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镍钴锰氧化物复合材料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9505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锂镍钴锰氧化物复合材料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镍钴锰氧化物复合材料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离子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与磷酸铝复合形成的锂镍钴锰氧化物复合材料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颗粒表面采用其它材料形成包覆,是现有技术中对正极活性物质进行改性的常用方法。例如,在磷酸铁锂的颗粒表面包覆一层碳可以有效解决磷酸铁锂导电性较低的问题,使包覆有碳层的磷酸铁锂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另外, 现有技术已表明,在钴酸锂或其它正极活性物质颗粒表面包覆磷酸铝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的热稳定性(请参阅文献“Correlation between AlP04nanoparticle coating thickness on LiCoO2Cathode and thermal stablility" J. Cho, Electrochimica Acta 48(2003)2807-2811及专利号为7,326,498的美国专利)。现有技术中用磷酸铝包覆正极活性物质的方法是先制备磷酸铝颗粒分散于水中形成的分散液,并将正极活性物质颗粒加入这种制备好的磷酸铝颗粒的分散液中,通过吸附的作用使磷酸铝颗粒吸附在正极活性物质大颗粒表面,再将分散液中的水蒸干,并在 700°C下热处理,形成表面具有磷酸铝颗粒的正极活性物质。然而,由于磷酸铝不溶于水,磷酸铝颗粒在水中分散时可能形成团聚,并且当将大量正极活性物质加入磷酸铝分散液中时,先加入的正极活性物质吸附大量磷酸铝颗粒,后加入的正极活性物质颗粒则可能吸附不到足够的磷酸铝颗粒。请参阅图16,即使能够很好的包覆,上述方法决定该产物20从微观上看是磷酸铝以小颗粒22的形态分布在正极活性物质大颗粒24表面,并非一层均勻磷酸铝物质层。因此,通过上述方法在正极活性物质表面形成的磷酸铝包覆层不够均勻,无法保证每个正极活性物质表面均能够均勻的包覆一层磷酸铝,从而使应用该正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不好,使该方法难以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在锂镍钴锰氧化物颗粒表面形成均勻磷酸铝包覆层的方法,及具有该磷酸铝包覆层的锂镍钴锰氧化物复合材料颗粒,以及应用该锂镍钴锰氧化物复合材料颗粒的锂离子电池。一种锂镍钴锰氧化物复合材料颗粒,其包括正极活性物质颗粒及包覆于该正极活性物质颗粒表面的磷酸铝层,该正极活性物质颗粒的材料由化学式LixNiaCobMncMdO2表示, 其中 0.1 彡 χ彡 l.l,0<a<l,0<b<l,0<c<l,0 彡 cKO. 2,a+b+c+d = 1,M 选自碱金属元素、碱土金属元素、第13族元素、第14族元素、过渡族元素及稀土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种锂镍钴锰氧化物复合材料颗粒的制备方法,其包括提供硝酸铝溶液;将待包覆的正极活性物质颗粒加入该硝酸铝溶液中,形成混合物,该正极活性物质颗粒的材料由化学式 LixNiaCobMncMdO2 表示,其中 0. 1 彡 χ彡 1. l,0<a<l,0<b<l,0<c<l, O彡d彡0. 2,a+b+c+d = 1,M选自碱金属元素、碱土金属元素、第13族元素、第14族元素、 过渡族元素及稀土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将磷酸盐溶液加入该混合物进行反应,在该正极活性物质颗粒表面形成磷酸铝层;以及热处理该表面具有磷酸铝层的正极活性物质颗粒。一种锂离子电池,其包括正极,该正极包括上述的锂镍钴锰氧化物复合材料颗粒。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避免了由于固固混合产生的吸附不均勻,导致磷酸铝包覆不均的现象,适合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另外,本发明可在正极活性物质颗粒表面生成一层厚度均勻且连续的磷酸铝层,而非将磷酸铝颗粒堆积在正极活性物质颗粒表面,因此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磷酸铝包覆正极活性物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正极复合材料颗粒的扫描电镜照片。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正极复合材料颗粒的透射电镜照片。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锂离子电池在充电截止电压为4. 2V时的循环性能测试曲线。