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用途、太阳能电池板、接触元件及方法

文档序号:6924311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座、用途、太阳能电池板、接触元件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线盒或连接盒、一种用途、一种光伏或太阳能电池板、一种接触 元件和一种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从阳光产生电能的传统的太阳能或光伏模块包括一个或多个单一太阳能或 光伏电池。根据由太阳能模块提供的所期电压和/或电流,各个太阳能电池在该模块内并 联和/或串联连接并且因此在光伏或太阳能电池组中集合。太阳能电池组集成在扁平太阳 能模块中。太阳能模块的太阳能电池组的电端子递送到外侧。在例如通过污染或遮蔽而使 得到各个太阳能电池或太阳能电池组上的阳光辐射强度部分地降低的情形中,除了别的以 外,可以产生以下效果(1)在连接到一起的太阳能电池组内的辐射强度的(恒定)降低导 致各自太阳能电池组的性能降低。(2)如果太阳能电池组内的太阳能电池被部分地遮蔽,则 这个被遮蔽的太阳能电池在太阳能电池组的电路内用作阻塞二极管或电阻器,这在一方面 可以导致整个太阳能电池组不再能够供应电能,并且在另一方面可以导致被遮蔽的太阳能 电池受到损坏并且因此导致太阳能电池组永久毁坏。在任何情形中,根据到各个太阳能电池上的辐射强度,可以在太阳能模块的太阳 能电池组的引出端子之间施加不同的电压。通过递送到外侧的端子的相应的电路连接而串 联连接的太阳能电池组类似地引起上述问题。为了避免与太阳能电池的不同辐射强度有关的问题,使用相对于太阳能电池组以 反向并联方式电连接的传统的所谓旁路二极管。这些旁路二极管具有以下效果,即,通过太 阳能模块的电流引导经过仅供应低功率的太阳能电池组,即太阳能模块的这个太阳能电池 组的端子被旁路二极管短路并且由此绕过相应的电池组。因此,这种太阳能电池组不再对 于太阳能模块的总体性能作出贡献,但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的总电流基本上不受妨碍并且 避免了对于各个太阳能电池的损坏。因此,除了太阳能模块,太阳能电池板通常包括具有至少两个接触装置和至少一 个旁路二极管的电接线盒或连接盒。太阳能模块中的太阳能电池通常由扁平的、薄的导体 带相互连接。这些导体带被递送出太阳能模块并且以人工方式与电端子接纳器接触。太阳 能电池板的接线盒因此通常在面向太阳能模块的一侧上具有开口,通过该开口,导体带得 以被递送通过并且连接到接触元件。传统上,随后利用绝缘树脂填充接线盒,从而牢固地将 导体带相互连接并且将它们相互绝缘。设有接线盒的太阳能模块被称作光伏或太阳能电池 板。

发明内容
根据接线盒到太阳能模块的组装方法,其中接线盒可以例如以人工方式或以自动 化方式安装到太阳能模块,为不同的太阳能模块不同地形成接线盒。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 的在于提供一种通用接线盒,该接线盒能够特别用在不同组装方法的框架内并且因此允许简单和成本有效的组装。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来实现。优选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根据一个方面的接线念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用于电路板或导体板、特别是用于光伏或太阳能模块 的接线盒或连接盒,包括基部支座,该基部支座具有至少一个开口区域,该至少一个开口区域用于插入导 体板的至少一个电导体,至少一个接触元件,该至少一个接触元件用于与导体板的至少一个导体电接触, 和至少一个电输出端,该至少一个电输出端用于输出导体板的电力,该至少一个电 输出端与该至少一个接触元件电连接,其中该至少一个接触元件包括布置在插入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弹性端子接触弹簧,通过沿着力的方向K向端子接触弹簧施加力,能够弹性地操作该至少一个端子接 触弹簧,使得该至少一个电导体至少能够被布置在至少一个端子接触区域与该至少一个端 子接触弹簧之间的某个区域中;并且其中每一个接触元件构造成使得该至少一个电导体能够通过以下接触构型中的至少 两种构型与该接触元件接触第一接触构型该接触元件构造成使得该至少一个电导体能够沿着第一插入方向 E1插入到该接触元件的插入区域中,并且该至少一个电导体能够在该插入区域中借助端子 接触弹簧与该接触元件接触;第二接触构型该接触元件构造成使得该至少一个电导体能够沿着第二插入方向 E2插入到该接触元件的插入区域中,并且该至少一个电导体在该插入区域中借助端子接触 弹簧与该接触元件接触,其中第一方向E1和第二方向E2彼此互不相同;第三接触构型该接触元件构造成使得该至少一个电导体能够与该接触元件的接 触装置接触,其中该接触装置布置在该插入区域外侧。有利地,根据本发明的接线盒适于由不同设计的电路板或导体板使用和由不同的 接触构型使用,从而为了配备不同的导体板,能够降低需保持在库存中的不同的接线盒的 数目。由此,制造商的储存成本得以降低。进而,将被生产的相同种类的接线盒的件数能够 得以增加,由此通常还降低了每一接线盒的单位成本。换言之,由于接触元件构造成具有至少两个接触构型的事实,能够特别灵活地使 用接线盒。接线盒不限于一种类型的连接,而是还适用于不同的连接可能性,因为它具有至 少两种接触构型。因此,接线盒能够用于不同类型的连接和/或太阳能电池板。例如,利用 第一接触构型,接线盒可以适于自动地连接到太阳能电池板。利用第三构型,接线盒可以例 如适于以人工方式连接。进一步的连接可能性也是可能的。优选地,接触电接触元件或与它形成接触的导体板的电导体根据恰好一种接触构 型接触电接触元件或与它形成接触,这是可能的。因此,电导体优选并不根据第一接触构型 且同时根据第二接触构型接触该接触元件。进而,电导体优选并不根据第一接触构型且同 时根据第三接触构型接触该接触元件。另外,电导体优选并不根据第二接触构型且同时根 据第三接触构型接触该接触元件。而且,电导体优选并不根据第一接触构型且同时根据第二接触构型且同时根据第三接触构型接触该接触元件。以上解释类似地适用于接触元件。 因此,接触元件优选构造为能够根据三种接触构型中的恰好一种而与导体板的仅恰好一个 电导体接触或适用于与它形成接触。换言之,接触元件优选构造为并不根据三种接触构型 中的一种同时与导体板的第一电导体和根据三种接触构型中的另一种同时地与导体板的 第二电导体接触。术语定义为了更加易于理解本发明,将在下面示例性地定义多个术语。