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能够进行旋转操作的旋转操作钮的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操作装置包括被旋转的旋转操作钮,该旋转操作钮已经被设置在汽车中的仪表板等中。当旋转操作钮被旋转时,操作对象,诸如空气调节器的温度或空气流量,被操作。例如,相关技术I公开了一种操作装置,在该操作装置中,两个旋转操作钮被定位在到面板上左边和右边的线中。特别地,除了两个旋转操作钮之外,该操作装置还包括电路板、两个保持构件以及开关元件。电路板被定位在面板的后侧上。两个旋转操作钮分别被设置到电路板上的左右位置。两个保持构件保持旋转操作钮中的每一个。旋转操作钮能够·环绕相互平行的旋转轴线旋转。开关元件检测旋转操作钮中的每一个的旋转。在常规操作装置中,两个旋转操作钮在彼此分离的位置中被对准。因此,安装空间明显地增加。电路板的所需的表面面积也增加。而且,旋转操作钮中的每一个分别由相应的保持构件保持。因此,在整个操作装置中的部件的数量增加。这增加了操作装置的重量并且放大了用于安装的时间和精力。相关技术专利文献相关技术I :日本专利特开公开No. 2008-3099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装置,该操作装置能够在不增加所需的空间或部件数量的情况下用于两个旋转操作钮的相互独立地旋转。为了达到该目的,本发明的操作装置包括第一旋转操作钮,该第一旋转操作钮能够进行旋转操作,从而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第二旋转操作钮,该第二旋转操作钮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操作钮的旋转径向上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二旋转操作钮被旋转从而以与所述第一旋转操作钮的旋转轴线共同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保持构件,该保持构件被介于所述第一旋转操作钮和所述第二旋转操作钮之间,并且所述保持构件包括筒状的旋转操作钮保持部,该筒状的旋转操作钮保持部保持所述第一旋转操作钮和所述第二旋转操作钮,使得两者能够相互独立地旋转;第一开关元件,该第一开关元件输出对应于所述第一旋转操作钮的旋转量的信号;以及第二开关元件,该第二开关元件输出对应于所述第二旋转操作钮的旋转量的信号。所述旋转操作钮保持部包括内周表面,该内周表面包括第一支撑表面,该第一支撑表面具有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以及外周表面,该外周表面包括第二支撑表面,该第二支撑表面具有大于所述第一支撑表面的直径,并且具有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所述第一旋转操作钮包括第一开关操作部,该第一开关操作部被设置在沿所述第一旋转操作钮的旋转周向方向排列的多个位置处,并且每当所述第一开关操作部中的一个经过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相对的位置时,所述第一开关操作部致使所述第一开关元件输出第一检出信号;以及外周表面,该外周表面包括第一滑动表面,该第一滑动表面具有大致圆筒状并且能够在该第一支撑表面上沿所述旋转周向方向滑动。所述第二旋转操作钮包括第二开关操作部,该开关操作部被设置在沿所述第二旋转操作钮的旋转周向方向排列的多个位置处,并且每当所述第二开关操作部中的一个经过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相对的位置时,所述第二开关操作部致使所述第二开关元件输出第二检出信号;以及内周表面,该内周表面包括第二滑动表面,该第二滑动表面具有大致圆筒状并且能够在所述第二支撑表面上沿所述旋转周向方向滑动。利用该操作装置,在不招致所需的空间或部件数量的较大增加的情况下,使两个旋转操作钮的相互独立地旋转成为可能。
图I是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操作装置被安装在面板构件中的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I中所示的操作装置的前视图。图3是图I中所示的操作装置的示意分解立体图。图4是沿着图2中的线IV-IV的截面图。图5是沿着图2中的线V-V的截面图。图6是沿着图2中的线VI-VI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图I是操作装置被安装在前盖2中的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前盖2被固定到汽车的仪表板等。图2是图I的前视图。图3是操作装置I的示意分解立体图。图4是沿着图2中的线IV-IV的截面图。图5是沿着图2中的线V-V的截面图。图6是沿着图2中的线VI-VI的截面图。操作装置I包括电路板3、内侧旋转操作钮(第一旋转操作钮)120、外侧旋转操作钮(第二旋转操作钮)140、保持构件60、按压操作钮70、两个弹簧82以及两个被固定到每个弹簧82的最前部的柱塞84。安装在电路板3上的是内开关元件(第一开关元件)12、外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14、触动开关元件(按压开关元件)16以及LED6。