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锂离子电池在充电截止电压为4. 3V时的循环性能测试曲线。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锂离子电池在充电截止电压为4. 4V时的循环性能测试曲线。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锂离子电池在充电截止电压为4. 5V时的循环性能测试曲线。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锂离子电池在充电截止电压为4. 6V时的循环性能测试曲线。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锂离子电池在充电截止电压为4. 7V时的循环性能测试曲线。图10为对比实验的锂离子电池在充电截止电压为4. 2V时的循环性能测试曲线。图11为对比实验的锂离子电池在充电截止电压为4. 3V时的循环性能测试曲线。图12为对比实验的锂离子电池在充电截止电压为4. 4V时的循环性能测试曲线。图13为对比实验的锂离子电池在充电截止电压为4. 5V时的循环性能测试曲线。图14为对比实验的锂离子电池在充电截止电压为4. 6V时的循环性能测试曲线。图15为对比实验的锂离子电池在充电截止电压为4. 7V时的循环性能测试曲线。图16为现有技术的磷酸铝包覆正极活性物质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正极复合材料颗粒10正极活性物质颗粒12磷酸铝层14产物20
小颗粒22大颗粒24
具体实施 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锂镍钴锰氧化物复合材料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离子电池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正极复合材料颗粒10,其包括正极活性物质颗粒12及包覆于该正极活性物质颗粒表面的磷酸铝层14。该磷酸铝层14在该正极复合材料颗粒10中的质量百分比为0. 至3%。该磷酸铝层14的厚度优选为5纳米至20纳米。该磷酸铝层14为原位生成在该正极活性物质颗粒12表面。该磷酸铝层14为厚度均勻且连续的磷酸铝物质层。进一步地,在该磷酸铝层14与该正极活性物质颗粒12间的界面处可形成界面扩散,使钴原子扩散至该磷酸铝层14中。该正极活性物质颗粒12的材料可以由化学式LixCOl_yMy02,LixMrvyMyO2或 LixFe1^yMyPO4表示,另外也可以由化学式LixNiaCobMncMdO2表示,其中0. 1彡χ彡1. 1,
0彡 y 彡 0. 9,0 < a < 1,0 < b < 1,0 < c < 1,0 彡 d 彡 0. 2,a+b+c+d = 1。其中 M 选自碱金属元素、碱土金属元素、第13族元素、第14族元素、过渡族元素及稀土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M选自Mn、Cr、Co、Ni、V、Ti、Al、Ga及Mg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地,该正极活性物质颗粒12的材料的化学式为LiNi1/3COl/3Mni/30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将磷酸铝包覆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形成所述正极复合材料颗粒10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提供硝酸铝溶液;步骤二,将待包覆的正极活性物质颗粒加入该硝酸铝溶液中,形成一混合物;步骤三,将磷酸盐溶液加入该混合物进行反应,使该正极活性物质颗粒表面形成磷酸铝层;以及步骤四,热处理该表面具有磷酸铝层的正极活性物质颗粒,得到正极复合材料颗粒。该硝酸铝溶液包括液相溶剂及溶解于该溶剂的硝酸铝。可以理解,该溶剂选择为可使硝酸铝解离形成Al3+的溶剂即可。因此该溶剂不限于水,还可以为易挥发的有机溶剂, 优选地,该溶剂为乙醇、丙酮、二氯乙烷和氯仿中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相对于采用水作为溶剂,以有机溶剂如乙醇作为溶剂,可以避免正极活性物质颗粒与水反应使正极活性物质性能降低。在上述步骤二中,该正极活性物质颗粒不溶于该硝酸铝溶液,两者为固液混合,目的是在该正极活性物质颗粒的表面均勻附着一层Al3+。由于Al3+以离子形式存在,可以均勻的附着于正极活性物质颗粒表面,对该正极活性物质颗粒形成原子级的包覆。进一步地, 可控制该正极活性物质的加入量,该正极活性物质颗粒与硝酸铝溶液的比例可控制为使该硝酸铝溶液能够覆盖该正极活性物质颗粒表面即可,使得到的混合物呈泥浆状。形成泥浆状混合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控制硝酸铝溶液的加入量刚好够在正极活性物质颗粒表面形成一层磷酸铝包覆层。具体地,该硝酸铝溶液的体积与该正极活性物质颗粒的体积比约为
