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低注入二极管的mos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2531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低注入二极管的mos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功率MOS器件通常在电子电路中使用。取决于应用,可能期待 不同的器件特性。 一个示例性应用是DC-DC转换器,其包括一个功 率MOS器件作为同步整流器(也称为低端FET),和另一个功率 MOS器件作为控制开关(也称为高端FET)。低端FET通常要求较 小的导通电阻,以便获得较好的功率开关效率。高端FET通常要求 较小的栅极电容,以获得快速开关和良好性能。
晶体管的导通电阻(Rds。n)值通常与沟道长度(L)成正比,与
每单位面积(W)上的有源单元数量成反比。当选择Rds。n的值时, 应当考虑性能和击穿电压之间的权衡。为了减小Rds。n的值,可以通
过使用较浅的源极和本体来减小沟道长度,以及可以通过减小单元 尺寸来增大每单位面积的单元数量。然而,由于击穿现象,沟道长 度L通常受到限制。每单位面积的单元数量也由于制造技术以及由 于需要使单元的源极区和本体区良好接触而受到限制。随着沟道长 度和单元密度的增大,栅极电容也增大。为了减小开关的损耗,较低的器件电容是优选的。在某些应用(诸如,同步整流)中,存储 的电荷以及本体二极管的正向压降也会导致效率损耗。这些因素一
起便限制了 DMOS功率器件的性能。
所期待的是如果DMOS功率器件的导通电阻和栅极电容能够 低于当前可达的水平,功率开关的可靠性和功率消耗都会改善。还 可能有用的是开发出实用的工艺,该工艺能够可靠地制造出改进 的DMOS功率器件。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使得改善功 率开关的可靠性和功率消耗。
在一个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形成在半导体衬底上的半导体器 件,包括漏极;覆盖所述漏极的外延层;以及有源区,包括本 体,所述本体置于所述外延层中,并具有本体顶表面;源极,所述 源极嵌入在所述本体中,并从所述本体顶表面延伸至所述本体中; 栅极沟槽,所述栅极沟槽延伸至所述外延层中;栅极,所述栅极置 于所述栅极沟槽中;有源区接触沟槽,所述有源区接触沟槽延伸通 过所述源极并延伸到所述本体中;有源区接触电极,所述有源区接 触电极置于所述有源区接触沟槽内;其中本体区的薄层将所述有源 区接触电^l与所述漏4及分开。
在另一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包括 在覆盖半导体衬底的外延层中形成栅极沟槽;在所述栅极沟槽中沉 积栅极材料;形成本体;形成源极;形成有源区接触沟槽,所述有 源区接触沟槽延伸通过所述源极并延伸至所述本体中;以及在所述 有源区接触沟槽内沉积接触电极;其中本体区的薄层将所述有源区 接触电极与所述漏极分开。


在以下具体描述和附图中公开了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图1A-1F示出了若干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DMOS )器件的
实施例。
图2是示出了降压(buck)转换器电路示例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用于构造DMOS器件的制造工艺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A-4U是具体示出了用于制造MOS器件的示例性制造工艺的 器件横截面视图。
图5A-6B示出了制造步骤的附加可选实施例。
