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导线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1407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边导线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导线架结构,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双边导线架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电子产业正处于薄利的时代,越能控制成本的制造商,才能在有限的资源下 获得利润,然而,在产品的售价不断下滑又要维持一定的利润,唯有降低物料成本及提升工 序能力,方可使生产毛利维持在一定水准。然而,受产品相关设计及其工艺因素的影响,产品的材料成本控制、制造良率并不 易改善,连带地,使产品制造成本的调整空间非常有限,所获得的利润也不如预期般理想。 是以,如何从产品本身或其工艺着手以降低生产成本,乃实为各家厂商首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边导线架结构,是在导线架结构中设计出支撑柱,以 于工序中防止已搭接完成的金线与料盒产生摩擦,进而保护金线的结构。此外,双边交错的 导线接脚使导线架的配置密度增加,有效降低产品的材料成本。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双边导线架结构,其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连接杆 与第二连接杆、数个第一导线架、数个第二导线架、数个第一支撑柱与数个第二支撑柱。第 一导线架具有第一承载座与二个第一导线接脚,其中,第一承载座设置在第一连接杆的外 侧,而第一导线接脚设置在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第二导线架具有第二承载座与 二个第二导线接脚,其中,第二承载座设置在第二连接杆的外侧,而第二导线接脚设置在第 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第一支撑柱与第一承载座设置在第一连接杆的同侧,其中,第 一支撑柱的长度大于第一承载座的长度。第二支撑柱与第二承载座设置在第二连接杆的同 侧,其中,第二支撑柱的长度大于第二承载座的长度。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发明的双边导线架结构,其第一导线 架与第二导线架的导线接脚是交错排列,使二个连接杆之间的空间利用率增加,且提高导线 架的配置密度;如此,使物料成本有效降低,且可增加工序产能;另外,双边导线架结构的支 撑柱是可保持金线与料盒的距离,以保护金线不被破坏,更可提升工序良率与生产利润。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作 详细说明,其中图IA是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双边导线架结构的示意图。图1B、图IC是图IA双边导线架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照图IA至图1C,图IA是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双边导线架结构的示意图,图1B、图IC是图IA双边导线架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如图IA所示,双边导线架结构10 包括第一连接杆110、第二连接杆120、数个第一导线架130与数个第二导线架140。第一连 接杆110与第二连接杆120相互平行设置,其中,第一连接杆110用以将第一导线架130连 接起来,第二连接杆120用以将第二导线架140连接起来。双边导线架结构10更包括数个 第一支撑柱150与数个第二支撑柱160,其中,第一支撑柱150与第二支撑柱160分别设置 于第一连接杆110与第二连接杆120的外侧。本实施例中,双边导线架结构10的第一连接杆110、第二连接杆120、第一导线架 130、第二导线架140、第一支撑柱150与第二支撑柱160是一体成形,其长度Lt可根据工艺 能力设定,而上述元件的数量亦不限定。如图IB所示,第一导线架130具有第一承载座132与二个第一导线接脚134,其 中,第一承载座132设置在第一连接杆110的外侧。第一导线接脚134设置在第一连接杆 110与第二连接杆120(见图1A)之间,且较佳地垂直第一连接杆110与第二连接杆120。第 一承载座132具有第一碗杯136,用以承载至少一发光元件,如发光二极管的晶粒。第一支 撑柱150与第一承载座132相邻设置在第一连接杆110的同侧,其中,第一支撑柱150的长 度Ll大于第一承载座132的长度L2。如图IC所示,第二导线架140具有第二承载座142与二个第二导线接脚144,其 中,第二承载座142设置在第二连接杆120的外侧。第二导线接脚144设置在第一连接杆 110(见图1A)与第二连接杆120之间,且较佳地垂直第一连接杆11与第二连接杆120。第 二承载座142具有第二碗杯146,其中,第二碗杯146与第一碗杯136 (见图1B)是背对背设 置。第二支撑柱160与第二承载座142相邻设置在第二连接杆120的同侧,其中,第二支撑 柱160的长度L3大于第二承载座142的长度L4。较佳地,第二导线接脚144与第一导线接脚134交错排列在第一连接杆110与第 二连接杆120之间,以充分使用二个连接杆之间的空间,使双边导线架结构10的导线架配 置密度更为提高。举例来说,与惯用的单边导线架结构相比,见图1A,在相同总长度Lt的导 线架结构中,本实施例的双边导线架结构可多出2倍的数量,而整个结构的宽度W仅约为惯 用导线架结构其宽度W’的1. 3倍。进一步以材料面积利用率(单一导线架所占面积)说明本实施例双边导线架结构 10的优点。假设于料宽W’(惯用结构的宽度)、总长L与导线架数量S的条件下计算惯用 的单边导线架结构与本实施例双边导线架结构的材料面积利用率惯用:ψXLt/S本实施例1.3W,XLt/2S由上列二个式子相比可知,本实施例的双边导线架结构的材料面积使用率约为惯 用结构的65%,亦即,本实施例的单一导线架所占用的材料面积较少,因此可减少材料成 本。另外,相较于惯用结构,本实施例的双边导线架结构是可在相同的材料面积下容纳更多 的导线架数量,因此得以提升工序的产能。再如图IA所示,较佳地,第一支撑柱150是等间隔地设置在第一承载座132之间, 而第二支撑柱160是等间隔地设置在第二承载座142之间。另外,第一支撑柱150与第二 支撑柱160较佳为上窄下宽的结构,亦即,第一支撑柱150与第二支撑柱160连接第一连接 杆110与第二连接杆120的根部较宽。
