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7050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尤其是指一种能减短电气传导路怪、降低 阻抗的电连接器端子。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用以将晶片模组电性连接至电路板,以实 现晶片模组与电路板间信号和数据的传输。根据晶片模组导电组件的形状和结
构,电连接器一般又可分为针状栅格阵列(Pin Grid Array, PGA)连接器、球 状栅格阵列(Ball Grid Array, BGA)连接器和平面栅格阵列(Land Grid Array, LGA)连接器。相应地,容设于电连接器中的导电端子也分为PGA型端子、BGA 型端子和LGA端子。
美国6, 561,817号专利揭示了一种与本发明相关的电连接器端子,其包括 基体,自该基体的一端垂直向上于同一平面内经若干次弯折延伸的弹簧臂及该 弹簧臂末端弯折延伸的接触部。接触部与晶片模組导电片接触,基体与电路板 之间通过一锡球接触。电信号从晶片模組依次经由接触部、经若干次弯折延伸 的弹篑臂、基体及与基体相连的锡球到达电路板,电气传导路怪长,电连接器 的电气性能不高。
中国200620076590. 7号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电连接器端子,亦用于电性 连接晶片模组至电路板,其包括可互相连接的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 第一导电端子设有抵压部及自抵压部朝向第二导电端子延伸的接触臂,第二导 电端子设有可与第一导电端子接触的弹性部及与弹性部相连的第二抵压部。所 述电连接器端子还包括收容于第一 、第二抵压部上的弹性組件。第一导电端子 与第二导电端子可直接接触且电性导通时第一 、第二导电端子在弹性組件的作 用下形成可压缩式接触,因此,电性导通路怪较短。然,该等连接晶片模組及 电路板之电连接器端子应力主要集中于上下两端与晶片模组及电路板接触的 区域,由于弹性組件为中空、螺旋式的弹簧,故,该电连接器端子低应力区域 占据了较大空间,不符合电子产品日益小型化发展的需要。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端子,以克服先前技术中所存在的 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可在缩短电性导通路怪 的同时节约电连接器端子低应力区域所占空间。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其包括第 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数次弯折而成且一端连接于第一接触部的弹性臂、连 接弹性臂另 一端和第二接触部的支撑臂及至少 一 手臂,该手臂由第 一接触部侧 向且朝向第二接触部方向凸伸形成,其末端位于靠近支撑臂的位置且当电连接 器端子在使用状态时抵接于支撑臂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其藉侧边手臂减短电气传导 路怪、降低阻抗的同时减少了电连接器端子低应力区域所占空间。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端子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端子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及图2介绍本发明电连接器端子1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 发明电连接器端子1包括呈弯钩状的第一接触部10 、自第一接触部10 —端垂 直向上于同一平面内经若干次弯折延伸成的弹性臂11 、由弹性臂11 一端继续 向上延伸的支撑臂12及一对与支撑臂12相连的第二接触部13 。弹性臂11每 一次弯折形成折叠单元111 ,每一折叠单元111均为两侧厚中间薄的形状。支 撑臂12包括与弹性臂11连接的弧形支撑臂121及由弧形支撑臂121自由端平 行延伸的平板状支撑臂122 。第二接触部13凸伸于平板状支撑臂122上方。 第二接触部13自由端相对于底端微张且其上设有凹陷部131 。第一接触部10 与电路板(未图示)或晶片模組(未图示)接触而第二接触部13通过锡球(未图 示)相应地与晶片模组或电路板接触。电连接器端子1还包括一对由第一接触 部10 —端側向向上延伸而成的手臂14 ,其末端在电连接器端子1未使用过程 中,即弹性臂11未被压缩时,位于靠近支撑臂12的位置,最佳实施例中,手 臂14末端与弹性臂11接触;在电连接器端子1使用过程中,即弹性臂11被 压缩时'手臂14抵接于弹性臂11上方的支撑臂12的平板状支撑臂122上。 如此设计,电信号将从晶片模組经由第二接触部13 、支撑臂12 、手臂14直接到达第一接触部10 、电路板,而不经过若干次弯折而成的弹性臂11 ,缩短了电性导通路怪,降低了阻抗。弹性臂11两侧厚中间薄的形状形成用以收容手
臂14的空间,以节约电连接器端子1低应力区域所占空间。本发明电连接器端子l另一显著特点在于其是一次冲压制程完成,不需組装,节省了时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其包括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数次弯折而成且一端连接于第一接触部的弹性臂、连接弹性臂另一端和第二接触部的支撑臂及至少一手臂,该手臂由第一接触部侧向且朝向第二接触部方向凸伸形成,其末端位于靠近支撑臂的位置且当电连接器端子在使用状态时抵接于支撑臂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包括若干 个折叠单元。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个折叠单元 均为两侧厚中间薄的形状。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臂末端与弹性 臂接触。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包括弧形 支撑臂及由弧形支撑臂自由端平行延伸的两平板状支撑臂。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部凸伸 于平板状支撑臂。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呈弯 钩状。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部为一 对接触部,其自由端相对于底部微张。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部自由 端设有凹陷部。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部与 晶片模組或电路板之间通过锡球连接。
全文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其包括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数次弯折而成且一端连接于第一接触部的弹性臂、连接弹性臂另一端和第二接触部的支撑臂及至少一手臂。该手臂由第一接触部侧向且朝向第二接触部方向凸伸形成,其末端位于靠近支撑臂的位置且当电连接器端子在使用状态时抵接于支撑臂上。本发明电连接器端子藉侧边手臂减短电气传导路径、降低阻抗的同时减少了电连接器端子低应力区域所占空间。
文档编号H01R12/55GK101577382SQ200810108020
公开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10日
发明者萧世伟, 陈铭佑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