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贯通电极的固体摄像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1989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贯通电极的固体摄像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在半导体基板上形成的贯通电极的固体摄像器件,例如涉及摄像 模块。
背景技术
伴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所装载的半导体器件也需要小型化、高集成化。在九十 年代(1990年代)后半期,开始晶片级芯片规模封装体(WaferLevel Chip Scale Package) 的实用化研究(例如,参照日经Micro Devicesl998年4月号P28、P164、P176)。是在废除 引线的倒装焊芯片方式中,将半导体芯片表面朝下,利用凸块使基板和半导体芯片接合的 方法。另一方面,从九十年代后半期还开始开发将多个半导体芯片三维层叠,可大幅地 实现小型化的层叠型封装体(多芯片封装体),提出使用贯通电极的封装体(参照(日本) 特开平10-223833号公报)。在2000年前后开始研究以光学元件进行晶片级CSP (芯片规 模封装体)。另夕卜,在 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s Meeting 1999 TechnicalDigest (国 际电子器件会议1999技术摘要)pp. 879-882中,记载了摘自小柳他们的玻璃+粘接剂+摄 像传感器+贯通电极的构造和实际制作的剖面照片。另外,同样地,在美国专利第6489675 号说明书以及(日本)特开2007-53149号公报中,也揭示了具备贯通电极、透光性支持基 板的光学元件的剖面构造。但是,在全部这些文献中,所提出的贯通电极都形成在硅半导体基板内,因此由于 贯通电极和硅半导体基板的耦合、或贯通电极周边的接地电阻高等而产生以下问题由焊 盘通过贯通电极供给的电源劣化,或者反过来,从硅半导体基板侧产生电源噪音,而不能形 成所希望的良好电压波形。

发明内容
从第1侧面看本发明的固体摄像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元件,形成在半导 体基板的第1主面上;外部端子,形成于上述半导体基板的与上述第1主面相对的第2主面 上;绝缘膜,形成于开孔在上述半导体基板中的贯通孔内;贯通电极,形成在上述贯通孔内 的上述绝缘膜上,与上述外部端子电连接;以及第1电极,形成于上述半导体基板的上述第 1主面的上述贯通电极上。从与上述半导体基板的第1主面垂直的方向看时,上述绝缘膜和 上述半导体基板相连接的外形比上述第1电极的外形大。从第2侧面看本发明的固体摄像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元件,形成在半导 体基板的第1主面上;外部端子,形成于上述半导体基板的与上述第1主面相对的第2主面上;贯通电极,形成于开孔在上述半导体基板中的贯通孔内,与上述外部端子电连接;第1电极,形成于上述半导体基板的上述第1主面的上述贯通电极上;半导体区域,以包围上述 贯通电极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形成于上述半导体基板上;以及布线,形成在上述半 导体区域上,与上述半导体区域电连接。对上述半导体区域,通过上述布线供给接地电位。从第3侧面看本发明的摄像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固体摄像器件;透光性基板, 配置在上述固体摄像器件上;红外线截止滤光片,配置在上述透光性基板上;以及摄像透 镜,配置在上述红外线截止滤光片上。其中,上述固体摄像器件,具有摄像元件,形成在半 导体基板的第1主面上;外部端子,形成于上述半导体基板的与上述第1主面相对的第2主 面上;绝缘膜,形成于开孔在上述半导体基板中的贯通孔内;贯通电极,形成在上述贯通孔 内的上述绝缘膜上,与上述外部端子电连接;以及第1电极,形成于上述半导体基板的上述 第1主面的上述贯通电极上。从与上述半导体基板的第1主面垂直的方向看时,上述绝缘 膜和上述半导体基板相连接的外形比上述第1电极的外形大。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模块的结构的剖面图。图2是将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模块中的硅半导体基板和玻璃基板部分放大后的剖 面图。图3是从焊盘开口部侧看图2中的周边电路部的图。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照相机中的贯通电极的制造方法的图。