上述于第一承载座132与第二承载座142邻侧设置的第一支撑柱150与第二支撑 柱160具有较大的长度,主要是在工序中保护导线架上的金线。举例说明,于金线搭接的工 序中,必须将双边导线架结构10整个竖立在料盒中,假设其中一边,如图IA中第一导线架 130的金线(未绘示)已经搭接完毕,当要进行第二导线架140的金线搭接工序时,势必得 先将整个双边导线架结构10反转过来,此时,不仅可通过第一承载座132邻侧的第一支撑 柱150于料盒中支撑起整个双边导线架结构10,且可保持第一承载座132及其金线与料盒 的间距,防止金线与料盒产生摩擦,以保护金线在工序中不被破坏。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双边导线架结构,具有二个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杆与 第二连接杆,用以将多个第一导线架与第二导线架连接起来。第一导线架与第二导线架的 导线接脚是交错排列,使二个连接杆之间的空间利用率增加,且提高导线架的配置密度。如 此,使物料成本有效降低,且可增加工序产能。另外,双边导线架结构的支撑柱是可保持金 线与料盒的距离,以保护金线不被破坏,更可提升工序良率与生产利润。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 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等同 的改变或替换。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本申请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双边导线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平行的一第一连接杆与一第二连接杆;多个第一导线架,各具有一第一承载座与二个第一导线接脚,其中,这些第一承载座设 置在该第一连接杆的外侧,这些第一导线接脚设置在该第一连接杆与该第二连接杆之间;多个第二导线架,各具有一第二承载座与二个第二导线接脚,其中,这些第二承载座设 置在该第二连接杆的外侧,这些第二导线接脚设置在该第一连接杆与该第二连接杆之间;多个第一支撑柱,与这些第一承载座设置在该第一连接杆的同侧,其中,这些第一支撑 柱的长度大于这些第一承载座的长度;以及多个第二支撑柱,与这些第二承载座设置在该第二连接杆的同侧,其中,这些第二支撑 柱的长度大于这些第二承载座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边导线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一支撑柱与这些第一 承载座相邻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边导线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一支撑柱等间隔地设 置在这些第一承载座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边导线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二支撑柱与这些第二 承载座相邻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边导线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二支撑柱等间隔地设 置在这些第二承载座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边导线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一导线接脚与这些第 二导线接脚交错排列在该第一连接杆与该第二连接杆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边导线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一导线接脚与这些第 二导线接脚是垂直该第一连接杆与该第二连接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边导线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一承载座各具有一第 一碗杯,这些第二承载座各具有一第二碗杯,这些第一碗杯与这些第二碗杯各用以承载至 少一发光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边导线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一碗杯与这些第二碗 杯是背对背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边导线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一支撑柱与这些第二 支撑柱是各为上窄下宽的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双边导线架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数个第一导线架、数个第二导线架、数个第一支撑柱与数个第二支撑柱。第一导线架具有第一承载座与二个第一导线接脚,其中,第一承载座设置在第一连接杆的外侧,而第一导线接脚设置在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第二导线架具有第二承载座与二个第二导线接脚,其中,第二承载座设置在第二连接杆的外侧,而第二导线接脚设置在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第一支撑柱与第一承载座设置在第一连接杆的同侧,其中,第一支撑柱的长度大于第一承载座的长度。第二支撑柱与第二承载座设置在第二连接杆的同侧,其中,第二支撑柱的长度大于第二承载座的长度。
文档编号H01L23/495GK102142419SQ201010119868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3日
发明者庄建德, 徐志宏 申请人: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