图7-10示出了制造工艺的可选改进,其中这些改进在某些实施 例中使用以进一步增强器件性能。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可以用多种方式实现,包括实现为工艺、装置、系统、 物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诸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计 算机网络(其中,程序指令被通过光链路或者通信链路发送)。在 本说明书中,这些实现,或者本发明可以采用的任何其他形式,都 可以称为技术。被描述成"被配置为执行任务的组件"(诸如处理器 或者存储器)既包括通用组件(其被临时配置为在给定时间执行任 务)也包括专用组件(其被制造以执行任务)。通常,在本发明范 围内,所公开的工艺步骤的顺序可以改变。
本发明的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具体描述在以下与示出了本发明 原理的附图一起给出。虽然结合这样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 本发明并不限于任何实施例。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权利要求来限定, 并且本发明涵盖了多种替代方式、改进以及等同物。在以下描述中 给出多种具体的细节是为了提供本发明的全面理解。这些细节是处 于示例的目的而给出的,并且本发明可以根据权利要求来实现,而 无需这些具体细节的某些或者全部。为了清楚的目的,在涉及本发 明的技术领域中公知的技术材料并没有详细描述,以避免本发明被 不必要地混淆。
7对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器件及其制造进行描述。出于示 例的目的,在本说明书中详细讨论N沟道器件,其具有N型材料制 成的源极和漏极以及P型材料制成的本体。在此公开的技术和结构 也适用于P沟道器件。
图1A-1F示出了若干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DMOS )器件的 实施例。图1A是DM0S器件的实施例的横截面视图。在此示例中, 器件100包括漏极,其形成在N+型半导体衬底103的背面。漏极区 延伸到覆盖了衬底103的、N—型半导体的外延(epi)层104中。在 外延层104中蚀刻出栅极沟槽(诸如lll、 113和115)。栅极氧化 物层121形成在栅极沟槽内。栅极131、 133和135分别布置在栅极 沟槽lll、 113和115内,并且通过氧化物层而与外延层绝缘。栅极 是由诸如多晶硅(poly)的导电材料制成的,而氧化物层是由诸如热 氧化物的绝缘材料制成的。具体地,栅极沟槽111位于端接区中, 该端接区布置有用来连接至栅极接触金属的栅极引线(gate runner ) 131。出于该目的,与有源栅极沟槽113和115相比,栅极引线沟槽 lll可以更宽且更深。进一步地,栅极引线沟槽111和其相邻的有源 沟槽(在此情况下为沟槽113)之间的间距可以比有源4册极沟槽113 和115之间的间距大。
源极区150a-150d分别嵌入本体区140a-140d中。源极区从本体 的顶表面向下延伸到本体本身中。尽管本体区沿着所有栅极沟槽的 侧部被注入,但是源极区仅仅在邻近有源栅极沟槽处被注入,而不 在栅极引线沟槽处被注入。在所示实施例中,诸如133的栅极具有
上延伸。这样的配置保证了栅极和源极的重叠,乂人而允许源极区比 具有凹陷栅极的器件的源极区浅,并且这样的配置增大了器件的效 率和性能。栅极多晶硅顶表面在源极-本体结之上延伸的量可以针对 不同实施例而改变。在某些实施例中,器件的栅极不在源极区/本体 区的顶表面之上延伸,而是从源极区/本体区的顶表面凹陷。
在操作期间,漏极区和本体区一起起到了二极管的作用,称为本体二极管。介电材料层160被布置于栅极的上面,以便将栅极与 源极-本体接触绝缘。介电材料在栅极的顶上以及在本体区和源极区 的顶上形成了绝缘区,诸如160a-160c。适当的介电材料包括热氧化 物、低温氧化物(LTO)、硼磷硅玻璃(BPSG)等。