图5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照相机中的贯通电极的制造方法的图。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摄像模块的结构的剖面图。图7是从焊盘开口部侧看图6中的周边电路部的图。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摄像模块的结构的剖面图。图9是从焊盘开口部侧看图8中的周边电路部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作为固体摄像器件,采用 摄像模块为例。说明时,在整个附图中,对于共有的部分赋予共有的参照符号。(第1实施方式)首先,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模块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模块的结构的剖面图。在形成了摄像元件(未图 示)的硅半导体基板(摄像元件芯片)10的第1主面上,间隔着粘接剂11形成透光性支持 基板,例如玻璃基板12。在玻璃基板12上,通过粘接剂13配置IR (红外线)截止滤光片 14。进而,在IR截止滤光片(IR Cut Filter) 14上,通过粘接剂15配置包含摄像透镜16 的透镜支架17。另外,在硅半导体基板10的、与第1主面相对的第2主面上,形成外部端子(电 极),例如焊锡球18。在硅半导体基板10以及玻璃基板12的周围,配置遮光兼电磁屏蔽 19。该遮光兼电磁屏蔽19通过粘接剂20与透镜支架17粘接。通过这样的构造形成摄像 模块100。
摄像模块100通过焊锡球18直接安装(板上芯片封装COB =Chip OnBoard)在例 如由树脂或陶瓷组成的安装基板200上。接着,对图1中的硅半导体基板10和玻璃基板12的剖面构造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将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模块中的硅半导体基板和玻璃基板部分放大后的剖 面图。摄像模块具有形成了摄像元件21的摄像像素部、和处理从该摄像像素部输出的信号 的周边电路部。摄像模块的摄像像素部具有以下那样的结构。
在硅半导体基板10的第1主面上,配置元件分离绝缘层(例如,浅沟槽隔离(STI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22、和被元件分离绝缘层22分离的元件区域。在元件区域上, 形成包含光电二极管以及晶体管的摄像元件21。在形成了摄像元件21的第1主面上形成层间绝缘膜23,在层间绝缘膜23上形成 层间绝缘膜24。进而,在层间绝缘膜24中形成布线25。在层间绝缘膜24上,形成钝化膜26,在钝化膜26上形成基底层27。在基底层27 上,与摄像元件21对应地分别配置彩色滤光片28。在彩色滤光片28上形成涂覆层29,在涂覆层29上与摄像元件21 (或彩色滤光片 28)对应地分别形成微透镜30。进而,在微透镜30上成为空洞31,在该空洞31上配置透光 性支持基板(透明基板),例如玻璃基板12。在摄像模块的周边电路部上,形成以下那样的贯通电极以及电极焊盘。在硅半导 体基板10的第1主面上形成层间绝缘膜23,在层间绝缘膜23上形成内部电极(第1电 极)32。贯通孔从硅半导体基板10的第2主面经过第1主面到达层间绝缘膜23。在贯通 孔的侧面上以及底面上,形成绝缘膜35。在硅半导体基板10的第2主面上,形成绝缘膜36。在贯通孔的内面上(绝缘膜35上以及内部电极32的贯通孔侧的面上)、以及绝缘 膜36上,形成贯通电极(导电体层)37。内部电极32与摄像元件21或者形成在周边电路 部上的周边电路(未图示)电连接。另外,在贯通电极37上、以及第2主面上的绝缘膜36上形成保护膜,例如阻焊层 38。进而,在第2主面上,将贯通电极37上的阻焊层38的一部分开口,在露出的贯通电极 37上,形成焊锡球18。形成于贯通孔的贯通电极37与焊锡球18、以及摄像元件21或者周 边电路电连接。而且,阻焊层38例如由酚醛类树脂、或者聚酰亚胺类树脂、胺类树脂等组成。在焊 锡球18中,例如使用Sn-Pb (共晶)、或者95Pb-Sn (高铅高熔点焊锡)、无铅焊锡,作为无铅 焊锡使用 Sn-Ag、Sn-Cu, Su-Ag-Cu 等。另外,在内部电极32上,间隔着层间绝缘膜24形成元件面电极(第2电极)33。 在内部电极32和元件面电极33之间的层间绝缘膜24内,形成将这些电极间电连接的接触 插头(contact plug) 34。元件面电极33用于例如通过接触插头34以及内部电极32,施加 电压以及读取信号等。特别在芯片筛选测试时,测试用针触碰元件面电极33。进而,在元件面电极33上,形成钝化膜26。在钝化膜26上形成基底层27,在基底 层27上形成涂覆层29。