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7031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操作杆可从中立位置向相对的两个方向进行摆动操作并 可从所述中立位置进行压下操作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这种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中有一种是,伴随操作杆从中立位置向左 右方向摆动操作移动或向下方压下操作移动,安装在该操作杆上的可动 接点部进行移动,并与设置在壳体的内壁面上的四个固定接点部中的两 个固定接点部选择性接触,从而分别输出信号(参照专利文献l)。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 —149925号公报 然而,所述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由于随着操作杆的压下操作,可动 接点部仅与两个固定接点部接触,因而具有缺乏该压下操作的操作感的 问题。发明内容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 高压下操作的操作感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具有壳体;操 作杆,其被保持于所述壳体内,可从中立位置进行压下移动,并且可从 所述中立位置向与所述压下移动方向交叉且相对的两个摆动方向摆动; 位置检测单元,其被收纳在所述壳体内且根据所述操作杆的摆动而输出 信号;压力部件,其与所述操作杆的压下移动方向侧的一端面对置配置; 以及压力开关,其在使被压下部面向与所述操作杆的压下移动方向和摆 动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的状态下,与所述压力部件对置配置,所述压力 部件在由于所述操作杆的压下移动而由该操作杆的一端面压下时,向所述压力开关移动,从而压下该压力开关的被压下部。这样随着所述操作杆的压下移动,使所述压力部件向所述压力开关 移动,从而压下该压力开关的被压下部,因而可产生压下操作的操作感。并且,所述压力部件与所述操作杆的压下移动方向侧的一端面对置 配置,并且所述压力开关在使被压下部面向与所述操作杆的压下移动方 向和摆动方向大致正交的正交方向的状态下,与所述压力部件对置配置。 即,可将所述操作杆和所述压力部件排列配置在所述压下移动方向,另 一方面,可将该压力部件和所述压力开关排列配置在所述正交方向。优选的是,所述操作杆的所述一端面和压力部件的与操作杆对置的 对置面中的至少任一方为倾斜面,该倾斜面随着所述操作杆的压下而使 所述压力部件向所述压力开关移动。在该情况下,利用所述倾斜面,容 易使所述压力部件随着所述操作杆的压下向所述压力开关移动。所述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还可构成为还具有作为弹性体的两个中立 位置恢复单元,这两个中立位置恢复单元从两个摆动方向侧与所述操作 杆抵接,将该操作杆保持在中立位置。在这种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情况下,当所述操作杆在一个摆动方 向进行了摆动操作时, 一个中立位置恢复单元由所述操作杆按压并压縮。 由此,向中立位置的恢复力被赋予给所述操作杆。并且,当所述操作杆 在另一个摆动方向进行了摆动操作时,另一个中立位置恢复单元由所述 操作杆按压并压縮。由此,向中立位置的恢复力被赋予给所述操作杆。并且,由于所述两个中立位置恢复单元分别配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所 述操作杆的两个摆动方向侧,因而可将所述壳体的中央部用作所述压力 部件和压力开关的收纳空间。在这一点上,可抑制由于具有所述压力开 关而产生的装置高度的增大和装置厚度的增大。所述两个中立位置恢复单元分别具有在所述壳体内的所述操作杆 的两个摆动方向侧配设的两个线圈部;以及从该线圈部分别延伸的两个 臂部,在该情况下,所述两个臂部随着所述操作杆的摆动而被该操作杆 的摆动方向的两端部分别按压,从而分别压縮所述两个线圈部。艮口,当所述操作杆在一个摆动方向进行了摆动操作时,该操作杆的一端部按压一个所述臂部。由此, 一个线圈部被压縮,向中立位置的恢 复力被赋予给所述操作杆。并且,.当所述操作杆在另一个摆动方向进行 了摆动操作时,该操作杆的另一端部按压另一个所述臂部。由此,另一 个线圈部被压縮,向中立位置的恢复力被赋予给所述操作杆。所述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还具有大致圆弧状的转动件,所述操作杆 在所述压下移动方向自由移动地安装在该转动件上,并且该转动件与所 述操作杆一起可摆动地保持于所述壳体内,在该情况下,所述两个臂部 随着所述操作杆的摆动被所述转动件的两端部分别按压,从而分别压縮 所述两个线圈部。在这种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情况下,当所述操作杆在一个摆动方 向进行了摆动操作时,所述转动件的一端部按压一个所述臂部。由此, 一个线圈部被压縮,向中立位置的恢复力被赋予给所述转动件和操作杆。 并且,当所述操作杆在另一个摆动方向进行了摆动操作时,所述转动件 的另一端部按压另一个所述臂部。由此,另一个线圈部被压縮,向中立 位置的恢复力被赋予给所述转动件和操作杆。优选的是,所述两个中立位置恢复单元通过连接从两个线圈部分别 延伸的其他臂部来进行一体化。或者,所述中立位置恢复单元还能构成为,从两个摆动方向侧与所 述转动件的两端部抵接,将该转动件保持在中立位置。或者,所述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还具有作为弹性体的中立位置恢复 单元,该中立位置恢复单元使进行了摆动操作的所述操作杆恢复到中立 位置,在该情况下,在所述操作杆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抵接部,该两个第 一抵接部与所述中立位置恢复单元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面的一部分抵接, 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两个第二抵接部,这两个第二抵接部与所述中立位 置恢复单元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面的剩余部分抵接。在这种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情况下,当所述操作杆在一个摆动方 向进行了摆动操作时,所述中立位置恢复单元被压縮在另一个第一抵接 部和一个第二抵接部之间。由此,向中立位置的恢复力被赋予给所述操 作杆。并且,当所述操作杆在另一个摆动方向进行了摆动操作时,所述中立位置恢复单元被压縮在一个第一抵接部和另一个第二抵接部之间。 由此,向中立位置的恢复力被赋予给所述操作杆。并且,由于所述中立位置恢复单元仅被保持在所述第一、第二抵接 部之间,因而在所述壳体内不需要大的收纳空间。在这一点上,可实现 装置的小型化。所述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还具有大致圆弧状的转动件,所述操作杆 在压下移动方向自由移动地安装在该转动件上,并且与所述操作杆一起 可摆动地被收纳于所述壳体内,在该情况下,在所述转动件上设置有收 纳凹部,该收纳凹部在使所述剩余部分露出的状态下收纳所述中立位置 恢复单元,该收纳凹部的长度尺寸的两端面为所述两个第一抵接部。这 样,通过使所述收纳凹部收纳所述中立位置恢复单元,该中立位置恢复 单元的装入变得简单。所述压力开关可构成为具有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一对固定接点部; 以及顶部为所述被压下部且周缘部与一方的固定接点部接触的大致穹顶 状的可动接点部。在该情况下,所述可动接点部随着所述压力部件的压 下而进行弹性变形,从而使所述顶部与另一方的固定接点部接触。在所述压力部件可进行弹性变形的情况下,当由于所述操作杆的压 下而释放了所述可动接点部时,所述压力部件和所述可动接点部复原, 从而将该操作杆向中立位置推上。这样可使进行了压下操作的操作杆恢 复到中立位置。所述一方的固定接点部具有在所述壳体内露出以与可动接点部的 周缘部接触的一端部;以及突出到所述壳体外以用于外部连接的另一端 部,所述另一方的固定接点部具有在所述壳体内露出以可与所述可动接点部接触的一端部;以及突出到所述壳体外以用于外部连接的另一端部,在该情况下,在所述壳体的所述一方和另一方的固定接点部的另一 端部所突出的部分上,设置有用于流入钎料的多个连接用凹部。在该情 况下,在将所述壳体设置在安装用基板上的状态下,仅使钎料流入该壳 体的连接用凹部内,就能将一方和另一方的固定接点部的另一端部与安 装用基板钎焊连接。这样,通过不仅将一方和另一方的固定接点部的另一端部、而且将壳体的连接用凹部也一起与安装用基板钎焊连接,可增 大将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固定在安装用基板上的固定力。或者,所述压力开关可构成为具有..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第 二、第三固定接点部;周缘部与第一固定接点部接触的大致穹顶状的第 一可动接点部;以及覆盖在该第一可动接点部上且周缘部与第二固定接点部接触的大致穹顶状的第二可动接点部。在该情况下,所述第二可动 接点部的第二顶部为所述被压下部,当所述第二顶部被所述压力部件压 下时,所述第二可动接点部进行弹性变形,从而使所述第二顶部与所述 第一可动接点部的第一顶部接触,并且当所述第二顶部由所述压力部件 压下时,所述第一、第二可动接点部进行弹性变形,从而使所述第一顶 部与所述第三固定接点部接触。在所述压力部件可进行弹性变形的情况下,当由于所述操作杆的压 下而释放了所述第二可动接点部时,所述压力部件和所述第二可动接点 部复原,从而将该操作杆向中立位置推上,当由于所述操作杆的压下而 释放了所述第一、第二可动接点部时,所述压力部件和所述第一、第二 可动接点部复原,从而将该操作杆向中立位置推上。这样,可使进行了 压下操作的操作杆恢复到中立位置。第一固定接点部具有在所述壳体内露出以与第一可动接点部的周 缘部接触的一端部;以及突出到所述壳体外以用于外部连接的另一端部, 第二固定接点部具有在所述壳体内露出以与第二可动接点部的周缘部 接触的一端部;.以及突出到所述壳体外以用于外部连接的另一端部,第 三固定接点部具有在所述壳体内露出以可与所述第一可动接点部接触 的一端部;以及突出到所述壳体外以用于外部连接的另一端部,在这种情况下,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固定接点部的另一端部所突出 的部分上,设置有用于流入钎料的多个连接用凹部。在该情况下,在将 所述壳体设置在安装用基板上的状态下,仅使钎料流入该壳体的连接用 凹部内,就能将第一、第二和第三固定接点部的另一端部与安装用基板 钎焊连接。这样,通过不仅将第一、第二和第三固定接点部的另一端部、 而且将壳体的连接用凹部也一起与安装用基板钎焊连接,可增大将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固定在安装用基板上的固定力。所述位置检测单元可构成为具有设置在所述操作杆上的导电刷; 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导电刷选择性接触的多个接点部。或者, 所述位置检测单元还可构成为具有设置在所述转动件上的导电刷;以 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导电刷选择性接触的多个接点部。