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金属套壳的叠层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4560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金属套壳的叠层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具有金属套壳的叠层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金属套壳的叠层电连接
O
背景技术
由于电子产品使用功能日益增强,其主机板所要设置的电子元件非常的多,为了 善用主机板的空间,业者将多个D-SUB电连接器借由一支架体组合成上下叠层型态。上述借由一支架体组合多个D-SUB电连接器,在制造上需增加该多个D-SUB电连 接器组装成一体的组装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是设有一体成型的叠层塑胶座 体,达到制造上的简便性。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金属套壳的叠层电连接器,是可节省端 子的材料,降低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金属套壳的叠层电连接器,是可轻易调 整端子一延伸部长度而能适用于各种类型,达到制造上的简便。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金属套壳的叠层电连接器,其端子在制 造上是以一片金属片对接交叉排列冲压而成二排端子,在冲压制造上可节省材料,且两排 端子相互相连接非常平稳,如此较不致在电镀及运送过程受损。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金属套壳的叠层电连接器,其包括一塑胶座体, 其一体成型设有至少一上座及至少一下座,每一上、下座由前而后各设有至少一连接部及 多排端子槽;多排端子,其是设于该至少一上座及至少一下座的多排端子槽,每一端子设有 一接触部、一延伸部及一接脚部,该延伸部与该端子槽固定并延伸至该连接部,该接触部位 于该连接部,该接脚部连接于该延伸部;及至少一金属套壳,其套设于该塑胶座体的至少一 连接部。承接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金属套壳的叠层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 括一塑胶座体,所述塑胶座体一体成型设有至少一上座及至少一下座,每一上、下座 由前而后各设有至少一连接部及多排端子槽;多排端子,设于该至少一上座及至少一下座的多排端子槽,每一端子设有一接触 部、一延伸部及一接脚部,该延伸部与该端子槽固定并延伸至该连接部,该接触部位于该连 接部,该接脚部连接于该延伸部;及至少一金属套壳,套设于该塑胶座体的至少一连接部。所述的具有金属套壳的叠层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塑胶座体设有一支架连结 该至少一上座及至少一下座。[0014]所述的具有金属套壳的叠层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接脚部自该延伸部刺破弯 折,使该延伸部形成一长条状缺口,该接脚部连接于延伸部的缺口后端。所述的具有金属套壳的叠层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延伸部设有叠层部 借以缩短该延伸部长度,该叠层部叠合至少该延伸部三个板面厚度。所述的具有金属套壳的叠层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接触部设有成一间 距的二弹片而形成一夹口。所述的具有金属套壳的叠层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接触部的二弹片内 缘设有凸缘借以增大接触面。所述的具有金属套壳的叠层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接触部设有成一间 距的二弹片,该二弹片设有凸出方向相反的接点。所述的具有金属套壳的叠层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接触部由延伸部的 板面刺破凸出。所述的具有金属套壳的叠层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延伸部前端设有一 无电镀层断面,该端子为二排交叉排列冲压而成的其中一排端子之一,该两排端子各自由 一料带相连,该端子的延伸部前端是连接另一排端子的料带,当该端子与另一排端子的料 带分开后,该延伸部前端即形成该无电镀层断面。所述的具有金属套壳的叠层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延伸部至少一侧设 有一无电镀层断面,该端子为二排交叉排列冲压而成的其中一排端子之一,该两排端子各 自由一料带相连,该端子的延伸部至少一侧是借由中间料带与另一排端子相互连接,当该 端子与该中间料带分开后,该延伸部至少一侧即形成该无电镀层断面。所述的具有金属套壳的叠层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金属套壳为多个,该 多个金属套壳分别套设于该上、下座前端的连接部。由以上说明,本实用新型可归纳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设有一体成型的叠层塑胶座体,达到制造上的简便性。2.