内侧旋转操作钮120包括内侧示数盘(第一示数盘)20以及内侧保持部30。外侧旋转操作钮140包括外侧示数盘(第二示数盘)40以及外保持部50。保持构件60保持内侧旋转操作钮120、外侧旋转操作钮140以及按压操作钮70。在由保持构件60保持的状态下,内侧旋转操作钮120和外侧旋转操作钮140能够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共同的旋转轴线L为中心旋转。在由保持构件60保持的状态下,按压操作钮70能够沿着平行于旋转轴线L的方向滑动移位。当内侧旋转操作钮120接收旋转操作并且旋转时,内开关元件12由内侧旋转操作钮120操作。当外侧旋转操作钮140接收旋转操作并且旋转时,外开关元件14由外侧旋转操作钮140操作。当按压操作钮70被按压并且通过向后滑动而移位时,触动开关元件16由按压操作钮70操作。在本实施例中,旋转轴线L与电路板3正交地延伸。描述每个开关元件的构造。内开关元件12包括内开关元件主体(第一开关元件主体)12a以及内检测器头(第一检测器头)12b。内开关元件主体12a在沿电路板3的正面方向即向前方向突出的状态下被固定到电路板3。内检测器头12b从内开关元件主体12a更向前突出。当沿平行于电路板3的方向接收力时,内检测器头12b沿平行于电路板3的方向从向前突出的立起状态退回。当该力被移除时,内检测器头12b回复到立起状态。每当内检测器头12b退回时,内开关元件主体12a输出预定的信号(第一检出信号)。外开关元件14具有类似于内开关元件12的构造。外开关元件14包括外开关元件主体(第二开关元件主体)14a以及外检测器头(第二检测器头)14b。在开关元件主体14a和外检测器头14b沿电路板3的正面方向突出的状态下,外开关元件14被固定到电路板3。·每当外检测器头14b接收在平行于电路板3的方向上的力并且因此退回时,外开关元件主体14a输出预定的信号(第二检出信号)。触动开关元件16包括触动开关元件主体16a和触动检测器头16b。触动开关元件主体16a在向前突出的状态下被固定在电路板3上。触动开关检测器头16b从触动开关元件主体16a更向前突出。当在朝电路板3的方向上的力被施加到触动开关检测器头16b的前边缘表面时,触动开关检测器头16b从与电路板3分离的位置沿接近电路板3的方向移位。当该力被移除时,触动开关检测器头16b回复到分离的位置。每当触动切换检测器头16b在沿接近电路板3的方向上移位时,触动开关元件主体16a输出预定的信号(按压检出信号)。描述内侧示数盘20和内侧保持部30的构造。如上所述,内侧示数盘20和内侧保持部30构成内侧旋转操作钮120。内侧旋转操作钮120通过接收旋转操作,并且以旋转轴线L为中心旋转来操作内开关元件12。内侧示数盘20具有沿旋转轴线L方向延伸并且以旋转轴线L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内侧示数盘20具有中空状和围绕旋转轴线L的内侧表面。在操作装置I被安装在前盖2中的状态下,与前盖2相比,内侧示数盘20的前部更向前突出并且暴露到外侧。用户抓握内侧示数盘20的前部以旋转内侧示数盘20。被锁止到内侧保持部30的被锁止部20a被设置在内侧示数盘20的后边缘部上。内侧保持部30具有沿旋转轴线L方向延伸并且以旋转轴线L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内侧保持部30包括内侧滑动部32、内侧凸缘34、内侧操作反馈传递部36以及多个内侧开关操作突起(第一开关操作部)38。内侧滑动部32具有沿旋转轴线L方向延伸并且以旋转轴线L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构造有光滑表面的内侧滑动表面(第一滑动表面)32b被形成在内侧滑动部32的外周表面32a上在几乎跨越外周表面32a的整体的部分上。内侧滑动表面32b具有以旋转轴线L为中心的圆柱表面状,即,圆筒状。内侧滑动表面32b能够沿着后文讨论的示数盘保持部64的内侧支撑表面(第一支撑表面)64a在保持构件60上滑动。示数盘保持部64的内侧支撑表面64a具有圆柱表面状,即,圆筒状。锁止部32c被形成在内侧滑动部32的内周表面上。锁止部32c锁止内侧示数盘20的被锁止部20a。归因于被锁止部20a与锁止部32c的锁定,内侧保持部30可旋转地且一体化地连接到内侧示数盘20。在该连接状态下,内侧示数盘20的后部被插入到内侧滑动部32的内侧。内侧凸缘34从内侧滑动部32的后边缘部朝内侧即朝旋转轴线L侧突出。内侧操作反馈传递部36连同弹簧82和柱塞84构成操作反馈传递机构,用于向用户传递有利的操作反馈。内侧操作反馈传递部36具有以旋转轴线L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内侧操作反馈传递部36从内侧凸缘34的后边缘表面向后延伸。朝内侧突出的突起被以相等的间隔沿周向方向形成在内侧操作反馈传递部36的内周表面36a上。弹黃82由保持构件60的后文描述的内侧弹黃保持部68固定在内侧弹黃保持部68和内侧操作反馈传递部36的内周表面36a之间。在该固定的状态下,弹簧82被沿平行于电路板3的方向压缩。柱塞84被固定在与弹簧82的固定端相对的一侧上的端部上。柱塞84受到弹簧82的弹性反力而压靠内侧操作反馈传递部36的内周表面36a。当内侧示数盘20被旋转且内侧保持部30旋转时,柱塞84所压靠的位置在上述突起与突起之间的部分之间改变。随着按压位置的改变,弹簧82沿平行于电路板3的方向延伸和收缩。伴随着弹簧82的延伸和收缩,由弹簧82施加到内侧保持部30和内侧示数盘20的作用力发生改变。 作用力的这种改变向用户传递有利的“咔咕感”(clicking sensation)。