多个接点部具有在所述壳体内露出且可与导电刷接触的一端部; 以及突出到所述壳体外以用于外部连接的另一端部,在该情况下,在所 述壳体的多个接点部的另一端部突出的部分上设置有用于流入钎料的多 个连接用凹部。在该情况下,在将所述壳体设置在安装用基板上的状态 下,仅使钎料流入该壳体的连接用凹部内,就能将接点部的另一端部与 安装用基板钎焊连接。这样,通过不仅将接点部的另一端部、而且将壳 体的连接用凹部也一起与安装用基板钎焊连接,可增大将复合操作型输 入装置固定在安装用基板上的固定力。优选的是,所述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还具有接地框架,该接地框架 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将所述操作杆上所带的静电排到外部。在本发明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情况下,随着所述操作杆的压下, 使所述压力部件向所述压力开关移动,从而压下该压力开关的被压下部, 因而可提高压下操作的操作感。而且,可将所述操作杆和所述压力部件排列配置在所述压下移动方 向,另一方面,可将该压力部件和所述压力开关排列配置在所述正交方 向。因此,可抑制由于具有所述压力开关而产生的装置高度的增大和装 置厚度的增大,可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概略主视图,(a)是示出操作杆位于中立位置的状态的图,(b)是示出操作杆进 行了压下操作的状态的图,(c)是示出操作杆进行了摆动操作的状态的图。图2是取下了该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接地框架的状态的概略主视图,(a)是示出操作杆位于中立位置的状态的图,(b)是示出操作杆进 行了压下操作的状态的图,(C)是示出操作杆进行了摆动操作的状态的 图。图3是该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概略分解立体图。图4是示出该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压力开关的固定接点部和位置检测单元的接点的露出部分的壳体示意图。图5是示出该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操作杆的图,(a)是主视图,(b)是后视图,(c)是侧视图,(d)是俯视图,(e)是仰视图,(f)是沿A—A线的剖面图。图6是示出该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操作杆、压力部件主体以及压 力开关的示意剖面图,(a)是示出压力开关的压下前的状态的图,(b) 是示出压力开关的第一阶段的压下状态的图,(c)是示出压力开关的第 二阶段的压下状态的图。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图,(a) 是概略主视图,(b)是概略后视图,(c)是概略侧视图,(d)是概略仰 视图。图8是取下了该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接地框架的状态的概略主视图。图9是该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IO是示出该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压力开关的固定接点部、位置 检测单元的接点以及接地端子的露出部分的壳体的示意图。图11是该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沿图7的B—B线的剖面图。图12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示出设置有该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压力开关的固定接点 部、位置检测单元的接点以及接地端子的壳体的图,(a)是主视图,(b) 是沿C一C线的剖面图,(c)是(b)的局部放大图。图14是示出该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操作杆的图,(a)是主视图, (b)是后视图,(c)是侧视图,(d)是俯视图,(e)是仰视图,(f)是沿D — D线的剖面图。图15是示出该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转动件的图,(a)是主视图, (b)是后视图,(c)是侧视图,(d)是俯视图,(e)是仰视图。图16是示出该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压力部件的图,(a)是主视图, (b)是后视图,(c)是侧视图,(d)是俯视图,(e)是仰视图。图17是取下了该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接地框架的状态的概略主 视图,(a)是示出操作杆位于中立位置的状态的图,(b)是操作杆进行 了摆动操作的状态的图。图18是示出该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别的压力幵关的固定接点部、 位置检测单元的接点以及接地端子的壳体的图,(a)是主视图,(b)是 沿E—E线的剖面图,(c)是(b)的局部放大图。标号说明100, 100,, 100,,壳体;200, 200,, 200,,:操作杆;212b, 212b,, 212b":压下部主体;212bl, 212bl', 212bl,'倾斜面(压下移动方向侧的一端面);300,300,,300,':转动件;400,400,,400,':位置检测单元;411,411,,411,、接点部;412,412,,412,':接点部;413,413,,413,':接点部;420,420,,42(T、刷;500,500,,500,、压力部件;512,512,,512,':头部;600,600,':压力开关;610,610,,:第--固定接点部;620,620":第:二固定接点部;630,630,,:第三三固定接点部;640,640,' 第—-可动接点部;650, 650":第二可动接点部;700, 700', 700,,: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10, 710":线圈部;730, 720":第二臂部(臂部);800, 800,,:接地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实施例1首先,参照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概略主视图,(a)是示出操作杆位于中立位置的状态的图,(b)是示出操作杆进行了压下操作的状态的图,(c)是示出操作杆进行了摆动操作的状态的图,图2 是取下了该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接地框架的状态的概略主视图,(a) 是示出操作杆位于中立位置的状态的图,(b)是示出操作杆进行了压下 操作的状态的图,(c)是示出操作杆进行了摆动操作的状态的图,图3 是该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概略分解立体图,图4是示出该复合操作型 输入装置的压力开关的固定接点部和位置检测单元的接点的露出部分的 壳体的示意图,图5是示出该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操作杆的图,(a) 是主视图,(b)是后视图,(c)是侧视图,(d)是俯视图,(e)是仰视 图,(f)是沿A—A线的剖面图,图6是示出该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操 作杆、压力部件主体以及压力开关的示意剖面图,(a)是示出压力开关 的压下前的状态的图,(b)是示出压力开关的第一阶段的压下状态的图, (c)是示出压力开关的第二阶段的压下状态的图。这里所示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是安装在数码相机上的输入装置, 并具有壳体100;操作杆200,其保持于壳体IOO,可从中立位置向下 方进行2阶段的压下移动(即,可进行快门操作)、并且可从所述中立位 置向与压下移动方向交叉且相对的两个摆动方向摆动(即,可进行变焦 操作);转动件300,该操作杆200向下方自由移动地安装在该转动件300上;位置检测单元400,其根据操作杆200的摆动而输出信号;压力部件 500,其配置在操作杆200的下方;压力开关600,其与压力部件500对 置配置;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 (两个中立位置恢复单元形成为一体化), 其使进行了摆动操作的操作杆200恢复到中立位置;以及接地框架800, 其安装在壳体100上。以下详细说明各部。如图l、图2、图3和图4所示,壳体IOO是树脂制的成型品。该壳 体100具有顶部为圆形的大致五角形的板状基部110;设置在该基部 110厚度方向的一面的下端部的底壁部120;设置在基部110的所述一面的中央部的开关收纳部130;分别设置在基部110的所述一面的两端部上 的两个侧壁部140;分别设置在基部110的所述一面的两倾斜部上的两个 倾斜壁部150;设置在基部110的所述一面的顶部上的圆弧壁部160;以及可与操作杆200同向摆动地引导转动件300的引导部170。如图2和图3所示,底壁部120具有位于基部110的所述一面的 下端部的中央部的矩形底板部121;以及与该底板部121的两端部相连的 两个大致三棱柱状山部122。在山部12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线圈收纳凹部122a,该第一线圈收纳 凹部122a是大致圆弧状的凹部,用于收纳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的线圈 部710的一部分。并且,在山部122的下表面设置有将接地框架800的 下侧卡定片830卡定的下侧卡定部122b。该下侧卡定部122b具有设置在山部122下表面的矩形凹部;以及 设置在该凹部的中心部的卡定凸部。如图2和图3所示,在倾斜壁部150的外表面设置有将接地框架800 的上侧卡定片820卡定的上侧卡定部151。上侧卡定部151具有设置在 倾斜壁部150上表面的矩形凹部;以及设置在该凹部的中心部的卡定凸 部。侧壁部140与底壁部120的山部122和倾斜壁部150连接。该侧壁 部140的高度尺寸低于底壁部120和倾斜壁部150的高度尺寸。引导部170具有大致半圆弧状的引导面171,其设置在侧壁部140、 倾斜壁部150以及圆弧壁部160的内表面;以及大致半圆柱状的引导凸15部172,其设置在基部110的所述一面的开关收纳部130的上方位置,而且该引导凸部172在与引导面171之间自由摆动地引导转动件300。另外, 引导凸部172的下表面和开关收纳部130的上表面之间的空间,是对中 立位置恢复单元700的第一臂部720的中间部进行收纳的收纳空间。如图3和图4所示,开关收纳部130具有与两个山部122连接设 置的倒凹字状的脊131;分别设置在该脊131的两个角部内侧的突起状的 两个第一支撑部132;分别设置在底板部121的两端部和两个山部122相 连接的连接部内侧的突起状的两个第二支撑部133;分别设置在两个第 一、第二支撑部132之间的凹状的两个第三支撑部134 (图示一个);以 及设置在开关收纳部130中心部的接点安置部135。在脊131的两个角部凸设有两个固定臂131a。该固定臂131a是位于 第一线圈收纳凹部122a上方的大致三棱柱体。固定臂131a的内表面凹 入,从而将压力部件500的框体520上侧的两个角部分别定位固定。