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机、扩展坞及移动式便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1649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主机、扩展坞及移动式便携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主机、扩展坞及移动式便携设 备。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适应电子数码产品的便携性,电子数码产品的外型逐渐向着轻、薄方向 发展。然而,在追求移动式便携设备轻巧时尚的同时,由于产品体积的减小,相应地会使产 品功能的开发受到一定程度地限制。基于该原因考虑,当前在电子设备领域,已开发出一种 具有扩展坞的产品,通过扩展坞的设置来扩展电子设备产品的功能。所述电子设备产品包括主机和扩展坞两部分功能时,通常主机的屏幕具有触摸操 作功能,单独使用主机即能够实现电子设备产品的基本功能;而当主机与扩展坞组合后合 并使用时,该扩展坞的设置可大大拓展电子设备的使用功能,如大音量、大键盘和大存储 等,进一步使电子数码产品的功能更加强大基于该种电子数码产品的结构特点,由于数码产品的更强大功能可以通过扩展坞 实现,因此具有扩展坞数码产品的主机较同类具有同种功能数码产品的主机重量轻,外出 时只需携带主机即可,因此即实现了外出方便携带,也达到了具有强大扩展功能的效果。上述结构的移动式便携电子设备产品,通常主机和扩展坞之间通过连接器实现电 连接,在插接连接器的公母两端时,令公母两端对位,实现连接。然而由于连接能够容忍的 偏差很小,一般在正负0. 3左右,这种高对位的连接要求,使得将主机插入于扩展坞时,必 须小心翼翼地精确对位,因此为电子设备产品的安装使用带来很大不便,且容易造成部分 引针连接,部分引针未连接,使主机与扩展坞之间产生电连接故障的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移动式电子设备产品进行改进,以使得电子设备的主机插入至 扩展坞时,能够方便地进行精确对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主机、扩展坞及移动式便携设备,所设置 主机与扩展坞之间的连接器,第一连接接头与第二连接接头之间采用面与面接触对位连接 的方式,使两连接接头的各接触点同时接触连接,且达到精确对位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式便携设备,包括主机,包括显示单元、主机壳体和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在所述主机壳 体上,且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一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接头,所述第一 连接接头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扩展坞,包括键盘、扩展坞壳体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扩展坞 壳体上,且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接头,所述第 二连接接头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所述主机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扩展坞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贴合,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中的一个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至 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中的一个第二连接端子一一对应连接。优选地,上述所述的移动式便携设备,所述扩展坞上形成有一用于稳固所述主机 的配合槽,所述配合槽形成为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配合槽的内部;所述 主机上形成有与所述配合槽配合的插设部,所述插设部形成为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插设 部上的一侧面形成为所述第一表面;所述主机与所述扩展坞连接,所述插设部插设于所述 配合槽内,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贴合。优选地,上述所述的移动式便携设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扩展坞壳体通过一 旋转轴连接。优选地,上述所述的移动式便携设备,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一具有开口的容纳空 间,所述容纳空间的形状与所述主机壳体的形状相对应;所述主机与所述扩展坞连接时,所 述主机滑动地插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屏幕通过所述开口露出。优选地,上述所述的移动式便携设备,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容纳空间的下底面,所 述第一表面为所述主机壳体的下侧面;且在所述容纳空间的第一内侧面和第二内侧面,沿 所述第一内侧面和所述第二内侧面的长度方向,分别形成有导轨轨道,所述第一内侧面和 所述第二内侧面相对,所述主机设置于所述连接支座内,所述主机的左、右两侧侧面分别与 所述第一内侧面和所述第二内侧面的所述导轨轨道配合连接。优选地,上述所述的移动式便携设备,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一开合锁定结构,设 置于所述容纳空间的上顶面的内侧,其中所述上顶面与所述下底面相对。优选地,上述所述的移动式便携设备,所述开合锁定结构包括一弹簧和一连动杆, 所述弹簧的第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其中一侧面上,所述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连 动杆连接,所述连动杆与所述上顶面相平行设置。