每当内侧开关操作突起38经过与内侧开关元件12相对的位置时,内侧开关操作突起38致使内侧开关元件12输出第一检出信号。内侧开关操作突起38从内侧凸缘34的后边缘表面向后突出。内侧开关操作突起38被以相等的间隔沿以旋转轴线L为中心的旋转周向方向排列。内侧开关元件12定位在内侧开关操作突起38被对准的圆周上。内侧检测器头12b被定向成使得内侧检测器头12b将沿着内侧开关操作突起38的旋转周向方向退回。每当内侧开关操作突起38经过与内侧开关元件12相对的位置时,内侧开关操作突起38从侧向方向接触内检测器头12,并且致使内检测器头12b退回。以这种方式,响应于内侧开关操作突起38的经过量,即,响应于内侧保持部30 (换言之,内侧旋转操作钮120)的旋转量,内侧开关元件12退回,并且输出对应于旋转量的信号。内侧开关元件12也可以输出根据内检测器头12b退回的方向(即,内侧旋转操作钮120的旋转方向)不同而变化的信号。信号也可以仅当内侧开关元件12沿一个方向退回时,即,仅当内侧旋转操作钮120沿正旋转方向或反旋转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旋转时被输出。描述外侧示数盘40和外侧保持部50的构造。如上所述,外侧示数盘40和外侧保持部50构成外侧旋转操作钮140。当接收旋转操作时,外侧旋转操作钮140通过以旋转轴线L为中心旋转来操作外侧开关元件14。外侧示数盘40具有沿旋转轴线L方向延伸、在轴向上以旋转轴线L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在操作装置I被安装在前盖2中的状态下,与前盖2相比,外侧示数盘40的前部更向前突出并且暴露到外侧。用户抓握外侧示数盘40的前部以旋转外侧示数盘40。外侧示数盘40具有大于内侧示数盘20的直径。外侧示数盘40的内径被设置成能够将内侧示数盘20容纳在其中的值。锁止到外侧保持部50的被锁止部40a被设置到外侧示数盘40的后边缘部上。外侧保持部50具有沿旋转轴线L方向延伸、在轴向上以旋转轴线L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外侧保持部50包括外侧滑动部52、外侧凸缘54、外侧操作反馈传递部56以及多个外侧开关操作突起(第二开关操作部)58。外侧滑动部52具有沿旋转轴线L方向延伸、在轴向上以旋转轴线L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构造有光滑表面的外侧滑动表面(第二滑动表面)52b被形成在外侧滑动部52的内周表面52a上在几乎跨越内周表面52a的整体的部分上。外侧滑动表面52b具有以旋转轴线L为中心的圆柱表面状,S卩,圆筒状。外侧滑动表面52b能够沿着后文描述的示数盘保持部64的外侧支撑表面(第二支撑表面)64b在保持构件60上滑动。示数盘保持部64的外侧支撑表面64b具有圆柱表面状,即,圆筒状。锁止部52c被形成在外侧滑动部52的外周表面上。锁止部52c锁止外侧示数盘40上的被锁止部40a。归因于被锁止部40a与锁止部52c的锁止,外侧保持部50可旋转地且一体化地连接到外侧示数盘40。在该连接的状态下,外侧滑动部52被插入到外侧示数盘40的后部的内侧。外侧凸缘54在直径上从外侧滑动部52的后边缘部向外突出。 类似于内侧操作反馈传递部36,外侧操作反馈传递部56连同弹簧82和柱塞84构成操作反馈传递机构,用于向用户传递有利的操作反馈。外侧操作反馈传递部56具有以旋转轴线L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外侧操作反馈传递部56从外侧凸缘54的后边缘表面向后延伸。朝外侧突出的突起被以相等的间隔沿周向方向形成在外侧操作反馈传递部56的外 周表面56a上。弹黃82由后文描述的在保持构件60上的外侧弹黃保持部69固定在外侧弹黃保持部69与外侧操作反馈传递部56的外周表面56a之间。在该固定的状态下,弹簧82被沿平行于电路板3的方向压缩。柱塞84被固定到与弹簧82的固定端相对的一侧上的端部。柱塞84受到弹簧82的弹性反力而压靠外侧操作反馈传递部56的外周表面56a。当使外侧示数盘40被旋转并且外侧保持部50旋转时,柱塞84所压靠的位置在上述突起与突起之间的部分之间改变。随着按压位置改变,弹簧82沿平行于电路板3的方向延伸和收缩。伴随着弹簧82的延伸和收缩,由弹簧82施加到外侧保持部50和外侧示数盘40的力改变。力方面的该改变有效地向用户传递有利的点击感。每当外侧开关操作突起58经过与外侧开关元件14相对的位置时,外侧开关操作突起58致使外侧开关元件14输出第二检出信号。外侧开关操作突起58从外侧凸缘54的后边缘表面向后突出。外侧开关操作突起58被以相等的间隔沿以旋转轴线L为中心的旋转周向方向排列。外侧开关元件14定位在外侧开关操作突起58被对准的圆周上。外侧检测器头14b被定向成使得外侧检测器头14b将沿着外侧开关操作突起58的旋转周向方向向后退回。每当外侧开关操作突起58经过与外侧开关元件14相对的位置时,外侧开关操作突起58从侧向方向接触外侧检测器头14b并且致使外侧检测器头14b退回。以这种方式,响应于外侧开关操作突起58的经过量,即,响应于内侧保持部50 (换言之,外侧旋转操作钮140)的旋转量,外侧开关元件14退回,并且输出对应于旋转量的信号。而且,类似于内侧开关元件12,外侧开关元件14也可以输出根据外侧检测器头14b退回的方向(B卩,外侧旋转操作钮140的旋转方向)的不同而变化的信号。外侧开关元件14也可以仅当沿一个方向退回时,即,仅当外侧旋转操作钮140沿正旋转方向或反旋转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旋转时输出信号。