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针式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0652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探针式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探针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如图la所示,探针式连接器一般包括套筒50、探头52、弹簧54。该套筒50的内 部具有一下端封闭、内里中空的容置空腔501及一开口 503。该探头52具有一开口朝下的 收容腔521,探头52的下端容置于套筒50的容置空腔501内,而其上端则伸出所述套筒50 的开口 503。该弹簧54置入容置空腔501内后,其下端抵止在容置空腔501的底部,上端抵 止在探头52的收容腔521的内顶部。当探头52受压时,如图lb所示,弹簧54发生形变, 使得探头52能在容置空腔501中上下滑动。然而,弹簧54被放置于容置空腔501后,其上端由探头52的收容腔521容纳,而 其下端所在的容置空腔501的周边仍然存在较大的间隙,而且弹簧54下端所在的底座为凹 形,这样,当弹簧54受压变形时,由于弹簧54下端没有抵挡部作抵挡扶持作用,故此,弹簧 的形变量较大,且弹力不稳定,久而久之,弹簧54多次使用后会造成弹性疲劳,从而降低了 产品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弹簧的弹力不稳定,使得探头52的下压量难以控制,从而影响 电性传导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改善弹簧形变量从 而提高弹簧寿命,且可提高电性传导稳定性的探针式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探针式连接器包括套筒、探头、抵挡件及弹 簧。其中,所述套筒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形成容置空腔,所述套筒的上端开设有与所 述容置空腔相连通的通孔,所述套筒的下端连接有封闭的底座。所述探头具有滑动部及由 所述滑动部向上凸伸出的接触部,所述滑动部滑动地容置于所述套筒的容置空腔内并可由 套筒一端挡持,所述接触部穿过所述通孔并伸出所述套筒外,所述滑动部开设有与所述容 置空腔连通的凹槽。所述弹簧的上端抵触于所述凹槽中。其中,还包括有抵挡件,所述抵挡 件容置于所述容置空腔内且承载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抵挡件开设有与所述容置空腔连通的 收容腔,所述弹簧的下端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中。如上所述,当弹簧发生形变时,由于抵挡件的收容腔收容其下端,起到抵挡及扶持 作用,从而防止弹簧的形变量过大,使得弹簧弹力稳定,提高了产品的寿命。另外,由于弹簧 的弹力稳定,使得探头的下压量容易控制,从而提高了电性传导的稳定性。

图la是现有的探针式连接器的剖视图。图lb是图la所示探针式连接器的使用状态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探针式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0010]图3是图2所示探针式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2所示探针式连接器沿A-A线的剖视图。图5是图2所示探针式连接器的使用状态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探针式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是图6所示探针式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图6所示探针式连接器沿B-B线的剖视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探针式连接器100套筒1[0018]探头2底座13[0019]弹簧4抵挡件5[0020]通孔11止挡部12[0021]容置空腔15凹槽21[0022]接触部23滑动部25[0023]收容腔51被接触物3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 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考图2-4,本实用新型探针式连接器100包括套筒1、探头2、弹簧4及抵挡件 5。具体地,该套筒1为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形成容置空腔15,该套筒1的上端开设 有与该容置空腔15相连通的通孔11,该套筒1的下端连接有封闭的底座13。具体地,该套 筒1的上端向容置空腔15弯折延伸形成止挡部12,该止挡部12具有开口,由该开口形成通 孔11。该探头2具有滑动部25及由该滑动部25向上凸伸出的接触部23。具体地,该滑 动部25滑动地容置于该套筒1的容置空腔15内并可由套筒1 一端挡持,该接触部23的末 端大致呈半球状,其穿过该通孔11并伸出套筒1外,该滑动部25开设有与容置空腔15连 通的凹槽21。具体地,如图4所示,该凹槽21的底部呈锥形。该抵挡件5容置于容置空腔15内,且承载于底座13上,该抵挡件5开设有与该容 置空腔15连通的收容腔51。该弹簧4的上端抵触于探头2的凹槽21中,弹簧4的下端收容于抵挡件5的收容 腔51中。在本实施例中,该收容腔51为贯穿结构,弹簧4的下端穿过收容腔51与底座13 抵触。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抵挡件5呈金属环状结构。该金属环状结构的抵挡件5可为 弹簧4起到抵挡及扶持作用,详细描述将现于下文。下面详述上述结构的组装动作。参考图3、4,先将抵挡件5放置在套筒1的容置空腔15内,随之将弹簧4也置入 于容置空腔15内,弹簧4的下端被收容于抵挡件5的收容腔51内。然后,将探头2的滑动 部25从套筒1的顶部装入后,向内压合套筒1的上端形成稍向容置空腔15弯折延伸的止 挡部12,此时,弹簧4的上端抵触于探头2的凹槽21中,下端穿过抵挡件5的收容腔51并 抵触于底座13上。因此,弹簧4提供向上的弹力,探头2受弹簧4的弹力伸张而使其接触部23伸出在套筒1的通孔11外,其滑动部25则被套筒1的止挡部12挡持,从而卡设在容 置空腔15内并可在其内滑移,不会从通孔11滑出。则,探头2与套筒1连接在一起。