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向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99636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侧向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且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的侧向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今的智能型手机中,厚度薄型化常是设计的重点。此外,为了提高外观质感,常选用光泽较佳的金属壳体。但是,机体厚度变薄之后,内部空间狭窄,以致于在有限空间下很难在金属壳体的侧边形成较大的空间,以容纳按键结构。也由于内部空间狭窄,现有的按键结构以倒勾组装的加工上受到限制,仅能以一条状结构做为固定的弹臂,来提供适当的挠性运动,以供使用者单向按压。若按压作动的行程不够,将使按键的触感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侧向按键结构,具有双向按键及容易组装的功能,以克服组装空间狭窄的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侧向按键结构,包括一按键本体以及一定位梢。按键本体配置于一侧向按键区上。按键本体包括一第一按压部、一第二按压部及一杠杆。杠杆的中央设有一支点,且杠杆连接于第一按压部与第二按压部之间,以使第一按压部与第二按压部相对于支点摆动。定位梢的底部固定在侧向按键区上,而定位梢的顶部通过支点的一穿孔,以固定支点于侧向按键区上。穿孔内形成有一缓冲空间,以使支点与定位梢相互移动。其中,该杠杆以该支点旋转一角度时,该支点相对于该定位梢移动至少一距离。其中,该穿孔为一长孔或一椭圆孔。其中,该穿孔具有一长轴,该定位梢的顶部限位于该支点之上,并沿着该长轴相对于该支点移动。其中,该定位梢包括一杆体,位于该穿孔内;一凸缘,设置于该杆体的一端,并凸出于该杆体的侧缘;以及一固定部,设置于该杆体的另一端,以使该定位梢的底部固定在该侧向按键区上,其中该支点卡置于该凸缘与该固定部之间。其中,该固定部埋入于该侧向按键区的一凹穴内,以形成一铆接结构。其中,该杆体、该凸缘与该固定部一体成型,以形成一凸字形结构。其中,该第一按压部、该第二按压部以及该支点突出于该杠杆的一侧,该杠杆的另一侧做为一施力部。本发明的侧向按键结构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相对于习知空间狭小及不易安装的问题,本实施例的侧向按键结构的构件简化,可在空间狭小的侧向按键区域上安装,使用上更方便。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IA及图IB分别绘示依照一实施例的侧向按键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及组装示意图。图IC绘示依照一实施例的侧向按键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2及图3分别绘示依照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内部示意图及分解示意图。图4绘示依照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侧向按键结构16 :金属壳体17:电路板 18 :外壳体20 电子装置100 :按键本体110:第一按压部120 :第二按压部130 :杠杆132 :支点132a:穿孔140 :定位梢140:定位梢142 :杆体144:凸缘146:固定部162:侧向按键区162a:凹穴162b:凹槽172:第一电极弹片174:第二电极弹片182:隔音板182a:出音孔L :长轴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实施例的侧向按键结构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利用双向按键设计,将按键本体及定位梢配置于侧向按键区,以组成一侧向按键结构。因此,当按键本体的支点组装于定位梢上时,按键本体的两端可相对于支点旋转,以输入各自的按压信号,进而达到不连动的双向按键功能。此外,支点的穿孔内更可形成一缓冲空间,以使支点相对于定位梢移动,借以增加按压作动时的缓冲行程。图IA及图IB分别绘示依照一实施例的侧向按键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及组装示意图。图IC绘示依照一实施例的侧向按键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请先参考图IA及图1B,侧向按键结构10包括一按键本体100以及一定位梢140。按键本体100配置于金属壳体16的一侧向按键区162。按键本体100包括一第一按压部110、一第二按压部120及一杠杆130。杠杆130的中央设有一支点132。杠杆130连接于第一按压部110与第二按压部120之间,以使第一按压部110与第二按压部120相对于支点132摆动。定位梢140的底部固定在侧向按键区162上,而定位梢140的顶部通过支点132的一穿孔132a,以固定支点132于侧向按键区162上。请参考图1A,定位梢140包括一杆体142、一凸缘144以及一固定部146。杆体142位于穿孔132a内。凸缘144设置于杆体142的一端,并凸出于杆体142的侧缘。固定部146设置于杆体142的另一端,以使定位梢140的底部固定在侧向按键区162上。在一实施例中,定位梢140例如以铆接的方式将固定部146埋入于侧向按键区162的一凹穴162a内,以形成一铆接结构,如第IC图所示。定位梢140例如为金属材质,而杆体142、凸缘144与固定部146例如以机械加工的方式一体成型,以使定位梢140形成一凸字形结构。在组装上,定位梢140例如以挤压工具压置在固定部146的上缘,再藉由金属挤压变形而将固定部146埋入于金属壳体16内,以使定位梢140与金属壳体16铆接在一起。 此外,在图IA中,当按键本体100的支点132组装于定位梢140上时,位于定位梢140顶部的凸缘144与支点132的穿孔132a之间预卡合,之后再施予正向力至支点132以克服凸缘144与支点132之间的卡合力,以使凸缘144穿过穿孔132a,并使支点132卡置于凸缘144与固定部146之间。如此,定位梢140的顶部将可限位于支点132之上,如图IB及图IC所示。另外,在图IB中,第一按压部110、第二按压部120及支点130突出于杠杆130的一侧,而杠杆130的另一侧显露于侧向按键区162的一凹槽162b中,以做为一施力部134。在一实施例中,支点132的穿孔132a例如为一长孔或一椭圆孔,其具有一长轴L,位于施力方向上,以形成一缓冲空间于穿孔132a内,以使支点132与定位梢140相互移动。