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78556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型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与同轴缆线连接稳 定,且容易组装的微型同轴连接器。
技术背景随着携带型电子产品朝向轻薄短小的方向发展,信号传输导线 的连接器亦越来越小型化,对其内部的组装组件的连接及制程方法 的要求亦越来越高。现有的一种微型同轴连接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微型同轴连接器包括一信号端子r、一绝缘体2'以及一导体3', 其中该信号端子r设有焊接处14'及焊接处14'两端向下延伸出 的两相对内倾的板状的导接处15',信号端子r后端垂直设有一对凸柱16',两凸柱16,间形成有凹口 161',以供同轴缆线4'的 中心导线41'置放。在组装时,用焊接方式将同轴缆线4'的中心 导线41,焊接于信号端子1'的焊接处14,上,再将焊接完成的信 号端子1'置入绝缘体2'上开设的座孔24'内,而后将绝缘体2' 置入导体3'的第一导体3T的套槽311,内。第一导体3T、第 二导体32'为一体成型压制,该第一导体31'的一端形成有一垂 直连接面33',第二导体32'连接于连接面33'的另一端,使第一 导体31'与第二导体32'呈垂直状。完成上述组装后,再用一治 具将垂直的第二导体32'朝向第一导体31'弯折压盖,使得绝缘 体2,前端上侧向上延伸出的上盖体22,下压于信号端子1'上, 而第二导体32'下压于上盖体22,上。最后将第二导体32'两侧 所设的前弯臂321,、中弯臂322'、后弯臂323' —一压于第一导体 31,及同轴缆线4'上。但是,该微型同轴连接器在用一治具将垂直的第二导体32'朝 向第一导体31'弯折压盖时,经常会发生偏斜。信号端子r的板 状导接处15',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易发生挫屈且不易控制干 涉量。该信号端子1,和同轴缆线4'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焊接制程容易产生锡渣等不明残余物质,从而影响产品的电子特性,且 人工焊接费时费工,使得产品的产能有限,且质量也较不稳定。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 种与同轴缆线连接稳定,且容易组装的微型同轴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微型同轴连接器,用以连接一具 有中心导体及金属编织层的同轴缆线,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 导电壳体。该绝缘本体包括一设有通孔的座体和一与通孔连通的套 筒。该导电端子一端连接同轴缆线的中心导体,另一端设有一对接 触部,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置于通孔内。该导电壳体包括套接部、 套接部的前侧向后延伸出的外盖部及套接部上部的两侧向后延伸 形成的一对定位臂。该外盖部具有一开槽,该定位臂设有一勾部。 所述绝缘本体的座体和套筒置于套接部内,定位臂卡抵所述绝缘本 体的座体后部且夹持同轴缆线的金属编织层,勾部卡合于该开槽 处。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微型同轴连接器的导电壳体的定位臂卡 抵所述绝缘本体的座体后部,使得绝缘本体与导电壳体不易产生相 互位移。定位臂之勾部卡合于外盖部之开槽处,由此防止外盖部向 下弯折时偏斜。

图1为现有技术微型同轴连接器组装前各组件的立体图,图中 同时示出了同轴缆线。图2为本实用新型微型同轴连接器一种实施例在组装前各组件的立体图,图中同时示出了同轴缆线。图3为图2中各组件和同轴缆线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2所示微型同轴连接器的各组件与同轴缆线组装过程中一种状态的立体图。图5为图2所示微型同轴连接器与同轴缆线的立体组合图。 