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9520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Esd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ESD保护结构,特别涉及一种CDM(Charged Device Model)模式的ESD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近些年随着集成电路工艺的快速发展,MOS管的线宽越来越窄,结深越来越浅,栅氧层的厚度也越来越薄,这些都加速了电路设计对静电防护(ESD)的需求。当线宽为Ium 时,ESD 对电路的影响很小;当进入 0. 35um、0. 18um 时代,ESD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静电释放)成为了刻不容缓的问题。通用的ESD 分为 HBM (Human body model)模式,MM (machine model)模式和 CDM(Charged device model)模式。HBM模式和MM模式是外部对芯片进行放电,而CDM模式是芯片内部的电荷通过引脚迅速对外放电。与HBM和MM模式相比较,CDM模式的放电电流更大,放电时间更短,更容易损伤芯片,造成芯片功能的失效。所以针对CDM模式,需要更可靠更全面的静电保护。传统的针对CDM模式的ESD保护结构,通常采用一个二极管或二极管连接的MOS 管,跨接在MOS管的输入端和衬底之间,形成一反向二极管,且该二极管或二极管连接的 MOS管需要在单独设置在衬底上,故额外的DRC规则是需要的。

图1为在一具体的反相器中增加ESD保护结构后的电路示意图,其中晶体管Ml和M2构成反相器,Vdd为外加电源, gnd为接地端,Dl为位于反相器输入端和地端的反向二极管。当发生CDM放电时,此反向二极管Dl会正向导通,从而将MOS栅极和衬底之间的电压差钳住,而不会击穿MOS管的栅氧层,从而保护了电路。
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ESD保护结构,该保护结构更简单,但防护效果更加全面。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ESD保护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制备在P型衬底上的 MOS管,在所述P型衬底上设有独立与所述MOS管的N型扩散区,所述MOS管的栅极与所述 N型扩散区相连接作为输入端,所述P型衬底接地,使所述N型扩散区和所述P型衬底形成反向二极管。所述MOS管为N型MOS管和/或P型MOS管。所述MOS管的栅极通过接触孔和金属连线与所述N型扩散区相连接。所述P型衬底上包括一组栅极相连的MOS管,所述MOS管的栅极与所述N型扩散区相连接。在本发明的ESD保护结构中,不需要额外添加MOS器件,只需要设置一独立与器件的N型扩散区,并在版图中打接触孔使得器件的栅极通过接触孔连接到N型扩散区(即N+ 区域),和P型衬底形成一反向二极管,从而能有效的防护ESD事件。对电路来说,无需增加任何器件,对版图来说,也没有增加器件。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应用于CMOS反相器上的ESD保护结构的电路示意图;图2为一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ESD保护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ESD保护结构的具体版图设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ESD保护结构,基于在电路中无需添加器件的目的,在P型衬底上设置独立于器件的N型扩散区,而后将每个MOS管的栅极和N型扩散区进行连接作为输入端,同时 P型衬底也接地。栅极的连接可通过在栅极连接的金属层下(例如Ml)打接触孔连接到N 型扩散区来实现,最终使得在栅极和衬底之间形成一反向二极管。图2和图3为本发明的ESD保护结构在CMOS反相器中的一个具体实例,其实现了简单且易于实现的ESD保护结构,其中独立于MOS管的N型扩散区具体设为N+区域,与MOS 管中的N+区域的相同,并共用一个形成工艺。图2来看,将CMOS反相器的栅极通过接触孔连接到N+区域即可。从图3的版图设计来看,只需要将栅极或者和栅极相连的金属通过接触孔连接到N+区域,即栅极的金属ml通过接触孔和N+区域进行连接。在实际电路中,等效于在CMOS器件中增加一个反向连接的二极管,跨接在栅极和衬底之间,和传统的CDM模式的保护结构一致。在实际电路设计中,按现有的工艺,如果每组栅极都附加一个二极管连接的MOS 管,不仅浪费面积而且工程量巨大。如果在芯片中,电路上只有一两个反向二极管来防护 CDM放电,固然也可以保护MOS管,但是如果放电所在区域的MOS管的栅极没有设置反向二极管,仍然会由于CDM放电过快的特点而击穿所在区域MOS管的栅氧层。而采用本发明的 ESD保护结构,完全可以将每组栅极的金属线通过接触孔连接到N+区域,易于实现且不占用芯片面积。且采用本发明的ESD保护电路,可以很方便的实现每组栅极都有反向的二极管通向衬底,更好的应对CDM放电。上述的每组栅极,是指栅极连接在一起的MOS管,这样的一组栅极只需要一个反向二极管保护即可,当然也可以设置为每个MOS管的栅极都有反向二极管来保护。当芯片发生CDM放电时,此时电流可以通过输入/输出端(input and output block)的ESD来泄放,但是可能距离1/0较远,会由于来不及放电而使得MOS管栅极和衬底形成大的电压差,这样就会击穿MOS管的栅氧层。如果在栅极附近加一反向二极管,当发生 CDM放电时,二极管就会导通,从而就钳住了栅极和衬底的电压差,而不会击穿栅氧。在本发明的ESD保护结构,就实现了栅极附近连接反向二极管的结构,而且可以将每组栅极通过接触孔连接到n+,这样在实际芯片中就形成了很多组反向二极管,一旦发生CDM放电,所有反向二极管就会导通,从而将相应MOS管的栅极和衬底的电压差钳住,保护了相对应MOS管的栅氧,由于二极管数量较多,不会由于来不及放电而击穿栅氧,所以能有效的提升ESD性能。同时在芯片的制造过程中,和栅极相连的金属层容易积累电荷,当积累电荷较多时,可以通过本发明的结构顺利释放电荷,不会对栅氧造成损伤。而传统的保护结构,无法保护每组栅氧,也增加了芯片制造的风险。因此,本发明的ESD保护结构,能更有效、更方便的保护芯片。同时在芯片制造过程中,如果和栅极相连的金属中积累了过多的电荷,也可以通过本发明的结构迅速放电,对芯片的制造过程也起到了保护作用。上述对实施例的说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内的熟练技术人员通过参考本发明的说明,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或者可以对实施例进行组合也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ESD保护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制备在P型衬底上的MOS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P型衬底上设有独立于所述MOS管的N型扩散区,所述MOS管的栅极与所述N型扩散区相连接作为输入端,所述P型衬底接地,使所述N型扩散区和所述P型衬底形成反向二极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ESD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为N型MOS管和/或P 型MOS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ESD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的栅极通过接触孔和金属连线与所述N型扩散区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ESD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衬底上包括一组栅极相连的MOS管,所述MOS管的栅极与所述N型扩散区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ESD保护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制备在P型衬底上的MOS管,在所述P型衬底上设有独立于所述MOS管的N型扩散区,所述MOS管的栅极与所述N型扩散区相连接作为输入端,所述P型衬底接地,使所述N型扩散区和所述P型衬底形成反向二极管。本实用新型的ESD结构实现简单,且能实现更有效的静电防护。
文档编号H01L27/02GK202142533SQ201120149368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2日
发明者傅志军, 马和良 申请人: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