定孔的导电头的尾部以串联的形式固定连接两段压线环,一段是压接在裸露的金属线芯上形成电连接的线芯压接环,另一段是压接在带胶皮的导线上的胶皮线压接环。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设置胶皮线压接环,有效地提高导线端子的强度和硬度,提高整车电气设备的工作可靠性和安全性。其结构简捷,制造工艺简单,经久耐用。
文档编号H01R11/12GK201075408SQ20072004062
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3日
发明者叶永茂, 沙文翰, 赵松岭 申请人:奇瑞汽车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