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三元材料前驱体生产的陈化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50762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三元材料前驱体生产的陈化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用于三元材料前驱体生产的陈化釜,具体是以Ni、Co、Mn三元素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陈化装置。
背景技术
三元材料为正极锂离子电池,具有成本低、使用安全、能量密度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电动汽车等。三元材料普遍采用Ni、Co、Mn三元素氢氧化物做前驱体配锂煅烧而成,但反应釜溢流的三元材料前驱体只有部分生长老化,稳定程度不彻底,母液中微量游离态Ni、Co、Mn金属离子及其络合物,影响前驱体的性能。 现有的陈化装置存在的问题现有エ艺料液自反应釜直接进入压滤机进行一定时间的静态老化洗涤过滤,但反应釜溢流的三元材料前驱体程度不够,母液中残留有游离微量的Ni、Co、Mn金属离子未反应完全,影响到前驱体的结构性能及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陈化效果好的用于三元材料前驱体生产的陈化釜。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用于三元材料前驱体生产的陈化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顶部设有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内设有搅拌轴,搅拌轴顶端与电机连接,底端安装有搅拌桨;所述釜体顶部侧端设有料浆溢流入ロ,底部设有出料ロ。进ー步,所述釜体外设有夹套,夹套的外层设有保温层。进ー步,所述夹套设有循环介质进口和出口。进ー步,所述釜体的顶部设有人孔、冲洗口和超声液位计安装孔。进ー步,所述搅拌桨为三叶搅拌桨。进ー步,所述釜体顶部采用平圆封头,底部为锥形封头。本实用新型用于三元材料前驱体生产的陈化釜,反应釜溢流出的三元材料前驱体料液,在保持反应温度及小幅度搅拌下进行10 24小时的陈化,母液中残留微量的游离态Ni、Co、Mn金属离子继续反应生长于三元前躯体球粒表面,减少资源浪费,稳定产品结构,提高了前躯体的性能。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ー步的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请參阅图1,用于三元材料前驱体生产的陈化釜,包括釜体1,釜体I顶部采用平圆封头,底部为锥形封头,釜体I采用美标304材质,径高比I : I. 5 2,体积5 8立方米。釜体I顶部设有电机10,电机10连接釜体I内的搅拌轴,搅拌轴底端安装有搅拌桨4,搅拌桨4优选三叶搅拌桨,轻柔搅拌、便于料浆陈化。釜体I顶部侧端设有料浆溢流入ロ 8,料浆溢流入ロ 8直接与反应釜连通,釜体I的底部设有出料ロ 6。釜体I外设有夹套2,夹套2的外层设有保温层3,夹套2设有循环介质进ロ 5和 出口 7,利用循环介质对釜体I内进行保温。釜体I的顶部设有人孔9、冲洗ロ 11和超声液位计安装孔12。料浆从料浆溢流入口 8进入陈化釜内,保温循环热水由进ロ 5进入,通过夹套2从出ロ 7排出,维持陈化釜体系温度与反应釜温度一致。通过超声液位计测量釜体I内的液位达到釜体高度的4/5时,开启搅拌45 60min,料浆搅拌均匀,然后通过气动隔膜泵从出料ロ 6打入洗涤装置,继续完成后续エ段。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用于三元材料前驱体生产的陈化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顶部设有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内设有搅拌轴,搅拌轴顶端与电机连接,底端安装有搅拌桨;所述釜体顶部侧端设有料浆溢流入ロ,底部设有出料ロ。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三元材料前驱体生产的陈化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外设有夹套,夹套的外层设有保温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三元材料前驱体生产的陈化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套设有循环介质进口和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三元材料前驱体生产的陈化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的顶部设有人孔、冲洗口和超声液位计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I 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三元材料前驱体生产的陈化釜,其特征在干,所述搅拌桨为三叶搅拌桨。
6.根据权利要求I 4任何一项所述的用于三元材料前驱体生产的陈化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顶部采用平圆封头,底部为锥形封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三元材料前驱体生产的陈化釜,具体是以Ni、Co、Mn三元素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陈化装置。包括釜体,所述釜体顶部设有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内设有搅拌轴,搅拌轴顶端与电机连接,底端安装有搅拌桨;所述釜体顶部侧端设有料浆溢流入口,底部设有出料口。本实用新型用于三元材料前驱体生产的陈化釜,反应釜溢流出的三元材料前驱体料液,在保持反应温度及小幅度搅拌下进行10~24小时的陈化,母液中残留微量的游离态Ni、Co、Mn金属离子继续反应生长于三元前躯体球粒表面,减少资源浪费,稳定产品结构,提高了前躯体的性能。
文档编号H01M4/52GK202387466SQ20122001664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9日
发明者孙卫华, 孙朝军, 张春亮, 张转, 李世辉, 王大伟, 王艳红, 王锡芬, 鲁海春 申请人:安徽亚兰德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