第一端子的接脚部是由延伸部刺破向下弯折,如此在冲压时整体端子的材料长 度只需接触部加上延伸部的长度即可,可节省接脚部延伸长度的材料,如此大幅节省端子 材料。3.该延伸部设有叠层部,如此可轻易调整延伸部长度而能适用于各种类型。4.端子在制造上是以一片金属片对接交叉排列冲压而成二排端子,在冲压制造上 可节省材料,且两排端子相互相连接非常平稳,如此较不致在电镀及运送过程受损。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色由以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并参 考图式当可更加明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组合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图3A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后视剖面图。图3B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后视剖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端子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端子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组组合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第一端子立体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第二端子立体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17A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后视剖面图。 图17B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后视剖面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第一端子上视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第三端子上视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22A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后视剖面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第一端子侧视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第一端子冲压制造立体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第一端子冲压制造立体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第一端子冲压制造立体图。 图28是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第一端子侧视图。 图30是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第一端子冲压制造上视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第一端子冲压制造上视图。 塑胶座体30 上座31下座32-
连接部34第一端子槽35第二端子槽36
第一连接区38 第二连接区39后盖310
支架33 第三端子槽37 凹陷空间311
凸槽351
最宽位置350 第一端子40 下段431 叠层部47 中间料带416
抵靠面352 接触部41 弹片44 导入片48
第二端子50
开口 353 延伸部42 接点45 补强肋49 横向段51
接脚部43 缺口 46
无电镀层断面410料带415 纵向段52接触部53[0073]夹口 54接脚部55 第三端子60金属套壳65公端子90导入片 9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图3、图3A及图3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其是为一种双层 母座DVI (Digital Visual Interface,以下简称DVI)电连接器,其包括一塑胶座体30、六 排第一端子40、二个第二端子50、八个第三端子60及二个金属套壳65,其中该塑胶座体30 —体成型设有一上座31、一下座32及一支架33,每一上、下座31、 32由前而后各设有一连接部34、三排第一端子槽35、一第二端子槽36及四个第三端子槽 37,该支架33连结该上座31及下座32,该连接部34凸出于该塑胶座体30且设成第一、二 连接区38、39,第一连接38的面积较第二连接区39为大,三排第一端子槽35延伸至第一连 接区38,该一第二端子槽36及四个第三端子槽37延伸至第二连接区39,该四个第三端子 槽37对称设于该第二端子槽36旁,另外该塑胶座体30在组装端子后再盖合一后盖310。请配合参阅图4,该六排第一端子40是包括有三排上层端子设于上座31的第一端 子槽37及三排下层端子设于下座31的第一端子槽35,每排第一端子40各为8个,该第一 端子40设有一接触部41、一延伸部42及一接脚部43,该延伸部42与该第一端子槽35固 定并呈水平延伸至该第一连接区38,该接触部41位于该第一连接区38,其设有成一间距的 二弹片44,该二弹片44各弯曲设有凸出方向相反的接点45,该接脚部43是自该延伸部42 刺破向下弯折,使该延伸部42形成一长条状缺口 46,该接脚部43上端连接于延伸部的缺 口 46后端且向下弯折与该延伸部42呈垂直,另外该上层的第一端子40由于接脚部43较 长使得延伸部42亦相对变长,为了配合第一端子槽35的长度设置,该延伸部42设有叠合 三板面厚度的叠层部47借以缩短长度。