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拉复合卷线芯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97985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拉复合卷线芯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单拉复合巻线芯轴,尤指一种能大幅减少备转引线所承受的
拉扯与线体弯折负担,进而获求强化巻线器拉、縮复位的使用次数与寿命的单拉复合巻线 芯轴。
背景技术
以手持小型电器用品或电脑周边产品来说,所需的传输引线不可或缺并作为供应 电源或资料传输的介质;就以现有电脑用滑鼠为例,不论是处于何时,电脑滑鼠的引线长度 均是固定的,难于必要时依使用者所需得以改变,因此不是传输引线过长就是过短,对使用 者已然造成操作或控制上极度不便。 早期,对于引线过长的处理方式,一般人不外乎以绑线将引线施以弯折方式加以 捆绑住,此法除凸显外观与操控杂乱不堪的缺陷外,所造成的缠绕、打结...等后遗症也是 一大问题,尤其是所实施的弯折捆绑,在长期处于此状态下也会影响传输引线的安全性及 品质(电源供应安全性及资料传输正确性);因此为解决此一问题,市面上因而有一种"巻 线器"被制作出来,该种巻线器除能提供对滑鼠传输引线施以配置、巻收与内藏等功能外, 另有多种配置物,(如;信号连接盒、多孔USB连接器引线...等),已然成为配置物内藏及 巻收引线的主流配备。 而且,现有专为滑鼠、信号连接盒或多孔USB连接器巻收引线的巻线器,大致上可 分为单向拉縮巻线器与双向拉縮巻线器两种,其中,单向拉縮巻线器,简单说即是仅能以 单一方向拉縮引线,在整个巻线器基本架构中,所延伸出的一端引线必须可作拉、縮复位运 作,相对另一端引线(备转引线)则必须为固定式,以能与接电端接合;因此,在单向拉縮基 本构体上,提供一段内藏式的备转引线,则为该种单向拉縮巻线器主要手段,也是其功能实 施主要关键。 双向拉縮巻线器,简单说即是从双向拉縮引线,在整个巻线器基本架构中,所延伸 出的两端对应引线必须施以同步拉、縮复位运作,而整个巻线器在引线拉合时,巻线器本体 始终处于引线的中点位置;因此,该种巻线器大部分均是使用于辅助配置物的引线延长与 縮短,并不需要备转引线的结构存在,因此其与单向拉縮巻线器各具不同的结构、使用领域 及目的。 再者,现有的单向拉縮巻线器,内部所设的引线均为同一条引线,并以滑盘所具的 正向与反向缘座,分别供引线与备转设置,进而造就出以同一条引线,施以不同面的正向与 反向巻合动作;然而,备转引线又必须对应于正向引线拉出或縮回长度,再度供予正向引线 "放"与"縮"的机制,方能达到所求的单拉效果。 在前述单拉机制中,由于该引线经由多道弯折方式,才能改变引线方向位置,让所 穿出的引线成为备转引线;因此,在此一结构点上已然造成备转引线该点位置的弯折与承 受力不足的现象,特别是在耐受试验中,即可看出引线均在此一结构点上,发生崩断或脱位 问题;同时,备转引线在没有规则性的导合巻收机制下,所巻回的引线往往是以随机方式,
3呈现出回绕、折叠及弯曲形态巻合,不但再次造成正向引线拉合强度需求增加,更使得前述 备转引线的弯折结构点承受力不足的问题雪上加霜,以致造成弯、折、扭等性能的急速老 化。因此,为求得最高品质、最高效率及最大便利性,单拉复合巻线芯轴的突破,将是本案所 需解决的主要课题。

发明内容依本实用新型设计目的要旨在于提供一种以单向拉巻复合引线为机能导向,同时 赋予内部的复合正向引线与复合备转引线两者间的结合强度,并使复合备转引线以由外往 内方式,呈具回旋巻合形态,进而让复合备转引线的縮、展运动,形成一种"由外往内縮合" 及由"内往外伸展",借以对应于复合正向引线拉、縮复位所需的对应长度,以能大幅减少备 转引线所承受的拉扯与线体弯折负担,进而获求强化巻线器拉、縮复位的使用次数与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种单拉复合巻线芯轴,其中包括 —定位机构,设于上盖面; —上盖,该上盖能够导出复合备转引线并与下盖相互配盖; —下盖,该下盖内缘中心设有一中心轴; —回旋簧,置入于滑盘内置槽中,中心端与下盖中心轴嵌合固接,外缘端则借助弯 钩部嵌入钩固于滑盘内置槽的嵌壁,该回旋簧分别受制于下盖中心轴与滑盘; —电路板,连接及导通于复合正向引线与复合备转引线; —滑盘,该滑盘于外周缘顶部设有一个定位槽,该定位槽与定位机构形成对应性 的卡挚关系;而滑盘除中孔能被下盖中心轴贯穿外,盘体还分为上置槽、内置槽与缘座三部 分; —复合正向引线,该复合正向引线穿过设于内置槽缘壁的一个贯孔,巻绕于滑盘 缘座; —复合备转引线,该复合备转引线由内置槽设有的壁槽导引于滑盘的上置槽空间
内,并由外往内呈回旋及巻合形态巻置; —嵌盖,密盖保护该滑盘内置槽顶面。 上述单拉复合巻线芯轴,其中该定位机构由弹性卡挚片及弹性件所组成,该弹性 卡挚片一端枢合于上盖面,另一端侧面则借助一个弯折卡挚片,伸入上盖并与该上盖内的 滑盘外周缘顶部的定位槽,形成对应性的卡挚关系;而弹性件以中心端构成中心力距,一端 为固定端,另一端则为弹性施力端,施力于弹性卡挚片,该弹性卡挚片能构成弹性复位。 上述单拉复合巻线芯轴,其中还包括一个定线板,嵌固于该上盖的底部内缘,除设 有对应于定位机构弯折卡挚片的缺口槽外,还设有嵌合槽与嵌线槽并借助该些槽对复合备 转引线施以转折后将复合备转引线的终端导出于外。 上述单拉复合巻线芯轴,其中还包括一个电路板定位片,置于滑盘的内置槽中,封 盖回旋簧,该电路板嵌固于该电路板定位片。 上述单拉复合巻线芯轴,其中卡挚于定位槽的定位机构在复合正向引线每拉转滑 盘一圈时,产生一次定位。 上述单拉复合巻线芯轴,其中复合正向引线与复合备转引线有不同线径,借助电路板进行连接与导通。 上述单拉复合巻线芯轴,其中复合备转引线导出的接电端,能够与配置机构连接, 并藏置于配置物的内部。 当复合备转引线"由外往内縮合"或"由内往外伸展"运作时,该复合备转引线的 转折终端,恒处于固定状态并嵌固于定位板的嵌合槽中,不会随滑盘或复合备转引线形成 旋转或位移,相对于复合备转引线的运作,除自然呈现收、放旋回状态加以对应外,更因此 使其形成较无负担性的回巻与展张运动。
由于具有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单拉复合巻线芯轴,内部的正向引线与备转引线以复合式线体结构 进行结合与导通,加强了两者间的结合强度。 2、本实用新型单拉复合巻线芯轴,其复合备转引线以"由外往内"具规律性的回旋 巻合,使得复合备转引线的縮、展运动,自然形成一种"由外往内縮合"及"由内往外展开"的 省力方式,化解于复合正向引线所施拉、縮复位所需的拉力,有效减少复合备转引线所承受 拉扯与弯折性负担,强化巻线器拉、縮复位使用次数与使用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呈巻收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各部元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定位机构的俯视结构及动作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复合正向引线与复合备转引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备转引线绕合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运用于滑鼠的实施例示意图。 元件符号说明1定位机构1A弹性卡挚片IIA卡挚片1B弹性件11B中心端12B固定端13B施力端2上盖3定线板31嵌合槽32嵌线槽33缺口槽4嵌盖5回旋簧51中心端52弯钩部6电路板定位片7电路板8滑盘80中孔81内置槽811嵌壁812贯孔813壁槽82上置槽83缘座84定位槽9复合备转引线90接电端10复合正向引线11下盖110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1、2,本案整体结构主要由一定位机构1、一上盖2、一定线板3、一 嵌盖4、一回旋簧5、一电路板定位片6、一电路板7、一滑盘8、一复合备转引线9、一复合正向引线10及一下盖11等元件所组成;其中回旋簧5置入于滑盘8内置槽81中,以其中心 端51与下盖11内缘中心轴110形成嵌合固接,而回旋簧5的外缘端则以所设的弯钩部52 钩嵌于滑盘内置槽81的嵌壁811中,使滑盘8受制于回旋簧5形成牵制作用;因此,滑盘 8不论是以正向或反向自转旋动时,均是对回旋簧5施予旋紧或放松状态,进而形成复合正 向引线10巻合复位的主要力源。 