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高压熔断器用的保险丝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熔断器中使用的保险丝筒。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为保护配电用变压器而设置的、在瓷制主体绝缘子内装有保 险丝筒的高压熔断器。
但是,在进行高压熔断器中配电线路的开闭操作或保险丝筒更换等作业 时,操作人员必须爬到电杆上进行装卸保险丝筒的作业,这种作业非常麻烦。
另外,若卸下高压熔断器下部的密闭栓,则保险丝筒的下部触头、保险丝 引线等充电部分会露出,因此,操作人员在进行保养维修时,有触电的危险, 不能直接触及保险丝筒。所以,期待有一种能既安全又简易地进行保险丝筒装 卸作业的保险丝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既很安全 简易又可靠地进行配电线路的开闭操作和保险丝筒更换等装卸作业的高压熔 断器用的保险丝筒。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压熔断器用的保险丝筒,其结构如下在上端固定了 管状上部触头的绝缘筒内,贯穿安装有具有环状接触部的下部触头,并在该绝 缘筒的下端,紧固着显示筒,在该下部触头与该显示筒之间,有一赋能部件, 装填在该绝缘筒内的保险丝,通过该赋能部件,拉伸设置在上部触头和下部触 头之间。该保险丝筒的特征在于,在该下部触头的下部周面形成有凸缘部,用 于将该保险丝筒装卸到高压熔断器上的操作棒的前端与该凸缘部抵接,在该凸 缘部的下方部位,形成有可将操作棒卡止的一对卡合凸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既很安全、简易又可靠地进行高压熔断器中配电线路 的开闭操作,和保险丝筒更换等装卸作业。
图l是高压熔断器的剖面图。
图2是保险丝筒的侧视图。
图3是保险丝筒的仰视图。
图4是保险丝筒的上部剖面图。
图5是下部触头的紧固部件的分解图。
图6是表示保险丝筒的下部以及操作棒的嵌合筒部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保险丝筒的下部触头和操作棒的嵌合筒部之间卡合的剖面图。
图8是保险丝筒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从高压熔断器拔出保险丝筒时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高压熔断器1的瓷制主体绝缘子10做成圆筒状,其外周面 形成有多个绝缘壁。主体绝缘子IO的下端开口,形成下端开口部14。在主体 绝缘子10的内部,形成有圆柱状上部室11和与上部室11的下部连通的圆柱 状下部室12,而且其内径扩大得比上部室11大。在主体绝缘子10上端部13 的中央部,形成有通插上部固定电极23的孔13a。
在主体绝缘子IO的上端部13,上部安装部件22通插在孔13a内,并使其 从主体绝缘子10上部室11内向主体绝缘子10的外侧突出,再用螺母29固定 在主体绝缘子10上。
在上部安装部件22上,螺接着上部固定电极23,上部固定电极23借助该 上部安装部件22,固定在主体绝缘子10上。在上部固定电极23的外端部,螺 接着圆锥状上部模锥21的母螺丝部21a。上部模锥21用粘接剂粘接在主体绝 缘子10的上端部13上。在上部模锥21的引出线上,连接有配电线路的外部 电线。
在主体绝缘子10的下部侧壁15,形成有贯穿下部室12壁的孔12a,圆锥 状下部模锥31的螺丝部31a,通插在孔12a中,并使其从主体绝缘子10向下 部室12内面突出。在下部模锥31的螺丝部31a,螺接着固定夹具36。
下部模锥31用粘接剂粘接在主体绝缘子10的下部侧壁15上。在下部模 锥31上,连接有外部电线,还连接有设置于配电线路上的变压器等设备。
在主体绝缘子10的上部室11,配设有灭弧筒35,该灭弧筒35位于上部 固定电极23的下方,覆盖上部室ll的内侧面,且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由聚 縮醛等灭弧材料构成。
