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板间高速连接器抗振性能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0406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提高板间高速连接器抗振性能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学领域,特别是涉及ー种提高板间高速连接器抗振性能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单板功能越来越多,速率越来越高,板上器件也越来越多,空间越来越紧张,采用双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结构的单板,成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双PCB结构需要采用高速连接器将子板的信号线连接到母版,在正常情况下,高速连接器需要紧密连接才能保证信号的有效传输,如果出现松动或连接不紧固的情况,高 速信号会出现误传的现象。为了保证单板在恶劣环境下传输无误码,需要提高单板的抗振动性能,为达该目的,通常是在板间高速连接器周围增加固定螺柱。但是,板间高速连接器周围是从连接器中连出的大量的高速信号线,其周围空间十分宝贵,难以给螺柱提供空间。因此,很容易造成高速连接器缺乏有效固定,需要做出改进。另外,也可以更改PCB设计以满足需求,该方式虽然最直接有效,但也是代价最大的改进方式,更改后信号完整性及可靠性试验要重新完成,严重浪费研发成本和产品设计完成时间。现有技术中,在高速连接器附近屏蔽板安装孔处增加一个螺柱来固定板间高速连接器,但存在以下问题一、用螺柱代替螺钉,屏蔽板缺少固定;ニ、由于上层PCB上的孔是为了方便使用工具固定下层PCB屏蔽板而设计的,安装孔比螺柱外径大,因此,在普通螺柱的上层加垫片只能防止上层PCB向上运动的范围,而无法控制其向下运动的趋势,试验证明PCB向下运动不作限制会导致板间高速连接器振动故障;三、上层PCB上方和下方都使用垫片吋,固定过程繁琐,固定时下方垫片容易掉落,増加了安装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提高板间高速连接器抗振性能的装置,用来解决现有技术中高速连接器固定不稳造成振动故障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ー种提高板间高速连接器抗振性能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底部设置有连接部,顶部设置有支撑部;所述连接部和支撑部固定连接在支撑柱上;所述支撑柱靠近所述支撑部一端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支撑部设置有螺纹孔或通孔;螺栓,与所述支撑柱上的螺纹孔连接;垫片,设置在所述螺栓和所述支撑部之间。进ー步,所述连接部的直径小于所述支撑柱的直径;所述支撑柱的直径小于所述支撑部的直径。[0013]进ー步,所述连接部穿过下层印制电路板的安装孔与屏蔽板上的螺纹孔连接;上层印制电路板的高速连接器与所述下层印制电路板高速连接器连接,所述上层印制电路板与所述支撑部接触;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垫片和上层印制电路板的安装孔与所述支撑柱上的螺纹孔连接。进一歩,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扳手卡槽。进ー步,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凹槽。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装置配合螺钉和垫圈使用,快速有效解决双PCB带有高速板间连接器振动问题,不仅能限制上层PCB向上的振动幅度,也可以有效限制上层PCB向下的振动幅度,并且简化了安装エ艺,避免在安装过程中垫圈脱落,提高了安装效率。

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ー种提高板间高速连接器抗振性能的装置安装在带有高速连接器的双PCB板的安装示意图;图2是图I安装后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确定装置安装位置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六面体形支撑柱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仰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带有平面槽的支撑柱的示意图;图7是图6的仰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带有凹槽的支撑部的示意图;图9是图8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高速连接器固定不稳造成振动故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ー种提高板间高速连接器抗振性能的装置,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ー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I 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ー种提高板间高速连接器抗振性能的装置,包括支撑柱1,支撑柱I底部设置有连接部2,支撑柱I顶部设置有支撑部3 ;连接部2和支撑部3固定连接在支撑柱I上;支撑柱I靠近支撑部3 —端设置有螺纹孔,该螺纹孔的中心线与支撑柱的轴线重合;支撑部3设置有螺纹孔或通孔;支撑部3上的螺纹孔或通孔的中心线与支撑柱I上的螺纹孔的中心线重合。其中,支撑部3可以设计成垫片形状,与支撑柱I加工成一体结构,或者焊接在支撑柱I上。连接部可以设计成螺柱形状,通过螺纹与螺纹孔连接。螺栓4,与支撑柱I上的螺纹孔连接;并不限定螺栓,也可以是螺钉或其它连接方式。垫片5,设置在螺栓4和支撑部3之间。