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138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气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例如携带电话终端的电池组件的电气连接器。
背景技术
如图4所示,在印刷基板1上设置具备1个以上的接触件2的块状连接器3,使电 池组件或其他连接器与该连接器3电气地连接。这样的连接器3采用这样的构造将各接触件2焊接在印刷基板1上的布线图形 上,为了防止连接电池组件或其他连接器时所施加的力使接触件2和印刷基板1的焊接部 分剥离,由被称为栓(peg) 5的脚部件将连接器3的壳体4牢固地固定在印刷基板1上。另外,还提出了通过将包围连接器的壳体的上面和侧面的外罩固定在印刷基板 上,从而进一步提高连接器向印刷基板的固定强度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日本实开平6-683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如图4所示的现有技术的设置栓5的方法中,为了作为将栓5固定在壳体 4上的构造,构成在壳体4的两侧形成插槽6并将栓5的上部插入该插槽6中的构造。因 此,为了确保插入插槽6中的栓5的保持强度,有必要在壳体4的两侧增大侧壁4a的厚度t.然而,在电子仪器中,通常要求其小型化,在连接器3中也是如此。从这样的观点 出发,增大壳体4的侧壁4a的厚度t是不优选的。另一方面,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那样,如果是将包围壳体的上面和侧面的 外罩固定在印刷基板上的构造,那么,壳体本身能够谋求小型化。尽管如此,如果作为由外罩包围壳体的上面的构成,则连接器的高度仅增大设置 外罩的程度,在连接器的低高度化的方面,在此处还存在着改善的余地。本发明是基于这样的技术的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地确 保相对于印刷基板的固定强度并使连接器小型化的电气连接器。在所涉及的目的下做出的本发明的电气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容纳在壳 体中的接触件、固定壳体的一对脚部以及沿着壳体的至少一个侧面延伸并联接一对脚部的 框架。虽然对这样的电气连接器的用途未进行任何限定,但这样的电气连接器能够作为 例如连接携带型电话终端的电池组件的电气连接器而使用。这样的电气连接器安装在印刷 基板上,通过将电池组件的端子部等推压至电气连接器的侧面,从而与保持在壳体中的接 触件电气地连接。此时,由框架联接一体的脚部,通过使该框架沿着壳体的至少一个侧面延伸,能够 使壳体向印刷基板的固定牢固。另外,通过使框架不沿着壳体的上面,而是沿着侧面,从而 避免妨碍电气连接器的低高度化。
为了与电池组件等连接对象电气地连接,使接触件的一部分在壳体的侧面露出而 设置。虽然可以沿着壳体的侧面的任一侧面设置框架,但优选沿着与接触件露出的侧面相 对的另一侧面设置。由于电池组件等推压至接触件露出的侧面,因而通过使框架沿着与接 触件露出的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能够由框架从壳体的背面侧支撑由电池组件等作用于壳 体的推压力。另外,还能够避免接触件露出的部分和框架干涉。虽然可通过任何的构造而将框架固定在壳体上,但优选具有通过插入壳体的侧面 而固定在壳体上的固定部。这样,通过将框架插入壳体的侧面,能够将框架可靠地固定在壳 体上。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框架沿着与接触件露出的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从而将框架插 入另一侧面,即与电池组件等相对的背面侧,能够有效地防止因电池组件等的推压力而导 致壳体和框架脱落。优选,在壳体上形成有多个容纳多个接触件的接触件插槽,并且,在相互邻接的接 触件插槽彼此之间形成有隔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固定部插入在隔壁上形成的凹部中, 从而将框架固定在壳体上。此时,优选固定部具有相对于壳体的侧面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部而对称的一对爪部 件,通过将一对爪部件压入壳体的侧面,从而将框架固定在壳体上。通过具备一对爪部件, 成为相对于扭转框架的方向的力而牢固的构造。