在主体绝缘子10的下部室12,组装有下部固定电极34和做成大致圆板状 的缓冲部件39,该下部固定电极34,通过连接线32连接在下部模锥31的螺 丝部31a上。下部固定电极34,由具有通插保险丝筒40用的插通孔的圆筒状 下部安装部件33,和一对下部电极片37以及环状电极支承板38所构成。在下 部安装部件33的下部,设有卡合部33a,该卡合部33a卡合在形成于下部室 12的内周面的卡合槽12b中,以防止下部安装部件33从主体绝缘子10脱落。 缓冲部件39由下部固定电极34的上侧和下部室12的上端面固定。在缓冲部 件39的上部,抵接有灭弧筒35。
在下部室12的下端开口部14紧固着下部盖58,该下部盖58上装配有盖 闭下端开口部14用的密闭栓59。
在主体绝缘子10的内部,组装有连接上部固定电极23和下部固定电极34 的保险丝筒40,并使其贯穿灭弧筒35。
如图2 图4所示,在保险丝筒40的上端,设有嵌接在上部固定电极23 的圆筒状上部触头41。上部触头41可能与倒U状的上部电极片24接触。在上 部固定电极23上,配设有由聚縮醛等灭弧材料制成的灭弧棒43,该灭弧棒43 位于上部电极片24之间。
在上部触头41的下部,设有圆柱状的绝缘筒42。在绝缘筒42的上端部和 上部触头41的下端部之间,紧固着如图2所示的固定夹具56。在绝缘筒42的 内部,设有以保险丝元件45和保险丝引线46串联状态组装的保险丝44。在保 险丝44的前端,设有做成圆板状的端子部44a。当保险丝44插入到固定夹具 56的内部之后,在固定夹具56的上部螺接着上部触头41,保险丝44的端子 部44a,被固定夹具56和上部触头41夹持,形成电气连接。由此,保险丝筒 40的上部触头41和下部触头47,经由保险丝44的端子部44a、保险丝元件 45、保险丝引线46,形成电气连接。保险丝元件45在一有超过额定值的电流 流过时即刻熔断。如图8所示,在保险丝引线46的端部,设有具有缺口凹部 77a的压装端子77。
如图2 图4所示,在绝缘筒42上,游嵌着和下部固定电极34嵌接的圆 筒状下部触头47,并可能向轴线方向移动。
在绝缘筒42的下部,螺接有显示筒48,显示筒48的下端面处于比绝缘筒 42的下端面更偏上方的位置。显示筒48的外周面,是直径朝上扩大的锥面, 粘贴有反射带等带有颜色的铅封。在显示筒48的下部外周面上,形成有多个 突起57。连结各突起57顶点的外接圆直径L1,与显示筒48的最大外径L2大 致相同。在下部触头47和显示筒48之间,有一作为赋能部件的弹簧49,该弹 簧49始终向主体绝缘子10的外侧弹推绝缘筒42。保险丝引线46从显示筒48 的下端向上方折回,以压縮弹簧49的状态,且以将压装端子77的缺口凹部77a, 挂在下部触头47的螺丝部47a的状态,依靠紧固部件50夹紧固定。也就是说, 在此状态下,保险丝引线46保持在张紧状态之中。
如图5所示,紧固部件50由紧固螺母51和垫片52构成,安装在突出设 置于下部触头47侧面上的螺丝部47a上。垫片52上形成有与紧固螺母51卡 合的三个折回部52a,紧固螺母5 1用这些折回部52a覆盖。在紧固螺母51和 垫片52安装在螺丝部47a之后, 一般都要对螺丝部47a的前端实施变形和防
脱落处理。
在下部触头47的下部周面上,形成有凸缘部53。在下部触头47的下端外 周上的凸缘部53的下方部位,形成有一对卡合凸部54,并且在紧固部件50的 下方部位上形成有限制保险丝引线46移动的限制突起55。
如图1所示,在绝缘筒42内,形成有可上下移动地支承下部触头47的小 径部42a以及直径比小径部42a大的大径部42b。小径部42a和大径部42b之 间的台阶部,构成限制绝缘筒42相对于下部触头47向下移动的限制部42c。
在保险丝筒40插入主体绝缘子10的状态下,上部触头41可通电地与上 部固定电极23接触,与此同时,下部触头47可通电地与下部固定电极34接 触。也就是说,在保险丝筒40装于主体绝缘子10的状态下,上部固定电极23 和下部固定电极34,通过保险丝筒40形成电气连接。