描述按压操作钮70的特定构造。如上所述,按压操作钮70接收按压操作,并且通过向后滑动而移位以操作触动开关16。按压操作钮70包括按钮72和按钮支撑部74。按钮72具有以旋转轴线L为中心的圆板状。按钮支撑部74具有从按钮72的后侧表面向后延伸的大致圆筒状。按压操作钮70的外径被设置成小于内侧示数盘20的内径。按压操作钮70被定位在由内侧示数盘20的内侧表面限制的空间内。在该布置状态下,按钮支撑部74的中心轴线与旋转轴线L重合。用户可以按压按钮72。按钮72被布置在覆盖在内侧示数盘20的内侧表面的前端处的被限制的空间的位置中,并且向前暴露。按钮支撑部74的外周表面设置有滑动部74a。滑动部74a在直径上从按钮支撑部74的外周表面向外突出并且沿旋转轴线L方向延伸。滑动部74a被定位在保持构件60上的后文描述的按压操作钮保持部66的引导槽66b内。在该布置状态下,滑动部74a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沿着引导槽66b滑动。随着滑动部74a沿着引导槽66b移动,按压操作钮70能够通过沿前后方向,即,与电路板3接触和从电路板分离的方向滑动而移位。触动开关操作部74b被设置在按钮支撑部74的后边缘一个部分上。触动开关操 作部74b从按钮支撑部74的后边缘向后延伸。触动开关操作部74b将由用户施加到按钮72的压力传递到触动开关16,从而按压触动开关16。触动开关16被布置到触动开关操作部74b的后面。触动开关操作部74b的后边缘表面和触动开关检测器头16b的前边缘表面相接触。当按钮72被压缩时,按钮支撑部74通过连同按钮72向后滑动而移动。触动开关操作部74b伴随按钮72的向后滑动运动而向后移动,并且向后按压触动开关检测器头16b。被锁止突起74c设置在按钮支撑部74的后边缘上。被锁止突起74c从按钮支撑部74朝旋转轴线L侧突出。描述保持构件60的特定构造。保持构件60包括基部62、示数盘保持部(旋转操作钮保持部)64、按压操作钮保持部66、内侧弹簧保持部68以及外侧弹簧保持部69。基部62具有大致圆筒状,通孔62a大致被形成在其中心。基部62被固定到电路板3。在该固定的状态,旋转轴线L延续大致通过通孔62a的中心。示数盘保持部64是用于保持内侧保持部30和外侧保持部50。示数盘保持部64介于内侧保持部30和外侧保持部50之间。示数盘保持部64在比基部62的外周边缘在直径上更向内的位置处从基部62的前边缘表面向前突出。示数盘保持部64具有以旋转轴线L为中心的圆筒状。示数盘保持部64的内周表面64a构成具有圆筒状并且以旋转轴线L为中心的内侧支撑表面64a。示数盘保持部64的外周表面64b构成具有圆筒状,并且以旋转轴线L为中心的外侧支撑表面64b。外侧支撑表面64b具有大于内侧支撑表面64a的直径。内侧保持部30被容纳在示数盘保持部64的内侧上。在该容纳状态下,内侧保持部30的内侧滑动表面32b接触示数盘保持部64的内侧支撑表面64a。伴随内侧保持部30的旋转,内侧滑动表面32b沿着内侧支撑表面64a滑动。内侧滑动表面32b和内侧支撑表面64a之间的接触对内侧保持部30沿直径方向的移动进行调节。在此,如上所述,示数盘保持部64的内侧支撑表面64a具有以旋转轴线L为中心的圆筒状。另外,在内侧侧滑动表面32b与内侧支撑表面64a相接触的状态下,内侧保持部30被容纳在示数盘保持部64的内侧上。因此,示数盘保持部64保持内侧示数盘20和内侧滑动表面32b (即,内侧保持部30),该内侧滑动表面32b与内侧支撑表面64a在各自的中心轴线是旋转轴线L的位置中相接触。外侧保持部50被定位在示数盘保持部64的外侧上。在该布置状态下,示数盘保持部64和内侧保持部30被容纳在外侧保持部50的内侧上。另外,在该布置状态下,外侧保持部50的外侧滑动表面52b与示数盘保持部64的外侧支撑表面64b相接触。对于外侧滑动表面52b,外侧支撑表面64b与外侧滑动表面52b之间的接触对外侧保持部50沿直径方向的运动进行调节,外侧滑动表面52b伴随外侧保持部50的旋转而沿着外侧支撑表面64b滑动。在此,如上所述,示数盘保持部64的外侧支撑表面64b具有以旋转轴线L为中心的圆筒状。另外,在外侧滑动表面52b和外侧支撑表面64b相接触的状态下,外侧保持部50被布置在示数盘保持部64的内侧上。因此,示数盘保持部64保持外侧示数盘40和外侧滑动表面52b (即,外侧保持部50),该外侧滑动表面52b与外侧支撑表面64b在各自的中心轴线是旋转轴线L的位置中相接触。在外侧保持部50和内侧保持部30由示数盘保持部64保持并且外侧保持部50和内侧保持部30分别连接到外侧示数盘40和内侧示数盘20的保持-与-连接(held-and-connected)状态下,内侧示数盘20被定位在外侧示数盘40的内侧并且比外侧示数盘40更向前突出。也就是,在该保持-与-连接状态下,外侧示数盘40和外侧保持部50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被设置成如下大小,即外侧示数盘40的前边缘和外侧保持部50的·前边缘被定位成比内侧示数盘20的前边缘更向后。以这种方式,在本操作装置I中,外侧示数盘40和内侧示数盘20在直径方向和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不同。因此,避免了用户在操作时将示数盘20和40彼此弄错的情形。内侧锁止部62b被设置在基部62上在比示数盘保持部64在直径上更向内的部分处。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多个内侧锁止部62b。