而且,优选固定部配置在壳体的侧面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部的附近。由此,能够由框 架有效地支撑由电池组件等作用于壳体的推压力。优选,在将壳体固定于固定对象(印刷基板等)上的状态下,固定部相对于壳体 的侧面的中心部而配置在从固定对象离开的一侧。即,如果以固定在印刷基板等的固定对 象上的一侧作为壳体的底面,则插入壳体中的固定部相对于壳体的侧面的中心部而配置在 壳体的上方。一般而言,接触件从固定在印刷基板上的基端部侧向着前端部侧而宽度变小。 与此同时,在壳体的上部,能够增厚接触件插槽之间的隔壁,通过将框架的固定部插入于此 处,从而不扩大壳体就可以牢固地固定框架。依照本发明,由于沿着电气连接器的壳体的至少一个侧面而设置将固定壳体的一 对脚部联接的框架,因而能够使壳体向印刷基板的固定牢固。另外,通过使框架不沿着壳体 的上面,而是沿着侧面,能够避免妨碍电气连接器的低高度化,能够有助于电气连接器的小型化。而且,在壳体上形成有多个容纳多个接触件的接触件插槽,并且,在相互邻接的接 触件插槽彼此之间形成有隔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固定部插入在隔壁上形成的凹部中, 从而不需要用于固定框架的特别的空间,在这点上,也能够有助于电气连接器的小型化。


图1是显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连接器的图,(a)是从前面侧看电气连接器的立体 图,(b)是从背面侧看电气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电气连接器的侧面图。图3是图1所示的电气连接器的零件展开图,(a)是从前面侧看电气连接器的立 体图,(b)是从背面侧看电气连接器的立体图。图4是显示现有技术的电气连接器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10…电气连接器20…壳体背面(另一侧面)20b…前面(侧面)20c、20d …侧面21…接触件插槽22…隔壁24…压入凹部25…凸部3O…接触件3Oa...下端部30b…接触部40…增强外罩41…外罩部42…压入部(固定部)42b、42c…压入爪(爪部件)43…栓部(脚部)44…背面支撑部(框架)45、46…侧面支撑部47…接受部48…联接部100…印刷基板(固定对象)200…电池组件(连接对象)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图1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连接器10的构成的图。如图1 (a)、(b)所示,安装在印刷基板(固定对象)100上的电气连接器10与连接对象的、例如携带电话终端用的电池组件电气地连接。该电气连接器10由作为绝缘材料的 树脂制的壳体20、容纳在壳体20中的多个接触件30以及安装在壳体20的外周面上的增强 外罩40构成。在此,为了说明,在电气连接器10中,适当地将安装在印刷基板100上的一侧称为 底面或下方,将其相反侧称为上面或下方,将与电池组件相对的一侧称为前面或前方,将其 相反侧称为背面或后方。如图1(b)所示,壳体20是作为整体而大致呈长方体的块状,为了容纳接触件30, 在壳体20的背面(另一侧面)20a上形成有多个凹部状的接触件插槽21。在本实施方式 中,形成有3个接触件插槽21。而且,在相互邻接的接触件插槽21、21之间,形成有隔壁22。在各接触件插槽21中,保持有规定数量的接触件3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3个接触件插槽21中的位于中央的接触件插槽21中,容纳保持有1个接触件30,在位于两侧的接 触件插槽21、21中,容纳保持有前端分别分支为2个的接触件30。如图2所示,各接触件30由导电性材料构成,从壳体20的背面20a突出至外方 (后方)的下端部30a焊接在印刷基板100的布线图形上。另外,如图1(a)和图2所示,在 接触件30中,与电池组件200的端子部接触并电气地连接的接触部30b以从形成在与壳体 20的背面20a相对的前面(侧面)20b的开口部23突出至外方(前方)的方式设置。通过相对于壳体20的前面20b向后方推压设在电池组件200的侧面的端子部,从而相对于这样的接触件30的接触部30b而安装电池组件200。在电池组件200的端子部与 接触部30b接触时,为了可靠地进行电气的连接,各接触件30作为整体而成形为大致S字 状等,从而沿从壳体20的前面20b向接触部30b的前方的突出方向发挥作用力。如图1 图3所示,增强外罩40由大致U字状的外罩部41、压入部(固定部)42以 及栓部(脚部)43 一体地形成,该外罩部41沿着壳体20的背面20a和其两侧的侧面20c、 20d,该压入部42被压入壳体20中,该栓部43焊接在印刷基板100上。