接线盒能够布置在扁平电路板或导体板上。为了唯一性地描述方向和几何关系, 在以下说明中假设接线盒的、基本平坦的基部支座平行于电路板或导体板的平坦端面地对 齐。令这个平坦端面由笛卡尔坐标系统的x和y方向的两个正交方向矢量形成。与之垂直 地,即垂直于导体板和基部支座的平面,z方向向上地延伸。例如,接线盒可以平行于导体 板的水平端面对齐,并且z方向面向上即与重力的方向相反。然后,可以相对于如此定义的正交笛卡尔坐标系统示意力的方向和/或移位方 向。如果关于方向指示在以下说明中使用术语“基本上”,则这特别地意味着所要示意的方 向偏离所述参考方向的角度小于近似士45度、优选地小于近似士30度、进一步优选地小于 近似士 15度并且特别优选地小于士 10度、特别地小于士5度。上述位置和方向仅是示例性的并且用作用于例如接线盒侧面描述和/或用于方 向确定的基准,从而示意例如可唯一性地定义和确定的坐标。可选地,也可以使用其他位置 或不同的坐标系统。如在该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在内部中”特别地描述例如由接线盒的外罩围绕的体 积区域或空间区域。所述围绕并不必须是完全的,而是例如可以在外罩中设置开口。换言 之,术语“在内部中”特别地描述接线盒的内部空间。这里还不必要的是接线盒是封闭的。 例如,接线盒可以具有盖子并且盖子不应布置在接线盒上。尽管如此,术语“在内部中”仍然 描述了布置盖子时的内部空间。换言之,术语“在内部中”描述了理想地完全闭合的接线盒 的内部空间。还可以如此布置接触装置,使得接触装置的一个部分通过相应的开口伸出或 递送出接线盒。然而,只要接触装置的一个部分或区域、特别地能够在其中或其上布置电导 体的区域布置在接线盒的内部空间内,这个区域便是在接线盒的“内部中”。因此,术语“在 内部中”在逻辑上还包括例如“基本上在内部中”并且还包括“至少部分地在内部中”。如由本发明定义的术语“力的方向”描述可以沿其施加力的方向。例如,力的方向 K可以基本上垂直于接线盒的底端面或基部支座。底端面例如是包括开口区域和/或在此 处或在其上布置接触装置的端面。例如,力的方向K可以基本上垂直于在此处或在其上布 置接线盒的导体板的端面或表面。还可能的是,力的方向K与参考平面例如接线盒的底部 和/或导体板的表面夹成在近似85°和近似60°之间的角度、特别地在近似85°和近似 65°之间的角度、特别地在近似75°和近似70°之间的角度。特别优选地,力的方向K被 如此定向,使得在沿着力的方向K施加力时,端子接触弹簧至少在某个区域中可移位或被 移位和/或至少在某个区域中可弹性地变形或被变形,即可致动或被致动。例如,力的方向 K从接线盒指向导体板。反向平行于力的方向K的一个方向例如从导体板指向接线盒。每一个接触元件的至少一个端子接触弹簧和该至少一个端子接触区域能够相对 于彼此移位。这里,特别地端子接触弹簧至少在某个区域中能够相对于端子接触区域沿着移位方向V移位。换言之,一个或多个端子接触弹簧可以被弹性地形成。沿着力的方向K 的力可以例如被施加到该至少一个端子接触弹簧。特别地,如果端子接触区域特别地沿着 移位方向V固定,则端子接触弹簧可以从端子接触区域移开,或通过沿着力的方向K施加足 够大的力,端子接触弹簧可以是能够从端子接触区域移开的。如果还以弹性方式或作为弹 簧形成端子接触区域,则端子接触弹簧和端子接触区域可以通过相互运动而相互移开。如由本发明定义的术语“休止位置”例如描述一个或多个电构件、特别地接触元件 或接触元件的构件的状态或位置。接触元件可以例如具有作为外部电导体例如导体板的电 导体能够插入其中的优选插入区域的一个或多个接纳器或接纳装置。在相应的接纳器或包 括所述接纳器的构件的休止位置中,例如相应的外部电导体不被插入到接纳器中并且不以 电和/或机械方式接触这个接纳器。如由本发明定义的术语“休止位置”特别地描述例如 端子接触弹簧的那个位置,当接线盒不与导体板连接时,端子接触弹簧处于这个位置中。换 言之,在端子接触弹簧的休止位置中,接线盒例如不安装在导体板处或导体板上。在休止位 置中,电导体至少尚未插入插入区域中。另外,在休止位置中,在端子接触弹簧和端子接触 区域之间可以存在电和/或机械接触。换言之,端子接触弹簧的休止位置对应于当无任何 的、特别地沿着力的方向K的外部力被施加到端子接触弹簧时端子接触弹簧处于其中的那 个位置。然而,在此情形中,由于端子接触弹簧的弹性,如果端子接触弹簧以机械方式接触 端子接触区域,则力能够作用于端子接触弹簧上。因此,端子接触弹簧并不处于松弛状态 中。然而,端子接触弹簧在休止位置中接触端子元件是不必要的。在此情形中,休止位置是 在没有施加任何力时端子接触弹簧在基本松弛的状态中占据的位置。在端子接触区域和能 够与电导体接触的端子接触弹簧的区域之间设置间隙或空隙。如由本发明定义的术语“致动位置”描述例如上述电构件、特别地接触元件的、不 同于上述状态或上述位置的状态或位置。与休止位置相反,在致动位置中,外部力,即来自 特别地不是接触元件的一个部分的和/或特别地不是端子接触区域的另一元件的力被施 加到一个或多个部件或电构件。特别地,在致动位置中一个或多个电导体可插入或被插入 插入区域中是可能的。如由本发明定义的术语“致动位置”因此特别地描述在其中端子接 触弹簧和端子接触区域被相互隔开的位置。例如,可以通过向端子接触弹簧沿着力的方向K 施加力而实现致动位置。由于所施加的力,端子接触弹簧例如从休止位置移动到致动位置。 这里,在端子接触弹簧和端子接触区域之间的机械和/或电这两种接触均可以被断开。然 而,导体可以例如还布置在端子接触弹簧和端子接触区域之间。特别优选地,弹性地形成端 子接触弹簧,即它是弹性的和/或能够塑性变形的,从而在变形力作用之后,它基本上复位 休止位置。如由本发明定义的术语“操作位置”描述在接线盒的操作状态中的构件特别是端 子接触弹簧的位置。如果端子接触弹簧不再被致动,则端子接触弹簧能够由于弹簧力而朝 着接触元件的端子接触区域挤压已被插入的导体。根据导体和端子接触弹簧的弹簧力的设 计,端子接触弹簧还可以与导体机械和/或电接触,而不朝着端子接触区域挤压导体。然而 如果端子接触弹簧在操作位置中,则它仅经由电导体间接地接触端子接触区域。如由本发明定义的“插入方向”是例如一个或多个电导体沿其被递送或可递送到 接线盒、特别地接线盒的至少一个接触元件的插入区域中的方向。例如,插入方向可以平行 于一个或全部电导体的纵向轴线。第一插入方向E1可以基本上垂直于导体板或基部支座的端面或表面,即基本平行于z方向。进而,第一插入方向E1可以基本对应于电导体通过 基部支座的开口区域的插入方向,即优选在插入方向E1和电导体的插入方向之间成< 45 度、特别地< 30度的角度。第二插入方向E2不同于第一插入方向E1,即,可以在第一和第 二插入方向E1、E2之间成优选彡1度、进一步优选彡2度、彡5度、彡10度、彡15度、彡30 度、^ 45度并且特别优选> 90度的角度。特别地,第二插入方向E2可以与z方向相反,即 基本上反向平行于第一插入方向E1。