[0032]如图I、图2所示,本实施例装置安装在双PCB板上,具体如下支撑柱I上的连接部2穿过下层印制电路板6的安装孔7与屏蔽板8上的螺纹孔9连接;上层印制电路板12的高速连接器11与下层印制电路板6上的高速连接器10连接,上层印制电路板12与支撑部3接触,该接触应该为紧密接触,必须保证上层印制电路板12的高速连接器11与下层印制电路板6上的高速连接器10可靠连接;螺栓4依次穿过垫片5和上层印制电路板12的安装孔13,与支撑柱I上的螺纹孔连接,其中,垫片5位于上层印制电路板12与螺栓4之间,这样,垫片5与支撑柱I上的支撑部3就可以对上层印制电路板12的上下振动幅度进行限制,对其上下运动进行抑制。由于支撑柱I上的连接部2需要穿过下层印制电路板6与屏蔽板8连接,因此,通常支撑柱I上的连接部2的直径小于支撑柱I的直径;这样,支撑柱I与连接部之间形成阶梯轴的关系,就可以利用该阶梯对下层印制电路板6的振动进行限制。同理,支撑部2是用来限制上层印制电路板12向下运动幅度的,因此,支撑柱I的直径通常小于支撑部3的直径。当支撑柱I形状不是圆形时,其直径是指支撑柱I外接圆的直径。另外,为了便于将支撑柱I安装在屏蔽板8上,通常,支撑柱I上设置有扳手卡槽,扳手卡槽可以是设置在支撑柱I的任意位置,也可以将整个支撑柱I设计为特定的形状,使其通过与之对应的扳手配合安装,例如,如图4、5所示,将支撑柱I设计为六面体形(其截面为六边形),当然,也可以将支撑柱I设计为三面体形、四面体形、五面体形等多面体形。如图6、7所示,还可以在圆柱形的支撑柱I加工対称的双面凹槽14,通过扳手即可安装支撑柱I。如图8、9所示,另外,还可以在支撑部3上设置凹槽15 (可以为一字凹槽、十字凹槽或其它形状凹槽),通过相应的改锥进行快速安装。 本实施例装置的适用范围及安装过程以下步骤I :对使用板间高速连接器且存在振动问题的双PCB单板进行振动试验,步进加強振动应カ,确保振动试验复现故障,记录振动试验应カ。步骤2 :确定单板有使用本装置的空间,如图3所示,板上设有背板连接器B、电源插座C和板间连接器D,板间连接器在其靠近PCB右角处没有固定;通常情況下,单板中间部分需要放置光模块等大型器件,板间高速连接器通常都会放在单板边角处,因此,选取加强定位孔的位置为A。步骤3 :在图3中指出的加强定位孔A处选取位置安装本实用新型装置。步骤4 :将双层PCB间连接器连同上、下层PCB分开。步骤5 :使用该装置连接部2固定屏蔽板,使用扳手固定外六角支撑柱1,确保紧固;外六角形式如图4、图5所示,便于扳手紧固。步骤6 :将双层PCB间连接器连同PCB重新安装,确保高速连接器10与高速连接器11可靠连接、且中间无缝隙,确保该装置支撑部3与上层PCB12充分接触。步骤7 :在该装置上方对应的上层PCB的安装孔上放置垫圈5,用螺栓4固定在支撑柱I上,固定完成后如图2所示;。步骤8 :使用步骤I中复现故障的振动应カ进行振动试验。步骤9 :如果通过试验,本装置安装改进板间连接器抗振动成功。由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装置配合螺钉和垫圈使用,快速有效解决双PCB带有高速板间连接器振动问题,不仅能限制上层PCB向上的振动幅度,也可以有效限制上层PCB向下的振动幅度,并且简化了安装エ艺,避免在安装过程中垫圈脱落,提高了安装效率;确保屏蔽板固定,方便使用扳手紧固。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各种改进、増加和取代也是可能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当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权利要求1.ー种提高板间高速连接器抗振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底部设置有连接部,顶部设置有支撑部;所述连接部和支撑部固定连接在支撑柱上;所述支撑柱靠近所述支撑部一端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支撑部设置有螺纹孔或通孔; 螺栓,与所述支撑柱上的螺纹孔连接; 垫片,设置在所述螺栓和所述支撑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提高板间高速连接器抗振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直径小于所述支撑柱的直径;所述支撑柱的直径小于所述支撑部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板间高速连接器抗振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穿过下层印制电路板的安装孔与屏蔽板上的螺纹孔连接;上层印制电路板的高速连接器与所述下层印制电路板高速连接器连接,所述上层印制电路板与所述支撑部接触;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垫片和上层印制电路板的安装孔与所述支撑柱上的螺纹孔连接。
4.如权利要求I 3任ー项所述的提高板间高速连接器抗振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扳手卡槽。
5.如权利要求I 3所述的提高板间高速连接器抗振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凹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板间高速连接器抗振性能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底部设置有连接部,顶部设置有支撑部;所述连接部和支撑部固定连接在支撑柱上;所述支撑柱靠近所述支撑部一端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支撑部设置有螺纹孔或通孔;螺栓,与所述支撑柱上的螺纹孔连接;垫片,设置在所述螺栓和所述支撑部之间。本实用新型装置配合螺钉和垫圈使用,快速有效解决双PCB带有高速板间连接器振动问题,不仅能限制上层PCB向上的振动幅度,也可以有效限制上层PCB向下的振动幅度,并且简化了安装工艺,避免在安装过程中垫圈脱落,提高了安装效率。
文档编号H01R13/639GK202474418SQ201120374609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7日
发明者严峻, 康云志, 陈鑫 申请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