外罩部41由带状的背面支撑部(框架)44和侧面支撑部45、46形成,该背面支撑 部44沿壳体20的背面20a的宽度方向(接触件30的排列方向)延伸,该侧面支撑部45、 46与背面支撑部44的两端部连接而形成,并沿着壳体20的侧面20c、20d。而且,外罩部41的侧面支撑部45、46的上方的一部分突出至前方,在其下方形成 有与壳体20的底面(S卩,印刷基板100的表面)大致平行的接受部47。另一方面,在壳体 20上,在与该接受部47相对的位置,形成有突出与侧面支撑部45、46的厚度大致相同尺寸 的凸部25,在增强外罩40安装于壳体20的状态下,凸部25的上面25a与接受部47对接。如图3所示,压入部42为由基部42a和一对压入爪(爪部件)42b、42c —体地形 成的大致U字状,该基部42a沿着壳体20的背面20a,该压入爪42b、42c从基部42a的两端 向着前方的壳体20侧突出。该压入部42经由联接部48而与外罩部41联接。在壳体20的背面20a上,在位于3个接触件插槽21、21、21之间的隔壁22、22上, 形成有该压入爪42b、42c被压入的压入凹部24、24。通过将压入爪42b、42c压入压入凹部 24,24中,从而在基部42a和背面支撑部44沿着壳体20的背面20a的状态下,将压入部42 和外罩部41固定。栓部43从外罩部41的侧面支撑部45、46的下端部延伸至侧方,当将电气连接器 10安装在印刷基板100上时,以底面43a沿着印刷基板100的表面的方式形成。这样的增强外罩40,例如通过冲裁·弯折形成金属板而能够廉价且容易地形成。而且,通过将形成于增强外罩40的两侧的栓部43、43的底面43a、43a焊接在印刷 基板100上,从而确保电气连接器10向印刷基板100的固定强度。在此,虽然外罩部41的背面支撑部44也能够以沿着壳体20的前面20b的方式设 置,但如前文所述,优选以沿着背面20a的方式设置。这是因为,在由电池组件200作用从 电气连接器10的前方向后方侧的推压力时,由位于壳体20的背面侧的外罩部41有效地支 撑被电池组件200推压的壳体20。而且,根据相同的观点,在壳体20的背面20a,优选背面支撑部44比背面20a的高 度方向的中心更设置在上方。这是因为,通过将背面支撑部44设在尽可能高的位置,能够 使以栓部43为中心的背面支撑部44对壳体20的支撑力矩更大。
另外,在壳体20的背面20a,优选压入部42比背面20a的高度方向的中心更位于 上方而设置。一般而言,为了易于进行弹性变形,接触件30随着从焊接固定在印刷基板100 上的下端部30a行进至上方而宽度变小。这是因为,与此同时,由于接触件插槽21、21、21 之间的隔壁22、22能够随着行进至上方而宽度增大,因而不使壳体20的外形部分的宽度尺 寸增大就能够在隔壁22上形成压入凹部24。
依照如上所述的电气连接器10,由于具备增强外罩40,该增强外罩40具备大致U 字状的外罩部41,该增强外罩40的栓部43、43固定在印刷基板100上,因而能够将壳体20 牢固地固定在印刷基板100上。在此,由于增强外罩40是沿着壳体20的背面20a和其两 侧的侧面20c、20d的构造,因而没有必要使增强外罩40沿着壳体20的上面而固定,不妨碍 壳体20的低高度化。而且,增强外罩40仅沿着壳体20的侧面20c、20d而设有侧面支撑部45、46,在该 侧面支撑部45、46的下端部一体地设有栓部43。所以,没有必要像图4所示的将栓5插入 在壳体4的两侧形成的插槽6中的现有构造那样,为了确保栓5的保持强度而增大壳体4 的侧壁4a的厚度t。结果,能够减小壳体20的宽度尺寸,能够有助于电气连接器10的小型 化。另外,由于由增强外罩40支撑壳体20的背面20a,因而能够相对于从壳体20的前 面20b侧向后方作用的电池组件200的推压力而有效地发挥支撑力矩。另外,也能够防止 压入部42从壳体20脱落。此外,由于这样的增强外罩40与栓部43、43 —体化,因而与分别制造增强外罩和 栓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零件成本。另外,仅通过在壳体20上安装增强外罩40,就可以同 时进行栓部43的组装。所以,没有必要像图4所示的现有构造那样组装2个栓5,能够抑制 制造阶段的零件的装配成本。另外,由于增强外罩40具有被压入壳体20中的压入部42,因而能够将增强外罩 40可靠地固定在壳体20上。而且,如果在壳体20的背面20a将压入部42比背面20a的高 度方向的中心更设在上方,那么,接触件30随着从下端部30a行进至前端部而宽度变小,能 够增大形成有压入凹部24的隔壁22的宽度,因而不使壳体20的外形部分的宽度尺寸增大 就能够固定压入部42。另外,在设于这样的位置的压入部42,与外罩部41同样地发挥将壳 体20保持的作用,在由电池组件200施加使壳体20倒向后方的方向的力时,在此处能够有 效地抵抗。