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屋顶环境的新型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51373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适用于屋顶环境的新型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屋顶环境的新型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全球光伏市场经过十几年的跳跃式发展,其全球装机量已取得了飞跃的发展。市场侧重点也已发生变化,由过去的地面大型电站为主转向民用屋顶方向。同地面相比屋顶有其特殊的安装环境,比如安装面积有限、距地面较高、成一定倾斜角度等,这就给光伏组件设计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请参照如图I,常规光伏组件边框结构一般分为三面A面2、B面3、C面4。通过在C面4预先打下安装孔5实现组件同系统支架8的连接,安装孔5的位置及安装截面图见图2。由图3和图4可知可以通过压块11或螺栓9螺母10的形式将组件1-1安装在系统支架8上,该组件1-1的电池13布局图如图5所示。常规组件存在以下的问题I、零部件较多,材料成本高。常规组件1-1安装需要有螺栓9、螺母10、压块11等零部件,零部件的增多除了会增加系统材料成本外,还会给安装效率带来较大困难。2、安装效率低。常规组件1-1的安装需要将螺栓插入安装孔5后再对准系统支架8内的螺母9,然后再进行固定,这两个对准的操作在实际安装过程中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屋顶特殊环境下,人可站里面非常小,因此安装效率非常低。3、搬运不方便。该组件宽度近一米,单人搬运时只能采用手提边框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很难独立攀登到高处,需有人合作才能完成,增加安装过程中人力成本。4、不能充分利用屋顶空间。由于该组件的幅宽为I米,当屋顶还剩下接近I米的空隙时将不能再安装一块组件1-1,只能空余出来,因此不能有效利用屋顶面积。5、汇流带12较长影响组件功率输出。如图5所示,由于采用集中式接线盒6,所以需用汇流带12将焊带串接在一起,并引到接线盒6位置,这样由于汇流带12自身电阻的,必然会引起组件内阻的增加,从而降低组件功率的输出。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快速安装组件1-2,同常规组件1-1相比不同之处只在于边框结构不同,通过设计不同结构的边框,可以采用新型安装方式,从而提高组件安装效率,其示意图见图6和图7。将卡头14平放深入边框中的槽口部位,然后旋转,这样卡头14在边框里面呈竖直状态,则组件固定完毕,卡头14尺寸和边框槽口的尺寸是该边框的关键所在。但是快速安装组件1-2除了搬运不方便、不能充分利用屋顶空间、汇流带12较长影响组件功率输出外在边框加工方面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而且生产工艺困难,边框槽口同卡头14之间的尺寸精度要求很高,槽口尺寸过大则卡头14将不能卡接上,卡头14尺寸过大则不能深入到卡槽内,因此增加了边框生产工艺难度,降低其成品率,提高了边框生产成本,同时在组件封装中的装框工序中,也需严格控制其压力,避免由于力度过大而变形,增加组件生产工艺难度极其生产成本。[0012]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有效屋顶的有效面积,且能快速安装、安全的实现的光伏组件在屋顶上的安装,成为光伏行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屋顶环境的新型光伏组件,能够实现在屋顶快速和安全的安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屋顶环境的新型光伏组件,包括不少于两块的光伏组件本体;滑块,所述滑块具有与所述光伏组件本体的边框槽口配合的卡头;连接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光伏组件本体的连接器组,所述连接器组包括一端通过销钉铰接的两个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的另一端开设有用来安装所述滑块的安装部。优选的,每一块所述光伏组件本体的外形尺寸为1630mmX685mm、1475mmX685mm或者 1320mmX 685mm。优选的,每一块所述光伏组件本体上的接线盒为分离式,相邻两块所述光伏组件本体的分离式接线盒以接插件方式连接。优选的,所述滑块的卡头前端具体为梯形结构,所述光伏组件本体的边框槽口具有与梯形卡头配合的结构。优选的,所述安装部具体为第一安装孔,所述滑块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将所述连接器和所述滑块连
接在一起。优选的,所述连接器具有第一安装孔的部分还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滑块相对的部分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槽配合的凸起。优选的,所述安装槽具体为六边形安装槽,所述凸起具体为与所述六边形安装槽相配合的六边形凸起。优选的,所述光伏组件本体为两块。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光伏组件本体的外侧长边的固定卡子。优选的,所述固定卡子的具体数量为四个。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屋顶环境的新型光伏组件,由不少于两块的光伏组件本体组合而成,便于搬运,降低系统安装成本,可有效利用屋顶空间,而且任意相邻两个之间通过连接器组铰接,该连接器组既在实现两部分的连接的基础上也实现了两部分展开放平后的固定作用,实现多块组件的整体搬运,该组件可组合安装也可拆解后进行单独安装,能够实现在屋顶快速和安全的安装。