优选地,上述所述的移动式便携设备,所述连动杆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有一卡 钩,所述连动杆的中部形成有突出的扳动部,所述扳动部插设于所述上顶面形成的一开孔 内;所述扳动部在所述开孔内位于第一位置,所述主机壳体的背面表面与所述容纳空间的 后底面贴合接触,且所述卡钩卡合于所述主机壳体上;所述扳动部在所述开孔内位于第二 位置,所述卡钩脱离所述主机壳体,且所述主机壳体的背面表面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后底优选地,上述所述的移动式便携设备,所述第一连接接头还包括第一磁性吸附元 件,所述第二连接接头还包括第二磁性吸附元件,所述主机与所述扩展坞连接,所述第一磁 性吸附元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吸附元件吸合。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主机,所述主机包括主机壳体;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屏幕在所述主机壳体上显 露;第一连接件,设置在所述主机壳体上,且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一第一表面,所述第 一表面上设置有与一扩展坞的第二连接接头电性连接的第一连接接头,所述第一连接接头 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其中,当所述主机与所述扩展坞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扩展坞的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扩展坞上形成有所述第二连接接头的第二表面贴合,所述 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中的一个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头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 子中的一个第二连接端子一一对应连接。本实用新型再一方面提供一种扩展坞,所述扩展坞至少包括键盘;扩展坞壳体;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扩展坞壳体上,且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一第二表面,所述 第二表面上设置有与一主机的第一连接接头电性连接的第二连接接头,所述第二连接接头 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其中,当所述主机与所述扩展坞连接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主机的第一连接 件连接,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主机上形成有所述第一连接接头的第一表面贴合,所述至少 一个第二连接端子中的一个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一连接接头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 中的一个第一连接端子一一对应连接。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主机与扩展坞之间通过连接器连接,连接器的第一连接接头与第二连接接头之 间利用面与面接触对位的方式,使连接器两连接接头上的连接端子能够同时达到一一对应 地接触连接,精确对位;2.所述连接器设置为磁性连接器,且通过设置第二连接件支撑固定主机,使主机 与扩展坞之间的连接操作更加方便,同时加强了主机与扩展坞之间连接的稳固性,解决了 现有技术磁性连接器的连接接头容易脱开的问题;3.所述连接支座上设置导轨轨道,进一步加强了主机与扩展坞连接时的对位精 度;4.通过开合锁定结构使主机相对于扩展坞的拆卸更加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移动式便携设备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移动式便携设备中,磁性连接器的连接接头其 中一种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移动式便携设备中,磁性连接器的连接接头另 外一种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所述连接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所述主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移动式便携设备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移动式便携设备,包括主机与扩展坞,该主机与扩展 坞之间通过连接器实现电连接,且连接器的第一连接接头与第二连接接头之间利用面与面接触对位的方式,使连接器两连接接头上的各连接端子能够一一对应同时接触连接,达到 精确对位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移动式便携设备,包括主机,包括显示单元、主机壳体和第一连接件,该第一连接件设置在主机壳体上, 且该第一连接件包括一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接头,所述第一连接接 头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扩展坞,包括键盘、扩展坞壳体和第二连接件,且该第二连接件设置在该扩展坞壳 体上,该第二连接件包括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接头,所述第二连接 接头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所述主机与所述扩展坞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互滑动地连接 在一起,且主机与扩展坞电连接时,第一连接接头和第二连接接头连接,且第一连接接头和 第二连接接头连接时,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贴合,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中 的一个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中的一个第二连接端子一一对应连接。当然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一一对 应。这样,所述主机与所述扩展坞连接时,通过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接触对位,使所述至少 一个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一个第二连接端子同时连接。其中,第一连接端子具体为引针的 结构形式,第二连接端子金属片的结构形式,主机与扩展坞连接时,引针与金属片一一对应 连接,引针与金属片为点与面接触的方式。