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7639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指一种具有内遮蔽壳体的电连接器。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433574号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其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基座向前延伸的若干舌板,一金属片覆盖于相邻两舌板之间的隔板上。该金属片具有覆盖于隔板前端面上的连接部及位于该连接部两端的扣持片,该扣持片的末端经冲压或治具作用而弯折变形并扣置于遮蔽壳体的两側板上所设的配合孔内,扣持片与配合孔的前边缘线性接触。由于扣持片末端是在金属片組裝于隔板后再成型的,因此扣持片与遮蔽壳体之间不是弹性接触而是刚性接触。通常刚性接触的两个物体在受到较大外力作用时,两者之间的接触关系将变得不稳定,因此该电连接器在受到对接连接器的频繁插拔或较大插拔力时,扣持片与配合孔的前边缘之间将产生间歇性不接触的隐患,从而影响电连接器的静电放电(ESD , electronstatic discharge)功能'所以需要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ESD功能的电连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包覆于绝缘本体外围的外遮蔽壳体及一内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座及自该基座延伸出的隔板,所述外遮蔽壳体包括两侧板,该两侧板上分别设有配合孔,所述内遮蔽壳体覆盖于隔板上,该内遮蔽壳体两端设有与所述两側板弹性接触的接触片,该接触片具有扣置于所述配合孔内的弧形扣持部'该扣持部包括延伸入配合孔的第 一 弯曲部及自该第 一 弯曲部向配合孔外延伸的第二弯曲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设置与外遮蔽壳体弹性接触的接触片,从而达到提高电连接器ESD功能的目的。
图l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沿图1中B - B方向的立体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沿图1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图1与图3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 、若干导电端子2 、包覆于绝缘本体1外围的外遮蔽壳体3及内遮蔽壳体4 ,以下是对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描述。
参图3 ,绝缘本体1包括基座11及自该基座11向前延伸的舌板12(本实施例包括两坱舌板)与隔板13 ,该隔板13位于相邻两舌板12之间。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设于该舌板12上的接触部21及向后贯穿基座11并向下延伸的焊接脚22 。外遮蔽壳体3包覆于绝缘本体1外围,从而形成两个上、下设置的由隔板13隔开的第一收容腔101与第二收容腔102 (参图4),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基座11在靠近后端面及下端面处被挖去一部分,以供电连接器100沉板地固定于一电路板(未图示)。结合图2所示,导电端子2固持于固持槽111内,并向下延伸出基座ll而焊接至电路板上。基座ll的两侧设有自后端面向前延伸的凸块112 。
参图3 ,外遮蔽壳体3呈矩形框结构,其包括覆盖于绝缘本体1的顶板31与底板32及覆盖于绝缘本体1两侧且连接顶板31与底板32的两側板33 。外遮蔽壳体3自前向后套设于绝缘本体l上,其中向后延伸出底板32的两个凸片321对应插设固定于绝缘本体1上所设的固定孔15内(如图2所示),所述基座ll两侧的凸块112则对应嵌设于自侧板33后端向前延伸的嵌槽331内。此外,两侧板33向下延伸一位于该嵌槽331下方的焊脚332 ,用以插设定位于电路板上。该焊脚332前方的側板上设有与电路板表面焊接的焊接片333 。顶板31 、底板32及两側板33在与舌板12向对位置处分别设有弹片,这些弹片用以夹持对接连接器。对接连接器外部的金属壳与上述弹片电性接触,并通过所述焊脚332与焊接片333焊接于电路板而接地。
参图3 、4 ,内遮蔽壳体4自前向后套设于绝缘本体1的隔板13上,该内遮蔽壳体4大致呈开口向后的U形结构,其包括结构相同的上板41与下板42及连接该上、下板41 、42的连接部43 。所述上板41覆盖于隔板13的上表面并与外遮蔽壳体3的顶板31及两側板33包围形成所述第一收容腔101 ;所述下板42覆盖于隔板13的下表面并与外遮蔽壳体4的底板32及两侧板33包围形成所述第二收容腔 102 ;所述连接部43则覆盖于隔板13的前端面上。上、下板41 、 42对称设置, 且两者均设有若干弹片46 ,这些弹片46与外遮蔽壳体3的顶板31与底板32上所 设的弹片相对应。上、下板41 、42均向后延伸有两个卡持部44 ,这些卡持部44 借助其两側的倒刺而稳定固持于未贯穿基座11后端面的固持槽16内。内遮蔽壳 体4还包括自其连接部43两端向后弯折并与外遮蔽壳体3的两側板33接触的弹 性接触片45 ,该接触片45与连接部43的连接处为一弧形过渡部451 ,所述侧板 33自其前端向后凹设一供该过渡部451放置的凹口334 。结合图5所示,两侧板 33上设有配合孔335 ,接触片45具有对应扣置于该配合孔335内的扣持部452 , 该扣持部452呈圆心位于侧板33之外的弧形结构'其包括自所述过渡部451末端 向弯曲延伸入配合孔335内的第 一 弯曲部4521及自该第一 弯曲部4521末端向配 合孔335外弯曲延伸的第二弯曲部4522 。扣持部452是在模具或治具对接触片45 施加一向配合孔335方向的作用力并使接触片45发生相应形变后而形成的。