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030]图I为现有技术中常规光伏组件边框截面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常规光伏组件边边框安装孔位置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常规光伏组件通过压块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常规光伏组件通过C面螺栓形式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现有技术中常规光伏组件电池布局图;图6为现有技术中快速安装光伏组件安装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侧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屋顶环境的新型光伏组件布局结构正视 图;图9为图8的背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屋顶环境的新型光伏组件边框截面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屋顶环境的新型光伏组件连接器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侧视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屋顶环境的新型光伏组件T型滑块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屋顶环境的新型光伏组件,能够实现在屋顶快速和安全的安装。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8、图11、图12、图13和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屋顶环境的新型光伏组件,包括不少于两块的光伏组件本体1-3,由多个较小组件构成整个较大的新型光伏组件,使得组件从设计生产到安装使用,都具有更高的自由度,该组件可组合安装也可拆解后进行单独安装,特别适合比如屋顶这种的特殊环境;滑块16,滑块16具有与光伏组件本体1-3的边框槽口配合的卡头,用来固定安装光伏组件本体1-3 ;连接任意相邻两个光伏组件本体1-3的连接器组,连接器组包括一端通过销钉铰接的两个连接器15,连接器15的另一端开设有用来安装滑块16的安装部,两个连接器15以销钉形式连接一起,并用螺栓连接滑块16,后将滑块插入16到光伏组件本体1-3的边框槽口,从而实现两块光伏组件本体1-3的衔接。当两块光伏组件本体1-3张开后,依靠连接器15的自身厚度将保证两块光伏组件本体1-3张开最大角度只能呈180度,从而保证新型光伏组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背向风而移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屋顶环境的新型光伏组件,由不少于两块的光伏组件本体1-3组合而成,由于屋顶特殊的安装环境,上下搬运组件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该新型光伏组件在搬运过程中呈闭合状态,便于人工手动搬运,搬运I块该新型光伏组件相当于搬运I. 33块常规组件,大大提高搬运效率,从而降低系统安装成本;通常情况下屋顶面积较小,光伏发电系统应更有效、更大限度的利用该空间,该款组件同常规组件相比呈细长形且可以拆卸安装,因此可提高组件空间利用率;而且任意相邻两个光伏组件本体1-3之间通过连接器组铰接,该连接器组既在实现两部分的连接的基础上也实现了两部分展开放平后的固定作用,因此,可以节约系统安装时的压块的数量,节约原材料和安装人力成本;该组件可组合安装也可拆解后进行单独安装,能够实现在屋顶快速和安全的安装。如图5所示,传统结构中的光伏组件1-1宽度近I米,单人搬运时只能采用手提边框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很难独立攀登到高处,需有人合作才能完成,增加安装过程中人力成本。而由于该组件1-1的幅宽为I米,当屋顶还剩下接近I米的空隙时将不能再安装一块组件1-1,只能空余出来,因此不能有效利用屋顶面积。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对光 伏组件本体1-3的形状大小进行了改进,具体的,每一块光伏组件本体1-3的外形尺寸为1630mmX685mm、1475mmX685mm或者1320mmX685mm。该光伏组件本体1-3每一部分的面积通常组件相比小三分之一,因此其对边框强度的要求将减小,因此,该边框的厚度将大幅度减小,可提高组件的单箱可容纳组件的数量,降低组件运输成本。请参照图2,组件背面设有标签7和接线盒6-1,其中传统的接线盒6-1中三个二极管是集成在一个盒体内,所以不同电池串的汇流带需要引导组件中间位置进行连接,这样不但增加了汇流带的用量,同时还增加组件内阻,降低组件的功率输出。而接线盒的散热也会影响组件的输出功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每一块光伏组件本体1-3上的接线盒6-2为分离式,相邻两块光伏组件本体1-3的分离式接线盒以接插件方式连接。这样一来,通过采用分离式接线盒,节约线缆及汇流带长度,减小接线盒散热影响组件发电功率。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的技术方案,如图14所示,滑块16的卡头前端具体为梯形结构,如图10所示,光伏组件本体1-3的边框槽口具有与梯形卡头配合的结构,使得光伏组件的安装固定更为牢固可靠。滑块16安装在连接器15上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螺纹连接或者型面连接等等。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具体为第一安装孔15-2,滑块16上开设有与第一安装孔15-2对应的第二安装孔16-1,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15-2和第二安装孔16-1将连接器15和滑块16连接