换言之,第一插入方向和第二插入方向可以夹成在近 似170°和近似190°、特别地近似180°之间的角度。优选地,接触元件经由固定区域以机械和/或电方式与接线盒的基部支座和/或 接线盒的电输出端连接。特别地,经由固定区域,接触元件特别地利用二极管能够以机械和 /或电方式与另外的接触元件连接。如由本发明定义的术语“接触”特别地包括电和/或机械接触。接线盒的优诜实施例优选地,该接触元件构造成使得该至少一个电导体能够至少利用第一和第二接触 构型而与接触元件接触。优选地,该接触元件构造成使得该至少一个电导体能够至少利用第一和第三接触 构型而与接触元件接触。优选地,该接触元件构造成使得该至少一个电导体能够至少利用第二和第三接触 构型而与接触元件接触。优选地,该接触元件构造成使得该至少一个电导体能够至少利用第一、第二和第 三接触构型而与接触元件接触。优选地,根据第三接触构型的接线盒构造成使得该至少一个电导体能够沿着第三 插入方向E3插入接触元件的至少一个夹持区域中,其中第三插入方向E3不同于第一插入 方向E1和/或第二插入方向E2。特别地,该夹持区域还可以设计成用于以电和/或机械方式接触带有接触元件的 电导体的接触装置。进一步优选地,该夹持区域设计成至少在某个区域中塑性地和/或弹 性地变形电导体,从而至少在某个区域中与电导体摩擦和/或可靠接合或与之形成摩擦和 /或可靠接合。可替代地或另外地,夹持区域自身也可以至少在某个区域中是能够塑性和/ 或弹性变形的,从而至少在某个区域中与电导体摩擦和/或可靠接合或与之形成摩擦和/ 或可靠接合。优选地,第三插入方向E3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插入方向E1和/或第二插入方向E2 定向。换言之,有利地能够基本平行于第一或第二插入方向El、E2将电导体递送到接线 盒中,然后以不同于零的角度a弯曲电导体,并且通过插入接触元件的夹持区域中以简单 的方式将其以机械方式固定到接触元件和/或将其与接触元件电连接。优选地,角度a的 大小在从近似45到近似135度的范围中,特别优选地在从近似70到近似110度的范围中, 特别地为近似90度。如果第三插入方向E3优选地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插入方向E1,则有利 地提供进一步的应变消除是不可能的,这防止了电导体与第一插入方向E1反向地从接线 盒抽出和/或被以其他方式移位。优选地,接触元件设计成能够与导体板的平坦或扁平导体或导体带接触。电导体特别地具有> 2、特别优选地> 5、> 10、> 20、> 50和特别> 100的宽度厚度比。进一步 优选地,扁平电导体可以是薄片导体,即聚合物薄片与固定于此的电导体的混合物,其中特 别利用真空沉积或胶接执行在聚合物薄片上的固定。特别优选地,在与扁平电导体接触的 区域中,接触元件被形成为是基本平坦的。有利地,在导体板的电导体和接触元件之间的过 渡电阻被降低。优选地,接触元件构造成使得该至少一个电导体能够沿着第一插入方向E1穿过 该至少一个开口区域插入接线盒中。优选地,每一个接触元件均设计成在插入区域中恰好接纳一个电导体。换言之,该接触元件具有三种接触构型中的至少两种,即接触元件构造成至少利 用两种不同的接触构型接触电导体。然而,插入区域设计成仅设计单一导体。特别地如果 接触元件具有第一和第三构型,则这也是适用的。在此情形中,电导体可以沿着第一插入方 向或沿着第二插入方向插入插入区域中。优选地,沿着第一插入方向E1插入第一导体并且 沿着第二插入方向E2插入第二导体是不可能的。优选地,如此设计该接线盒,使得能够通过共用的开口区域将若干电导体插入接 线盒中,并且电导体每一个均能够与接触元件接触。优选地,插入区域被布置在该至少一个开口区域上方。特别优选地,每一个插入区 域均布置在开口区域上方。插入区域优选地被形成为接纳至少一个导体。特别地,每一个电 导体均通过分配给它的开口区域而插入接线盒中,并且特别优选地,在插入接线盒中之后, 每一个电导体均插入接触元件的所分配的插入区域中并且与这个接触元件接触。特别优选 地,恰好一个电导体插入插入区域中,即每一个插入区域分配有恰好一个电导体,并且反之 亦然。换言之,该接线盒可以特别地设计成接纳多个电导体,其中该接线盒具有其数目 等于电导体的数目的接触元件。优选地,特别地根据第三接触构型,该至少一个电导体能够与接触元件的至少一 个接触装置焊接到一起。特别地,由于插入,电导体能够可固定在夹持区域中并且焊接或可焊接到接触装 置或与接触装置在一起,而不在端子接触弹簧与端子接触区域之间的插入区域中布置或必 须布置电导体。进一步优选地,电导体可以固定在夹持区域中并且焊接于此或焊接到那里。优选地,如此设计该接触元件,使得能够利用该至少一个电导体而将力沿着力的 方向K施加到端子接触弹簧。特别地,以刚性方式形成电导体从而由于在插入电导体期间 施加的力而将端子接触弹簧从休止位置带到致动位置。换言之,可以如此设计端子接触弹 簧,使得电导体将端子接触弹簧带入致动位置中。在此情形中,该致动位置对应于操作位 置。优选地,如此设计接触元件(11),使得能够利用辅助装置沿着力的方向K将力施 加到端子接触弹簧(15)。特别地,电导体可以是过于柔性的,使得不能向端子接触弹簧施加 力而将其从休止位置带到致动位置。特别地,然后能够利用辅助装置将端子接触弹簧带入 致动位置中从而将电导体插入插入区域中。有利地,使得电导体在插入插入区域中期间直接地和/或间接地施加力是特别地 不必要的,并且仅需要非常小的力。这是有利的,因为电线通常设计成薄的导体带。这些薄的导体带能够容易地变形和/或弯曲并且能够因此相应地仅施加弱的力或可以仅利用弱 的力加载这些导体,而例如导体并不发生变形。进而,电线的插入基本上并不要求任何进一 步的人工工作或人工过程。因此,有利地可能是自动插入设备承担这项工作。通过在外部 施加力以将端子接触弹簧带入致动位置中,与利用电线自身能够可能施加的力相比,能够 有利地施加更高的力,从而克服端子接触弹簧的弹性力。因此,可以有利地使用弹簧、特别 是端子接触弹簧,所述弹簧具有增加的或非常高的弹性力,由此以特别有利的方式建立了 可靠的接触,并且接线盒能够可靠地且牢固地与太阳能模块的电导体连接。优选地,弹性力 为近似6到近似30N、特别优选地近似10到近似20N。优选地,该至少一个端子接触弹簧被弹性地形成,从而电导体和端子接触弹簧在 操作位置中接触。优选地,该至少一个端子接触弹簧被弹性地形成,从而在操作位置中该导体被固 定在接触元件的插入区域中。特别地,如果能够沿着力的方向K而施加到端子接触弹簧的 力消失,则在端子接触弹簧与端子接触区域之间布置的电导体被固定并且以导电的方式与 接触元件连接。特别地,电导体能够利用端子接触弹簧而与端子接触区域形成电和/或机 械接触。因为电导体或利用端子接触弹簧和/或利用夹持区域和/或通过与接触装置焊接 到一起而固定到接触元件或固定于接触元件上,所以有利地可以在接线盒中布置两个或更 多电导体。