从而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之 间构成点与面接触的方式实现主机与扩展坞的电连接。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端子为多个,与多个第一连接端子对应的第二连接 端子也为多个时,还可以通过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传输数据或者传输信号等。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配合形式,可以 形成为突出部与配合槽相互配合的结构,使得主机与扩展坞的连接过程中,通过突出部向 配合槽的滑动插设过程,实现主机与扩展坞连接时的对位校正。具体讲,第一连接件和第二 连接件的实现方式可以为所述扩展坞上形成有一用于稳固所述主机的配合槽,所述配合 槽形成为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配合槽的内部;所述主机上形成有与所 述配合槽配合的插设部,所述插设部形成为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插设部上的一侧面形成 为所述第一表面;所述主机与所述扩展坞连接,所述插设部插设于所述配合槽内,所述第一 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贴合。反之,所述主机的第一连接件上形成有配合槽,所述扩展坞的第二连接件上形成 有插设部,也可以形成为上述的配合结构。另外,所述主机与所述扩展坞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除了具 备使主机与扩展坞之间实现精确电连接的功能外,还具有支撑稳固主机的功能。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主机具有基本的操作功能,主机的显示屏幕具有 触摸操作功能,单独使用主机即能够实现移动式便携设备的基本功能,如信息输入及音乐 和图像的播放等;而所述扩展坞在所述主机的基本功能之上,为主机进一步扩大了功能,如 大键盘输入、大音量播放和大容量存储器等,甚至为主机提供独立的操作系统等。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移动式便携设备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移动式便携设备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参阅图1,所述移动式便携设备的主机与扩展坞之间通过磁性连接器连接,具体地,该移动式便携设 备包括扩展坞10 ;连接支座20,如图1,该连接支座20 (形成为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扩展坞10连接, 且该连接支座20与扩展坞10的连接方式,与通常翻转式打开的笔记本电脑结构中,主机与 显示器的连接方式相同,通过旋转轴连接,使得连接支座20能够相对于扩展坞10绕旋转轴 而翻转;此外,该连接支座20上设置有磁性连接器的第一连接接头,该第一连接接头包括 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一磁性吸附元件,该第一连接端子具体为引针,数目为多个,且该第一连 接端子的与扩展坞10电性连接;主机30,该主机30上设置有磁性连接器的第二连接接头,该第二连接接头包括第 二连接端子和第二磁性吸附元件,该第二连接端子具体为金属片,数目为多个;主机30插 置于连接支座20时,通过连接支座20支撑主机30,且通过主机30上的第一连接接头与设 置于连接支座20上的第二连接接头的电连接,使主机30与扩展坞10实现电连接。其中, 该第一连接接头与第二连接接头的电连接,通过第一磁性吸附元件组和第二磁性吸附元件 组之间的磁性吸引力,使第一连接端子的引针和第二连接端子的金属片对应连接。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移动式便携设备,利用连接支座20的定位导向作用, 以及连接接头上磁性吸附元件之间的磁性吸引力,使得将主机30与扩展坞10连接时,只需 将主机30向连接支座20内对应插入即可,因此令主机30与扩展坞10之间的插接非常方 便。其中,所述第一磁性吸附元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吸附元件之间吸附连接,所述第一 磁性吸附元件为磁性体元件时,所述第二磁性吸附元件可以为磁性体元件或金属体(如含 铁)元件;所述第二磁性吸附元件为磁性体元件时,则所述第一磁性吸附元件可以为磁性 体元件或金属体元件。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移动式便携设备中,磁性连接器的连接接头其 中一种结构的示意图。参阅图2,磁性连接器的第一连接接头40包括基板41、多个引针42 及两个磁性元件43,该些引针42及磁性吸附元件43分别设置于该基板41上,而两个磁性 元件43分别设置于引针组的两侧。 与该第一连接接头40配对使用的第二连接接头具有与该第一连接接头40对应的 结构,也即金属片的数目与引针的数目且与设置位置对应相同,磁性元件的数目与设置位 置对应相同,这样当第一连接接头向第二连接接头接近的过程中,利用两连接接头上磁性 元件43的磁性吸引力,使得第一连接头的引针与第二连接头的金属片一一对应连接。此外,与第一连接接头配对的第二连接接头的第二连接端子可以设置为与未伸出 平面的金属片体形式,所述第一连接接头40的各引针42可以分别通过一弹簧(图中未显 示)与基板41连接,通过引针42下部设置的弹簧,当利用推动力和/或重力作用,使第一 连接接头42的各引针42与第二连接接头的触点接触时,通过弹簧的弹性力,使各引针42 下压至基板41内部,令第一连接接头的引针与第二连接接头的金属片一一对应连接,引针 与金属片实现点与面的接触连接。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接头和第二连接接头是分别设置于主机和扩 展坞相对移动的顶端面,当第一连接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分别设置于主机和扩展坞相对移动的两侧面时,磁性连接器的连接接头的突出连接端子可以设置为斜面结构,以配合主机和 扩展坞之间的相对移动。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第一连接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接头的基板 可以为金属(如含铁)材料制成,这样第一连接接头或第二连接接头之上设置有磁性元件 时,另一连接接头无需设置磁性元件,即能够使磁性元件与另一磁性元件的基板相吸,使两 连接接头对应连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所述磁性连接器连接接头上,磁性元件的设置结构并不限于为图2所示,如图3为 另一种结构的连接接头的示意图。