另 一方面,固定臂131a的外表面倾斜成引导第一臂720,该第一臂720从 收纳在第一线圈收纳凹部122a内的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的线圈部710 延伸出来。并且,固定臂131a可与操作杆200的止脱部212a抵接,并执行对 操作杆200的摆动范围进行限制的作用。并且,在脊131两端部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与两个第一线圈收纳凹 部122a连接的两个大致圆弧状的第二线圈收纳凹部131b。该第二线圈收纳凹部131b对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的线圈部710的 其他部分进行收纳保持。如图3所示,在两个第一、第二支撑部132、 133的各面上设置有对 第二可动接点部650的四个第二腿部652进行支撑的凹部。两个第三支撑部134对第一可动接点部640的两个第一腿部642进 行支撑。如图2、图3和图5所示,操作杆200具有棒状的轴部210;设置 在该轴部210上端部的大致圆弧状的操作臂220;设置在该操作臂220下 表面且与轴部21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相连接的两个引导突起部230;以及设置在操作臂220上表面中央部的大致梯形状的操作凸部240。轴部210具有在上下方向自由移动地嵌入转动件300的安装凹部 310内的大致棱柱状的安装部211;与该安装部211的下端部连接的压下 部212;以及在安装部211和压下部212的厚度方向的一面上设置的四个 突起部213。压下部212具有作为与安装部211的下端部连接的部位且比该安 装部211宽的止脱部212a;以及与该止脱部212a的下端部连接的大致半 圆状的压下部主体212b。止脱部212a的上端侧的两角部斜着向外侧倾斜。该止脱部212a的 两角部与转动件300的下表面抵接,从而防止操作杆200向上脱出。压下部主体212b的下端部的中央部被切口成,从正面看将两个大致 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之间连起来的形状。并且,如图5 (f)和图6所示, 在压下部主体212b的下端部的中央部(即,压下操作方向侧的一端面), 设置有从其厚度方向的一端面向另一端面递减的倾斜面212bl。如图6 (a)所示,该倾斜面212bl与按压部件500的按压部件主体 510抵接。即,如图6 (b)和(c)所示,倾斜面212bl随着操作杆200 的压下移动,压下按压部件500的头部512从而使其向压力开关600移 动。并且,倾斜面212bl的与按压部件主体510抵接的部分为操作杆200 的摆动支点。操作臂220的两端部的上表面为凹凸面,以便容易操作。 并且,如图2所示,两个引导突起部230的宽度尺寸和轴部210的 安装部211的宽度尺寸之和,稍小于两个倾斜壁部150的内表面间的尺 寸。即,如图2 (b)所示,在操作杆200的压下移动时,引导突起部230 的外表面由壳体100的倾斜壁部150的内表面引导。如图2和图3所示,转动件300是大致圆弧状的部件。在该转动件 300的宽度方向的一面的中央部,设置有供操作杆200的安装部211在上 下方向自由移动地嵌入的安装凹部310。在转动件300的宽度方向的另一 面设置有未图示的两个凸起部,这两个凸起部熔敷在位置检测单元400 的刷420的主体部421的两个安装孔中。并且,在转动件300的两端部设置有两个卡定臂320,这两个卡定 臂320用于在按压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的两个第二臂730时卡定该第 二臂730。如图2和图3所示,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具有两个线圈部710; 将这两个线圈部710的一端之间连接起来的第一臂部720;以及与两个线 圈部710的另一端连接且与第一臂部720的两端部分别呈大致V字状交 叉的两个第二臂部730。线圈部710被收纳保持在壳体100的第一、第二线圈收纳凹部122a、 131b和压力部件500的第三收纳凹部521内。第一臂部720的两端部由两个固定臂131a的外表面引导。并且,第 一臂部720的中间部被收纳在引导凸部172的下表面和开关收纳部130 的上表面之间的空间内。这样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被收纳在壳体100 内。如图2 (a)所示,两个第二臂部730与转动件300的两端部的卡定 臂320的内侧抵接。这样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在中立位置支撑转动件 300。如图2、图3和图6所示,压力部件500是树脂制的成型品,其具 有压力部件主体510;以及在内部设置有该压力部件主体510的大致矩 形状的框体520。压力部件主体510具有设置在框体520下端部的板状轴支部511; 以及设置在该轴支部511前端部的剖面视图大致圆形的头部512。头部512与操作杆200的倾斜面212bl抵接。由此,压力部件主体 510支撑操作杆200。即,操作杆200通过由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的两 个第二臂部730和压力部件主体510支撑,如图2 (a)所示,被保持在 直立状态即中立位置。并且,头部512通过由倾斜面212bl压下而向压力幵关600移动, 压下该压力开关600的第二接点部主体651的顶部。轴支部511随着头部512由倾斜面212M压下而进行弹性变形。由 于该弹性变形而可使头部512向压力幵关600移动。框体520的四个角部向外侧凸出。上侧的两个角部分别被定位固定于两个固定臂131a。下侧的两个角部被保持在两个山部122之间。在该 状态下,头部512与操作杆200的压下部212的倾斜面212bl抵接,并 对置配置。框体520的上端部是棒状体,避免与进行压下移动的操作杆200的 压下部212之间的干涉。框体520的下端部是在其中央部设置有轴支部 511的板状体。并且,在框体520两端部的外表面的中间部,分别设置有与两个第 一、第二线圈收纳凹部122a、 131b连接的两个大致圆弧状的第三收纳凹 部521 。该框体520的两端部被安置在两个第一、第二、第三支撑部132、 133、 134上,并在与该第一、第二、第三支撑部132、 133、 134之间夹 持第一可动接点部640的两个第一腿部642和第二可动接点部650的四 个第二腿部652。这样防止第一、第二可动接点部640、 650抬起。第三收纳凹部521对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的线圈部710的其他部 分进行收纳保持。如图3、图4和图6所示,压力开关600具有埋设在基部110内的 第一固定接点部610;两个第二固定接点部620和第三固定接点部630; 与第一固定接点部610接触的第一可动接点部640;以及覆盖在该第一可 动接点部640上且与第二固定接点部620接触的第二可动接点部650。第一固定接点部610的一端部分成两股,这两股的前端部从开关收 纳部130的接点安置部135的中央部的上端部和下端部露出。第一固定 接点部610的另一端部从基部110的厚度方向的另一面露出。一方的第二固定接点部620,其一端部在一方的第一支撑部132的 凹部的底面上露出,其另一端部从基部110的厚度方向的另一面露出。另一方的第二固定接点部620,其一端部在另一方的第二支撑部133 的凹部的底面上露出,其另一端部从基部110的厚度方向的另一面露出。第三固定接点部630,其一端部从接点安置部135的中心部露出, 其另一端部从基部110的厚度方向的另一面露出。如图3所示,第一可动接点部640具有可进行弹性变形的大致穹顶状的第一接点部主体641;以及以180。间隔在该第一接点部主体641的外周缘部设置的两个第一腿部642。这两个第一腿部642嵌入幵关收纳 部130的两个第三支撑部134内。在该状态下,第一接点部主体641被 设在开关收纳部130的接点安置部135上,并与第一固定接点部610的 两股状的一端部接触。第二可动接点部650具有可进行弹性变形的大致穹顶状的第二接 点部主体651;以及以90°间隔在该第二接点部主体651的外周缘部设置 的四个第二腿部652。该四个第二腿部652嵌入开关收纳部130的两个第一、第二支撑部 132、 133的凹部内。由此,四个第二腿部652中的两个第二腿部652与 两个第二固定接点部620的一端部分别接触。并且,四个第二腿部652 可进行弹性变形。如图6 (a)所示,在四个第二腿部652由开关收纳部130的两个第 一、第二支撑部132、 133支撑的状态下,第二接点部主体651的顶部向 与操作杆200的压下移动方向和摆动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即,壳体IOO 的厚度方向)与压力部件500的头部512对置配置。即,第二接点部主 体651的顶部为由压力部件500的头部512压下的被压下部。因此,如图6 (b)所示,当第二接点部主体651的顶部由压力部件 500的头部512压下时,四个第二腿部652和第二接点部主体651进行弹 性变形,第二接点部主体651的顶部与第一接点部主体641的顶部接触。 由此,压力开关600接通而成为第一阶段。并且,如图6 (c)所示,当第二接点部主体651的顶部由压力部件 500的头部512压下时,四个第二腿部652、第二接点部主体651以及第 一接点部主体641进行弹性变形,第二接点部主体651的顶部经由第一 接点部主体641与第三固定接点部630的一端部接触。由此,压力开关 600接通而成为第二阶段。如图3和图4所示,位置检测单元400具有埋设在壳体100的基 部110内的接点部411、 412、 413;以及与该接点部411、 412、 413选择 性接触的刷420。接点部411,其一端部从基部110的所述一面的中央部露出,其另一 端部从基部110的厚度方向的另一面露出。接点部412,其一端部从基部110的所述一面的接点部411的一侧露 出,其另一端部从基部110的厚度方向的另一面露出。接点部413,其一端部从基部110的所述一面的接点部411的另一侧 露出,其另一端部从基部110的厚度方向的另一面露出。刷420是大致圆弧状的导电部件,并具有安装在转动件300上的 主体部421;以及分别与该主体部421的两端部连接的两个接触臂422。主体部421设置有两个安装孔,并被熔敷在转动件300的厚度方向 的另一面上。接触臂422的前端部呈半圆弧状弯曲。该接触臂422的前端部随着 转动件300的摆动而在基部110的所述一面上滑动,从而在接点部411、 412、 413的一端部上选择性滑动。接地框架800由金属板构成。如图3所示,该接地框架800具有 顶部为圆形的大致五角形的板状的基板810;分别设置在该基板810顶部 的两侧部的两个上侧卡定片820;分别设置在基板810下端部的上侧卡定 片820的下方位置的两个下侧卡定片830;以及分别设置在基板810的两 端部的两个侧壁板840。基板810分别与操作杆200的四个突起部213和压力部件500的框 体520抵接。由此,基板810将操作杆200、转动件300、位置检测单元 400的刷420、压力部件500以及压力开关600保持在基板810与壳体100 之间。上侧卡定片820釆用这样的形状,即具有嵌入上侧卡定部151的 凹部内的矩形的板体;以及设置在该板体的中央部且将该上侧卡定部151 的卡定凸部卡定的卡定孔。上侧卡定片820的板体的长度尺寸比上侧卡 定部151的长度尺寸长。S卩,在所述卡定孔卡定了所述卡定凸部的状态下,所述板体的前端部朝基部iio的所述另一面侧突出。下侧卡定片830采用与上侧卡定片820大致相同的形状。 该上侧卡定片820和下侧卡定片830的所述前端部与未作图示的数码相^l的安装用基板的接地图形钎焊连接。由此,在操作杆200上所带的静电由基部810和上侧卡定片820接收,并通过上侧卡定片820和下 侧卡定片830流入所述接地图形内。侧壁板840与侧壁部140的外表面抵接。