特别地,可以在接线盒中布置两个接触元件或更多,例如四个、六个、八个、十个、 十二个接触元件。如果电导体被与各自的接触元件连接并且被固定到那里,则有利地不必 另外地固定和/或通过利用合成树脂填充而将电导体相互电绝缘。因此,接线盒能够以简 单的并且可靠的方式而特别地自动地或人工地安装到导体板或安装于导体板上。优选地,相对于该至少一个开口区域如此布置该至少一个接触元件,使得力的方 向K和插入方向E1是相反的。这里,力的方向K是引起端子接触弹簧特别沿着移位方向V移位和/或变形从而 能够在端子接触弹簧和端子接触区域之间插入电导体的力的方向分量。因此,力的方向K 能够至少在某个区域中引起端子接触弹簧沿着移位方向V移位和/或变形,其中移位方向 可以特别地基本上垂直于力的方向K。在力的方向K和移位方向V之间的角度基本依赖于 向其施加力的点或端面。例如,如果力的方向K垂直于向其施加力的端子接触弹簧的表面, 则力的方向K可以对应于移位方向V。可替代地,可以在一个支腿处或一个支腿上利用沿着 力的方向K的力加载L形端子接触弹簧,从而通过弯曲另一支腿,端子接触弹簧沿着基本上 垂直于力的方向K的移位方向的移位和/或变形至少在某个区域中发生。优选地,端子接触弹簧是片簧。由于基本上作为片簧的端子接触弹簧本体的优选 设计,能够有利地以特别简单且成本有效的方式生产端子接触弹簧。优选地,以单体式或一件式形成接触元件。例如,接触元件可以由金属或金属合金 形成。根据一个方面的用途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用于布置到电路板或导体板或布置于其上、特别布置到光 伏或太阳能模块或布置于其上的创造性接线盒或连接盒的用途,其中在导体板的端面处或 其上布置该接线盒,并且该至少一个接触元件与太阳能模块的至少一个电导体电连接。特别地,能够在导体板上布置接线盒,并且然后该至少一个接触元件能够以导电的方式与太 阳能模块的至少一个电导体连接。例如,接线盒可胶合到导体板或胶合到导体板上。根据一个方面的太阳能电池板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光伏或太阳能电池板,包括至少一个基本上呈板形的光伏或太阳能模块,和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接线盒,其中该太阳能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电导体,并且该 至少一个电导体通过接线盒的开口区域伸出并且与接线盒的接触元件连接。换言之,该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包括具有基本板形本体的光伏或太阳能模块,该本 体具有至少一个电压产生光伏的或太阳能电池;与该至少一个太阳能电池连接的至少两个 导体带,所述导体带在太阳能电池表面处或太阳能电池表面上从太阳能电池递送出并且基 本上垂直于该表面;和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接线盒。根据一个方面的接触元件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在接线盒或连接盒中布置、特别地用于在接线盒 中使用的接触元件,其中该接触元件能够布置在接线盒的内部中,从而至少一个电导体能 够通过开口区域插入接线盒中,并且该至少一个接触元件能够与用于输出导体板的电力的 该接线盒的至少一个电输出端、特别是光伏或太阳能模块电接触,其中该至少一个接触元件包括布置在插入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弹性端子接触弹簧,通过沿着力的方向K向端子接触弹簧施加力,能够被弹性操作该至少一个端子接 触弹簧,从而该至少一个电导体至少能够布置在至少一个端子接触区域与该至少一个端子 接触弹簧之间的某个区域中;并且其中每一个接触元件均构造成使得该至少一个电导体能够通过以下接触构型中的至 少两种构型与接触元件接触第一接触构型该接触元件构造成使得该至少一个电导体能够沿着第一插入方向 E1插入该接触元件的插入区域中,并且该至少一个电导体能够在该插入区域中借助端子接 触弹簧而与该接触元件接触;第二接触构型该接触元件构造成使得该至少一个电导体能够沿着第二插入方向 E2插入该接触元件的插入区域中,并且该至少一个电导体在该插入区域中借助端子接触弹 簧而与该接触元件接触,其中该第一方向E1和第二方向E2彼此互不相同;第三接触构型该接触元件构造成使得该至少一个电导体能够与该接触元件的接 触装置接触,其中该接触装置布置在该插入区域外侧。该至少一个电导体可以基本平行于第一插入方向E1穿过开口区域而插入或可插 入接线盒的内部中。根据一个方面的方法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将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的接线盒布置到导 体板或电路板、特别是布置到光伏或太阳能模块或布置于其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接线盒布置在导体板的端面处或其上;使导体板的至少一个电导体与接线盒的接触元件电接触,其中为了实现电接触, 在以下部电接触过程中的至少两种过程之间作出选择上部电接触过程该至少一个电导体沿着第一插入方向E1插入接触元件的插入区域中,并且该至少一个电导体在该插入区域中借助端子接触弹簧与该接触元件接触;下部电接触过程该至少一个电导体沿着第二插入方向E2插入接触元件的插入 区域中,并且该至少一个电导体在该插入区域中借助端子接触弹簧而与该接触元件接触, 其中该第一方向E1和第二方向E2彼此互不相同;外部电接触过程该至少一个电导体与该接触元件的接触装置接触,其中该接触 装置布置在插入区域外侧。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相反,每一个所述方面的和/或每一个所述实 施例的各个元件和/或特征可以以任意方式与另外的方面和/或另外的实施例的各个元件 和/或特征组合,并且因此形成其他的方面和/或实施例。