内侧锁止部62b从基部62的前边缘表面向前突出。内侧锁止部62b在周向方向上彼此分离。平行于电路板3延伸的锁止表面62c被形成在内侧锁止部62b中的每一个上。锁止表面62c在比基部62的前边缘表面更向前分离的位置中在直径上从内侧锁止部62b向外突出。锁止表面62c从前方接触内侧保持部30的内侧凸缘34的前边缘表面。该接触调节内侧保持部30的向前退避。外侧锁止部62d被设置在基部62的外周端上(即在基部62上)的在直径上比示数盘保持部64更外侧的部分处。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多个外侧锁止部62d。外侧锁止部62d从基部62的前边缘表面向前突出。外侧锁止部62d在周向方向上彼此分离。平行于电路板3延伸的锁止表面62e被形成在外侧锁止部62d中的每一个上。锁止表面62e在比基部62的前边缘表面更向前的分离的位置中在直径上从外侧锁止部62d向内突出。锁止表面62e从前方接触外侧保持部30的外侧凸缘54的前边缘表面。该接触调节外侧保持部50的向前退避。沿前后方向贯通基部62的内侧开关元件通孔62f被形成在基部62上。内侧开关元件通孔62f被形成在基部62上,在直径上比内侧支撑表面64a更向内并且在内侧开关操作突起38经过的部分处。内侧开关元件12被定位在内侧开关元件通孔62f内。在该布置状态下,内检测器头12b比基部62的前边缘表面更向前突出,而且,此外比经过该前边缘表面的前方的内侧开关操作突起38的后边缘更向前。在该布置状态下,内检测器头12b能够接触内侧开关操作突起38。另外,在该布置状态下,如上所述,内检测器头12b的定向使得内检测器头12b将沿着以旋转轴线L为中心的周向方向退回。沿前后方向贯通基部62的外侧开关元件通孔62g被形成在基部62上。外侧开关元件通孔62g被形成在基部62上,在直径上比外侧支撑表面64b更向外并且在外侧开关操作突起58经过的部分处。外侧开关元件14被定位在外侧开关元件通孔62g内。在该布置状态下,外侧检测器头14b比基部62的前边缘表面更向前突出,而且,此外比经过该前边缘表面的前方的外侧开关操作突起58的后边缘更向前。在该布置状态下,外侧检测器头14b能够接触外侧开关操作突起58。另外,在该布置状态下,如上所述,外侧检测器头14b的定向使得该外侧检测器头14b将沿着以旋转轴线L为中心的周向方向退回。在本实施例中,内侧开关元件通孔62f和外侧开关元件通孔62g被沿直径方向对准。内侧开关元件12和外侧开关元件14被沿直径方向对准。按压操作钮保持部66保持按压操作钮70。按压操作钮保持部66从基部62的内周端向前突出。按压操作钮保持部66具有围绕旋转轴线L的筒状。按压操作钮保持部66被定位成比示数盘保持部64更向内。引导槽66b被形成在按压操作钮保持部66的外周表面。引导槽66b沿平行于旋转轴线L的方向延伸。如上所述,引导槽66b沿前后方向引导按钮支撑部74 (即按压操作钮70)的滑动部74a。 锁止部66c被设置在按压操作钮保持部66的外周表面。锁止部66c锁止按压操作钮70的被锁止突起74c。利用该锁止,按压操作钮70由按压操作钮保持部66保持从而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移位。具体地,锁止部66c从前方接触按压操作钮70的被锁止突起74c,并且因而调节按压操作钮70的向前退避。在该保持状态下,按压操作钮保持部66的前部被插入到按压操作钮70的按钮支撑部74的直径上的内侧中。沿前后方向贯通基部62的触动开关通孔62h被形成在基部62上。触动开关通孔62h被形成为在直径上比按压操作钮保持部66更向外,并且在与按压操作钮70的触动开关操作部74b相对的位置中。触动开关元件16被定位在触动开关通孔62h内。在该布置状态下,触动开关元件16的前边缘表面向前暴露以与触动开关操作部74b的后边缘表面相接触。LED6被定位在由按压操作钮保持部66的内侧表面限制的区域上的邻近旋转轴线L的部分上。由LED 6发出的光经过由按压操作钮保持部66的内侧表面限制的空间,到达按压操作钮70的按钮72,并且照亮按钮72。内侧弹簧保持部68和外侧弹簧保持部69各自保持相应的柱塞84和弹簧82。内侧弹簧保持部68在直径上从钮保持部66的内侧表面向内突出。内侧弹簧保持部68平行于电路板3延伸。内侧弹簧保持部68保持弹簧82的基部端。在该保持状态下,弹簧82被定位成在直径上比示数盘保持部64更向内。另外,被固定到弹簧82的最前端的柱塞84面对示数盘保持部64。而且,弹簧82沿平行于电路板3的方向弹性地变形。外侧弹簧保持部69被定位成在直径上比基部62更向外。外侧弹簧保持部69从电路板3向前突出。外侧弹簧保持部69保持弹簧82的基部端。在该保持状态下,弹簧82被定位成在直径上比示数盘保持部64更向外。另外,被固定到弹簧82的最前端的柱塞84面对示数盘保持部64。而且,弹簧82沿平行于电路板3的方向弹性地变形。如上,在本操作装置I中,保持构件60的示数盘保持部64保持对内侧开关元件12进行操作的内侧保持部30 (B卩,内侧旋转操作钮120)以及对外侧开关元件14进行操作的外侧保持部50 (即,外侧旋转操作钮140),使得内侧保持部30和外侧保持部50各自能够绕共同的旋转轴线L相互独立地旋转。因此,与独立的保持构件保持环绕不同的旋转轴线的旋转操作钮120和140的情况相比,保持构件的数量减少了并且操作装置所需的空间被保持很小。而且,内侧保持部30和外侧保持部50被定位成沿着内侧支撑表面64a以及外侧支撑表面64b滑动,该内侧支撑表面64a由示数盘保持部64的外周表面构成,该外侧支撑表面64b由示数盘保持部64的内周表面构成。另外,利用共同的示数盘保持部64,内侧保持部30和外侧保持部50的各自的直径方向位置被设置。因此,在内侧保持部30和外侧保持部50的直径方向上的定位偏移(即,内侧示数盘20和外侧示数盘40的直径方向上的定位偏移)被保持很小,并且存在增加的设计能力。