大量的接触沟槽112a-112b形成在源极区和本体区附近的有源 栅极沟槽之间。这些沟槽被称为有源区接触沟槽,因为这些沟槽邻 近器件的有源区(由源极区和本体区形成的)。例如,接触沟槽112a 延伸通过源极和本体,形成了邻近沟槽的源极区150a-150b和本体区 140a-140b。相反,形成在栅极引线131顶上的沟槽117并不位于有 源区附近,因此,沟槽117不是有源区接触沟槽。沟槽117被称为 栅极接触沟槽或者栅极引线沟槽,因为连接至栅极信号的金属层 172a沉积在沟槽内。通过沟槽lll、 113和115之间在第三维度(未 示出)中的互连,将栅极信号馈送给有源栅极133和135。金属层 172a与金属层172b分离,金属层172b通过接触沟槽112a-112b连 接至源极区和本体区,以提供电源。在所示示例中,有源区接触沟 槽和栅极接触沟槽具有基本上相同的深度。
器件100具有有源区接触沟槽112a-112b,它们都比本体浅。此 配置提供了良好的击穿性能、更低的电阻和更低的泄漏电流。另夕卜, 由于有源接触沟槽和栅极接触沟槽是使用 一步工艺形成的,由此它 们具有相同的深度,所以具有比本体浅的有源接触沟槽可以避免栅 极接触沟槽穿过诸如131的栅极引线。
在所示示例中,FET沟道沿着源极/本体结和本体/漏极结之间的 有源区栅极沟槽侧壁形成。在具有短沟道区的器件中,随着源极和 漏极之间电压的增大,耗尽区扩大,并且可能最终到达源极结。这 种现象,称为击穿,限制了沟道可被缩短的程度。在某些实施例中, 为了避免击穿,利用P型材料来对诸如沿着有源区接触沟槽壁的区 域170a-170d的区域进行重掺杂以形成P+型区。P+型区避免了耗尽 区侵占源极区。这样,这些注入有时称为抗击穿注入或者避免击穿 注入。在某些实 施例中,为了实现声称的抗击穿效果,P+区尽可能地离沟道区近和/或如制造对准能力和P+侧壁掺杂渗透控制所允许的 那样近。在某些实施例中,沟槽接触和沟槽之间的不对准通过对接 触进行自对准来最小化,以及将沟槽接触尽可能置于接近沟槽之间 的中心处。这些结构上的增强允许沟道被缩短,使得沟道每单位面 积中的净电荷适当地低于在理想的未受保护结构中避免击穿所需的 最小电荷。除了改善本体接触电阻外,抗击穿注入还使得构建非常 浅沟槽的短沟道器件成为可能。在所示实施例中,接触沟槽
112a-112b比本体区140a-140d浅,并且不会在本体区中 一直延伸。 器件的导通电阻Rds。n和栅极电容被减小。
在接触沟槽112a-112b和栅极沟槽117中布置导电材料以形成接 触电极。在有源区中,由于击穿注入沿着接触沟槽的侧壁设置,而 不沿着接触沟槽的底部设置,所以接触电极与N-漏极区104相接触。 接触电极和漏极区一起形成了肖特基二极管(与本体二极管并行)。 肖特基二极管减小了本体二极管正向压降并将存储的电荷最小化, 使得MOSFET更加高效。能够同时形成到N-漏极的肖特基接触和到 p+本体和N+源极的良好的欧姆接触的一种金属被用来形成电极 180a-180b。诸如钛(Ti)、柏(Pt) 、 4巴(Pd)、鴒(W)或者任 何其它适当的金属都可以使用。在某些实施例中,金属层172由铝 (Al)或者由Ti/TiN/Al叠层制成。
肖特基二极管的泄漏电流与肖特基势垒高度有关。随着势垒高 度的增大,泄漏电流减小,以及正向压降也增大。在所示示例中, 通过在有源区沟槽112a-l 12b的底部周围注入薄的掺杂物层,将可选 的肖特基势垒控制层190a-190b (也称为香农(Shannon)层)形成 在接触电极之下。在此示例中,掺杂物具有与外延层相反的极性, 并且属于P型。香农注入比较浅并且是低剂量的;因此,完全被耗 尽而与偏压无关。肖特基势垒控制层用来控制肖特基势垒高度,从 而允许对泄漏电流进行更好的控制,以及改进肖特基二极管的反向 恢复特性。以下描述形成肖特基势垒控制层的细节。
图1B是DMOS器件的另一实施例的横截面视图。器件102也
10包括肖特基势垒控制层190a-190b,位于有源区接触沟槽的底部周 围。在此示例中,栅极接触沟槽117的深度与有源区接触沟槽 112a-112b的深度不同。有源区接触沟槽比本体区140a-140d深,并 且有源区接触沟槽延伸超过了本体区。由于有源接触沟槽较深,所 以有源接触沟槽为沿着侧壁制作欧姆接触提供了更多区域,并且带 来了更好的非箝位感应开关(UIS)能力。而且,通过使栅极接触沟 槽比有源接触沟槽浅,栅极接触沟槽将不太可能在蚀刻工艺期间穿 透栅极引线多晶硅,而这对于具有相对浅的栅极多晶硅的器件(诸 如,使用这样工艺制造的器件,即,该工艺会导致栅极多晶硅不会 在本体的顶表面之上延伸)是有用的。