将基于附图在下面示例性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图1是接线盒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是具有端子接触弹簧的接线盒的接触元件的透视分解视图;图3是在沿着第一插入方向插入电导体时处于组装状态中的接线盒的接触元件 的透视图;图4是通过根据图3的接触元件的截面;图5是在沿着第二插入方向插入电导体时接线盒的接触元件的透视图;图6是通过根据图5的接触元件的截面;图7是在沿着第三插入方向插入电导体时接线盒的接触元件的透视图;图8是通过根据图7的接触元件的截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用于电路板或导体板2、特别是光伏或太阳能模块2的接线盒或连接盒1 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其中导体板2的电线9以导体带的形式被递送出。在太阳能模块2或导体板2的端子侧处或在其上,或者在太阳能模块2或导体板 2处或在其上,布置接线盒1。该接线盒1具有外罩,该外罩包括基部支座4、壁5、两个电输 出端6、开口区域7和盖(未示出)。基部支座4布置在接线盒1的面向太阳能模块2或导 体板2的一侧上,即布置在底部处。接线盒1的背离太阳能模块2的一侧相应地被称作“顶 部”。盖(未示出)布置于这一侧上,从而封闭接线盒1。基部支座4优选用于在太阳能模 块2的端子侧上固定接线盒1。基部支座4具有用于太阳能模块2的电线9递送通过的开 口区域7。优选地,在该实施例中,所有的电线9均能够沿着插入方向E1,即从底部到顶部 地通过单一开口区域7而递送通过基部支座。基部支座4的壁5基本上垂直于基部支座4延伸。优选地,在壁5的区域中布置 两个外侧端子区域6a、6b,在该实施例中每一个外侧端子区域均形成为可连接的电缆馈通。 外侧端子区域6a、6b设计成以机械方式固定馈通电缆8a、8b并且防止灰尘或湿气进入接线 盒1的内部。在每一个电缆8a、8b的一端处,电缆8a、8b与接线盒1的电输出端6电接触 从而将各自的电输出端6与外部装置(未示出)电连接。换言之,壁5包括两个开口,该两 个开口允许电缆8a、8b每一个均事实上如在图1中所示、例如利用输出端6而与接线盒1的内部中的至少一个接触元件11直接电接触。输出端6特别地用于输出在照射时由太阳 能模块2产生的电力。正是为了这个目的,可以布置电缆8a、8b。输出端6还可以与接线盒 1的周围直接接触,即输出端6可以设计成将电力从接线盒的内部引至外侧。而且,在壁5的上边缘处,壁5在至少某些区域中具有凹槽19,可以优选地在该凹 槽中布置密封件,从而能够特别地以不透流体的、特别优选地不透水的方式利用盖封闭接 线盒1。同样地,可以以不透流体的方式封闭在外侧端子区域6a、6b中的开口。在该实施例中,六个接触元件11附接到基部支座4,接触元件11设计成在接线盒 1的组装状态中即基本上在端子接触弹簧15的操作位置中接触特别地形式为导体带的、太 阳能模块2的电导体9。接触元件11与阻塞二极管20相互连接,从而在两个接触元件11 之间的电压降超过预定或可预定的阀值的情形中形成短路。图2示出接线盒1的接触元件11和端子接触弹簧15的透视图。优选地,接触元 件11 一体地或单体式地由金属形成并且包括固定区域12、夹持区域13、接触装置14、端子 接触弹簧接纳器17和至少一个端子接触弹簧固定区域18。这些区域由接触元件11的金 属本体相互电连接。接触元件11可以经由固定区域12以机械和/或电方式与基部支座4 和/或电输出端6连接。接触元件也可以包括一起地形成接触元件11的若干部件。所述 部件可以被胶合和/或挤压和/或压接和/或熔接和/或焊接等在一起。各个部件被置于 一个或多个其他部件中也是可能的。夹持区域13在接触元件11中被形成为细长凹部,并且设计成接纳和固定电导体 9。优选地,夹持区域13可以设计成使电导体弹性地和/或塑性地变形,从而将电导体固定 在夹持区域13中。特别地,所示意的实施例示出凸起21和相应的凹部22,凸起21和凹部 22沿着插入方向E3沿其弯曲轴线弹性地弯曲扁平的带形电导体9,从而电导体9由于它的 弹性回弹力而固定于夹持区域13中。换言之,能够利用凸起21和凹部22改变导体9的表 面,使得导体9具有沟槽或凹槽。接触装置14被形成为平坦区域,其中接触装置14的纵向延伸是沿着插入方向E3 的,从而沿着插入方向E3而递送通过夹持区域13的电导体9能够接触接触装置14、特别地 与接触装置14焊接到一起。接触元件的端子接触弹簧接纳器17设计成至少在某个区域中接纳端子接触弹簧 15。特别地,端子接触弹簧15能够沿着插入方向E1而插入接触元件11中。在该实施例中,端子接触弹簧接纳器17基本上形成中空轮廓、特别地例如在水平 截面中具有基本矩形的截面和/或在基本竖直的截面中具有基本矩形的截面。优选地,至 少在某些区域中基本平坦的端子接触区域24被如此布置,使其沿着插入方向E1延伸。端 子接触区域位于插入区域16中。特别地沿着第一插入方向E1即从底部或沿着第二插入方 向E2即从顶部而通过接触元件11或插入区域16的下开口或上开口,电导体可以插入接触 元件11中、特别地插入插入区域16中。基本平坦的端子接触区域24被如此形成,使其接触布置在插入区域16中并且沿 着插入方向E1延伸的电导体9 (图4所示)。端子接触弹簧15包括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形成为凸起的两个固定区域26和一个片 簧区域28。该两个固定区域26特别地设计成至少在某个区域中与接触元件11的相应的端 子接触弹簧固定区域18形成接合,从而在接触元件11中固定端子接触弹簧15。基本形成
14端子接触弹簧15的本体的片簧区域28优选地基本上形成为平坦的片簧。特别地,接触元件11和端子接触弹簧15的端子接触区域24和端子接触弹簧固定 区域18被如此形成,使得由于端子接触弹簧15的弹簧力,端子接触区域24和端子接触弹 簧15在休止位置中以机械和电方式连接,即在休止位置中,端子接触弹簧15朝着接触元件 11的端子接触区域24挤压。特别地,端子接触弹簧15通过两个固定区域26在接触元件 11的端子接触弹簧固定区域18中的接合而被固定。端子接触弹簧15可以设计成由于插入电导体和/或利用辅助装置的作用而被致 动。为此目次,辅助装置可以沿着插入方向E1、E2插入插入区域16中并且致动端子接触弹 簧15,特别地使其弹性地和/或塑性地变形。端子接触弹簧15可以进一步具有一个或多个致动器区域25,致动器区域25可以 特别地还布置在插入区域16的外部,从而沿着力的方向K施加力,从而能够将端子接触弹 簧从休止位置带到致动位置。对于将被致动的每一个端子接触弹簧15,用于致动端子接触弹簧15的辅助装置 (未示出)优选地包括一个、特别是一对致动指,致动指优选沿着插入方向E1、E2以锥形或 楔状方式形成。一对致动指优选以相互隔开的方式布置,从而能够在所述成对的致动指之 间插入电导体9。通过插入辅助装置,端子接触弹簧15被从休止位置带到致动位置,从而能 够在由端子接触弹簧15、端子接触区域24和辅助装置形成的空隙中插入电导体。换言之,由于沿着插入方向E1、E2插入辅助装置,将力沿着力的方向K施加到端子 接触弹簧15。在致动位置中,端子接触弹簧15至少在某个区域中从端子接触区域24隔开。 处于致动位置中的端子接触弹簧15、端子接触区域24和致动指围绕插入区域16,从而能够 基本上不用施加插入力而在插入区域16中布置递送通过开口区域7的电导体9。