图5为本实用新型探针式连接器100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 在使用时,探头2因受到来自被接触物31的压力而向下移动,弹簧4随之被压缩。此时,探 头2的接触部23抵靠在套筒1的内壁,电能则可经由探头2的抵靠处传至套筒1,再传导至 电路板(图未示),使电流迅速导通。弹簧4的下端贯穿该抵挡件5的收容腔51后抵触于底座13上。这时,弹簧4与 容置空腔15的腔壁的间隙变小,当弹簧4发生形变时,该抵挡件5在其下端起到抵挡及扶 持作用,从而防止弹簧4的形变量过大,使得弹簧弹力稳定,因此提高了产品的寿命。另外, 由于弹簧的弹力稳定,使得探头2的下压量容易控制,从而提高了电性传导的稳定性。图6、7、8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探针式连接器100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立体分解 图及沿图6所示B-B线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抵挡件5的收容 腔51为一盲孔结构。更具体地,该抵挡件5为盲孔金属件。如图8所示,弹簧4的下端收 容在该盲孔结构的收容腔51内,并与该收容腔51的底部相抵触。具体地,该收容腔51的 底部呈锥形。弹簧4的下端收容在该盲孔金属件内,该盲孔结构的抵挡件5的收容腔51所 起的作用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金属环状结构的抵挡件5 —致,当探针连接器100在工作过程 中,弹簧4发生形变时,同样可防止弹簧4的形变量过大,使得弹簧4弹力稳定,从此提高了 产品的寿命。此外,由于弹簧4弹力稳定,可使探针探头2的下压量容易控制,从而提高了 电性传导的稳定性。另外,该盲孔结构的收容腔51的底部呈锥形,该非水平的底面可使在 其上的弹簧4稍微倾斜,有利于探头2的抵顶部的接触部23与套筒1的止挡部12内壁之 间的电性传导。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探针式连接器100在套筒1的容置空腔15内设置抵挡件5, 且该抵挡件5承载于底座13上,并开设有与容置空腔15连通的收容腔51。该抵挡件5的 收容腔51收容弹簧4的下端,起到抵挡及扶持作用,从而防止弹簧4的形变量过大,使得弹 簧4的弹力稳定,因此提高了产品的寿命。另外,由于弹簧4的弹力稳定,使得探头2的下 压量容易控制,从而提高了电性传导的稳定性。
权利要求一种探针式连接器,包括套筒、探头和弹簧,所述套筒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形成容置空腔,所述套筒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容置空腔相连通的通孔,所述套筒的下端连接有封闭的底座;所述探头具有滑动部及由所述滑动部向上凸伸出的接触部,所述滑动部滑动地容置于所述套筒的容置空腔内并可由套筒一端挡持,所述接触部穿过所述通孔并伸出所述套筒外,所述滑动部开设有与所述容置空腔连通的凹槽;所述弹簧的上端抵触于所述凹槽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抵挡件,所述抵挡件容置于所述容置空腔内且承载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抵挡件开设有与所述容置空腔连通的收容腔;所述弹簧的下端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针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为贯穿结构,所述弹簧 的下端穿过所述收容腔与所述底座抵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探针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件呈金属的环状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针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为盲孔结构,所述弹簧 的下端与所述收容腔的底部抵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探针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的底部呈锥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探针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上端向所述容置空腔弯 折延伸形成止挡部,所述止挡部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形成所述通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针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的接触部的末端呈半球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针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底部呈锥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探针式连接器,包括套筒、探头、抵挡件及弹簧。其中,该套筒为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形成容置空腔,套筒的上端开设有与容置空腔相连通的通孔,下端连接有封闭的底座。该探头具有滑动部及由该滑动部向上凸伸出的接触部,该滑动部滑动地容置于套筒的容置空腔内并可由套筒一端挡持,该接触部穿过该通孔并伸出该套筒外,该滑动部开设有与该容置空腔连通的凹槽。该抵挡件容置于该容置空腔内且承载于底座上,并开设有与容置空腔连通的收容腔。该弹簧的上端抵触于该凹槽中,下端收容于该收容腔中。本实用新型的探针式连接器,可防止弹簧的形变量过大,弹力稳定,从而提高产品的寿命;同时,探针的下压量容易控制,提高了电性传导的稳定性。
文档编号H01R13/24GK201570651SQ20092026260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6日
发明者李淑芳, 林瑞斌, 陈永益 申请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