下面,说明以上述方式构成的高压熔断器l的动作。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操作棒60的棒体61的前端,紧固着嵌合筒部件64。 该嵌合筒部件64具备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卡合孔67的嵌合筒部65。操作棒60 的长度,适当设定为从电杆上到达高压熔断器1的长度。在嵌合筒部65的基 端部侧面,形成有与卡合孔67连通的排气孔68。
在嵌合筒部65的前端外周,形成有縮径部70。縮径部70上套装有外径与 嵌合筒部65相同的圆环部件71。圆环部件71的前端,从縮径部70的前端突 出。由圆环部件71内周面形成的大径部72a和由嵌合筒部65的内周面形成的 小径部72b,构成嵌合孔72。在大径部72a和小径部72b之间形成有台阶72c。
在圆环部件71的前端内周面,形成有一对呈L字状,并相互对置的卡合 突起74。并且,在嵌合孔72的大径部72a内,在卡合突起74和台阶72c之间 设有圆环状的抵接部件75,在台阶72c和抵接部件75之间配置有弹簧73。并 且,抵接部件75借助弹簧73的弹推力,始终与卡合突起74抵接。在圆环部 件71和卡合筒部65,覆盖其外周面的外筒部件69,用小螺钉固定。
在进行施工等时,将配电线路负荷断开的情况下,在高压熔断器l带电, 而且卸下密闭栓59的状态下,如图7和图9所示,使操作棒60的前端与下部 盖58对置,将安装在高压熔断器1内的保险丝筒40的下方部位,插入到操作 棒60的嵌合筒部件64的嵌合孔72中。然后,使保险丝筒40的抵接部件75 抵抗弹簧73的弹推力而后退,使嵌合筒部64的前端抵接在保险丝筒40的下 部触头47的凸缘部53上。
接着,如图6所示,通过转动操作棒60的棒体61,将以180度相反方向 突出设置在保险丝筒40的下方部位外周的一对卡合凸部54,配置在卡合突起 74和抵接部件75之间,使两者卡合而不能拔出。然后,在此状态下,向下拽 动操作棒60,即可从高压熔断器1拔出保险丝筒40。
随着保险丝筒40向下移动,灭弧棒43也向下移动。灭弧棒43卡合在灭 弧筒35的上端部,在灭弧筒35和灭弧棒43之间形成狭缝。然后,当上部触 头41和下部触头47脱离上部固定电极23和下部固定电极34的时候,就会在 上部触头41和上部固定电极23之间产生电弧。电弧位于灭弧筒35的内壁面 35a和灭弧棒43的棒状部的外壁面之间的狭缝中,受电弧热的作用,灭弧棒 43棒状部的外周面与灭弧筒35的内壁面35a均熔化,产生灭弧性气体,在此 灭弧性气体的作用下,电弧得以消灭。
在安装保险丝筒40时,预先将保险丝筒40的下方部位,插入到操作棒60 嵌合筒部件64的嵌合孔72内,与上述同样,将保险丝筒40的卡合凸部54配 置于卡合突起74和抵接部件75之间,并使之不能拔出。在此状态下,使用操 作棒60,从高压熔断器1的下端往里,将保险丝筒40自前端插入其内,使保 险丝筒40的下部触头47的前端与缓冲部件39抵接。从而,完成保险丝筒40 的安装,使上部触头41和下部触头47可分别与高压熔断器1内的上部固定电 极23和下部固定电极34通电。
之后,通过反向转动操作棒60,解除保险丝筒40的卡合凸部54相对于操 作棒60的卡合突起74和抵接部件75的卡合,在维持将保险丝筒40装在高压 熔断器l内不变的状态下,仅仅卸下操作棒60。然后,上部触头41和下部触 头47,与上部固定电极23和下部固定电极34形成电气连接。
当由于雷电冲击等,导致在连接有高压熔断器1的配电线路中,有超过额 定值的电流流过时,保险丝元件45即刻熔断,保险丝引线46,的张紧状态就此 解除,在弹簧49弹力的作用下,仅仅绝缘筒42被强制向下移动。于是,在保 险丝筒40的下部触头47,夹持在下部固定电极34上的状态下,上部触头41 从上部固定电极23脱离,绝缘筒42与密闭栓59抵接,密闭栓59从下部盖58 脱落,显示筒48从主体绝缘子10的下端露出。在由显示筒48显示出保险丝 元件45已熔断的状态下,操作棒60卡接在保险丝筒40上。然后,通过向下 拽动操作棒60,即可从主体绝缘子10拔出保险丝元件45已熔断的保险丝筒 40。
在装配安有新保险丝44的保险丝筒40的时候,与上述同样,操作棒60 卡接在装有新保险丝44的保险丝筒40内,保险丝筒40从主体绝缘子10的下 端插入其内。然后,上部触头41和下部触头47,与上部固定电极23和下部固 定电极34形成电气连接。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可获得以下的作用效果。 (1)在保险丝筒40的下部触头47的周面,形成凸缘部53,该凸缘部53 与用于装卸保险丝筒40的操作棒60的前端抵接,在凸缘部53的下方部位形 成可卡止操作棒60的卡合凸部54。由此,使嵌合筒部件64的前端抵接在凸缘
