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更具体的说,涉及应用于电动摩托车和助力车的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
背景技术:
:自从1990年Sony公司商品化锂离子二次电池推出以来,便以其质量轻、体积小、能量密度大、工作温度范围宽、对环境友好、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实现快速的发展,近年来更是在供电能力、寿命和安全性能要求非常苛刻的动力电源领域非常被看好。随着全球能源的闩益紧缺和人们节约意识的提高,锂离子电池应用于动力驱动领域已成为趋势,如果能将锂离子动力电池广泛的应用,对于节约能源来说将具有深远的影响。目前,电动摩托车和助力车使用的主要是铅酸电池,锂离子动力电池还没有大范围的应用,主要原因是其性价比并不强于铅酸电池,究其根本是因为大容量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在循环和倍率性能方面不尽如人意,而这两个性能的直接决定要素就是电池正极的导电性,导电性好了电池的循环和倍率性能将大幅提高。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正极采用的导电剂是微米级的导电石墨KS-6和导电碳黑S叩erP,但是,导电剂颗粒较大,在大容量的动力电池中容易造成分散不均匀,从而造成导电性差,使电池的循环和倍率性能F降。
发明内容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具有高导电性能、高循环性能和高倍率性能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特点是所述电池的正极材料采用颗粒尺寸为纳米级的导电炭黑V7,并增加导电炭黑V7在正极配方中的比例,使所述正极材料按重量份的配比为正极活性物质猛酸锂90-95%、粘接剂PVDF:1-5%、纳米级导电剂V7:1-5%。本发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特点也在于所述正极材料的导电炭黑V7平均粒度为1-lOnm。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锂离子动力电池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通过增大正极材料中导电炭黑V7的比例,并采用粒径更小分散更均匀的纳米级导电炭黑V7,能更进一步提高正极材料的电子电导率,加大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迁移速率,从而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2、本发明由于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的极大提高,电池寿命显著得到提高,电动摩托车和助力车行驶路程增大,且爬坡性能也明显提高。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歩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按常规技术,锂离子动力电池具有由正极、负极和位于正负极之间的隔膜叠片构成电芯、电解液和外包铝塑膜壳,IF.极和负极分别是在集流体上负载有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负极材料包括天然石墨、合成石墨、碳纤维、中间相小球碳素、电位尽可能接近锂电位的可嵌入锂化合物中的一种、若干种或全部。本实施例中,对于电池正极材料的选择是电池正极材料按重量百分比的配比为正极活性物质锰酸锂90-95%、粘接剂PVDF:卜5%、纳米级导电炭黑V7:1-5%、导电炭黑V7的平均粒度为1-lOnm。具体实施可以按如下表1所列配比进行电池正极材料的配比<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column></row><table>具体实施中,除了正极材料按本实施例给出的配比进行制备,电池的整体制备工艺完全按常规方式进行,包括正极和负极材料的配料、搅拌、涂布和叠片,将叠好的电芯置入电池壳中,加入电解液,然后密封完成。通过实验,本实施例电池在不同倍率放电的放电性能如表1所示,电池在0.3C电流充放电循环次数与剩余容量如表2所示。实验表明,本发明可以大幅提高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循环和倍率性能。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1、锂离子动力电池,其特征是所述电池的正极材料采用颗粒尺寸为纳米级的导电炭黑V7,并增加导电炭黑V7在正极配方中的比例,使所述正极材料按重量份的配比为正极活性物质锰酸锂90-95%、粘接剂PVDF1-5%、纳米级导电剂V71-5%。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其特征是所述正极材料中的导电炭黑V7平均粒度为1-10nm。全文摘要锂离子动力电池,其特征是所述电池的正极材料采用颗粒尺寸为纳米级的导电炭黑V7,并增加导电炭黑V7在正极配方中的比例,使所述正极材料按重量份的配比为正极活性物质锰酸锂为90-95%、粘接剂PVDF为1-5%、纳米级导电剂V7为1-5%。本发明是一种高循环和高倍率性能的电动摩托车和助力车用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可以有效提高正极材料的电子电导率,加大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迁移速率,从而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改善电池的使用寿命并提高了电动摩托车或助力车的爬坡性能。文档编号H01M10/36GK101488581SQ20081024435公开日2009年7月22日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8日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8日发明者进刘申请人:合肥荣事达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