图1C是DMOS器件的另一实施例。在此示例中,栅极接触沟 槽117和有源区接触沟槽112a-112b具有不同的深度。另夕卜,每个有 源区接触沟槽的深度并不 一致,因为沟槽深度在平行于衬底表面的 方向上会变化。如以下更详细所述,有源区接触沟槽是使用两步工 艺形成的,导致第一接触开口 (例如,120a-120b)比第二接触开口 (例如,119a-119b)宽。有源区接触沟槽的轮廓形状允许更大的欧 姆接触区域并且通过抗击穿注入170a-170d更好的避免击穿,并且改 进了器件的UIS能力。香农注入沿着第二接触开口的侧壁和底部分 布,形成了肖特基势垒控制层190a-190b。
图1D-1F示出了具有集成低注入本体二极管的DMOS器件的实
施例。器件106、 108和110具有比本体区浅的有源区接触沟槽。在
某些实施例中,本体区的薄层将有源区沟槽的底部与外延层分开,
形成了本体/漏极结之下的低注入二极管。薄体层的厚度和掺杂水平 (该薄体层位于有源区接触沟槽和漏极之间)被调整,以使得在反
向偏压中,此薄体层几乎完全耗尽,而在正向偏压中,体层不会耗 尽。在某些实施例中,该层的厚度约为0.01 0.5!im。由于载流子已 经极大减少,所以器件106、 108和110中的这种低注入二极管的集 成相比于常规的本体二极管提供了性能上的改进。在适当控制薄体 层的情况下,低注入本体二极管可以提供与肖特基二极管相当的性能,带来的优势在于由于可以省去肖特基势垒控制层的形成,而 带来的筒化工艺。
图2是示出了 buck转换器电路示例的示意图。在此示例中,所 示电路200使用了高端FET器件201和低端FET器件207。高端器 件201包括晶体管202和本体二极管204。低端器件207可以使用诸 如图1A-1F中示出的100、 102或者104的器件来实现。器件207包 括晶体管208、本体二极管210和肖特基二极管212。负载包括电感 器214、电容器216和电阻器218。在正常操作期间,器件201被导 通以将功率从输入源传送到负载。这会引起电流在电感器中上升。 当器件201被截止时,电感器电流仍然流动,并转换方向至器件207 的本体二极管210。在短暂的延迟后,控制电路使器件207导通,其 导通晶体管208的沟道,并大幅度地降低沿着器件208的漏极-源极 端子的正向压降。在没有肖特基二极管212的情况下,本体二极管 传导损耗以及移除器件207的本体二极管210中存储的电荷带来的 损耗可能较大。然而,如果肖特基二极管212构建在器件207中, 并且如果肖特基二极管具有低的正向压降,传导损耗会极大减小。 由于沿着肖特基二极管的低的正向压降低于本体二极管的结压降, 所以在肖特基二极管传导时,没有存储的电荷注入,进一步改善了 二极管恢复所涉及的损失。
图3是示出了用于构建DMOS器件的制造工艺的实施例的流程 图。在302,在覆盖半导体衬底的外延层中形成栅极沟槽。在304, 将栅极材料沉积于栅极沟槽中。在306和308,形成本体和源极。在 310,形成接触沟槽。如下面更详细所述,在某些实施例中,在一个 步骤中形成有源区接触沟槽和栅极区沟槽;在某些实施例中,沟槽 在多个步骤中形成,以获得不同的深度。在312,将接触电极布置于 接触沟槽内。工艺300及其步骤可以修改,以产生MOS器件的不同 实施例,诸如图1A-1F示出的102-110。
图4A-4U是器件的横截面视图,详细示出了用于制造MOS器件 的示例性制造工艺。在此示例中,N型村底(即,其上生长有N-外
12延层的N+硅片)被用作器件的漏极。
图4A-4J示出了栅极的形成。在图4A中,通过沉积或热氧化, 在N型衬底400上形成Si02层402。在各种实施例中,氧化硅的厚 度在100A-30000 A的范围。其他厚度也可以使用。该厚度可以取决 于期待的栅极高度而进行调整。将光致抗蚀剂层404旋涂在氧化物 层的顶上,并且使用沟槽掩膜来构图。
在图4B中,暴露区域中的Si02被移除,留下了用于硅蚀刻的 Si02硬掩膜410。在图4C中,各向异性地蚀刻硅,留下了诸如420 的沟槽。将栅极材料沉积在沟槽中。之后形成在沟槽中的栅极具有 基本上与衬底的顶表面垂直的侧面。在图4D中,对Si02硬掩膜410 进行一定量的回蚀刻,使得沟槽壁在稍后的蚀刻步骤之后基本上与 硬掩膜的边保持对准。Si02是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掩膜材料,因为 使用Si02硬掩膜的蚀刻会留下与掩膜的侧部相互对准的相对直的沟 槽壁。如果合适,也可以使用其他材料。传统上用于硬掩膜蚀刻的 某些其他类型的材料,诸如Si3N4,会留下带有曲率的蚀刻后的沟槽 壁,这对于在下述步骤中形成栅极而言欠佳。