1 10至1 40。该正极活性物质颗粒的粒径优选为小于20微米。该硝酸铝溶液的加入量可通过需要形成的磷酸铝包覆层占正极复合材料颗粒的质量百分比加以确定,优选地, 该磷酸铝包覆层在该正极复合材料颗粒中的质量百分比为0. 至3%。在上述步骤三中,该磷酸盐溶液包括水作为溶剂,以及溶解于该溶剂的可溶性磷酸盐,如磷酸氨盐。该磷酸氨盐包括磷酸二氢铵(NH4H2PO4)、磷酸氢二铵((NH4)2HPO4)及磷酸三铵((NH4)3PO4)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该磷酸盐溶液中含有磷酸根离子。该磷酸根离子可以是正磷酸根离子(Po/—)、磷酸二氢根离子(H2PO4-)及磷酸 一氢根离子(HPO42-)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该磷酸盐溶液加入至所述泥浆状混合物时,该磷酸根离子与附着于正极活性物质颗粒表面的Al3+反应,从而在正极活性物质颗粒表面原位形成一层均勻的磷酸铝沉淀。优选地,该磷酸盐溶液可以逐滴加入该泥浆状混合物,并加以搅拌,从而使该磷酸根离子与该Al3+能够在该正极活性物质颗粒表面均勻的反应。与硝酸铝溶液相似地,该磷酸盐溶液的加入量可通过需要形成的磷酸铝包覆层占正极复合材料颗粒的质量百分比加以确定。在上述步骤四中,该热处理的目的是使该磷酸铝与正极活性物质在界面处更好的结合,形成复合材料,并去除残留的溶剂及反应生成的硝酸铵。通过该热处理,在磷酸铝与正极活性物质界面处可能形成界面扩散,使钴原子扩散至该磷酸铝层中。该热处理温度可以为400°C至800°C。该热处理的时间优选为0. 5至2小时。由于本方法先将正极活性物质颗粒加入到硝酸铝溶液中,再在该硝酸铝溶液中加入可以与铝离子反应生成磷酸铝的磷酸盐溶液,从而在正极活性物质颗粒表面原位生成一层连续的磷酸铝层。由于液相的硝酸铝溶液与固相的正极活性物质颗粒进行混合,可以先使铝离子均勻的包覆在该正极活性物质颗粒表面,因此,原位反应后由铝离子生成的磷酸铝沉淀也能够更均勻包覆在该正极活性颗粒表面。与先合成磷酸铝颗粒,再通过吸附作用使磷酸铝颗粒吸附到正极活性物质颗粒表面的方式相比较,本方法避免了由于固固混合产生的吸附不均勻,导致磷酸铝包覆不均的现象,适合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另外,本方法可在正极活性物质颗粒表面生成一层厚度均勻且连续的磷酸铝层,而非将磷酸铝颗粒堆积在正极活性物质颗粒表面。该磷酸铝层可以在隔绝电解液与活性物质之间的电子迁移的同时使离子通过,从而在完成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的同时避免电解液在较高电压下分解,因此使该正极活性物质可以在较高电压下具有更好的电池电化学性能及容量保持性能。本发明实施例具体采用上述方法通过磷酸铝包覆正极活性物质颗粒制备所述正极复合材料颗粒,并将该正极复合材料颗粒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进行性能测试。实施例1该正极活性物质颗粒为钴酸锂颗粒。该磷酸铝_钴酸锂复合材料颗粒包括钴酸锂颗粒及包覆于该钴酸锂颗粒表面的磷酸铝层。在该磷酸铝-钴酸锂复合材料颗粒的制备中,该硝酸铝溶液为硝酸铝在乙醇中形成的溶液。该硝酸铝溶液的体积为30毫升,摩尔浓度为0.16摩尔/升。该钴酸锂颗粒的加入量为100g。该磷酸盐溶液为(NH4)2HPOyK溶液。在热处理温度分别为400°C至600°C, 磷酸铝层占总质量的质量百分比为的条件下制备得到磷酸铝-钴酸锂复合材料颗粒样品。请参阅图2及图3,得到的样品中,磷酸铝层均勻的包覆在该钴酸锂颗粒表面,通过高倍率透射电镜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该磷酸铝是以厚度均勻的物质层的形式覆盖在该钴酸锂颗粒表面。
实施例2该正极活性物质颗粒为锂镍钴锰氧化物颗粒,化学式为LiN1/3COl/3Mni/302。该磷酸铝_锂镍钴锰氧化物复合材料颗粒包括锂镍钴锰氧化物颗粒及包覆于该锂镍钴锰氧化物颗粒表面的磷酸铝层。该磷酸铝-锂镍钴锰氧化物复合材料颗粒的制备方法与上述实施例1的磷酸铝-钴酸锂复合材料颗粒的制备方法相同,热处理温度为600°C。将该磷酸铝-锂镍钴锰氧化物复合材料颗粒作为正极活性材料,与一定比例的导电剂及粘结剂混合均勻涂敷于正极集流体表面制成正极,以金属锂片作为负极,将正极及负极通过隔膜间隔并以电解液浸润组装成锂离子电池。请参阅图4至图9,将该锂离子电池在IC电流下,采用不同的充电截止电压进行恒流充放电循环测试,该放电的截止电压均为2. 7V,1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看出,利用该磷酸铝-锂镍钴锰氧化物复合材料颗粒制作的电池在不同电压下的 IC循环性能均较好,100次循环没有明显的容量衰退,充电电压在4. 6V的1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在90.6%。表 权利要求
1.一种锂镍钴锰氧化物复合材料颗粒,其包括正极活性物质颗粒,该正极活性物质颗粒的材料由化学式LixNiaCobMncMdO2表示,其中0. 1彡χ彡1. l,0<a<l,0<b<l,0<c<1,0彡d彡0. 2,a+b+c+d = 1,M选自碱金属元素、碱土金属元素、第13族元素、第14族元素、过渡族元素及稀土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包覆于该正极活性物质颗粒表面的磷酸铝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镍钴锰氧化物复合材料颗粒,其特征在于,该磷酸铝层在该正极复合材料颗粒中的质量百分比为0. 