进而,在涂覆层29上,形成苯乙烯类树脂层39。将配置在元件面电极33上的、这些钝化膜26、基底层27、涂覆层29、以及苯乙烯类树脂层39开口,形成焊盘开口部40。在苯乙烯类树脂层39上以及元件面电极33上,间 隔着粘接剂11形成玻璃基板12。图形化粘接剂11,使其不在摄像元件21上(或者微透镜 30上)配置。 图3是从焊盘开口部侧看图2中的周边电路部的图,是示出绝缘膜35、内部电极 32、以及贯通电极37的布局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在绝缘膜35的内侧配置内部电极32,在 内部电极32的内侧配置贯通电极37。 在贯通孔内,配置在贯通电极37和硅半导体基板10之间的绝缘膜35,是将贯通电 极37和硅半导体基板10绝缘的构件。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与硅半导体基板10的第1 主面平行的方向上,绝缘膜35的膜厚在300 IOOOnm的范围,其外形位于内部电极32的 外形的外侧。在如图2所示的剖面看时,存在于硅半导体基板10的第1主面上的绝缘膜35比内部电极32大。而且,在如图3所示的平面看时,绝缘膜35比内部电极32的矩形大,包围 内部电极32。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内部电极32是矩形,但不限于矩形,也可以是圆形或多 边形。利用这样的构造,相比在贯通电极和硅半导体基板之间配置膜厚薄的绝缘膜的以 往例,能够减少贯通电极37和硅半导体基板10间的电容,能够减小贯通电极37的时间常 数。由此,可以防止从焊锡球18提供的电源的劣化,进而能够降低从硅半导体基板10侧产 生的电源噪声所造成的影响。由此,能够将所希望的良好的电源电压供给到摄像元件21以 及周边电路上。接着,在下面陈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贯通电极37的制造方法。图4以及图5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模块中的贯通电极的制造方法的图。首先,如图4所示,在硅半导体基板10上加工贯通孔,接着,在贯通孔内形成绝缘 膜35。进而,在硅半导体基板10的第2主面上形成绝缘膜36。接着,如图5所示,在绝缘膜36、35、23内开孔而形成到达内部电极32的贯通孔 41。进而,如图2所示,在贯通孔41的侧面上以及底面上、以及基板10的第2主面上,形成 贯通电极37。由此,内部电极32和贯通电极37电连接。其后,形成阻焊层38以及焊锡球 18。若采用以上说明那样的第1实施方式,由于在贯通电极和硅半导体基板之间,形 成膜厚厚的绝缘膜,因此能够降低贯通电极和硅半导体基板间的电容。由此,能够减小贯通 电极的时间常数,且能够显著降低由外部端子供给的电源电压的劣化,或者反而降低从半 导体基板侧产生的电源噪音所造成的影响。由此,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固体摄像器件。(第2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摄像模块进行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中,以包围贯通 电极37的外周的方式,在硅半导体基板10上形成与接地电位连接的半导体区域。图6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摄像模块的结构的剖面图。图7是从焊盘开口部侧看 图6中的周边电路部的图,是示出接地区域(半导体区域)42、内部电极32、以及贯通电极 37的布局的俯视图。摄像模块的摄像像素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以下,说明周边电路部的构造。如图6所示,在硅半导体基板10的第1主面上形成层间绝缘膜23,在层间绝缘膜23上形成内部电极(第1电极)32。从硅半导体基板10的第2主面经过第1主面到达层 间绝缘膜23开孔而形成贯通孔。在贯通孔的侧面上、以及硅半导体基板10的第2主面上 形成绝缘膜45。进而,在贯通孔的内面上(绝缘膜45上以及内部电极32的贯通孔侧的面上)、以 及第2主面的绝缘膜45上,形成贯通电极(导电体层)37。内部电极32与摄像元件21或 者在周边电路部上所形成的周边电路(未图示)电连接。另外,在硅半导体基板10的第1主面上,以包围贯通电极37的外周的方式,形成 接地区域42。接地区域42由杂质浓度高的扩散层组成,配置在贯通电极37的附近,例如距 离贯通电极37的几μ m 几十μ m的位置。在图7中示出以包围贯通电极37的整个外周 的方式形成接地区域42的例子,但也能够以只包围贯通电极37的外周的一部分的方式来 形成接地区域42。进而,在接地区域42上的层间绝缘膜23、24内,形成与接地区域42连接的布线 43、接触插头44。