由此,侧壁板840将侧壁 部140上的底壁部120和倾斜壁部150之间的开口封闭起来。以下,说明这种结构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组装过程。首先,当 对壳体100的各部进行树脂成型时,对压力部件600的第一固定接点部 610、两个第二固定接点部620、第三固定接点部630以及位置检测单元 400的接点部411、 412、 413进行插入成型。此时,使第一固定接点部610的两股状的一端部的前端部分别从开 关收纳部130的接点安置部135的中央部的上端部和下端部露出,使其 另一端部从基部110的厚度方向的另一面露出。使一方的第二固定接点 部620的一端部在一方的第一支撑部132的凹部的底面上露出,使其另 一端部从基部110的厚度方向的另一面露出。使另一方的第二固定接点 部620的一端部在另一方的第二支撑部133的凹部的底面上露出,使其 另一端部从基部110的厚度方向的另一面露出。使第三固定接点部630 的一端部从接点安置部135的中心部露出,使另一端部从基部110的厚 度方向的另一面露出。并且,使接点部411的一端部从基部110的所述一面的中央部露出, 使其另一端部从基部110的厚度方向的另一面露出。使接点部412的一 端部从基部110的所述一面的接点部411的一侧露出,使其另一端部从 基部110的厚度方向的另一面露出。使接点部413的一端部从基部110 的所述一面的接点部411的另一侧露出,使其另一端部从基部110的厚 度方向的另一面露出。之后,将压力开关600的第一可动接点部640的两个第一腿部642 分别进行定位的同时插入壳体100的幵关收纳部130的两个第三支撑部 134内。于是,第一可动接点部640的第一接点部主体641被设置在开关 收纳部130的接点安置部135上,并与第一固定接点部610的两股状的 一端部接触。之后,将压力开关600的第二可动接点部650的四个第二腿部652 分别进行定位的同时插入开关收纳部130的两个第一、第二支撑部132、 133的凹部内。于是,两个第二腿部652与两个第二固定接点部620的一 端部分别接触。这样,第二可动接点部650覆盖在第一可动接点部640 上。之后,将压力部件500的框体520的上侧的两个角部嵌入两个固定 臂131a之间,并将下侧的两个角部嵌入两个山部122之间。于是,压力 部件500被定位固定在两个固定臂131和山部122之间。于是,压力部件500的头部512与压力幵关600的第二可动接点部 650对置配置。与此同时,框体520的两端部被安置在两个第一、第二、 第三支撑部132、 133、 134上。由此,第一可动接点部640的两个第一 腿部642和第二可动接点部650的四个第二腿部652被夹持在框体520 的两端部与第一、第二、第三支撑部132、 133、 134之间。之后,将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的两个线圈部710进行定位的同时 插入壳体100的两个第一、第二线圈收纳凹部122a、131b和压力部件500 的两个第三收纳凹部521内。与此同时,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的第一 臂部720由壳体100的两个固定臂131引导,并被收纳在引导凸部172 的下表面和开关收纳部130的上表面之间的空间内。之后,将安装有刷420的转动件300进行定位的同时插入壳体100 的引导部170内。于是,刷420与壳体100的基部110的所述一面抵接。之后,将操作杆200的安装部2]1进行定位的同时插入转动件300 的安装凹部310内。于是,操作杆200的倾斜面212M与压力部件500 的头部512抵接。之后,使壳体100的上侧卡定部151将接地框架800的上侧卡定片 820卡定,并使壳体100的下侧卡定部122b将接地框架800的下侧卡定 片830卡定。由此,操作杆200、转动件300、位置检测单元400的刷420、压力 部件500以及压力开关600的第一、第二可动接点部640、 650被保持在 接地框架800和壳体100之间。23之后,将位置检测单元400的接点部411、 412、 413的另一端部与 数码相机的未作图示的安装用基板的电极图形钎焊连接,并将压力开关 600的第一固定接点部610、两个第二固定接点部620和第三固定接点部 630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安装用基板的别的电极图形钎焊连接。与此同时,将接地框架800的上侧卡定片820和下侧卡定片830的 前端部与所述安装用基板的接地图形钎焊连接。以下,说明这样组装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使用方法和各部的动 作。首先,当使操作杆200如图1 (c)和图2 (c)所示从中立位置向一 方的摆动方向进行摆动操作时,转动件300与操作杆200 —起向所述一 方的摆动方向摆动。于是,刷420的两个接触臂422分别与接点部411、 412接触。由此, 向数码相机输出信号,该相机的变焦放大功能工作。此时,转动件300的一端部按压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的一方的第 二臂部730。由此, 一方的线圈部710被压縮。之后,当释放了操作杆200时,借助一方的线圈部710的作用力使 转动件300的一端部向另一方的摆动方向回压一方的第二臂部730。由此, 操作杆200和转动件300恢复到中立位置。当使操作杆200从中立位置向另一方的摆动方向摆动操作时,转动 件300与操作杆200 —起向所述另一方的摆动方向摆动。于是,刷420的两个接触臂422分别与接点部411、 413接触。由此, 向数码相机输出信号,该相机的变焦縮小功能工作。此时,转动件300的另一端部按压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的另一方 的第二臂部730。由此,另一方的线圈部710被压縮。之后,当释放了操作杆200时,借助另一方的线圈部710的作用力 使转动件300的另一端部向一方的摆动方向回压另一方的第二臂部730。 由此,操作杆200和转动件300恢复到中立位置。如图6 (b)所示,当操作杆200从中立位置被进行了压下操作时, 该操作杆200的倾斜面212bl将压力部件500的头部512压下。于是, 压力部件500的轴支部511进行弹性变形,并且头部512向压力开关600移动。然后,头部512将压力开关600的第二可动接点部650的第二接 点部主体651的顶部压下。于是,四个第二腿部652和第二接点部主体651进行弹性变形,第 二接点部主体651的顶部与第一接点部主体641的顶部接触。由此,第 一固定接点部610、两个第二固定接点部620以及第一、第二可动接点部 640、 650导通,信号被输出到数码相机。这样,压力开关600的第一阶 段的开关接通,数码相机的自动聚焦功能工作。之后,当释放了操作杆200时,第二接点部主体651、四个第二腿 部652以及轴支部511复原。借助该复原力使头部512向离开压力开关 600的方向移动,将操作杆200的倾斜面212bl向中立位置推上。由此, 操作杆200恢复到中立位置。如图6 (c)所示,当操作杆200被进一步进行了压下操作时,该操 作杆200的倾斜面212bl将压力部件500的头部512压下。于是,压力 部件500的轴支部511进行弹性变形,并且头部512向压力开关600移 动。于是,第一接点部主体641的顶部经由第二接点部主体651的顶部 被头部512压下。由此,四个第二腿部652、第二接点部主体651以及第 一接点部主体641进行弹性变形,第二接点部主体651的顶部经由第一 接点部主体641与第三固定接点部630的一端部的露出部接触。由此, 第一固定接点部610、两个第二固定接点部620、第三固定接点部630以 及第一、第二可动接点部640、 650导通,该信号被输出到数码相机。这 样,压力开关600的第二阶段的开关接通(即,所述数码相机的快门开 关接通)。之后,当释放了操作杆200时,第一接点部主体641、第二接点部 主体651、四个第二腿部652以及轴支部511复原。借助该复原力使头部 512向离开压力开关600的方向移动,将操作杆200的倾斜面212bl向中立位置推上。在这种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情况下,当对操作杆200进行了压下 操作时,压力部件500的头部512向压力幵关600移动,压下该压力开关600的第二可动接点部640或第一、第二可动接点部640、 650来使其 进行弹性变形。因此,可提高压下操作的操作感。而且,压力部件500配置在操作杆200的下方,并且压力开关600 在使第二可动接点部650的顶部面向壳体100的厚度方向的状态下,与 压力部件500对置配置。因此,可将操作杆200和压力部件500上下排 列配置,另一方面,可将压力部件500和压力开关600排列配置在壳体 IOO的厚度方向。因此,可抑制由于在所述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内配备压 力开关600而产生的装置高度的增大和装置厚度的增大。并且,作为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使用了具有两个线圈部710和 第一、第二臂部720、 730的中立位置恢复单元,将线圈部710和第二臂 部730配设在操作杆200的两侧。因此,可将壳体100的下端部的中央 部用作压力部件500和压力开关600的收纳空间。在这一点上,也可抑 制由于在所述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内配备压力开关600而产生的装置高 度的增大和装置厚度的增大。实施例2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图,(a) 是概略主视图,(b)是概略后视图,(c)是概略侧视图,(d)是概略仰 视图,图8是取下了该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接地框架的状态的概略主 视图,图9是该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示出该复合 操作型输入装置的压力开关的固定接点部、位置检测单元的接点以及接 地端子的露出部分的壳体的示意图,图11是该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沿 图7的B—B线的剖面图。这里所示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与实施例1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 的主要不同点是壳体100'、操作杆200'、转动件300'、位置检测单元 400,的刷402,、压力部件500'和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的形状,以 及还具有接地端子卯0。以下,详细说明该不同点,省略对重复部分的说 明。另外,关于不同部件的标号,附上,来与实施例l区别开。如图7、图8和图9所示,壳体00'具有顶部为圆形的大致五角形的板状的基部110';设置在该基部110'的厚度方向的一面的下端部 的底壁部120';设置在基部110'的所述一面的中央部的幵关收纳部130'; 分别设置在基部110'的所述一面的两端部上的两个侧壁部140、分别 设置在基部110'的所述一面的两倾斜部上的两个倾斜壁部150';设置在基部110'的所述一面的顶部上的圆弧壁部160';可与操作杆200同 向摆动地引导转动件300的引导部170';以及分别设置在基部110'的 所述一面的两个倾斜壁部150'的下方位置的两个抵接部180'。底壁部120'具有位于基部110的厚度方向的一面的下端部的中央 部的矩形的第一底板部121';以及与该第一底板部121的两端部具有级 差并相连的矩形的第二底板部122'。