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新型隐箔式电容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用耦合电容器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
新型隐箔式电容元件。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电力系统用耦合电容器(包括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电容分压器)制造中所用的电容元件有两种结构 —种是电容元件的极板铝箔縮进绝缘介质边缘以内,再插入铜箔或铝箔引线片通过钎焊或压接的方式将电极引出来,即所谓的"插引线片隐箔式结构"。这种耦合电容器电极引出方式的缺点是插入的引线片的边缘毛剌容易损伤电容器介质材料;引线片与铝箔压接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现象;插引线片不易实现自动化,需要手工操作,影响生产效率。
另一种是铝箔极板的一边縮进绝缘介质边缘以内、一边凸出到绝缘介质边缘以外,称为"铝箔凸出结构",其缺点是铝箔的利用率低、电容元件间仍需用烙铁进行锡焊,无法彻底避免因焊接引起的尖角、毛剌、虚焊、损伤绝缘介质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隐箔式电容元件,为无引线片的隐箔式结构,能够使电容器制造实现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又能降低电容器制造过程中的缺陷、提高产品在电力系统中的运行可靠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种新型隐箔式电容元件,包括正、负极板铝箔和绝缘介质,其特征在于,正、负极板铝箔两侧均縮进绝缘介质边缘以内,正、负极板铝箔在巻绕的末端分别裸露在电容元件压扁后大面的上、下两侧,构成电容元件的正、负电极。 本发明的进一步特点在于所述绝缘介质是电容器纸、聚丙烯薄膜、或电容器纸与聚丙烯薄膜的复合。 由于本发明在电容元件巻绕的末端将正、负极板铝箔直接分别裸露在电容元件压扁后大面的上、下两侧,构成电容元件的正、负电极,不需要在电容元件内部插入金属引线片,也无需用烙铁进行锡焊,电容元件串联时只需叠装,从根本上排除了金属引线片边缘毛剌和烙铁锡焊对电容器介质材料造成损伤从而引起电容元件击穿的可能性。这样,既便于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又降低了产品制造缺陷。同时,电容元件的两个极板铝箔均縮进绝缘介质边缘以内,可以减小元件边缘介质的宽度,提高介质材料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现有插引线片结构的电容元件示意 图2为现有铝箔凸出结构的电容元件示意 图3为本发明的电容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绝缘介质;2为极板铝箔;3为引线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所示,现有插引线片结构的电容元件一般由绝缘介质1、极板铝箔2、引线片
3组成,极板铝箔2两侧均縮进在绝缘介质边缘以内,插入铜或铝插引线片3,通过钎焊或压
接的方式将电极引出来,即所谓的"插引线片隐箔式"结构,简称"引线片结构"。 如图2所示,现有铝箔凸出结构的电容元件,正、负极板铝箔2的边缘相互错位,正
极板铝箔的一边伸出于绝缘介质1的一侧,负极板铝箔伸出于绝缘介质1的另一侧,在绝缘
介质1的两侧分别形成正、负电极。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新型隐箔式电容元件,其正、负极板铝箔2两侧均縮进在绝 缘介质1边缘以内,正、负极板铝箔2在巻绕的末端分别裸露在电容元件压扁后大面的上、 下两侧,构成电容元件的正、负电极,因而无需引线片,电容元件叠装后即实现了相互间的 串联连接。其中,绝缘介质可以是电容器纸、聚丙烯薄膜、或电容器纸与聚丙烯薄膜的复合。
尽管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了描述,但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 方案,上述的具体实施方案仅仅是示意性的、指导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同时,本发明的新 型隐箔式电容元件是制造电力系统用耦合电容器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核心部件(电容 器心子)的基础和关键部件,电容器心子中部分或全部电容元件采用上述结构;或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的情况下, 做出的类同结构形式,均属于本发明保护之列。
权利要求
一种新型隐箔式电容元件,包括正、负极板铝箔和绝缘介质,其特征在于,正、负极板铝箔两侧均缩进绝缘介质边缘以内,正、负极板铝箔在卷绕的末端分别裸露在电容元件压扁后大面的上、下两侧,构成电容元件的正、负电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隐箔式电容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介质是电容器纸、聚丙烯薄膜、或电容器纸与聚丙烯薄膜的复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用耦合电容器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制造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隐箔式电容元件。它包括正、负极板铝箔和绝缘介质,其特征在于,正、负极板铝箔两侧均缩进绝缘介质边缘以内,正、负极板铝箔在卷绕的末端分别裸露在电容元件压扁后大面的上、下两侧,构成电容元件的正、负电极。
文档编号H01G4/06GK101697318SQ200910218498
公开日2010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3日
发明者房金兰, 王香芳 申请人: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