部53上,通过转动操作棒60的棒体61,可使操作棒60和保险丝筒40卡合和 解除,并不可拔出。由此,可很容易将操作棒60与保险丝筒40—体化。另外, 可很容易而且很可靠地进行高压熔断器1中配电线路的开闭操作,和保险丝筒 40更换等装卸作业。从而,可非常安全地进行装卸作业。
(2) 在下部触头47上设置了限制保险丝引线46移动的限制突起55。从 而,为将保险丝筒40卡止在操作棒60上而进行操作棒60的转动操作时,因 为可限制保险丝引线46向图9中的右向移动,可还防止保险丝引线46扭曲, 所以可防止保险丝44断线。
(3) 装配了显示筒48,并使显示筒48的下端面位于比绝缘筒42的下端 面更偏上。由此,可减小保险丝筒40的下端部外径,并可很容易嵌合到操作 棒60中。从而,可很容易而且很可靠地进行高压熔断器1中配电线路的开闭 操作,和保险丝筒40更换等装卸作业。
(4) 在显示筒48的外周面形成了直径朝上扩径的锥面。由此,将保险丝 引线46夹紧固定在下部触头47上的时候,保险丝引线46可与显示筒48的锥 面接触。也就是说,在保险丝引线46处于张紧的状态下,由于在绝缘筒42和 紧固螺母51之间,保险丝引线46与锥面接触,所以可用整个锥面来缓和施加 给保险丝引线46的张力,抑制保险丝引线46的劣化。
(5) 在显示筒48的下部外周面形成多个突起57,并使连接各突起57顶 点的外接圆直径Ll与显示筒48的最大外径L2大致相同。由此,在从主体绝 缘子10装卸保险丝筒40时,可将显示筒48顺利插入操作棒60的小径部72b。 也就是说,在将保险丝筒40插入操作棒60中之时,通过显示筒48锥面的最 大径部和显示筒48各突起57的顶点部的引导,可使操作棒60的小径部72b 和显示筒48以稳定的状态进行卡合。其结果,可顺利进行保险丝筒40对主体 绝缘子10的装卸作业。
(6) 在保险丝引线46的端部,设置了具有缺口凹部77a的压装端子77, 该压装端子77的缺口凹部77a,挂在设于下部触头47上的螺丝部47a上,用 紧固部件50紧固。由此,在施加了弹簧49弹力的状态下,无需将保险丝引线 46巻绕在紧固部件50上夹紧固定,所以保险丝引线46的装卸作业容易进行, 可确实保持保险丝引线46和紧固部件56之间的接触。另外,还可防止保险丝 筒40装到主体绝缘子10之后,因振动等导致紧固部件50松动,并可保持保 险丝引线46的张紧程度,可望提高可靠性。
(7) 下部触头47的紧固部件50,由紧固螺母51和垫片52构成。由此, 可防止在拧紧固螺母51的时候,保险丝引线46和压装端子77跟随紧固螺母 51旋转,即共转。
(8) 在垫片52上设置了与紧固螺母51卡合的折回部52a,并使折回部52a覆盖紧固螺母51。由此,可防止垫片52从紧固螺母51脱离。
(9) 在下部触头47上,突出设置了螺丝部47a,在紧固螺母51和垫片 52装在螺丝部47a上之后,使螺丝部47a的前端变形,施行防脱处理。由此, 可防止紧固螺母51和垫片52从下部触头47的螺丝部47a脱落。
(10) 将保险丝44插入紧固在绝缘筒42上端部的固定夹具56内部之后, 在固定夹具56的上部螺接上部触头41,并用固定夹具56和上部触头41夹持 保险丝44的端子部44a,以进行连接。由此,即使在切断大电流时内压上升, 也可防止固定夹具56和上部触头41的变形,维持保险丝44和固定夹具56之 间的接触。另外,还可防止保险丝44端子部44a的温升。
(11) 在绝缘筒42内,形成了限制绝缘筒42相对于下部触头47向下方 移动的限制部42c。由此,可望防止绝缘筒42相对于下部触头47的脱落。
权利要求1.一种高压熔断器用的保险丝筒,其结构如下在上端固定了管状上部触头的绝缘筒内,贯穿安装有具有环状接触部的下部触头,并在该绝缘筒的下端,紧固着显示筒,在该下部触头与该显示筒之间,有一赋能部件,装填在上述绝缘筒内的保险丝,通过上述赋能部件,拉伸设置在上部触头和下部触头之间;其特征在于在该下部触头的下部周面,形成有凸缘部,用于将该保险丝筒装卸到高压熔断器上的操作棒的前端与该凸缘部抵接,在该凸缘部的下方部位,形成有可将操作棒卡止的一对卡合凸部。