至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镍钴锰氧化物复合材料颗粒,其特征在于,该磷酸铝层在该正极复合材料颗粒中的质量百分比为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镍钴锰氧化物复合材料颗粒,其特征在于,该磷酸铝层的厚度为5纳米至20纳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镍钴锰氧化物复合材料颗粒,其特征在于,该磷酸铝层为原位生成在该正极活性物质颗粒表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镍钴锰氧化物复合材料颗粒,其特征在于,该磷酸铝层厚度均勻且连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镍钴锰氧化物复合材料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M选自Mn、 Cr、Co、Ni、V、Ti、Al、Ga 及 Mg 中的至少一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镍钴锰氧化物复合材料颗粒,其特征在于,该正极活性物质颗粒的材料的化学式为LiNi1/3COl/3Mni/302。
9.一种锂镍钴锰氧化物复合材料颗粒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提供硝酸铝溶液;将待包覆的正极活性物质颗粒加入该硝酸铝溶液中,形成混合物,该正极活性物质颗粒的材料由化学式LixNiaCobMneMdO2表示,其中0. 1彡χ彡1. l,0<a<l,0<b<l,0<c<1,0彡d彡0. 2,a+b+c+d = 1,M选自碱金属元素、碱土金属元素、第13族元素、第14族元素、过渡族元素及稀土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将磷酸盐溶液加入该混合物进行反应,在该正极活性物质颗粒表面形成磷酸铝层;以及热处理该表面具有磷酸铝层的正极活性物质颗粒。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锂镍钴锰氧化物复合材料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待包覆的正极活性物质颗粒加入该硝酸铝溶液的步骤中,进一步控制该正极活性物质的加入量,使混合物呈泥浆状。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锂镍钴锰氧化物复合材料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硝酸铝溶液包括溶剂及溶解于该溶剂的硝酸铝。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锂镍钴锰氧化物复合材料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溶剂为乙醇。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锂镍钴锰氧化物复合材料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磷酸盐溶液包括水及溶解于水的磷酸氨盐,该磷酸氨盐包括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及磷酸三铵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锂镍钴锰氧化物复合材料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热处理温度为400°C至600°C。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锂镍钴锰氧化物复合材料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硝酸铝溶液的体积与该正极活性物质颗粒的体积比为1 10至1 40。
16.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该正极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镍钴锰氧化物复合材料颗粒。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在充电截止电压为4.6V,放电截止电压为2. 7V的范围进行恒流充放电循环100次后具有90. 6%的容量保持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镍钴锰氧化物复合材料颗粒,其包括正极活性物质颗粒及包覆于该正极活性物质颗粒表面的磷酸铝层,该正极活性物质颗粒的材料由化学式LixNiaCobMncMdO2表示,其中0.1≤x≤1.1,0<a<1,0<b<1,0<c<1,0≤d≤0.2,a+b+c+d=1,M选自碱金属元素、碱土金属元素,第13族元素,第14族元素,过渡族元素及稀土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锂镍钴锰氧化物复合材料颗粒的制备方法及一种锂离子电池。
文档编号H01M4/13GK102347471SQ20101024254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日
发明者何向明, 姜长印, 李建军, 王丹, 高剑, 黄贤坤 申请人:清华大学,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