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办公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电路自动通断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通断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办公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电路自动通断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在计算机普及的今天,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场所都配备了计算机,大多数的计算机都配备了音箱、打印机、扫描仪等外部设备;计算机及其这些设备的电源插头大多插在同一排式插座上,而且该插座通常放在不易操作的地方;多数情况下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为了图省事,下班时,只是将计算机一关了之。但是,此时的计算机等部分设备仍然处于待机状态,既消耗了电能又降低了机器的使用寿命。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办公室计算机等部分设备在计算机关机后仍处于待机状态消耗电能影响机器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办公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电路自动通断开关。本实用新型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电路自动通断开关,包括带有电源输入、输出接口的金属盒和D型插头,金属盒内设有继电器、二极管、电容和干电池;所说继电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插头连接;所说干电池的负极通过导线与继电器的控制输入端连接,干电池的正极通过导线和一个外接直流电源与计算机的开关按钮POWER键连接,其通断过程由计的开关按钮POWER键控制;所说D型插头通过导线与继电器的控制输入端连接,该导线电路的正极接入两个二极管,在两个二极管的中间接入电容,电容的两端分别与该导线电路的正、负极连接,D型插头插入计算机+5V或+12V电源输出接口。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是首先,通过外接电源插头将主交流电路接入继电器的输出端。继电器的控制端(输入端)由两路电压分别控制;外接直流电源,其开关连接在计算机的开关按钮POWER键上;导出计算机电源输出的+5V或+12V电压。为防止干电池电路与该电路的相互干扰,和先关主机后关外部设备的顺序,在该电路中接入两个二极管和在两个二极管的中间接入容量足够大的电容。当需要开机时,首先接通外接直流电源,继电器导通,这时计算机及所有外部设备都通电,计算机随之启动。由于计算机的开关按钮POWER 键在失去外力后自动断开,因此计算机启动后,外接的直流电源就随之关闭,继电器控制端的电压由计算机电源输出的上述电压中的一个维持。当通过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关闭计算机系统后,计算机的电源不能再输出+5V或+12V电压,电路中的电容器存储的电量继续维持继电器的导通,待电容完全放电后,继电器的控制端失去所有电压后输出端呈阻断状态,从而实现了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电路的自动通断。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能在启动计算机时排式插座上的电源自动导通,在关闭计算机时排式插座上的电源自动切断。从而实现了办公室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电路的全自动控制。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本实用新型它包括带有电源输入、输出接口的金属盒1 和D型插头3,金属盒1内设有继电器7、二极管6、4、电容5和干电池2 ;继电器7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插头8连接;干电池2的负极通过导线与继电器7的控制输入端连接, 干电池2的正极通过导线和一个外接直流电源9与计算机的开关按钮POWER键连接;D型
3插头3通过导线与继电器7的控制输入端连接,该导线电路的正极接入两个二极管6、4,在两个二极管6、4的中间接入电容5,电容5的两端分别与该导线电路的正、负极连接,D型插头3插入计算机+5V或+12V电源输出接口。
权利要求1. 一种办公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电路自动通断开关,其特征是它包括带有电源输入、输出接口的金属盒和D型插头,金属盒内设有继电器、二极管、电容和干电池;所说继电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插头连接;所说干电池的负极通过导线与继电器的控制输入端连接,干电池的正极通过导线和一个外接直流电源与计算机的开关按钮POWER键连接;所说D型插头通过导线与继电器的控制输入端连接,该导线电路的正极接入两个二极管,在两个二极管的中间接入电容,电容的两端分别与该导线电路的正、负极连接,D型插头插入计算机+5V或+12V电源输出接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办公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电路自动通断开关,包括带有电源输入、输出接口的金属盒和D型插头,金属盒内设有继电器、二极管、电容和干电池;所说继电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插头连接;干电池的负极通过导线与继电器的控制输入端连接,干电池的正极通过导线和一个外接直流电源与计算机的开关按钮POWER键连接;D型插头通过导线与继电器的控制输入端连接,该导线电路的正极接入两个二极管,在两个二极管的中间接入电容,电容的两端分别与该导线电路的正、负极连接,D型插头接入计算机+5V或+12V电源输出接口。本实用新型能在启动计算机时排式插座上的电源自动导通,在关闭计算机时排式插座上的电源自动切断。
文档编号H01H47/00GK202058645SQ201120060569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4日
发明者顾明 申请人: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