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转接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3904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源转接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源转接部件,尤指一种用于传输电源信号的电源转接部件。
背景技术
电源转接部件广泛应用于现代电子电器设备中,例如,常用的传输电源信号的电源转接部件,其工作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电子电器设备能否正常运行。同时,随着电源转接部件结构小型化的趋势,其内置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应用增多,当在内置电路板上进行焊接操作时,很容易伤及周边灵敏的电子元件。因此,确有必要对电源转接部件进行改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结构的电源转接部件,其能够有效避免伤害到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转接部件,其包括容纳有端子且同所述端子成过盈配合的内接端头;具有发光二极管并与所述端子电器连接的内置电路板; 设有若干导线与应力释放部分的线缆以及位于所述电路板和应力释放部分之间的导光管; 所述内置电路板设有通孔且具有前后端面,所述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内置电路板的后端面,所述线缆的导线穿过内置电路板的通孔且在前端与端子电器连接;和所述通孔设置于内置电路板的中央位置且贯穿其前后端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电源转接部件通过改进的内置电路板结构,有效避开内置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并增大焊接面积。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源转接部件的立体组装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源转接部件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2所示电源转接部件另一视角的视图。图4是图3所示电源转接部件的部分元件组装后的立体图。图5是图4所示电源转接部件另一视角的视图。图6是沿图1中线A-A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转接部件,其包括容纳有端子且同所述端子成过盈配合的内接端头;具有发光二极管并与所述端子电器连接的内置电路板;设有若干导线与应力释放部分的线缆以及位于所述电路板和应力释放部分之间的导光管;所述内置电路板设有通孔且具有前后端面,所述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内置电路板的后端面,所述线缆的导线穿过内置电路板的通孔且在前端与端子电器连接;和所述通孔设置于内置电路板的中央位置且贯穿其前后端面。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源转接部件100包括内置电路板2、位于内置电路板2前端的内接端头3、位于内置电路板2后端的导光管4、可将所述内置电路板2、 导光管4及内接端头3固定一起的内模件5、包覆于电源转接部件100外围的外模件6以及设有若干导线71的线缆7,所述内模件5于后端设有环形凹部(未标号)。请参照图2至图3所示,内置电路板2沿垂直于对接方向的方向设置,所述内接端头3和导光管4分别位于内置电路板2的两侧。该内置电路板2为大体圆片状中空结构, 且其外边成规则多边形,其具有前后端面,并且所述内置电路板2于大体中央位置设有贯穿前后端面的通孔23,并且于前端面的下方设有两个导电区域21、22,所述导电区域21、22 沿垂直于对接方向的水平方向相间隔设置。另外,所述内置电路板2的后端面对称分布有 4个用于指示电源转接部件100工作状态的发光二极管(LED) M,内置电路板2前端面的上方设置有两个电阻元件25。所述容纳有端子且同所述端子成过盈配合的内接端头3包括形成于其前端的且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对接部31、包覆于对接部31内的绝缘本体(未标号)、容纳于绝缘本体内的一对信号端子34、部分延伸出对接部31后端的一对电源端子33以及夹置于一对电源端子33之间的隔板35,所述信号端子34要比电源端子33尺寸小,如此一方面方便识别,另一方面变相的增大了与内置电路板2焊接时的焊接面积。所述对接部31形成有容纳空间 32,其顶端形成有狭缝311。所述信号端子34容纳于容纳空间32内的端子通道(未标号) 内。所述电源端子33的末端具有自底部向内侧水平延伸的焊接部331。所述隔板35的顶部高于一对电源端子33,如此可防止二者之间的短路。导光管4大致成前大后小的中空的螺帽状构型,其由透明的塑胶材料制成且用来传输发光二极管M发出的光线。导光管4包括前端的外径较大的导光部43及位于导光部 43后端的外径较小的固持部41,所述导光部43的后端具有供使用者观察发光二极管对状态的透光部431,所述固持部41外部表面设有由凸肋(未标号)及环形沟槽(未标号)交替形成的螺纹,且所述凸肋表面设有切面411。由图2及图3可见,导光管4由一贯穿孔42 贯穿前后。线缆7包括起固持和应力释放作用的应力释放部分72及自所述应力释放部分72 向前延伸的若干导线71。请参照图2至图6,组装时,所述内接端头3通过一对电源端子33与内置电路板2 相组装,所述一对电源端子33穿过内置电路板2的通孔23,其下方的一对焊接部331抵靠于内置电路板2的两个导电区域21、22,并通过焊接技术焊接于对应导电区域。所述内置电路板2邻近导光管4的前端面,所述线缆7的若干导线71延伸穿过导光管4的贯穿孔42 和内置电路板2的通孔23,并在内置电路板2的前端分别与所述信号端子34及电源端子 33焊接,以防止伤害到内置电路板2上的电子元件并可增大焊接面积。采用内模成型将组装一起的内置电路板2、内接端头3、导光管4成型一体,所述内模件5即是在内模成型后的结构,其由工程塑料制成以在狭小的空间内提高连接强度。最后,再通过外模包覆成型将上述组装一体的各元件包覆一体,所述外模件6即为外模成型后的结构。当所述电源转接部件100成型完毕后,所述线缆7的应力释放部分72会包覆于导光管4的后端的固持部41,导光管4的透光部431暴露于外模件6的外部,以显示电源转接部件100的工作状态,所述线缆7的应力释放部分72部分包覆于内模件5的后端。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所述导光管4的后端设有螺纹状排布的凸肋及沟槽,当应力释放部分72包覆成型于导光管4时,这些结构可增强成型效果,提高产品的摇摆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另外,本实用新型电源转接部件100直接于导光管4的后端设置具有应力释放功能的固持部41,省略了传统技术中的环体结构,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再者,所述电路板 2紧靠导光管4的前端面,最大限度的减小了发光二极管M发出的光线在传输到导光管4 过程中的损耗,增强了电源转接部件100的导光性能。最后,所述导光管4的固持部41的凸肋通过设置切面411,可防止应力释放部分72在与导光管4成型后发生旋转。
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转接部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容纳有端子且同所述端子成过盈配合的内接端头; 具有发光二极管并与所述端子电器连接的内置电路板;设有若干导线与应力释放部分的线缆以及位于所述电路板和应力释放部分之间的导光管;所述内置电路板设有通孔且具有前后端面,所述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内置电路板的后端面,所述线缆的导线穿过内置电路板的通孔且在前端与端子电器连接;和所述通孔设置于内置电路板的中央位置且贯穿其前后端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接部件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电源转接部件内部的一体成型的内模件及包覆于其外部的一体成型的外模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电路板邻近导光管设置。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改进结构的电源转接部件,其能够有效避免伤害到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其包括容纳有端子且同所述端子成过盈配合的内接端头;具有发光二极管并与所述端子电器连接的内置电路板;设有若干导线与应力释放部分的线缆以及位于所述电路板和应力释放部分之间的导光管;所述内置电路板设有通孔且具有前后端面,所述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内置电路板的后端面,所述线缆的导线穿过内置电路板的通孔且在前端与端子电器连接;和所述通孔设置于内置电路板的中央位置且贯穿其前后端面。本电源转接部件通过改进的内置电路板结构,有效避开内置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并增大焊接面积。
文档编号H01R13/502GK202004251SQ20112005439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日
发明者徐旭芬 申请人:宁波市鄞州声光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