请参阅图3B,该上座31的第一端子槽35前段的最宽位置350大致为第一端子40 的延伸部42的板面高度及宽度,第一端子槽35的两侧各设有一向上及一向下的凸槽351, 借以使第一端子40的接触部的二弹片44穿过,请参图3A,该上座31的第一端子槽35后段 的最宽位置350与前段同宽,然而高度略大于第一端子40的延伸部42的三个板面高度,借 以可容置该叠层部47,该上座31的第二端子槽36亦与第一端子槽35相同。请配合参阅图5,该二个第二端子50是包括有一上层端子设于上座31的第二端 子槽36及一下层端子设于下座32的第二端子槽36,该第二端子50设有横向段51及纵向 段52,该横向段51及纵向段52的板面皆成纵向然延伸方向成垂直,该横向段51前端设有 一接触部53位于该第二连接区39,接触部53设有一夹口 54,该纵向段52下端设有接脚部 55。该八个第三端子60是包括有4个上层端子设于上座31的第三端子槽37及4个 下层端子设于下座32的第三端子槽37,该第三端子60构造与第一端子40大致相同。该二个金属套壳65分别套设于该上座31及下座32的连接部34。请参阅图6,本实施在使用上是电连接一公接头,该公接头的公端子90的前端设 有呈一斜角的导入片91,当该公接头插入连接部时,该公端子90的导入片91呈一约45度 斜角而可易于由第一端子40的接触部41的两弹片44间导入,如此两弹片的接点45即与 公端子60导接。[0083]请参阅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该 塑胶座体只设有一第二端子槽36延伸至该第二连接区39,未设有四个第三端子槽37延伸 至该第二连接区39,该第二端子槽36同样设有一第二端子50。请参阅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该 塑胶座体未设有一第二端子槽及四个第三端子槽延伸至该第二连接区39,即该第二连接区 39未设有端子,而该第一连接区38同样设有三排第一端子40。请参阅图9及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三实施例相同,其差异 在于该塑胶座体30为一架高座体,其只设有上座31,而上座31下方呈一凹陷空间311。请参阅图11、图12及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其为一种双层公座DVI电 连接器,其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亦包括一塑胶座体30、六排第一端子40、二个第二端 子50、八个第三端子60及二个金属套壳65,其中该塑胶座体30 —体成型设有一上座31、一下座32及一支架33,每一上、下座31、 32由前而后各设有一连接部34、三排第一端子槽35、一第二端子槽36及四个第三端子槽 37,该支架33连结该上座31及下座32,该连接部34凸出于该塑胶座体30且设成第一、二 连接区38、39,第一连接区38较第二连接区39为大,第一、二连接区38、39位置与第一实施 例洽左右相反,该三排第一端子槽35延伸至第一连接区38,该一第二端子槽36及四个第三 端子槽37延伸至第二连接区39,该四个第三端子槽37对称设于该第二端子槽36旁。请配合参阅图14,该六排第一端子40是包括有三排上层端子设于上座31的第一 端子槽37及三排下层端子设于下座31的第一端子槽35,每排第一端子40各为8个,该第 一端子40设有一接触部41、一延伸部42、及一接脚部43,该延伸部42与该第一端子槽35 固定并呈水平延伸至该第一连接区38,该接触部41位于该第一连接区38,该接触部41呈 一平板状为公端子型式,该接触部41的前端设有一约呈45度斜角的导入片48,该接脚部 43是自该延伸部42刺破向下弯折,使该延伸部42形成一长条状缺口 46,该接脚部43上端 连接于延伸部的缺口 46后端且向下弯折与该延伸部42呈垂直,另外该上层的第一端子40 由于接脚部43较长使得延伸部42亦相对变长,为了配合第一端子槽35的长度设置,该延 伸部42设有叠合三板面厚度的叠层部47借以缩短长度。请配合参阅图15,该二个第二端子50是包括有一上层端子设于上座31的第二端 子槽36及一下层端子设于下座32的第二端子槽36,该第二端子50设有横向段51及纵向 段52,该横向段51的板面呈水平且与该纵向段52的板面垂直,该横向段51的前端为接触 部位于该第二连接区39,该纵向段52下端设有接脚部55。该八个第三端子60是包括有4个上层端子设于上座31的第三端子槽37及4个 下层端子设于下座32的第二端子槽36,该第三端子60构造与第一端子40大致相同。该二个金属套壳65分别套设于该上座31及下座32的连接部34。请参阅图16、图17及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其为一种三合一的D-SUB 电连接器,其包括一塑胶座体30、二排第一端子40、三排第二端子50、二排第三端子60及三 个金属套壳65,其中该塑胶座体30 —体成型设有一上座31、二下座32及一支架33,该上座31由前而 后设有一连接部34及二排第一端子槽35,该一下座32由前而后设有一连接部34及三排第 二端子槽36,该另一下座32由前而后设有一连接部34及二排第三端子槽37,该支架33连结该一上座31及二下座32,该二排第一端子槽35、三排第二端子槽36及二排第三端子槽 35分别延伸至一连接部34。