参图5 ,内遮蔽壳体4是在所述扣持部452成型后再組裝于隔板13上的,组 裝时,由于两扣持部452之间的最小距离t小于两侧板33外缘之间的距离T ,因 此扣持部452与側板33外表面之间将产生一弹性力,当扣持部452向后移动至所 述配合孔335位置时,该扣持部452将顺势滑入该配合孔335 ,如此内遮蔽壳体4 便弹性扣置于该配合孔335内。扣持部452在滑入配合孔335之后,接触片45与 配合孔335外側的前边缘3351(见图3)接触,如A点所示,若扣持部452的弯折弧 度较大,则接触片45还有可能与配合孔335的后边缘接触。由于接触片45与侧 板33之间为弹性接触,因此当电连接器100受到较大插拔力或受对接连接器频 繁插拔时,仍可确保接触片45与侧板33相接触,而不像背景技术中所述的刚性 接触那样会导致接触片与侧板之间产生间歇性不接触而影响电连接器的ESD功 能。
在本实施例中接触片设于外遮蔽壳体的外部,此外,接触片还可设置于外 遮蔽壳体的内部,此种实施方式与前述实施例恰好相反,只需使两扣持部之间 的距离大于两側板内缘之间的距离即可达到同样的功效。由于本实用新型电连 接器的内遮蔽壳体与外遮蔽壳体之间是弹性接触,从而可达到改善电连接器的 ESD功能,进而达到保护电子产品避免靜电损害的目的。
权利要求1.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包覆于绝缘本体外围的外遮蔽壳体及一内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座及自该基座延伸出的隔板,所述外遮蔽壳体包括两侧板,该两侧板上分别设有配合孔,所述内遮蔽壳体覆盖于隔板上,该内遮蔽壳体两端设有与所述两侧板弹性接触的接触片,该接触片具有扣置于所述配合孔内的弧形扣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持部包括延伸入配合孔的第一弯曲部及自该第一弯曲部向配合孔外侧延伸的第二弯曲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片位于所述侧板 的外側,所述两扣持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侧板外缘之间的距离。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片位于所述侧板 的内侧,所述两扣持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侧板内缘之间的距离。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孔具有靠近所述 侧板前端的前边缘,所述扣持部的第一弯曲部与该前边缘接触。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遮蔽壳体包括覆盖 于隔板的上表面的上板、覆盖于隔板的下表面的下板及覆盖隔板的前端面的连 接部,所述接触片位于该连接部的两端。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接触片的连 接处为一弧形过渡部,所述侧板对应该过渡部设有自其前端向后延伸的凹口 。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曲部自所述过 渡部的末端延伸。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遮蔽壳体的上板与 下板上分别向后延伸有卡持部,所述基座上设有供这些卡持部固持定位的固持 槽°
9.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上 设有焊接于一电路板的焊接片及焊脚。
10.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 本体包括若干自基座延伸出的舌板,所述隔板设于相邻两舌板之间,所述导电 端子包括设于舌板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外的焊接脚。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若干导电端子(2)、包覆于绝缘本体外围的外遮蔽壳体(3)及一内遮蔽壳体(4),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座(11)及自该基座延伸出的隔板(13),所述外遮蔽壳体包括两侧板(33),该两侧板上分别设有配合孔(335),所述内遮蔽壳体覆盖于隔板上,该内遮蔽壳体两端设有与所述两侧板弹性接触的接触片(45),该接触片具有凸伸入配合孔内的弧形扣持部(452),从而达到提高电连结器ESD功能的目的。
文档编号H01R13/73GK201285943SQ20082018542
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4日
发明者许其峰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