在此,每当内侧开关操作突起38和外侧开关操作突起58经过与之相对的位置时,内侧开关元件12和外侧开关元件14可以输出信号。然而,其特定构造并不限于以上构造。例如,非接触类型开关元件是可接受的。另外,甚至在用于开关元件12和14中的每一个的类型由于其检测器头12b和14b在预定位置中的退回而输出信号的情况下,开关元件12和14的放置也不限于以上的。例如,开关元件12和14中的每一个在直径上可以被定位成在相应的开关操作突起38和58的内侧或外侧。另外,检测器头12b和14b中的每一个可以沿垂直于旋转轴线L的方向突出。然而,在该实施例中,当开关元件12和14中的每一个被定位到相应的开关操作突起38和58的后面,并且另外检测器头12b和14b中的每一个沿开关操作突起38和58的旋转周向方向退回时,将开关元件12和14定位在正交于旋转轴线L的表面上所需的空间被保持很小。另外,可以省略触动开关元件16和按压操作钮70,其中触动开关元件16可以被压缩。然而,在按压操作钮保持部66被设置到保持构件60并且按压操作钮保持部66将按压操作钮70保持在被定位在由内侧示数盘20的内侧表面限制的空间内的状态下的情况下,操作装置I所需的空间并未显著增加,并且使得按压操作钮70连同内侧旋转操作钮120和外侧旋转操作钮140的操作成为可能。另外,可以省略按压操作钮70的滑动部74a和按压操作钮保持部66的引导槽66b。然而,在它们被设置并且按压操作钮保持部66将按压操作钮70保持成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情况下,来自按压操作钮70的压力被稳定化并且被传输到触动开关元件16。这提高可操作性。如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装置,该操作装置包括第一旋转操作钮,该第一旋转操作钮以这样的方式旋转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第二旋转操作钮,该第二旋转操作钮位于该第一旋转操作钮的旋转径向上的外侧,并且该第二旋转操作钮以这样的方式旋转以与该第一旋转操作钮的旋转轴线共同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保持构件,该保持构件被介于第一旋转操作钮与该第二旋转操作钮之间,并且其包括筒状的旋转操作钮保持部,该筒状的旋转操作钮保持部保持第一旋转操作钮和第二旋转操作钮,使得两者能够相互独立地旋转;第一开关元件,该第一开关元件输出对应于第一旋转操作钮的旋转量的信号;以及第二开关元件,该第二开关元件输出对应于第二旋转操作钮的旋转量的信号。旋转操作钮保持部包括内周表面,其包括第一支撑表面,该第一支撑表面具有以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以及外周表面,其包括第二支撑表面,该第二支撑表面具有以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并且具有大于第一支撑表面的直径。第一旋转操作钮包括第一开关操作部,该第一开关操作部设置在沿其旋转周向方向排列的多个位置中,并且每当第一开关操作部中的一个经过与第一开关元件相对的位置时致使第一开关元件输出第一检出信号;以及外周表面,其包括第一滑动表面,该第一滑动表面具有能够沿旋转周向方向在第一支撑表面上滑动的大致圆筒状。第二旋转操作钮包括第二开关操作部,该第二开关操作部设置在沿其旋转周向方向排列的多个位置中,并且每当第二开关操作部中的一个经过与第二开关元件相对的位置时致使第二开关元件输出第二检出信号;以及内周表面,其包括第二滑动表面,该第二滑动表面具有能够沿旋转周向方向在第一支撑表面上滑动的大致圆筒状。在该操作装置中,保持构件保持第一旋转操作钮和第二旋转操作钮,该第一旋转操作钮具有致使第一开关元件输出信号的第一开关操作部,该第二旋转操作钮具有致使第二开关元件输出信号的第二开关操作部,从而该第一旋转操作钮和该第二旋转操作钮能够以共同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相互独立地旋转。因此,该两个旋转操作钮(即,两个开关元件)能够相互独立地操作,并且与旋转操作钮由各个保持构件绕各个旋转轴线保持的情况相比,保持构件的数量减少,并且在垂直于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所需的空间被保持很小。而且,在该操作装置中,旋转操作钮保持部保持第一旋转操作钮和第二旋转操作·钮,使得第一旋转操作钮的第一滑动表面沿着被包括在第一旋转操作钮的外周表面中的第一支撑表面滑动,并且使得第二旋转操作钮的第二滑动表面沿着被包括在第二旋转操作钮的内周表面中的第二支撑表面滑动,以确定在除第一旋转操作钮之外的第二旋转操作钮的旋转直径方向上的位置。因此,在旋转操作钮之间的旋转直径方向上的定位偏移(即,在旋转操作钮之间的旋转轴线的定位偏移)被保持很小。该增加在操作装置上的设计能力。在本发明中,电路板进一步被设置成被定位在第一旋转操作钮和第二旋转操作钮的后面。保持构件被固定在电路板上,并且另外,与旋转操作钮保持部的第一支撑表面相t匕,第一开关元件被安装在电路板上更向内的部分上,并且与旋转操作钮保持部的第二支撑表面相比,第二开关元件被安装在电路板上更向外的部分上。根据该构造,共同的旋转操作钮保持部将第一旋转操作钮和第二旋转操作钮分别保持在旋转操作钮保持部的内侧和外侧。