在第二底板部122'的下表面设置有将接地框架800的下侧卡定片 830卡定的下侧卡定部122a,。并且,在第二底板部122,的级差部上, 配合压力部件500'的框体520'的下侧的角部形状而设置有倾斜面。该下侧卡定部122a'采用这样的形状,即具有设置在第二底板部 122'的下表面的矩形的凹部;以及设置在该凹部的中心部的卡定凸部。在倾斜壁部150,的外表面设置有将接地框架800的上侧卡定片820 卡定的上侧卡定部151'。上侧卡定部151'采用这样的形状,即具有-设置在倾斜壁部150'的上表面的矩形的凹部;以及设置在该凹部的中心 部的卡定凸部。侧壁部140'与底壁部120'的第二底板部122,和倾斜壁部150' 连接。在该侧壁部140'的外表面设置有供接地框架800的侧壁板840嵌 入的凹部。如图9所示,开关收纳部130'的脊131'的形状与开关收纳部130 不同。脊131'是大致半圆弧状的部位,并具有两个侧圆弧部131a'以 及该侧圆弧部131a,间的中央圆弧部131b'。侧圆弧部131a,的高度尺寸分别低于底壁部120'、侧壁部140'以 及倾斜壁部150'的高度尺寸。并且,侧圆弧部131a'的内表面配合压 力部件500,的框体520'的端部的外表面形状而为平坦面。中央圆弧部131b,的高度尺寸为侧圆弧部131a'的高度尺寸的大致一半。该中央圆弧部131b'的两端部配合压力部件500,的框体520'的端部的外表面形状而设置有倾斜面。引导部no'具有设置在侧壁部140'、倾斜壁部150'和圆弧壁 部160,的内表面的大致半圆弧状的第一引导面171、以及大致半圆弧 状的第二引导面172',该第二引导面172'设置在脊131'的外表面且在 与第一引导面171'之间自由摆动地引导转动件300'。抵接部180,是大致圆弧状的凸部。该抵接部180'相当于与中立位 置恢复单元700'的长度方向的端面的剩余部分抵接的第二抵接部。如图9所示,转动件300'是与转动件300 —样的圆弧状的部件。 在该转动件300'的宽度方向的一面的中央部设置有安装凹部310',该 安装凹部310,供操作杆200'的安装部21T的切口部211a,在上下方 向自由移动地嵌入。如图9和图11所示,在转动件300'的宽度方向的另一面设置有 与安装凹部310'连通的大致圆弧状的收纳凹部320';以及分别与该收 纳凹部3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连通的未作图示的两个大致圆弧状的引 导凹部。收纳凹部320'是收纳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的槽。该收纳凹部 3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面相当于与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的所述长度 方向的两端面的一部分抵接的第一抵接部。所述引导凹部是供壳体100'的抵接部180'在操作杆200'的两个 摆动方向自由移动地嵌入的槽。即,抵接部180,随着操作杆200'和转 动件300'的摆动,在所述引导凹部内移动并进入收纳凹部320'内,按 压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的所述端面的一部分。并且,在转动件300'的所述另一面设置有未作图示的两个凸起部 (boss),这两个凸起部(boss)被熔敷在位置检测单元400'的刷420' 的主体部42r的两个安装孔上。如图9和图11所示,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是大致圆弧状的螺旋 弹簧。该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被收纳在转动件300'的收纳凹部320'内,并被保持在两个抵接部180,之间。这样,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 被保持在两个抵接部180'之间,从而使转动件300'被保持在中立位置。如图9和图11所示,操作杆200'的轴部210,的安装部211,的形 状与操作杆200不同。该安装部21T采用在厚度方向的另一面设置大致 矩形的切口部211a'的形状。该切口部211a'的长度尺寸比安装凹部310'的长度尺寸长。该切 口部211a'可上下移动地嵌入安装凹部310'内以及开关收纳部130'的 侧圆弧部131a,之间。如图11所示,切口部211a'的下侧缘部相对于开 关收纳部130,的中央圆弧部131b,位于下方并可与其抵接。即,切口 部211a'的下侧缘部执行防止操作杆200向上方脱开的功能。压力部件500'的框体520'的形状与压力部件500不同。具体地说, 框体520'的两端部采用与中央圆弧部131b'的倾斜面、两个侧圆弧部 131a'的内表面和底壁部120'的第二底板部122'的级差部的倾斜面相 对应的形状。即,框体520'可嵌入保持在壳体100'的开关收纳部130' 内。该框体520,的两端部也被安置在两个第一、第二、第三支撑部132,、 133,、 134,上,并在与该第一、第二、第三支撑部132,、 133'、 134, 之间夹持第一可动接点部640的两个第一腿部642和第二可动接点部650 的四个第二腿部652.。这样,防止第一、第二可动接点部640、 650升起。位置检测单元400'的刷420'的形状与位置检测单元400不同。刷 420'是比刷420长的大致圆弧状的部位。接触臂422'的前端部向壳体 100'的厚度方向折弯。接地端子900是埋设在基部110内的金属板。该接地端子900具有 从基部110的上端部分别突出的3个避雷针部910;以及从基部110的另 一面露出且与所述安装用基板的接地图形钎焊连接的未作图示的接地 部。以下,说明这种结构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组装过程。首先,当 对壳体100'的各部进行树脂成型时,对压力开关600的第一固定接点部 610、两个第二固定接点部620、第三固定接点部630、位置检测单元400,的接点部41T、 412'、 413'以及接地端子900进行插入成型。此时,使接地端子900的避雷针部910从基部110,的上端部突出, 使其接地部从基部110的另一面露出。另外,关于第一固定接点部610、 两个第二固定接点部620、第三固定接点部630以及位置检测单元400' 的接点部411'、 412'、 413',由于与实施例l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之后,与实施例l一样,将压力开关600的第一、第二可动接点部 640、 650收纳在开关收纳部130'内。之后,将压力部件500'的框体520'进行定位的同时插入壳体100' 的开关收纳部130'内。于是,压力部件500'的头部512'与压力开关 600的第二可动接点部650的顶部对置配置。与此同时,框体520'的两 端部被安置在两个第一、第二、第三支撑部132,、 133,、 134,上。由此, 第一可动接点部640的两个第一腿部642和第二可动接点部650的四个 第二腿部652被夹持在框体520,的两端部与第一、第二、第三支撑部 132,、 133,、 134,之间。然后,将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进行定位的同时插入转动件300' 的收纳凹部320,内。于是,收纳凹部3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面与中立 位置恢复单元70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一部分抵接。在该状态下,将壳体100'的两个抵接部180'进行定位的同时插入 转动件300'的两个引导凹部内。于是,转动件300'嵌入壳体100'的 引导部170'内,两个抵接部180,与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的长度方 向的两端部的剩余部分抵接。之后,将操作杆200'的切口部211a'进行定位的同时插入转动件 300'的安装凹部310'内以及壳体100'的开关收纳部130'的侧圆弧部 131a,之间。之后,将接地框架800与实施例1 一样地安装在壳体100'上。由 此,上述各构成部件被保持在接地框架800和壳体100'之间。之后,将位置检测单元400,的接点部411'、 412'、 413,的另一端 部与数码相机的未作图示的安装用基板的电极图形钎焊连接,并将压力 开关600的第一固定接点部610、两个第二固定接点部620以及第三固定接点部630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安装用基板的别的电极图形钎焊连接。与此同时,将接地框架800的上侧、下侧卡定片820、 830的前端部 和接地端子900的所述接地部与所述安装用基板的接地图形分别钎焊连 接。以下,说明这样组装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使用方法和各部的动 作。首先,当使操作杆200'向一方的摆动方向进行摆动操作时,转动件 300'与操作杆200' —起向所述一方的摆动方向摆动。于是,刷420'的两个接触臂422,分别与位置检测单元400'的 接点部411'、 412'接触。由此,向数码相机输出信号,该相机的变焦放 大功能工作。此时,壳体100'的一方的抵接部180'从转动件300'的一方的引 导凹部移动到收纳凹部320'内,按压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T的长度方 向的一端面的一部分。由此,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被压縮在一方的抵 接部180'和收纳凹部320'的另一方的端面之间。之后,当释放了操作杆200,时,借助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的作 用力向另一方的摆动方向回压收纳凹部320'的另一方的端面。由此,操 作杆200'和转动件300,恢复到中立位置。当使操作杆200'向另一方的摆动方向进行摆动操作时,转动件300' 与操作杆200' —起向所述另一方的摆动方向摆动。于是,刷420'的两个接触臂422'分别与接点部411'、 413'接触。 由此,向数码相机输出信号,该相机的变焦縮小功能工作。此时,壳体100'的另一方的抵接部180'从转动件300'的另一方 的引导凹部移动到收纳凹部320'内,按压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的长 度方向的另一端面的一部分。由此,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被压縮在另 一方的抵接部180'和收纳凹部320'的一方的端面之间。之后,当释放了操作杆200'时,借助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的作 用力向一方的摆动方向回压收纳凹部320'的一方的端面。由此,操作杆 200'和转动件300,恢复到中立位置。另外,操作杆200'的压下操作方法和压下操作时的各部的动作由于与实施例l相同,因而省略说明。在这种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情况下,当对操作杆200'进行了压下操作时,压力部件500'的头部512'向压力开关600移动,压下该压 力开关600的第二可动接点部640或第一、第二可动接点部640、 650来使其进行弹性变形。因此,可提高压下操作的操作感。而且,压力部件500,配置在操作杆200,的下方,并且压力开关 600在使第二可动接点部650的顶部面向壳体100'的厚度方向的状态下, 与压力部件500'对置配置。因此,可将操作杆200'和压力部件500' 上下排列配置,另一方面,可将压力部件500'和压力开关600'排列配 置在壳体100'的厚度方向。