图6为图5所示微型同轴连接器与同轴缆线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图中各组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信号端子 导接处 凹口 上盖体 导体前弯臂后弯臂同轴缆线导电端子接触部卡接部绝缘本体通孔导电壳体弯折部凸部包覆部凸块卡固臂夹线臂同轴缆线内绝缘层外绝缘层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 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为便于叙述,特规定下述实施例中微型同轴连接1,焊接处14'15,凸柱16,161'绝缘体2,22,座孔24,3,第一导体31'3ir第二导体32'321'中弯臂322,323'连接面33,4,中心导线41'1连接板1011定位部1213开缝1312座体20201卡块202203定位槽20421上盖部223套接部30301外盖部31311压板部3123121开槽3122313夹线部3143141定位臂32321卡抵臂322323勾部3244中心导体4041金属编织层4243所实现目的及 器之方向以图2为准。请参阅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微型同轴连接器,用以连接一 同轴缆线4,该微型同轴连接器包括一导电端子1、 一绝缘本体2 以及一导电壳体3。绝缘本体2包括一设有通孔201的座体20、 一与通孔201连通 的套筒21及一由座体20前侧上端向上延伸出一可向下弯折的上盖 部22。座体20前部的外表面上向外凸设有两个卡块202,座体20 后部向后开设有一与通孔201连通的载置槽203,载置槽203后端 向后与外界连通。载置槽203两侧壁上开设有定位槽204。导电端子1具有一连接板10,连接板IO—端的两侧沿向下延 伸出一对接触部11,两接触部11相对内倾且末端为唇形。连接板 10中部的两侧分别向外凸伸一片状的定位部12,连接板IO后端的 两侧沿向上弯折延伸形成一环柱状的卡接部13,卡接部13上形成 有开缝131。连接板10容置于载置槽203内,接触部11置入通孔 201中,定位部12和卡接部13卡置于定位槽204内。导电壳体3包括一套接部30、 一外盖部31及一定位臂32。该 套接部30呈一贯通状,套接部30前部对应绝缘本体2的卡块202 开设有卡槽301。该外盖部31具有一弯折部311、 一压板部312、 一包覆部313和一夹线部314。其中,套接部30的前侧向上延伸出 弯折部311,该弯折部311可被向下弯折。弯折部311上端向上延 伸形成板状的压板部312,压板部312中部凸设有一长条状的凸部 3121。压板部312的两侧依次垂直弯折延伸出一对包覆部313和两 对夹线部314,各夹线部314内侧均凸设有凸块3141。压板部312 两侧沿于两夹线部314之间分别开设一开槽3122。套接部30上部的两侧向后延伸有一对定位臂32,定位臂32具 有一对分别与套接部30上部的一侧相连接且呈长片状的卡固臂 321,卡固臂321末端斜向内弯折形成卡抵臂322,卡抵臂322末端 向后弯折延伸形成夹线臂323,夹线臂323末端凸设有勾部324。该同轴缆线4具有一中心导体40、 一内绝缘层41、 一金属编 织层42及一外绝缘层43。局部的该外绝缘层43、局部的该金属编 织层42和局部的内绝缘层41被剥离,以依序露出局部的该金属编织层42、局部的该内绝缘层41和局部的该中心导体40。 请参阅图4至图6,本实施例微型同轴连接器在组装时首先,将同轴缆线4的中心导体40穿过导电端子1的卡接部 13而置于连接部10的上方。其次,将连接有同轴缆线4的导电端子1置入绝缘本体2内, 接触部11置入座体20的通孔201中,连接板10置于载置槽203 内,并将定位部12和卡接部13卡置于定位槽204内,从而使导电 端子1和绝缘本体2相互定位。接着,将绝缘本体2置入导电壳体3内,座体20和套筒21置 入套接部30内,卡块202定位于卡槽301内,定位臂32的卡固臂 321和卡抵臂322抵顶座体22的后部,使得该绝缘本体2的位置不 会相对导电壳体3前后左右偏移或转动,从而该绝缘本体2和导电 壳体3之间稳固结合。继之,将上盖部22向下弯折并将中心导体40压迫于导电端子 1的连接板IO上,将导电壳体3的外盖部31向下弯折并压紧于上 盖部22上,使得定位臂32的勾部324卡合于压板部312的开槽3122 处,由此防止外盖部31向下弯折时偏斜。压板部312的凸部3121 下压该上盖部22,使得导电端子1与同轴缆线4导通并可靠连接。最后,该导电壳体3的包覆部313包覆套接部30,将夹线部 314弯折并包覆定位臂32和同轴缆线4,从而定位臂32的夹线臂 323更牢固的夹紧同轴缆线4的金属编织层42,且夹线部314的凸 块3141和压板部312的凸部3121上下抵压同轴缆线4,从而本实 用新型微型同轴连接器和同轴缆线4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导电壳体3的卡茵臂321和卡抵臂322 卡抵所述绝缘本体2的座体20后部,使得绝缘本体2与导电壳体3 不易产生相互位移。外盖部31和上盖部22向下弯折后与导电端子 1 一起上下压迫同轴缆线4的中心导体40,夹线臂323夹持所述同 轴缆线4的金属编织层42,使得该微型同轴连接器与同轴缆线4的 连接更为可靠。定位臂32的勾部324卡合于外盖部31的开槽3122 处,由此防止外盖部31向下弯折时偏斜。