请配合参阅图19,该二排第一端子40是设于上座31的第一端子槽35,其是为上 排13PIN而下排12PIN,该第一端子40设有一接触部41、一延伸部42、及一接脚部43,该延 伸部42与该第一端子槽35固定并呈水平延伸至该上座的连接部34,该接触部41位于该连 接部34,其设有成一间距的二弹片44而形成一夹口,该二弹片44近前端各有一向内凸出 的接点45,该接点45设有凸缘借以增大接触面,该接脚部43是自该延伸部42刺破向下弯 折,使该延伸部42形成一长条状缺口 46,该接脚部43上端连接于延伸部的缺口 46后端且 向下弯折与该延伸部42呈垂直,该接脚部43的下段431的板面弯折补强而使截面呈π形 状,该延伸部42设有叠合三板面厚度的叠层部47借以缩短长度。请参阅图17Β,该第一端子槽35前段的最宽位置350大致为第一端子40的延伸 部42的板面高度及宽度,借以卡定该第一端子槽35,请参阅图17Α,该第一端子槽35后段 的最宽位置350与前段同宽,然而高度略大于第一端子40的延伸部42的三个板面高度,借 以可容置该叠层部47。该三排第二端子50是设于下座31的第二端子槽35,其是为每排5ΡΙΝ,该第二端 子50的构造与第一端子40相同。请配合参阅图20,该二排第三端子60是设于下座31的第三端子槽37,其是为一 排5ΡΙΝ及一排4ΡΙΝ,该第三端子60的构造与第一端子40大致相同,其差异在于其接触部 61卷成圆柱状。该三个金属套壳65分别套设于该上座31及下座32的连接部34。请参阅图21及图22,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其是为一叠层二合一电连接 器,即一个DVI电连接器+ —个15ΡΙΝ D-SUB电连接器,其包括一塑胶座体30、三排第一端 子40、三排第二端子50及二个金属套壳65,其中该塑胶座体30—体成型设有一上座31、一下座32及一支架33,该上座31由前而 后设有一连接部34及三排第一端子槽35,该下座32由前而后设有一连接部34及三排第 二端子槽36,该三排第一端子槽35及三排第二端子槽36分别延伸至一连接部34,请参图 22Α,该第一端子槽35的二侧设有抵靠面352且中间形成一开口 353。该三排第一端子40是设于上座31的三排第一端子槽35,每排皆为5ΡΙΝ,该第一 端子40设有一接触部41、一延伸部42、及一接脚部43,该延伸部42与该第一端子槽35固 定并呈水平延伸至该连接部34,该接触部41位于该连接部34,其是由延伸部42板面刺破 向下凸出,该延伸部42前段抵靠于第一端子槽35的抵靠面352,该接触部41由第一端子 槽35的开口 353凸出,该接脚部43如同第六实施例同样自该延伸部42刺破向下弯折,使 该延伸部42形成一长条状缺口,该接脚部43上端连接于延伸部的缺口后端且向下弯折与 该延伸部42呈垂直,该延伸部42设有叠合三板面厚度的叠层部47借以缩短长度。该三排第二端子50组装于下座31的三排第二端子槽36,该第二端子50与第一实 施例的下层第一端子40构造相同。该金属套壳65套设于该上座31的连接部34。请参阅图23及图24,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其是为一叠层二合一电连接器, 其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亦为一个DVI电连接器+—个15PIND-SUB电连接器,该第一端子40亦设有一接触部41、一延伸部42、及一接脚部43,其中差异在于该第一端子40的接脚 部43是直接连接于该延伸部42后端,该延伸部42设有补强肋49且弯折而形成一水平段 421及纵向段422,该接触部41是由延伸部42的水平段的前段板面刺破向下凸出,该延伸 部42前端设有一无电镀层断面410。请参阅图25,在制造上是以一片金属片对接交叉排列冲压而成二排第一端子40, 该两排第一端子40各自由一料带415相连,每排第一端子40的接脚部43尾端连接一料带 415且延伸部42前端是连接另一排第一端子40的料带415,如此第一端子在冲压制造上可 节省材料,且第一端子的两端皆与料带相连,虽然整体第一端子的长度甚长然仍可非常平 稳,如此较不致在电镀及运送过程受损。请参阅图26,当二排第一端子40电镀完成后,接着要将端子组装到塑胶座体30 时,即可将每一排第一端子40的延伸部42前端与另一排第一端子40的料带415分离,如此 该延伸部42前端即形成该无电镀层断面410,请参阅图27,接着将二排第一端子40分开, 再如图24所示弯折延伸部42。请参阅图28及图29,为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其为一叠层二合一电连接器,其 大致与第八实施例相同,亦为一个DVI电连接器+—个15PIN D-SUB电连接器,该第一端子 40亦设有一接触部41、一延伸部42、及一接脚部43,其中差异在于该第一端子40的伸部42 未设有补强肋,且该延伸部42的纵向段421的两侧各设有一无电镀层断面410 (以黑影示
眉、)ο请参阅图30,在制造上是以一片金属片对接交叉排列冲压而成二排第一端子40, 该两排第一端子40各自由一料带415相连,每排第一端子40的接脚部43尾端连接一料带 415且延伸部42两侧借由由中间料带416 (以黑影示意)与另一排第一端子40的延伸部42 两侧相连接,如此第一端子在冲压制造上同样可节省材料且二排端子相互连接非常平稳。请参阅图31,当二排第一端子40电镀完成后,接着要将端子组装到塑胶座体时, 即可将该中间料带416切除使二排第一端子40可分离,如此该延伸部42两侧即形成该无 电镀层断面410,接着将二排第一端子40分开,再如图29所示弯折延伸部42。由以上说明,本实用新型可归纳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设有一体成型的叠层塑胶座体,达到制造上的简便性。2.第一端子40的接脚部43是由延伸部42刺破向下弯折,如此在冲压时整体端子 的材料长度只需接触部41加上延伸部42的长度即可,可节省接脚部延伸长度的材料,如此 大幅节省端子材料。3.该延伸部42设有叠层部47,如此可轻易调整延伸部42长度而能适用于各种类型。4.端子在制造上是以一片金属片对接交叉排列冲压而成二排端子,在冲压制造上 可节省材料,且两排端子相互相连接非常平稳,如此较不致在电镀及运送过程受损。在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所提出的具体的实施例仅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 的技术内容,而并非将本实用新型狭义地限制于该实施例,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 申请专利范围的情况,可作种种变化实施。