在辅助装置已被移除之后,端子接触弹簧15朝向它的休止位置复位地移位直至 它到达操作位置。电导体9然后布置于端子接触弹簧15和端子接触区域24之间,并且由 端子接触弹簧15的弹性力保持、特别是被夹持。图3示出透视图,并且图4示出在沿着第一插入方向E1插入电导体9时在组装状 态中的接线盒1的接触元件11的截面。图3和4因此示例性地代表第一接触构型。优选地,如此布置和形成端子接触区域24,使其至少在某个区域中沿着插入方向 E1以平坦的方式延伸,从而端子接触区域24接触沿着插入方向E1延伸的电导体带9。这 里,导体带9通过接触元件11的下开口插入接触元件11中。优选地,如此布置端子接触弹簧15的片簧区域28,使得片簧区域28的纵向延伸部 与端子接触区域24的纵向延伸部即插入方向E1夹成锐角0。锐角0优选在5到80度之 间、进一步优选地在5到45度之间并且特别优选在5到20度之间。进一步优选地,如此形成端子接触弹簧15,使得在沿着插入方向E1插入时,电导 体9沿着力的方向K施加足够的力,以将端子接触弹簧15从休止位置带到致动位置,其中 端子接触弹簧15在某个区域中沿着移位方向V移位。特别地,如此形成端子接触区域24和端子接触弹簧15,使得由于端子接触弹簧15 的弹簧力,在其间插入和布置的电导体9在致动位置中与端子接触区域24和/或端子接触 弹簧15电连接而不用施加力。进一步优选地,由于弹簧力,电导体9固定,特别是夹持在端 子接触弹簧9与端子接触区域24之间。这种固定可以是能够被释放的。这意味着,通过沿着力的方向K施加力,端子接触弹簧15能够被以如此程度移位,使得电导体9能够从插入 区域16移除。因此,接触元件15是可再用的。可替代地或另外地,还可以如此设计端子接 触弹簧15,使得通过施加相应地大的力,能够与力的方向K相反地移除电导体9并且因此在 电导体9和接触元件11之间的连接是能够被释放的。进而,电导体9的端部区域可以基本上以直角弯曲,从而使其与接触装置14形成 接触,特别地将电导体9焊接到接触装置14。因此,电导体9能够利用第一接触构型而固定 于接触元件11中,并且同时利用第三构型而固定到接触元件11或固定于其上。图5示出透视图,并且图6示出在沿着第二插入方向E2插入电导体9时在组装状 态中的接线盒1的接触元件11的截面。图5和6因此示例性地代表第二接触构型。优选地,如此布置和形成端子接触区域24,使其至少在某个区域中沿着插入方向 E2以平坦的方式延伸,从而端子接触区域24接触沿着插入方向E2延伸的电导体9。这里, 电导体9通过接触元件11的上开口而从上方插入接触元件11的内部中。进一步优选地,如此形成端子接触弹簧15,使得直接地或间接地经由辅助装置,可 以将足够的力沿着力的方向K施加到端子接触弹簧15的致动器区域25,从而沿着移位方 向V将端子接触弹簧15从休止位置带到致动位置。在致动位置中,在端子接触弹簧15和 端子接触区域14之间的插入区域16被解除阻挡或被揭开,从而电导体9能够沿着第二插 入方向E2而插入那里并且布置于端子接触弹簧15和端子接触区域24之间。如图3和4的说明中解释地,特别地如此形成端子接触区域24和端子接触弹簧 15,使得插入和布置的电导体9夹持在端子接触区域24和端子接触弹簧15之间并且与之 电连接。电导体9的固定也可以是能够被释放的。特别地,可以如此设计所述固定,使得只 是抽出电导体是不可能的。在图5和6中示意的电导体9围绕夹持区域13递送并且沿着插入方向E2推入插 入区域16中。可替代地,电导体9还可以沿着插入方向E3递送通过夹持区域13,从而然后 被基本上以直角弯曲并且沿着插入方向E2插入插入区域中。因此,电导体9可以利用第三 接触构型而固定到接触元件11或被固定于其上,并且同时利用第二接触构型而被固定于 接触元件11中。图7示出透视图,并且图8示出在沿着第三插入方向E3插入电导体9时接线盒1 的接触元件11的截面。图7和8因此示例性地代表第三接触构型。电导体9沿着插入方向E3递送通过夹持区域13,并且进一步沿着插入方向E3延 伸从而接触接触装置14。电导体9能够以机械和/或电方式利用焊料直接地或间接地接触 接触装置14。特别地,电导体9可以通过软焊和/或胶接而与接触装置14连接,从而仅能 够通过再次加热接触装置14或电导体9或焊料和/或通过使用、特别地施加溶剂而释放所 述连接。电导体9还可以熔接到接触装置14。优选地,电导体9沿着插入方向E1通过接线盒的开口区域7插入接线盒1的内部 中,并且沿着插入方向E3的方向以角度a弯曲,从而沿着插入方向E3将电导体9插入夹持 区域13中。优选地,角度a在近似45到近似135度之间,特别优选在近似70到近似110 度之间,特别是近似90度。优选实施例的本说明不限于上述以上描述的各个图。相反,各个图的解释也类似 地适用于另外的图。同样地,对于图的解释还适用于前述方面和实施例。因此,利用相对于(各个)图描述的各自特征和/或利用所述方面的各自特征和/或实施例(的各自特征) 可以形成其他优选的实施例,其中能够以任意方式组合各自特征。
0130]附图标记列表0131]1接线盒0132]2导体板/太阳能模块0133]4基部支座0134]5壁0135]6电输出端0136]6a、b外侧端子区域0137]7开口区域0138]8a、b电缆0139]9电导体/导体带0140]11接触元件0141]12固定区域0142]13夹持区域0143]14接触装置0144]15端子接触弹簧0145]16插入区域0146]17端子接触弹簧接纳器0147]18端子接触弹簧固定区域0148]19凹槽0149]20旁路二极管0150]21凸起0151]22凹部0152]24端子接触区域0153]25致动器区域0154]26端子接触弹簧15的固定区域0155]28片簧区域0156]El第一插入方向0157]E2第二插入方向0158]E3第三插入方向0159]K力的方向0160]V移位方向
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导体板(2)、特别是用于太阳能模块的接线盒(1),包括基部支座(4),所述基部支座(4)具有至少一个开口区域(7),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区域(7)用于插入所述导体板(2)的至少一个电导体(9),至少一个接触元件(11),所述至少一个接触元件(11)用于与所述导体板(2)的至少一个导体(9)电接触,和用于输出所述导体板(2)的电力的至少一个电输出端(6),所述至少一个电输出端(6)与所述至少一个接触元件(11)电连接,其由所述至少一个接触元件(11)包括布置在插入区域(16)中的至少一个弹性端子接触弹簧(15),通过沿着力的方向(K)向所述端子接触弹簧(15)施加力,能够弹性地操作所述至少一个端子接触弹簧(15),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电导体(9)至少能够布置在至少一个端子接触区域(24)与所述至少一个端子接触弹簧(15)之间的