当按键本体100的一端(A端或B端)受力时,杠杆130除了以支点132旋转一角度外,支点132亦可沿着长轴L(施力方向)移动至少一距离,直到支点132抵接到凹槽162b的内壁为止。因此,支点132可相对于定位梢140移动,以增加按压端(例如A端)作动时的缓冲行程,避免另一按压端(例如B端)的反馈作动造成连动的问题。接着,请参考图2及图3,其分别绘示依照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的内部示意图及分解示意图。电子装置20例如为智能型手机,其内部包括一金属壳体16、一按键本体100以及一定位梢140。金属壳体16具有一侧向按键区162。按键本体100及定位梢140配置于侧向按键区162,并组成一侧向按键结构10,如第IA及IB图所示。侧向按键结构10用以输入一第一按压信号以及一第二按压信号,以达到双向按键功能。此外,电子装置20更包括一电路板17,配置于金属壳体16上。电路板17包括一第一电极弹片172以及一第二电极弹片174。第一电极弹片172抵接第一按压部110,用以接收第一按压信号。第二电极弹片174抵接第二按压部120,用以接收第二按压信号。在一实施例中,支点132的穿孔132a例如为一长孔或一椭圆孔。因此,当第一电极弹片172接收第一按压信号时,杠杆130系以支点132旋转一第一角度,且支点132相对于定位梢140沿着施力方向移动至少一距离。此外,第二电极弹片174接收第二按压信号时,杠杆130以支点132反向旋转一第二角度,且支点132相对于定位梢140沿着施力方向移动至少一距离。因此,支点132可相对于定位梢140移动,以增加按压的缓冲行程。接着,请参考图3及图4,其中图4绘示依照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示意图。电子装置20更包括一外壳体18,外壳体18覆盖金属壳体16以形成一凹槽162b于侧向按键区162内,凹槽162b用以容纳按键本体100。在一实施例中,凹槽162b例如位于喇叭的出口处。由于喇叭的出口处在设计上会预留较大的容置空间,且其厚度相对较厚,因此适合放置可供使用者按压的侧向按键结构10。在图4中,夕卜壳体18的侧面设有一隔音板182,位于凹槽162b的底面。隔音板182连接于金属壳体16与外壳体18之间,并具有一出音孔182a。因此,电子装置20的喇叭可藉由出首孔182a发出振动首。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侧向按键结构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系利用双向按键 设计,将按键本体及定位梢配置于侧向按键区,以组成一侧向按键结构。相对于习知空间狭小及不易安装的问题,本实施例的侧向按键结构的构件简化,可在空间狭小的侧向按键区域上安装,使用上更方便。因此,当按键本体的支点组装于定位梢上时,按键本体的两端可相对于支点旋转,以输入各自的按压信号,进而达到不连动的双向按键功能。此外,支点可相对于定位梢移动,以增加按压端作动时的缓冲行程,避免另一按压端的反馈作动造成连动的问题。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侧向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按键本体,配置于一侧向按键区上,该按键本体包括 一第一按压部; 一第二按压部;及 一杠杆,该杠杆的中央设有一支点,且该杠杆连接于该第一按压部与该第二按压部之间,以使该第一按压部与该第二按压部相对于该支点摆动;以及 一定位梢,该定位梢的底部固定在该侧向按键区上,该定位梢的顶部通过该支点的一穿孔,以固定该支点于该侧向按键区上, 其中该穿孔内形成有一缓冲空间,以使该支点与该定位梢相互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侧向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杠杆以该支点旋转一角度时,该支点相对于该定位梢移动至少一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侧向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穿孔为一长孔或一椭圆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向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穿孔具有一长轴,该定位梢的顶部限位于该支点之上,并沿着该长轴相对于该支点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侧向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梢包括 一杆体,位于该穿孔内; 一凸缘,设置于该杆体的一端,并凸出于该杆体的侧缘;以及 一固定部,设置于该杆体的另一端,以使该定位梢的底部固定在该侧向按键区上,其中该支点卡置于该凸缘与该固定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向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埋入于该侧向按键区的一凹穴内,以形成一铆接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向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杆体、该凸缘与该固定部一体成型,以形成一凸字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侧向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按压部、该第二按压部以及该支点突出于该杠杆的一侧,该杠杆的另一侧做为一施力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侧向按键结构,包括一按键本体以及一定位梢。按键本体配置于一侧向按键区上。按键本体包括一第一按压部、一第二按压部及一杠杆。杠杆的中央设有一支点,且杠杆连接于第一按压部与第二按压部之间,以使第一按压部与第二按压部相对于支点摆动。定位梢的底部固定在侧向按键区上,而定位梢的顶部通过支点的一穿孔,以固定支点于侧向按键区上。穿孔内形成有一缓冲空间,以使支点与定位梢相互移动。
文档编号H01H3/12GK102751114SQ201110104740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2日
发明者廖建中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