在接地区域42上,供给着接地电位等基准电位。因此,接地区域42通过 例如布线43以及接触插头44,与具有接地电位的焊锡球18连接。 在不具有接地区域42的以往构造中,贯通电极37周边的硅半导体基板具有高的 接地电阻,即以高电阻接地,在第2实施方式中,贯通电极37周边的硅半导体基板具有低的 接地电阻,电位稳定。由此,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能够防止从焊锡球18供给的电源的劣化,进而能够降 低从硅半导体基板10侧产生的电源噪音所造成的影响。由此,能够将所希望的良好的电源 电压供给到摄像元件21以及周边电路上。若采用以上说明那样的第2实施方式,由于降低了贯通电极的周边的接地电阻, 因此减小了贯通电极的时间常数,且能够显著降低由外部端子供给的电源电压的劣化,或 者反过来降低从半导体基板侧产生的电源噪音所造成的影响。由此,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 固体摄像器件。(第3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摄像模块进行说明。第3实施方式是将第1实施方式 以及第2实施方式的特征部组合而成。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贯通电极37和硅半导体基板 10之间,形成膜厚厚的绝缘膜,而且以包围贯通电极37的方式,形成与接地电位连接的接 地区域42。图8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摄像模块的结构的剖面图。图9是从焊盘开口部侧看 图8中的周边电路部的图,是示出接地区域42、绝缘膜35、内部电极32、以及贯通电极37的 布局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在贯通电极37和硅半导体基板10之间,形成膜厚厚的绝缘膜35。进 而,在硅半导体基板10的第1主面,以包围贯通电极37的方式,形成与接地电位连接的接 地区域42。其他结构与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相同。若采用第3实施方式,具有比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还大的效果,相比第1以及第 2实施方式能够进一步提供可靠性高的固体摄像器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固体摄像器件,能够减少从具有贯通电极的半导体基板的 电极供给的电源的劣化、或者降低从半导体基板侧产生的电源噪音所造成的影响。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不仅能够单独实施,而且可以适当地组合来实施。进而,在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包含有各种阶段的发明,通过适当地组合在各实施方式中揭示了的多个 构成要件,也可以将各种阶段的发明提取出来。对于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发现其额 外的优点,并进行修改,因此,本发 明在广义上并不仅限于在此所述的具体情况和实施方式。因此,依照上述内容进行的各种 修改都不脱离本主旨或者在附属的权力要求所定义的发明范围内。
权利要求
一种固体摄像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元件,形成在半导体基板的第1主面上;外部端子,形成于上述半导体基板的与上述第1主面相对的第2主面上;绝缘膜,形成于开孔在上述半导体基板中的贯通孔内;贯通电极,形成在上述贯通孔内的上述绝缘膜上,与上述外部端子电连接;以及第1电极,形成于上述半导体基板的上述第1主面的上述贯通电极上;从与上述半导体基板的第1主面垂直的方向看时,上述绝缘膜和上述半导体基板相连接的外形比上述第1电极的外形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摄像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半导体区域,以包围上述贯通电极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形成于上述半导体基 板;以及布线,形成在上述半导体区域上,与上述半导体区域电连接; 经由上述布线而向上述半导体区域供给接地电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摄像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层间绝缘膜,形成在上述第1电极上及上述半导体基板的上述第1主面上; 第2电极,形成在上述层间绝缘膜上;钝化膜,形成在上述第2电极上及上述层间绝缘膜上,具有露出了上述第2电极的一部 分的开口部;以及接触插头,连接形成在上述第2电极和上述第1电极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摄像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彩色滤光片,与上述摄像元件对应地配置在上述摄像元件上;以及 微透镜,配置在上述彩色滤光片上。