而且,压入部42具有一对压入爪42b、42c,压入固定在位于壳体20的中央部的接 触件插槽21的两侧的隔壁22、22上。这样,压入部42相对于壳体20的中心而对称地具备 一对压入爪42b、42c,能够抗扭转并牢固地固定壳体20。另外,在外罩部41的侧面支撑部45、46上形成的接受部47和在壳体20上形成的 凸部25的上面25a对接。由此,能够相对于从壳体20的前面20b侧向后方作用的电池组 件200的推压力而更有效地发挥支撑力矩。此外,通过使接受部47与凸部25的上面25a 对接,能够进行增强外罩40相对于壳体20的定位,提高增强外罩40的组装精度,还得到了 容易产生栓部43的底面43a、43a的平坦度(共面性)的效果。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适当变更增强外罩40的各部的形状、位置等。例 如,栓部43、43也可以作为插入在印刷基板100上形成的通孔中的方式,还能够使外罩部41或压入部42的位置比壳体20的高度方向中心更靠下方。另外,只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壳体20、接触件30为任何构成均可。除此以外,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就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的构成进行取舍选择或适当变更为其他构成。
权利要求
一种电气连接器,具备壳体;容纳在所述壳体中的接触件;固定所述壳体的一对脚部;以及沿着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个侧面延伸并联接一对所述脚部的框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为了与连接对象电气地连接,使所述接触件的一部分在所述壳体的所述侧面露出而设置,所述框架沿着与所述接触件露出的所述侧面相对的另一所述侧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具有通过插入所述壳体 的所述侧面而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固定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多个容纳多个所述接触件的接触件插槽,并且,在相互邻接的所 述接触件插槽彼此之间形成有隔壁,通过将所述固定部插入在所述隔壁上形成的凹部中,从而将所述框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具有相对于所述壳体 的所述侧面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部而对称的一对爪部件,通过将一对所述爪部件压入所述壳 体的所述侧面,从而将所述框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配置在所述壳体的所 述侧面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部的附近。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壳体固定于该壳体的固 定对象上的状态下,所述固定部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侧面的中心部而配置在从所述固定 对象离开的一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连接器,该电气连接器能够充分地确保对印刷基板的固定强度并使连接器小型化。本发明具备增强外罩(40),该增强外罩具备大致U字状的外罩部(41),在印刷基板(100)上固定该增强外罩(40)的栓部(43、43)。在此,增强外罩(40)作为沿着壳体(20)的背面(20a)和其两侧的侧面(20c、20d)的构造,没有必要使增强外罩(40)沿着壳体(20)的上面而固定。另外,增强外罩(40)具有被压入壳体(20)中的压入部(42),将增强外罩(40)可靠地固定在壳体(20)上。在壳体(20)的背面(20a),能够增大形成压入凹部(24)的隔壁(22)的宽度,优选将压入部(42)比背面的高度方向的中心更设在上方。
文档编号H01R12/71GK101800371SQ20101011938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20日
发明者原田阳平 申请人: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