在图4E中,各向同性地蚀刻衬底以将沟槽的底部圆化。在某些 实施例中,沟槽约为0.5-2.5pm深,约为0.2-1.5|im宽;其他尺寸也 可以使用。为了给生长栅极介电材料提供光滑的表面,在沟槽中生 长Si02的牺牲层430。然后,通过湿蚀刻工艺移除该牺牲层。在图 4G中,在沟槽中热生长Si02的层432作为介电材料。
在图4H中,沉积多晶硅440以填充沟槽。在这种情况下,多 晶硅被掺杂以获取适当的栅极电阻。在某些实施例中,在(原位) 沉积多晶硅层时进行掺杂。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沉积后对多晶硅进 行掺杂。在图4I中,对Si02顶上的多晶硅层进行回蚀刻以形成诸如 442的栅极。在这点上,栅极的顶表面444相对于Si02的顶表面448 而言仍然是凹陷的;然而,取决于硬掩膜层410的厚度,栅极的顶 表面444可以高于硅的顶层446。在某些实施例中,在多晶硅回蚀刻 中不使用掩膜。在某些实施例中,在多晶硅回蚀刻中使用掩膜来避
13免在下述的本体注入工艺中使用附加的掩膜。在图4J中,移除Si02
硬掩膜。在某些实施例中,使用干蚀刻来移除硬掩膜。在遇到顶部 硅表面时蚀刻工艺停止,从而使多晶硅栅极在衬底表面(其中将会 注入源极掺杂物和本体掺杂物)上延伸。在某些实施例中,栅极在
村底表面之上延伸约300A-20000 A。其他值也可以使用。在这些实 施例中使用Si02硬掩膜,因为它以可控的方式在Si表面上提供了期 待量的栅极延伸。随后,可以在晶片上生长屏蔽氧化物。以上的工 艺步骤可以针对制造具有凹陷的栅极多晶硅的器件而简化。例如,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形成沟槽期间使用光致抗蚀剂掩膜或者非常薄 的Si02硬掩膜,并且因此所得到的栅极多晶硅不会在Si表面上延伸。
图4K-4N示出了源极和本体的形成。在图4K中,使用本体掩膜 在本体表面上对光致抗蚀剂层450进行构图。未掩蔽的区域注入有 本体掺杂物。诸如硼离子的掺杂物被注入。在此处未示出的某些实 施例中,在没有本体阻挡物450的情况下执行本体注入,从而在有 源沟槽之间形成了连续的本体区。在图4L中,移除光致抗蚀剂,并 且加热晶片以通过有时称为本体驱动(body drive)的工艺来将注入 的本体掺杂物热扩散。随后,形成了本体区460a-460d。在某些实施 例中,用来注入本体掺杂物的能量约在30 600keV之间,剂量约在 5el2-4e13离子/cm2,并且所得到的最终本体深度约在0.3-2.4nm之 间。通过改变因子,包括注入能量、剂量和扩散温度,可以获得不 同的深度。在扩散工艺期间,形成了氧化物层462。
在图4M中,使用源极掩膜对光致抗蚀剂层464进行构图。在所 示实施例中,源极掩膜464不会阻挡有源沟槽之间的任何区域。在 某些实施例中,源极掩膜464也对有源沟槽之间的中央区域(未示 出)进行阻挡。将源极掺杂物注入未掩蔽区域466。在此示例中,砷 离子渗入未掩蔽区域中的硅,以形成N+型源极。在某些实施例中, 用于注入源极摻杂物的能量约在10 100keV之间,剂量约在 lel5-le16离子/cn^之间,以及所得到的源极深度约在0.05-0.5jim之 间。可以通过改变因子,诸如掺杂能量和剂量,来实现进一步的深度减小。适当的话,其他注入工艺也可以使用。在图4N中,移除光 致抗蚀剂,并且加热晶片以通过源极驱动工艺来对注入的源极掺杂 物进行热扩散。在源极驱动后,将介电(例如,BPSG)层465布置 于器件的顶表面上,并且可选地,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其致密化。
图40-4T示出了接触沟槽的形成以及沿着接触沟槽的各种注入。 在图40中,光致抗蚀剂层472沉积在介电层上,并且使用接触掩膜 来构图。执行第一接触蚀刻来形成沟槽468和470。在某些实施例中, 第一接触沟槽的深度在0.2-2.5nm之间。