当微型同轴连接器和对 接连接器插拔时,导电端子1的接触部11呈唇形的设计,使得插拔动作更加顺畅、易于控制接触部11与对接连接器的干涉量且不 易发生挫屈。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微型同轴连接器通过上述实施例及相关 附图说明,己具体、详实的揭露了相关技术,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可以据以实施。而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 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应由本实用新型 的权利要求来界定。至于本说明书中所述组件数目的改变或等效组 件的代替等仍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微型同轴连接器,用以连接一具有中心导体及金属编织层的同轴缆线,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导电壳体,绝缘本体包括一设有通孔的座体和一与通孔连通的套筒,导电端子一端连接同轴缆线的中心导体,另一端设有一对置于通孔内的接触部,导电壳体包括套接部及套接部的前侧向后延伸出的外盖部,所述绝缘本体的座体和套筒置于套接部内,其特征在于套接部上部的两侧向后延伸形成一对定位臂,外盖部具有一开槽,该定位臂设有一勾部,定位臂卡抵所述绝缘本体的座体后部且夹持同轴缆线的金属编织层,勾部卡合于外盖部的开槽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定位臂具有与套接部上部的两侧相连接且呈长片状的卡固臂、卡固 臂末端斜向内弯折形成的卡抵臂及卡抵臂末端向后弯折延伸形成 的夹线臂,夹线臂末端凸出所述勾部;卡固臂和卡抵臂卡抵所述绝 缘本体的座体后部,夹线臂夹持所述同轴缆线的金属编织层。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 体前侧上端向后延伸出一上盖部;外盖部还包括一弯折部、 一板状 的压板部、 一包覆部及一夹线部,所述套接部的前侧向上延伸出弯 折部,弯折部向后延伸形成所述压板部,压板部中部凸设一凸部, 压板部的两侧依次垂直弯折延伸出包覆部和夹线部,夹线部内侧凸 设有凸块;该压板部位于上盖部上,压板部的凸部压紧所述上盖部, 上盖部将同轴缆线的中心导体压紧于导电端子上,包覆部包覆套接 部,夹线部包覆定位臂和同轴缆线,且夹线部的凸块和压板部的凸 部上下抵压同轴缆线。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座体上凸设有卡块,所述套接部上开设有和该卡块相卡合的卡槽。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导电端子具有一连接板,连接板一端的两侧沿向下延伸出所述接触 部,连接板中部的两侧分别向外凸伸一定位部,连接板后端的两侧向上弯折延伸形成一环柱状的卡接部,卡接部上形成有开缝;所述 同轴缆线的中心导体穿过卡接部而置于连接板的上方。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型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座体上向后开设有一与通孔连通的载置槽,所述导电端子的连接板 置于载置槽内,载置槽两侧壁上开设有容置导电端子的定位部和卡 接部的定位槽。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型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两接触部相对内倾,接触部的末端为唇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同轴连接器,用以连接具有中心导体及金属编织层的同轴缆线,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导电壳体。绝缘本体包括设有通孔的座体。导电端子一端连接中心导体,另一端设有一对置于通孔内的接触部。导电壳体包括套接部、套接部的前侧向后延伸出的外盖部及套接部两侧分别向后延伸出的定位臂。座体置于套接部内。外盖部具有一开槽,定位臂设有勾部。定位臂卡抵所述绝缘本体的座体后部且夹持金属编织层,使该微型同轴连接器与同轴缆线的连接更为可靠。所述定位臂上的勾部卡合于外盖部之开槽处,由此防止外盖部向下弯折时偏斜。
文档编号H01R24/38GK201117837SQ20072006028
公开日2008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4日
发明者洪培樵, 游胜男 申请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