另外,各自被安装在共同的电路板上的部分上分别在旋转操作钮的内侧和外侧的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可以检测相应的旋转操作钮的旋转量。采用该构造,保持第一旋转操作钮和第二旋转操作钮的保持构件被固定在电路板上,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被安装到该电路板。因此,每个旋转操作钮相对于每个开关元件的定位偏移被保持很小。在这种情况下,给出如下示例,在该示例中,第一开关元件包括第一检测器头,该第一检测器头被定位到第一开关操作部的后面,并且每当第一开关操作部中的一个伴随第一旋转操作钮的旋转而经过时,该第一检测器头由第一开关操作部沿第一旋转操作钮的旋转周向方向操作;以及第一开关元件主体,每当第一检测器头被操作时,该第一开关元件主体输出第一检出信号。另外,给出如下示例,在该示例中,第二开关元件包括第二检测器头,该第二检测器头被定位到第二开关操作部的后面,并且每当第二开关操作部中的一个伴随第二旋转操作钮的旋转而经过时,该第二检测器头由第二开关操作部沿第二旋转操作钮的旋转周向方向操作;以及第二开关元件主体,每当第二检测器头被操作时,该第二开关元件主体输出第二检出信号。本发明优选地包括按压操作钮,其沿接近电路板的定向接收按压操作从而沿平行于旋转轴线的方向在接近电路板的定向上移位;以及按压开关元件,其被安装在电路板上并且其通过接收来自已经接收到按压操作并且已经移位的按压操作钮的压力而输出按压检出信号。第一旋转操作钮优选地具有中空状,该中空状具有围绕旋转轴线的内侧表面,并且在被定位在由第一旋转操作钮的内侧表面限制的空间内的状态下,按压操作钮优选地由保持构件保持。采用该构造,除了第一旋转操作钮和第二旋转操作钮之外,保持构件还保持按压操作钮。因此,与用于保持按压操作钮的保持构件被单独设置的情况相比,部件的数量可以被保持很小。而且,除了第一旋转操作钮和第二旋转操作钮即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之外,按压操作钮即按压开关元件的操作成为可能。特别地,按压操作钮被定位在由第一旋转操作钮的内侧表面限制的空间内。因此,在抑制整个设备的尺寸的同时,能够设置按压操作钮。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按压操作钮保持部之外,保持构件优选地还包括按压操作钮保持部,该按压操作钮保持部被定位在旋转操作钮保持部的内侧并且保持按压操作钮从而使按压操作钮能够沿其按压方向滑动。 根据该构造,来自按压操作钮的压力被更稳定地传输至压力开关元件。这增加了可操作性。在本发明中,第一旋转操作钮优选地包括能够被抓握用于旋转的第一示数盘,第二旋转操作钮优选地包括具有大致圆筒状的第二示数盘,该第二示数盘被定位成比第一示数盘更向外并且能够被抓握用于旋转,并且第一示数盘在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上优选地被定位成比第二示数盘更向前。采用该构造,第一示数盘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位置与第二示数盘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位置彼此不同。因此,抑制了当抓握第一示数盘和第二示数盘时彼此弄错。这增加该操作装置的可操作性。
权利要求
1.一种操作装置,包括 第一旋转操作钮,所述第一旋转操作钮以这样的方式旋转围绕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旋转, 第二旋转操作钮,所述第二旋转操作钮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操作钮的旋转径向上的外侦U,并且所述第二旋转操作钮以这样的方式旋转围绕与所述第一旋转操作钮的旋转轴线共同的旋转轴线旋转, 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操作钮和所述第二旋转操作钮之间,并且所述保持构件包括筒状的旋转操作钮保持部,所述筒状的旋转操作钮保持部保持所述第一旋转操作钮和所述第二旋转操作钮,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旋转操作钮和所述第二旋转操作钮能够相互独立地旋转, 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输出对应于所述第一旋转操作钮的旋转量的信号,以及 第二开关元件,所述第二开关元件输出对应于所述第二旋转操作钮的旋转量的信号,其中, 所述旋转操作钮保持部包括 内周表面,所述内周表面包括第一支撑表面,所述第一支撑表面呈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以及 外周表面,所述外周表面包括第二支撑表面,所述第二支撑表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支撑表面的直径,并且呈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并且其中 所述第一旋转操作钮包括 第一开关操作部,所述第一开关操作部设置在沿着所述第一旋转操作钮的旋转周向方向排列的多个位置处,并且每当所述第一开关操作部中的一个第一开关操作部经过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相对的位置时,所述第一开关操作部使得所述第一开关元件输出第一检出信号,以及 