在图4P中,移除光致抗蚀剂层,利用注入的离子来轰击沟槽470 底部周围区域以形成击穿防止层。在某些实施例中,使用剂量约为 1-5el5离子/cm"的硼离子。注入能量约为10-60keV。在某些实施例 中,使用剂量约为l-5el5离子/cm2、注入能量为40-100keV的BF2 离子。在某些实施例中,注入BF2和硼以形成击穿防止层。注入倾 角约在0-45度之间。在图4Q中,对注入物进行热扩散。
在图4R中,进行第二接触蚀刻。由于蚀刻工艺不会影响介电层, 所以第二接触蚀刻不需要额外的掩膜。在某些实施例中,沟槽的深
度增大了 0.2-0.5|im。将击穿防止层刻蚀穿,沿着沟槽壁留下抗击穿 注入物474a-474b。在图4S中,使用离子注入来形成低剂量浅P型 肖特基势垒控制层476。在某些实施例中,使用剂量在2ell-3e13离 子/cm2之间、注入能量在10-100keV之间的硼或BF2。在图4T中, 通过热扩散激活肖特基势垒控制层。与抗击穿注入相比,肖特基势 垒控制层需要较低剂量,并且由此产生了较低掺杂和较薄的注入层。 在某些实施例中,肖特基势垒控制层约为0.01-0.05pm厚。肖特基势 垒控制层可以调整势垒高度,因为注入物调整在接触电极和半导体 之间的表面能量。
在图4U中,示出了完整的器件490。金属层478被沉积、在适 当情况下蚀刻、以及退火。在沉积钝化层480之后制作钝化开口。 还可以执行需要用来完成制造的附加步骤,诸如晶片研磨以及后端 金属沉积。可以使用可选的工艺。例如,为了制造图1D-1F中示出的器件 106-110,对图4K中示出的本体注入工艺进行修改,并且在有源区 中没有本体阻挡物。本体掺杂物被直接注入、覆盖暴露的区域以及 在栅极之间形成连续的本体区。在接触蚀刻期间,将沟槽蚀刻到比 本体区底部浅的深度,使本体层低于接触沟槽。可选地,可以将有 源接触沟槽仅刻蚀穿过本体,以暴露外延漏极区,随后是利用良好 控制的能量和掺杂物的附加本体掺杂注入来穿过接触沟槽侧壁和底 部形成薄的本体层。
在某些实施例中,为了形成肖特基势垒控制层,通过化学气相 沉积(CVD)来沉积诸如SiGe的窄带隙材料,以在外延层的顶表面 上形成层。在某些实施例中,窄带隙材料层的厚度在从1OOA到1 oooA 的范围内。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使用200A的富硅SiGe层。在某 些实施例中,富珪SiGe层包括80。/。的Si和20y。的Ge。在某些实施 例中,利用N型掺杂物以2el7-2el8/cn^的浓度来对窄带隙材料层进 行原位掺杂。随后,在窄带隙层之上沉积低温氧化物层,然后对该 低温氧化物层进行构图以形成硬掩膜,用于将沟槽干蚀刻到外延层 中。在千蚀刻工艺期间,硬掩膜保护下面的窄带隙层的部分。
图5A-6B示出了制造步骤的附加可选实施例。例如,图5A进行 击穿防止层扩散(参见图4Q)。使用第二接触掩膜来对光致抗蚀剂 层502进行构图,以阻挡栅极沟槽504。在图5B中,发生第二蚀刻 以增大有源区接触沟槽506的深度。然后移除光致抗蚀剂,并以类 似于图4S和4T中的方式对肖特基势垒控制层进行注入。包括金属 沉积和钝化的附加完成步骤仍然实施(参见图4U)。所得到的器件 类似于图1B的器件102,其中栅极沟槽具有与有源区接触沟槽不同 的深度。通过使用针对第二接触沟槽蚀刻的单独的掩膜,以实现不 同的栅极沟槽和有源区接触沟槽的深度,可以使栅极沟槽接触制得 更浅,并且可以緩和对于在蚀刻期间击穿栅极多晶硅的担心。这样, 通常使用该工艺来制造具有短栅极多晶硅的器件,包括具有不在衬 底表面之上延伸的栅极多晶硅的实施例。图6A也进行了击穿防止层扩散(参见图4Q)。使用第二接触掩膜来对光致抗蚀剂层602进行构图以阻挡栅极沟槽604,以及以便在有源区接触沟槽606之上形成比第一蚀刻的接触开口小的接触开口。在图6B中,进行第二接触蚀刻,以形成更深的、更窄的沟槽部分608。移除光致抗蚀剂,并且实施从图4S-4U的剩余步骤。所得到的器件类似于图1C的103。
图7-10示出了制造工艺的可选改进,这些改进可以在某些实施例中使用以进一步增强器件性能。