在一起。请参照图11、图12、图13和图14,连接器15具有第一安装孔15_2的部分还开设有安装槽15-3,滑块16相对的部分设置有与安装槽15-3配合的凸起16-2,形成T型滑块,这样的结构方便了两者之间的配合连接。进一步的,安装槽15-3具体为六边形安装槽,凸起16-2具体为与六边形安装槽相配合的六边形凸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屋顶环境的新型光伏组件,光伏组件本体1-3为两块,两者之间通过一组连接器铰接,再固定在系统支架8上。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屋顶环境的新型光伏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光伏组件本体1-3的外侧长边的固定卡子,实现组件的安装和加固。固定卡子的具体数量为四个,均匀的设置在光伏组件本体1-3的外侧长边。当然,还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采用更多的固定卡子,原理相同,不再赘述。另外,层压件同边框采用结构胶粘接形式,这样组件正面将看不到边框的存在,同时采用黑色背板,可使得组件外观为纯黑色,增强其美观性,更适合屋顶的特殊需求,同时还避免组件使用过程中铝材A面积尘现象。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适用于屋顶环境的新型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不少于两块的光伏组件本体(1-3); 滑块(16),所述滑块(16)具有与所述光伏组件本体(1-3)的边框槽口配合的卡头;连接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光伏组件本体(1-3)的连接器组,所述连接器组包括一端通过销钉铰接的两个连接器(15),所述连接器(15)的另一端开设有用来安装所述滑块(16)的安装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块所述光伏组件本体(1-3)的外形尺寸为1630mmX 685mm、1475mmX 685mm 或者 1320mmX 685mm。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块所述光伏组件本体(1-3) 上的接线盒(6-2)为分离式,相邻两块所述光伏组件本体(1-3)的分离式接线盒以接插件方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16)的卡头前端具体为梯形结构,所述光伏组件本体(1-3)的边框槽口具有与梯形卡头配合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具体为第一安装孔(15-2),所述滑块(16)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5-2)对应的第二安装孔(16-1),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15-2)和所述第二安装孔(16-1)将所述连接器(15)和所述滑块(16)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15)具有第一安装孔(15-2)的部分还开设有安装槽(15-3),所述滑块(16)相对的部分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槽(15-3)配合的凸起(16-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5-3)具体为六边形安装槽,所述凸起(16-2)具体为与所述六边形安装槽相配合的六边形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本体(1-3)为两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光伏组件本体(1-3)的外侧长边的固定卡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子的具体数量为四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屋顶环境的新型光伏组件,包括不少于两块的光伏组件本体;滑块,滑块具有与光伏组件本体的边框槽口配合的卡头;连接任意相邻两个光伏组件本体的连接器组,连接器组包括一端通过销钉铰接的两个连接器,连接器的另一端开设有用来安装滑块的安装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屋顶环境的新型光伏组件,由不少于两块的光伏组件本体组合而成,便于搬运,降低系统安装成本,可有效利用屋顶空间,而且任意相邻两个之间通过连接器组铰接,该连接器组既在实现两部分的连接的基础上也实现了两部分展开放平后的固定作用,实现多块组件的整体搬运,该组件可组合安装也可拆解后进行单独安装,能够实现在屋顶快速和安全的安装。
文档编号H01L31/042GK202423320SQ201220027348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20日
发明者于波, 代松, 吴翠姑, 田树全 申请人: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