某个或某些区域中;并且其中每个接触元件(11)构造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电导体(9)能够通过以下接触构型中的至少两种构型与所述接触元件(11)相接触第一接触构型所述接触元件(11)构造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电导体(9)能够沿着第一插入方向(E1)插入到所述接触元件(11)的插入区域(16)中,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电导体(9)能够在所述插入区域(16)中借助所述端子接触弹簧(15)与所述接触元件(11)接触;第二接触构型所述接触元件(11)构造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电导体(9)能够沿着第二插入方向(E2)插入到所述接触元件(11)的插入区域(16)中,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电导体(9)能够在所述插入区域(16)中借助所述端子接触弹簧(15)与所述接触元件(11)接触,其中第一方向(E1)和第二方向(E2)彼此不同;第三接触构型所述接触元件(11)构造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电导体(9)能够与所述接触元件(11)的接触装置(14)接触,其中所述接触装置(14)布置在所述插入区域(16)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1),其中所述接触元件(11)构造成使得所述至少 一个电导体(9)能够至少通过所述第一接触构型和所述第二接触构型而与所述接触元件 (11)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1),其中所述接触元件(11)构造成使得所述至少 一个电导体(9)能够至少通过所述第一接触构型和所述第三接触构型而与所述接触元件 (11)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1),其中所述接触元件(11)构造成使得所述至少 一个电导体(9)能够至少通过所述第二接触构型和所述第三接触构型而与所述接触元件 (11)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1),其中所述接触元件(11)构造成使得所述至少一 个电导体(9)能够至少通过所述第一接触构型、所述第二接触构型和所述第三接触构型而 与所述接触元件(11)接触。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接线盒(1),其中根据所述第三接触构型的所述 接线盒构造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电导体(9)能够沿着第三插入方向(E3)插入到所述接触 元件(11)的至少一个夹持区域(13)中,其中所述第三插入方向(E3)不同于所述第一插入方向(El)和/或所述第二插入方向(E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线盒(1),其中所述第三插入方向(E3)基本上垂直于所述 第一插入方向(El)定向。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接线盒,其中所述接触元件(11)设计成能够与 扁平导体(9)接触。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接线盒,其中所述接触元件构造成使得所述至少 一个电导体(9)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插入方向(El)穿过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区域(7)插入到 所述接线盒(1)中。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接线盒(1),其中每一个接触元件(11)设计成 在所述插入区域(16)中恰好接纳一个电导体(9)。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接线盒(1),其中所述接线盒(1)设计成使得若 干个电导体(9)能够通过共用的开口区域(7)插入到所述接线盒(1)中,并且所述电导体 (9)每个均能够与接触元件(11)接触。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接线盒(1),其中所述插入区域(16)布置在所 述至少一个开口区域(7)的上方。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接线盒(1),其中根据第三构型,所述至少一个 电导体(9)能够与所述接触元件(11)的至少一个接触装置(14)焊接到一起。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接线盒(1),其中所述接触元件(11)设计成使 得能够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电导体(9)沿着所述力的方向(K)将力施加到所述端子接触弹簧 (15)。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接线盒(1),其中所述接触元件(11)设计成使 得能够通过辅助装置沿着所述力的方向(K)将力施加到所述端子接触弹簧(15)。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接线盒(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端子接触弹簧 (15)被弹性地形成,使得所述电导体(9)和所述端子接触弹簧(15)在操作位置中相接触。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接线盒(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端子接触弹簧 (15)被弹性地形成,使得所述导体(9)在所述操作位置中被固定在所述插入区域(16)中。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接线盒(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接触元件(11) 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区域布置成使得所述力的方向(K)与所述插入方向(El)相反。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接线盒(1),其中所述端子接触弹簧(15)是片簧。