图7中所示可选改进可以在形成栅极(图4G)之后且在涂覆本体阻挡掩膜(图4K)之前进行。遍及外延层,沉积具有与外延层相反极性的匀厚注入702。在某些实施例中,高能量、低剂量(5el 1 -1 el3,200-600keV)的硼被用来在形成主本体注入之前形成勻厚注入702。匀厚注入用来调整外延层轮廓,而不会导致外延层中极性的改变。匀厚注入改变了本体底部区域中的本体轮廓,并且在不明显增大
Rd涯的情况下增强了击穿电压。
图8中所示可选改进可以在沉积香农注入(图4S)之后、但是在其激活(图4T)之前进行。外延层轮廓调谐注入被注入到有源区接触沟槽之下。外延层轮廓调谐注入具有与外延层相反的极性。在某些实施例中,高能量、低剂量的硼或者BF2(例如,5ell画le13,60-300keV)被用来注入。该注入调谐外延层轮廓而不改变外延层极性,并且增强了击穿电压。
图9中所示可选改进可以在沉积香农注入(图4S)之后、但是在其激活之前(图4T)进行。高能量、中剂量(lel2画5e13, 60-300keV )的硼被注入以形成P型岛902,该P型岛902位于接触沟槽之下的N型外延层中,并且与本体区断开连接。浮动的P型岛也增强了击穿电压。
图10中所示的可选改进可以在形成接触沟槽(图40)之后且在进行香农注入(图4P)之前进行。由于尖锐的角会积累电荷、产生高电场和较低的击穿电压,所以使沟槽底部的角1002a-1002b圆化以减少电荷的积累并改善击穿电压。
尽管出于清楚的理解这一目的,在某些细节中描述了前述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所提供的细节。可以存在可选的方式来实现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权利要求
1. 一种形成在半导体衬底上的半导体器件,包括漏极;覆盖所述漏极的外延层;以及有源区,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置于所述外延层中,并具有本体顶表面;源极,所述源极嵌入在所述本体中,并从所述本体顶表面延伸至所述本体中;栅极沟槽,所述栅极沟槽延伸至所述外延层中;栅极,所述栅极置于所述栅极沟槽中;有源区接触沟槽,所述有源区接触沟槽延伸通过所述源极并延伸到所述本体中;有源区接触电极,所述有源区接触电极置于所述有源区接触沟槽内;其中本体区的薄层将所述有源区接触电极与所述漏极分开。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本体区的薄层 的厚度范围约在0.01 0.5pm。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栅极沟槽是第 一栅极沟槽;以及所述器件进一步包括端接区,所述端接区包括第二栅极沟槽,所述第二栅极沟槽延伸至所述外延层中; 第二栅极,所述第二栅极置于所述第二栅极沟槽中;以及 栅极接触沟槽,所述栅极接触沟槽形成在所述第二栅极内。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栅极接触沟槽 和所述有源区接触沟槽具有近似相同的深度。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有源区接触沟 槽具有与所述栅极接触沟槽不同的深度。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有源区接触沟槽具有不一致的深度。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 所述有源区接触沟槽具有第 一深度和第二深度; 所述第一深度比所述第二深度浅;以及对应于所述第 一深度的第 一接触开口比对应于所述第二深度的 第二接触开口宽。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在所述有源区接触 沟槽之下的所述本体区的薄层和所述漏极形成低注入二极管。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进一步包括抗击穿注入, 所述抗击穿注入置于所述有源区接触沟槽的侧壁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进一步包括匀厚注入, 所述匀厚注入沉积在整个所述外延层中,其中所述匀厚注入具有与 所述外延层相反的极性。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进一步包括外延层轮廓 调谐注入,所述外延层轮廓调谐注入沉积在所述有源区接触沟槽之 下。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栅极在所述本 体顶表面之上延伸。