因此,可抑制由于在所述复合操作型输入装 置内配备压力开关600而产生的装置高度的增大和装置厚度的增大。并且,由于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被收纳在转动件300'的收纳凹 部320'内,因而可将壳体100'的下端部的中央部用作用于收纳压力部 件500'和压力开关600的收纳空间。在这一点上,可抑制由于在所述复 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内配备压力开关600而产生的装置高度的增大和装置 厚度的增大。实施例3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 13是示出设置有该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压力幵关的固定接点部、位置 检测单元的接点以及接地端子的壳体的图,(a)是主视图,(b)是沿C 一C线的剖面图,(c)是(b)的局部放大图,图14是示出该复合操作型 输入装置的操作杆的图,(a)是主视图,(b)是后视图,(c)是侧视图,(d)是俯视图,(e)是仰视图,(f)是沿D—D线的剖面图,图15是示 出该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转动件的图,(a)是主视图,(b)是后视图,(c)是侧视图,(d)是俯视图,(e)是仰视图,图16是示出该复合操 作型输入装置的压力部件的图,(a)是主视图,(b)是后视图,(c)是 侧视图,(d)是俯视图,(e)是仰视图,图17是取下了该复合操作型输 入装置的接地框架的状态的概略主视图,(a)是示出操作杆位于中立位置的状态的图,(b)是操作杆进行了摆动操作的状态的图,图18是示出 该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别的压力开关的固定接点部、位置检测单元的接点以及接地端子的壳体的图,(a)是主视图,(b)是沿E—E线的剖面图,(c)是(b)的局部放大图。这里所示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与实施例1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主要不同点是壳体100"、操作杆200"、转动件300"、位置检测 单元400,'的刷402,'、压力部件500',、压力开关600,,的固定接点 部和接地框架800,'的形状,具有两个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以及 还具有接地端子900。以下,详细说明该不同点,省略对重复部分的说明。 另外,关于不同部件的标号,附上〃 来与实施例1和2区别开。如图12和图13所示,壳体100"具有顶部为圆形的大致五角形 的板状的基部110";设置在该基部110''的厚度方向的一面的下端部 的中央部的底壁部120'';设置在基部110''的所述一面的中央部的开 关收纳部130,';设置在基部IIO''的所述一面的开关收纳部130"的两端部的两个弹簧收纳部140'';分别设置在基部110',的所述一面的 两倾斜部上的两个倾斜壁部150'';设置在基部110"的所述一面的顶部上的圆弧壁部160";以及可与操作杆200同向摆动地引导转动件300 的引导部170"。在基部no"的厚度方向的另一面设置有八个连接用凹部iir',该八个连接用凹部使位置检测单元400"的接点部41T'、 412''、 413',的另一端部、以及压力开关600"的第一固定接点部610''、两 个第二固定接点部620"、第三固定接点部630''的另一端部突出到壳 体100,,夕卜。该连接用凹部lll"在壳体100',被设置于数码相机的安装用基板上的状态下,在与该安装用基板之间形成空间。钎料流入该空间内,该钎料用于将位置检测单元400"的接点部411"、 412''、 413"的另一 端部、以及压力开关600"的第一固定接点部610"、两个第二固定接 点部620"、第三固定接点部630"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安装用基板连接。 这样,通过使钎料流入所述空间内,来将位置检测单元400"的接点部411"、 412"、 413''的另一端部、以及压力开关600"的第一固定接 点部610',、两个第二固定接点部620,,、第三固定接点部630,,的另一 端部与所述安装用基板电连接,并将壳体100"与所述安装用基板机械 地牢固连接。底壁部120"是矩形的板状体。弹簧收纳部140',具有与底壁部120',的端部相连的大致长方体 的棱柱部141',;以及设置在该棱柱部141,,上且收纳中立位置恢复单 元700',的凹状的收纳部主体142"。在收纳部主体142,,的上端部的中央部设置有开口 142a,'。在收纳 部主体142''的底面设置有与开口 142a"连通的大致圆弧状的引导槽 142b"。引导槽142b"自由摆动地引导转动件300"的臂部330"。收纳部主体142''的上端部的开口 142a"的两缘部可与转动件 300"的两端面抵接。即,收纳部主体142',的所述两缘部成为防止转 动件300"的预定以上的摆动的止挡部。开关收纳部130',的脊131"的形状与开关收纳部130不同。脊131',为沿着底壁部120',和两个弹簧收纳部140"设置的大 致方形的框状体。引导部170"具有设置在圆弧壁部160"的内表面的圆弧状的引 导面171";以及大致半圆柱状的引导凸部172",该引导凸部172"与 脊13T,的顶部设置成一体且在与引导面171,,之间自由摆动地保持转 动件30(T'。引导凸部172"的厚度方向的另一端部被切口成波状,以避免与位 置检测单元400,,的刷420''的环部421b,,和转动件300,,的板部340,, 之间的干涉。如图12和图17所示,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是被收纳在弹簧收 纳部140"的收纳部主体142"内的螺旋弹簧。如图12、图15和图17所示,转动件300〃是大致圆弧状的部件。 在该转动件300"的宽度方向的一面的中央部设置有安装凹部310'', 该安装凹部310"供操作杆200,'的安装部2ir,在上下方向自由移动在转动件300"的宽度方向的另一面设置有收纳位置检测单元400',的刷420',的大致圆弧状的收纳凹部320"。在收纳凹部320', 上端部的中央部设置有刷420''的压入板421a''被压入的压入部321''。 收纳凹部320''的下端部的中央部被打开,从而使刷420''的环部421b''突出。在转动件300〃的两端部设置有向两个摆动方向延伸的两个臂部 330"。该臂部330',从弹簧收纳部140',的开口 142a,'进入引导槽 142b',内,与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抵接。由此,转动件300',被 保持在中立位置。转动件300''的两端部的端面可与两个弹簧收纳部140的收纳部主 体142"的所述两缘部抵接。在转动件300"的下端部设置有大致半圆形的板部340",该板部 340',引导从收纳凹部320',突出的刷420',的环部421b"。如图12、图14和图17所示,操作杆200',与操作杆200的不同点 是安装部211"的背面形状以及压下部212"的背面部稍大于安装部 211"。如图12、图16和图17所示,压力部件500',的框体520',的形 状与压力部件500不同。具体地说,框体520"的两端部的外表面为与 两个弹簧收纳部140"的棱柱部1W的内壁面的形状对应的平坦面。 即,框体520',被嵌入并保持在壳体100',的两个弹簧收纳部140''之 间。该框体520,,的两端部也被安置在两个第一、第二、第三支撑部 132, , 、 133 " 、 134"上,并在与该第一、第二、第三支撑部132,' 、 133 ,'、 134"之间夹持第一可动接点部640',的两个第一腿部642',和第二可 动接点部650',的四个第二腿部652"。这样防止第一、第二可动接点 部640,'、 650',升起。位置检测单元400',的接点部411" 、412' , 、413''的形状和刷420', 的形状与位置检测单元400不同。35接点部4ir,的一端部从基部110的所述一面的中央部露出。接点
部4ir,的另一端部分成两股。其一方从壳体ioo',的基部iio',的一 端部突出。其另一方从壳体ioo''的基部iio"的下端部的连接用凹部 iir,突出,并沿着一方的弹簧收纳部i4o',向上方折弯。
接点部412'',其一端部从基部110的所述一面的接点部411的一侧
露出,其另一端部从壳体ioo''的基部no''的一端部的连接用凹部iir'
突出,并沿着一个弹簧收纳部140,'向上方折弯。
接点部413",其一端部从基部110的所述一面的接点部411的另一 侧露出,其另一端部从壳体ioo''的基部110"的另一端部的连接用凹
部iir,突出,并沿着另一弹簧收纳部i40,,向上方折弯。
如图12和图17所示,刷420',具有安装在转动件300',上的主 体部421'';以及分别与该主体部421"的两端部连接的两个接触臂 422"。
主体部421,'在上端部设置有凸状的压入板421a",并在下端部设 置有环部421b',。压入板421a"被压入转动件300的压入部321',内, 由此使刷420',被保持在收纳凹部320',内。
接触臂422,'的前端部向壳体IOO''的厚度方向折弯。
如图12和图13所示,压力开关600"与压力开关600的不同是埋 设在基部110内的第一固定接点部610"、两个第二固定接点部620" 以及第三固定接点部630',的形状。
第一固定接点部610"的一端部分成两股,这两股的前端部从开关 收纳部130"的接点安置部135"的中央部的上端部和下端部露出。第 一固定接点部610"的另一端部从壳体IOO''的基部IIO''的下端部的 连接用凹部lir'突出,并沿着底壁部120"向上方折弯。
一方的第二固定接点部620',的一端部在一方的第一支撑部132'' 的凹部的底面上露出。 一方的第二固定接点部620"的另一端部从壳体
ioo''的基部iio',的下端部的连接用凹部iir,突出,并沿着一方的
弹簧收纳部140"向上方折弯。
另一方的第二固定接点部620''的一端部在另一方的第二支撑部133''的凹部的底面上露出。另一方的第二固定接点部620''的另一端 部分成两股。其一方从壳体100',的基部110"的下端部的连接用凹部 111"突出,并沿着底壁部120',向上方折弯。另一方从壳体10(T,的
基部iio''的下端部的连接用凹部iir'突出,并沿着另一方的弹簧收
纳部140"向上方折弯。
第三固定接点部630''的一端部从接点安置部135,'的中心部露出。 第三固定接点部630',的另一端部分成两股。其一方从壳体100,,的基
部iio',的下端部的连接用凹部iir'突出,并沿着另一方的弹簧收纳
部140',向上方折弯。另一方从壳体100',的基部110',的另一端部突 出。
如图12所示,接地框架800,'与接地框架800的不同点是两个 下侧卡定片830"分别设置在基板810"的下端部的中央部,以及在基 板810"的两端部设置有两个连接臂840''。
一方的下侧卡定片830''与第一固定接点部610的另一端部卡定。 另一方的下侧卡定片830''与另一方的第二固定接点部620中的一方的 另一端部卡定。
连接臂840"与所述安装用基板的未作图示的接地图形钎焊连接。 在该连接臂84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切口部,该切口部用于在 钎焊连接时使钎料熔解的热保留在连接臂840''的前端部内。
接地端子900是埋设在基部110内的金属板。该接地端子900具有 分别从基部110的上端部突出的三个避雷针部910;以及从基部110的另 一面露出且与所述安装用基板的接地图形钎焊连接的未作图示的接地 部。
