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功率型电池盖与极组集流体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0393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锂离子功率型电池盖与极组集流体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盖与电池极耳连接,尤其是一种锂离子方形功率型电池盖与电池极耳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尤其是电动车行业的逐步升温,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锂离子电池功率性能的关注。对于现有动力电池盖与电池极耳连接来说一般都采用多个极组单一极耳连接,在大电流充放电时由于集流体横截面小造成电池发热量增大对电池造成极大的损伤而且影响大功率充放电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增加集流体与电池盖接触面积的连接结构,提高电池的大功率充放电性能及安全性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锂离子功率型电池盖与极组集流体连接结构,包括电池盖与极组集流体,电池盖开口式连接引片通过电池极柱与电池盖铆接在一起,电池盖连接引片为开口式,电池极组集流体为并排的两个,两个电池极组集流体分别通过超声焊接与电池盖开口式连接引片两个开口端固定。本实用新型结构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增加了电池极组集流体与电池盖接触面积。2、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增加了电池的大功率充放电及安全性能。3、本实用新型提高了装配及焊接性能的可靠性,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盖开口式连接引片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配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池盖与电池极组集流体连接结构,电池盖开口式连接引片1通过电池极柱4与电池盖3铆接在一起,电池盖连接引片为开口式,电池极组集流体2为并排的两个,两个电池极组集流体分别通过超声焊接与电池盖开口式连接引片两个开口端固定。开口式连接引片正极为铝箔,负极为铜镀镍,电池极组集流体正极为铝带(并排两个)负极为铜带(并排两个)。电池盖开口式连接引片1与电池极组正负集流体2分别进行两次超声焊接,因电池盖连接引片1为开口式所以保证了超声焊接完第一个集流体后,焊接第二个集流体时不会因超声焊的震动摩擦而对第一个焊点造成脱焊的影响,有效的增加了电池极组集流体2与电池盖开口式连接引片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电池大功率充放电的性能。电池盖开口式连接引片1通过电池极柱4与电池盖板3紧密的铆接在一起,保证电池极组集流体2焊接后与电池极柱4的稳固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法,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 一种锂离子功率型电池盖与极组集流体连接结构,包括电池盖与极组集流体,其特征是电池盖开口式连接引片通过电池极柱与电池盖铆接在一起,电池盖连接引片为开口式,电池极组集流体为并排的两个,两个电池极组集流体分别通过超声焊接与电池盖开口式连接引片两个开口端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加集流体与电池盖接触面积的连接结构,提高电池的大功率充放电性能及安全性能。锂离子功率型电池盖与极组集流体连接结构,包括电池盖与极组集流体,电池盖开口式连接引片通过电池极柱与电池盖铆接在一起,电池盖连接引片为开口式,电池极组集流体为并排的两个,两个电池极组集流体分别通过超声焊接与电池盖开口式连接引片两个开口端固定。本实用新型提高了装配及焊接性能的可靠性,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文档编号H01M2/26GK202127051SQ201120222600
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8日
发明者张娜, 张火成, 李杨, 王永武 申请人:力神迈尔斯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