外周表面,所述外周表面包括第一滑动表面,所述第一滑动表面呈大致圆筒状,并且能够在所述第一支撑表面上沿着所述旋转周向方向滑动,并且其中 所述第二旋转操作钮包括 第二开关操作部,所述第二开关操作部设置在沿着所述第二旋转操作钮的旋转周向方向排列的多个位置处,并且每当所述第二开关操作部中的一个第二开关操作部经过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相对的位置时,所述第二开关操作部使得所述第二开关元件输出第二检出信号,以及 内周表面,所述内周表面包括第二滑动表面,所述第二滑动表面呈大致圆筒状,并且能够在所述第二支撑表面上沿着所述旋转周向方向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所述操作装置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被定位到所述第一旋转操作钮和所述第二旋转操作钮的后面,其中, 所述保持构件被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的、t匕所述旋转操作钮保持部的第一支撑表面更向内的部分上,并且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比所述旋转操作钮保持部的第二支撑表面更向外的部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包括 第一检测器头,所述第一检测器头被定位到所述第一开关操作部的后面,并且每当所述第一开关操作部中的一个第一开关操作部随着所述第一旋转操作钮的旋转而经过时,所述第一检测器头被所述第一开关操作部沿着所述第一旋转操作钮的旋转周向方向操作;以及 第一开关元件主体,每当所述第一检测器头被操作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主体输出所述第一检出信号, 并且其中 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包括 第二检测器头,所述第二检测器头被定位到所述第二开关操作部的后面,并且每当所述第二开关操作部中的一个第二开关操作部随着所述第二旋转操作钮的旋转而经过时,所述第二检测器头被所述第二开关操作部沿着所述第二旋转操作钮的旋转周向方向操作;以及 第二开关元件主体,每当所述第二检测器头被操作时,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主体输出所述第二检出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的任一项所述操作装置,还包括 按压操作钮,所述按压操作钮在接近所述电路板的方位上接收按压操作,从而沿着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在接近所述电路板的方向上移位;以及 按压开关元件,所述按压开关元件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并且所述按压开关元件通过从已经接收按压操作并且已经移位的所述按压操作钮接收压力来输出按压检出信号,其中 所述第一旋转操作钮呈中空状,其具有围绕所述旋转轴线的内侧表面,并且 在所述按压操作钮被定位在由所述第一旋转操作钮的内侧表面所限定的空间内的状态下,所述按压操作钮由所述保持构件保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除了所述旋转操作钮保持部之外,所述保持构件还包括按压操作钮保持部,所述按压操作钮保持部被定位在所述旋转操作钮保持部的内侧,并且保持所述按压操作钮,以能够沿着所述按压操作钮的按压方向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旋转操作钮包括能够被抓握用于旋转的第一示数盘, 所述第二旋转操作钮包括呈大致圆筒状的第二示数盘,所述第二示数盘被定位成比所述第一示数盘更向外,并且能够被抓握用于旋转,并且 所述第一示数盘被定位成在沿着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比所述第二示数盘更向前。
全文摘要
公开了一种操作装置,该操作装置使得能够在不增加所需的空间或部件量的情况下彼此独立地旋转操作两个旋转操作钮。所公开的操作装置设有绕旋转轴线(L)旋转的第一旋转操作钮(120)和第二旋转操作钮(140)以及包括旋转操作钮保持部(64)的保持构件(60),该旋转操作钮保持部(64)能够旋转地独立地保持所述旋转操作钮(120,140)。大致圆筒状的第一支撑表面(64a)和第二支撑表面(64b)被设置在以旋转轴线(L)为中心的旋转操作钮保持部(64)上。能够在第一支撑表面(64a)上滑动的大致圆筒状的第一滑动表面(32b)被设置在第一旋转操作钮(120)上,并且第一开关操作单元(38)允许信号输出到第一开关元件(12);能够在第二支撑表面(64b)上滑动的大致圆筒状的第二滑动表面(52b)被设置在第二旋转操作钮(140)上,并且第二开关操作单元(58)允许信号输出到第二开关元件(14)。
文档编号H01H19/00GK102906845SQ20118002506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0日
发明者中岛浩胜, 茶园悟 申请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