参阅图3,磁性连接器的第一连接接头50同样包括基板 51、多个引针52及磁性元件53,与上一结构不同,该第一连接接头50的磁性元件53嵌设于 基板51的中部,而多个引针52均设置于该磁性元件53之上。同样,与该第一连接接头50 配对使用的第二连接接头,所设置磁性元件的位置可以与磁性元件53对应,也可以无需设 置磁性元件,仅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基板,第一连接接头50与第二连接接头连接时,通过 磁性元件53与第二连接接头的基板相吸即可。所述主机30和连接支座20上所设置磁性连接器的连接接头可具有多种不同的结 构形式,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移动式便携设备中,所述连接支座20的结 构形式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4为所述连接支座2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参阅图4,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 例中,该连接支座20内部形成为前表面21具有开口的容纳空间22,该容纳空间22的形状 与主机30壳体的形状相对应,使得主机30放置于该容纳空间22内时,恰好能够卡合在其 中,而不会晃动,保证主机30上的第二连接接头能够与连接支座20上的第一连接接头精确 定位。其中,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移动式便携设备,所述第一连接接头位于容纳 空间22的下底面,而所述第二连接接头则对应位于主机30的其中一侧面31 (如图5主机 30的结构示意图),主机30在插置于连接支座20时,主机30的该其中一侧面31向下,与 容纳空间22的下底面对应贴合。另外,所述连接支座20中,在所述容纳空间22的第一内侧面221和第二内侧面 (与该第一内侧面相对的侧面)上,沿该第一内侧面221和第二内侧面的长度方向分别形成 有导轨轨道,该导轨轨道的形状与主机30的第一侧面32和第二侧面33相对应,该主机30 被插置于连接支座20时,第一侧面32和第二侧面33分别与容纳空间22上的两个导轨轨 道配合,使主机30沿着导轨轨道滑动。通过上述的结构,所述主机30插入到连接支座20时,主机30的侧面31向下,朝 向容纳空间22的下底面,此时在磁性连接器上磁性元件的吸引力,以及主机30的自身重力 的作用下,主机30沿导轨轨道向下滑动,同时使主机30与连接支座20的对位偏差从大尺 寸修正到小尺寸。这样,在重力和磁力的合力作用下,主机30继续滑动的过程中,主机30 的侧面31与容纳空间22的下底面接触,同时磁性连接器的第一连接接头和第二连接接头 连接,沿着新的定位结构滑动,最后稳定定位,使主机30与扩展坞10电性连接,系统开始通 信。因此,容纳空间22内导轨轨道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磁性连接器两连接接头之间的精 确对位连接。[0072]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移动式便携设备,在两连接接头接触过程中,通过两 个平面整体接触对位,确保两连接接头的引针能够同时接触连接,避免了有的引针先接触, 有的引针后接触,导致显示器和主机之间的电连接出现故障的问题;另外,利用连接支座的 导轨轨道,还能够保证磁性连接器两连接接头能够精确对位连接。另外,如图6,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移动式便携设备的连接支座还包括一开 合锁定结构60,该开合锁定结构设置于容纳空间22的上部,位于容纳空间22的上顶面223 内侧。如图6,该开合锁定结构包括一弹簧61、一连动杆62。其中该弹簧61的一端固定设 置于容纳空间22的第一内侧面221,另一端与连动杆62固定连接,且该连动杆62贴合于 容纳空间22的后底面224沿水平方向设置。另外,在该连动杆62的左、右两端,在垂直于 后底面224的方向分别突出设置有一卡钩621,在该连动杆62的中间部分设置有一扳动部 622,该扳动部622延伸进入连接支座20壳体上开设的一开口 23内。所述主机30插置于所述连接支座20且稳定定位之后,主机30贴附于连动杆62 的表面,且两卡钩621分别卡固于主机30的外壳体,进一步加强主机30在连接支座20内 的稳定安装效果。当用户欲将主机30从连接支座20中取出时,只需沿垂直于容纳腔体22 后底面224的方向,在开口 23内向外推动扳动部622,通过扳动部622带动整个连动杆62 向远离于后底面224的方向移动,使主机30从容纳空间22中脱出,且此时弹簧61的弹性 力也释放,卡钩621脱离对主机30的卡固,这样在取出主机30时,只需要克服重力作用,轻 轻向上一提即能够将主机30从连接支座20中取出。上述的开合锁定结构60,利用卡钩进一步加强了主机30与连接支座20连接时的 稳固性,且在拆下主机30时,只需向外推动扳动部,即能够使传动杆推动主机30克服磁力 向外转动,方便了主机30的拆卸工作。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移动式便携设备,如图1,通过设置旋转轴使连接支座 20与扩展坞10连接,该旋转轴的设置方式与普通翻转式笔记本电脑的旋转轴相同,使得主 机30插置于连接支座20时,能够随连接支座20绕旋转轴相对于扩展坞10翻转打开或闭 合,使用方式同翻转式笔记本电脑的使用方式相同。此外,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主机,所述主机包括主机壳体;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主机壳体内,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面在所述主机壳体上显 露;第一连接件,设置在所述主机壳体上,且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一第一表面,所述第 一表面上设置有与一扩展坞的第二连接接头电性连接的第一连接接头,所述第一连接接头 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其中,当所述主机与所述扩展坞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扩展坞的第二连接 件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扩展坞上形成有所述第二连接接头的第二表面贴合,所述至 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中的一个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头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 中的一个第二连接端子一一对应连接。