权利要求一种具有金属套壳的叠层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塑胶座体,所述塑胶座体一体成型设有至少一上座及至少一下座,每一上、下座由前而后各设有至少一连接部及多排端子槽;多排端子,设于该至少一上座及至少一下座的多排端子槽,每一端子设有一接触部、一延伸部及一接脚部,该延伸部与该端子槽固定并延伸至该连接部,该接触部位于该连接部,该接脚部连接于该延伸部;及至少一金属套壳,套设于该塑胶座体的至少一连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金属套壳的叠层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塑胶座体设有 一支架连结该至少一上座及至少一下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金属套壳的叠层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接脚部自该延 伸部刺破弯折,使该延伸部形成一长条状缺口,该接脚部连接于延伸部的缺口后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金属套壳的叠层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延伸部 设有叠层部借以缩短该延伸部长度,该叠层部叠合至少该延伸部三个板面厚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金属套壳的叠层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接触部 设有成一间距的二弹片而形成一夹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金属套壳的叠层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接触部 的二弹片内缘设有凸缘借以增大接触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金属套壳的叠层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接触部 设有成一间距的二弹片,该二弹片设有凸出方向相反的接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金属套壳的叠层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接触部 由延伸部的板面刺破凸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金属套壳的叠层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延伸部 前端设有一无电镀层断面,该端子为二排交叉排列冲压而成的其中一排端子之一,该两排 端子各自由一料带相连,该端子的延伸部前端是连接另一排端子的料带,当该端子与另一 排端子的料带分开后,该延伸部前端即形成该无电镀层断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金属套壳的叠层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延伸部 至少一侧设有一无电镀层断面,该端子为二排交叉排列冲压而成的其中一排端子之一,该 两排端子各自由一料带相连,该端子的延伸部至少一侧是借由中间料带与另一排端子相互 连接,当该端子与该中间料带分开后,该延伸部至少一侧即形成该无电镀层断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金属套壳的叠层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金属套 壳为多个,该多个金属套壳分别套设于该上、下座前端的连接部。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金属套壳的叠层电连接器,其包括一塑胶座体,其一体成型设有至少一上座及至少一下座,每一上、下座由前而后各设有至少一连接部及多排端子槽;多排端子,其是设于该至少一上座及至少一下座的多排端子槽,每一端子设有一接触部、一延伸部及一接脚部,该延伸部与该端子槽固定并延伸至该连接部,该接触部位于该连接部,该接脚部连接于该延伸部;及至少一金属套壳,其套设于该塑胶座体的至少一连接部。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设有一体成型的叠层塑胶座体,达到制造上的简便性。
文档编号H01R13/40GK201656079SQ20092035133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3日
发明者蔡闳宇 申请人:蔡闳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