2、 根据权利要求l记载的高压熔断器用的保险丝筒,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下部触头的下端外周上设有限制突起,该限制突起在将上述保险丝拉伸设置到上述上部触头和上述下部触头之间的时候,限制上述保险丝的保险 丝引线移动。
3、 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高压熔断器用的保险丝筒,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筒,以该显示筒的下端面处于比上述绝缘筒的下端面更偏上方的位置的形式被安装着。
4、 根据权利要求3记载的高压熔断器用的保险丝筒,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筒的外周面,为朝上扩径的锥面。
5、 根据权利要求4记载的高压熔断器用的保险丝筒,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显示筒的下部外周面,形成有多个突起,连接各突起顶点的外接圆直径,设定成与上述显示筒的最大外径大致相同。
6、 根据权利要求5记载的高压熔断器用的保险丝筒,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下部触头上设有紧固部件,在上述保险丝引线的端部设有压装端子,该压装端子具有卡合在上述紧固部件上的缺口凹部。
7、 根据权利要求6记载的高压熔断器用的保险丝筒,其特征在于 上述下部触头的紧固部件,包括紧固螺母和垫片。
8、 根据权利要求7记载的高压熔断器用的保险丝筒,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垫片上设有与上述紧固螺母卡合的折回部。
9、 根据权利要求8记载的高压熔断器用的保险丝筒,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下部触头的紧固部件上突出设有螺丝部,该螺丝部在上述紧固螺母和上述垫片安装好之后,被进行了变形和行防脱 处理。
10、 根据权利要求1 9的任意一项记载的高压熔断器用的保险丝筒,其特征在于在紧固于上述绝缘筒的上端部和上述上部触头的下端部之间的固定夹具 内部,插入上述保险丝之后,该上述触头螺接在该固定夹具的上部,该保险丝 的端子部通过该固定夹具和该上部触头的夹持被连接着。
11、根据权利要求IO记载的高压熔断器用的保险丝筒,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绝缘筒的外周面,形成有与上述下部触头卡合,限制该绝缘筒相对 于该下部触头向下移动的限制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熔断器用的保险丝筒。在保险丝筒(40)中,在上端固定了管状上部触头(41)的绝缘筒(42)内,贯穿安装了具有环状接触部的下部触头(47),并且在绝缘筒(42)的下端,紧固着显示筒(48),在下部触头(47)和显示筒(48)之间设有弹簧(49),装填在绝缘筒(42)内的保险丝(44),通过弹簧(49),拉伸设置在上部触头(41)和下部触头(47)之间。在下部触头(47)的下部周面,形成有凸缘部(53),该凸缘部(53)与用于将保险丝筒(40)装卸到高压熔断器(1)上的操作棒(60)的前端抵接,在凸缘部(53)的下方部位,形成有可卡止操作棒(60)的一对卡合凸部(54)。由此,可很容易将操作棒(60)与保险丝筒(40)一体化,并可很容易而且可靠地进行高压熔断器(1)中电路的开闭操作和保险丝筒(40)更换等装卸作业。从而,可非常安全地进行装卸作业。
文档编号H01H85/00GK201196941SQ20082011615
公开日2009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8日
发明者上田贵信 申请人:日本能源服务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