以下,说明这种结构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组装过程。首先,当 对壳体100,的各部进行树脂成型时,对压力开关600,'的第一固定接 点部610,'、两个第二固定接点部620,,、第三固定接点部630,,、位置 检测单元400,'的接点部4ir,、 412,'、 413',以及接地端子900进行 插入成型。另外,第一固定接点部610"、两个第二固定接点部620" 以及第三固定接点部630',的另一端部如上所述折弯。此时,使接点部4ir'的一端部从基部IIO''的所述一面的中央部
露出。使接点部411"的两股状的另一端部的一方从基部IIO''的一端
部突出,使其另一方从基部iio',的下端部的连接用凹部iir'突出。
使接点部412"的一端部从基部IIO''的所述一面的接点部411的一侧
露出,使其另一端部从基部iio',的一端部的连接用凹部iir,突出,
使接点部413"的一端部从基部110',的所述一面的接点部411的另一
侧露出,使其另一端部从基部iio''的另一端部的连接用凹部iir'突 出。
使第一固定接点部610''的两股状的一端部的前端部分别从开关收 纳部130"的接点安置部135"的中央部的上端部和下端部露出,使其
另一端部从基部iio''的下端部的连接用凹部iir'突出。使一方的第
二固定接点部620,,的一端部在一方的第一支撑部132,'的凹部的底面
上露出,使其另一端部从基部iio''的下端部的连接用凹部iir'突出。
使另一方的第二固定接点部620''的一端部在另一方的第二支撑部133'' 的凹部的底面上露出,使其两股状的另一端部分别从基部110"的下端 部的连接用凹部lll"突出。
使第三固定接点部630"的一端部从接点安置部135,'的中心部露 出。使第三固定接点部630"的两股状的另一端部的一方从基部IIO''
的下端部的连接用凹部iir'突出,使其另一方从基部110"的另一端
部突出。
使接地端子900的避雷针部910从基部110''的上端部突出,使其 接地部从基部IIO''的另一面露出。
之后,将压力开关600',的第一、第二可动接点部640"、 650,, 与实施例1 一样收纳在开关收纳部130''内。
之后,将压力部件500''的框体520''进行定位的同时插入壳体 100',的两个弹簧收纳部140''之间。于是,压力部件500',的头部512', 与压力开关600,,的第二可动接点部650"的顶部对置配置。与此同时, 框体520,,的两端部被安置在两个第一、第二、第三支撑部132, , 、 133,,、 134,,上。由此,第一可动接点部640,,的两个第一腿部642',和第二可动接点部650"的四个第二腿部652"被夹持在框体520"的两端部 与第一、第二、第三支撑部132,'、 133"、 134,,之间。
然后,将两个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收纳在壳体100,'的两个弹 簧收纳部140',内。
之后,将转动件300',嵌入壳体100',的引导部170',内。于是, 转动件300',的两个臂部330',从两个弹簧收纳部140',的开口 142a" 进入引导槽142b,,内,与该弹簧收纳部140,'内的两个中立位置恢复 单元700',抵接。
之后,将操作杆200',嵌入转动件300',的安装凹部310"内。 于是,操作杆200,,的倾斜面212bl',与压力部件500',的头部512" 抵接。
之后,使壳体100''的两个上侧卡定部151''将接地框架800'' 的两个上侧卡定片820"卡定,并使接地框架800"的两个下侧卡定片 830',卡定从壳体100',的底壁部120',露出的第一固定接点部610', 的另一端部和另一方的第二固定接点部620"的一方的另一端部。由此, 上述各构成部件被保持在接地框架800',和壳体IOO''之间。
之后,如图13 (b)和(c)所示,将壳体IOO''设置在数码相机的 安装用基板上。然后,使钎料流入壳体IOO''的八个连接用凹部lll" 和安装用基板之间的空间内,将位置检测单元400"的接点部4ir'、 412"、 413"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安装用基板的电极图形钎焊连接,将压 力开关600的第一固定接点部610,,、第二固定接点部620',以及第三 固定接点部630"的另一端部分别与所述安装用基板的其他电极图形钎 焊连接。由此,壳体100"被固定在安装用基板上。
然后,将接地框架800',的上侧、下侧卡定片820"、 830',的前 端部、连接臂840''以及接地端子900的接地部分别与所述安装用基板 的接地图形钎焊连接。
以下,说明这样组装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使用方法和各部的动 作。首先,当使操作杆200"向一方的摆动方向进行摆动操作时,转动 件300',与操作杆200" —起向所述一方的摆动方向摆动。于是,刷420',的两个接触臂422"分别与位置检测单元400" 的接点部411"、 412〃接触。由此,向数码相机输出信号,该相机的变 焦放大功能工作。
此时,转动件300''的一方的臂部330''沿着一方的弹簧收纳部 140,,的引导槽142b,,进入该弹簧收纳部140,'内,按压一方的中立 位置恢复单元700"。由此,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被压縮。
之后,当释放了操作杆200"时,借助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的 作用力向另一方的摆动方向回压转动件30(T'。由此,操作杆200恢复到 中立位置。
当使操作杆20(T'向另一方的摆动方向进行摆动操作时,转动件 300''与操作杆20(T' —起向所述另一方的摆动方向摆动。
于是,刷420,,的两个接触臂422,,分别与接点部411,,、 413,, 接触。由此,向数码相机输出信号,该相机的变焦縮小功能工作。
此时,转动件300"的另一方的臂部330"沿着另一方的弹簧收纳 部140"的引导槽142b"进入该弹簧收纳部140',内,按压另一方的 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由此,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被压縮。
之后,当释放了操作杆200,,时,借助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的 作用力向一方的摆动方向回压转动件300''。由此,操作杆200"恢复 到中立位置。
另外,操作杆200"的压下操作方法和压下操作时的各部的动作由 于与实施例l相同,因而省略说明。
在这种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情况下,当对操作杆200,'进行了压 下操作时,压力部件500',的头部512',向压力开关600',移动,压下 该压力开关600''的第二可动接点部640"或第一、第二可动接点部 640〃、 650"来使其进行弹性变形。因此,可提高压下操作的操作感。
而且,压力部件500,'配置在操作杆200',的下方,并且压力开关 600',在使第二可动接点部650"的顶部向着壳体100"的厚度方向的 状态下,与压力部件500"对置配置。因此,可将操作杆200"和压力 部件500',上下排列配置,另一方面,可将压力部件500"和压力开关600',排列配置在壳体100',的厚度方向。因此,可抑制由于在所述复
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内配备压力开关600,'而产生的装置高度的增大和装
置厚度的增大。
并且,由于两个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被收纳在壳体100'的两 端部的两个弹簧收纳部140''内,因而可将壳体100'的下端部的中央 部用作用于收纳压力部件500"和压力开关600"的收纳空间。在这一 点上,可抑制由于在所述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内配备压力开关600''而 产生的装置高度的增大和装置厚度的增大。
并且,将位置检测单元400,,的接点部411,'、 412,,、 413',的另 一端部、以及压力开关60(T'的第一固定接点部610''、第二固定接点 部620"和第三固定接点部630,'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安装用基板钎焊连
接,并将壳体ioo''的连接用凹部iir'与所述安装用基板钎焊连接。
因此,可增大将所述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固定在安装用基板上的固定力。 另外,壳体100、 100'、 100''只要能收纳各构成部件即可,可以 使用任何壳体。
关于壳体ioo''的连接用凹部.iir',只要能在与电子设备的安装 用基板之间形成用于流入钎料的空间既可,可以进行任意设计变更。并 且,所述连接用凹部的数量可任意设定。
是否设置接地框架800、 800''是任意的。在不设置的情况下,可 使用能安装在壳体IOO、 100,、 100',上的盖体等来取代接地框架800、 800"。是否设置接地端子900也是任意的。
关于操作杆200、 200'、 200'',只要能进行压下移动,并可向与所 述压下移动方向交叉且相对的两个摆动方向摆动既可,可以进行任何设 计变更。
关于压力部件500、 500'、 500'',只要与操作杆的压下移动方向侧 的一端面(下表面)对置配置,并通过由所述操作杆的一端面压下而向 所述压力开关移动,压下该压力开关的被压下部,就可以进行任何设计 变更。
例如,作为所述压力部件,可以使用由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引导槽
41向该壳体的厚度方向自由移动地引导的移动部件,该移动部件通过由所 述操作杆的一端面压下,可以向所述压力开关移动,压下该压力开关的 被压下部。倾斜面212bl、 212bl,、 212bl"设置在操作杆200、 200,、 200" 的压下部212、 212'、 212''(即,压下操作方向侧的一端部)的下表面, 然而还可设置在所述压力部件的与操作杆对置的对置面。并且,还可将 所述倾斜面设置在所述操作杆的压下操作方向侧的一端部和压力部件的 与操作杆对置的对置面的双方。并且,在所述操作杆的压下操作方向侧的一端部和压力部件的与操 作杆对置的对置面中的至少一方是大致球状的情况下,即使不设置所述 倾斜面,也能使所述压力部件向压力开关移动。可以省略转动件300、 300'、 300"。在省略转动件300的情况下, 可以在操作杆200的两端部设置两个臂部,使该臂部与两个第二臂部730 抵接。在省略转动件300'的情况下,可以取代收纳凹部320'而在操作 杆200,的安装部211,设置与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的长度方向的两 端面的一部分抵接的第一抵接部。在省略300"的情况下,可以在操作 杆200,'的两端部设置两个臂部,使该臂部与两个中立位置恢复单元 700"抵接。收纳凹部320'可以设置在壳体100,上。在该情况下,将抵接部 180'设置在转动件300,上。并且,关于所述引导凹部,只要使收纳凹 部320'收纳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的厚度方向的一部分,并使抵接部 180'与从该收纳凹部320'露出的剩余部分抵接,就能省略。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 700,、 700,,也可以省略。并且,中立位 置恢复单元700可通过切断第一臂部720来形成为两个部件。在该情况 下,第一臂部720与所述壳体卡定。