5.一种固体摄像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摄像元件,形成在半导体基板的第1主面上;外部端子,形成于上述半导体基板的与上述第1主面相对的第2主面上; 贯通电极,形成于开孔在上述半导体基板中的贯通孔内,与上述外部端子电连接; 第1电极,形成于上述半导体基板的上述第1主面的上述贯通电极上; 半导体区域,以包围上述贯通电极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形成于上述半导体基 板;以及布线,形成在上述半导体区域上,与上述半导体区域电连接; 经由上述布线而向上述半导体区域供给接地电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体摄像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层间绝缘膜,形成在上述第1电极上及上述半导体基板的上述第1主面上; 第2电极,形成在上述层间绝缘膜上;钝化膜,形成在上述第2电极上及上述层间绝缘膜上,具有露出了上述第2电极的一部 分的开口部;以及接触插头,连接形成在上述第2电极和上述第1电极之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体摄像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彩色滤光片,与上述摄像元件对应地配置在上述摄像元件上;以及微透镜,配置在上述彩色滤光片上。
8.一种摄像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体摄像器件;透光性基板,配置在上述固体摄像器件上; 红外线截止滤光片,配置在上述透光性基板上;以及 摄像透镜,配置在上述红外线截止滤光片上; 其中,上述固体摄像器件具有 摄像元件,形成在半导体基板的第1主面上;外部端子,形成于上述半导体基板的与上述第1主面相对的第2主面上; 绝缘膜,形成在贯通孔内,上述贯通孔开孔在上述半导体基板; 贯通电极,形成在上述贯通孔内的上述绝缘膜上,与上述外部端子电连接;以及 第1电极,形成于上述半导体基板的上述第1主面的上述贯通电极上; 从与上述半导体基板的第1主面垂直的方向看时,上述绝缘膜和上述半导体基板相连 接的外形比上述第1电极的外形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体摄像器件还包括 半导体区域,以包围上述贯通电极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形成于上述半导体基 板;以及布线,形成在上述半导体区域上,与上述半导体区域电连接; 经由上述布线而向上述半导体区域供给接地电位。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体摄像器件还包括层间绝缘膜,形成在上述第1电极上及上述半导体基板的上述第1主面上; 第2电极,形成在上述层间绝缘膜上;钝化膜,形成在上述第2电极上及上述层间绝缘膜上,具有露出了上述第2电极的一部 分的开口部;以及接触插头,连接形成在上述第2电极和上述第1电极之间。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体摄像器件还包括彩色滤光片,与上述摄像元件对应地配置在上述摄像元件上;以及 微透镜,配置在上述彩色滤光片上。
全文摘要
固体摄像器件包括摄像元件、外部端子、绝缘膜、贯通电极、以及第1电极。摄像元件,形成在半导体基板的第1主面上。外部端子,形成于上述半导体基板的与上述第1主面相对的第2主面上。绝缘膜,形成于开孔在上述半导体基板中的贯通孔内。贯通电极,形成在上述贯通孔内的上述绝缘膜上,与上述外部端子电连接。第1电极,形成于上述半导体基板的上述第1主面的上述贯通电极上。从与上述半导体基板的第1主面垂直的方向看时,上述绝缘膜和上述半导体基板相连接的外形比上述第1电极的外形大。
文档编号H01L23/485GK101866897SQ20101012748
公开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6日
发明者井上郁子, 萩原健一郎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