13. —种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包括在覆盖半导体衬底的外延层中形成栅极沟槽; 在所述栅极沟槽中沉积栅极材料; 形成本体; 形成源极;形成有源区接触沟槽,所述有源区接触沟槽延伸通过所述源极并 延伸至所述本体中;以及在所述有源区接触沟槽内沉积接触电极;其中本体区的薄层将所述有源区接触电极与所述漏极分开。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栅极沟槽是第一栅 极沟槽,以及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形成第二栅极沟槽,所述第二栅极沟槽延伸至所述外延层中; 在所述第二栅极沟槽中沉积栅极材料;以及 在所述栅极内形成栅极接触沟槽。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栅极接触沟槽和所 述有源区接触沟槽具有近似相同的深度。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源区接触沟槽具 有与所述栅极接触沟槽不同的深度。
17.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源区接触沟槽具 有不一致的深度。
18.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接触电极之下的 所述本体区的薄层和所述漏极形成低注入二极管。
19.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有源区接 触沟槽的侧壁上沉积抗击穿注入。
20.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整个所述外延 层中沉积匀厚注入,其中所述匀厚注入具有与所述外延层相反的极 性。
21.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有源区接 触沟槽之下沉积外延层轮廓调谐注入,其中所述外延层轮廓调谐注 入不改变外延层的极性。
22.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形成所述栅极沟槽之前,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硬掩膜;移除所述硬掩膜,以留下在本体顶表面之上延伸的栅极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具有低注入二极管的MOS器件。提供一种形成在半导体衬底上的半导体器件,其包括漏极;覆盖所述漏极的外延层;以及有源区。所述有源区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置于所述外延层中,并具有本体顶表面;源极,所述源极嵌入在所述本体中,并从所述本体顶表面延伸至所述本体中;栅极沟槽,所述栅极沟槽延伸至所述外延层中;栅极,所述栅极置于所述栅极沟槽中;有源区接触沟槽,所述有源区接触沟槽延伸通过所述源极且延伸至所述本体中;有源区接触电极,所述有源区接触电极置于所述有源区接触沟槽内;其中本体区的薄层将所述有源区接触电极与所述漏极分开。
文档编号H01L29/66GK101465376SQ20081018232
公开日2009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1日
发明者A·巴哈拉, S-P·魏, 继 潘, 王晓彬 申请人:万国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