如图2、6所示,滑盘8除具有中孔80可供中心轴110贯穿外,并依据所设的内置 槽81上置槽82与缘座83三部分,分别提供回旋簧5、复合备转引线9与复合正向引线10 所配置,且内置槽81所置设的回旋簧5,除由电路板定位片6加以封盖隔离外,内置槽81面 最后则是另辅设一嵌盖4,施以密盖保护与隔离,进而由内外往分别依序置设回旋簧5、电 路板7与复合备转引线9。 其次,复合备转引线9与复合正向引线10两者间,借助一电路板7加以连接与导 通,并可进一步使复合正向引线10与复合备转引线9,施以不同线径的连接与配置如图4所 示;同时,该电路板7嵌定于电路板定位片6上,除能与回旋簧5形成分隔作用外,也具保护 作用;而电路板7上所连接与导通的复合备转引线9与复合正向引线10,则分别导向于滑 盘的上置槽82空间与穿经滑盘内置槽的贯孔812绕巻于滑盘缘座83,以明确分成两个不同 运作区域,供予复合备转引线9与复合正向引线10,分别施行其展、縮与拉、縮复位对应的 运作。 如图2、4所示,复合正向引线10与复合备转引线9两者之间,由电路板7进行连 接与导通;当复合正向引线10实施引线拉出时,两者因分处于不同运作区域,故而复合正 向引线10即可完全排除脱位或将复合备转引线9拉入于复合正向引线IO运作区域的内, 造成复合正向引线10无法全数收巻的问题;其次,依据复合备转引线9设置形态与关系位 置,以电路板7为起始端;同时,借助滑盘内置槽81所设的壁槽813导引,进入于滑盘上置 槽82空间内,并以"由外往内"呈回旋及巻合形态,直至终端贯出于一定线板3的嵌合槽31, 施以一转折后,即可将复合备转引线9的终端,导出于巻线器之外,以成为巻线配置机构滑 鼠连接的接电端90如图1、7所示。 同如图2并配合图5所示,复合正向引线10被拉出时,即会赋予滑盘8旋动力,并 将逆转力源储存于回旋簧5中,而上置槽82空间内整个复合备转引线9则是呈"由外往内 縮合"加以对应;也等于说,复合备转引线9是以縮合方式,提供出若干长度供予复合正向 引线10拉出长度;相反地,当复合正向引线10巻归复位时,回旋簧5瞬间释放储存力源,驱 使滑盘8回旋复位,而此时的复合备转引线9即以"由内往外开展"运作,恢复成原来的松 巻状态;而复合备转引线9的终端转折,嵌固于上盖2内缘底部所嵌设的定线板3,并以定 线板3的嵌合槽31与嵌线槽32导出复合备转引线9,而引线9终端转折,则恒处于固定状 态,不会随滑盘8或复合备转引线9形成旋转或位移。 如图2、3、6所示,位于上盖2面设有一定位机构l,该定位机构1由一弹性卡挚片 1A及一弹性件1B所组成,其中的弹性卡挚片1A —端枢合于上盖2面,另一端侧面则以一弯 折卡挚片11A伸入于上盖2并穿经于定线板3所对应的缺口槽33,即可与其内滑盘8外围 顶缘座所设的定位槽84,形成对应性的卡挚关系;而弹性件1B则是提供弹性卡挚片1A经 位移后的复位力源,主要以中心端IIB构成为中心力距,一端为固定端12B,另一端则为弹 性施力端13B,并以此端嵌合于弹性卡挚片1A,即令弹性卡挚片1A造就出弹性复位的效果;当复合正向引线10每拉转滑盘8 —圈时,即因定位槽84可被卡挚的关系,产生一次定位,若复合正向引线IO拉合长度,超过本圈次定位槽84时,则可由下圈次达到定位的能,使整个巻线装置具有多段定位的便利效果;至于,若需将整条复合正向引线IO巻归复位时,只需往外推弹性卡挚片1A,即可使卡挚片11A因此而脱离定位槽84的卡挚作用,快速完成自动巻收复位的功能。