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扩展坞,所述扩展坞至少包括键盘;扩展坞壳体;[0085]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扩展坞壳体上,且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一第二表面,所述 第二表面上设置有与一主机的第一连接接头电性连接的第二连接接头,所述第二连接接头 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其中,所述主机与所述扩展坞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主机的第一连接件连 接,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主机上形成有所述第一连接接头的第一表面贴合,所述至少一个 第二连接端子中的一个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一连接接头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中的 一个第一连接端子一一对应连接。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主机和扩展坞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 件的配合形式,可以形成为突出部与配合槽相互配合的结构,使得主机与扩展坞的连接过 程中,通过突出部向配合槽的滑动插设过程,实现主机与扩展坞连接时的对位校正。具体主 机和扩展坞的结构形式、以及主机和扩展坞上所设置连接器的结构形式可以参阅图1至图 6所示,在此不再详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扩展坞中至少要包含键盘,当然还可以包括外置显卡、扬声 器、摄像头、微型投影机等等。当然所述扩展坞还可以为一个包括一套第一硬件系统和与所 述第一硬件系统配合的第一操作系统,该扩展坞能够对立的作为一个家庭服务器,用于完 成下载、数据存储等任务。当主机与所述扩展坞连接时主机的显示单元作为所述第一硬件 系统的显示设备,所述主机中的其余硬件处于非工作状态。此时,用户的需求由所述扩展坞 内的第一硬件系统和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响应。另外,具有显示单元的所述主机为一平板电 脑,该平板电脑具有第二硬件系统和第二操作系统。主机即平板电脑能够单独使用,独立完 成用户的需求。当所述主机(即平板电脑)与到上述具有第一硬件系统和第一操作系统的 扩展坞时,两者能够组成一个混合构架的系统。该混合构架的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以 及所述主机和所述扩展坞两者之间的处理能力,选择其中之一来完成用户的需求或者两者 协作共同来完成用户的需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移动式便携设备的连接接头采用面与面接触对位连接 的方式,以及在扩展坞上设置连接件,用来达到进一步使主机与扩展坞的连接更加牢固,以 及加强第一连接接头与第二连接接头接触时的对位精确度的目的,并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 例的结构,如包括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上设置有磁性连接器的其中一连接接头)和导轨 轨道的连接支座可以与扩展坞壳体一体结构设置等,具有多种的实现形式,在此不再对本 实用新型所述移动式便携设备的各种变型形式一一进行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移动式便携设备,所述主机与扩展坞连接时,磁性连 接器两连接接头上的引针能够同时接触连接,且达到精确对位,另外主机与扩展坞之间的 安装与拆卸也非常方便。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 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移动式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包括显示单元、主机壳体和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在所述主机壳体上,且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一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接头,所述第一连接接头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扩展坞,包括键盘、扩展坞壳体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扩展坞壳体上,且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接头,所述第二连接接头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所述主机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扩展坞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贴合,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中的一个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中的一个第二连接端子一一对应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坞上形成有一用于稳 固所述主机的配合槽,所述配合槽形成为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配合槽 的内部;所述主机上形成有与所述配合槽配合的插设部,所述插设部形成为所述第一连接 件,所述插设部上的一侧面形成为所述第一表面;所述主机与所述扩展坞连接,所述插设部 插设于所述配合槽内,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贴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扩展坞 壳体通过一旋转轴连接。