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接线盒(1),其中所述接触元件(11)形成为一 体件。
21.一种用于布置在导体板(2)上、特别是布置在太阳能模块上的根据前述权利要求 中的一项所述的接线盒(1)的用途,其中,所述接线盒(1)布置在所述导体板(2)的表面 上,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接触元件(11)与所述太阳能模块的至少一个电导体(9)电连接。
22.—种太阳能电池板,包括至少一个基本上呈板状的太阳能模块(2),和至少一个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到20中的一项所述的接线盒(1),其中所述太阳能模块 (2)包括至少一个电导体(9),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电导体(9)穿过所述接线盒(1)的开口区域(7)伸出并与所述接线盒(1)的接触元件(11)相连接。
23.一种用于布置在接线盒(1)中的接触元件(11),其中,所述接触元件(U)能够布 置在所述接线盒(1)的内部,使得至少一个电导体(9)能够穿过开口区域(7)插入到所述 接线盒(1)中,并且使得所述至少一个接触元件(11)能够与所述接线盒(1)的至少一个电 输出端(6)电接触,以用于输出所述导体板(2)的电力,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接触元件(11)包括布置在插入区域(16)中的至少一个弹性端子接触弹 簧(15),通过沿着力的方向(K)向所述端子接触弹簧(15)施加力,能够弹性地操作所述至少一 个端子接触弹簧(15),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电导体(9)至少能够布置在至少一个端子接触区 域(24)与所述至少一个端子接触弹簧(15)之间的某个或某些区域中;并且其中每个接触元件(11)构造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电导体(9)能够通过以下接触构型中的 至少两种构型与所述接触元件(11)相接触第一接触构型所述接触元件(11)构造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电导体(9)能够沿着第 一插入方向(El)插入到所述接触元件(11)的插入区域(16)中,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电导体 (9)能够在所述插入区域(16)中借助所述端子接触弹簧(15)与所述接触元件(11)接触; 第二接触构型所述接触元件(11)构造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电导体(9)能够沿着第 二插入方向(E2)插入到所述接触元件(11)的插入区域(16)中,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电导体 (9)能够在所述插入区域(16)中与所述端子接触弹簧(15)的所述接触元件(11)接触,其 中第一方向(El)和第二方向(E2)彼此不同;第三接触构型所述接触元件(11)构造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电导体(9)能够与所述接 触元件(11)的接触装置(14)接触,其中所述接触装置(14)布置在所述插入区域(16)的 外侧。
24.一种用于将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到20中的一项所述的接线盒(1)布置在导体板 (2)上、特别是布置在太阳能模块上的方法,具有以下步骤将所述接线盒布置在所述导体板的表面上;使所述导体板的至少一个电导体(9)与所述接线盒的接触元件(11)电接触,其中,为 了实现电接触,在以下电接触过程中的至少两种过程之间作出选择上部电接触过程所述至少一个电导体(9)沿着第一插入方向(El)插入到所述接触元 件(11)的插入区域(16)中,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电导体(9)在所述插入区域(16)中借助所 述端子接触弹簧(15)而与所述接触元件(11)接触;下部电接触过程所述至少一个电导体(9)沿着第二插入方向(E2)插入到所述接触元 件(11)的插入区域(16)中,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电导体(9)在所述插入区域(16)中与所述 端子接触弹簧(15)的接触元件(11)接触,其中第一方向(El)和第二方向(E2)彼此不同; 外部电接触过程所述至少一个电导体(9)与所述接触元件(11)的接触装置(14)接 触,其中所述接触装置(14)布置在所述插入区域(16)的外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路板的插座、一种用途、一种太阳能电池板、一种接触元件及一种方法,该插座包括具有开口区域的基部,该开口区域用于引入电路板的电导体;用于电接触电路板的导体的接触元件;和电连接到接触元件的电输出端,其中该接触元件包括设置在引入区域中的复位连接接触弹簧,其中能够通过沿着力的方向施加力以可复位的方式致动所述弹簧,使得电导体能够设置在连接接触区域与连接接触弹簧之间,并且其中每个接触元件构造成使得电导体能够通过以下三种接触构型中的至少两种构型与接触元件形成接触至少一个电导体能够沿着第一插入方向E1引入到接触元件的引入区域中,并且能够借助连接接触弹簧与接触元件形成接触;至少一个电导体能够沿着第二插入方向E2插入到接触元件的引入区域中,其中第一方向E1和第二方向E1彼此不同;至少一个电导体能够与接触元件的接触装置形成接触,其中接触装置设置在插入区域的外侧。
文档编号H01R12/55GK101855731SQ200880109881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8日
发明者斯文·布劳恩, 迈克尔·基泰 申请人:山一电机株式会社;山一电机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