权利要求一种单拉复合卷线芯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定位机构,设于上盖面;一个上盖,该上盖能够导出复合备转引线并与下盖相互配盖;一个下盖,该下盖内缘中心设有一个中心轴;一个回旋簧,置入于滑盘内置槽中,中心端与下盖中心轴嵌合固接,外缘端则借助弯钩部嵌入钩固于滑盘内置槽的嵌壁,该回旋簧分别受制于下盖中心轴与滑盘;一个电路板,连接及导通于复合正向引线与复合备转引线;一个滑盘,该滑盘于外周缘顶部设有一个定位槽,该定位槽与定位机构形成对应性的卡挚关系;而滑盘除中孔能被下盖中心轴贯穿外,盘体还分为上置槽、内置槽与缘座三部分;一条复合正向引线,该复合正向引线穿过设于内置槽缘壁的一个贯孔,卷绕于滑盘缘座;一条复合备转引线,该复合备转引线由内置槽设有的壁槽导引于滑盘的上置槽空间内,并由外往内呈回旋及卷合形态卷置;一个嵌盖,密盖保护该滑盘内置槽顶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单拉复合巻线芯轴,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机构由弹性卡挚片及 弹性件所组成,该弹性卡挚片一端枢合于上盖面,另一端侧面则借助一个弯折卡挚片,伸入 上盖并与该上盖内的滑盘外周缘顶部的定位槽,形成对应性的卡挚关系;而弹性件以中心 端构成中心力距,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则为弹性施力端,施力于弹性卡挚片,该弹性卡挚 片能构成弹性复位。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单拉复合巻线芯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定线板,嵌固于该 上盖的底部内缘,除设有对应于定位机构弯折卡挚片的缺口槽外,还设有嵌合槽与嵌线槽 并借助该些槽对复合备转引线施以转折后将复合备转引线的终端导出于外。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单拉复合巻线芯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电路板 定位片,置于滑盘的内置槽中,封盖回旋簧,该电路板嵌固于该电路板定位片。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单拉复合巻线芯轴,其特征在于卡挚于定位槽的定位机构在 复合正向弓I线每拉转滑盘一圈时,产生一次定位。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单拉复合巻线芯轴,其特征在于复合正向引线与复合备转引 线有不同线径,借助电路板进行连接与导通。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单拉复合巻线芯轴,其特征在于复合备转引线导出的接电端, 能够与配置机构连接,并藏置于配置物的内部。
专利摘要一种单拉复合卷线芯轴,其由一定位机构、一上盖、一定线板、一嵌盖、一回旋簧、一电路板定位片、一电路板、一滑盘、一复合备转引线、一复合正向引线及一下盖构成,其中回旋簧置入滑盘内置槽中,中心端与下盖内缘中心轴嵌合固接,回旋簧的外缘以弯钩部钩嵌于滑盘内置槽的嵌壁,回旋簧受制于下盖中心轴与滑盘,电路板连接及导通复合正向引线与复合备转引线;滑盘外周缘顶部有定位槽,定位槽与定位机构对应卡挚,滑盘中孔能被下盖中心轴贯穿,盘体分上置槽、内置槽与缘座三部分;复合正向引线穿过内置槽缘壁的一个贯孔,卷绕于滑盘缘座;复合备转引线由内置槽的壁槽导引于滑盘的上置槽空间内,由外往内呈回旋卷合态卷置;嵌盖密盖保护滑盘内置槽顶面。该结构能大幅减少备转引线所承受的拉扯与线体弯折负担,进而强化卷线器拉缩复位的使用次数与寿命。
文档编号H01R13/72GK201515115SQ200920216639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4日
发明者林耀诚, 郑鸿文 申请人:郑鸿文;林耀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