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式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 一具有开口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的形状与所述主机壳体的形状相对应;所述主机与 所述扩展坞连接时,所述主机滑动地插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屏幕通 过所述开口露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式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容纳空间 的下底面,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主机壳体的下侧面;且在所述容纳空间的第一内侧面和第 二内侧面,沿所述第一内侧面和所述第二内侧面的长度方向,分别形成有导轨轨道,所述第 一内侧面和所述第二内侧面相对,所述主机设置于所述连接支座内,所述主机的左、右两侧 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内侧面和所述第二内侧面的所述导轨轨道配合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式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一开合 锁定结构,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的上顶面的内侧,其中所述上顶面与所述下底面相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式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锁定结构包括一弹簧 和一连动杆,所述弹簧的第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其中一侧面上,所述弹簧的第 二端与所述连动杆连接,所述连动杆与所述上顶面相平行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式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杆的左、右两端分别形 成有一卡钩,所述连动杆的中部形成有突出的扳动部,所述扳动部插设于所述上顶面形成 的一开孔内;所述扳动部在所述开孔内位于第一位置,所述主机壳体的背面表面与所述容 纳空间的后底面贴合接触,且所述卡钩卡合于所述主机壳体上;所述扳动部在所述开孔内 位于第二位置,所述卡钩脱离所述主机壳体,且所述主机壳体的背面表面远离所述容纳空 间的后底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头还包括第一 磁性吸附元件,所述第二连接接头还包括第二磁性吸附元件,所述主机与所述扩展坞连接,所述第一磁性吸附元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吸附元件吸合。
10.一种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包括 主机壳体;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主机壳体内,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屏幕在所述主机壳体上显露;第一连接件,设置在所述主机壳体上,且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一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 面上设置有与一扩展坞的第二连接接头电性连接的第一连接接头,所述第一连接接头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其中,当所述主机与所述扩展坞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扩展坞的第二连接件 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扩展坞上形成有所述第二连接接头的第二表面贴合,所述至少 一个第一连接端子中的一个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头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中 的一个第二连接端子一一对应连接。
11.一种扩展坞,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坞至少包括 键盘;扩展坞壳体;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扩展坞壳体上,且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二 表面上设置有与一主机的第一连接接头电性连接的第二连接接头,所述第二连接接头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其中,当所述主机与所述扩展坞连接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主机的第一连接件连 接,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主机上形成有所述第一连接接头的第一表面贴合,所述至少一个 第二连接端子中的一个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一连接接头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中的 一个第一连接端子一一对应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主机、扩展坞及移动式便携设备,该移动式便携设备,包括主机,包括显示单元、主机壳体和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接头,第一连接接头包括第一连接端子;扩展坞,包括键盘、扩展坞壳体和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扩展坞壳体上,且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接头,第二连接接头包括第二连接端子;主机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与扩展坞滑动连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贴合,第一连接端子中的一个与第二连接端子中的一个一一对应连接。该移动式便携设备的第一连接接头与第二连接接头之间采用面与面接触对位连接的方式,达到精确对位的目的。
文档编号H01R31/00GK201562205SQ20092027825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5日
发明者刘伟, 李向阳 申请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