关于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 、 700'', 可取代螺旋弹簧而使用其他弹簧和橡胶等的弹性树脂等的弹性体。关于位置检测单元400、 400'、 400'',釆用了具有3个接点和刷的结构,然而只要能检测所述操作杆的摆动位置,就可以使用任何结构。 例如,作为所述位置检测单元,还能使用在基部IIO、 110\ 110"上设置有电阻图形而取代所述接点部并使所述刷滑动的可变电阻器,或 者也可以使用根据所述操作杆的摆动进行动作的磁开关等的接近开关。 另外,还能采用这样的结构,即具有六个以上的所述接点部,并使所 述刷选择性接触,从而可进行三个以上的输入。接点部4ir'、 412''、 413"的形状可以任意设定。例如,如图18 所示,可以是这样的形状,即使接点部411,,、 412,,、 413,,的另一端部沿安装用基板延伸,将其前端部折弯成与该安装用基板抵接。这一点与接点部411、 412、 413和接点部4ir、 412,、 413,也是一样。关于压力开关600、 600",只要是随着所述压力部件的压下进行动 作的开关,就可以使用任何压力开关。并且,压力开关600、 600"可以 是具有第二、第三固定接点部620、 630、 620"、 630"和第一可动接点 部640、 640〃的仅一阶段的压力开关。并且,所述压力开关还可以是具 有四个以上的固定接点部和三个以上的可动接点部的三阶段以上的压力 开关。第一固定接点部610,,、两个第二固定接点部620,'以及第三固定 接点部630',的另一端部的形状可以任意设定。例如,如图18所示,可 以是这样的形状,即使第一固定接点部610''、两个第二固定接点部 620"以及第三固定接点部630"的另一端部沿安装用基板延伸,将其 前端部折弯成与该安装用基板抵接。这一点与第一固定接点部610、两个 第二固定接点部620以及第三固定接点部630的另一端部也是一样。另 外,对所述第二固定接点部是两个的情况作了说明,然而可以是一个。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被搭载在数码相机上的情 况作了说明,然而可以搭载在其他电子设备上。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具有壳体;操作杆,其保持于所述壳体内,可从中立位置进行压下移动,并且可从所述中立位置向与压下移动方向交叉且相对的两个摆动方向摆动;位置检测单元,其被收纳在所述壳体内且根据所述操作杆的摆动而输出信号;压力部件,其与所述操作杆的压下移动方向侧的一端面对置配置;以及压力开关,其在使被压下部面向与所述操作杆的压下移动方向和摆动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的状态下,与所述压力部件对置配置,所述压力部件通过所述操作杆的一端面压下而向所述压力开关移动,从而压下该压力开关的被压下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杆的所述一端面和压力部件的与操作杆对置的对置面中的至少任一方为倾斜面,该倾斜面随着所述操作杆的压下而使所述压力部 件向所述压力开关移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还具有作为弹性体的两个中立位置恢复单元,这两个中立位置恢复单元从两个摆动方向侧与所述操作杆抵接,将 该操作杆保持在中立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中立位置恢复单元分别具有在所述壳体内的所述操作杆的两个摆动方向侧配设的两个线圈部;以及从该线圈部分别延伸的两个 臂部,所述两个臂部随着所述操作杆的摆动而被该操作杆的摆动方向的两 端部分别按压,从而分别压缩所述两个线圈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还具有大致圆弧状的转动件,所述操作杆 在所述压下移动方向自由移动地安装在该转动件上,并且该转动件与所 述操作杆一起可摆动地保持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两个臂部随着所述操作杆的摆动被所述转动件的两端部分别按 压,从而分别压縮所述两个线圈部。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中立位置恢复单元通过连接从两个线圈部分别延伸的其他臂部来进行一体化。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还具有大致圆弧状的转动件,所述操作杆在压下移动方向自由移动地安装在该转动件上,并且该转动件与所述操 作杆一起可摆动地被收纳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中立位置恢复单元从两个摆动方向侧与所述转动件的两端部抵 接,从而将该转动件保持在中立位置。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还具有作为弹性体的中立位置恢复单元,该中立位置恢复单元使进行了摆动操作的所述操作杆恢复到中立位置, 在所述操作杆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抵接部,这两个第一抵接部与所述中立位置恢复单元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面的一部分抵接,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两个第二抵接部,这两个第二抵接部与所述中立位置恢复单元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面的剩余部分抵接。
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还具有大致圆弧状的转动件,所述操作杆在压下移动方向自由移动地安装在该转动件上,并且该转动件与所述操 作杆一起可摆动地收纳于所述壳体内,在所述转动件上设置有收纳凹部,该收纳凹部在使所述剩余部分露 出的状态下收纳所述中立位置恢复单元,该收纳凹部的长度尺寸的两端面为所述两个第一抵接部。
10.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开关具有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一对固定接点部;以及顶部为所述被压下部且周缘部与一方的固定接点部接触的大致穹顶状的可 动接点部,该可动接点部由于所述压力部件的压下而进行弹性变形,从而使所 述顶部与另一方的固定接点部接触。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部件可进行弹性变形,当由于所述操作杆的压下而释放了所述可动接点部时,所述压力部 件和所述可动接点部复原,从而将该操作杆向中立位置推上。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幵关具有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第二、第三固定接点部;周缘部与第一固定接点部接触的大致穹顶状的第一可动接点部;以及覆盖在该第一可动接点部上且周缘部与第二固定接点部接触的大致穹顶状的第二可动接点部,该第二可动接点部的第二顶部为所述被压下部,当所述第二顶部被所述压力部件压下时,所述第二可动接点部进行 弹性变形,从而使所述第二顶部与所述第一可动接点部的第一顶部接触,并且当所述第二顶部被所述压力部件压下时,所述第一、第二可动 接点部进行弹性变形,从而使所述第一顶部与所述第三固定接点部接触。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部件可进行弹性变形,当由于所述操作杆的压下而释放了所述第二可动接点部时,所述压 力部件和所述第二可动接点部复原,从而将该操作杆向中立位置推上,当由于所述操作杆的压下而释放了所述第一、第二可动接点部时, 所述压力部件和所述第一、第二可动接点部复原,从而将该操作杆向中 立位置推上。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检测单元具有设置在所述操作杆上的导电刷;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导电刷选择性接触的多个接点部。
15. 根据权利要求5、 7或9所述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检测单元具有设置在所述转动件上的导电刷;以及设置 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导电刷选择性接触的多个接点部。
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还具有接地框架,该接地框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将所述操作杆上所带的静电排到外部。
17.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方的固定接点部具有在所述壳体内露出以与可动接点部的周缘部接触的一端部;以及突出到所述壳体外以用于外部连接的另一端部,另一方的固定接点部具有在所述壳体内露出以可与所述可动接点部接触的一端部;以及突出到所述壳体外以用于外部连接的另一端部, 在所述壳体的所述一方固定接点部和另一方的固定接点部的另一端部所突出的部分上,设置有用于流入钎料的多个连接用凹部。
18.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固定接点部具有在所述壳体内露出以与第一可动接点部的周缘部接触的一端部;以及突出到所述壳体外以用于外部连接的另一端部, 第二固定接点部具有在所述壳体内露出以与第二可动接点部的周缘部接触的一端部;以及突出到所述壳体外以用于外部连接的另一端部, 第三固定接点部具有在所述壳体内露出以可与所述第一可动接点部接触的一端部;以及突出到所述壳体外以用于外部连接的另 一端部, 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固定接点部的另一端部所突出的部分上,设置有用于流入钎料的多个连接用凹部。
19.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接点部具有在所述壳体内露出且可与导电刷接触的一端部; 以及突出到所述壳体外以用于外部连接的另一端部,在所述壳体的多个接点部的另一端部所突出的部分上,设置有用于 流入钎料的多个连接用凹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以便可在防止装置大型化的同时提高压下操作的操作感。该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具有操作杆(200),其可从中立位置向下方进行压下移动、且可从所述中立位置向左右两个摆动方向摆动地被保持在壳体(100)内;转动件(300),操作杆向下方自由移动地安装在转动件上;位置检测单元(400),其根据操作杆的摆动输出信号;压力部件(500),其配置在操作杆的下方;压力开关(600),其与压力部件对置配置;以及中立位置恢复单元(700),其使进行了摆动操作的操作杆恢复到中立位置。压力部件(500)的头部(512)由操作杆的倾斜面(212b1)压下,从而将压力开关(600)的第二可动接点部(650)的顶部压下。
文档编号H01H25/00GK101325134SQ200810107838
公开日2008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1日
发明者浅田信 申请人:星电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